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物价走势分析与判断
2015年11月cpi指数公布:同比上涨1.5%连续3个月“1时代”
2015年11月cpi指数公布:同比上涨1.5%连续3个月“1时代”2015年11月cpi指数公布:同比上涨1.5% 连续3个月“1时代”••2015年12月09日•来源:国家统计局【导语】: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持平。
其中,城市、农村均持平;食品、非食品价格均持平;消费品价格持平,服务价格下降0.1%。
2015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5%。
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3%;食品价格上涨2.3%,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消费品价格上涨1.2%,服务价格上涨2.1%。
1-11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4%。
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持平。
其中,城市、农村均持平;食品、非食品价格均持平;消费品价格持平,服务价格下降0.1%。
一、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1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78个百分点。
其中,鲜菜价格上涨9.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28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6.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47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13.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42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2.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6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1.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3个百分点;蛋价下降13.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13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下降7.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16个百分点。
11月份,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
其中,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居住价格分别上涨3.8%、2.6%、2.2%、1.2%、0.8%和0.7%;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1.4%。
据测算,在11月份1.5%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3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2个百分点。
2015年经济形势分析
1 23.4 22.7 24.6 26.5 29.1 30.9 33.5 31.9 32.1 32.3 32.9 5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0
2009-04
2009-02
5.8 4.9 4.1
2009-06
9.5 8.3
2012-02
23.5
2011-12
2012-10
2012-08
2012-06
2010-02 2010-03 2010-04 2010-05 2010-06 2010-07 2010-08 2010-09 2010-10 2010-11 2010-12 2011-01 2011-02 2011-03 2011-04 2011-05 2011-06 2011-07 2011-08 2011-09 2011-10 2011-11 2011-12 2012-01 2012-02 2012-03 2012-04 2012-05 2012-06 2012-07 2012-08 2012-09 2012-10 2012-11 2012-12 2013-01 2013-02 2013-03 2013-04 2013-05 2013-06 2013-07 2013-08 2013-09 2013-10 2013-11 2013-12 2014-01 2014-02 2014-03 2014-04 16.50 17.80 18.10 11.90 11.90 11.90 12.80 12.40 13.20 13.80 13.50 14.00 15.10 13.30 13.40 14.80 14.90 14.90 13.50 13.30 13.10 13.30 13.90 13.40 13.70
2015年关于CPI指数变动分析
2015年CPI物价指数的下降分析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4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涨1.5%,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几月,CPI可能继续小幅回升,但仍将保持在较低水平运行。
虽4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水平继续保持在“1时代”,但创出2015年来新高。
造成CPI的下降的原因:主要原因:对于4月份CPI环比(环比=(本统计周期数据/上统计周期数据)×100%)略有下降。
●这一变化主要是受鲜活食品价格下降的影响。
春夏相交,气温回升,鲜果和鲜菜大量上市,价格分别比3月份下降3.5%和3.2%;蛋、水产品和猪肉供应充足,价格分别下降5.6%、1.1%和0.8%。
上述五项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超过了CPI环比总降幅。
●而在非食品价格的下降上,主要是受石油加工产品价格由升转降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价格降幅扩大的影响。
在30个主要工业行业中,7个行业产品出厂价格上涨,7个行业持平,16个行业下降。
●其他原因:中国国内房地产方面的投资及企业设备方面投资疲软,其二是钢材及建筑材料价格持续走低。
除此之外,汽车相关产业的交易价格也呈现持续走低的状态。
还有中国国内教育相关产业消费增加,以及家政行业的人工费上涨等原因密不可分,就业状况的一些疲软现象。
但4月份CPI的回升原因:主要原因是3月中旬以来生猪价格的持续上涨开始在终端猪肉价格体现,一定程度上带动了CPI上行。
据测算,在4月份1.5%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8个百分点。
其中,猪肉价格上涨8.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22个百分点。
CPI下降的影响:CPI的下降表现为消费品物价下跌,人们的购买力上升,福利水平也会提高,但过度下降会对生产者产生不利影响,使其利润下跌,生产积极性受挫,产品供给就会减少,从而会减少工人雇用量,失业率上升。
持续下去会导致债务负担加重,企业投资收益下降,消费者消极消费,国家经济可能陷入价格下降与经济衰退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严峻局面。
2015年中国经济走势分析
2015年后中国经济走势分析自2013年钱荒过后,开启了中国货币从数量型到价格型的过渡和转变,也标志着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开启,而人民币国际化的过度激进,而没辅以的人民币国际公债等,更让人看到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所引发的汇率市场化最终将以人民币贬值为收尾,而这时间点应该在2014年进入拐点2015年形成趋势,2017年前后人民币进入深度贬值通道。
