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价水平分析

中国物价水平分析
中国物价水平分析

中国物价水平的现状及维持物价稳定的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虽然国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也伴随着物价水平持续攀升。物

价水平是判断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标准尺度,更是衡量宏观经济是否过热的“晴雨表"。

本文首先概括了中国物价水平的现状,进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社会影响,最后站在经

济学的角度对中国物价水平进行趋势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改善物价水平提出合理

建议。

[关键词]:中国;物价水平;通货膨胀

近年来,中国物价水平持续攀升,通货膨胀的迹象已经显露。自2007年开始,

通货膨胀的趋势更加明显:先是成品油、钢铁及有色金属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

现在已经演变为人民生活资料价格的全面上涨——其中粮食、猪肉等农产品价格

的不断上涨,更是成为了人民关心的重要生活问题之一。作为一个拥有着十三亿

人口的大国,物价水平不但影响着国民的生活水平,物价的的稳定也控制着一国

财政与货币收支的平衡。所以,对物价水平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一、中国物价水平的现状分析

物价水平是指整个经济的物价,而不是某物品或某类别物品的价格,是用来衡量所在的目标市场所潜在的消费能力和分析其经济状况的又一非常重要指标。物价稳定了是经济稳定,财政稳定,货币稳定的集中体现,物价稳定同时标志着社会总体需求量的基本平衡,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和时常流通的货币供应量与市场的货币量的基本适应。通货膨胀会首先影响需求的,一旦发生膨胀的话,人们的实际收入会下降,购买力下降,需求也会下降。

物价是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准确把握物价波动趋势对于了解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物价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所关注的焦点。物价上涨在我国国内经济生活中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仅仅是目前我国国内经济社会一个较为明显的表象。其实从1999年开始,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急剧扩张和重工业的高速增长,我国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迅速膨胀,就已经使得国内资源供给出现趋于紧张的潜在局势。但是这种潜在的局势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冲突,因此并未引起公众对它的关注。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驱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非常强劲,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刺激社会总需求上升,推动物价上涨。从国际统计局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可以看出,从2003年起,三大物价指数开始全面上涨,特别是进入2007年后,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月升高。2003年10月份我国开始出现了上游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引起了部

分商品价格水平的上升。这种部分商品价格水平的上升一直持续到2007年。[1]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6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3.9%,创下了1997年以来的最高记录,涨幅比2005年提高2.7个百分点。2007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涨幅提高1.9个百分点;6月份同比上涨4.4%,涨幅提高2 9个百分点。上半年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2.4%,涨幅提高1.6个百分点;6月份同比上涨3.2%,涨幅提高1.9个百分点。上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5.2%,涨幅提高3 9个百分点;6月份同比上涨6.7%,涨幅提高6.0个百分点。2007年第1季度和第2季度,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分别上涨7.3%和10.2%;涨幅分别提高4.9和12. 3个百分点。2007年第1季度和第2季度,同定资产投资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3%和3.5%,涨幅分别提高2 0和2.1个百分点。2007年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l8%;6月份同比上涨2.5%,涨幅降低1.0个百分点。[2]具体相关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2003—2007年我国物价上涨主要统计指标情况一览表

年月消费主要产品增长率投资主要产品增长率工业主要产品增长率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蛋房地产固定资产汽油钢材发电量2002.12 -1.3 -0.3 -1.9 21.9 21.8 15.6 11.3 14.6 2003.12 13.3 12.1 14.7 29.7 34.7 13.1 20.9 13.4 2004.12 15.7 11.5 11.1 25.3 8.6 7.7 25.6 11.8 2005.12 0.7 -6.7 -6.2 19.6 17.7 -3.6 24.1 13.3 2006.12 6.9 13.4 17.8 26.8 11.3 3.7 25.3 13.4 2007.9 6.5 43.0 18.2 30.3 25.6 4.6 19.9 15.5

