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
知识产权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知识产权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28ef9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64.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研发和生产新型电子产品的企业。
2018年,科技公司研发出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电子设备,并申请了发明专利。
该专利于2019年获得授权,专利号为ZL201810XXXXXX。
此后,科技公司开始生产和销售该新型电子设备。
与此同时,另一家名为“创新电子公司”(以下简称“创新电子”)也生产和销售类似的新型电子设备。
经过市场调查,科技公司发现创新电子的设备与其专利产品存在高度相似之处,涉嫌侵犯其专利权。
于是,科技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创新电子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判断创新电子的产品是否侵犯了科技公司的专利权。
2. 确定创新电子的侵权行为给科技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
3. 判定赔偿金额。
三、法院审理1. 专利权侵权认定法院首先对科技公司的专利权进行了审查。
根据专利法的相关规定,专利权人对其专利享有独占实施权。
在本案中,科技公司的专利权利要求书明确了其专利产品的技术特征,包括结构、功能、技术效果等。
法院经审查认为,创新电子的产品与科技公司的专利产品在技术特征上存在高度相似性,包括关键部件的设计、功能实现等方面。
因此,法院认定创新电子的产品侵犯了科技公司的专利权。
2. 经济损失认定法院认为,由于创新电子的侵权行为,科技公司的产品销售受到了影响,市场份额下降,因此科技公司遭受了经济损失。
法院要求创新电子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其产品的销售情况,以及科技公司因侵权行为遭受的损失。
经过审理,法院认为科技公司的经济损失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因市场份额下降导致的销售收入减少;(2)因侵权行为而增加的研发成本;(3)因侵权行为而增加的市场推广成本;(4)因侵权行为而增加的维权成本。
3. 赔偿金额确定根据专利法的相关规定,侵权人应当赔偿权利人因侵权行为所受到的损失。
在本案中,法院综合考虑了以下因素:(1)科技公司的专利权价值;(2)创新电子的侵权行为对科技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3)创新电子的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4)创新电子的侵权行为的持续时间。
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
![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09fae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b.png)
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知识产权是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价值的一项财产权利,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
然而,知识产权的保护并非易事,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例时有发生。
本文将从案例的角度,分析几个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及其影响。
案例一:《导火索》侵权案在2016年上映的电影《导火索》中,存在一幕与日本动漫《火影忍者》中某个场景过于相似的情节,引发知识产权侵权争议。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人享有其作品的复制权、发行权、表演权等。
在该案例中,电影《导火索》的导演和编剧未经授权使用了《火影忍者》的剧情桥段,构成了著作权侵权。
这一案例表明,对于著作权的保护需要加强,电影行业应更加注重对于其他作品的尊重和创新,以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
案例二:苹果公司与三星公司专利权纠纷案苹果公司和三星公司之间的专利权纠纷引起了全球关注。
双方在智能手机技术的专利上存在争议,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设计和技术方面。
这个案例中,双方都在提起专利权利诉讼,并寻求法庭的支持和判决。
该案例暴露出知识产权领域中专利权保护的重要性。
对于技术创新者和企业来说,保护自己的专利权是确保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创新生态的关键。
案例三:魏则西事件魏则西是中国一位因罹患白血病而引起的广泛关注的患者。
在他的治疗过程中,他选择了一种叫做“靶向药物”的新型药物,但因高昂的价格无力支付,最终丧失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药物专利权与利益平衡的重视,也突显了知识产权在医药领域的重要性。
这一案例提醒我们,应当在专利权的保护与公众利益之间寻求平衡,确保知识产权的合理使用,使其真正造福于社会。
结论:以上所列案例仅为知识产权侵权案例的冰山一角。
这些案例提醒我们,保护知识产权是维护创新与发展的基础,对于保护创作者权益、加强企业竞争力非常重要。
在实践中,不仅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更需要提高公众对知识产权的意识,培养创新文化,促进知识产权的健康发展。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推动创新和发展。
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案例(3篇)
![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9f8be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6.png)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被告:某手机品牌(以下简称“手机品牌”)原告科技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手机操作系统研发的企业,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被告手机品牌是一家知名手机生产企业,其生产的智能手机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知名度。
2018年,原告科技公司发现被告手机品牌生产的智能手机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二、争议焦点1. 被告手机品牌的智能手机是否侵犯了原告科技公司的知识产权?2. 如果侵权成立,被告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三、法院判决1. 被告手机品牌的智能手机侵犯了原告科技公司的知识产权。
2. 被告应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100万元。
四、案件分析1. 知识产权侵权认定本案中,原告科技公司主张其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包括手机操作系统、手机应用程序等。
被告手机品牌的智能手机涉嫌侵犯原告的知识产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手机操作系统:原告科技公司的手机操作系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而被告手机品牌的智能手机使用了与原告系统相似的界面和功能,涉嫌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
