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音乐家---聂耳
人民音乐家——聂耳
![人民音乐家——聂耳](https://img.taocdn.com/s3/m/5dbcd0dc26fff705cc170aae.png)
毕 业 歌
中国文化名人——聂耳
聂耳的作品按照题材 可以争生活
曲目名称
救国军歌 码头工人
创作年代
百姓苦难生活
儿童生活
渔光曲
卖报歌
创作年代学生查阅
填写
短暂的一生却能为振救国家, 做出如此大的贡献,因此不愧 为人民的音乐家。希望我们下 一代能向他学习。树立只要活 着就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民间称之为“蛇脱壳”和 •
“七五三一”。 即:在此中,以四拍一句, 发展到最后,以一拍为一 句,由于句幅按一定层次 递减呈现出“螺蛳结顶” 状,从而将音乐推向高潮. 《金蛇狂舞》,其中第三 段,作者巧妙地借鉴了民 间锣鼓点中“螺蛳结顶” 的结构形式。
《毕业歌》是影片《桃李劫》 的主题歌,作于1934年,影片 描写“九一八”事变后,一对 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青年, 由于坚持自己的本性和原则, 在社会上失意、反抗、挣扎最 后被彻底吞噬的悲剧。既是对 个人苦难的描述,又是对当时 整个社会的不满和控诉。中国 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 《毕业歌》就是影片中一群青 年学生毕业前欢聚一堂时唱的 歌。在影片结束时又再次响起, 提示影片的旨意,号召有为青 年走上抗日救亡的战场。
《金蛇狂舞》
《金蛇狂舞》是聂耳在1934年根据民间器 乐曲牌《倒八板》整理改编并亲自指挥录成唱 片的》乐曲以活泼跳跃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 奏,表现出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船的热 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以鲜明的民族色彩,简 练的笔墨,勾画了一幅生动的民间生活风俗画 面。
器乐合奏《金蛇狂舞》
螺狮结顶
人民音乐家
聂耳
聂耳(1912-1935)
原名聂守信 云南玉溪人,自小 喜爱音乐。聂耳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 乐教育,完全靠自学成才。1918年就 读于昆明师范附属小学时,自学了笛 子、二胡、三弦等乐器。并开始担任 学校“儿童乐队”的指挥。
聂耳 音乐课件 人物介绍
![聂耳 音乐课件 人物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659bdbafab069dc50220172.png)
郭沫若题写墓碑和墓志铭
郭沫若书题“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碑和墓志铭:
聂耳同志,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 声鼙鼓也。其所谱《义勇军进行曲》,已被选 为代用国歌,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 思,庄严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 鹄的。聂耳呼,巍巍然,其与国族并寿,而永 垂不朽呼!聂耳同志,中国共产党党员也,一 九一二年二月十四日生于风光明媚之昆明,一 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溺死于日本鹄沼之海滨, 享年仅二十有四。不幸而死于敌国,为憾无极 。其何以致溺之由,至今犹未能明焉!
边对朋友说: 这条路上有一位卖报的小姑娘,卖报时喊的名字很
动听,
想让周伯勋也听一听。当他们走到吕班路 (现
在的上海重庆南路)口时,果然看到了一小姑娘走来走去,匆忙地卖
着晚报,她声音清脆、响亮、有顺序地叫卖着报名和价钱。历史老照
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 聂耳走过去买了几份报,
同时跟她聊了起来,知道她父亲有病,家庭生活困难。在回家的路上
一边卖,她的歌声使她的生意也好了起来。现在聂耳早已去世了,但
那位小姑娘还活着,已成为白发斑斑的老人了。人总是要死的,但聂
耳的《卖报歌》将长存于世
他是天才的音乐家,又是革命者。恰恰因为后者,才能出现前者 辉煌。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乐乃心声”。聂耳本人乃至他那些激越
高昂的不朽作品,都是那个特定的民族危亡时代所造就。那些铿锵 有力的音符,也都是当时环境下人民的心声。日本侵华和国内抗日 群众运动的风雨,在他心中激起澎湃的心潮,音乐与革命从此结合 到一起。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的十天后,即2月7日, 在外面隆隆炮声可闻、难民在街上到处流离奔走哭喊的环境中,聂 耳在日记中首次提出“怎样去做革命的音乐”。聂耳是一个天才的 音乐家,又是一个革命者,而且恰恰因为后者,才能出现前者的辉 煌。
聂耳简介
![聂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813a05ba8956bec0875e301.png)
《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 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 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 年代,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歌,象征着在任何 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
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 会被磨灭。《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 “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 主题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 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 有两年,却创作出许多影响几 十年的歌曲。
聂耳的音乐创作生涯虽然只有1933年至1935 年这短短的两年,却创作出《大路歌》、《码头工 人歌》、《开路先锋》、《新的女性》、《毕业 歌》、《卖报歌》、《铁蹄下的歌女》等几十年来 一直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除了 他个人的天才,最主要的是他深入社会生活的最底 层。他在1933年6月3日的日记中总结说:“音乐 与其他艺术、诗、小说、戏剧一样,它是代替大众 在呐喊,大众必然会要求音乐新的内容和演奏,并 要求作曲家的新态度。”
主要作品
聂耳一生共创作37首乐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 所写的,其中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比重。他经 常与田汉合作。除《义勇军进行曲》外,聂耳的代表作品还有:
1932年:《进行曲》(口琴曲),《圆舞曲》,《天伦之爱》 (歌舞曲)。 1933年:《开矿歌》,《饥寒交迫之歌》,《卖报 歌》。 1934年:《走出摄影场》,《一个女明星》,《雪花飞》, 《翠湖春晓》,《金蛇狂舞》,《昭君和番》,《卖报之声》, 《小野猫》,《打砖歌》,((码头工人),《苦力歌》,《毕业歌》, 《大路歌》,《开路先锋》,《飞花歌》。 1935年:《告别南 洋》,《春回来了》,《慰劳歌》,《梅娘曲》,《逃亡曲》, 《塞外村女》,《打长江》,《采菱歌》,《铁蹄下的歌女》, 《义勇军进行曲》,《无题(雷)》,《小工人》,《伤兵歌》,
第四课 音乐家聂耳
![第四课 音乐家聂耳](https://img.taocdn.com/s3/m/bc20ff886bec0975f465e285.png)
.
