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及分析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2016年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与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完整word版,2016年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与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2016年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与护理不良事件分析2016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36起,含指标294起(手术相关肺部感染7起,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7起,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44起)。

其中发生最多的护理不良事件是跌倒/坠床43起,其次是输血反应和非计划性拔管均为40起,第三是给药错误22起;全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最多的科室是内一六科25起,其次内二五科和化六区18起,第三是外五科和儿科17起;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是血液净化科、供应室;本年度护理不良事件损害分级:Ⅰ级事件2起,Ⅱ级事件7起,Ⅲ级事件208起,Ⅳ级事件19起。

现对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和质量指标分析如下:一、指标统计(一)护理不良事件分类1、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分类2、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各个季度分类对比24681012141618跌倒非计划性拔管输血反应医源性皮损物品过期失禁性皮炎药物外渗给药错误输液反应足下垂压疮走失自杀标本错误其他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二)2016年与2015年、2014年护理不良事件对比 1、总数比较2、分类对比5101520253035404550跌倒/坠床非计划性拔管输血反应医源性皮损物品过期失禁性皮炎药物外渗给药错误输液反应足下垂院内压疮走失自杀标本错误其他2014年2015年2016年(三)2016年各科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51015202530内一六内二五内三内四中医儿科综合I C U 门诊急诊外一六外二外三外四外五妇产眼耳鼻喉口手术室化疗一区化疗二区化疗三区化疗四区化疗五区化疗六区化疗七区中西医结合放疗一区放疗二区放疗三区放疗门诊(四)护理不良事件损害分级情况 1、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损害分级2、 2016年与2015年、2014年对比53197126219619272081950100150200250Ⅰ级Ⅱ级Ⅲ级Ⅳ级2014年2015年2016年二、指标小结1、2016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36起,比2015年增加13起,增幅为5.51%;大部分指标呈上升趋势,个别指标下降或未发生。

2016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分析年度报告

2016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分析年度报告

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为加强我院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更好的保障安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我院鼓励各科室及个人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

现将我院2016年不良事件报告统计分析如下:2016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21件,来源于全院各个科室,发生率居前位的是:用药错误35例、跌倒/坠床17例、管道滑脱14例、难免压疮8例、针刺伤7例、标本错误6例、皮肤损伤5例、器械不全4例,这八项占全部护理不良事件的79.3%。

一、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汇总二、主要不良事件分析2016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21件,来源于全院各个科室,发生率居前位的是:用药错误35例、跌倒/坠床17例、管道滑脱14例、难免压疮8例、标本错误8例、针刺伤7例、皮肤损伤5例,这七项占全部护理不良事件的77.7%。

根据80/20原则,这七项不良事件属于重点改善项目,对这七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一)用药错误35例1.患者用药错误分析2.给药错误原因分析3.整改措施(1)加强护理人员查对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培训学习,要求人人掌握并正确运用到工作中。

(2)如有疑问(病人或家属),一定要核查清楚才能执行,不要主观臆断。

(3)护士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三查七对制度。

(4)加强对试用护士、护生、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及警示教育,提高此类人员的防范意识及法律意识。

(5)加强带教管理,真正做到放手不放眼。

(二)跌倒/坠床17例:1.患者跌倒/坠床情况分析2.患者跌倒/坠床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1)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生理功能处于衰退状态,耳聋眼花,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应变能力下降,智力下降,反应迟缓,较易发生跌倒,加强此类患者的管理。

患者及家属护士(2)小儿:1—4岁小儿由于活泼好动,自我保护能力及危险意识较差,较易发生跌倒,加强此类患者的管理。

(3)对老年、小儿、眼部疾患、眩晕、心肺脑功能不良、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有陪护人员陪伴或扶行。

2016年4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2016年4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2016年第四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一、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本季度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7例1、静脉输液缺陷6例:因护士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提前给患者拔针,将出院患者的药物输给新入院患者,未认真核对瓶签将瓶签贴错。

