宏观经济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合集下载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对效力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对效力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对效力在凯恩斯经济学中,需求管理是政府的主要宏观经济政策。

这里主要分析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从它们对总需求的影响角度来考察。

(一)财政政策的效力当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政府需求增加将通过财政政策乘数效应使GDP增加。

GDP的增加又使货币需求增加,即需要更多的货币用于交易。

在储备银行不改变货币供给的情况下,利率必然上升;利率上升,一方面会抵消由于GDP增加而增加的货币需求,另一方面又会减少投资需求,从而抵消一部分政府支出或减税对GDP的刺激作用。

如果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很高,利率的上升将会大量降低投资。

如果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很低,那么,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货币需求将使利率猛增(利率敏感程度很低意味着利率必须变动很多)。

①(①参见[美]R.E.霍尔和J.B.泰勒: (宏观经济学,171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8。

)此外,财政支出乘数是衡量财政政策效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但是,财政支出乘数能否使财政政策的效力充分发挥出来,同样要受到上述两个因素的制约。

如果投资对利率高度敏感而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即使财政支出乘数很大,财政政策也无法产生强有力的效果。

与上述情况相反,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如果利率上升幅度不大,或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利率水平没有多大影响,那么,这种政策对投资的冲击就很小。

在这种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就有很强的影响力。

换言之,当投资对利率不敏感而货币需求对利率高度敏感时,财政政策的效力就很强。

利用ISLM曲线的形状及其移动来展示财政政策效力的强弱。

财政政策的效力与IS曲线和LM曲线的形状有很大关系。

当投资需求对利率很敏感时,IS曲线比较平缓,因为利率的较小变化和投资需求的较大变化有关。

相反地,当投资需求对利率不敏感时,IS曲线就比较陡峭。

再看LM曲线的形状。

当货币需求对利率很敏感时,LM曲线就比较平缓,因为当货币需求随着收入变化而增加时,利率的很小变化就足以使它减少;反之,当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时,LM曲线就比较陡峭。

宏观经济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学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它们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财政政策主要由政府制定和实施,而货币政策则由中央银行负责执行。

两者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经济运行,共同推动着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运作机制和影响。

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用财政手段调节国民经济的总量和结构,以达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一种经济调节手段。

在具体实施中,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

税收政策主要是通过调整税收制度和税率来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以达到调节收入和扩大国内需求的目的。

而支出政策则是通过政府的投资和支出来影响国民经济,以带动经济发展和刺激消费。

一般来说,财政政策的调节作用体现在宏观经济层面,可以通过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调整来影响国民经济的总量和结构。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整国内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政策。

在实际操作中,货币政策主要包括利率政策和货币供应政策。

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信贷条件,以达到调控货币供应和调节经济的目的。

而货币供应政策则是通过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来影响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以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体现在微观经济层面,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调整来影响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国家经济政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目标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尽管其操作层面有所不同,但都是在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相互配合,互相补充。

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政府支出的增加来带动经济发展,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二者相互配合,共同推动着经济的运行。

宏观经济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r
r
IS2
LM
IS2
LM
r2
IS1
IS1 r2
r1
r1
O Y1 Y2
YO
Y
Y1 Y2
宏观经济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的特例
d dG Y h[1c(1h t) ]ik[1c(1 1t) ]ik h
凯恩斯主义极端
在流动性偏好陷阱中,挤出效 应为零,财政政策效果最大。
r
IS2 IS1
r0

LM
O
Y
应也就大。反之,挤出效应就小,政策效果大。
r
r
IS2
LM
IS2
LM
r2 IS1 r1
r2 IS1 r1
O
Y1
Y2
YO
宏观经济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Y1
Y2
Y
财政政策效果的代数分析
财政政策乘数
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支出的变化能使均衡的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YC0I0G0ircT 0 1c(1t)
rJ0M0 kY hh
宏观经济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李嘉图等价原理
李嘉图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 债券还是用税收筹资,其效果等价。
巴罗∙ 《政府债券是净财富吗?》:当政府出售债券以弥补减税损 失时,敏感的人就会同时意识到将来为了还本付息,他会面临更高 的赋税。政府借债只是推迟了纳税。为了应付将来的税收负担,人 们将目前的减税收入储蓄起来而不是花掉。
政府转移支付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
斟酌使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变动支出水平或税率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当总需求水平过低,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或增加