堂鼓,又叫做同鼓、战 鼓,清代则叫它杖鼓。 鼓框是木头作的,两面 蒙上皮革。 现代堂鼓 一般有三种规格,鼓面 直径分别为22、25、32 公分,鼓高都是33公分, 前两种小堂鼓发音高亮, 后一种堂鼓音色宽厚。 演奏时,将鼓放在木架 上,用木头作的双槌敲 击。
钹,古称铜钹、铜盘,民间称镲。打击乐器。碰奏体鸣乐器的 一种。钹体为一对圆形金属板,用“响铜”制成,中部隆起的 半球形部分称“碗”或“帽” ,相击后振动发音。
二、《金蛇狂舞》简介
《金蛇狂舞》是聂耳在1934年根据传统音乐 《倒八板》改编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 《倒八板》是将《老八板》的尾部变化发展
作为乐曲的开始部分形成的,故称《倒八 板》。在改编中,聂耳运用传统手法,加强 了锣鼓欢快的节奏,速度加快了,突出了欢 快的热烈气氛,充满了生机,表现江南人民 在端午节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 情绪。
思考:
(1)你觉得全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
A.优美抒情 B.欢快热烈 C.悲伤沉痛
(2)聆听这首乐曲后,你认为乐曲的速度是 怎样的?
A.慢速 B.中速 C.快速
(3)通过欣赏,你联想到什么样的场景?
A.锣鼓喧天,人们竞相看热闹的场面 B.活泼欢快的歌舞场面 C.祖国山河的美丽景色
.
.
.
《金蛇狂舞》场景1Fra bibliotek第四课 音乐家聂耳
.
一、聂耳简介
聂耳(1912年-1935年),原名聂守 信。中国音乐家,字子义,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 聂耳一生共创作41首作品,都是在他去 世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所写的,其中反 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 比重。聂耳经常与田汉合作。除义勇军 进行曲外,聂耳的代表作品还有《毕业 歌》、《前进歌》、《大路歌》、《码 头工人歌》、《飞花歌》、《马路先 锋》、《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 《卖报歌》及民族器乐曲《翠湖春晓》、 《金蛇狂舞》等。
高中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家——聂耳》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家——聂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27960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9.png)
高中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家——聂耳》教案【教材分析】聂耳,人民音乐家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卖报歌》《码头工人歌》《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金蛇狂舞》等,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这节课主要欣赏的是《金蛇狂舞》和《毕业歌》。
《金蛇狂舞》以活泼跳跃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以鲜明的民族色彩,简练的笔墨,勾勒了一幅生动的民间生活风俗画面。
全曲由三段构成循环结构,其中第二段采用“螺丝结顶”旋法,上下对答呼应把龙舟比赛你追我赶、交替前行的场面写活了,是同学重点分析的乐段。
《毕业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讲述的是“9.18”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刻画了学生们热血沸腾、勇往直前,担负天下兴亡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1.自主欣赏、主动探究、合作创造等方法,在愉悦中感受与体念音乐,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欣赏和积极创造,来提高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及运用举例分析、感受、体验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作品情感内涵,体验到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通过聆听《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
【教学重点】欣赏、分析聂耳的两部音乐作品《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教学难点】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具】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放映国歌视频,让学生起立唱国歌。
引导学生思考唱国歌时要注意什么?想到了什么?(唱国歌时要立正、严肃,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2.老师:“国歌每个学生都要会唱。
大学、中学、小学的重要集会要唱国歌,那么你们知道《国歌》的作曲者是谁吗?”学生:“聂耳”“冼星海”老师:嗯,同学们有人答对了,聂耳和冼星海都是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但这首《国歌》是由聂耳所创作的。
聂耳是我国着名的人民音乐家
![聂耳是我国着名的人民音乐家](https://img.taocdn.com/s3/m/6386077425c52cc58ad6be1c.png)
用1、2、3、5、6 五个音创作一段螺蛳 结顶的旋律。
乐器分类
常见乐器
拉弦乐器 二胡、高胡、京胡、板胡,中胡,坠琴 弹拨乐器 琵琶、古筝、阮、柳琴、月琴 唢呐、笛子、笙、箫、管子 鼓、锣、钹、釵、响板、木鱼、碰铃
吹管乐器
打击乐器
1 .(07年潍坊测试题)在运动会开幕式 升国旗的时候: (1)会奏起下列哪首乐曲( ) (2)这首作品的曲作者是____ (3)写出他创作的其他任一作品名称____ A B
《毕业歌》,田汉 ____词,聂耳 ____曲。作于1934年。影片 《桃李劫》 _________的主题歌。该片描写“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 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毕业歌》就是影片中一群青年毕业 前欢聚一堂时唱的,影片结束时又再响起,起到了提示影片 走上救亡战场 主旨,号召有为青年 ____________的作用。
所传唱,风行全国。
张曙(1909-1938),安徽人。1926年入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科,后入国立音专主
修声乐。其代表作有《日落西山》、《丈夫去当兵》、《打豺狼》、《洪波曲》等。 1938年在桂林死于日本飞机的轰炸中。 吕骥(1909《大丹河》等。 任光(1900-1941),浙江人,早年在法国学习钢琴修理和作曲,回国后从事歌 曲创作和电影、戏剧配乐等工作。其代表作有《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王老 五》等。前期创作抒情婉约,后期创作雄壮坚毅。还写有中国乐器合奏《彩云追月》 (1935年)等。对抗日歌曲在国内外的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湖南湘潭人。曾在国立音专学习,30年代是左翼音乐家的早
①下列属于进行曲节奏风格的是(
)
A.《我们走在大路上》 B.《解放军进行曲》 C.《运动员进行曲》 D.《毕业歌》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PPT课件
![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663bee87c24028905fc3bd.png)
黄河怒吼 太行巍峨
欣赏《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1905-1945),广东番禺人,人民
音乐家。出身于贫苦的船工家庭。在中学时开始学 习音乐。1926年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学习小 提琴及作曲理论。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 1929年赴法国巴黎深造。1935年结业于巴黎音乐 戏剧学院由著名作曲家杜卡领导的高级作曲班,并 于同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任鲁迅艺 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张曙(1909-1938),安徽人。1926年入上海艺术大 学音乐科,后入国立音专主修声乐。其代表作有《日落 西山》、《丈夫去当兵》、《打豺狼》、《洪波曲》等。 1938年在桂林死于日本飞机的轰炸中。