(2)手机应用程序:原告科技公司研发了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应用程序,而被告手机品牌的智能手机涉嫌使用了原告的部分应用程序,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
2. 侵权责任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著作权,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他人不得侵犯其著作权。
本案中,被告手机品牌未经原告科技公司许可,在其智能手机上使用了原告的知识产权,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被告手机品牌的侵权行为给原告科技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五、案例启示1. 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申请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保护。
2. 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实践案例分析与启示
![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实践案例分析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dca75c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3.png)
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实践案例分析与启示导言:知识产权是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知识产权对于促进创新、保护创作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实践案例,探讨实践中的问题与启示。
案例一:商标侵权案件某公司在市场上销售了一款被注册商标保护的产品,却发现同行公司未经授权使用了该商标进行类似产品的销售。
该公司提起了商标侵权诉讼,法院最终判决对被告进行赔偿,并禁止其继续使用该商标。
启示一:严格保护商标权益该案例强调了商标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企业应及时注册商标,并积极维护自身的商标权益。
同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禁止不正当手段侵犯他人商标权。
案例二:版权侵权案件一家媒体公司制作了一档综艺节目,但在播出后,发现有其他媒体公司未经授权将其节目内容部分或全部复制并播放。
该公司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其他媒体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索赔相关经济损失。
启示二:加强版权保护力度该案例表明,媒体公司应加强版权保护意识,采取必要措施保护自身创作成果。
同时,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版权监测与维权机制,及时发现、打击版权侵权行为。
案例三:专利侵权案件某公司研发了一种先进的技术产品并申请了相关专利,然而在市场投放不久后,发现有竞争对手未经授权销售了与其专利产品相似的产品。
该公司通过起诉侵权行为,最终获得赔偿并保护了自己的技术创新成果。
启示三:加强专利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该案例揭示了专利保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企业应加强专利保护意识,保护自己的技术创新成果。
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完善专利保护制度,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专利保护服务。
结语: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实践案例的分析与启示对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企业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积极主动地维护自身权益,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强相关保护制度建设,提供更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只有在良好的保护体系下,知识产权创造和创新能够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280393dd88d0d233d46acf.png)
1.剧作家F创作完成了表现工人运动主题的多幕话剧剧本《浦江潮起》,发表于l998年8月的《剧作》月刊。
东海市总工会未与F联系,直接依据上述《剧作》月刊上的剧本,组织若干工人演员组建临时剧组,以东海市总工会名义在1999年内演出了十六场《浦江潮起》话剧。
2000年10月,F起诉到法院,指控东海市总工会未经其授权组织上演《浦江潮起》话剧侵犯了其著作权。
请求判令东海市总工会停止侵权,登报道歉并赔偿其经济损失l0万元。
东海市总工会辩称:第一,《浦江潮起》剧本先由《剧作》月刊公开发表,此后使用已经公开发表的《浦江潮起》剧本演出不必再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
第二,具体进行演出的表演者是拿了演出报酬的工人演员,所以,F应当向工人演员索取经济赔偿,东海市总工会不应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请问:(1)本案系争的是著作权中的哪一部分权利?本案系争的是著作权中的表演权(2)东海市总工会是否侵犯F的这一部分著作权?为什么?东海市总工会侵犯了F享有的<浦江潮起>话剧剧本的表演权.依我国著作权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使用他人作品演出,表演者(演员、演出单位)应当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案中东海市总工会未取得F授权,未支付报酬,构成侵权。
(3)F应当向东海市总工会,还是向工人演员主张本案中的经济赔偿责任?F应当向东海市总工会主张经济赔偿。
依我国著作权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演出组织者组织演出,由该组织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案中东海市总工会是演出组织者,所以依法由其承担侵权及其经济赔偿责任。
2、郭某于2002年4月10日获得了名称为“一种组合拼板”的实用新型专利权,随后开始建厂实施该专利,专利产品的名称为‘‘欢乐插板”. 一年后,郭某发现儿童文化用品商店在销售一种由A公司生产的“欢乐童年”插板,除包装和产品名称略有区别外,与郭某的“欢乐插板”完全一致,郭某遂以侵犯专利权为由将儿童文化用品商店和A公司告上法庭。
儿童文化用品商店辩称不知道其销售的“欢乐童年”插板是侵权产品,并且是经合法渠道从A公司进货的,该产品的包装上也标有A公司的名称和地址,故不构成侵权。
【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
![【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b7af78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9.png)
【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在当今的商业世界中,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它们是企业和个人创新成果的法律保护形式。
然而,知识产权侵权的现象时有发生,给权利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经典的案例来深入分析知识产权侵权的相关问题。