2、安全输血管理制度掌握缺陷1例:输血过程中患者出现发热未采取措施。

3、标本采集、送检缺陷2例:核对不仔细,化验单与标本不相符。

4、安全核查制度不到位3例:未认真核查手术部位和手术所需物品。

未认真核对药物,将两种药物加到一瓶液体里。

5、医嘱处理缺陷5例:医嘱处理不仔细,有过敏史未认真核对,对已发生反应的药物停止后未及时执行,出院后患者的治疗单未及时撤掉。

6、静脉外渗2例:输液时观察巡视不仔细,液体外渗造成患者肢体肿胀。

7、跌倒2例:病人在下床活动时、如厕时摔倒。

8、操作处置缺陷1例:静脉留置针输完液体后,未用肝素盐水封管。

9、操作制度执行缺陷2例:操作前未让患儿家属签知情同意书,漏给患者测餐前血糖。

10、烫伤2例:患者家属给患者用暖宝宝加温取暖时出现皮肤烫伤。

11、其他1例:未及时给术后患肢用抬高架。

二、原因分析1、护理安全意识淡薄,病人安全管理不到位,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执行护士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查看输液单而导致提前拔针现象。

各科根据本科室实际情况,细化工作流程,使护士在工作中逐步流程化、规范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3、工作负荷和心理压力的负面影响,护理工作的工作性质紧张繁忙,加之频繁的倒班,复杂的人际关系,工作风险大,突发事件常见。

护士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已成为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许多护士在工作中有疲惫不堪的感觉,出现工作注意力难于集中,易被干扰,最终使护士不能做出正确判断而产生不良事件。

4、监管不到位,护士长忙于日常工作,放松了对护理安全的监督管理,手术护士在接患者过程中未仔细核查。

高龄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不足,宣教不到位。

患者及家属对跌倒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无防范意识。

第四季度护理不良事件

第四季度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汇总通报之答禄夫天创作2015年第四季度谷城县人民医院护理部2016年1月6日护理不良事件1:医嘱执行错误2015年10月14日上午10时30分,星期二,患者,女,37岁,因“混合痔”入院,治疗班护理人员在配置青霉素皮试液时误将10%氯化钠溶液当成0.9%氯化钠溶液,导致病人皮试结果为阳性。

经核对发现错误后重新配制皮试液并更换皮试位置重新做皮试,结果为阴性。

定性:无后果事件原因分析:1、七对不到位。

2、责任心欠缺。

3、未按三查七对的操纵流程来做。

4、此事件属于轻度护理责任错误,操纵护士责任心不强造成。

工作中皮试、输液操纵很罕见,发生错误是不允许的,应该属于操纵者责任心不强,未能严格三查七对造成的。

5、听似、看似、同一药品分歧规格药品管理不到位。

无明显标识,未分开存放。

科室处理意见及整改措施:1、全科集中分析讨论。

2、护理人员加强核对及相关操纵规程的学习。

3、当事人向患者自己道歉,取得谅解。

4、科室将听似、看似、同一药品分歧规格标识醒目,分开存放。

护理不良事件2:医嘱执行错误2015年10月22日,16时30分,办公班护理人员处理医嘱时为了节省时间,医生所开医嘱先登记,再一起保管,导致将病人姓名登记错误,发现错误后及时和医生沟通,最后医护人员一起给病人做好解释,最终取得病人谅解。

定性:无后果事件原因分析:当班护理人员违反了医嘱操纵流程,转抄时核对不认真。

科室处理意见及整改措施:1、组织全科人员学习,与医生沟通,规范开具医嘱顺序和类型。

优化处理医嘱流程。

2、坚决杜绝习惯性执行医嘱,平时要养成认真核对医嘱的好习惯。

护理不良事件3:医嘱执行错误2015年10月26日10时,患儿男,1岁,因“腹泻”入院,医生开的医嘱“思密达”口服,办公班护士执行医嘱时未登记到“口服药”本,致该口服药未发给患儿,医生查房时发现病人未服用该药,当即找出该药发给了患儿。

未对患儿的病情造成影响。

定性:无后果事件原因分析:当班护理人员违反了医嘱操纵流程,转抄时核对不认真。

2016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半年工作总结分析

2016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半年工作总结分析

2016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半年工作总结分析2016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半年工作总结分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为了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而采取的重要措施。

