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合集下载

“中药资源学”混合式教学模式评价的教学实践

“中药资源学”混合式教学模式评价的教学实践

“中药资源学”混合式教学模式评价的教学实践刘小莉,李国栋,张爱丽(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推进,课程团队探索了本科“中药资源学”课程采用联合思维导图总结式、讨论式、设计式等多种教学法,并融合形成性评价的新型教学模式。

实践表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实现了知识的内化,使得学习结果卓有成效。

[关键词]中药资源学;混合教学法;形成性评价[基金项目]2018年度云南中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中药资源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云南中医学院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中药资源学(第五批)”[作者简介]刘小莉(1977—),女,山东烟台人,博士,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药资源研究;李国栋(1984—),男,江西潘阳人,博士,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分子生药学研究;张爱丽(1986—),女,贵州六盘水人,博士,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药资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1)10-0133-04[收稿日期]2020-10-27“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形成、蕴藏量、品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科学,是本校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专业课,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课程具有综合性强、知识点零散的特点,具有基于多学科理论解决中药资源面临的问题的属性。

笔者在十几年的课程教学中发现,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学习主动性,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等,这些都不适应新形势下的专业教育改革需要。

随着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适应改革潮流应运而生。

很多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环节适时运用混合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自主展示的机会和空间,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完成学习目标。

中药行业的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中药行业的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中药行业的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和环境的关注日益增加,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重要课题。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瑰宝,其发展也面临着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探讨中药行业在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首先,中药行业的绿色环保始于原材料的获取。

中药材的种植和采集是中药制药的第一步,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中药行业积极推动野生植物保护与种植基地建设,并倡导科学的种植和采集方法。

例如,中药行业鼓励建立药用植物种植基地,采用有机种植技术,避免使用农药和化肥,以达到环境友好和绿色生产的目标。

其次,中药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注重绿色环保。

传统的中药制药过程中常使用煎煮、浸泡等方法,这些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渣,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药行业积极引进先进的制药技术,并建立了废弃物处理系统。

例如,利用生物发酵技术代替传统的制药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废物产生,还可以提高药品的质量和疗效。

此外,中药行业还大力推广绿色包装和循环利用的理念,减少包装废弃物的产生,从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再次,中药行业在产品销售和服务方面也倡导绿色环保。

传统的中药服务模式多采用实体药店销售,造成了大量的交通和能源消耗。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中药行业积极推广线上销售和互联网医疗服务,通过网络平台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药品购买和健康咨询服务。

这不仅可以减少交通压力,节约能源,还可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最后,中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中药行业的政策支持和投入,鼓励企业开展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中药行业的监督和引导,引导消费者选择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中药产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中药行业的环境保护氛围。

总之,中药行业的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下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中药行业通过推动绿色种植、引入先进技术、创新制药工艺和发展线上销售等举措,积极应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挑战,为推动可持续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研究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研究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和对中医药的认可度提高,中药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然而,与此同时,中药资源的滥用、过度采集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因此,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研究势在必行。

首先,对中药资源进行科学调查和评估是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的基础。

科学地了解中药资源的分布、数量以及生境条件,可以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详尽的数据支持。

此外,还需要对中药资源的濒危情况进行评估,确定濒危中药材的名录,加强对其采集、加工和使用的限制,保护那些受威胁的中药资源。

其次,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依靠科学种植和标准化生产。

传统的中药材采集往往依赖于野生资源,这种采集方式容易造成中药资源的枯竭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通过科学种植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并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

此外,建立中药资源的标准化生产体系,确保中药材的品质稳定,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加强中药资源的研发和创新,提高中药的附加值。

中药资源不仅包括中药材本身,还包括中药制剂和中药新药等衍生产品。

通过对中药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可以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也可以将中药应用于新的领域,扩大中药产业的发展空间。

此外,加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可以提高中药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为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在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的过程中,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各界都应发挥各自的作用。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中药资源的管理和监控,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中药市场的监督和执法。

科研机构应加强对中药资源的科学研究,推动中药的创新和发展。

企业应加强对中药资源的规范生产和市场经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中药的可持续发展。

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中药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为了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除了以上提到的措施外,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

生物工程论文

生物工程论文

生物工程导论课程论文课程: 生物工程导论班级:学号:姓名:任课教师:时间: 2010至2011学年度第 1 学期2010年12 月30 日南京农业大学基因技术的中药现代化研究【摘要】基因技术是生物工程的核心部分,近几年来,他的飞速发展也给中药的研究提供一条新途径。

基因芯片、基因组学等新技术的相继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中药发展的传统模式,但也将其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因此,中药现代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中药基因技术作为其研究的重要手段,将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的研究手段和认识层次。