案例一:苹果与三星的专利大战苹果和三星这两大科技巨头之间的专利纠纷曾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苹果指控三星侵犯了其多项专利,包括智能手机的外观设计、用户界面等方面。
这场官司旷日持久,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法院。
在这个案例中,苹果公司强调其产品的独特设计和创新功能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而三星的某些产品被认为与苹果的专利存在相似之处。
这一纠纷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涉及到市场竞争和商业策略。
最终,法院做出了一系列的判决,有的对苹果有利,有的对三星有利。
但无论如何,这场大战对于整个科技行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让企业更加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研发和专利申请。
同时,也促使行业内对于专利的界定和保护范围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案例二:王老吉与加多宝的商标之争王老吉和加多宝之间的商标纠纷也是一个备受瞩目的案例。
原本,加多宝公司租用了王老吉的商标进行凉茶的生产和销售,并将其打造成为一个知名品牌。
然而,当双方的合作终止后,围绕着王老吉商标的归属和使用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纠纷。
加多宝公司在失去王老吉商标后,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加多宝,但在宣传和市场推广中,使用了一些容易让人联想到王老吉的元素,这被王老吉方面认为是侵权行为。
这个案例反映了商标在品牌价值中的重要性。
一个知名的商标往往能够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因此商标的归属和使用必须得到明确和规范。
同时,在品牌推广过程中,如何避免侵权也是企业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
案例三:“琼瑶诉于正”著作权侵权案琼瑶作为知名作家,其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于正编剧的电视剧被指抄袭了琼瑶的作品,引发了一场著作权侵权诉讼。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f2e5c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6.png)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知识产权法是保护创新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法律体系,其在保护创新成果、鼓励创新活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实践中,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产权法律的适用和实施情况。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知识产权法案例的分析,来探讨知识产权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
案例一:专利侵权案在某国家,一家公司申请了一项关于某种新型技术的专利,并取得了专利权。
不久之后,另一家公司推出了一款类似的产品,并声称其并未侵犯原公司的专利权。
原公司对侵权行为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法院最终判决对方公司存在专利侵权行为,并责令其停止侵权并赔偿原公司损失。
这个案例反映了知识产权法在保护专利权方面的作用。
专利是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形式,它可以保护创新成果并鼓励创新活动。
在这个案例中,法院依据知识产权法对侵权行为进行了判决,维护了原公司的专利权,使其创新成果得到了保护。
这也表明知识产权法在实践中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案例二:商标侵权案某品牌在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并注册了相应的商标。
不久之后,一些其他企业开始在其产品上使用与该商标相似的标识,导致消费者产生混淆。
原品牌公司对这些侵权行为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
法院最终判决对方公司存在商标侵权行为,并责令其停止侵权并赔偿原公司损失。
这个案例反映了知识产权法在保护商标权方面的作用。
商标是企业在市场上的重要标识,它可以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并获取商业利益。
在这个案例中,法院依据知识产权法对商标侵权行为进行了判决,维护了原公司的商标权,保护了其在市场上的利益。
这也再次表明知识产权法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案例三:著作权侵权案一位作家在某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畅销书籍,并取得了相应的著作权。
不久之后,一些其他出版社开始未经授权地出版该书,并获取了不菲的经济收益。
原作者对这些侵权行为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25932edd36a32d737581ac.png)
案例分析1、一个科研研究所受某生产单位委托研究开发新的生产工艺,双方未就新开发所完成的发明创造的归属作出过约定。
在研究开发中,该研究员利用生产单位按约定所提供的研究设备和生产资料完成了新工艺的开发,并发明了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研究员就该项发明创造提出了专利申请,生产单位提出异议,认为该项发明创造是利用了本单位的设备和资料,所以应与研究员共有专利权。
分析:(1)该项发明是职务发明还是非职务发明?(2)该项发明的专利申请权应归谁?为什么?2、甲厂研制出一种W型节水开关,于2000年8月提出申请,2001年5月专利局授予其实用新型专利。
乙厂1991年5月下达过W型节水开关的任务书,但未涉及具体技术方案。
1999年12月县工业局向乙厂下达通知决定将W~列入新产品开发计划。
2001年6月乙厂试产,其产品主要特征与甲厂专利产品相同。
2002年4月乙厂完成产品定型图纸,到年底共销售2000件产品。
甲长发现乙厂行为诉至法院。
乙厂以其在甲厂申请前已做好生产该产品的必要准备为由,请求法院确认其行为合法,并驳回甲厂的诉讼请求。
分析:(1)乙厂请求法院确认的是一种什么行为或权力?(2)该行为的法定条件是什么?(3)乙厂是否应承担责任,承担什么责任?3、2003年底,某大学实业公司与A公司进行技术合作时,向对方提供了一份“饮食器皿消毒剂”的专利证书复印件。
同年,双方签订合同,合同载明该技术为某大学专利产品。
后双方发生矛盾,A公司请求省专利局处理,专利管理局审查时发现该专利已于2000年4月20日终止,于是专利管理局作出处罚决定。
分析:该大学实业公司的行为属于何种性质?4、《休闲》为国内一份文摘杂志,请一学生L翻译了美国5年前在X 报纸上发表的一篇署名为S的散文,登载在该文摘杂志上,署名作者S。
另一家国内文摘报《饭后茶余》转载了《休闲》上的这篇译文,注明转载自《饭后茶余》。
S发现后,认为未经其同意翻译并使用其作品,也未支付报酬,故诉至中国法院。
法律案例真实小故事分析(3篇)
![法律案例真实小故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ddf56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9.png)
第1篇一、引子在现代社会,知识产权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真实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法律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作用,以及当事人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案例背景2018年,我国一家知名手机厂商(以下简称“原告”)研发了一款具有创新设计的新款手机(以下简称“涉案手机”)。