【宏观经济学】 第六章 财政政策与

【宏观经济学】 第六章 财政政策与

当经济繁荣时,失业率下降,人们的 收入增加,税收会随着个人收入增加 而增加,可支配收入也就会自动地少 增加一些,从而使消费和总需求少增 加一些。在实行累进税率情况下,繁 荣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地进入较高的 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 过收入上升的幅度,从而起到抑制通 货膨胀的作用。
自动稳定器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一、财政的构成和财政政策工具 (一)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是整个国家各级政府支出的 总和,主要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 支付。
(二)政府收入
税收 财产税、所得税和流转税 累退税、累进税和比例税 公债
政府购买 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 买军需品、机关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公共 项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都属于政府购买。 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支出,有着商品和劳务 的实际交易,因而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 是国民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
变动政府转移支付支出方案
例如在经济不景气时,临时增加对退伍军人的额外 补贴,在经济繁荣时,暂时停止上述补贴,政府还 根据萧条程度延长或缩短失业者能获得补助金的期 限。
变动税率
例如在确信是短暂的衰退时,暂时降低所得税率。
“时滞”问题 认识时滞
即从问题的发生到人们意识到这种问 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行动时滞
紧缩性财政政策
当认为总需求非常高,即出现通货膨 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减少支出以 抑制总需求。
三、传统的健全财政思想 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政府的财政不以赚钱为目的,不应出 现赤字,应该每年都保持预算的平衡。 同时,政府尽量少预算,支出要节俭, 并严格控制其用途。
少征税
私人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赋税过 重会抑制厂商和个人的积极性,对整 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利。

宏观经济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结构和运行规律的学科,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则是调控整体经济的两个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二、财政政策的定义和作用1.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利用财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影响和调控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2. 它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总需求,实现经济增长、调控通货膨胀、促进就业等目标。

3. 财政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分别用于应对不同的经济形势和问题。

三、货币政策的定义和作用1.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另一种重要工具,它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

2. 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维护货币稳定等。

3. 一般来说,央行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主体,它通过改变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实现政策目标。

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的关系,二者共同影响着整体经济的运行。

2. 在实际操作中,政府通常会同时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达到宏观调控的目标。

3.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增加政府支出,同时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来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工具,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但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和央行需要谨慎权衡各种因素,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我认为政府和央行在制定政策时需要更加注重长期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确保政策的长期效应和积极影响。

六、总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两大支柱,在整体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控政府支出和税收,以及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政府和央行可以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深入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对于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预测经济走势具有重要意义。

形考任务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形考任务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1.政策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等);答:现在一般经济学家都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稳定,为此要同时达到四个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减少经济波动和实现经济增长,如果考虑到开放经济还应该包括国际收支平衡与汇率稳定。

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工作,只要消灭了周期性失业就实现力量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是绝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这种通货膨胀吏能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减少经济波动并不是要消灭经济周期.只要使波动的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而县尽曩缩短经济衰退的时间.使衰退程度减少到最低,就达到了自的。

经济增长是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这种增长率要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

2.政策工具;答: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用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

一般说来,政策工具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政策工具都有,也往往可以达到相同的政策目标。

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中,常用的有需求管理政策,供给管理政策,以及国家经济政策。

需求管理你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这也是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

需求管理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以及转移支付。

政府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机制。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是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货币政策。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机制就是︰货币量→利率→总需求在这种货币政策中,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率,利率的变动通过货币量调节来实现,所以调节货币量是手段。

调节利率的目的是要调节总需求,所以总需求变动是政策的最终目标。

供给管理是要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供给管理包括控制工资与物价的收入政策,指数化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的人力政策,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增长政策。

