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知识管理框架》编制说明
知识管理体系
知识管理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管理逐渐成为企业和组织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知识管理体系是指一套组织和管理知识的方法、流程与工具,以促进知识的创造、获取、传播和应用,从而实现组织的创新和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知识管理体系的框架、要素和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知识管理体系框架1. 知识管理目标:确定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如提高创新能力、降低成本、优化业务流程等。
2. 知识管理策略:制定知识管理的战略与计划,包括知识共享、知识保护以及知识价值的最大化等。
3. 知识管理流程:建立知识的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包括知识创造、知识获取、知识整理、知识存储、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等环节。
4. 知识管理工具:选用适当的知识管理工具,如知识库、社交媒体、协同平台等,以支持知识的管理和交流。
二、知识管理体系要素1. 知识资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类知识资源,包括人员知识、文档资料、专利技术等,需要进行有效分类和整理。
2. 知识文化:塑造一种鼓励学习和知识分享的组织文化,建立知识管理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 知识人才:培养和引进具有专业知识和知识管理能力的人才,建立知识管理团队,提高组织的知识管理水平。
4. 知识保护: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确保知识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三、知识管理体系实施过程1. 识别知识需求:通过分析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现有的知识资产,确定所需的知识领域和优先级。
2. 知识获取和创造:通过内外部的学习和研发活动,获取和创造新的知识,满足企业的知识需求。
3. 知识整理和存储:对获取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分类,建立知识库,以便后续的使用和传播。
4. 知识传播和应用:采用各种途径和工具,如培训、会议、协同平台等,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共享,实现知识的应用和创新。
5. 知识评估和更新:定期对知识进行评估,发现潜在的价值和风险,及时调整和更新知识管理策略和流程。
结语知识管理体系是企业和组织实现知识资产化、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知识管理的架构与应用
知识管理的架构与应用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知识成为了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管理知识资源,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知识管理的架构与应用。
二、知识管理的架构知识管理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知识获取、知识处理和知识传播。
1.知识获取知识获取是指获取外部和内部的知识,包括人员的经验、技能、知识等。
知识获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如调查、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会议等。
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方法获得所需的知识资源,从而使企业的决策更加科学和准确。
2.知识处理知识处理包括知识的存储、组织、分析和应用。
企业可以将获取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分类,建立一个知识库,并使用知识管理软件对知识进行管理和分析。
企业还可以使用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工具进行知识应用。
3.知识传播知识传播是指将知识传递给需要的人员。
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培训、会议、研讨会等方式来传播知识。
也可以利用网络和协同软件来分享知识。
三、知识管理的应用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在以下方面获得实际应用。
1.企业学习与发展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创造一个学习型组织,促进员工学习和发展。
企业可以建立一个学习型文化,鼓励员工参加培训、研究等活动,提高员工的技能和专业知识。
2.知识共享与合作知识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和外部知识的共享与合作。
在企业内部,员工可以共享专业知识和经验,从而实现知识的复用。
在企业外部,企业可以与合作伙伴、供应商等共享知识,实现资源共享。
3.产品和服务创新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
企业可以通过对知识的整合和分析,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4.决策支持知识管理可以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企业可以根据知识库中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得到提高。