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它将推动药物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人类生活和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就是针对基因技术对中药的开发利用做一分析。

【关键词】基因组学转基因基因芯片中药现代化现代的生物技术又被称作生物工程,它主要包括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

其中基因工程技术是生物技术的核心部分。

基因工程技术主要指采用重组的DNA、基因克隆、分子杂交、定位诱变等现代方法,将目标基因转移至细胞、组织或生物有机体,目的是得到人类所期望的基因产物。

[1]近年来,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的不断增加,人们把视线逐步转向天然药物,这为中药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目前中药在国际上还没获得普遍认同和接受,其原因一是由于中药的作用机制仅有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基础,无法用现代科学理论解释。

[2]另外中药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不清且定性定量仍有困难,个体差异大,缺乏现代科学理论的支持。

[3]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最终目的是要为中药的药学及医学研究建立国际化标准,弘扬我国传统中药。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数目可观的新药靶标,更重要的是催生了一批与新药研发相关的新技术,例如基因芯片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药物基因组学等。

现对基因技术在中药研究方面的应用作一简述。

基因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作用基因技术以高通量、多因素、微型化、自动化和快速灵敏的特点而见长,正可以应对中药的多成分、多途径、多系统、多靶点的作用特点而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有可能使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阐明中医药的科学本质。

中药资源的生态学原理应用

中药资源的生态学原理应用

中药资源的生态学原理应用1. 引言中药资源是指从自然界中获得的供制作中药使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各类材料。

由于中药具有疗效明显、副作用小等特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中药资源的恢复和保护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通过合理的生态学原理应用,可以有效地管理和保护中药资源,从而实现可持续利用。

2. 中药资源的生态学原理中药资源的生态学原理主要包括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等。

2.1 种群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群结构、种群数量、种群动态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种群密度、种群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指标的监测,可以评估种群的健康状态和资源利用潜力,为中药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种群密度:通过对中药植物的样方调查,统计单位面积内的植株数量。

•种群分布:通过定位和标记植株,记录它们的地理位置,进而确定中药植物的种群分布范围。

•种群增长率:通过对种群数量的长期监测,计算出种群的生长速率,从而了解种群的健康状况和资源利用情况。

2.2 群落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研究中药资源所处的生境和生态位等方面的问题。

中药资源往往依赖于特定的生境条件生长和繁殖,通过研究中药资源所处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可以评估生境的适宜程度,为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指导。

•群落结构:通过样方调查和群落排样,统计出不同种类中药植物在同一生境中的分布和数量,进而了解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

•群落功能:通过研究中药植物与其他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中药资源在群落中的功能和地位,从而了解群落的生态特征和稳定性。

2.3 生物地理学生物地理学研究中药资源的地理分布规律和迁移途径等方面的问题。

中药资源的地理分布常常受到地形、气候和土壤等因素的影响,通过研究中药资源的地理分布规律,可以确定中药生境的区域特点和优势,为中药资源的采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分布规律:通过调查与记录中药资源的地理分布情况,分析其分布的规律性和影响因素。

•迁移途径:通过研究中药资源在不同地域之间的迁移途径,了解其扩散和推移的原因和机制。

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使用 该种 中药 的经 验 , 合 各 种 有 效 的 综 合 方 法 和 手 段 来 充 的 压 力 。我 国 中 药材 的需 求 量 、 源 蕴 藏 、 产 区 分 布 等都 发 结 资 主 分 利 用好 这些 自然 资 源 ; 利 用 资 源 的 同 时 应 该 根 据 现 代 先 生 了 翻 天 覆 地 的 变 化 。根 据 社 会 调 查 得 出 , 今 我 们 只 能 列 在 如 进 的 科 学 技术 和 现 代 化 的 管 理 手 段 来 有 效 地 保 护 好 自然 资 出 一 个 “ 能 濒 危 ” 物 种 目录 , 对 其 生 存 的相 关 情 况 却 得 可 的 但
熟 阶 段 , 得 药 材 单 量 产 低 、 量 不 理 想 。在 保 护 珍 贵 的 物 种 销 售 到 国 外 。 改 生 产 模 式 引 起 了重 要 资 源 的 浪 费 和 流 失 , 使 质 后 资源 、 引进 优 良 的 中药 材 品 种 以 及 栽 培 技 术 的 利 用 方 面 还 存 果 最 为 严 重 的 是 野 生 资 源 尤 其 是 濒 危 物 种 毁 坏 性 的 破 坏 。 在 着 很 多 的 问题 。还 有 在 珍 稀 濒 危 药 材 代 用 品 的 调 查 研 究 不 国家 需 根 据 实 际 情 况 制定 政 策 , 于生 产 植 物 提 取 企 业 利 用 对
但 由 于 我 国 的 野 生 资 源 储 量 有 限 , 期 的 开 采 利 用 必 将 导 致 长
3 3 积 极 监 控 生 产 植 物 提 取 物 企 业 : 般 生 产 植 物 提 . 一
资 源 匮 乏 。对 于 大 宗 中 药 材 品种 栽 培 技 术 的 使 用 还 未 达 到 成 取 物 的 企 业 并 不 会 直 接 生 产 药 品 , 其 经 营 的 浓 缩 原 料 基 本 但