11曼昆宏观-第十一讲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11曼昆宏观-第十一讲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乘数效应: 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从而 增加了消费支出时引起的总需求的额外变动。
12
乘数效应图示
P 政府购买增加最初 使总需求曲线向右 AD3 移动,移动量=政 AD 2 AD1 府购买; P1 收入Y 的增加使消 费C上升,使总需求 $20 billion 曲线进一步右移动, 总需求变动超过政 Y2 Y3 Y Y1 府购买。 除乘数外,政府购买如果引起企业增加新设备或 厂房投资,刺激了投资品需求,会进一步增加总 需求对政府购买的反应,这称为投资加速数。
r2
P
P1 r1
MD M
Y2 Y1
AD1 AD2
Y
美联储通过减少货币供给,提高了利率r; r 上升减少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总需求缩减。
7
货币政策的利率目标
美联储用货币供给或利率作为目标来实施货币政

策,从而移动总需求曲线。 最初美联储的政策工具是货币供给;近期美联储 货币政策把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作为目标。 原因:难以准确衡量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的波动 引起利率、总需求和产量的波动;把利率作为目 标,通过相应调整货币供给(公开市场操作)来 调整每天货币需求的变动,从而移动总需求曲线。 扩张性(紧缩性)货币政策指的是货币供给的增 加(减少),意味着利率的下降(上升),旨在 扩大(减少)总需求。
认为政策可能不是稳定经济,而是不稳定经济:
当政策引起总需求变动时,经济状况可能已经发 生改变。
24
3、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当经济衰退时,决策者不采取任何
有意行动,可以自发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变动。 税制:经济衰退时,收入利润减少,政府征收的 税收量会自动减少,刺激总需求。 政府支出:经济衰退时,更多人申请社会补助 (福利补助、失业保险补助) ,政府在这些项目上 的支出自动增长,也会刺激总需求。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第十五章 笔记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第十五章 笔记
3、货币政策作用存在外部时滞
美国的货币政策滞后性为6—18个月,而我国的货币政策时间的滞后性为7—24个月。
4、资金的国际性流动影响政策效果
货币流通速度(V)=交易总价值/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MV=PT-->费雪方程式
M: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V: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
P:一般价格水平
T: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
3、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h越小,挤出效应越大
4、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d越大,挤出效应越大
挤出效应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和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IS曲线的中国特色:
我国的IS曲线与IS-LM模型的描述没有明显的不同,只是更加陡峭一些而已,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在于我国投资的利率弹性比较小,储蓄水平相对较高(意味着MPC的下降)。
一:
从IS-LM曲线上可以看出的效果:IS曲线平缓,则挤出效应大;IS曲线陡峭,则挤出效应小
政府投资增加,导致利率增加,使IS曲线越平缓,使d越大,导致投资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所以利率稍一提高,那么投资的减少就会很大,由此而得出如果挤出效应越大,那么政策效果就越小。
二:
LM曲线越平缓,则挤出效应小;LM曲线陡峭,则挤出效应大。
三:两个极端:1.凯恩斯区域:财政政策最有效,货币政策无效
2.古典区域: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最有效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通货膨胀时,紧缩的货币政策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扩张的货币政策往往不明显
紧缩性货币政策较适用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而不适用于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2、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从而影响利率,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货币幻觉:

西方经济学中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西方经济学中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西方经济学中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西方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它们对于经济的稳定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定义、目标以及实施方式进行探讨,并分析它们在应对经济挑战时所面临的局限性和相互关系。

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由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对经济进行调控的手段。

其目标是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实现经济的稳定和社会发展。

财政政策的实施方式主要有两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低迷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以及增加借债等,旨在刺激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

这种政策能够有效地提高总需求,促进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然而,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可能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加,加剧债务负担,对未来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以及削减债务等,旨在抑制通货膨胀和控制经济过热。

这种政策能够有效地减少总需求,防止经济出现过热和通货膨胀。

然而,紧缩性财政政策也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和就业减少,对社会稳定和国民福祉产生负面影响。

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央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调整利率来对经济进行调控的手段。