吕骥(1909- ),湖南湘潭人。曾在国立音专学习, 30年代是左翼音乐家的早期参加者和重要领导者。其 重要作品有:《自由神》、《新编“九一八”小调》、 《大丹河》等。
麦新(1914-1947)和张寒晖(1902-1946)等也是 这一作曲家群的骨干力量。
本课总结
《金蛇狂舞》是作曲家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 八板》改编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乐曲 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船的热烈场 景和欢腾的情绪。
左翼音乐运动是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 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革命音乐运动。重要代 表人物是任光、田汉、吕骥、张曙。
▪ 1934年由聂耳、田汉、任光、安娥、吕
骥等正式成立了上海左翼剧联音乐小组。他 们积极地介绍和宣传苏联革命音乐和马克思 主义的音乐观,呼吁造就真正能为劳动群众 所接受的大众化的“新兴音乐”。1933年 起,他们有意识地组织革命音乐工作者参加 当时的进步电影和戏剧等活动,为进步电影 和戏剧配乐作曲,如《渔光曲》、《桃李 劫》、《自由神》、《风云儿女》、《都市 风光》、《扬子江暴风雨》、《放下你的鞭 子》、《复活》等一批影片和戏剧的主题歌 和插曲为广大民众所传唱,风行全国。
16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16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https://img.taocdn.com/s3/m/e869cdf0a98271fe910ef9f9.png)
这首歌采用了民间打击乐节奏和广东狮子
背景
舞音乐旋律为素材,使歌曲显得明快、豪放、 音乐形象分外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 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 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 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 了《黄河》词作,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痛苦。在民族 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 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 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 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 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非常兴奋,表示 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
从内容上看,各乐使章歌间有曲内充在满联力系量,但的每感个情乐,章形又有象其地相刻对画的了独立游性击;健
从演唱形式上看儿,端它包起括土独枪唱洋、枪重唱、、挥对动唱大齐刀唱、长轮矛唱,、在合青唱等纱;帐里、
从伴奏形式上看万,山多用丛管中弦,乐为队保、民卫族黄管河弦、乐保队卫或全钢中琴国作而伴奏战。斗的 壮丽场景。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发扬滋长!
拓展与探究
1 《金蛇狂舞》运用了那两种发展手法?
隔凡,螺蛳结顶
2 这首作品也许你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欣
赏过. 今天,作为高中生的你,由于文化 知 识及欣赏水平的提高,再次欣赏该作品一 定会有进一步的感受与体验,请你参与交 流。欣赏Fra bibliotek保卫黄河
全曲大采合用唱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
大合振唱奋是人大心型的的、音多调乐、章响的亮声乐的套战曲斗我口。号、铿锵有力 的节奏,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
人民音乐家---聂耳
![人民音乐家---聂耳](https://img.taocdn.com/s3/m/ab43840904a1b0717ed5dda2.png)
人民音乐家---聂耳聂耳,是现代作曲家、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莫基者、我国国歌的作曲者。
聂耳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艺术遗产。
他生前作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开路先锋》、《大路歌》、《打长江》、《铁蹄下的歌女》等三十余首。
《翠湖春晓》等器乐曲四首。
这些作品,有写煤矿工人、纺织工人、码头工人和筑路工人的,有写农民与旱灾作斗争的,还有以农村姑娘、牧羊女和歌女为题材的,也有写青年学生、少年儿童、报童生活的。
作品通过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内容,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了时代的最强音,对团结人民、鼓舞斗志,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表现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不可战胜的《义勇军进行曲》,它的每个音符,每个乐句,仿佛都蕴藏着千钧之力。
这首歌,在风雨如磐的黑夜,象黄钟大吕激励亿万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一往直前;而今,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已响彻祖国大地,激励着我们历尽重重艰难险阻,走向繁荣富强!聂耳四岁时,父亲便病故了,家境贫苦,艰难。
坚毅的母亲,不仅含辛茹苦,承当着全部家务劳动,而且从不放松对儿女的教育。
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给孩子们讲岳飞、《柳荫记》、《孟姜女》等流传于民间的故事。
母亲常常用滇戏或花灯曲牌边唱边讲。
这些低徊哀婉的歌声,象潺潺小溪一样注入聂耳幼小的心房。
成为他音乐艺术的启蒙教育。
聂耳家附近,有个姓邱的木匠会吹笛子。
那悠扬笛声常常使聂耳入迷,后来,他和邱木匠熟识了,就利用课余时间跟他学吹笛子,不久又学会了拉二胡,弹三弦和月琴。
音乐,启迪了聂耳的智慧,也丰富了他的生活。
在学校他被推为“儿童乐队”的指挥;在家里他和两个哥哥成立了“家庭小乐队”。
课余或假日,他们常常结伴到西山、金殿等风光秀丽、环境清幽的地方练习合奏,有时,吃过晚饭,他们坐在翠湖堤上,一会儿合奏,一会儿独奏,一会唱歌,通宵达旦,尽欢而归。
一次,聂耳路过一座庙堂,遇上庙里的乐师们正在演奏“洞经调”。
那曲调时而高昂欢快,时而低沉忧伤,穿插其间的打击乐,节奏明快,动人心弦。
人民音乐家聂耳
![人民音乐家聂耳](https://img.taocdn.com/s3/m/ca47f1186c175f0e7cd137d6.png)
听赏毕业歌
90后的我们从毕业歌当 中学女》由田 汉作词,聂耳作曲 。 《金蛇狂舞》是作曲家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 八板》改编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乐曲 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船的热烈场 景和欢腾的情绪。
《金蛇狂舞》运用了螺蛳结顶的发展手法来发 展音乐。
1、音乐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金蛇狂舞》是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 整理改编的,乐曲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
铿锵有力,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氛。
2、主要用哪些代表性的乐器来表现这种情绪? 打击乐器:鼓 锣 钹 木鱼
民族乐器
打击乐器
小组比赛
咚
锵
咚
锵
问题1:在义勇军进行曲中,为什么采用行进步伐
再唱义勇军进行曲
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们!
