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拉管》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拉制管》(预审稿)编制说明一、项目来源现行的GB/T1527-2006《铜及铜合金拉制管》国家标准,2006年实施,距今已经6年多。
本标准修改采用EN12449:1999《铜及铜合金一般用途的无缝圆形管》进行修订,适用于所有一般用途铜管材。
随着科技的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业快速发展,对铜管材提出了更高、更新的发展,为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需要,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使产品不断地打入国际市场,须及时修订现行标准国家。
根据国标委综合[2014]51号和有色标委[2014]29号《关于转发2014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其中序号50(项目编号“20140959-T-610”)《铜及铜合金拉制管》国家标准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萃隆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江阴新华宏铜业有限公司、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无锡隆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青岛宏泰铜业有限公司、山东中佳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亨圆铜业有限公司、上海飞驰铜铝材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完成年限为2017年。
二、工作概况和编制依据标准制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立即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并落实起草任务,确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拟定该标准的工作计划。
具体分工为: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总负责、市场和同行业信息收集、资料汇总及执笔;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萃隆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江阴新华宏铜业有限公司、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无锡隆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青岛宏泰铜业有限公司、山东中佳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亨圆铜业有限公司、上海飞驰铜铝材有限公司、上虞金鹰铜业有限公司、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补充市场信息和标准数据的验证。
各企业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将共同完成标准的修订工作。
我国现用铜及铜合金拉制管国家标准1527-2006《铜及铜合金拉制管》,为大众化、一般用途的铜及铜合金拉制管用产品标准。
国家标准《大豆蛋白粉》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大豆蛋白粉》编制说明国家标准《大豆蛋白粉》的制修订工作,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5年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下达的任务,项目编号为20050649-T-449。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等)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全面负责国家标准《大豆蛋白粉》(项目编号为20050649-T-449)的制修订工作,成立了大豆蛋白粉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组。
由全国粮油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油脂及油脂技术工作组、武汉工业学院、河南工业大学共同负责,为此专门成立了《大豆蛋白粉》国家标准起草小组,并根据项目内容确定了该项工作的具体方案和工作计划,按照项目要求开展工作。
各成员单位按照大豆蛋白粉标准制修订工作方案,进行了资料收集、分析和相关试验的研究。
本标准制定的主要工作过程为:(一)查询资料本起草小组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有关大豆蛋白粉的科技文献,如大豆蛋白粉的原料、大豆蛋白粉的生产工艺、大豆蛋白粉国内外相关标准、大豆蛋白粉检测方法等,并对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与总结。
同时对大豆蛋白粉的生产、销售等市场进行了调查及研究。
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粉的生产一般是以大豆(或食用大豆粕)为原料,经过清选除杂、脱皮、脱脂、脱溶(溶剂法脱脂)、粉碎、筛分等加工过程实现的。
目前,国际上的脱脂大豆粉和相关大豆蛋白制品有低温脱脂豆粉、高温脱脂豆粉、加磷脂大豆粉、大豆浓缩蛋白粉和大豆分离蛋白粉等制品,并根据制品具体的质量指标冠以对应的商品名称;国内的大豆脱脂豆粉,无论是部分脱脂豆粉、低温脱脂豆粉、高温脱脂豆粉、加磷脂的脱脂豆粉,多数生产企业喜欢在上述产品中加上“蛋白”二字以“大豆蛋白粉”的名称在商业流通中增加“卖点”效益。
大豆蛋白粉尚无国际标准,国内只有与大豆蛋白粉有一定关系的国家标准,如QB/T20371-2006《食品工业用大豆蛋白》、QB/T13382-92《食用大豆粕》等。
QB/T20371-2006《食品工业用大豆蛋白》包含蛋白质含量由50%到90%以上的大豆蛋白粉、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三大类产品,对于世界大豆分离蛋白生产量最大中国,缺乏标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QB/T13382-92《食用大豆粕》标准,主要是为大豆浓缩蛋白和分离蛋白生产企业提供原料依据的标准。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的编写
附件2:《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审服务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省质监局于2015年02月11日发布《关于批准下达2014年广东省服务业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第二批)的通知》(粤质监标函〔2015〕92号),将《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审服务规范》列入2014年广东省服务业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