其目标是维持货币的稳定和价格的稳定,并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目标。

货币政策的实施方式主要有两种:宽松货币政策和紧缩货币政策。

宽松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以及减少存款准备金等,以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

这种政策能够提高信贷投资和消费支出,刺激经济的增长。

然而,宽松货币政策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等问题,对经济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紧缩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以及增加存款准备金等,以抑制通货膨胀和控制经济过热。

这种政策能够降低通胀预期,维护货币和物价的稳定。

然而,紧缩货币政策也可能导致经济增速下降和就业减少,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宏观经济领域中各种政策工具的运用,以调控经济运行和促进经济增长、稳定为目标。

它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的分类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在宏观经济领域中,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以及调整税收政策来实施。

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或者通过降低税收来提高消费者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刺激消费和投资。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中央银行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机构。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利率水平、汇率水平、经济活动水平等。

例如,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

3. 外汇政策外汇政策是国家管理和调控外汇市场的政策。

外汇政策旨在保护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

通过采取不同的外汇政策手段,国家可以调整汇率水平,影响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维护经济稳定。

例如,国家可以采取汇率干预措施,如购买或销售外汇,来调整汇率水平。

4. 结构政策结构政策是调整和改善经济结构的政策。

结构政策主要包括产业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教育政策等。

通过实施结构政策,国家可以促进经济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二、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保持物价稳定、促进就业增加等。

具体而言,宏观经济政策追求以下目标:1. 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

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以及货币政策的运用,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2. 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控,可以控制物价上涨的速度,保持价格的相对稳定。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效应分析
(2)证券信贷控制。又叫垫头规定, 指在购买有价证券时必须支付的最低现 金比率,余下差额由经纪人或银行贷款 垫付。这项措施是为了控制金融市场活 动,使之不致于影响信用的一般条件, 并影响货币供给量。具体作法是:在经 济萧条时降低垫头规定,放松信用,增 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在经济膨胀 时提高垫头规定,紧缩信用,减少货币 供给量,提高利率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效应分析
i
LM0
i0
LM1
i1
IS
O Y0 Y1
Y
政策效果小
i
LM0
LM1
i0 i1
IS
O
Y
Y0 Y1
政策效果大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效应分析
• 货币政策乘数
• 货币政策效应也可以用货币政策乘数来 表示和计量。所谓货币政策是指,当IS 曲线不变或商品市场均衡情况不变时, 货币供给量变化能够使国民收入变动多 少
第二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
一、财政政策的效应
从IS——LM模型来看,所谓财政政策的效应 是指政府收支的变化使IS曲线变动对收入变动 的影响
显然,这种影响因IS、LM曲线弹性的大小不 同而有所区别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效应分析
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的弹性越大 ,即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 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的效应越小; 反之,IS曲线的弹性越小,即IS曲线越陡 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 财政政策的效应越大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效应分析
中央银行影响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工具 主要是:
(1)公开市场业务 (2)调整再贴现率 (3)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宏观经济学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过热时,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税收,削减 支出以抑制总需求。财政预算会出现盈余。
(五)功能财政
预算赤字:政府支出>收入(的差额)。 预算盈余:政府收入>支出(的余额)。
功能财政:政府为了实现充分 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 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 策的具体体现。
凯恩斯主义思想。
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其自身之所以 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 也是中央银 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银行的银行:(1)集中存款准备金;(2)最终 的贷款人;(3)组织全国的清算。
国家的银行:
(1)代理国库 ;国家财政收支一般不另设机构, 而 交由中央银行代理。财政的收入和支出均通过财政 部在中央银行内开设的各种账户进行。
r% IS1 E1
IS2
LM
E2
由于存在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乘数要<政 府支出乘数。
y1
y2 y3 y
财政政策效果
挤出效应 Crowding out effect
假定政府购买性支出 增加了△g。
LM不变,右移IS, 均衡点利率上升、国 民收入增加不多。
r% IS1 △r
IS2 LM -d△r/(1-b)
政府购买:商品和劳 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 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
提供公共产品。 维持政府系统运行。 直接投资。
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货币无偿转 移出去。
只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没有发生商品交易。
(2)政府收入:
1、税收: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国家的财政收入手段。
税收种类
1.对所得额的征税简称所得税。 2018年个人所得税13871.97亿元,企业所得税 35323.71亿元。