1934年由聂耳、田汉、任光、安娥、吕骥等 正式成立了上海左翼剧联音乐小组。他们积极地 介绍和宣传苏联革命音乐和马克思主义的音乐观, 呼吁造就真正能为劳动群众所接受的大众化的 “新兴音乐”。1933年起,他们有意识地组织革 命音乐工作者参加当时的进步电影和戏剧等活动, 为进步电影和戏剧配乐作曲,如《渔光曲》《桃 李劫》《自由神》《风云儿女》《都市风光》 《扬子江暴风雨》《放下你的鞭子》《复活》等 一批影片和戏剧的主题歌和插曲为广大民众所传 唱,风行全国。
的节奏?
统一步伐,表现军威,鼓舞士气
问题2:作者把全曲最强音和最高音放在哪个句子上? 这样的处理有什么意义?
意义: 突出重要性,以停顿来营造气氛,以 强调当时局势的重要性。
问题3:在结尾时作者把重音(﹥)连续放在什么 位置上,有什么作用?
作用: 在结尾时,作者用重音再三强调“前进” 二字,共唱了三次,象征人民百折不朽,勇往直 前的奋斗步伐和精神。
人民音乐家—聂耳
![人民音乐家—聂耳](https://img.taocdn.com/s3/m/5ac87b0f03d8ce2f0066234b.png)
毕业歌
〈毕业歌〉是影片 〈桃李劫〉的主题歌。 鲜明地反映了当时最 迫切的主题——唤起 同学们走上抗日第一 线,不做亡国奴!
毕
业
歌
田汉词、聂耳曲,齐唱,是电影《桃李 劫》插曲,同时也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 歌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描写 “九· 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 生活道路。影片《桃李劫》摄于1934年, 是共产党组织新开拍的左翼电影阵地——电 通影片公司制作的第一步影片。影片讲了一 对新毕业的青年学生参加工作以后理想不能 实现,逐渐落得家破人亡的故事。 《毕业歌》就是影片中一群青年毕业前 欢聚一堂时唱的,《毕业歌》昂扬奋发的调 子极好得渲染了影片开端的情绪,使人颇涉 遐思。 。《毕业歌》随着影片公映,旋即 成为热血青年投身抗日救亡的进行曲。许多 青年高唱《毕业歌》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 线。
人民 音乐家
------聂耳
聂
耳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 (亦作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中国音乐家。他 从小家境贫寒,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 的生命中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 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聂耳开辟了中国 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 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 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他的音乐创作 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明确了方向,树立了 榜样。
聂耳代表作品
《义勇军进行曲》 《铁蹄下的歌女》 《卖报歌》 《梅娘曲》 《大路歌》 《码头工人》 《新女性》 《毕业歌》 《飞花歌》 《金蛇狂舞》
金蛇狂舞
<金蛇狂舞>是聂耳在1934 年根据传统音乐<倒八板>改 编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 曲。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 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 欢腾的情绪。
人民音乐家—聂耳
![人民音乐家—聂耳](https://img.taocdn.com/s3/m/03e7d6c0050876323112125b.png)
人民音乐家——聂耳在我的家乡玉溪,有一个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他就是举世闻名的聂耳。
!聂耳的一生是短暂的,同时也是丰富的。
他像暴风雨中的海燕,骤然而来,倏然而去。
但是他是一只“永生的海燕”,他飞翔着,飞翔着……他是人民的音乐家。
他是中国新音乐的奠基人,音乐界的“开路先锋”。
他的一生,是奋斗、传奇的一生,也是乐观、浪漫、辉煌的一生。
每当耳边响起尊严的《义勇军进行曲》,铿锵有力的乐曲就带着我回到聂耳“当时处身”的那个时代,沿着他的足迹,去亲近他、认识他、了解他,当然也学习他。
聂耳原名聂守信,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家里境况困难。
贫寒的生活丝毫没有影响他对生活的热爱。
他家有一位邻居姓邱,是位木匠,闲暇时喜欢拿一枝短笛坐在门口吹,那美妙的旋律时而像天上的云彩一样悠扬舒缓,时而像森林里的小鸟一样活泼跳跃。
年幼的聂耳陶醉不已,忍不住跑到邱木匠家,跟他学习吹笛子。
聂耳很聪明,学得很快,在他的影响下,两个哥哥也跟着一起学。
后来,他们用压岁钱买了一枝竹笛和一把二胡。
从此他家就乐声不断,常引得路人停下脚步聆听。
后来,聂耳又学会了拉二胡、弹三弦和月琴。
在学校,他是学生音乐团出色的小指挥,在他家居住的胡同,他又是街坊儿童小乐团的热心组织者。
中学毕业后,聂耳被云南省立师范学校录取。
一天,他亲眼看见一个反革命者当局杀害了三位革命者,还割下他们的头,挖出他们的心,暴尸示众,聂耳对此感到无比愤怒,他开始思考民族的命运,并加入了共青团。
由于参加革命活动,他被当局列入黑名单,无奈离开家乡去了上海,这一年,他刚18岁。
初到上海,他在一家云南人开的商号里当伙计。
一天,他在报上看到了“明月歌剧社“招收学员的广告,想到自己从邱木匠那里受到启蒙至今,一直没有机会投身艺术,便马上跑去报名。
主考人是音乐家黎锦晖,他见这个年轻人身上洋溢着奋发向上的热情,又有音乐基础,立即录取了他。
在歌剧社,聂耳很快就成了首席小提琴手,由于他的耳朵特别敏锐,大家就叫他“耳朵先生”,后来,他干脆改名叫聂耳。
聂耳精神_教师演讲稿
![聂耳精神_教师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06de4b9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00.png)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以“聂耳精神”为主题,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位伟大音乐家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聂耳,一个响彻云霄的名字,一个激励我们奋发向前的力量。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缅怀这位音乐巨匠,传承聂耳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一、聂耳生平简介聂耳,原名聂守信,1903年2月14日出生于云南昆明。