(二)协作单位及分工本标准由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广东省科技评估中心)提出,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归口,由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广东省科技评估中心)、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联合起草。
其中,牵头单位负责从自身所开展相关业务实践及经验出发,对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审服务进行梳理、提炼以及归纳,并在参与单位协助下起草标准文件;参与单位基于标准文件研究制定的专业视角,对标准文件进行规范性审核,使之更加符合标准制定要求,便于在全省推广应用。
(三)主要工作过程根据《广东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协作单位在粤质监标函〔2015〕92号文发布后,即着手开展上述标准的制订工作,截止目前已经完成的工作包括:一是由协作单位派出工作人员共同组成了标准文件起草小组,研究确定了标准文件制订工作安排(15年4月16日);二是搜集国家、兄弟省市及省直部门相关管理办法、标准文件并进行分析研究,借鉴、提炼经验做法(15年6月17日完成);三是研究起草标准文件讨论稿,并经牵头单位在当年承担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审工作中进行试验验证以及协作单位研究讨论(16年2月29日完成);四是根据试验验证结论及研讨修改意见,修改形成了目前的标准文件征求意见稿(16年6月15日完成);五是分别向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和顺德科技、质监管理部门以及部分立项评审服务机构行文征求意见,并根据相单位提出的意见形成送审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一)标准编制原则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审服务规范》项目研究过程中,协作单位坚持以下三大原则:一是贯彻国家、广东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二是坚持以市场需求与发展为导向,确保标准的市场适用性;三是坚持与时俱进、适度超前。
《烧结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治理设施工程技术规范》国家标准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说明书
《烧结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治理设施工程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烧结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治理设施工程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编制组二○二一年三月北京《烧结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治理设施工程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编制说明1.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随着我国环保形势的严峻,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相关污染物及温室气体减排核算技术指南》、《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控制砖瓦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促进砖瓦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3年9月17日发布了《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9620-2013),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当时,整个中国砖瓦行业基本没有环保治理设施,行业的面临空前压力,中国砖瓦工业协会及时根据国家环境要求及行业情况,参照相关陶瓷、水泥及燃煤电厂等行业大气污染物治理设施技术路线和相关标准,迅速出台了《烧结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治理设施工程技术规范》(T/CBTA0001—2018)协会团体标准支撑《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9620-2013)的实施,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类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路线及设施工程技术标准要求,许多企业依据《烧结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治理设施工程技术规范》(T/CBTA0001—2018)协会团体标准的技术路线及设施工程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大气污染物治理设施改造,达到了国家标准《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9620-2013)的标准要求,极大地促进了砖瓦行业大气污染物治理工作,得到了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相关部门的肯定,《烧结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治理设施工程技术规范》(T/CBTA0001—2018)协会团体标准实施几年以来,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首先协会团体标准的局限性,仅限于行业应用,目前环境治理已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工作,而是全社会的应该遵守共同准则,确需国家标准支撑;其次《烧结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治理设施工程技术规范》(T/CBTA0001—2018)协会团体标准偏重于行业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行业大量应用的部分治理技术没有列入协会团体标准范畴,这部分大气污染物治理设施工程并没有得到规范和指导,确需国家标准完善补充和支撑。
标准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说明》共包含十方面内容,包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它的职能是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