四、知识管理的挑战尽管知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其实施也会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知识管理实施的整体框架
知识管理实施的整体框架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组织知识管理实施的整体框架,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战略层面:根据组织的业务发展战略,确定知识管理的目标和总体原则策略,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和知识管理发挥价值的地方,从而明确知识管理的推进策略。
内容层面:分析组织知识的特征,如是侧重于信息、技能还是流程过程的知识等,在这里,知识一般又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不同的知识特征将决定其管理模式的不同。
运营层面:知识管理组织、流程、绩效和IT是四个密不可分的环节。
通过组织明确知识管理推进的责任主体;通过流程和相应的管理机制明确知识管理的具体操作模式;通过绩效持续进行知识管理工作的评估,寻找改进点,进行有效激励;最后通过IT系统——知识管理得以真正落实的载体,存储知识,固化运作过程。
*组织的管理提升要求:随着组织业务的发展,其对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如何实现可持续、积累性的发展,使组织进入持续改进的良性轨道,如项目型组织如何从过去的项目中及时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如何通过知识重用,提高工作效率等,这些都对知识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些个情况下,知识管理需结合流程体系的建设,把企业多年积累的运作知识经验通过流程进行固化,进一步结合流程来明控,统一的知识管理平台是实现一体化管理的有效工具。
一方面,建立起集中的交流平台,使公司的方针策略和管理要求迅速贯彻到各个业务单元的每一个员工;另一方面,也可全面及时掌握各业务单元的信息和知识,从而达到信息的透明化,而信息的透明化有助于消除部门壁垒,有效实施管控,从而形成整体的协调性。
解读《知识管理框架》国家标准
解读《知识管理框架》国家标准作者: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第42期知识正逐渐成为当今组织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意味着当代社会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但是国内对知识管理的概念和框架模型目前还缺乏统一的认识。
《知识管理框架》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框架》标准)在提供标准参考模型的基础上,力图为企业开展知识管理实践提供指南。
内容构成本次正式颁布的标准还只是知识管理的第一个标准——《知识管理框架》部分,主要定义了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框架模型,以形成对于知识管理统一的认识,力图为我国的组织开展知识管理实践提供指南。
该标准具体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知识管理目标和原则、知识管理模型、知识资源、知识流程和活动、知识管理的支持要素等。
《知识管理框架》首先从目标和原则上对国内长期存在的多种知识管理定义进行了统一融合,明确指出了知识管理实施的八项指导原则,具体包括领导作用、战略导向、业务驱动、文化融合、技术保障、知识创新、知识保护、持续改进等。
模型解读1)概念模型:知识管理是企业组织行为主体针对内外部战略核心资源——知识资源客体,展开一系列的有关知识资源获取及价值挖掘应用的行为及活动(知识鉴别、创造、获取、存储、共享、使用),以有效推进组织内知识资源的积累、创新与增值,并进而推进企业与组织整体战略发展目标的可持续达成。
影响这个过程的关键组件要素主要有三方面内容:KMS等系统为代表的技术设施角度的投入;完善的知识管理组织架构及相关岗位职能配备,以及相适应的有助于知识学习共享行为模式形成的规章制度制订出台;注重与倡导知识共享与学习创新的组织文化活动开展与氛围营造。
对于任何一个希望在未来实现成功与可持续的知识管理目标的组织与企业而言,这三方面的要素内容缺一不可,要强调针对自身发展阶段与需求的三要素协调化发展。
2)过程模型:该过程模型的提出对于各个层面的对于知识管理发展价值有明确需求的企业及组织利益相关方进行知识管理实践的指导价值将是非常突出可见的。
知识管理第1部分--框架
知识管理第1部分--框架知识管理-框架GB/T 23703.1-2009知识管理第1部分框架1. 知识管理目标和原则1.1 目标知识管理应把知识作为组织的战略资源,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体系,它以人为中心,以数据、信息为基础,以知识的创造、积累、共享及应用为目标。
知识管理可以实现:a)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将组织中的产品研发、销售网络、专利技术、业务流程、专业技能等知识,作为核心资产进行管理、开发和保护;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通过组织文化、知识库、信息通信技术等形式固化到组织中去,有助于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b)提高员工素质及工作效率通过组织知识的共享与重用,可以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研发水平、操作技能及服务能力。
通过建立保障知识共享、创新的制度和措施,有利于员工之间开展知识交流与共享,可以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创新积极性,从而实现组织内和谐共处。
c)增强用户满意度通过为用户、社会提供更优质的产品,高效的服务,可以帮助提升组织的用户满意程度,社会公众满意程度。