这里重点阐述中国,而其他国家的货币可能会先于中国而贬值。
2014年10月以后随着QE效应的衰弱,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缩减,全球大宗熊市即将开启(对农产品大宗保留意见),而新兴市场的股市和经济也即将迎来一波风雨欲来的危机,相对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等股市因为在高位,所以如果此轮流动性收缩,最终导致这些国家泡沫破裂而这一轮破灭可能会让这些国家的股市起码十数年恢复不了元气。
相对来说中国股市处在低位,总体估值相对较低,这其中内在逻辑可以解释未来的几个方向1一直保持2000中轴附近徘徊上下浮动不大,等全世界新兴市场爆发流动性经济问题以后,顺势开启结构型转型慢牛为国家扶持类型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后手式玩法)2 在2014下半年开始开启一轮为其2~3年的牛市,最后结束于2016年前后,这波行情的区间取决于国有企业和养老金的解困及套现程度,股市IPO如此少,侧面也验证传统利益集团的强大,老人不让新人进来筹钱,随着2016~2017开始中国进入刘易斯拐点人口断层的显现,中国劳动人口的断崖式下跌,人口红利减弱,人力成本的大幅上升已不可避免,传统的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和向中西部人口大省迁移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而作为补充,这些产业中可转型升级产业的半机械化半机器人化半智能化大有可为之地。
而传统的东部及沿海发达经济带的服务业及其他新产业的比重将大幅提高,当然潜台词就是沿海及发达城市经济带的人们生活成本即将大幅上扬,比较明显的标志是上海几年前的地铁提价和最近的北京地铁提价,还有上海推出的英伦出租车起步价调价等都暗示着以后生活成本的上扬的前奏。
三大指标解读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
三大指标解读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作者:李炜来源:《经济视野》2015年第17期2015年7月1 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96,8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255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29,648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46,965亿元,增长8.4%。
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7%。
至此,2015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全部公布完毕。
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采购经理指数(PMI)和消费者物价指数(CPT)三大指标对于分析经济形势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三大指标含义以及逻辑关系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统计指标,也是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
它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PMI是一个综合指数,由5个扩散指数加权而成,即产品订货(简称订单)、生产量(简称生产)、生产经营人员(简称雇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简称配送)、主要原材料库存(简称存货)。
PMI指数50为荣枯分水线。
当PMI大于50时,说明经济在发展,当PMI小于50时,说明经济在衰退。
CPI是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宏观调控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GDP 是反映增长态势的重要指标,可以全面反映一段时间的经济流量。
但是,由于GPD指标一般情况下于期末公布,预测性较弱,无法为今后经济走势预测提供考量基础。
PMI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空缺。
根据学者分析,PMI指数与GDP增速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2015年物价延续温和涨势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支撑我国长期高增长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增长速度由过去10%左右的高速向7%-7.5%的中高速转换,开始进入一个发展的“新常态”。
从内涵上看,“新常态”意味着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经济结构等方面的深刻转型。
而这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宽松的价格环境,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更多政策回旋余地;并以价格为杠杆,全面深化各领域的改革。
去年物价涨幅温和远低于调控目标过去一年,我国经济增长平稳放缓,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呈温和上涨态势,同比涨幅为2%,远低于年度3.5%左右的调控目标。
其走势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CPI、核心CPI同比在回落中趋稳。
CPI同比自达到5月份2.5%的年度最高涨幅之后,持续回落到11月份的1.4%,为2009年12月以来的最低。
12月份略有反弹,达到1.5%。
剔除食品、能源后的核心CPI同比涨幅也从最高1月份的2.0%逐渐递减到12月份的1.3%。
食品、工业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同比都呈回落趋势。
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从5月份之后波动收窄,12月份仅有2.9%,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涨幅自7月份开始较快回落,12月份仅为0.1%;服务项目价格同比涨幅则从1月份的3.7%递减至12月份的1.8%。
这三类商品和服务价格都出现回落的情况在近几年来较为少见。
鲜果价格攀升引领CPI上涨。
与往年蔬菜、肉制品涨价拉动CPI上涨不同,2014年鲜果价格同比上涨18%,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10.8个百分点,拉动CPI同比上涨约0.4个百分点,占CPI涨幅的18.4%。
部分用工密集型服务价格涨幅明显。
尽管服务项目价格同比逐月回落,但其中的衣着加工服务费、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等仍呈上升趋势,全年同比涨幅分别为5.2%和7.3%。
今年物价延续温和涨势上行压力不大今年是我国经济实现平稳转向“新常态”的关键时期,新均衡增长点还在确立过程中,加之外部发展形势仍很复杂,经济运行将持续承压,物价上行压力相对较小。
2015宏观经济形势
(1) 2015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呈平稳运行态势,涨幅较低。
1-6月,CPI同比上涨1.3%,涨幅比去年同期低1.0个百分点,低于3.0%的调控目标1.7个百分点。
其中,城市CPI同比上涨1.3%,农村CPI同比上涨1.1%,同比分别回落1.0和0.9个百分点;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0%和2.0%,同比分别回落1.0和0.9个百分点。