该手机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在2019年,另一家手机厂商(以下简称“被告”)推出了一款外观与涉案手机高度相似的手机(以下简称“侵权手机”)。
原告发现后,认为被告侵犯了其知识产权,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案例分析1. 案件焦点本案的焦点在于被告是否侵犯了原告的知识产权,具体包括外观设计专利权和商标权。
2. 外观设计专利权侵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外观设计专利权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本案中,涉案手机的外观设计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因此原告享有该外观设计专利权。
被告推出的侵权手机在外观上与涉案手机高度相似,包括形状、图案、色彩等方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
因此,被告的行为构成外观设计专利权侵权。
3. 商标权侵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商标是指用于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
本案中,涉案手机上使用的商标也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注册,因此原告享有该商标专用权。
被告的侵权手机上使用了与原告商标高度相似的标识,容易使消费者混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构成商标侵权。
因此,被告的行为也构成商标侵权。
4. 法律依据本案中,原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题三篇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题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b9d07ecc7931b764ce152a.png)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题三篇篇一:20XX《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题1、高丽娅是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学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4月,因撰写论文需要参考自己历年所写教案,遂向学校要求返还上交的48本教案,但学校最终只返还了4本,其余的教案或被销毁或被卖给了废品回收站。
高丽娅认为学校不尊重教师劳动成果,状告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学校私自处理自己教案本的行为侵犯了其对于所写教案的著作权。
此案一审判决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第四条的规定,教案不属作品范畴,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进而认定原告“编写教案的行为应为一种工作行为,所编写的教案应为工作成果,被告有占有、使用、处分的权利。
”二审判决则认定“虽然教案包含了教师个人的经验及智慧,但也是教师为完成学校工作任务所创作的职务作品,是教师在工作中应该履行的工作职责,是一种工作行为。
”高丽娅不服二审判决,于2004年5月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诉。
重庆市检察院于2004年11月25日向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根据案例和著作权法理论,辨析回答以下问题:(1)作品的概念与条件?(2)教师教案是不是文字作品,为什么?(3)什么是职务作品?什么是非职务作品?(4)本案中教师教案著作权的归属?为什么?(1)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劳动成果。
条件: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是思想或感情的表现;具有独创性或原创性;具有可感知性和可复制性;作品的表现形式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
(2)是,指用文字或等同于文字的各种符号来表达思想或情感的形式,无论附着在什么载体上,只要该文字形式得以显示其存在,就属于文字作品。
教案用文字表达思想,具有独创性(3)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其特征为,作者与所在工作机构存在劳动关系,创作作品属于作者职责范围,对作品的使用应当属于作者所在单位的正常工作或业务范围之内,非职务作品不符合上述条件及特征(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5d354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3.png)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保护愈发重要。
知识产权法作为保障创新和知识成果的法律体系,对于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励创新创造具有关键意义。
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探讨知识产权法的应用和相关问题。
案例一:“山寨”品牌的侵权纠纷具体品牌名称是一家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其产品以高品质和创新设计而闻名。
然而,市场上出现了一家名为山寨品牌名称的公司,其生产的电子产品在外观、标识和包装上与具体品牌名称的产品极为相似,导致消费者难以分辨。
具体品牌名称公司认为山寨品牌名称的行为构成了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在这个案例中,知识产权法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界定商标的相似性以及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商标的相似性不仅要考虑外观上的相似,还要考虑消费者的认知和混淆可能性。
如果消费者在看到山寨品牌名称的产品时,很容易误认为是具体品牌名称的产品,那么就可以认定商标存在相似性。
在不正当竞争方面,山寨品牌名称公司利用具体品牌名称的知名度和声誉,试图误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这种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构成了不正当竞争。
最终,法院判决山寨品牌名称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具体品牌名称公司的经济损失。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企业应当注重自身品牌的保护,及时发现和打击侵权行为,同时也警示那些企图通过“山寨”他人品牌获取利益的企业,这种行为是违法且不可取的。
案例二:软件著作权的侵权争议软件名称是一款由开发者名称开发的具有创新性的软件,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业绩。
然而,不久之后,市场上出现了一款名为相似软件名称的软件,其功能和界面与软件名称高度相似。
开发者名称认为相似软件名称侵犯了其软件著作权,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
在这个案例中,需要判断的是两款软件在代码、功能和结构等方面的相似程度。
软件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包括软件的源代码、目标代码、文档以及用户界面等。