生物资源文献综述

生物资源文献综述

综述:我国生物药用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邹娜(常熟理工学院,江苏常熟,215500)前言: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医药资源和中医药产业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睛睐。

中药资源能否实现可持续利用,是21世纪中药产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但是,由于国际市场上大量的药用植物提取物的贸易和人类的工业化活动加速,诱发过度地采挖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造成了大量的动、植物种类濒临灭绝。

致使我国野生药用资源逐步匮乏,药用濒危资源的供求矛盾愈加突出,严重制约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因此,采取积极的对策和措施,实施药用濒危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战略,保护濒危野生资源,对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生物药用自然资源的现状1.药用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分布我国药用自然资源由植物、动物和矿物三大类构成。

一是药用植物:约占全部中药资源的87%,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药材、二级保护植物药材、三级保护植物药材;二是药用动物:约占全部中药资源的12%,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药材、一级保护动物药材、二级保护动物药材;三是药用矿物占全部中药资源不到1%。

我国药用自然资源有规律地分布在三大生态型区:东部季风区域分布的药材种类以喜温喜湿为主要特征,栽培药材的种类多,产量大,是全国的传统主产区,如人参、浙八味、四大怀药等;西北干旱区域的药材分布特点是以旱生植物药材为主,面积较广泛,分布的野生药材如甘草、麻黄、黄芪、黄芩等,栽培药材如党参、当归、枸杞等;青藏高原区域分布的药材具有耐旱耐寒的特点,是藏药产区,特产品如高山红景天、冬虫夏草、麝香等。

2. 药用资源种养业的基本情况目前,我国已建立较多的中药材生产基地,许多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经过系统研究,具有成熟的人工栽培技术,其中许多濒危植物已实现了大规模生产,能基本满足甚至超过市场需求。

药用濒危动物的养殖业也有很大进展。

通过调查研究,人工养殖的鹿产品、熊产品等已经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还有剩余。

中药资源的保护方法

中药资源的保护方法

中药资源的保护方法
中药资源的保护是确保中药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中药文化遗产以及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药资源保护方法:
1. 野生资源保护:野生中药材是中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是确保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政府应加强野生资源的管理,确立野生资源保护区,限制采摘数量,并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来保护野生中药材。

2. 引种栽培:为了降低对野生中药材的依赖,可适当引种栽培中药材。

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选择适宜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进行有序的中药材种植。

这有助于减轻对野生中药材的压力并确保中药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3. 保护中药文化遗产:中药不仅是一种药物,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保护中药文化遗产是保护中药资源的重要方面。

应加强对传统中药知识的记录和保护,培养中药药师和中药学者,并在推广中药的过程中强调中药文化的价值,以确保中药文化被广泛传承和发展。

4. 提倡可持续采集:中药材的采集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避免过度采集和破坏野生植物的生态环境。

应制定相关规定,限制采集数量和方式,并加强对采集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采集技术和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中药资源的保护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管理、推行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中药文化遗产等措施,我们可以确保中药资源的有效保护,促进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药资源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中药资源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中药资源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摘要: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疆域辽阔,资源丰富。

中药资源也是相当丰富。

几千年的积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药物基础保障。

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药需求量不断增大,不合理的和过度的开发利用中药资源,使我国的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境本文主要从我国中药资源的现状出发,对中药资源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药资源;现况;思考中药资源是中医药事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21世纪,在经济发展的动力推动下,中药资源已经成为中药可持续发展的热门话题和关键问题之一[1]。

但由于中药资源在食品、保健品以及其他卫生产品和出口贸易中的应用,导致蕴藏量普遍下降,为增加产收而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使药材质量难以保障、中药传统文化精髓丢失、自然环境承受巨大压力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如何做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厦需解决的问题。

一、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近些年,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中药资源的需求量、蕴藏量及主要分布等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由于中药资源在食品、保健品以及其他卫生产品和出口贸易中的应用,导致蕴藏量普遍下降,一些名贵药材已很难见到野生资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药材消耗量每年大约40万吨,主要依靠野生药材来满足市场需求。