扣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5%,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
2015年以来,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七涨一降,表现为食品和居住价格同比涨幅回落较多、交通通信价格同比小幅下降、其余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保持稳定的运行特征。
1-6月,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居住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0%、0.5%、2.9%、1.1%、1.8%、1.5%和0.7%;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下降1.6%,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主要是受国际原油价格同比大幅下降的影响,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下降,车用燃料价格明显下跌。
从结构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0%,约拉动CPI上涨0.68个百分点,贡献率为51.9%;居住价格同比上涨0.7%,约拉动CPI上涨0.1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0.0%。
食品和居住两类价格对CPI涨幅的贡献率为61.9%,物价上涨的结构性特征突出。
(2)受产能过剩、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工业生产领域价格持续处于下降通道,PPI自2012年3月以来月度同比连续40个月下降,2014年1月以来PPI各月环比连续18个月下降,超过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下降持续时间,生产领域呈明显的通缩态势。
1-6月,PPI同比下降4.6%,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2.8个百分点。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36.9%、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21.4%、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13.6%,这些行业均存在产能过剩。
2015价格工作总结
2015价格工作总结
2015年,价格工作在我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成就。
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价格工作对于保持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年里,价格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2015年,我国价格工作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国家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价格工作通过调控通货膨胀和物价水平,有效稳定了市场价格,保障了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
通过适时的调控,价格工作为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2015年,价格工作在市场监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的形成和监管是保障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
价格工作通过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价格欺诈和不正当竞争,维护了市场秩序,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再次,2015年,价格工作在改善民生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价格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通过合理的价格政策和措施,价格工作为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这一年里,价格工作通过控制物价水平,降低生活成本,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最后,2015年,价格工作在改革创新中取得了新突破。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价格工作不断推动改革创新,探索新的监管模式和政策措施,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
综上所述,2015年,价格工作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民生改善和改革创新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未来的发展中,价格工作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015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遭遇到不少预期内和预期外的冲击与挑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施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组合,使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民生持续改善。
预计2015全年GDP增长6.9%,CPI涨幅1.5%。
展望2016年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受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明年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需要采取积极有力的宏观政策和加快推进改革加以应对,仍可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全年经济运行总体特征2015年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是稳中趋缓、稳中有进、稳中有忧,各领域分化加剧,动力转换过程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结构性衰退和结构性繁荣并存。
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1.4%,较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高于二产10.8个百分点。
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增长较快,产业结构加快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但行业景气度差异较大。
一是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十分困难。
资源类、重化工业普遍陷入困境,增速大幅下滑,煤炭、钢铁、水泥等产品产量明显下降,行业总体库存压力较大,仍处在调整探底发展阶段,要彻底走出困境尚需时日。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计算机通讯、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制造等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增长速度大幅快于传统制造业。