《标准编制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十方面内容: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国家标准时,应增列新旧国家标准水平的对比;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七)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八)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基本要求》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该标准是由全国信用标准化技术工作组提出并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负责起草,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的国家标准。
本标准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列入2011年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
项目编号为20111723-Z-424,标准名称为《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基本要求》。
二、标准制定的背景、目的及意义近年来,我国产品质量事件频繁发生,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冲击了社会安定,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些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我国诚信体系尚不健全,一些组织守法意识淡薄,社会责任缺失,没有把“质量第一,诚信为本”的理念贯穿到组织机构全员、全过程的管理中,使得以诚信为本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不能得到切实落实。
诚实和信用是检验检测机构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
2014年6月14日国务院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指出:“建立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记录和披露制度,并作为市场行政执法部门实施信用分类管理的重要依据。
重点加强检验检测类等机构信用分类管理,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制度和工作机制。
”、“加强重点人群职业信用建设,建立认证和检验检测从业人员等人员信用记录,推广使用职业信用报告,引导职业道德建设与行为规范”。
2014年7月23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中又明确指出:“制定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统一信用指标目录和建设规范。
健全行业信用信息记录制度,以各类企业和从业人员为重点,把信用信息采集融入注册登记、资质审核、日常监管各环节,尽快完善检验检测等事关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重点领域的信用档案。
”、“建立诚信发布制度。
推动各地各部门依据法律法规,按照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建立诚信红黑名单制度,把恪守诚信者列入,把失信违法者列入‘黑名单’”。
国家标准《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络实时动态测量(RTK)规范》编制说明
第36卷第4期2020年12月测绘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Vol.36No4Dec.2020国家标准《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络实时动态测量(RTK)规范》编制说明郭玉芳1邓国庆2葛中华6何书镜4黄功文'张静1吴桐1(1.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陕西西安710054;3.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杭州611100;4,福建省测绘院福建福州360006;4.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陕西西安710054)On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tandard of Specification for Network Real-Time Kinematic(RTK)Surveys BaseC on the Refereaca Ptations UsingGloOal Navigahoc Satellita SystemGUO Yufang DENG Guoqing GE Zhonghua HE Shujing HUANG Gongwen ZHANG Jing WU Tong摘要:随着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日趋成熟,网络RTK技术因其定位精度高、速度快等优点而备受青睐,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地形图测绘、自然资源调查和工程测量的主要技术手段。
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络实时动态测量的国家标准,因此,十分有必要制定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时动态测量规范。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结合当前测绘及相关行业网络RTK的技术水平和应用需求,确定标准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等内容,同时保持与现行相关行业标准的协调一致,以使标准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当前我国网络RTK技术的基本特征和技术水平。
主要对标准的编制原则以及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进行说明。
关键词:标准制定;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网络实时动态测量;编制原贝V;技术内容说明Keywords:Standard Development;GloOal Navigation Satelliie System;RTK;Development Rules;Technical Contenit IntroOuction中图法分类号:P221.3;P220.3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是空间对地观测的重要技术手段,可在全球范围内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实时导航定位服务。