他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聂耳短暂的一生,却为中国音乐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创作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其中《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歌曲,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二、聂耳精神内涵1. 爱国精神聂耳的一生,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
他坚信,音乐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激发民族觉醒的利器。
在他的作品中,始终洋溢着浓厚的爱国情怀。
正如《义勇军进行曲》中所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首歌曲,成为了中华民族抗战的号角,激励着无数爱国志士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英勇斗争。
2. 创新精神聂耳的音乐创作,始终以创新为灵魂。
他敢于突破传统音乐的束缚,将西方音乐元素与民族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音乐作品。
他的创新精神,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 民族精神聂耳的音乐,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壤。
他关注民族命运,关心民生疾苦,用自己的音乐作品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4. 理想主义精神聂耳是一位坚定的理想主义者。
他坚信,音乐可以改变世界,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他用自己的音乐,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奋斗。
这种理想主义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
三、传承聂耳精神,助力民族复兴1. 弘扬爱国精神我们要学习聂耳的爱国情怀,将爱国之情融入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无论是在教育岗位,还是在各行各业,都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聂耳教案完整版
![聂耳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3a907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c.png)
聂耳教案精选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四单元“时代的声音”中的第12课《人民的音乐家——聂耳》。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聂耳的生平事迹,学习其代表作品《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结构和艺术特色;通过欣赏和分析聂耳的其他作品,探讨其音乐创作风格及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聂耳的生平和创作成就,认识其在我国音乐史上的贡献。
2. 通过学习《义勇军进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操。
3. 引导学生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音乐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聂耳音乐创作风格的分析。
教学重点:聂耳代表作品《义勇军进行曲》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音乐播放器、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聂耳的音乐风格,引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介绍聂耳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其音乐创作背景。
(2)分析《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结构和艺术特色。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聂耳的其他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讨论其音乐创作风格。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首聂耳的作品,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对其他聂耳作品进行鉴赏,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强调聂耳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六、板书设计1. 《人民的音乐家——聂耳》2. 内容:(1)聂耳生平事迹(2)《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背景、音乐结构、艺术特色(3)聂耳音乐创作风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聂耳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2)分析《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结构和艺术特色。
2. 答案:(1)聂耳(19051935),我国著名作曲家,被誉为“人民的音乐家”。
人民音乐家--聂耳_0
![人民音乐家--聂耳_0](https://img.taocdn.com/s3/m/b874c0b250e2524de5187ed7.png)
人民音乐家::聂耳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人民音乐家聂耳聂耳,是现代作曲家、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莫基者、我国国歌的作曲者。
聂耳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艺术遗产。
他生前作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开路先锋》、《大路歌》、《打长江》、《铁蹄下的歌女》等三十余首。
《翠湖春晓》等器乐曲四首。
这些作品,有写煤矿工人、纺织工人、码头工人和筑路工人的,有写农民与旱灾作斗争的,还有以农村姑娘、牧羊女和歌女为题材的,也有写青年学生、少年儿童、报童生活的。
作品通过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内容,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了时代的最强音,对团结人民、鼓舞斗志,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表现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不可战胜的《义勇军进行曲》,它的每个音符,每个乐句,仿佛都蕴藏着千钧之力。