三是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
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延续近两年高增长态势,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行业表现尤为抢眼。
三大需求趋于平衡发展,内部分化逐步凸显。
2015年以来,消费增长保持稳定,投资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出口增速换挡,三大需求趋向平衡发展。
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8.4%,高于投资15个百分点,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从三大需求内部看,分化逐步凸显,萧条与旺盛并存。
投资方面,房地产投资持续回落,月度投资已现负增长,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较快增速,制造业投资缓中趋稳。
(2016年)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部 主任 教授 程国有 电子信箱:qdcgy@
• • • •
一、2014年-2015年中国经济基本情况 二、2014年-2015年中国经济支撑因素 三、2014年-2015年中国经济减弱因素 四、2014年-2015年中国经济政府政策
一、2014年-2015年中国经济基本情况(1.经济增长)
一是经济增长平稳。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676708亿元,按可比价 格计算,增长6.9%。 分季度看, 一季度同比增长7.0%, 二季度增长7.0%, 三季度增长6.9%, 四季度增长6.8%。 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 亿元,比上年增长3.9%; 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 亿元,增长6.0%; 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 亿元,增长8.3%。
2015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7462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 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 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096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87万人, 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6.3%;60周 岁及以上人口22200万人,占总 人口的16.1%;城镇常住人口 771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00 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0346万人, 减少152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 口比重为56.1%。
二、 2014年-2015年经济增长主要支撑因素(1.经济结构优化)
• 一是结构升级,GDP中 • 第三产业比重占到50.5%
• 比第二产业40.5%
• 高了10个百分点。 • 二是居民消费的结构升级 改善。这几年恩格尔系数 都在下降,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2014年-2015年中国经济基本情况(1.经济增长)
一、2014年-2015年中国经济基本情况(1.经济增长)
2015年中国经济分析
2015年中国经济分析下面是摘录的几组近期经济数据:1. 海关总署公布的1月份进出品数据:出口2071.32亿美元,进口1752.63亿美元,进口额是五年来的最低数据(但考虑到1月份不同于以往大多改写年份,赂非春节假日)。
2.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201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2064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6%是最近6年来商品房成交量和成交额的首次下降。
2014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2169万平方米,比2013年末同期增加12874万平方米。
3. 今天会公布1月份CPI数据,多数人认为可能在1%以下,再加上之前公布的PMI(采购经理指数)为49.8,跌踊枯荣线。
通过上述数据明显反应出中国经济失速,哪2015年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政府将采取何利措施,企业又如何应对,我们来详细分析。
(一)关于宏观经济走势:看了许多关于经济分析的文章,几乎所有专家都认为2015年GDP与2014年相当或略有下滑,最保守的分析也在7%以上,但这可能过于乐观。
从一月份的经济走势来看,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几乎全线告急,无一幸免。
很多人寄希望于政府调控,可现在的政府调控的力度也不比以前了。
这是因为:第一:政府财力大减。
以前轻易喊出4万亿,但现在各地政府负债累累,还债都来不及,再加上房地产下滑,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大减,只靠政府发债和中国政府财政赤字,拉动经济上扬,怕是车水杯薪。
第二:政治经济改革没有达到预期,民间经济不能、不会也不敢轻易加入政府或国营经企业主导的经济行业中来。
许多行业包括基建,大多已经过度投资了,再投资都是无效投资,没有收益了。
第三: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景气,企业经营困难,房地产下滑,银行控制风险为第一条件,不可能大规模的无限制发放贷款。
第四: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但对其它货币仍是升值,将严重阻碍出口。
综上所述,2015中国经济不会有惊喜,政府会调控,但其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客观的认为2015年中国经济GDP增速为6.8%。
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走势分析及下半年预测
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走势分析及下半年预测宏观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时间:2015/6/30责任编辑:heailian评论繁体中国社科院财经院预计,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在7%左右,预计4季度会好转,增速在7%以上。
目前经济的投资下行压力大,实施降息降准后,有利于企业加大投资,考虑到物价下半年有望回升,未来降息空间不会太大。
中国仍存进一步下调利率的空间。
原因是,下半年随着经济企稳回升,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仍有必要。
“目前实际利率仍远远高于工业价格增速,国家从刺激企业投资角度讲,利率还有下调空间。
”6月29日,中国社科院财经院综合部部长汪红驹,分析近期央行降息时说。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6月28日起针对性地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降低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
同时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8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