7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7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四、赤字财政政策 (二)“公债哲学”与赤字财政的可行性(公债中 性还是非中性?)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赤字财政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 是可行的。因为他们都相信所谓的“公债哲学”。即: 1、债务人是国家(政府),债权人是公众。在某种程 度上,政府与公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财政赤 字是国家欠公众的债务,也就是自己欠自己的债务;2、 一般说来,国家的政权是稳定的。政府以国家信用作担 保,因此债务的偿还是有保证的;3、政府实行赤字财 政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就业和发展经济。而经济发 展了,政府就有了足够的税收来偿还债务,以弥补财政 赤字。显然,“公债哲学”为赤字财政政策的可行性提 供了理论依据。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之-----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是指通过调节总需求(AD)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凯恩斯学派非常注重需求管理。需求 管理的内容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直接目标:AD=AS;
➢ 间接目标(终极目标):“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
➢ AD<AS时,运用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使AD=AS;
(二)内在稳定器发生作用的机理P156 1、经济萧条时期
GP↓→Tx↓
P I ↓→Tx↓ 失业↑→Tr↑
抑制了消费与 投资的减少
有助于减轻 ↓→Tx↓ 失业↓→Tr ↓
抑制了消费与 投资的增加
有助于减轻通 货膨胀的程度
(三)内在稳定器的局限性
内在稳定器只能减轻经济萧条或通货膨胀 的程度,并不能改变经济萧条或通货膨胀的总 趋势。因而内在稳定器只能对财政政策起到自 动配合的作用,并不能代替相机抉择的财政政 策。所以,尽管经济中存在内在稳定器,但仍 然需要政府有意识地运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来调节经济。
图中y’y1为利率上升的挤出效应减少 的收入,y0y1是增支政策增加的收入。 比较两图:IS曲线较陡,政府增支的挤 出效应较小,效果较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经济学分析在经济学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两种重要的政策工具,它们可以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这两种政策的作用和影响。

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其核心目标是维护货币购买力稳定,保持通货膨胀率在可控范围内。

货币政策的执行机构通常是各国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国民经济。

其中,最常用的是调整利率水平。

通过提高或降低利率,可以改变投资和消费的成本,从而促进或制约经济发展。

例如,当中央银行降低利率时,银行贷款成本下降,人们更容易获得贷款,从而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长。

另外,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

祖鲁经济实验室陷入债务的财政部可以增发货币和购买国内债券或外汇,以刺激经济增长。

尽管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若货币供应过于宽松,将导致通货膨胀加剧。

此外,货币政策的调整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来产生效果。

在经济转型期和危机期,货币政策往往难以产生及时作用。

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其核心目标是维持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并促进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的执行机构通常是各国的财政部门。

财政政策通常通过以下方式影响国民经济。

首先,增加财政支出可以增加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政府可以增加基建投资和社会保障支出,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同时刺激消费。

其次,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可以影响人民收入和企业成本,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最常用的税收调整方式是调整所得税和消费税。