在过去的半年中,医院鼓励推行不良事件报告,无责呈报机制,并通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的培训研究,以减少或杜绝隐瞒不良事件的发生。

一、按科室统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在过去的半年中,共有47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被上报,全部由临床科室上报。

其中,报告数量最多的科室是外三科,共8例,其次为内三科,共6例,内二科和妇产科各有5例。

这与科室主任、护士长的管理以及科室医务人员自觉主动上报密切相关。

至今仍未上报的科室包括内四科、五官科、眼科、急门诊、手术室、医技科室和药房等。

具体科室上报情况如下:内一科:3例儿一科:2例骨二科:4例内三科:6例内二科:5例血透室:1例妇产科:5例骨一科:3例外一科:1例感染科:2例XXX:4例外二科:3例外三科:8例二、2016年1至6月份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组:在过去的半年中,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被分为四个等级:Ⅰ级不良事件(警讯事件):1例Ⅱ级不良事件(不良后果事件):5例Ⅲ级不良事件(未造成不良后果事件):18例Ⅳ级不良事件(临界错误事件):23例具体情况如下:Ⅰ级不良事件:2%Ⅱ级不良事件:11%Ⅲ级不良事件:38%Ⅳ级不良事件:49%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类分析:在过去的半年中,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被分为以下几类:1.针扎事件9例:所有事件都发生了不良后果,其中7例是护士操作针头刺伤,2例是医生手术过程被刀片、缝合针割伤。

2.患者不满事件2例:未发生不良后果。

其中一例是病人静脉穿刺处疼痛要求护士拔针,护士未及时处理,与病人家属发生了言语及肢体冲突,科主任和护士长赶到并妥善处理。

另一例是病人向护士要大小便盒,由于沟通不当,引起了言语冲突。

3.跌倒坠床事件9例:其中2例是病人翻身从床上跌下来,6例是病人在病区跌倒,轻微皮肤擦伤。

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共10件,如下一、事件分析:1、事件分类构成:表1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构成2、事件原因构成:表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构成3、事件责任者构成:表3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责任护士工作年限构成4、事件部门构成:表4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科室分配构成比5、事件发生时间分析:二、分析结论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原因1.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

1.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

具体表现在各项处置操作过程中,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存在安全隐患。

1.2未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没有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对病人观察和护理,没有认真落实病人交接班制度。

如:皮肤护理未交接,护理措施不到位。

1.3患者安全管理不到位:健康宣教未落到实处对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无预见性。

1.4护士风险意识欠缺,对潜在护理问题评估不足。

2、据责任护士工作年限分布情况看,工作2-5年的护士发生不良事件占60%,比例明显高于高年资护士。

由于工作2-5年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对一些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未熟练掌握,对患者评估不全面,遗漏有价值的护理资料,对风险认识不足,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工作责任意识欠缺,随意性大,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而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3、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表4显示神经内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相对较多,另外综合科、介入科、特诊科、脑外科科因特殊群体,工作性质特殊,且工作量大,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4、在一般工作时段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多于节假日和夜班时间,说明护士长及责任组长现场督导力度不大,对一些经常犯的错误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护士责任心缺失,过于依赖家属来观察病人情况,很少主动到病房观察病人。

年度不良事件报告总结

年度不良事件报告总结

年度不良事件报告总结2016年,共发生了11起护理不良事件,其中无伤害事件6起,轻度事件5起。

药物事件是发生例数最多的护理不良事件,其它不良事件包括输液反应、跌倒、管路事件等。

发生例数最多的是低年资、低职称护士。

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科室护士长现场督导不力、查对制度流于形式、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的。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病情,造成了护患矛盾产生,严重影响了医疗护理安全。

原因分析: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

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如给病人进行治疗时只喊床号,不喊姓名,更换液体时未做到床号、瓶签、输液卡、三对照,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2、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医嘱,错抄或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

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错服、漏服、多服药,有的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3、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如: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红肿、热痛、直径大于2CM。

工作随意性太强,随意简化流程,如病人出院或转科、转床时未及时拆销床头卡、治疗卡,到下一位病人来时又只喊床号未喊姓名就很容易张冠XXX将前一位病人的治疗用在新病人身上。