上述措施意义重大。
根据鹏元资信评估公司研发部总经理李慧杰测算,本次降息降准,可以改善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过高的状况。
比如降息0.25个百分点,预计可为年内后续将要发行的地方债节省约43.74亿元的利息。
国家统计局将在7月15日公布上半年数字。
届时国务院将分析上半年经济,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预计,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在7%左右,预计4季度会好转,增速在7%以上。
目前经济的投资下行压力大,实施降息降准后,有利于企业加大投资,考虑到物价下半年有望回升,未来降息空间不会太大。
上半年经济预计增长6.96%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5月份,全国的投资、工业、消费、出口等增速都呈现好转的情况。
其中5月全国完成投资同比增长9.9%,增速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
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6.1%,高于4月0.2个百分点。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1%,高于4月的10%。
5月出口增速同比下降2.8%,较4月份收窄了3.4个百分点。
2015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学号:2133515姓名:陈海阳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关键词:通货紧缩、改革突破摘要:国际经济形势如何?国内经济增长趋势是向上还是向下,向下是微调,还是大幅调整?会不会再现通货紧缩问题?改革突破口有哪些?对2015年的经济,大家最关心的是四个问题:国际经济形势如何?国内经济增长趋势是向上还是向下,向下是微调,还是大幅调整?会不会再现通货紧缩问题?改革突破口有哪些?1、国际形势短期向好,但内生动力依然不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大环境总体对我有利,和平发展、互利共赢成为全球共识。
但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来自外部的风险和挑战不可小视。
从短期看,2015年世界经济虽仍将保持周期性温和复苏态势,但不稳定不确定性仍然较多。
一是美国经济将保持回升态势。
其复苏基础在不断稳固,尽管政府支出和私人投资仍显不足,但就业好转、个人消费支出增加说明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在增强。
二是欧日经济将依然低迷。
尽管欧洲已经度过了债务危机的最困难时期,但内部复苏不均匀,欧洲的高失业率和结构问题,使其内在增长动力严重不足,今年以来出现的通货紧缩苗头更是雪上加霜。
三是新兴经济体总体仍处于增长调整期,普遍面临结构调整和经济下行压力。
从中长期看,国际经济发展对我国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一是世界经济游戏规则正面临深刻调整。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积极推进TPP、TTIP,以美联储为中心的六国实行货币互换,对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和产业分工带来新挑战。
二是世界正在酝酿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应用,对传统产业往往具有颠覆性,对现有产业体系可能带来很大冲击。
当然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总体看,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可能略好于去年,但仍然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对我国经济的拉动效应不能估计过高。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带来的风险在明显上升,对区域经济发展会产生很大的不稳定,对经济复苏产生较大的压力。
2、2015年我国经济增长趋势2015年经济形势如何?是像前两年一样,继续缓慢下行,还是大幅滑落,打破过去三年形成的“温和调整”模式?值得高度关注。
2015 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一、国际经济形势 总体判断
2015年,世界经济仍将延续复苏态势,但各经济体复苏进度分化 明显。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逐步回归稳定增长轨道;欧元区经济 持续低迷、通缩压力凸显;日本经济大幅波动、自主增长动力不足。 新兴经济体受外部环境不利、自身经济结构调整双重影响,经济增速 在调整中走低。地缘政治危机和突发事件对一些国家经济增长造成严 重干扰,也对全球金融市场和商品价格形成冲击,埃博拉疫情阻碍部 分西非国家经济复苏。IMF将全球正在继续的复苏定义为不均衡的复 苏,预计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8%,全球复苏的步伐令人失望,全 球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美元走强油价承压,商品价格总体低迷
• 2014年,主要经济体表现分化,增长前景冷热不均,特别是欧元区及部分新兴经 济体经济数据不尽如人意,全球制造业回暖形势弱于预期,加之农作物、矿产品 等预期供应充足,导致大宗商品市场持续疲弱,商品价格普遍持续下跌,石油和 农产品跌幅较大。9月末,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已跌破年初水平。 • 世界经济复苏步态不稳,商品需求总体低迷,2015年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可能仍较 低迷。但随着前期高库存陆续消化,下半年市场有望逐步回暖。不同商品的价格 表现将因各自供需形势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国际商品市场价格走势 (美元计价,年率,%)
缩风险.预计欧元区2014年经济仅增
长0.8%,2015、2016年则将分别提 速至1.1%和1.7%。
率将在11.5%以上,失业人口持续增加,而 • 为提振经济、促进通胀水平向目标 在西班牙年轻人失业率高达50%以上,希腊、 靠拢,欧洲央行2014年已将利率下调
意大利等国年轻人失业率则高达40%以上。
非燃料初级产 品
食品 饮料 农业原材料 金属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2014年10月
近五年来我国CPI走势分析
2015年2月份CPI解析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2015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1.2%,同比上涨1.4%节日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环比同比涨幅双扩大从环比看,2月份CPI环比涨幅比上月扩大了0.9个百分点,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春节期间,鲜活食品需求增加,价格大幅上涨。
鲜菜和鲜果价格涨幅较高,环比涨幅分别为13.6%和8.9%,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0.67个百分点,超过总涨幅的一半。
从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监测看,2月份西红柿、黄瓜、豆角、香蕉均价分别比1月份上涨了28.2%、24.7%、23.5%和9.9%。
此外,水产品和肉禽价格环比分别上涨了6.1%和1.2%。
二是2月份正值春运高峰,出行人数增加,交通、旅游价格上涨明显。
从全国范围看,飞机票、长途汽车、出租车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3.0%、4.8%、1.5%;旅行社收费和宾馆住宿价格环比分别上涨7.5%和1.6%。