如果相似软件名称的开发过程中直接复制了软件名称的代码或者大量借鉴了其功能和界面设计,而没有经过合法的授权,那么就构成了侵权。
知识产权法中的专利侵权案例分析
![知识产权法中的专利侵权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521f9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f.png)
知识产权法中的专利侵权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知识产权法中,专利是一项重要的保护手段,用于保护创新和技术发明。
然而,由于专利的复杂性和专利权人的权益受到侵害的可能性,专利侵权案例也时有发生。
本文将分析几个知识产权法中的专利侵权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专利保护的重要性及其在保护创新和创造价值方面的作用。
案例一:XYZ公司与ABC公司的专利侵权纠纷在这个案例中,XYZ公司拥有一项关于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专利。
ABC公司发布了一款类似的产品,使用了与XYZ公司专利相似的技术。
XYZ公司对ABC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并且要求法院判定ABC公司违反了其专利权。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认为ABC公司的产品确实侵犯了XYZ公司的专利权。
最终,法院裁定ABC公司停止生产和销售该产品,并赔偿XYZ公司的经济损失。
这个案例展示了专利保护在防止他人侵犯他人创新成果方面的重要性。
当专利权人发现他人对其创新技术进行侵权时,可以通过起诉相应的侵权方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案例二:123科技公司与EFG公司的专利侵权纠纷123科技公司拥有一项有关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专利。
EFG公司生产和销售电动汽车,并使用了与123科技公司专利保护范围内的技术。
123科技公司起诉EFG公司侵犯其专利权,并将其带入法庭。
在审理过程中,EFG公司辩称123科技公司的专利无效,并提出了其他技术与其产品类似的理由。
然而,经过法院的审查和专家的评估,法院认定123科技公司的专利有效,并且EFG公司的产品确实侵犯了该专利。
于是,法院判决EFG公司支付巨额赔偿,并停止生产和销售侵权产品。
这个案例强调了专利保护的专利有效性问题。
只有在专利符合创新和非显而易见的标准下,才能获得有效的保护。
对专利的有效性进行审查是保护创新的关键,而专家的评估和法院的裁决对于判断专利侵权案件的结局起着重要的作用。
案例三:LMN公司与OPQ公司的专利侵权纠纷在这个案例中,LMN公司拥有一项与动力传输装置相关的专利。
经典案例及法律分析论文(3篇)
![经典案例及法律分析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24c8b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f.png)
第1篇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以一起侵犯知识产权的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案件的基本情况、法律依据及判决结果,旨在探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问题,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知识产权;侵犯;法律分析;案例一、案例基本情况(一)案情简介某知名品牌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拥有一项发明专利,该专利涉及一种新型电子产品。
乙公司未经甲公司许可,擅自生产、销售与甲公司专利产品相同或类似的电子产品。
甲公司发现后,向乙公司发出停止侵权通知书,但乙公司置之不理。
甲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停止侵权、赔偿损失。
(二)争议焦点1. 乙公司是否构成侵犯甲公司专利权;2. 乙公司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二、法律分析(一)侵犯专利权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包括以下几种:1.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2.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3.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进口、销售、许诺销售、使用、提供、展示其专利产品或者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4.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其专利标记、专利号、专利申请号、专利申请公告号,使公众混淆,认为该产品与专利产品相同或者具有相同特征、性能、用途;5.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在合同中使用其专利标记、专利号、专利申请号、专利申请公告号,使公众混淆,认为该合同与专利产品相同或者具有相同特征、性能、用途;6.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在产品说明书、产品包装、产品标签、产品广告、产品展示、产品宣传材料等中使用其专利标记、专利号、专利申请号、专利申请公告号,使公众混淆,认为该产品与专利产品相同或者具有相同特征、性能、用途。
知识产权十大案例2024
![知识产权十大案例2024](https://img.taocdn.com/s3/m/1f4eb39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1.png)
知识产权十大案例2024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2024年的知识产权十大案例,这里面可都是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故事呢。
案例一:“超级网红奶茶”的商标之战。
有一家超火的网红奶茶店,名字特别酷。
结果呢,突然冒出来另一家小店,名字和装修风格都有点山寨的感觉。
网红奶茶店可不干了,这可是他们辛辛苦苦打造的品牌形象啊。
于是就打起了商标侵权的官司。
这打官司的过程就像一场精彩的武林对决。
网红奶茶店拿出各种证据,什么品牌创立的时间线、独特的配方保密措施,还有那些排长队购买奶茶的照片和视频,来证明自己品牌的知名度和独特性。
而山寨店呢,开始还想狡辩,说什么只是巧合。
最后啊,法官当然是明察秋毫,判定山寨店侵权,还让他们赔了一大笔钱呢。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想蹭热度走捷径可不行,人家的商标可不是能随便乱用的。
案例二:科技公司的“算法机密”被盗。
有个超厉害的科技公司,他们研发出了一种超级牛的算法,可以让很多软件运行速度超快。
结果公司里有个心怀不轨的员工,偷偷把这个算法卖给了竞争对手。
这就像是在武侠小说里,门派里出了个叛徒,把本门的绝世秘籍给偷走了。
科技公司发现后,立马提起诉讼。
他们请了一堆技术专家来解释这个算法的独特性和保密性,还拿出了员工签的保密协议。
竞争对手开始还嘴硬,说他们是自己研发的。
可是在铁证面前,只能认栽。
这个案例让所有科技公司都更加重视内部保密措施了,毕竟自家的技术机密就像宝贝一样,可不能被人偷走。
案例三:作家的“文字保卫战”有位知名作家写了一本超级畅销的小说。
结果有个小网站未经授权就把小说放到网上供人免费阅读。
这作家就像一个守护自己孩子的家长,怒不可遏啊。
他向法院起诉这个网站侵犯了他的著作权。
这个作家可是很聪明的,他把自己创作过程中的手稿、和编辑的往来邮件,这些能证明自己是原创作者的证据都拿了出来。
小网站呢,一开始还想装傻,说不知道这是侵权。
但法律可不会放过他们,最后小网站不仅要赔偿作家的损失,还被责令关闭侵权板块。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经典案例)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0011b351711cc7931b71666.png)