4、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没有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对病人观察和巡视,没有认真落实病人交接班制度,健康教育没有告知清楚,对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无预见性,如: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

5、由于低年资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对一些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不熟悉,查对制度落实不认真,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而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016年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图(鱼骨图)

2016年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图(鱼骨图)
为保护皮肤受压部位未向患者告知压疮的重要性
未及时发现皮肤受压情况未告知患者预防压疮的措施
未及时交接患者皮肤情况 错过最佳干预时间致压疮
交接班制度没有落实 护士发现病情和巡视病人不到位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图2患者发生跌倒原因分析鱼骨图
健康教育不到位(主要)未做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主要)
未做好住院宣教患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院时未及时评估患者的低血糖病史
未告知患者外出注意事项
未告知患者低血糖的注意事项未及时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
当班护士未及时清点病人
当班护士未及时了解患者的去向
未做好病区管理
图3 发生压疮原因分析鱼骨图
预防压疮措施不到位(主要) 健康教育不到位(主要)
2016年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图鱼骨图
2016年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图
图1用药错误原因分析鱼骨图
加床与病房内的床号共用呼叫器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警示教育不够
操作不带执行单
护士思想不够重视
实习护士单独操作
未严格执行操作规范薄弱环节督导不到位
护士违反操作规程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相关流程不完善
操作流程不熟练
身份识别不完善

2016年第一季度护理不良事件

2016年第一季度护理不良事件

一级 无: 没有伤害。(安全性事件分类)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
七、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 发生的事件。 1.各科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发生不良事件后要及时上报并做 好登记。 2.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发生或发现的护理不良事件要及时上报护士长,以 降低风险危害。 3.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护士长应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讨论分析,查找原 因,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跟踪督查。
要时履行双签字。
• 2)强调护士长要加强全科护理人员安全知识培训,并对
家长也要做好安全教育,讲解安全知识的重要性。
• 3)落实安全检查制度:护士长或责任组长定期检查床档
,反复向患者家长宣教患儿睡觉时直接安置在婴儿床上, 随时看护。
二、基础事件:烫伤事件

患者,男,43岁,因脑瘫后遗症发热住院,患者四肢 处于被动体位,伴大小便失禁感知能力差,智力障碍,告 知家属禁用热水袋、入院第8天夜间,因腹部不适,家属 给患者用热水袋热敷,腹部被热水袋烫伤,烫伤程度为浅 II度,表面鲜红色创面有小水泡,面积大约为5cm×6cm 大小,护士及时发现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立即给予患者 烫伤表面进行清创处理,及时告知护士长,护士长召集全 体护士讨论原因并加强高危病人的护理。
1.责任心不强
2.不遵守规章制度
3.技术水平低
4.违反操作规程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
0 级: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
Ⅰ级:事件发生并已执行,但未造成伤害;
Ⅱ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
观察及轻微处理;
Ⅲ级: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
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
Ⅳ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

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共10件,如下一、事件分析:1、事件分类构成:表1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构成2、事件原因构成:表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构成3、事件责任者构成:表3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责任护士工作年限构成二、分析结论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原因1.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

1.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

具体表现在各项处置操作过程中,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存在安全隐患。

1.2未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没有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对病人观察和护理,没有认真落实病人交接班制度。

如:皮肤护理未交接,护理措施不到位。

1.3患者安全管理不到位:健康宣教未落到实处对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无预见性。

1.4护士风险意识欠缺,对潜在护理问题评估不足。

2、据责任护士工作年限分布情况看,工作2-5年的护士发生不良事件占60%,比例明显高于高年资护士。

由于工作2-5年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对一些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未熟练掌握,对患者评估不全面,遗漏有价值的护理资料,对风险认识不足,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工作责任意识欠缺,随意性大,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而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3、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表4显示神经内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相对较多,另外综合科、介入科、特诊科、脑外科科因特殊群体,工作性质特殊,且工作量大,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4、在一般工作时段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多于节假日和夜班时间,说明护士长及责任组长现场督导力度不大,对一些经常犯的错误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护士责任心缺失,过于依赖家属来观察病人情况,很少主动到病房观察病人。