三是节日期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部分服务业用工紧缺,价格水涨船高。
洗车、理发、家庭服务(保姆、钟点工等)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3.9%、7.2%和6.3%。
从同比看,2月份CPI同比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
CPI同比涨幅扩大的原因,一方面是2月份环比上涨较多;另一方面是今年和去年春节错月,2月份的对比基数相对较低。
1 引起CPI上升的原因此阶段CPI的运行状况为:CPI在2011年高位运行,上涨5.4%,在2012年虽有下降,但是处于全面温和上涨的局面,2013年趋稳但有小幅波动,变化不大。
通过分析,有如下原因:(1)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
2011年,猪肉价格飞涨,同比上涨57%,猛的拉高CPI。
2012年和2013年,CPI的上涨都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导致的,而气候因素是导致食品价格上涨的关键。
2012年年初和年末是近几年来气温最低的时候,严重影响了蔬菜等的生长和运输,导致蔬菜供应紧张,因此,2012年年初和年末,CPI处于高位。
应用文-2015物价走势:“通胀悬崖”下的低增长
2015物价走势:“通胀悬崖”下的低增长'2015物价走势:“通胀悬崖”下的低增长2014年,中国物价形势总体平稳。
但随着增速的持续下滑,至年末,引发了市场对通货紧缩的担忧。
我们认为,2015年,国际形势依旧错综复杂,国民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重要阶段,财税体制改革、价格体制改革、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等经济改革的重头戏攻坚发力,给物价运行注入了新的变量。
尽管如此,2015年,中国物价形势的总体特征相对清晰。
那就是,在国际国内经济不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物价运行将保持低速增长,以CPI为代表的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全年均值预计在2%左右,而GDP平减指数(即GDP折算指数,能更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预计在1.2%~1.5%之间。
不过,影响物价的因素多种多样,既包括国内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也包括国际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的变化,还包括一些重大的经济体制改革措施。
因此,全年物价的波幅并不会平稳,预计将形成前低后高、震荡上升的曲线。
但是并不是说,2015年中国的物价形势就处在低增速、小波动的高枕无忧状态。
恰恰相反,看似平淡的物价形势背后,脆弱性风险正在积累,稍有不慎则可能导致形势急转直下,诱发通货膨胀,我们将这一情形称为“通胀悬崖”。
随着经济增速的持续下滑,预计2015年的物价波幅不会平稳,通货紧缩的风险不是没有,但真正爆发的可能性极其微小。
2014年物价形势总的特征是:增速放缓,矛盾增多。
CPI自年初的3%,下降到11月份的1.4%,已进入到消费品内部结构的修正期,并引发了市场对于通货紧缩的担忧。
而以PPI为代表的生产者物价指数则出现了连续33个月的负增长,一方面导致生产资产和中间产品的生产企业产值下降,另一方面也消散了成本推进型物价因素的形成风险。
考虑到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的小幅下降和投资品价格的基本稳定,GDP消胀指数也应保持在1.5%左右的低位运行。
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及走向趋势分析(最新版)
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及走向趋势分析摘要:2014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弱于预期,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较好,但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出现停滞不前现象;受金融动荡及乌克兰危机影响,新兴经济体增速继续放缓,但改革力度较大的印度经济表现较好;全球就业市场出现积极变化,但青年失业率仍处较高水平;发达国家物价低位徘徊,新兴经济体仍存在较大通胀压力;全球贸易低速增长。
2015年,再工业化有望推动美国经济继续扩张,结构调整将会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但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将会对新兴市场形成一定冲击,发达国家高负债及主要经济体潜在增长率下移也将对世界经济构成一定不利影响。
预计2015年世界经济表现将好于2014年,但仍属缓慢复苏,IMF预计增速将在3.8%左右。
一、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1、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弱于预期,增长格局出现新变化2014年以来,全球经济活动弱于预期,IMF、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机构不断下调世界经济增速预期。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又出现新变化。
发达国家经济一改前两年经济低迷状态,复苏速度有所加快,但发达经济体内部出现分化,美国经济表现出较强的韧性,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基本上陷入停滞状态,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则进一步放缓。
美国经济呈现先抑后扬的趋势。
受严寒天气影响,一季度GDP下降2.1%。
但受商业投资和国内需求快速增长影响,二季度GDP增长4.6%,创2013年三季度以来最快的扩张速度,三季度GDP增速也达到 3.5%。
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是美国复苏的重要原因,为提升国际竞争力,次贷危机后奥巴马提出重振制造业、能源自给等计划,再工业化步伐虽然缓慢但已初现端倪。
事实上,从2010年1月份开始,美国工业就恢复增长,截至2014年9月,已实现持续57个月同比增长,且从2013年8月份开始持续一年超过危机前水平。
显然,工业复苏对推动美国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季度为零增长,三季度略有改善,但也只有0.2%。
经济停滞主要原因在于投资不足和出口不旺,这些因素在短期难以改观,因此未来增长前景并不乐观。
2015 年中国消费品市场分析研究
2015 年中国消费品市场分析研究作者:罗翠来源:《时代经贸》2015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从七个方面较为详细的对我国2015年我国经济与消费品市场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对推动我国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推动我国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消费品市场发展趋势分析研究1.2015年我国经济与消费品市场发展趋势《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确定的各项改革发展任务将在2015年继续全面深入的开展,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将显现,利益之争将加剧,改革中不确定因素将增加,社会稳定压力也将加大。
从目前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存在,增长的内生动力尚待增强,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困难依然较大。