例如,减少所得税可以提高人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

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具有更长期计划性和更强的影响力。

例如,政府的基建投资计划会在多年甚至十年后产生影响。

此外,财政政策对于解决经济不平等和社会问题也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财政政策执行的时间需要较长,而且必须建立在国家财政收支平衡的基础上。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Ⅱ:严重通货膨胀,紧缩性货币提 高利率,降低总需求。紧缩财政, 以防止利率过高。
Ⅲ:不严重的通货膨胀,紧缩性财 政压缩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 率,以免财政过度而衰退。
Ⅳ:经济严重萧条,膨胀性财政增 加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率。
27
4. IS、LM斜率对政策的影响
IS、LM斜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LM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 LM斜率越大,财政越不明显。 IS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IS斜率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
货币政策无效。
LM水平时,利率降 到极低 ,进入凯恩斯 陷阱。这时货币供给 量增加不会降低利率 和促进投资,对于收 入没有作用。
r% IS1 IS2
LM1 LM2
r0
y1 y2
y
凯恩斯极端的财政政策情况
14
IS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
此时,
r%
货币政策能够
改变利率,
但对收入没有
r0
作用。
r1
IS
LM1
r% IS1
IS2 LM1 LM2
y2-y1<y4-y3
y1 y2 y3 y4 y
货币政策效果因LM的斜率而有差异
19
3.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水平IS和垂直LM相交,是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货币政策十分有效
r%
IS水平,斜率为0, 投资对利率很敏感;
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 稍微下降,投资极大提
高,国民收入增加。
23
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1.两种政策混合使用的效果
初始点E0 ,收入低
为克服萧条,达充 分就业,实行扩张性 财政政策,IS右移;
实行扩张性货币政 策,LM右移。

宏观经济学政策效果分析

宏观经济学政策效果分析
E1
Y1
E//
Y0//
IS陡峭
r2
*
在IS斜率不变时,LM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是时收入变动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越平坦,财政效果就越大。
PART ONE
LM曲线越平坦,h值越大,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敏感;由松的财政政策刺激收入上升,引起货币需求增加,而导致的利率上升将越小,因此,挤出的私人投资越小,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01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二个因素:
投资对利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d的大小)
d值越大,挤出效应越大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h的大小)。
h越大,挤出效应越小
主要分析d和h值的大小对挤出效应的影响,也就是说挤出效应的大小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相关。
02
03
4。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在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在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移动(货币供给量增加)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
PART ONE
r
O
Y
IS陡峭
IS
LM
r0
Y0
IS平坦
LM/
E
E//
r0//
Y0//
IS曲线平坦,投资对利率越敏感(d越大),由货币供给增加导致利率下降,而引起的投资增加得更多;因此,国民收入增加得更多。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财政政策(IS移动)效果
货币政策(LM移动)效果

宏观经济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预期因素
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会影响货币政策效果, 如果市场参与者预期未来利率会上升,他们可能会提前偿 还贷款或减少投资,从而抵消政策效果。
经济结构因素
不同行业、地区和群体的经济结构差异会影响货币政策效 果,例如某些行业可能对利率更加敏感,而某些地区或群 体可能对政策调整的反应更加缓慢。
04
挤出效应
财政支出增加可能会减少民间投资, 即所谓的挤出效应。
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
财政政策的实施可能受到政治压力、 利益集团的影响,以及经济环境的不 确定性影响。
公平和效率的权衡
财政政策可能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均, 需要在公平和效率之间进行权衡。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货币政策时滞
不完全信息
货币政策从制定到实施也需要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可能会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宏观经济学-财政政 策和货币政策
目录
• 引言 • 财政政策 • 货币政策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比较与配合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 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是政府调 控经济的主要手段。
02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政府支出和税 收来影响经济,而货币政策主要 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 响经济。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息 或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增长,反之则可以升息或减少货币供应来抑制经济过快增长。
对未来政策的展望
加强政策协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各国政府需要加强政策协调 ,避免政策冲突和相互抵消。
关注结构调整
未来政策不仅需要关注总量调控,还需要注重结构调整, 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和不可持续问题。

宏观经济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效果影响因素
货币政策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货币政 策的透明度和可信度、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经 济结构和经济周期等。
货币政策效果的局限性
货币政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时滞效应、 不确定性、政策效果的国际传递等。
04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 调与配合
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01
避免政策冲突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冲突,如财政扩张可能导
致货币供应增加,引发通货膨胀。通过政策协调,可以避免这种冲突,
确保经济稳定。
02
提高政策效果
通过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相互补充,提高政策效果。例如,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刺激或抑制经济,而财政政
策可以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总需求。
03
实现政策目标
通过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更好地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如经
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帮助我们理解经济运行规律,预测经济趋势,为 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掌握宏观经济学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国家经济发展状况,预测未来经济走势,以 及制定个人和企业的经济决策。
02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定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来影响 和调节总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就业的政策。
感谢您的观看
制定政策规则
政府可以制定明确的政策规则,规定在特定情况 下采取何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样可以避免 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提高政策的 可预测性。
促进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财政政策 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具有跨国性。因此,政府应 积极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共同应对经济挑战, 实现共同发展。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_宏观经济学(微课版)_[共8页]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_宏观经济学(微课版)_[共8页]