中药资源的供不应求使中药材陷入了未达到生长年限就流人市场的速生时代,为增加产收而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高产时代,滥用有害试剂处理药材的化工时代以及抛弃中药材分级、炮制等传统的统货时代,药材质量难以保障、中药传统文化精髓丢失、自然环境承受巨大压力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此外,药材资源的过度开发及利用还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野生药材资源枯竭、药用珍稀濒危物种急剧增加、药材质量难以达标等多种严重问题[2]。

二、浅谈对中药资源未来的思考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培育新品种、寻找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替代品、运用现代技术对中药材进行适宜性区划、将合成生物学应用于中药材活性成分的积累等方式,是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十分有效的途径和措施,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中医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中医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中医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不断加剧,中医药材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医药材资源的保护措施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中医药材资源的重要性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独特而独步全球。

中医药材是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具有独特的疗效和药理作用。

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市场需求的增加,中医药材的资源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土地开发、过度采集以及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导致了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二、中医药材资源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中医药材资源,保障其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几个关键的保护措施:1. 设立保护区域:通过设立中药材资源保护区,加强对中药材资源的保护。

这些区域应当根据植物分布和生态环境的特点确定,并严格限制开发和采集活动。

2. 建立合理的采集制度:制定中药材采集的时间、方式和数量等规定,避免过度采集对资源产生破坏。

同时,采用科学的采集技术,减少对植物的伤害。

3. 推广中医药材种植:通过有机种植和绿色农业的方式,大规模种植中医药材,以满足市场需求,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4.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中医药材资源的保护进行明确的规定,并加强执法力度,严惩违规行为。

三、中医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除了保护措施外,中医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探索新的路径和方式。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可持续发展路径:1. 科学研究与创新:加强对中医药材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提高中草药的种植、采集、加工和制剂技术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附加值。

2. 促进产业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加强中医药材产业的升级。

发展中药饮片、中成药以及中药制剂等现代化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3.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中医药材资源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保护和利用中医药材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可持续发展。

中药材资源开发和利用

中药材资源开发和利用

中药材资源开发和利用一、中药材资源的意义与潜力中药材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宝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中药材不仅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还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随着全球对中医药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中药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材资源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多样性和复杂性。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涵盖了植物、动物、矿物等多个方面,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

中药材的开发利用不仅能为中医药的推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还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繁荣。

二、中药材资源的开发方式中药材资源的开发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野生资源的开发、人工种植和合成药物的研发等。

野生资源的开发是传统的中药材获取方式,但受到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限制。

因此,人工种植成为近年来中药材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向。

通过科学种植、育种和管理,可以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另外,合成药物的研发也是中药材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向。

中药材中的活性成分经过提取和提纯后可以使用合成或半合成的方法制成药物。

这种方式能够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疗效,并且不受自然资源的限制。

三、中药材资源的利用领域中药材资源的利用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中医临床应用、保健品、化妆品和食品等。

中医临床应用是中药材最常见的利用领域,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包括调理体质、防治疾病等方面。

保健品市场也是中药材的重要销售渠道,许多中药材制成的保健食品可以起到保健作用。

另外,中药材在化妆品和食品行业中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很多中药材具有抗菌、抗氧化、美白等特性,可以用于化妆品的研发与生产。

同时,一些中药材还具有调节免疫系统、改善人体生理功能的功效,可以用于食品添加剂的研发。

四、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保证中药产业长期发展的关键。

目前,中药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过度开发、野生种群减少、品种单一化等。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中药材资源,需要制定合理的资源保护政策,加强种质资源的养护和繁育,推动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的推广。

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探究

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探究

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探究摘要:中药具有数千年的治疗历史,自神农百草经以来,我国的医药行业不断的发展,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药挽救了无数国人的生命,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中药依旧是无可取代的宝贵财产。

中药以良好的疗效及非常低的副作用赢得广大医患的信赖,逐步走出国门,在日本、美国等国家,中药材备受重用。

随着中医药的全面推广和应用,中药资源数量已经较难满足大众的需求,部分药材存在消失的风险。

如何保护以及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及开发中药资源,是广大中药科学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中药;保护;可持续发展;副作用;疗效中药资源是中药行业赖以生存以及持续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国民生计的资源。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中药的标本兼治得到广大国民的认可,这也使得中药的使用量持续上升,有些名贵中药因过度使用和出口而濒临灭绝[1]。

针对我国中药资源的现状以及趋势,中药相关部门提出了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目的是充分保护我国的中药资源,结合科技研发来提升中药资源的产生,并寻求有效的替代药物,为中药资源的长期使用创造条件。