1.大磨坊公司于1991年1月由我国商标局核准注册取得了“大磨坊”注册商标专用权,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面包。
1992的10月大磨坊公司与太阳城商场签订了为期3年代销协议,约定由太阳城商场设专柜出售面包,由大磨坊公司提供名、优、特、新的注册商标商品。
1993年4月起,大磨坊公司停止向太阳城商场供货。
同年6月大磨坊公司发现太阳城商场在大磨坊专柜上,仍在销售与其类似的面包,商品价签上注明产地大磨坊。
大磨坊公司以侵害其商标专用权为由诉至法院。
请回答:(1)太阳城商场在大磨坊公司不供货时,仍在其大磨坊专柜销售商品价签上注明产地为“大磨坊”的面包,是否构成对大磨坊公司商标专用权的侵犯?为什么?(2)大磨坊公司是否构成违约?(3)商标的使用方式与构成侵权有关吗?为什么?参考答案:1题.[参考答案](1)被告太阳城商场对大磨坊公司构成侵犯商标专用权。
(2)大磨坊公司构成了对双方协议的违约。
(3)商标的使用方式与构成侵犯商标专用权无关。
因为商标权利人可以根据商品特点,自由选择注册商标的使用方式,他人无权干涉。
2.1994年12月,H化工研究院工程师梁某在一次技术洽谈会上与G化工厂厂长张某结识。
张请梁帮助解决污水净化重复利用的技术难题,梁某答应试试。
1995年春节,梁某与其在大学读书的儿子在H化工研究院院内一个废弃多年的人防工程里,用三个箩筐、一堆渣土、扫帚、水桶等工具,还自费购买了十余种试剂、试纸、电炉等物品,对G化工厂的污水水样进行净化实验。
实验结果达到了G化工厂的技术指标要求。
梁某将实验资料交给H化工研究院一份,院里认为梁某为该院工程师,污水净化又是其业务研究范围,此成果应是职务技术成果,便以研究院的名义于1995年5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交了“HI—PQ703污水净化方法”专利申请。
1998年7月,研究院获得专利权。
在此期间,梁某一直认为自己的成果是非职务发明,故强烈要求办理专利权人变更手续。
双方争执不下,梁某诉至法院。
知识产权经典案例评析
![知识产权经典案例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9e819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7.png)
知识产权经典案例评析一、华为与美国高通纠纷案答案:该案主要纠纷点在于专利许可费用的支付问题。
华为认为高通的专利许可费用过高,而高通则坚持其专利的价值。
深入分析:该案是一个典型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涉及专利权利人的合理权益保护和合理收益的问题。
华为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依赖于高通等公司的专利技术来实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根据相关法规,华为需要支付专利许可费用给高通等专利权人。
然而,华为认为高通的专利许可费用过高,超出了合理范畴。
华为认为,高通拥有的专利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达到所声称的高价值,因此不愿意按照高通要求的费用支付。
华为认为高通存在滥用市场垄断地位以索取过高许可费用的嫌疑。
相反,高通坚持认为其专利技术具有高价值,并对其专利进行了合理的评估和定价。
高通指出,他们的专利技术在通信行业中是广泛使用的标准技术,对于其他通信设备制造商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高通坚持专利许可费用的合理性,并认为华为应按照其要求支付费用。
这个案例引起了广泛关注,并涉及到知识产权领域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如何确定专利的价值是一个关键问题。
在这个案例中,华为和高通对于后者的专利技术价值存在争议。
其次,如何确定合理的专利许可费用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专利权人可以根据其所持有的专利技术的价值来制定许可费用,并且可能会存在垄断行为的问题。
这个案例在知识产权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涉及到专利权人和使用专利技术的企业之间的权益平衡问题。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知识产权领域的纠纷往往需要权益的平衡与协商,以保护创新和公平竞争。
二、苹果与三星专利侵权案答案:该案主要纠纷点在于苹果指控三星侵犯其手机设计和软件特性等多个专利。
深入分析:苹果与三星的专利侵权案是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之一。
苹果指控三星未经授权使用了其手机设计和软件特性等多个专利,并要求三星支付巨额的赔偿费用。
在这个案件中,苹果主要指控三星侵犯了其iPhone的外观设计和软件特性等多个专利。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9baf4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3a.png)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1.歌剧《洪湖赤卫队》著作权纠纷案:建国10周年时,湖北省歌剧团上演了国庆献礼剧目《洪湖赤卫队》。
该剧深受人民喜爱,后来被改编拍成电影。
30年后,湖北省歌剧团退休干部朱本和对《洪湖赤卫队》剧本的著作权提出争议,从而引发了一场官司。
1988年12月朱本和向法庭起诉,提出《洪湖赤卫队》是根据他个人所写《洪湖赤卫军》剧本修改而成的,自己体验生活修改过剧本,但剧本发表、剧目上演时均未被署名;而当时的剧团团长、党支部书记梅少山没参加创作,只修改了一些台词,不仅署名,而且排在首位。
朱本和请求法院认定其享有《洪湖赤卫队》歌剧的著作权,追究梅少山的侵权责任。
据查,《洪湖赤卫队》的创作人员均为剧团正式职工,其创作是接受剧团交给的工作任务,体验生活费用由剧团负担,剧本经过全团创作人员集体讨论修改。
1980年,该剧重新公演时,已经给朱本和以编辑名义署名。
请问:(1)案中广告语否属于应受著作权保护的文字作品为什么(2)高某与商贸公司之间存在哪些民事法律关系(3)如何处理此案为什么答案:(1).具备独创性的广告语同样可以享有著作权。
就广告语而言,它是通过一定的文字来向不特定的公众传递一定的信息。
如果广告语确实具备了文字作品的要件,应当属于文字作品。
本案中的广告语短小,但具有独创性,且符合《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的规定,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应当得到法律的保护。
(2).主要存在如下法律关系:一是高某与商贸公司的委托创作的合同关系;二是高某与商贸公司关于广告语著作权归属的法律关系;三是高某与商贸公司关于广告语使用的法律关系。
(3).本案争议的广告语的著作权应当属于高某所有。
但商贸公司有权在企业广告范围内免费使用该广告语。
首先,商贸公司以征集启事的方式委托他人创作,在报刊上提出了所需征集广告语的具体要求及奖励办法,高某根据要求创作应征,其广告语被录用,两者之间形成委托创作的合同关系。
由于商贸公司在征集启事中对获奖作品的著作权归属未作明确约定。
专利权案例法律分析(3篇)
![专利权案例法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6b665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e.png)
第1篇一、引言专利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专利法所规定的专利权人对其发明创造享有的独占权。
专利权案例法律分析是对专利权纠纷案件进行深入剖析,探讨专利权的法律保护、侵权认定、赔偿标准等问题,以期为我国专利法律制度的完善和专利权的有效保护提供参考。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专利权案例为切入点,进行法律分析。
二、案例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研发了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并申请了发明专利。
在专利申请过程中,甲公司发现乙公司已经研发出类似的产品,并投入市场销售。