102宏观经济学(微课版)但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变动,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就会被抵消或打折扣。

比如,在经济繁荣时期,中央银行为抑制通货膨胀一般采取紧缩货币供给的政策,而那时因物价上升快,公众不愿把货币持有在手中而希望尽快花出去,使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在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无异于在流通领域又增加了货币供给量。

这样,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试图依靠降低货币供给量的办法来提高利率,进而减少投资和国民收入的货币政策效果就可能被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所抵消或打折扣。

反过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期,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对经济的影响也就可能被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所抵消或打折扣。

第四,外部时滞性也会降低货币政策的效果。

财政政策的效果主要受到内部时滞的影响,而货币政策的效果主要受到外部时滞的影响。

因为货币政策的生效往往通过一系列中间变量来传导。

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要通过利率来影响投资,然后再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因而,货币政策作用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间才会充分显现。

利率下降以后,厂商扩大生产规模需要一个过程,利率上升以后,厂商缩小生产规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货币政策从执行到产生效果却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如果经济情况发生了变化,甚至与人们原先预料的相反,则原来的政策就可能起不到作用甚至是副作用。

第五,货币政策的效果还会受到资金在国际上流动的影响。

如果一国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来对抗通货膨胀时,会使利率上升。

但在开放经济中,利率上升会吸引国外资金的流入。

如果汇率浮动,则本币升值,从而抑制出口,刺激进口,这与封闭经济情况相比,总需求将有更大的下降,如果制定货币政策时不考虑这个因素,则可能与原来预期的目标不一致;若实行固定汇率,为使本币不升值,则中央银行势必抛出本币,按固定汇率收购外币,于是货币市场上本国货币供给增加,结果使得原先实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变小。