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分析总结新

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分析总结新

引发不良事件相关因素
责任心不强,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表现在: 缺乏工作热情 缺乏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 对不能自理病人过于依赖家属(昏迷、瘫痪、骨折) 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查对制度落实、巡视、医嘱执行) 病情观察不仔细 对新药种类、配伍禁忌掌握不够
引发不良事件相关因素
安全防范意识不强,表现在:
3、护理教学角度。
(1)护生进科后的评价是否落实,评价后对存在 的问题是否进行过充电。
(2)本科室的教学能力和带教老师是否得到充电。
4、带教能力角度。
(1)带教老师定期进行评估、培训、检查,对检 查中发现的问题是否进行及时整改。
(2)带教老师是否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评估,能 否胜任护生带教,能力欠缺的是否进行及时的充电。
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
第一位:非计划拔管 第二位:查对错误 第三位:护理处置缺陷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给药内容错误:
责任护士为新入病人5床静滴药物时,未认真核对输液卡, 见苦碟子一组药物错用在该病人身上,半小时后发现及时 给予更换,并向家属道歉,表示谅解,耽误患者用药,延 误病情。
漏给药:
夜班医生19:52下医嘱给于普米克会舒2mg+博利康尼5mg 雾化bid,夜班护士处理后未转抄到输液卡上,第二天下 午主班护士核对医嘱时发现未转抄,导致该患者雾化少执
引发不良事件相关因素
护理质量考核不严,奖罚力度不够,表现为:
护士长管理不严,检查不细,考核讲情面,未能严格执 行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考核结果缺乏真实性。
护士应付检查,日常护理质量标准落实不到位,敷衍了 事,心存侥幸。
病房管理不周,地面湿滑导致跌倒,缺少床档躁动患者 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合理导致烫伤等,都是安全隐患。

护理不良事件总结

护理不良事件总结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
2016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例,其中医嘱漏执行2例,标本条码粘贴错误1例,针对这些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大家进一步学习,提高警惕,避免类似事件继续发生。

一、对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有以下几点:
1.年轻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工作安排不合理。

2.急于处理急诊患者,而对其他患者病情观察不够,未引起足够重视。

3.护士人力资源不够,工作忙,导致一些工作做的不认真。

4.没有做好查对工作,处理医嘱不仔细,违反处理医嘱的流程。

5.采集标本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惯性思维导致错误发生。

三、整改及防范措施
1.在护士会上反馈,引以为戒。

2.增加护士,新老搭配排班。

3.学习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及时上报。

4.加强安全防范,自查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纠正。

5.加强工作责任心。

.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标本采集操作流程,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7.加强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

8.制定工作流程,严格按照流程规范操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只有通过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进行不断的总结、分析、讨论、整改,护士的安全意识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才能增强,工作责任心也会加强,差错才能逐渐减少。

在管理上,安全和质量同样重要,加强安全管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2。

2016年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图

2016年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图
2016年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图
图1用药错误原因分析鱼骨图
加床与病房内的床号共用呼叫器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警示教育不够
操作不带执行单
护士思想不够重视
实习护士单独操作
未严格执行操作规范薄弱环节督导不到位
护士违反操作规程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相关流程不完善
操作流程不熟练
身份识别不完善
图2患者发生跌倒原因分析鱼骨图
健康教育不到位(主要)未做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主要)
未做好住院宣教患者入院时未及时评估患者的低血糖病史
未告知患者外出注意事项
未告知患者低血糖的注意事项未及时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
当班护士未及时清点病人
当班护士未及时了解患者的去向
未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病区管理
图3 发生压疮原因分析鱼骨图
预防压疮措施不到位(主要) 健康教育不到位(主要)
为保护皮肤受压部位未向患者告知压疮的重要性
未及时发现皮肤受压情况未告知患者预防压疮的措施
未及时交接患者皮肤情况 错过最佳干预时间致压疮
交接班制度没有落实 护士发现病情和巡视病人不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一、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和发生情况:
(一)2016年度科室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共28例,其中药物事件12例、院内新发压疮7例(申报难免压疮发生4例,非难免压疮发生3例)、跌倒3例、坠床1例、非预期拔管事件1例,采血时间错误1例、锐器伤1例、其他2例。