d)提升组织的运作绩效通过将组织的知识运用于业务运作的各个环节,提高业务管理水平、产品研发能力、生产经营水平、市场开拓能力、产品附加值、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建立竞争优势。
1.2 原则针对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实施并保持持续改进其业绩的知识管理,可使组织获得成功。
实施知识管理宜遵循以下原则:a)领导作用对领导者、管理者的培训和教育是取得知识管理成功的关键。
领导者的支持和参与,是系统实施知识管理的前提和保障。
b)战略导向不同组织由于其行业环境、组织特点、战略选择和知识特征的不同,会导致该组织在知识管理战略选择上方向和路径不同。
因此,组织需要基于对自身经营战略、知识管理现状及其需求的分析,将知识管理战略融入到组织的业务战略之中,以支撑组织战略目标。
c)业务驱动组织需要在不同的规划期内,以核心业务为向导,针对业务热点或主题来推进知识管理,实现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知识流程的有效衔接和互动。
解读国家知识管理框架标准
随着世界经济迈入21世纪,传统的以低成本优势为基础的规模经济模式日渐退出世界经济舞台的主导位置,知识取代资源(自然资源)、资本及低成本人力等实体经济要素在以往人类经济发展史上曾有过的领先位置,跃升为企业及组织的战略核心竞争要素,主力推动了世界及各国范围内宏观区域与产业经济发展,及微观层面的企业及组织发展模式向知识与创新价值为核心的知识化创新型可持续新经济模式的快速演变。
来自各方针对知识的认识与知识价值挖掘及升级方法路径探寻的不断思考,对于整个知识管理相关发展领域的各方参与主体提出了进一步的探索需求: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究竟可以为企业组织及个人带来怎样的价值与发展驱动?影响知识管理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知识管理的目标及原则是如何的?推动知识管理顺利高效实施的组织架构、流程、活动及相关文化制度应该是怎样的?组织应该构建怎样的知识管理概念及过程模型?······诸如这样的思考与疑问出现在知识管理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初期是普遍而不胜枚举的。
在国际知识管理业界与学界在研究及实践中已不断地摸索及推出众多版本基于不同的侧重角度的知识管理标准化提议与范本,以此来实现更科学有效地指导区域与组织未来的知识管理领域持续创新性研究、实践与发展。
但对于中国知识管理发展而言,企业、政府及各类研究机构的相关探索及实践尚处于初期阶段,但其发展又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正从成本规模化经济向知识创新可持续经济转型的关键拐点背景下,未来知识管理发展与推进对于国家及各行业企业组织及政府发展都将具有关键而令人瞩目的推动作用,其前景非常可观。
在此种背景下出台的国家知识管理框架标准以及后续出台的经持续完善更新的新版本知识管理国标,将担当未来中国知识管理研究及实践的更科学高效开展与相关发展目标达成的掌舵者及护航员,具有非常重要的持续的推动实践及科学规范性指导意义。
一、国家知识管理框架标准制定的意义-----我们可以通过标准化获得什么?1、共同语言、共有理解----界定了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及术语,使相关业界主体能以更具兼容性与可交换性的同一种语言与思路来思考与交互,更快更好地达成共同理解:可以推动知识管理相关主体集合在一起,在进行知识管理相关交互时能用“一个大脑”、操“一种语言”,从而更加易于达成科学客观而又统一广泛的共识,使得知识管理相关活动与主体交互在更透明规范的环境下更高效而畅通地进行,并进一步推促与保障目标策略达成;2、合力发展、竞争有序----厘清界定了知识管理的不同利益受众对象,以帮助业界各利益主体基于各自的立足点更有针对性地对知识管理发展发挥应有的推动作用,形成有机的发展合力,并进而更有效达成自我发展的利益反馈:知识管理发展推动离不开整个研究领域及实践范围内各利益相关成员与组织的共同思考及努力。
知识管理体系规划
知识管理体系规划知识管理是一种全面、系统地收集、组织、应用、传播和创造知识的过程,以提高组织绩效和创新能力。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为了有效地实施知识管理,组织需要制定知识管理体系规划,以确保知识的有效流转和利用。
一、背景分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企业面临着海量的信息和知识。
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找到并利用有用的知识成为了重要课题。
建立知识管理体系规划成为组织有效管理知识的关键。
二、目标设定1. 提高知识的获取和整理能力:建立高效的信息收集机制,定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类,提高知识的质量和适用性。
2. 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传播:建立开放的知识共享平台,鼓励员工在平台上分享和传播自己的知识,促进信息的流通和交流。
3. 提高知识的利用效率:建立知识库和知识管理系统,提供良好的检索和利用环境,使员工能够快速找到所需的知识并加以应用。
4. 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通过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推动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三、规划实施步骤1. 定义知识管理的范围和内容:确定知识管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内容,明确需要收集、整理和利用的知识。
2. 建立知识管理团队:组建专门的知识管理团队,负责制定知识管理策略和推动实施。
3. 建立知识管理流程:制定知识管理的流程和规范,包括知识的获取、整理、共享和应用等环节,确保知识的有效传递和利用。
4. 建立知识管理系统:选择合适的知识管理工具和技术,建立知识库和知识管理平台,提供员工获取和利用知识的便利条件。