根据这样一组显著的数据,无一不突出表现出我国现在物价上涨的总体趋势。短时间内物价的大幅度波动,给国民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尤其是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它会给经济生活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加剧收入分配不公,进一步扩大居民收入差距,首当其冲的是低收入阶层利益受到巨大损害,实际生活水平较大幅度下降。同时,物价持续下跌导致通货紧缩,也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今后物价走势如何,继续成为人们和政府关注的一个焦点。因此,分析与预测近期我国物价波动趋势,防止物价的大起大落,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保证人民生活安定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与影响

(一)影响物价的主要原因分为国内与国外两个方面。

1.国内因素。

(1) 外汇储备是国内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简单点说:中国有 2 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说白了就是持有 2 万多亿美元的白条!为什么这么多外汇储备会造成国内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那?你想产品卖出去了,应收财富是 2 万多亿美元,如果把这 2 万多亿美元亿财富换成东西拿回来,以工资的形式分发下去,整个社会财富是平衡的,不会发生物价上涨。

但是,产品卖出去了,应得财富没拿回来,却以外汇储备这样的白条挂在那里。而国内

这些打工仔打工妹以及工厂主的这些开支怎么办?中间掌管结算的是央行,为维持汇率稳定,央行不得不向这些厂矿投放基础货币,就印刷了与 2 万多亿美元相当面值的 13 万亿元的虚拟的纸钱(纸钱与财富挂钩的,没有财富纸钱就是虚的)来支付这些费用,当这些虚拟的纸钱流向社会时,社会财富不变,而纸钱贫空增加了 13 万亿的人民币,也就等于钱不值钱了,于是物价就一个劲的上涨!通货膨胀就发生了。

(2) 基础建设投资规模过大,导致货币超发,是第二个原因

两年来为应对国际金庸危机,国家刺激经济,加大基础建设投资(比如国家的一些大型投资项目),各大银行争相发放贷款,流入社会的资金大幅增加。 2010 年 1——9 月份,我国广义货币余额(M2)已经达到 69.64 万亿元,而同期(前三季度) GDP 为26.866 万亿元,即央行货币超发 42 万亿元(存在争议)。虽然对是否超发了 42 万亿货币存在争议,但对超发了货币的事实本身却是没有争议的。物质增加有限,流通货币大幅增加,最终的结果是——物价不断攀升![3]

(3) 劳动力成本攀升,是推动物价上涨的第三个原因

随着那些生于 50——70 年代之间,甘于吃苦耐劳,拿低工资而毫无怨言的打工人群年龄增大,代之与的是 70、80、90 后的新生代民工,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思想比较开放,不愿接受那些‘脏’、‘重’、‘差’,待遇比较低的‘盘剥’。导致“民工荒”在全国的蔓延,推升劳动力成本,引起物价的上升。基础投资过大使各地用工大幅增加,也导致劳动力成本攀升。

2.国外因素,即全球性的原材料价格上涨

很多时候,成本增加对于商品价格的影响力会超出供求关系的影响。比如 2009 年全国钢材价格震荡上行,就是在产能过剩、库存增加的情况下实现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同期铁矿石、焦炭、废钢铁等原材料价格大幅飙升。中国大宗商品的进口依存度较高,许多产品需求量的三成以上依赖进口满足,比如铁矿石(按含铁量计算)、天然橡胶、精炼铜、大豆等;石油的进口依赖程度亦达到了 50%左右。甚至于我国传统出口产品煤炭,近些年来也出现了大量进口局面。由于国际原材料——如钢铁、煤炭、石油、粮食不断上涨,带来日常消费用品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导致物价上涨。铁矿石连续六年的累计涨幅达到了惊人的 400%。高昂的矿价,吞噬着中国钢企的利润,铁矿石涨价导致中国钢企业 2010 年前 9 月为埋单多支付了超过千亿元的资金。受国际能源机构调高原油需求预期等因素影响,10 月份以来,纽约和伦敦两地市场国际油价再度走强,尤其 10 月底以来,原油价格上涨明显。据纽约商品交易所数据显示,10 月 30 日以来 WTI 原油价格已超 5%。比 2008 年金融危机时的最低价上涨了200%。自 2008 年以来,受国际市场需求的拉动和大量投机资金的驱动,国际市场上出现了一股有色金属涨价潮。近两年来,随着国际市场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抬高,使得价格上涨开始从上游向下游传递。与此同时,国际商品市场价格上涨也开始向各国国内传递,特别是能源和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对各国消费价格指数逐步产生明显的上升推动作用。[4]