标准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说明标准编制是指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积累,为促进国家/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生产安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编制的文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活动。
标准编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涉及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制度性文件等多个环节,由标准编制规范要求、标准编制过程、标准实施管理及有关技术支撑等环节组成。
一、标准编制规范要求标准编制规范主要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1、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法律法规授权,由国家层面发布的标准,具有全国统一的适用性,是法律法规实施的重要手段,为推进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了基础。
2、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是指地方政府授权,地方政府发布的标准,主要应用于该地区的行业和产品,用于辅助国家标准执行任务,实行有关行政监督管理活动,适用范围一般不超过其行政区域范围。
3、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指行业团体授权,由行业团体或行业社会组织发布的标准,更加具体深入,是国家标准在行业内的具体实施,它一般赋予一定的行业自律性,行业标准的编制一般需要经过行业团体或行业社会组织的批准。
二、标准编制过程标准编制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许多专业领域,必须在技术跟进、技术衔接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做有效的安排才能达成有效的标准编制工作。
1、组建标准编制小组。
标准编制小组一般由标准编制负责人(一般是研究所、制定单位或技术机构等由主管单位指定)、标准编制主要成员(如技术研究开发人员、行业技术专家、企业技术专家等)及其他必要的协助人员组成,根据标准编制工作需要,可加入相关的行业组织代表或者第三方机构的代表。
2、详细的调查研究。
在编制过程中,应详细调查研究标准编制的背景,其中包括有关国内外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国内外类似产品或者类似业务在科学认识、产品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国内外行业标准在编制原则、规范内容、技术要求等方面的研究,国内外企业实施标准的技术实践等等方面的研究。
3、标准制订过程。
国家标准《锂》编制说明
《锂》国家标准编制说明一、项目来源及计划任务国标委《关于印发2012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2]50)号精神。
由奉新赣锋锂业有限公司负责制修订《锂》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编号:20121147-T-610,完成时间为2014年。
二、产品的概况以及生产工艺1. 锂的性质、用途锂,金属元素,元素符号Li,原子序数3。
银白色,质软,密度:0.534g/cm3,是密度最小的金属。
露置空气中渐变黄色或黑色。
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与稀盐酸和稀硫酸迅速反应,放出氢气,与冷硫酸作用较慢,与硝酸作用猛烈。
溶于液氨后成蓝色溶液。
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但与氮反应生成保护性的氮化锂层。
加热至100℃以上时生成氧化锂,红热时能与氢作用。
一定条件下能与氮、卤素和硫直接化合。
遇水、氮、酸或氧化剂有起火和爆炸危险。
金属锂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工、医药、玻璃、橡胶、陶瓷、核工业、航空航天、金属冶炼、机械制造等领域。
2.生产工艺金属锂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以熔盐电解和真空热还原为主。
熔盐电解主要以氯化锂和氯化钾为原料,电解出金属粗锂和氯气,金属粗锂经过精炼加工生产各种规格金属锂。
真空热还原主要以碳酸锂为原料。
三、编制过程(包括编制原则、征求意见、主要工作过程等)3.1编制原则原标准GB/T 4369—2007《锂》(以下称原标准),无论是规范格式,还是具体技术要求等方面,均有不适宜现状之处,为指导合理利用资源、调整产品结构、满足市场需要和使供需双方公平受益,标准格式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修订。
本标准是以奉新赣锋锂业有限公司为主要起草单位,并根据用户要求,包括化学成分、外观质量、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运输、贮存与订单要求等。
制定的标准充分考虑企业、使用单位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3.2修订内容及依据根据目前生产水平状况、市场需求及国内外客户使用的需要,对原标准的技术要求等内容进行了调整。
国家标准《锌粉》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锌粉》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转发2010年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有色标委[2011]4号)中转发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0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0]87号)精神,国家标准GB/T6890-2000《锌粉》的修订工作,由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和河南豫光锌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负责起草,计划编号:20102303-T-610 ,并于2011年底前完成。
2.工作过程2011年1月,我公司接到《关于下达2010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后,首先成立了国标《锌粉》的修订工作小组,制定了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并填报了落实任务书,以确保按阶段完成国家标准的修订任务。
2011年1月20日开始,修订工作小组参考国际标准ISO 3549-2002《色漆用锌粉颜料规范和试验方法》,结合我公司生产和使用锌粉实际情况,按照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要求,对原标准GBT 6890-2000 《锌粉》进行修订,制定了国标GB /T6890—20××《锌粉》的草稿(第一稿),并在2011年3月24日~3月27日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会议中心召开有色金属标准审定、讨论、任务落实会和有色金属标准编写研讨暨培训会上对株洲冶炼厂、河南豫光锌业、柳州锌品股份有限公司、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和内蒙古紫金锌业等9家锌冶炼企业分发了草稿和征求意见函,同时对天津大港,保定世纪隆昌,廊坊大正,四川石棉等生产厂家发出了征求意见函。