5. 建立知识管理培训计划:开展相关的知识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知识管理能力,增强组织整体的知识管理水平。
6. 监督和评估知识管理效果:建立评估机制,定期对知识管理的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知识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四、实施后的考虑1. 组织文化的建设:知识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和支持,组织应该建设一种鼓励学习和分享的文化氛围。
2. 安全保密的考虑:知识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核心知识资产,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保密措施,防止知识的泄露和不当使用。
知识管理分类体系整体框架
采供部 呼叫中心 信息化管理部
……(部门)
三级目录
(按专业分类)
规章制度 流程文件 操作规范
(按工作模块分类,较 细)
(按工作模块分类,较 粗)
部门计划与总结 会议管理 部门培训 合理化建议 报告报表 其他
分类说明:
一级目录按照文档 用途分类,不同用 途的文档适合于不 同的应用场景,同 时可以针对不同的 文档采取针对性的 管理措施;
二级目录 岗位分析 组织设计 人力资源规划 胜任特征模型
招聘
人才测评
培训与开发
绩效
薪酬福利 劳动法规
规章制度
流程文件
操作规范
岗位管理 胜任特征
招聘 …… 最佳实践 部门计划与总结 会议管理 部门培训 合理化建议 报告报表 其他
三级目录
测评工具 测评理论 测评模型 培训方法 领导力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 绩效管理案例 绩效管理工具库 ……
知识管理分类体系整体框架
一级目录 专业知识 规范制度 业务记录 经验总结 日常办公
二级目录
人力资源 采购
客服(呼叫中心) 信息化管理
……(业务/专业/职能) 人力资源 采购
客服(呼叫中心) 信息化管理
……(业务/专业/职能) 人力资源部 采供部 呼叫中心
信息化管理部 ……(部门)
人力资源部 采供部
呼叫中心 信息化管理部 ……(部门)
法定保险福利
实物福利
车辆
住房
福利管理 私有养老
私有医疗
业务记录
商业保险 人事代理
其他福利
薪酬数据库
薪酬福利调研项目记录 市场薪酬福利调研报告
劳动合同
保密协议
入职指引
知识管理体系—第1部分:指南
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初步提出了文本讨论稿,并邀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信息科 技大学、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深圳市蓝凌软件股有限公司、北京神舟航天软件 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智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行者互联等单位、专家对草案进行了初步研讨。同时,研讨会 上,专家建议,按照管理体系认证的方式,还不成熟,建议制定指导性的导则标准,因此,将标准名称变更为 《知识管理体系—第1部分:指南》;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制定过程
制定依据
编制进程
起草工作
重点收集了ISO对管理体系标准的最新技术要求,即HLS高层体系架构;调研了ISO 9001-2015、ISO 30300 等ISO管理体系标准;以及以色列的《知识管理体系—要求》国家标准;并收集了企业知识管理的文献资料。
按照国家标准立项建议书的要求,编制标准草案,形成标准项目任务书,向国家标准委提出立项建议。
知识管理体系—第1部分: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01 制定过程
03 内容范围 05 意义价值
目录
02 标准目次 04 引用文件
《知识管理体系—第1部分:指南》(GB/T 34061.1-2017)是2018年2月1日实施的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标准,归口于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知识管理体系—第1部分:指南》(GB/T 34061.1-2017)规定了知识管理体系的通用指南。《知识管理 体系—第1部分:指南》(GB/T 34061.1-2017)适用于知识管理体系的策划、建立和评价。
某某知识管理框架
某某知识管理框架知识管理框架是指一套系统化的方法和流程,用于收集、组织、存储和分享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知识资源。
它助力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促进创新和持续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某某知识管理框架,该框架将有助于组织更好地管理和应用知识资源。
1. 框架概述某某知识管理框架由五个核心组件组成: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分享、知识应用和知识评估。
这五个组件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一个闭环系统,确保知识在组织内部的流动和转化。
2. 知识获取知识获取是指通过内外部渠道收集知识资源。
某某组织推崇开放式创新,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知识共享和合作,同时也注重外部的获取渠道,如与学术机构、合作伙伴的合作,以获取前沿的知识和技术资料。
3. 知识组织知识组织是将获取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分类的过程。
某某组织采用标准化的知识分类体系,结合人工和自动化工具,如知识图谱、专家系统等,将知识资料进行标记、归类,并建立知识库。
这样,员工可以通过检索和浏览知识库,快速找到所需的知识资源。
4. 知识分享知识分享是将组织内部的知识资源与员工进行有效共享的过程。