1我国中药资源的现状和开发我国的中医药是祖先在数千年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宝贵财富,中医药行业在近些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我国每年消耗的中药资源数十万吨,然而国内中药人工种植数量的总量却占较小的比例,大量中药资源依旧依赖野生药材,但生态环境的破坏,增加了野生药材的获取难度。

1.1药材需求量大我国中药资源种类多,超过12000种,其中每年新增的中成药更是有数千种,近些年,随着野生中药材资源、质量及种类的持续下降,导致我国中药资源处于紧张态势。

如冬虫夏草,6年前的储备量较30年前下降了80%[2],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近些年的过度开采,造成冬虫夏草场地环境受到破坏。

我国为了保护中药资源,建立了长效保护机制,但在应用过程中,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各地依旧在大量开采中药资源,导致部分中药资源面临消失的封校,而相关监管部门却未能作出很好的监督和保护,因此,中药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药学课程思政挖掘

中药学课程思政挖掘

中药学课程思政挖掘
中药学课程思政挖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中国传统文化:中药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和实践基础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探讨中药学与传统思想、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之间的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中药学的认识,并引导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进行深入思考。

2. 科学精神:中药学的发展是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然而,单纯依赖经验和传统知识不足以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因此,在中药学课程中可以强调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教授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进行中药的活性成分提取、药效评价等科学研究。

3. 社会责任:中药学作为一门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学科,学生们应当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中药学课程可以加强学生对中药的药理学作用、安全性和合理用药的教育,强调中药的临床应用和监管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健康的意识和责任感。

4. 可持续发展:中药资源是有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中药资源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中药学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教授中药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措施,以及中药种植、采集、加工等环节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通过上述思政挖掘,中药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药学的同时,增强他们的人文关怀、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同时,也使得中药学课程更加符合时代需求,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中药资源感悟心得体会(3篇)

中药资源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中医药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传承。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中药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基石,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补充。

在深入学习和了解中药资源的过程中,我深感其博大精深,以下是我在这一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中药资源的丰富性我国中药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据统计,我国已知的中药材种类约有1.2万种,占世界已知中药材种类的60%以上。

这些中药材涵盖了植物、动物、矿物等多个门类,分布在全国各地。

从高山峻岭到平原水乡,从南方湿热到北方干燥,中药资源遍布全国各地。

这种丰富性使得中医药在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中药资源的独特性与其他国家的传统医学相比,我国中医药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药资源中的许多药材具有独特的药效和药用价值,如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等。

这些药材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上品”,具有滋补强身、延缓衰老等功效。

此外,中药资源在治疗疾病时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这一点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三、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中药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过度采挖、生态环境破坏等因素,中药资源面临严重的枯竭风险。

因此,保护中药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在中药资源开发过程中,我们要遵循以下原则:1. 依法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中药材的采集、加工、销售等环节。

2. 科学利用:加强对中药资源的科学研究,提高中药材的药用价值和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3. 保护环境:在中药材的采集和加工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 持续发展:合理规划中药材的种植、养殖基地,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中药资源的传承与创新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我们传承和发扬。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中药资源的传承与创新:1. 教育培训:加大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 中图分类号】R 9 3 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6 7 2 — 5 6 5 4( 2 0 1 3 ) 0 5( c ) 一 0 1 8 0 — 0 2
中 药 资 源 的 开 发 在 我 国 已经 有 两 千 多 年 的历 史 , 从 东 汉 的 1 . 3 一 些 中药资源 的获取 方式 还 不 尽人 意 , 有的是 毁 灭性 采 集, 有的
矿 物药 两 千 多种 , 植物药1 0 0 0 0 多种。 由于 中药 的天 然 属 性 和 低 副 替 代 研 究 等 策略 , 实 现 中药 资 源可 持 续 利用 。
作 用 以及 人 们 对 中药 的认 可 和 重 视 , 大 大 提 升 了市 场 对 中药 资 源 2 . 1对 野 生中药资 源的计 划 采 集 的需 求 。 导 致 了越 来 越 突 出的供 需矛 盾。
《 神农 本草经 》 、 明代的 《 本 草 纲 目》 到现代的 《 中华 本 草 》, 大 量 有悖于 现代 人性 价 值 观 的 医 药 典 籍 凝 结 着 前 辈 们 在 中药 资 源 开 发 、 利 用 方 面 的 智 慧 和 如: 从 红 豆 杉 树 皮 中提 取 紫 杉 醇 , 每 出产 一 千 克 紫 杉 醇 , 需 要 成 果。 尽 管 我 国现 有 中药 资 源 种 类 达 到 一万 两 千 多 种 , 但 需 求 量 至 少 十六 吨 的 红 豆 杉 树 皮 一 一 这 差 不多 是 两 千 棵 红 豆 杉 树 的 树 持 续增长与资源数 量、 质 量 不 断 下 降 之 间 的矛 盾 , 已经 严 重 制 约 皮 总 量 , 造 成 红 豆 杉 树 木 的大 面 积 消 失 ; 人 T 养 熊 获 取 熊 胆 汁, 近 受 到 越 来 越 多 各 着 中医 药 产 业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 只 有 清 醒 地 认 识 我 国中 药 资 源 现 乎 残 忍 的取 胆 汁 行 为 给黑 熊 带 来 了极 大 的痛 苦, 状,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出保 护 中药 资 源 、 促 进 其 可 持 续 性 利 用 的 建 界人 士 的质 疑 和 抗议 。 议, 才 能 实 现 中药 资 源 的 高 效 利 用 与科 学 发 展 。 1对 我 国 中药 资 源 现 状 的分 析 2关 于 保 护 中药 资源 、 促 进 其可 持 续 性 利用的 建 议 面 对 我 国中药 资 源 的 现 状 , 我们应该本着保护 、 开发、 利 用 协