计划于2011年6月20日~6月23日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有色金属标准审定会、预审会和讨论会上进行讨论。
二、编制原则1.有利于促进对外经济合作和贸易。
2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提高生产单位的产品质量。
3.满足国家安全和环保法律法规要求。
4.提高标准水平,坚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标准编制说明【范本模板】
《食品包装用淋膜纸和纸板》国家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食品包装用淋膜纸是指以纸为基材,单面或双面涂PE膜后加工成形,用于包(盛)装食品的淋膜纸.市面上常见的食品包装用淋膜纸有:包汉堡、糕点等的低定量淋膜纸;盛装瓜子等干果用的以牛皮纸为基材的淋膜纸;用来加工纸杯、纸碗、纸餐盒等用的高定量淋膜纸和纸板等。
食品包装用淋膜纸种类多,用量大,然而没有相应的标准对该类产品进行规范.由于该产品与食品直接接触,属食品直接接触材料,生产厂家和用户对该产品质量非常重视,特申请制定食品包装用淋膜纸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1年下达的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计划项目号20112086-T-607,计划要求制定《食品包装用淋膜纸》国家标准。
由于部分高定量产品定量在250g/m2以上,属于纸板范畴.因此,起草小组讨论决定将标准名称改为《食品包装用淋膜纸和纸板》。
2主要工作过程标准计划下达后,2012年5月,成立标准起草小组,起草小组查找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
6月,起草小组向企业进行调研,收集企业意见和建议。
10月份,征集样品,共征集到13个样品。
2013年3月~5月,对收集样品进行试验验证,并结合企业标准及相关意见形成标准草案,经起草小组讨论修改后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1、编制原则该产品属于食品直接接触材料,标准编制重点围绕产品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设定相应技术内容。
在确保产品安全性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产品的特点.2、标准主要内容本标准规定的主要内容有:安全性能(卫生指标、原材料)、物理性能(定量偏差、横幅厚度差、PE膜定量偏差、粘合程度、耐脂度、渗漏性、达因度、交货水分等)。
1、范围经综合考虑,本标准适用于以纸为基材,单面或双面涂PE膜后加工成形的用于包(盛)装食品的淋膜纸和纸板,主要包括汉堡纸、瓜子袋纸、纸杯纸等。
2、定量偏差定量是产品的基本物理指标,由于食品包装用淋膜纸定量范围较大,从20.0g/m2到300 g/m2均有,因此不对定量进行具体规定,用定量偏差来考核产品定量均匀性,由于定量范围较大,用±5%作为限定值较为合理。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模板】
《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过程控制第10部分:评价方法》国家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2012年12月份,XX公司提出以Ugra PSO认证为导向,制定胶印过程控制系列标准,主要是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质量要求、检测方法进行标准化,将我国在胶印生产过程控制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到国际水平。
2013年6月份,XX公司进行“SOPP标准总体工作规划”,并在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70)指导下,将胶印过程控制系列标准命名为《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
本标准2013年底经国家标准委批准立项,共分为10部分,分别为《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1部分:术语、测量方法及基本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T-421)、《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2部分:工作环境控制及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T-421)、《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3部分:印刷档案数据接收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T-421)、《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4部分:印刷档案数据处理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T-421)、《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5部分:软打样用显示器技术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T-421)、《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6部分:数字硬打样技术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T-421)、《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7部分: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T-421)、《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8部分:印刷设备状态校准及检验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T-421)、《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9部分:印刷过程控制及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T-421)、《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10部分:实施评价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T-421)。