某某组织为此设立了在线社区平台,员工可以在平台上发布问题、分享心得和经验,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此外,定期的培训和研讨会也是分享知识的重要途径。
5. 知识应用知识应用是将获取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业务中的过程。
某某组织鼓励员工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中,并提供相关支持和培训。
此外,知识应用还包括将知识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创新过程,以满足客户需求。
6. 知识评估知识评估是对知识管理框架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的过程。
某某组织通过收集反馈意见、指标监控和案例分析等方法,评估知识管理框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以不断完善和提升框架的效能。
结语某某知识管理框架的实施,能够帮助组织更好地管理和应用知识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它不仅要求组织建立完善的知识流动机制,还需要员工积极参与和贡献。
只有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知识管理框架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支持组织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国家标准《知识管理框架》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知识管理框架》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承担的国家标准《知识管理框架》的制定任务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纳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修订项目计划,项目编号为:20070191-T-469。
2.背景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创新和产品的附加值(知识含量)决定了组织(含企业、科研院所、政府等)在新形势下的成败。
我国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市场环境的挑战,需要知识管理以实现战略转型。
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生产效率低,能源和资源消耗高,企业产品附加值低,缺乏有效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被称为世界加工厂。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不断提高,石油、铁矿石、煤炭、农产品等原材料价格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产品低价优势正在日益丧失,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与此同时,国内外竞争环境的变化和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管理对企业从“做大”到“做强”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再来源于规模经济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成本降低,知识已成为企业的战略资源,成为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
与知识竞争时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我国公共行政体系,正逐渐调整为知识型、服务型政府,政府部门正成为知识密集服务的提供者和推动者,政府部门也在考虑实施知识发展战略及其三大实践:政府知识管理、学习型政府和政府创新。
但是,知识管理的概念和框架模型在我国目前还缺乏统一的认识。
本系列标准在统一概念、术语、框架、模型的基础上,力图为我国的组织开展知识管理实践奠定基础。
3.主要工作过程承接本标准的修订任务后,课题组调研了大量的国内外知识管理的应用、研究和标准化现状。
在2008年3月25日,在外国专家大厦召开了“知识管理标准化研讨会”,与会专家肯定了知识管理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对知识管理标准体系框架、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知识管理关键技术标准等做了深入的研讨;与会专家都表示愿意积极参与知识管理标准化相关工作;并对《框架》标准提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课程12:知识管理实施框架
课程12:知识管理实施框架
学习为善学者提供领先对手的机会
知识管理就是要创建一个有行动力的创新平台,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知识管理的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
主要关注新技术的潜力
第二次浪潮
集中研究知识的本质以及人如何“知道”和学习的
第三次浪潮
提高个人和组织的绩效
正确进行知识管理,帮助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框架的五个阶段
阶段一:了解问题
明确了解组织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把这些挑战和问题与实现大目标过程中运用的知识管理联系起来。
具备这些相关知识,才能制定相应策略。
阶段二:确定目标
评估组织内收集、使用知识信息的情况,设想用于实现战略目的知识管理的愿景,分析管理者的控制力度、选择范围及掌握的资源。