总之,货币政策在实践中也会受到这样或那样因素的干扰,货币政策作为平抑经济波动的手段,其作用也是有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政策的使用原则也是逆经济风向行事 ,因此货币政策也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 的:
第一,经济萧条时使用扩张性货币政策, 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 因为货币供给增加时,利率会降低,取得 信贷更容易
第二,经济膨胀时使用紧缩性货币政策, 通过削减货币供给的增长来降低总需求水 平,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取得信贷比较困 难,利率也随之提高
该式表明了考虑货币市场均衡从而利 率变动之后政府购买支出的变化对国民 收入的影响程度。可以看出,如果其他 条件不变,h越大,即LM 曲线越平缓, 财政政策乘数就越大; d越大,即IS 曲 线越平缓,财政政策乘数就越小。另外, b、 t和k 的大小,对财政政策乘数的大 小也有影响。
挤出效应
所谓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 私人消费或投资的减少
一般认为,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挤出效 应是完全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条件下,挤 出效应是不完全的
具体说,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
第一,支出乘数的大小。乘数越大,挤 出效应越大
第二,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 即k 的大小。 K越大,挤出效应越大
具体来说,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 政制度包括:
第一,个人所得税与公司的所得税 第二,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 第三,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二、货币政策机制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 给量,从而引起利率的变动来间接影响总 需求的行为
利率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 (1)利率的变动会影响投资需求,利率下 降会降低投资者贷款所付的利息,从而降低 投资成本,增加投资收益,刺激投资者增加 投资 (2)利率的变动会影响消费需求,利率的 下降会鼓励人们更多地消费,减少储蓄 (3)利率的变动还会影响国外需求,如果 降低利率,会促使外国短期资本流出,在本 国外汇市场上,外在供给减少,外汇汇率上 升,本币汇率下浮,这有利于促进本国出口 增加,进口减少
i
IS1
IS0
LM
i1
E0 E1
i0
O
Y
Y0 Y1
政策效果大
财政政策乘数
财政政策效应也可以用财政政策乘数来表 示和计量
所谓财政政策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量不 变的情况下,政府收支的变化能够引起国民 收入变动多少
由于存在着挤出效应,因此,财政政策乘 数要小于简单的政府购买乘数
△Y/ △G=1/[1-b(1-t)+d k /h]
i
IS1
LM
i1 IS0
E1
i0
E0
O
Y
Y0 Y1
政策效果小
i
IS1
IS0
LM
i1
E1 E0
i0
O
Y
Y0 Y1
政策效果大
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LM曲线的弹性越 大,即LM曲线越平坦,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 变动就越大,财政政策的效应越大;反之, LM曲线的弹性越小,即LM曲线越陡峭,则 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越小 ,财政政策的效 应越小
这是因为,LM曲线的弹性越大,即货 币投机需求对于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越 大,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越小, 由此引起的对私人投资和消费的挤出效 应越小;反之,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 率上升越大,由此引起的对私人投资和 消费的挤出效应越大
i
IS1
LM
i1
IS0 E1 E0
i0
O
Y0 Y1
Y
政策效果小
(2)证券信贷控制。又叫垫头规定, 指在购买有价证券时必须支付的最低现 金比率,余下差额由经纪人或银行贷款 垫付。这项措施是为了控制金融市场活 动,使之不致于影响信用的一般条件, 并影响货币供给量。具体作法是:在经 济萧条时降低垫头规定,放松信用,增 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在经济膨胀 时提高垫头规定,紧缩信用,减少货币 供给量,提高利率
(3)控制分期付款的条件。主要是指中 央银行规定消费者在购买耐用消费品时分 期付款的条件,如规定应付现款的最低期 限与付清货款的最高期限。这一措施的目 的是调节信贷在消费信贷和其他用处之间 的分配,并鼓励或限制消费

从IS——LM模型来看,所谓财政政策的效应 是指政府收支的变化使 IS曲线变动对收入变动 的影响
显然,这种影响因IS、LM曲线弹性的大小不 同而有所区别
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的弹性越大 ,即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 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的效应越小; 反之,IS曲线的弹性越小,即IS曲线越陡 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 财政政策的效应越大
这是因为,IS曲线的弹性越大,意味着 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越大,扩张 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时,促使私人 投资下降得越多,即政府支出增加所引 起的对私人投资和消费的挤出效应越大 ,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得越少。反之,IS 曲线的弹性越小,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 出效应越小,从而国民收入增加得越多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分析: IS-LM模型的运用
第一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财政政策的运用及其内在稳定器作用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支出和税收以便影响 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收入的政策。具体包括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第一,扩张性财政政策。这种政策的 目的在于消除或减轻经济萧条,扩大社 会就业量。它可以通过扩大政府购买支 出来实行,也可以通过减税的办法来实 行,还可以“双管齐下”。这些政策的 实施既可以直接扩大社会总需求,也可 以间接扩大私人消费和投资
第二,紧缩性财政政策。这种政策的 目标在于减轻或消除经济生活中出现的 通货膨胀,它可以通过减少政府购买支 出或增加税收、或“双管齐下”的办法 来实行。这种政策的作用是直接或间接 地抑制总需求的增加,从而减轻通货膨 胀的压力
财政政策运用的基本原则是“逆经济风 向行事”。另外,由于财政制度某些内在 的特点,其自身也会自动产生一种弱化经 济波动或者有益于经济稳定的作用,这种 作用叫做财政政策内在稳定器作用。
中央银行影响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工具 主要是:
(1)公开市场业务 (2)调整再贴现率 (3)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一些次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1)道义上的劝告。这是指一国的中央银 行通过口头或书面谈话或声明的形式对商业 银行在放款、投资等方面应采取的措施给以 指导或告诫,以取得商行银行的配合。这种 措施虽不具有法律或行政的强制性,但通常 是有效的,具有一定约束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