甲公司认为乙公司的产品侵犯了其专利权,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案例争议焦点1. 专利权的有效性2. 侵权行为的认定3. 赔偿标准的确定四、案例法律分析1. 专利权的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之日起三年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公告。
专利权自公告之日起生效。
本案中,甲公司的发明专利已公告并取得专利权,专利权有效。
2. 侵权行为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专利权人对其专利享有独占权。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他人不得实施专利。
本案中,乙公司的产品与甲公司的专利产品相同或相近,构成侵权行为。
具体分析如下:(1)相同侵权:乙公司的产品与甲公司的专利产品在技术特征上完全一致,属于相同侵权。
(2)等同侵权:乙公司的产品虽然与甲公司的专利产品在技术特征上略有不同,但该不同对产品的功能、效果、技术领域等无实质性影响,属于等同侵权。
3. 赔偿标准的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侵权人应当赔偿专利权人因侵权行为所受到的损失。
赔偿数额按照侵权人的获利或者专利权人的损失确定;难以确定的,可以参照专利权的许可使用费确定。
本案中,由于乙公司的侵权行为给甲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赔偿标准应参照专利权的许可使用费确定。
具体计算如下:(1)甲公司专利权的许可使用费:根据市场调查,甲公司专利权的许可使用费为每年100万元。
知识产权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知识产权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3b8d7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3.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仍然屡见不鲜。
本文将以某公司侵犯知名品牌商标权案为例,对知识产权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二、案例简介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服装生产与销售。
2010年,该公司未经许可,在其生产的服装上使用与知名品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进行销售。
被侵权方发现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某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三、案件审理过程1. 被告答辩某公司答辩称,其生产的服装上使用的标识与知名品牌商标相同或近似,系偶然巧合,且公司并未将侵权标识作为商标进行宣传。
因此,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2. 法院审理法院审理认为,某公司在其生产的服装上使用与知名品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已构成商标侵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属于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因此,法院判决某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
四、案例分析1. 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重要性本案中,某公司侵犯知名品牌商标权的行为,不仅损害了被侵权方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旨在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因此,加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商标侵权的判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商标侵权行为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侵权行为是否发生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2)侵权行为是否使用了与被侵权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3)侵权行为是否具有误导消费者的可能性。
在本案中,某公司在其生产的服装上使用与知名品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已符合上述商标侵权行为的判定标准。
3. 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的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侵权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1.大磨坊公司于1991 年1 月由我国商标局核准注册取得了“大磨坊”注册商标专用权,定使用的商品为面包。
1992的1 0月大磨坊公司与太阳城商场签订了为期3年代销协议,约定由太阳城商场设专柜出售面包,由大磨坊公司提供名、优、特、新的注册商标商品。
1993年4 月起,大磨坊公司停止向太阳城商场供货。
同年6 月大磨坊公司发现太阳城商场在大磨坊专柜上,仍在销售与其类似的面包,商品价签上注明产地大磨坊。
大磨坊公司以侵害其商标专用权为由诉至法院。
2.请回答:3.(1) 太阳城商场在大磨坊公司不供货时,仍在其大磨坊专柜销售商品价签上注明产地为“大磨坊”的面包,是否构成对大磨坊公司商标专用权的侵犯?为什么?4.(2) 大磨坊公司是否构成违约?5.(3) 商标的使用方式与构成侵权有关吗?为什么?1 题. [ 参考答案](1)被告太阳城商场对大磨坊公司构成侵犯商标专用权。
(2)大磨坊公司构成了对双方协议的违约。
(3)商标的使用方式与构成侵犯商标专用权无关。
因为商标权利人可以根据商品特点,自由选择注册商标的使用方式,他人无权干涉。
2.1994年12月,H化工研究院工程师梁某在一次技术洽谈会上与G化工厂厂长张某结识。
张请梁帮助解决污水净化重复利用的技术难题,梁某答应试试。
1995 年春节,梁某与其在大学读书的儿子在H化工研究院院内一个废弃多年的人防工程里,用三个箩筐、一堆渣土、扫帚、水桶等工具,还自费购买了十余种试剂、试纸、电炉等物品,对G化工厂的污水水样进行净化实验。
实验结果达到了G化工厂的技术指标要求。
梁某将实验资料交给H化工研究院一份,院里认为梁某为该院工程师,污水净化又是其业务研究范围,此成果应是职务技术成果,便以研究院的名义于1995年5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交了“ HI —PQ703污水净化方法”专利申请。
1998年7月,研究院获得专利权。
在此期间,梁某一直认为自己的成果是非职务发明,故强烈要求办理专利权人变更手续。
双方争执不下,梁某诉至法院。
请分析:梁某和H化工研究院,谁的主张成立?为什么?2 题.[参考答案] 梁某的主张成立,即该发明为非职务发明,梁某享有专利申请权和专用权。
根据我国专利法(第6条):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本案中,梁某虽然是H化工研究院的在编职工,污水净化也是他的业务研究范围,但案中涉及的发明创造既不是梁某在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时完成的,也不是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
梁某做实验的时间是在1995年春节期间,他本人和他的儿子利用休息时间而非工作时间从事的实验活动并取得成果,不是执行本单位任务,而是个人接受他人委托完成的技术成果;再者从他的实验条件看显然不是利用其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
所以,梁某要求变更自己为专利权人的主张是有法律依据的。
3.《休闲》为国内一份文摘杂志,请一学生L翻译了美国5年前在X报纸上发表的一篇署名为S的散文,登载在该文摘杂志上,署名作者S。