这首歌,在风雨如磐的黑夜,象黄钟大吕激励亿万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一往直前;而今,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已响彻祖国大地,激励着我们历尽重重艰难险阻,走向繁荣富强!聂耳四岁时,父亲便病故了,家境贫苦,艰难。
坚毅的母亲,不仅含辛茹苦,承当着全部家务劳动,而且从不放松对儿女的教育。
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给孩子们讲岳飞、《柳荫记》、《孟姜女》等流传于民间的故事。
母亲常常用滇戏或花灯曲牌边唱边讲。
这些低徊哀婉的歌声,象潺潺小溪一样注入聂耳幼小的心房。
成为他音乐艺术的启蒙教育。
聂耳家附近,有个姓邱的木匠会吹笛子。
那悠扬笛声常常使聂耳入迷,后来,他和邱木匠熟识了,就利用课余时间跟他学吹笛子,不久又学会了拉二胡,弹三弦和月琴。
音乐,启迪了聂耳的智慧,也丰富了他的生活。
在学校他被推为“儿童乐队”的指挥;在家里他和两个哥哥成立了“家庭小乐队”。
课余或假日,他们常常结伴到西山、金殿等风光秀丽、环境清幽的地方练习合奏,有时,吃过晚饭,他们坐在翠湖堤上,一会儿合奏,一会儿独奏,一会唱歌,通宵达旦,尽欢而归。
一次,聂耳路过一座庙堂,遇上庙里的乐师们正在演奏“洞经调”。
人民音乐家——聂耳
![人民音乐家——聂耳](https://img.taocdn.com/s3/m/f72014915a8102d276a22fec.png)
远4·New Youth ·
月节,谓有芒之种谷
五音戏是全国的独有剧种,是山东省淄博市的传统戏剧,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它源于山东省的章丘、历城一带,传于济南、淄博、滨州、潍坊等地。
五音戏以唱腔优美动听,语言生动风趣,表演朴实细腻而著称,地方特色浓郁。
由于所流传地域的方言、风俗等差异,大致划分为东、西、北三路。
后由于种种原因,东路和北路肘鼓子渐趋衰微,只有西路被一支专业的戏曲团体承续下来,即今日的淄博市五音戏剧院。
五音戏原名“肘鼓子”或“周姑子”戏,是由边打鼓边歌唱的“秧歌腔”发展起来的。
至今传统戏《大裁衣》中还保留着一些原始唱词,如:“我就会打鼓,你就会敲锣,打起锣鼓唱秧歌,秧歌唱来唱秧歌。
”它与山东省境内流行的柳琴戏、茂腔、柳腔同属于肘鼓子系统。
五音戏表演时一般是先吐字,后行腔,曲调口语化,腔调旋律变化较多。
其演唱用本嗓,女腔尾音旋律延长,后尾用假嗓翻高,称为“云遮月”,曲调优美质朴,适于抒发多种感情。
由于表现的多是当地农村妇女的形象和生活状态,故生活气息强烈,地方特色浓郁,方言纯朴自然,常用民间谚语和形象比喻,言简意赅,深得一方百姓喜爱。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2006年5月20日,五音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8日,山东省淄博市五音戏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创造。
高中音乐 人民音乐家——聂耳及其作品赏析
![高中音乐 人民音乐家——聂耳及其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1e4abf3169a4517723a3d3.png)
• 第三段,上下句对答 呼应,句幅逐层减缩 ,速度逐渐加快,加 之锣、鼓、钹、木鱼 等打击乐器的节奏烘
托,使情绪逐层高涨
•
.
• 4/4 56 56 54 5|12 12 56 1|56 56 16 5|12 12 56 1|
•
..
..
• 3/4 5 6 5 4 5| 1 2 5 6 1 |
•
..
• 2/4 5 6 • 1/4 5
•
左翼音乐运动是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
•
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革命音乐运动。重要代
•
表人物是任光、田汉、吕骥、张曙。
•
人民音乐家
聂耳
人民音乐家--聂 耳
•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云南玉 溪人。从1932年到1935年,他曾为八部电影, 三部话剧,一部舞台剧谱写了20首主题歌和插 曲。
• 聂耳的主要作品有《卖报歌》、《大陆歌 》、《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码头 工人歌》、《开路先锋》等鼓舞人心的群众歌
曲,和《新女性》、《梅娘曲》
、《铁蹄下的歌女》等优美隽永的
抒情歌曲。
• 聆听乐曲,音乐让你有什么感受? • 音乐让你联想到一幅怎样的场景? • 由哪些乐器演奏的?
• 《金蛇狂舞》是聂耳于1934年根据民间 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 乐曲。乐曲以活泼跳跃的旋律,铿锵有力 的节奏,表现出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 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以鲜明的 民族色彩,简练的笔墨,勾画了一幅生动
•
的民间生活风俗画。
•
《金蛇狂舞》
• 乐曲中的打击乐器起到了怎样 的效果?演奏形式是怎样的?
民族乐器 四大件
• 第一段,以明亮上扬 的音调不断地呈现出
人民音乐家
![人民音乐家](https://img.taocdn.com/s3/m/d4424df104a1b0717fd5ddb8.png)
聂耳从小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 的生命中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1935年,聂 耳为话剧《回春之曲》写了《告别南洋》、 《梅娘》等四首插曲。为影片《飞花村》写了 主题歌《飞花歌》,为影片《风云女儿》写了 《义勇军进行曲》、《铁蹄下的歌女》等歌曲。 《义勇军进行曲》,在当时成了动员中国人民 起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最响亮的号角,建 国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它的强烈的节 奏,激昂的曲调,永远鼓舞着我们奋勇前进。
[13]
2012年第五期《文史参考》雷蕾刊发文章称聂耳为“国 之歌者”。
1954年,中共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重修聂耳墓 地,请郭沫若题写墓碑和聂耳墓墓志铭。 聂耳公园位于玉溪市南门街南端,占地面积13 万平方米。1985年6月兴建 ,1987年7月竣工, 是以纪念人民音乐家聂耳为主,兼容文化、休 息、娱乐的综合性公园。园内分为纪念区、游 乐区、文化活动区、安静休息区、儿童游乐区、 花卉生产观赏区和公园管理区。
----聂耳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 (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他 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 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他的音乐创作具有 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 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中国无产 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树立了 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