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十分复杂,国际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地区动荡风险增大,经济复苏仍然存在较多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2015年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我国经济、社会多个方面可能会出现以下发展趋势:1.1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在经济增长方面,国家总的目标是稳定增长。
从当前情况看,要实现这个目标压力仍然较大。
从全球经济的发展情况看,整体经济虽然摆脱下行趋势,开始有所增长,但是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仍然缓慢,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甚至陷入衰退,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因此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方面,仍然需要努力。
为了降低经济运行成本、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在2015年的一季度,国家再次降息,在后面的三个季度有可能还会继续降息。
综合来看,预计2015年我国经济增长幅度大约保持在7%左右。
1.2投资增速与上年基本持平2015年国家会进一步对房地产业进行调控,虽然银行贷款利息的降低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房地产业的融资成本,但是不动产登记制的实施会对房地产业的发展构成压力。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淘汰高污染、高成本、高耗能的产业势在必行,一些产业的过剩产能也会被进一步被淘汰,从而导致一些企业效益下滑甚至出现破产。
2015年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将呈稳中偏弱走势
2015年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将呈稳中偏弱走势作者:暂无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年第9期文/ 吾谷2014 年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延续上年跌势,国内市场供应总体充足、价格跌多涨少、进口继续增长。
预计2015 年国际农产品市场供需仍然较为宽松,价格下行压力较大;国内粮食价格在托市政策支持下将继续保持稳定,棉花价格有望低位企稳,油脂油料价格继续弱势震荡,食糖继续下行可能性较大,鲜活农产品涨跌幅度趋缓,农产品进口仍将增长。
粮棉油糖价格预计稳中偏弱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国际价格下跌及托市政策趋稳影响,预计2015 年国内农产品价格呈现稳中偏弱的走势。
粮食供需平衡略有余、库存充足,再加上2015 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维持2014 年水平,2015 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和玉米临储价预计稳中略涨或者不涨,国内市场价格不会大涨也不至于大跌,将基本稳定在2014 年的水平。
棉花、大豆实行目标价格改革,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国内价格将与国际价格同步波动,受国际价格偏弱和棉花国内供大于需的影响,预计这两个品种2015 年价格也将偏弱运行。
2015 年油菜籽临储政策走向未定,即使继续实行临储政策,预计临储价格也涨幅不大,市场价格也将基本稳定在2014 年的水平。
食用植物油价格将受到全球油脂供应宽松、进口冲击的影响,保持在较低水平。
预计2014/2015 榨季国内食糖产量1200 万吨左右,食糖消费将继续增长至1520 万吨,国内食糖产需缺口扩大到320 万吨,但900 万吨以上的庞大库存仍将使市场呈现严重供大于求,国内糖价将继续承压下行。
畜禽产品价格有望稳中有涨。
受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影响,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下滑已维持13 个月,2014 年9 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0.5%,同比减10.4%,预计2015 年下半年生猪出栏或可能出现阶段性供需偏紧,生猪市场价格总体向好。
家禽养殖企业盈利水平好转,如果不再出现其他突发性事件影响,预计年末将迎来新一轮的上涨,后期受宏观经济形势平稳预期以及国际饲料粮价格下跌影响,预计2015 年禽肉、禽蛋价格总体稳中有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中国物价走势分析与判断
2014年,不论是CPI涨幅走低,还是PPI负增长,都与经济下行、总需求放缓、产能过剩等因素密切相关。
2014年,我国物价运行主要呈三大特点:一是涨幅较低。
1-12月CPI累计平均上涨2.0%,比2013年降低0.6个百分点,涨幅为2009年以来同期最低,9月份CPI跌进“1”时代,创下56个月以来的新低。
二是全年呈不规则“倒U”型(即中间高、两头低)。
三是PPI连续33个月负增长。
中国经济的“健康指数”近来颇受外界关注,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连续两个月下跌,引发一些机构对中国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担忧。
目前中国的CPI依旧处于正增长的状态,只是增速有所放缓。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并未出现通货紧缩。
一般来说,物价至少出现连续3-6个月的负增长,才能被定义为通货紧缩。
中国目前还没出现真正通缩,但仍然需要警惕潜在的通缩隐患。
事实上,防范通缩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要发挥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作用,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重点推进六大领域消费,目的就是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这虽然是一个长期、持续、渐进的过程,效果不会立马显现,但却是一
个本质性的作用,一旦各个领域消费能力得到提升,那么对于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将是巨大的。
一、推动2015年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步入深水区,与民生关联度较高的水电气等居民用价格,主要采用阶梯定价的方式,能形成有效竞争的资源环境价格领域将放开价格,由市场决定。
2014年11月中旬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更大程度让市场定价,已释放出新一轮价格改革的信号。
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明确,加快改进市政基础设施价格形成、调整和补充机制,使经营者能够获得合理收益。
实行上下游价格调整联动机制。
国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城镇供水、供热、燃气、污水垃圾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而更市场化的价格,是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这一领域的重要前提。
――2015年房地产市场将触底回升。
经过长时间调研后,日前智囊机构近期向主管部门提交了一份调整楼市政策的建议,涉及相关税费调整、微调限购等措施。
这些政策建议的共同指向,在于刺激市场需求,促进成交量回升。