如表1所示:
(二)各科室主动上报不良事件上报例数对比情况
2016年共有10个科室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其中五官科7例、骨二科6例、内科5例、外科3例、手术室2例、肿瘤科、妇产科、骨一科、针灸科、供应室各1例,急诊科、血透室、介入科均无上报。

如表2所示:
二、原因分析:
2、压疮事件原因分析如图:
2016年压疮事件原因分析鱼骨图
(二)其余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1、护士长对发生不良事件的程度和后果重视不够;对未发生严重不良后果的患者或病人未给医院直接投诉的无重视,比较麻痹,未考虑到如果本身因疾病可能导致死亡的患者恰因意外事件的发生而死亡,医院可能承担无法辩解和无法推卸或者很冤枉的责任,或者遇到自我保护意识强的患者可能给医院带来难以解决的后果,因此未解决根本流程,导致同类事件时有发生,严格控制同类事件发生,更未引起所有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跟踪其执行流程,及时阻止执行的环节错误,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
2、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培训不到位,未反复培训,未认真扎实考核,未明确规定护理人员对重要制度的自行掌握,导致执行者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后果和控制意识不强;
3、健康教育工作不规范:无固定健康教育工作宣教和督查流程,对患者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和相关宣教无反复告知和具体指导,宣教无签字无知晓依据,无严重后果的反复提醒,如对跌倒、坠床后果讲解不清,患者认知不够,配合不够;
4、核心制度执行流于形式,尤其是查对制度,执行环节未落实,未执行患者主动参与查对,更未采取两种查对方式或者她人配合查对,查对制度执行的考核未到位,未培养执行护士执行工作流程的习惯和自律性工作意识;
三、不良事件管理存在问题:
1、护士长及护理人员大局意识不够,未真正意识到护理安全事关全院护理工作质量,面子思想严重,存在隐瞒上报不良事件,导致同样事件不同科室发生。

2、与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沟通不够协调,增加护士执行工作时压力,存在易发生不良事件的安全环节;
3、虽一直推行护理不良事件免责上报,但因责任心不强者给予了一定经济处罚,导致护理人员害怕扣钱隐瞒不报,未真正让所有护理人员都积极参与到护理安全管理来,尽量杜绝或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

4、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不及时,未遵照不良事件要求及时上报,同时报表上在填写发生不良事件经过不具体不详细,如药物错误未具体到药名,错发药物与患者本身疾病诊断所存在后果等;
5、护理不良事件的改进措施无体现无追踪记录,对其原因分析过于简单,无真正根本原因分析,改进措施无效果或者改进措施不适宜;
四、改进措施
1、加强不良事件分析、整改:
①召开不良事件分析会,拟在近期内召开不良事件中层分析会,分析根本原因,讨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及时追踪整改落实情况。

②积极开展品管圈活动,对科室安全隐患、发生不良事件多的根本原因进行改进,修改工作流程,减少或杜绝发生不良事件。

③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分析和改进及护理安全培训讲座;
2、持续加强患者安全管理:
①规范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加强跌倒风险评估及压疮风险评估专项督导,确保评估客观准确、护理措施到位。

②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理部和科室采取随机抽查核心制度尤其是查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与考核,与绩效挂钩。

③不断强化护理人员树立质量管理安全意识、危险意识,使其自觉控制护理质量安全。

各科护士长必须高度重视用药安全管理、对口服、静脉注射、输液等环节安全要严格管理,对发生错误者必须全科学习,严格把关每个细小环节,否则用药错误会给患者和医院造成严重后果,护理部将用药安全纳入下季度重点质量管理。

3、护理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发现科内不良事件未上报者加倍扣罚。

对未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护士长共同分析原因,是否确实科室未发生不良事件,还是重视不够,懒于上报,对护理不良事件重视不够。

4、丰富健康宣教形式,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增加宣教的次数,让患者及陪人充分掌握与疾病有关的知识。

积极召开公休会,对病人加强安全健康宣教,让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共同维护患者安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5、针对发生的不良事件,扎实修改相关工作流程,达到不断规范化工作,控制或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患者安全。

平昌县中医医院护理部
2017年1月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