如政府与私企的管理人员的选择权和控制权不同。
阶段三:规划愿景
以对知识管理的设想作指导,对应该实施的变革加以详尽的分析和说明,规划新的现实。
但是,进行创新和变革之前,必须清楚组织内部的主要结构和特性,这一点非常重要。
组织需要小心翼翼地掌握好变革影响的范围,因为这种变革可能对原有的传统文化、信仰和工作程序形成挑战。
重要原则:以现实为基础,放弃没有价值的领域。
主要研究内容: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考虑影响变革的因素,将
其有机地整合到详细的战略中,并给出行动计划。
阶段四:实施规划
实施知识管理战略,有计划地改进组织的具体运行方式。
从上到下执行的情况较少见,可以从基层或中层开始启动,再拓展至整个组织。
阶段五:提高收益
完善变革的成果,提高收益。
环境和压力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必须实行长期监控并不断加以改进。
知识管理国家标准(ppt 86页)
➢ XML文档主体有且仅有一个XML根元素 ➢ 可以嵌套XML元素,形成一棵树形结构
16
XML文档例子
<书类>
<书 国际标准书号="0345374827">
<标题>数据结构</标题>
<作者>许卓群等</作者>
</书>
<书 国际标准书号="0345374828">
<标题>数据挖掘</标题>
▪ 精度(Precision)
➢ 检索出的相关文档数与检索出的文档总数的比 率
➢ 衡量的是搜索引擎的查准率
7
语义Web
• 语义Web的基础架构[Tim Berners-Lee,2000]
8语义网书籍推荐9 Nhomakorabea语义网书籍推荐
10
元数据表示语言
▪ 标记语言
➢ 标准通用标记语言SGML ➢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 可扩展标记语言XML ➢ 虚拟现实模型语言VRML ➢ 无线标记语言WML
▪ <director>王力</ director >
➢ 元素名是director ➢ 元素值是“王力”
▪ < actor >王力</ actor >
➢ 元素名是actor ➢ 元素值是“王力”
15
元素要点
▪ 关键的3点
➢ 所有元素必须有结束标记 ➢ 所有元素必须正确嵌套,不允许交迭 ➢ 所有属性值必须加引号
13
XML结构
▪ 文件头
➢ 与HTML类似,是可选的
▪ 文件主体
➢ 包括一个或多个元素 ➢ 形式是一棵分级的树
知识管理方法和工具 第X部分:设计理性知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知识管理方法和工具第X部分:设计理性知识建模》(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本文件制修订计划项目是由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列入2020年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标准计划号为:20193980-T-463。
2 标准编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当代社会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生产效率低,能源和资源消耗高,产品附加值低,缺乏有效的产品创新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只有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才能摆脱当前困境。
为此,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和促进企业的改造、转型和升级。
知识含量、研发设计、产品附加值将成为三个转变的关键要素。
研发设计是知识和创新密集性的活动。
研发设计是知识创造的重要环节,也是知识获取、应用的重要领域。
设计是一种从设计需求出发,利用设计人员的知识和经验,在设计标准、制造工艺、成本预算等的约束下,朝着设计目标不断进行权衡、决策的迭代演进过程。
在设计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设计人员会反复斟酌思考,也会组织设计团队进行技术研讨,征求相关方的意见或建议,从而产生多种设计方案。
进而通过决策选择确定恰当的一种解决方案,作为下一阶段设计进一步研究的对象问题。
设计思考与决策过程以及相关方的意见,无论赞成或反对意见,以及相关意见的理由或依据都应作为设计理性知识予以记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与设计对象知识描述设计对象是什么不同,设计理性知识解释设计思考以及设计结果为什么如此。
蕴含在设计过程中和设计结果背后的设计理性知识,解释了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做了哪些设计决策,设计决策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还有哪些备选设计方案,做了哪些权衡。
设计理性知识是研发设计过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关键知识,既是协同设计的基础,也是设计与制造、产品维护、售后支持等不同阶段进行协同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标准《知识管理框架》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承担的国家标准《知识管理框架》的制定任务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纳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修订项目计划,项目编号为:。
2.背景
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创新和产品的附加值(知识含量)决定了组织(含企业、科研院所、政府等)在新形势下的成败。
我国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市场环境的挑战,需要知识管理以实现战略转型。