1918年就读于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利用课余时间,聂耳 自学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乐器,并开始担任学 校“儿童乐队”的指挥。1922年,聂耳进入私立求实小 学高级部,1925年考取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插班生。 1927年毕业于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并进入云南省立 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参与了学生组织“读书会”的 活动,并与友人组织“九九音乐社”,经常参加校内外 的演出活动。在这期间,聂耳还自学了小提琴和钢琴。 1930年夏天,聂耳从云南省立师范学校毕业,因参加反 政府活动而列入“黑名单”,为此离开云南至上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音乐家---聂耳导读:本文是关于人民音乐家---聂耳,希望能帮助到您!聂耳,是现代作曲家、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莫基者、我国国歌的作曲者。
聂耳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艺术遗产。
他生前作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开路先锋》、《大路歌》、《打长江》、《铁蹄下的歌女》等三十余首。
《翠湖春晓》等器乐曲四首。
这些作品,有写煤矿工人、纺织工人、码头工人和筑路工人的,有写农民与旱灾作斗争的,还有以农村姑娘、牧羊女和歌女为题材的,也有写青年学生、少年儿童、报童生活的。
作品通过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内容,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了时代的最强音,对团结人民、鼓舞斗志,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表现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不可战胜的《义勇军进行曲》,它的每个音符,每个乐句,仿佛都蕴藏着千钧之力。
这首歌,在风雨如磐的黑夜,象黄钟大吕激励亿万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一往直前;而今,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已响彻祖国大地,激励着我们历尽重重艰难险阻,走向繁荣富强!聂耳四岁时,父亲便病故了,家境贫苦,艰难。
坚毅的母亲,不仅含辛茹苦,承当着全部家务劳动,而且从不放松对儿女的教育。
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给孩子们讲岳飞、《柳荫记》、《孟姜女》等流传于民间的故事。
母亲常常用滇戏或花灯曲牌边唱边讲。
这些低徊哀婉的歌声,象潺潺小溪一样注入聂耳幼小的心房。
成为他音乐艺术的启蒙教育。
聂耳家附近,有个姓邱的木匠会吹笛子。
那悠扬笛声常常使聂耳入迷,后来,他和邱木匠熟识了,就利用课余时间跟他学吹笛子,不久又学会了拉二胡,弹三弦和月琴。
音乐,启迪了聂耳的智慧,也丰富了他的生活。
在学校他被推为“儿童乐队”的指挥;在家里他和两个哥哥成立了“家庭小乐队”。
课余或假日,他们常常结伴到西山、金殿等风光秀丽、环境清幽的地方练习合奏,有时,吃过晚饭,他们坐在翠湖堤上,一会儿合奏,一会儿独奏,一会唱歌,通宵达旦,尽欢而归。
一次,聂耳路过一座庙堂,遇上庙里的乐师们正在演奏“洞经调”。
那曲调时而高昂欢快,时而低沉忧伤,穿插其间的打击乐,节奏明快,动人心弦。
洞经调虽是庙堂音乐,但它包含厂不少民间音乐的精华,爱好音乐的聂耳被吸引住了,久久舍不得离去。
忽然,他发现乐师中有个吹笛子的人,是他家过去的老邻居。
他喜出望外。
事后,他带上纸和笔,找到这位吹笛子的乐师,恭恭敬敬地请他一段一段口述,自己将曲谱记录下来。
后来,聂耳在上海创作的器乐曲《翠湖春晓》,其意境有他与伙伴在翠湖堤上演奏时获得的神韵,也有这洞经调的“影子”。
1927年,聂耳考进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所进步学校里受到一些革命思想的影响,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文艺宣传活动。
他不但搞音乐也演话剧。
他的处女作《省师附小校歌》,就是这个时候问世的。
这支歌曲雄壮有力,富有朝气,已显露出他的才华。
也就在这个时期,他开始接触小提琴,常常到西山美人峰下孜孜不倦地练琴。
1927年,大革命刚刚失败,革命处于低潮时期。
他不顾反动派的迫害,积极参加我党领导的青年读书会和音乐、戏剧的演出,参与散发传单等秘密活动,并毅然加入了共青团组织。
1930年夏,十九岁的聂耳在省立第一师范毕业了。
正当他要走上工作岗位时,意外的事发生了,由于聂耳参与进步学生活动,被叛徒告密,当局下令要逮捕他。
当时,他三哥聂叙伦刚从日本回来,准备去上海工作。
为了躲避反动当局的迫害,他三哥将计就计,让弟弟顶自己的名,连夜离开昆明去上海。
到上海后,经朋友介绍,聂耳进了一家名叫“云丰中庄”小商号当伙计。
这家小商号只供食宿,不给工资。
在那里,聂耳每天劳动长达十小时以上。
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他仍然每天坚持学英语、日语,练习小提琴。
1931年4月,聂耳以刻苦自学的成绩和多方向才能,考入了“明月歌舞剧团”。
从此,正式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聂耳进入“明月歌舞剧社”,如鱼得水,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他每天练琴坚持在六个小时以上,专心致志,毫不旁顾。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三个月,他就成了乐队的主要小提琴手,接着,又学习作曲,研究和声,钻研民族音乐,并开始了他早期的音乐创作。
不久,聂耳离开了“明月歌舞剧社”,到了距离抗日前线较近的北平。
在北平,他与左翼戏联和音联的同志取得联系,参加了他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和演出。
他常在群众性的集会上,演奏《国际歌》,听众随着他的乐声齐声合唱。
他还到天桥去看贫苦人的各种演唱,细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
他在1932年9月11日的日记中写道:“在这里充满了工人们、车夫、流氓无产阶级的汗臭。
……有的在卖嗓子,有的在卖武功,这些吼声,这些真刀实枪的对打声、锣鼓声……这是他们生命的挣扎,这是他们向敌人进攻的冲锋号。
”1932年11月,他从北平又回到上海,先后在联华影业公司一厂、百代唱片公司、联华影业公司二厂为电影配音和作曲。
这一时期,由于他和许多进步的文艺工作者经常接触,思想进步更快。
上海“苏联之友社”成立音乐小组后,他和任光、张曙等积极参加了音乐小组的活动。