2013年10月份,正式启动《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系列国家标准启动会议并组建标准项目指导组,会议由XX公司介绍《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系列国家标准起草制定的背景、主要思路及相关要求;对《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的第1、5、6、7、9部分标准落实项目起草参与单位、项目起草组组长、项目起草组执笔人,在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70)统一指导下开展起草制定工作。
国家标准《铜包铝管》编制说明
《铜包铝管》国家标准编制说明一、企业基本情况江苏兴荣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荣高科”或“兴荣公司”)成立于1998年,2001年经江苏省政府批准改制为股份公司,目前注册资金6119万元,专业从事有色金属管、带材生产及其成套装备开发和制造。
是目前国际上唯一能提供精密铜管连铸连轧工艺及成套装备、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商;是世界上原创性发明冶金结合铝包铜管、并独家掌握核心技术及成套装备的企业,在国际铜管材加工领域具有重大影响。
目前,公司设有一个专业化的科研所,一个规模化的设备制造厂,参股合资经营一个年产能5万吨的精密铜管生产基地(江苏兴荣美乐铜业有限公司)。
本公司现有员工约400人,其中专职开发研究人员80名。
系国家级创新型企业、省高新技术企业、省民营科技企业。
二、项目来源铜包铝管(简称CCA管),其特征为:管材外层为铜,内层为铝合金,层间为铜铝原子扩散冶金结合层,结合层不可分离,铜重量占管材总重的比例为53%±3%。
空调、冰箱、冰柜、空气源热水器、冷热水机等产品的热交换及连接管材一直主要采用铜管和内螺纹铜管。
中国空调的产量一直保持着非常高的发展速度,到2010年的产量已达1亿台/年,其他制冷等行业也一直在高速发展着,到2010年使用铜管超过100万吨。
金融危机以来,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及国外掌握资源的企业的操控,电解铜价格已从每吨2.5万元上涨到5万元左右,以空调为例,铜管在空调成本中的比例已提高到25%以上,铜管企业和空调制造企业的经营成本急剧上升,上下游的用户都不堪重负。
如何消化由于铜材涨价所导致的成本高企,尤其是如何找到合适的更新换代产品,摆在了众多企业的面前。
使用理想的替代材料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铜包铝管国家标准可为空调与制冷设备制造业提供产品原材料的保障。
江苏兴荣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发明了高效节能冶金结合铜铝复合管之后对工艺进行了深度开发,2008年又开发成功了铜层在外的铜包铝管,经历了6年多的应用实践。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编制说明一、项目来源2017 年 6 月, 《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规范》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9)提出并归口,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20170460-T-469 )。
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为北京科技大学。
本标准由唐英、吴清一等人负责起草。
二、标准名称变更本标准名称进行了变更,从《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规范》变更为《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名称变更的原因是基于在标准草案的研讨阶段行业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以及在推荐性国家标准立项评估会上专家提出的建议进行的。
目的是更准确地反映标准内容和标准用途。
标准名称变更申请获得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批准。
三、标准编写的目的、意义《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规范化》的目的是使托盘集装单元实现在其堆码、包装、装载、搬运、运输及仓储过程中能够按照统一的规范进行,将托盘、运输包装器具、装卸及搬运设备、仓储设备及设施、运输车辆与装备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单元化、模块化、标准化的形式完成物流乃至供应链过程,从而大幅度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目前在我国,流通领域生产物资极大丰富,供应链物流系统中使用的物流器具、设备及设施品种复杂型号规格多,难以配套不成体系。
一方面的原因在于虽然我国已有初步的物流设施和设备标准,但标准宣贯执行不力,物流设施和设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为了更广泛的工业应用,现有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非常宽泛。
物流企业只重视单一设备的质量与选型,造成各种货物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缺乏基本器具及设备的统一规范。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标准以托盘集装单元为基点,制定单元化物流系统规范,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性技术支撑作用,确立供应链物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对于实现物流各环节无缝对接、整齐划一、贯通始末,从而提高物流运行效率、降低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信息学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语义网络框架》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 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提出,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列入2016年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项目编号为20161341-T-424,项目名称为《健康信息学中医药语言系统语义网络框架》。
本标准是ISO/TS 17938:2014 Health informatics -- semantic network framework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anguage system的修改采用。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
2 本标准制定目的和意义
通过制订《健康信息学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语义网络框架》国家标准,不仅规范和支持了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的建设,还为中医药学术语系统和本体创建提供了语义标准,为中医药学语言系统和统一的医学语言系统的映射提供了支持,对于中医药学术语信息的交换具有重要的意义。