2014年9月末以来出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被认为是激活市场的主要因素。
经过多年调整,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的购房者已基本以自住需求买家为主,表现为首套房或者更新需求。
他们在看到有关当局积极救市、维稳房价的举措后,对于房价止跌转升的预期,仍是影响他们购买决定的重要因素。
――猪肉价格将由跌转涨,对CPI的拉动作用增强。
2014年猪肉价格比上年下降4.3%。
长期的低价击垮了养猪人压栏的信心,但2014年下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将直接影响到2015年生猪出栏量,到时生猪出栏量降低,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应量减少势必造成价格上涨。
2015年生猪平均出场价格达到或高于2013年14.74元/kg的水平,整体猪价呈前低后高格局。
――新环保法实施,治理污染将抑制落后产能释放,企业生产成本普遍提高,有助于支撑大宗产品价格。
2015年1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已正式施行,对企业惩治力度大大加强,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同时,更换、新添环保设备将导致大宗商品环保方面成本呈明显增加趋势。
环保成本一方面会提高企业的生产负担,逼迫部分亏损严重的企业退出市场,从而使整个市场的供应减少,改善供应过剩的局面。
另一方面会使企业生产成本普遍提高,有助于支撑产品价格,限制焦炭、钢材等产品的跌幅。
――劳动力人工成本上升成为物价上涨的长期压力。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的“2014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显示,选择“人工成本上升”的企业经营者占76%,明显高于其他选项。
2010年全国有30个省(市、区)提高
了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为22.8%;2011年有24
个省(市、区),平均涨幅为22%;2012年有25个省(市、区),平均涨幅为20.2%;2013年有27个省(区、市),平均提高幅度为17%;截止到2014年10月底,全国已有上海、江苏等19个地区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
――农产品价格改革在2014年破题之后,在2015和未来数年将继续进行。
2014年中央先后启动了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但要评估其对物价、市场、种植者等的影响还需等到2015年春天。
从长期趋势看,在人工、农资等成本持续上涨、土地稀缺性带来租金成本上升趋势不变的情况下,总成本增加将推动未来农产品供应价格持续上涨。
――2015年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复苏态势,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或将恢复到其增长潜力有望支撑中国的外需。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最新发表的《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显示,2014年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增长,预计2015年和2016年世界经济将分别增长3.1%和3.3%。
欧美日经济增长加速将有利于拉动我国的出口增长。
另外,政府采取的各项稳定外贸的举措以及上海自贸区和扩大内地延边地区的开
放战略也将有利于推动出口的增长。
二、抑制2015年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经济增速的适度回调、投资增长乏力有利于减轻物
价上涨的总需求压力。
2015年的我国经济将体现更多的“新常态”特征,增长速度略有放缓,经济结构继续改善,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有所增强。
虽然一些短期、结构性与长期性因素将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和制约,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仍面临很多挑战,但国内基本面和改革因素仍可支撑经济中高速增长。
投资增长乏力是拖累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经济下行风险的主要来源。
预计我国实际GDP增速将从2014年的7.4%略微放缓到2015年的7.1%。
――产品产能过剩对物价上涨形成抑制作用。
当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
2014年11月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达到37585亿元,增长13.6%。
2014年11月PPI同比下跌2.7%,为近一年半最大跌幅,已经连续33个月负增长。
生产资料价格环比大幅下跌0.6个百分,石油及天然气、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延续了大幅下跌的趋势。
企业经营者视为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中,认为“整个行业产能过剩”的比重为41.4%,达到近5年来的最高值。
――粮食“十一连增”为稳定物价提供了物质基础。
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709.9万吨,比2013年增长0.9%。
粮价是百价之基,粮食供给量增加对保障供应和稳定物价将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原油价格遭腰斩,低油价或将成为新常态。
近半年,
原油价格从100美元一桶下降到接近50美元,油价下跌导致全球经济在局部地区失衡。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研报中再度下调了2015年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期,2015年第二季度探底至每桶43美元。
油价下跌往往会导致种植粮食和生产大多数商品的成本降低,最终的结果可能是通缩。
――“翘尾因素”影响减小。
根据2014年各月环比CPI 测算,2015年CPI“翘尾因素”约0.5个百分点,比2014年低了0.2个百分点。
三、2015年度CPI涨幅将略有扩大,呈前低后高特征
2014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而与货币政策的稳健配合则是经济结构调整,因此CPI才屡创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的就业情况十分理想,随着2015年改革红利的持续发酵,经济增长将带动居民消费意愿的提升,从而有助于物价重回温和上涨,通胀将在温和可控的区间内较2014年的低谷略有回升。
预计2015年多数月份CPI涨幅将步入“1”时代,全年CPI上涨2.2%左右,较2014年扩大0.2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持续为负,同比下降0.2%左右。
多年数据表明,只要我国农业生产不出大的问题,就不会出现过高的通胀率。
2014年我国粮食已连续第11年获得丰收,库存充实,不仅为稳定物价总水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很大程度上还会降低人们的通胀预期。
在通胀预期减小、物价调控目标实现整体无忧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主要农产品供应
的保障和价格的调控,不能因为CPI数据处于温和可控状态而放松警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单位:1.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2.盐城工学院;
3.江苏省盐城邮政局)
责任编辑:杨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