后来,他又和任光发起成立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
1933年初,聂耳由田汉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不仅获得了新的政治生命,艺木才华也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他一生中的创作,绝大部分都是在1933一1935年之间完成的,这期间,正是民族危机极为严重的时期,也是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实行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最疯狂的时候。
聂耳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在他创作的歌曲中,表达了人民的呼声、民族的怒吼。
1934年是聂耳创作最旺盛的一年。
这年,他为田汉的歌剧《扬子江的暴风雨》创作了《打砖歌》、《打桩歌》、《码头工人歌》、《前进歌》,并担任导演和主演;为电影《桃李劫》谱写了主题歌《毕业歌》;为电影《大路》谱写了主题歌《大路歌》和插曲《开路先锋》;为电影《新女性》谱写了主题歌《新女性》;为电影《飞花村》谱写了主题歌《飞花歌》;还创作了儿童歌曲《卖报歌》等。
1935年,为话剧《回春之曲》谱写了《梅娘曲》,又为电影《逃亡》作主题歌《自己歌》和插曲《塞外村女》;还创作了《采菱歌》、《打长江》等歌曲。
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创作出了三十余首充满战斗激情和富于劳动人民感情的歌曲。
聂耳的创作之所以能够深刻地反映现实,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深入人民的斗争生活;和群众同命运、共呼吸,从十五、六岁起,他一直满腔热悄地投入到现实斗争之中,对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和要求,有着比较深刻的体验和了解。
但每当进行创作时,他又不满足于自己已有的生活积累,而要根据创作的具体内容,一次又一次地到群众中间,去体验和熟悉生活。
写《新女性》这首歌时,他花了不少日子,在风寒霜冷的秋夜,步行一个多钟头赶到沪西纱厂,观察和了解女工们的生活和思想。
为了写《码头工人歌》,他经常到黄浦江边的码头,观察和厂了解搬运工人的劳动情景,倾听他们的苦难呼声,认真记录下劳动号子的节奏和音调,然后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
聂耳努力在生活实践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力求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生活,由表及里地认识生活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从而,使他的作品能那样生动地刻画出各个阶层不同人物的典型情绪和典型性格。
聂耳对创作从来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
歌曲《开路先锋》的歌词开头有三个“轰”字,轰字后面紧跟着有几声笑声。
歌词作者孙师毅告诉聂耳,他的创作意图是:三个“轰”字是想表现要轰倒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笑声表现出一种革命的乐观主义情怀,聂耳为了写好这个进行曲,体会词作者意图,反复进行构思。
一天,聂耳整夜在房间里大步走来走去,用各种不同的哈哈大笑声,来进行比较选择,住在他楼下的房东,以为他发了神经病,第二天就撵他搬了家。
聂耳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他的音乐创作,以崭新的内容和创新的形式,鲜明生动地塑造了作为历史推动者的工农群众的战斗形象,深刻有力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对人民的奴役和压榨,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
聂耳在艺术上的创新,是立足于民族音乐优秀传统(包括五四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同时又与批判地吸收外国音乐的创作经验相结合,因而具有新的气质,但又不脱离民族音乐的传统,真正做到革命内容和民族形式的完美结合。
聂耳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同他努力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刻苦钻研艺术技巧分不开的,理论修养的提高,使他确立了正确的创作思想;刻苦钻研艺术技巧,又使他获取创造性地运用音乐手段的自由。
他第一次塑造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形象,为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开辟了道路。
在聂耳的作品中,看个到个人的感伤、颓丧、忧郁和失望,只有充满着对敌人的无比愤怒和对人民的深挚的爱。
即使是象《铁蹄下的歌女》这样描写歌女“被鞭挞得遍体鳞伤”的歌,也仍然是悲伤而不绝望。
聂耳反对文艺脱离生活,脱离人民,“为艺术而艺术”。
1932年7月13日,他曾以“黑天使”的笔名写了一篇《中国歌舞短论》发表在《电影艺术》第一卷第三期上,《电影艺术》是上海左翼剧联主持的一份电影理论刊物,聂耳所写的“短论”,虽然只有几百字,但内容丰富,论据精辟,辞锋犀利,击中要害。
他揭露了当时中国歌舞“鼻祖”率领下的一班红男绿女,打着“艺术”与“教育”的幌子,实际上卖弄“香艳肉感、热情流露”的“软功夫”,其社会效果是“被麻醉的青年儿童,无数!无数!”聂耳批评《芭蕉叶上诗》这样庸俗低下的歌舞,“简直不成东西……当中所加的对话,更是乱七八糟。
”他不顾黎锦晖是当时青乐界的权威、自己的顶头上司,尖锐指出:“我们所需要的不是软豆腐,而是真刀真枪的硬功夫!”“今后的歌舞,若果仍是为歌舞而歌舞,那末,根本莫想踏上艺术之途!”、“亲爱的创办歌舞的鼻祖哟!你不要以为你有反封建意识便以为满足!你不听见在这地球上,有着无穷的一群人在你的周围呐喊,狂呼;你要向那群众深入,在这里面,你将有新鲜的材料,创造出新鲜的艺术。
喂!努力!那条才是时代的大路!”黎锦晖以后曾说过,聂耳“对我个人曾贡献过许多宝贵的意见,我深为感动,……我酝成了火灾(指我作的流行曲泛滥不可收拾)……他对我热情善意的劝勉,终于使我结束了坏歌曲的写作。
”中国另一位杰出的人民音乐家洗星海曾写道:“聂耳的创作精神和不断的努力是中国一般青年音乐家中我最佩服的一个……我被他的大众歌声所感动。
他给我们力量,他给我们鼓励、希望。
”中国许许多多后来的优秀音乐家、艺术家,是沿着聂耳的道路前进的。
聂耳不幸于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鹄沼海滨溺水逝世,当时留日学生和华侨召开紧急会议,公推聂耳生前好友张天虚赶赴现场收殓,并在当地火化,负责将骨灰送回祖国。
1936年,张大虚几经辗转,将骨灰送回上海。
1937年8月,由聂耳胞兄聂叙伦接回家乡,次年安葬于昆明西山高晓山麓华亭寺附近的山坡上。
墓前竖有徐嘉瑞撰“划时代的音乐家聂耳之墓”的石碑。
1954年聂耳墓重修时,郭沫若手书“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刻石树碑,以代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