3 主要工作过程
1. 建立标准起草组
该标准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提出后,于2016年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2016年10月成立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组成的标准起草组。
2. 形成标准草案
标准起草组于2016年11月启动本文件的调研工作,并于2017年5月底前完成了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
起草组经多次组内研讨,确定了标准的框架和主要内容,并于2017年10月形成了标准草案稿。
3. 征求意见阶段
标准起草工作组先后召开了多次组内研讨会,对标准草案进行了讨论。
根据专家意见,起草组对草案内容进行了修改,于2018年3月底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1 编制原则
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和规定编写本标准内容。
本标准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
同时应考虑适应不同内容的中医药术语系统不断发展的需求以及与统一医学语言系统(UMLS)的兼容性,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2 标准主要内容与确定论据
2.1 标准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的语义网络框架,通过描述中医药学语言系统概念间的关系来定义语义网络的概念结构。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语义分类,及中医药学知识组织体系构建。
2.2 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
本标准起草过程中,基于“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的实际内容,并对当前中医药领域其它术语系统和词典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2.2.1 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语义类型的确定
中医药学语言系统是在借鉴与改进美国统一医学语言系统(UMLS)的基础上构建的中医药学术语系统。
其语义类型也是参考UMLS的语义类型构建的。
UMLS 的语义类型由实体和事件两大类构成,并逐层展开。
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语义类型在UMLS的基础上,以中医药学理论知识为基础,以UMLS的语义类型框架为模板,进行构建。
中医药学语言系统最初建立的语义类型有127种。
经过十余年的系统加工与应用评价等工作,对原有语义类型进行了修改,最终确立了目前的96种语义类型。
2.2.2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语义关系的确定
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语义关系在系统构建初期基本采用UMLS的语义关系,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对其进行不断修改,删除了一部分中医药学中用不到的语义关系,增加了一些中医药学特有的语义关系。
最终形成了58种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语义关系。
2.2.3 修改ISO/TS 17938:2014的内容
ISO标准有98个语义类型,本标准修改后为96个语义类型。
具体修改内容如下:
1)删除“药用物质”,将原“药用物质”下的“中药”提升一级;
理由:用“中药”这个概念的广义含义能更准确地表达在中医药领域内涉及到的中药类物质。
原“药用物质”含义较广,不确切。
2)删除“研究设备”、“中医流派”、“中药配伍”“中药制剂分析”;“研
究设备”范围宽泛,删除后,将下位“中医药器械”提升一级;“中医
流派”为各家学说的内容,可直接归属“各家学说”中;“中药配伍”
没有具体概念,强调的是中药之间的关系;“中药制剂分析”太具体可
归入“中药制剂”里。
3)增加了“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
在“中药”这个类下增加“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这三种
是中药的具体形式,原有分类方式不够全面。
4)“药用动植矿物”改为“中药资源”;根据领域专家意见修改,常用术
语为“中药资源”。
5)“中药化学成分”改为“化学成分”;没有中药独有的化学成分,故改
为“化学成分”。
6)“人工设备”改为“中医药器械”;这里指中医药领域所用到的器械。
7)“医疗设备”改为“中医医疗器械”;指中医医疗过程中所用到的器械,
限定中医领域。
8)“药用设备”改为“中药器械”;器械概念更广,包括仪器、设备、器
具等。
三、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
本标准为修改采用ISO/TS 17938:2014Health informatics -- semantic network framework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anguage system。
四、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要求,本标
准有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
本标准的实施不涉及对现行标准的废止情况。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未出现重大分歧意见。
六、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为国际组织标准修改采用,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发布实施。
七、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本标准为首次针对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语义网络框架制定的国家标准,为推荐性标准,在组织上建议在中医药行业中应用实施本标准。
并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好的改进建议反馈起草组以便进一步对本标准的修订完善。
在技术上,在标准实施过程中,按照本标准中给出的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语义网络框架的描述信息和要求逐步对现行的中医药行业术语系统的语义网络描述信息进行规范,通过本标准的实施,尽可能的实现在整个中医药行业术语系统语义网络信息描述的规范化和一致性。
八、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不涉及对现行标准的废止。
《健康信息学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语义网络框架》标准起草组
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