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生产效率低,能源和资源消耗高,企业产品附加值低,缺乏有效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被称为世界加工厂。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不断提高,石油、铁矿石、煤炭、农产品等原材料价格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产品低价优势正在日益丧失,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与此同时,国内外竞争环境的变化和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管理对企业从“做大”到“做强”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再来源于规模经济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成本降低,知识已成为企业的战略资源,成为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
与知识竞争时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我国公共行政体系,正逐渐调整为知识型、服务型政府,政府部门正成为知识密集服务的提供者和推动者,政府部门也在考虑实施知识发展战略及其三大实践:政府知识管理、学习型政府和政府创新。
但是,知识管理的概念和框架模型在我国目前还缺乏统一的认识。
本系列标准在统一概念、术语、框架、模型的基础上,力图为我国的组织开展知
识管理实践奠定基础。
3.主要工作过程
承接本标准的修订任务后,课题组调研了大量的国内外知识管理的应用、研究和标准化现状。
在2008年3月25日,在外国专家大厦召开了“知识管理标准化研讨会”,与会专家肯定了知识管理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对知识管理标准体系框架、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知识管理关键技术标准等做了深入的研讨;与会专家都表示愿意积极参与知识管理标准化相关工作;并对《框架》标准提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2008年6月23日,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召开了“《知识管理框架》标准研讨会”,进一步讨论了知识管理框架标准的制定工作。
与会专家热烈讨论了知识管理标准化工作的推进。
专家认为,应形成核心起草组及外围专家组,定期开展讨论和交流;下一步工作应在前期共识基础上,各自提交一份基本框架草案,以便进一步讨论和汇总。
2008年7月底,课题组在前期讨论意见的基础上,汇总了相关单位提交的标准草案,并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的制定原则和依据
1.定位于知识管理的概念框架
本标准定位于为知识管理提供标准化的概念模型,包括知识管理的基本术语、知识管理模型,将知识管理体系的过程模型的相关内容,包括知识管理的策划、实施、评价、改进等内容拟放在《知识管理体系要求》中进行规定和阐述;对知识活动、知识基础设施等内容在知识管理的其他标准中进行规定。
2.满足标准应用的各方需求
《知识管理框架》标准的用户涉及到政府机关、咨询机构、系统供应商、标准化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用户等各种组织,来自各界的意见出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需求,会有不一致的地方和矛盾冲突的地方。
本标准力争达到协调一致,通过超越底层的技术实现细节,从更高层面上界定了知识及知识管理的相关概念、体系框架、知识管理体系的过程模型。
3.吸纳了国外较成熟的理念和思想
本标准对知识类型采纳了OECD将知识分为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和人际知识的思路,借鉴了ISO 9000管理体系的思想,按照PDCA戴明循环思路为知识管理体系的建立了过程模型。
4.结合我国知识管理的实践经验和实际国情
在借鉴国外成果的基础上,充分采纳了国内相关知识管理实践的成功经验,包括知识的定义及知识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等。
三、标准内容结构
本系列标准给出了知识管理的术语和知识管理模型,力图为我国的组织开展知识管理打下基础。
内容包括:
前言主要说明了本标准的提出单位及起草、归口单位;
引言制定本标准的背景,说明我国企业、政府对知识管理的需求及知识管理标准的定位。
范围给出了本标准的范围:界定了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为组织提供了通用的知识管理参考模型;
知识管理基础给出了知识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规范性引用文件引用的国家标准;
术语和定义界定了本标准用到的基本术语;
知识管理模型提供了知识管理模型,包含知识管理概念模型和过程模型。
知识资产从知识类型及知识存储媒介两个角度,给出知识矩阵,用于分析和规划组织知识;
知识活动描述了基本的知识活动,包括知识识别(需求)、知识获取(创造)、知识存储、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等;
知识管理基础设施从组织结构与流程、组织文化、技术设施三个视角给出了支撑知识管理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
知识管理过程通过引用标准的形式,将这部分内容放在《知识管理体系要求》中规定。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组织机构代码中心、北京智识、深圳蓝凌、用友公司、TRS公司;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岳高峰、邢立强、郭秀婷、王涛、夏敬华、由海涛、吕学强、李兴森、王鑫、周晓英、武骏。
国家标准《知识管理框架》
起草编制课题组
2008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