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

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

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摘要:一、引言二、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的定义与重要性1.定义2.重要性三、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的现状与挑战1.现状2.挑战四、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的对策与建议1.政策支持2.科技创新3.产业协同发展4.教育培训与宣传五、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与前景1.意义2.前景六、结论正文:一、引言我国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拥有悠久的中药资源历史和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研究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现状及对策,对于保障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的定义与重要性1.定义中药资源循环利用是指在保障中药资源可持续供应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采收、加工、生产、消费和废弃物处理等环节,实现中药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一种方式。

2.重要性(1)保障中药资源供应:中药资源循环利用有助于维护我国中药资源的可持续供应,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促进绿色发展:中药资源循环利用有利于降低中药产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普及。

(3)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提高中药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的现状与挑战1.现状目前,我国中药资源循环利用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例如: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

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2.挑战(1)资源浪费: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部分药用植物采摘过度,导致资源减少。

(2)环境污染:中药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污染。

(3)产业协同发展不足:中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缺乏有效合作,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低下。

四、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的对策与建议1.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法规、标准和政策。

2.科技创新:鼓励科研机构、企业等加大研发投入,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中药资源评价

中药资源评价

中药资源评价[摘要]中药资源是中医药的物质基础,几千年的积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药物基础保障,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加之对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认识不足,使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陷入困境,中药材质量难以保障、中药传统文化精髓丢失、自然环境承受巨大压力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针对我国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目标,开展动态监测和系统评价研究,是目前急需做的。

本文主要从中药资源概况、中药资源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相关评价指标介绍,并对中药资源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资源保护,系统评价一.国内中药资源概况我国疆土辽阔,环境多样,物种繁多,孕育了极为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经查明的高等植物就有3 万余种,动物资源则高达10 万余种。

据统计,我国现有维管束植物多达353 科,3184 属,27 150 种,跃居世界第三位[1]。

并有190 多个属的特有植物,更有古老孑遗单种植物16 个,诸如水杉、银杏、鹅掌楸等。

据最近一次即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中药资源种类达12 807 种,其中药用植物11 116 种,药用动物1571 种,药用矿物80 种[2]。

我国的动物野生资源也位居世界前列,4 大种群(鸟、兽、爬行、两栖类)种数约2478 种,占世界10.5%,可供药用的动物约800 余种,然仅有30 余种实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工养殖[3]。

为进一步摸清并守住中药资源“家底”,国家正在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并在31 个省、922 个县开展了试点工作,根据专家组于2016 年3 月份的最新通报显示[4],本次中药资源普查已发现可药用资源1 万3 千多种,新物种44 种,并在20 个省(区、市)布局建成了28 个中药繁育基地。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全球范围内天然药物的不断开发利用,国内外对中药资源的需求迅速增加,使我国中药资源的消耗加大,加之生态环境的恶化,加速了野生药材资源的枯竭,使药用珍稀濒危物种急剧增加,许多药用动植物处于濒危和灭绝状态,如我国现有野生甘草资源储存量已不足50 万吨[5],并且每挖1 kg 的甘草根茎会破坏草场2 ~4 m2,每年挖5 万吨甘草意味着有2550 万亩草场受损[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资源是我国传统的特产资源之一,它有着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基础,至今仍与西药共同支撑着我国的医疗体系,为人民的卫生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中药资源已暴露了相当的问题,诸如环境污染造成中药资源的日益减少甚至濒临绝迹、中药质量难以控制等。