另一家国内文摘报《饭后茶余》转载了《休闲》杂志上的这篇译文,注明转载自《休闲》。
S发现后,认为《饭后茶余》报及《休闲》杂志未经其同意,翻译并使用了其作品,也未向 S 支付报酬,遂诉至中国法院。
《饭后茶余》报 辩称,《饭后茶余》报转载《休闲》杂志上的译文属于法定许可范围,只要向供稿人支付报酬 即可,无须向S 付酬。
《休闲》杂志社辩称,S 散文首先发表于国外,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 且《休闲》杂志在译文上已署名 S ,尊重了作者人身权,杂志社只需向译者 L 付款即可。
你认 为二被告的抗辩是否成立。
3 题 .[ 参考答案 ](1) 不成立(2) 《饭后茶余》报转载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用经原作者许可,但必须支付报酬(3) 美国与中国同为版权公约成员国,在美国发表的作品同样受中国著作权法的保护《休闲》杂志社未经作者同意擅自请人翻译 S 的作品,属于侵犯S 翻译权《休闲》杂志社应向译者付酬还应向原作者 S 付酬著名歌唱家刘某于 1971年被迫害致死, 临终前将其回忆录手稿送给好友王某。
该手稿扉页 上写有“吾将不久于人世, 仅以此绝笔赠吾挚友, 望珍藏密室, 令其永不面世”的字样。
王某 依遗嘱密藏之。
1995年王某病故, 其继承人王子 -获得该手稿。
1998年,王子将该手稿借给学 者孙某,供其研究刘某生平时参考。
王子在出借时声明“根据作者遗愿, 手稿不得公诸于世”, 孙某应允。
1999 年,孙某在征得刘某的继承人刘子的同意后,将手稿以内部资料的形式刊印 400 册,在一定范围内散发。
根据著作权法及其它法律的相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刘某在手稿扉页上题字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为什么?(遗嘱,并不丧失著作权) 王某对手稿是否享有著作权?为什么?(物权,并不享有著作权) 王子对该手稿是否享有著作权,为什么?(不享有)谁对手稿享有著作权, 为什么?其中哪些著作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刘某及刘子, 除发(5) 刘子对手稿享有哪些权利,为什么?(著作权中的财产权) 孙某刊印手稿并在一定范围内散发是否侵权, 侵犯了谁的什么权利, 为什么?(刘某的发表权 )5. 某酒厂生产的“天下景”牌葡萄酒 , 其包装正面和两侧的图形 , 商标的字体及色彩均与已在 我国注册的驰名商标 “万宝路”牌卷烟的包装极为相似, 其封口上印的标识也与 “万宝路” 卷烟的封口十分相似。
万宝路生产厂家发现后, 向酒厂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控告, 要求 酒厂停止使用天下景牌商标,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请问(1) (2) (3)6. 某收藏家购得某著名画家年轻时习作一副, 此时恰遇某画家来学院讲学, 见到画后认为不能代表自己的水平, 藏家不同意。
画家认为收藏家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故提起诉讼。
请问 该收藏家是否侵犯了画家的著作权?为什么? 7. 某企业向《中华商标》编辑部写信咨询,内容如下: 编辑同志: 我们是湖北省某县的一家乡镇企业,自 1995 年以来,一直使用“武汉”或“梅花”商标生产 冰块、雪糕、冰淇淋等商品。
原来我们企业的生产规模很小,一直也没有申请注册过该商标。
今年,我们企业扩大了生产规模,准备申请注册一个商标。
我们开始打算在第 30 类冰块、雪(4) (54. (1)(2)(3)(4) 表权以外的人身权)酒厂的行为是否是侵权行为?法律根据是什么?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如何处理此纠纷?我国商标法规对驰名商标有哪些特殊保护措施? 后来收藏家在某学院举办一次个人收藏画展览。
要求收藏家撤下该画, 但收糕、冰淇淋等商品上申请注册“武汉”商标。
但当我们委托一家商标事务所代理申请注册时,该事务所称“武汉”商标不符合商标法的规定, 不能作为商标申请注册。
定,把“武汉”改为“冰凉”进行申请注册,但该事务所还说不行。
请问:我们企业为什么不能把“武汉”、“冰凉”作为商标申请注册?(1)如果你是编辑,你应当如何回答该企业提出的问题?( 5 分)(2)分析该企业未注册使用“武汉”商标和“梅花”商标的行为是否合法? 8、东吴丝绸工学院蚕桑系的施奉瑞教授是国内著名的研究蚕病专家,他历 在蚕病的诊断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特别是在蚕病的病源、防治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根据施教授研究出的防治蚕病的药物和科学施药 方法,对防治蚕病有独特功效。
这些研究成果已收入施奉瑞教授的专著《蚕病的病理及防治》 一书并正式出版,有关研究成果也已获得了多国专利。
李治提在进修时曾于施教授门下学习, 因感到从事农业工作收入少没出路, 一心想出国。
为了 筹得自费出国学习所需费用, 找到濒临倒闭的裕丰制药厂, 将抄自施教授专著中所载药物配方 制成的蚕药样品出示, 双方一拍即合, 裕丰制药厂向李治提支付了技术转让及咨询费裕丰厂将根据该药方配制的蚕药命名为“蚕宝”, 李治提将从施教授专著中摘录的有关内容改 写成“蚕宝”的使用说明书和宣传品提供给裕丰厂, 并将宣传品广为散发。
由于该药物对蚕病 的防治确实有疗效, 再加上裕丰厂猛烈的广告攻势, 蚕宝由此旺销。
裕丰厂面对蜂拥而来的订 单决定寻找联营厂扩大生产规模。
经人介绍,宁水农药厂以每瓶药向裕丰制药厂支付技术使用 费 1 .8 元的价格获得蚕宝的生产销售权。
宁水农药厂在销售中发现裕丰制药厂并未将“蚕宝” 商标注册,于是抢先将“蚕宝”作为本厂的蚕药商标向工商局申请注册, 其后通知裕丰制药厂, 如其生产的蚕药再以“蚕宝”销售,需向宁水农药厂支付每瓶 1.8 元的商标使用费。
裕丰制药厂一怒之下要求解除技术使用合同, 双方由此发生争议对簿法庭。
在审理中, 李治提及双方 使用施教授药物配方的事实被发现,施教授又将李治提和两厂家推上了被告席。
问题:(1)(2)(3)(4) 名《阴晴圆缺》。
由于该两人对初稿均不满意,就商量待修改后再发表。
之后,张某就买了新 房子,一直忙于装修, 抽不出时间过问讨论修改事宜。
鉴于此, 杨某请了李某帮助共同修改初 稿。
其间,辽某曾帮助收集过一些资料。
稿件完成后,改名为《情感真空记录》发表,署名为 杨某、李某。
该小说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在读者中颇受好评, 不少图书馆均将其作为文学藏书予以收藏。
某学院文学专业还从该学院图书馆中复制了几本用于教学。
英文爱好者江某将该小说翻译成了英文出版, 江某的朋友常某知道后也动了翻译之心, 就将该 小说翻译成了蒙古族文字出版,但是,该两人均未征得小说作者同意。
某制片人万某征求小说作者同意, 请作家商某将该小说改编成了电影剧本。
万某拿到电影剧本 后请导演曾某将其拍成了电影。
该电影上映后, 社会反映也很不错。
影片中的两首插曲分别为唐某和姚某创作, 这两首插曲很 快成为流行歌曲被群众广为传唱。
某音像出版社看到电影的插曲如此被看好, 就将其收录进一盘言情歌曲的磁带中出版发行并将 其中一首作为主打歌曲,为此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于是,我们又研究决 5 分)20 年的潜心研究,蚕病毒的传染规律、 20 万元。
施奉瑞教授的研究成果中(划线部分)哪些可以申请专利?为什么?( 3 分) 李治提的行为侵犯了施奉瑞教授哪些权利?( 3 分) 分析裕丰制药厂和宁水农药厂生产或销售“蚕宝”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5 分) 根据《商标法》,宁水农药厂能否获得“蚕宝”的商标权?(9. 张某与杨某准备合作创作一部中篇小说,反映当今社会的情感问题。
小说初稿完成后,取4 分)面对该小说和电影的轰动情况,某报社发表了一篇评论员文章,随即这篇文章就被多家报刊和杂志社转载。
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1)如果出版后小说确实和初稿大部分相同,张某能否要求享有著作权?(1 分) (2)辽某能否要求享有著作权?( 1 分)(3)某学院文学专业从图书馆复制小说原著的行为是否属于《著作权法》允许的合理使用? (2 分)(4)(5) (6) (7) 分) (8) 10.甲单位的工作人员乙在业余时间里主要利用本单位专有的技术资料研制成功一种保健饮 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