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中药资源的长远发展。

本文通过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现状的分析研究,对科学发展战略进行思考,以期能为中药资源的高效利用及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中药农业直接相关,是中药现代化的基础,涉及中药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保护等多个环节,因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国家科技部等十六个部门联合制定的2006~2020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药产业链尚有待完善,中药农业刚刚起步,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合理利用及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1]。

理解和掌握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对于探讨其技术应用性对策至关重要。

1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大纲》首次作为术语提出。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2]。

可持续发展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在空间上,以保持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前提;二是在时间上,以满足现代和未来需要为目的,已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3];三是政策制定的前瞻性,许多可再生的中药资源自我修复能力差,再生周期长,政策的制定应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全局性和稳定性。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应该以不损害环境为前提,以保持中药资源永久性的可持续利用为关键,以满足中医临床医疗、康复保健和其他社会需求为目的,只有在兼顾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方可实现中药资源高效的、可再生的、兼有保护性的永久性利用。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涉及政策环境、经济条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

本文对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中药资源管理中涉及到的技术性对策进行探讨,力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 可再生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2.1 普查现有资源,保护濒危物种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第3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以来,我国已有二十多年未进行过新的资源普查,目前所引用的中药资源方面各种数据大多为1983~1985年的数据。

近三十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生产经营从原来的计划生产转变为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安排;基层药材公司大多已经改制,中药生产收购统计工作长期处于中断状态。

近三十年也是野生中药资源变化最大的时期,由于社会对天然药物的需求量剧增,中药工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例如,自1985年后,新研发的中成药达八千多种。

与其形成剧烈反差的是野生中药资源急骤减少,有些品种资源面临枯竭,例如野生甘草上世纪50年代蕴藏量达二百多万吨,而目前还不到三十五万吨;麝香资源比20世纪50年代减少70%;千因此,急需开展新的全国范围内的中药资源普查,拯救野生濒危药用动植物。

2.2 保存种质资源,培育优良品种种质资源(Gennplasn Resource)也称遗传资源(Genetic Resource),具体对某一物种而言,种质资源包括栽培品种(类型)、野生种、近缘野生种在内的所有可利用的遗传材料,它与当今国际上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的概念中的种内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是相对应的[4]。

广义的种质资源是指一切可利用的生物遗传资源,或全部物种资源的总和。

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各品种、类型进行考察、收集、鉴定、评价、保存和应用以及遗传学基础、物种的起源和演化研究。

当同一种药材来源于不同的物种、不同的产地、不同的个体时,可能含有不同的遗传特性,必须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尽量寻找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的中药材种质并加以利用,例如研究发现8种淫羊藿药材来源,淫羊藿苷类成分含量和比例均不相同,以天平山淫羊藿(宽序淫羊藿)和朝鲜淫羊藿含量最高,属优良种质,应当把这两个品种作为野生淫羊藿引种和种植推广的首选[3]。

2.3 控制采收总量,促进自然更新中药野生资源的自然更新过程是缓慢的、渐进性的,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若采收过量,直接影响其自然更新过程和再生数量。

应通过生长恢复能力、繁殖特性等资源恢复的实验来测算“年最大允收量”。

“年最大允收量”应根据药用部位不同而加以控制。

一般根和根茎类药材为10%,茎叶类药材为30%~40%,花和果实类药材为50%。

确定“年最大允收量”应建立在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注意植物种类不同,其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繁殖效率和药用部位的形成过程等各种因素。

资源恢复的能力和周期存在较大的差异,确定“年最大允收量”和采收控制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加强野生抚育是指在生物原生态环境中,特别是生态环境明显退化、野生资源急剧减少的地区,实行围栏保护封育和控制采收,保护生物生长繁殖条件,促进其生长发育,促进动植物的自然更新或加强人工辅助更新,是促进野生资源自然更新,增加生物个体数量和生物总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例如由于甘草需求量逐年猛增,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2001年,魏胜利等对我国中西部地区野生甘草资源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密度盖度大且连续分布面积较大的甘草群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的杭锦旗、鄂前旗以及宁夏盐池和灵武,原因是这些地区采取了围栏保护等封禁措施(封禁3~5年),使野生抚育得到加强的结果。

相反,宁夏同心(曾是甘草密集的商品主产区)、甘肃黄土高原等地甘草密度却异常小,原因是常年连续采挖所致。

另外,人们对森林资源采取“封山育林”,对江河湖泊实行“禁鱼期”管理,就是加强野生抚育的重要措施。

2.4保护濒危物种,保持生物多样性每一种生物都是构成生态资源的一部分,不能脱离整个生态资源和自然资源而独立存在。

各种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依存,是构成生物圈趋于稳定的重要基础;某一物种的灭绝或者种群个体数量的下降,都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要保护一个物种免于灭绝,必须保护该物种赖以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

因此说物种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物资源的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2.5 加快替代研究,缓解资源稀缺替代品研究是缓解珍稀濒危物种资源紧缺的有效方法。

开展替代品研究必须遵循功效相似、材料(资源)丰富、方便再生和经济环保的原则。

按照近缘动植物往往具有相似化学成分和相似生理活性的思路,探索生物类群与化学成分、生理活性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濒危动物保护容易得到全球性的关注,应重点加强来源于濒危药用动物的中药材代用品、功效类似品的研究开发[6],例如犀牛、虎等动物在国际贸易中已被完全禁止,寻找替代品几乎成为一项带有政治性的任务。

目前,用水牛角代替犀角、用狗骨代替虎骨,获得突破性进展,人工麝香和人工牛黄也研制成功。

2.6扩大药用部位,注重综合利用扩大药用部位,倡导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

例如人参、西洋参,过去只用其根,现代研究表明其茎叶、种皮都含有大量的人参皂苷,可作为提取人参皂苷的原料。

红豆杉最初采用树皮提取紫杉醇,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叶不但含有与皮相同的紫杉醇,而且含有含量远高于皮的紫杉醇前体化合物,可作为提取或合成紫杉醇的原料;叶还具有再生能力明显大于树皮的优势。

枸杞传统用法主要取其果实,其叶虽然也作为药用,但用量很少。

目前我国栽培了大量的枸杞,每年在整枝时都要修剪下很多茎叶,枸杞茎叶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对其进行深入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有望开发出安全、有效的降血糖药物。

另外,在药渣的综合利用方面,尚属刚刚起步,有待进一步加强。

2.7应用生物技术,扩大药用资源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资源中的开发应用,促进中医药工业飞速发展。

一是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技术对中草药资源进行改造改良;二是利用发酵工程、酶工程技术将药用植物或农副产品原材料加工成商品,如用发酵法生产虫草菌丝体,灵芝菌丝体;三是对生物技术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形成新的产品,如生产功能性的低聚糖、保健食品添加剂等;四是利用酶工艺、发酵技术、生物反应器等对传统中草药加工工艺进行改造,降低能耗,提高产率,改善中草药品质[7]。

例如在植物通过转基因技术生产有效成分方面,将莨菪胺生物合成的关键酶——莨菪胺6β羟化酶基因导入颠茄中,使转基因植物中的底物天仙子胺被大部分转化为莨菪胺。

又如采用东北红豆杉进行细胞培养直接产生的紫杉醇含量达0.09%,是天然品的45倍。

3 矿物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矿物药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

3.1 矿物药应用历史祖国传统医学将矿物作为药物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

公元前二世纪已能从丹砂中炼制银。

汉代《神农本草经》中载有玉石类药物41种。

梁代陶弘景编著的《名医别录》增加矿物药32种,并将“玉石”类药单独立卷,放在卷首。

唐代《新修本草》增加矿物药14种,《本草拾遗》新增矿物药17种,共记载矿物药161种。

至宋代末,矿物药已近200种。

清代《本草纲目拾遗》又增加矿物药38种。

目前全国常用的矿物药约80种[8]。

矿物类中药分为三类。

一是直接来自自然界的天然矿石,称原矿物类药物,如朱砂、炉甘石、自然铜、寒水石等;二是以矿物为原料的加工品,如秋石、轻粉、芒硝等;三是动物或动物骨骼的化石,如石燕、浮石、龙骨等。

矿物药除少数是单质状况外,绝大多数是自然化合物,且多为固体,少数是液体和气体,如水银,硫化氢。

3.2 矿物药资源日益减少矿物药的数量少,但疗效肯定。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对矿物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例如我国每年仅医疗行业就需用石膏4 580吨、滑石3 500吨、雄黄930吨、赭石560吨等。

而在其它行业的用量可能远远大于此数量。

特别是矿物药属于非再生性药物资源,用去多少,自然界就会失去多少,最终将会消耗殆尽。

矿物药往往存在于地下,位置相对比较固定,容易实行人工监管,同时亦容易被人为破坏。

加强矿物药资源的保护,寻找替代品是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点。

3.3 矿物药可持续利用的途径矿物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途径比较局限,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

一是加强开采的计划性,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每年应根据市场需求下达开采任务,不能一味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而采取掠夺式的开采;二是扩大进口数量,对储量小的矿物药种类适当加大进口数量,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减少国内资源的消耗;三是淘汰劣势种类,通过实验研究,对矿物药种类进行筛选,淘汰那些毒性大、疗效不确切的种类;四是加大废物利用研究,通过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例如有些大型工矿企业在冶炼过程中,只保留主要的所需元素,一些含量低的元素通常作为废渣弃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