(二)物价波动带来的影响

物价上涨,这是一个令民众但有的信号,继“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之后,食用油,,棉花、水果等农产品,价格也应声一路走高,全国刮起了新一轮涨价风。就

像推到的多米诺骨牌,除了农产品价格上涨外,人们发现有关吃、住、行的价格都在上涨。“涨”声一片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其带来的主要影响有以下几点。

1.居民财产收入普遍缩水

据物价局有关人士透漏,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一直处于上升事态,日前仍继续上涨。这种消费价格变动属温和性上升且在可控区间波动。我国大多数消费群体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是涨价商品主要集中在粮食、食用油、禽蛋肉等生活必需品上,对一些低收入家庭生活影响较大。再则,我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老百姓把大部分结余收入存放进银行,但是今年以来银行存款进入负收益,例如:以半年期为例,目前银行半年定期春款利率为1.98%,扣除 20%的利息税,实际利率为 1.58%,在扣除 1-6 月份物价上涨率 3.6% ,存款实际利率为 1.58%-3.6%=2.02% ,半年后, 1 万元的实际价值为 10000-(10000×2.02%)=9798 元,损失 202 元。银行负利率经营对每个老百姓的财产都有影响,表现为购买力普遍缩水。[5]

2.农村物价涨幅高于城市,使农民消费每况愈下

今年上半年,农村物价上涨 4.6%,城市上涨 3%。农副产品、农村医疗为主要涨价对象是造成农村消费过高的主要原因。在中央的扶持政策下,农民收入有所提高,但收入增加不意味着消费也增加,今年上半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 14.7%,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仅增长 9.1%,农村低于城市 5.6 个百分点。农民收入水平低,风险承受能力差,使农民消费能力明显受到抑制。

3.低收入家庭生活质量下降

民以食为天,此次涨价的蔬菜、粮油、鲜肉类及水果都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品。居民消费同样的钱却吃的比以前差。人们经常用“恩格尔系数”来判断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低于 40%为富裕,40-50%为小康,50-59%为温饱,在 59%上为贫困。而我国的恩格尔系数要占 40%,说明我国经济尚不富足,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占比上涨,人们生活的富裕程度就下降。

三、维持物价稳定的对策建议

总体看,近年来我国物价上涨均为结构性上涨,主要推动因素包括生产成本提高、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投机性炒作和气候变化四个方面。生产成本提高包括工资或用工成本的提高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源于新兴国家需求增加和国际投机资本炒作引致的初级产品价格上涨。水电燃料等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直接推高了居住价格,也通过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间接推高了种粮成本和食品运输成本,对食品价格上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流动性过剩带来的投机性炒作使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也间接导致居住价格和CPI上涨;特别是投机资金对部分农副产品的炒作,直接推高了食品价格和CPI的涨幅。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直接影响到鲜菜和鲜果的供给能力,是2010年食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从推动物价上涨因素的变化趋势看,我国物价存在长期上涨的压力,但短期内将呈见顶回落发展态势。

1.从长期看,我国物价趋于上涨

从长期看,劳动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将推动我国物价持续上涨。我国劳动力供

求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预计2015年以后劳动力供给数量将下降,而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有增无减,劳动力供求关系日渐紧张,将加快工资上涨幅度,提高劳动成本。从原材料价格走势看,近两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冲击,对初级产品需求增速减缓,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压力减弱,但国际投机资本对初级产品价格的炒作依然盛行。一旦国际经济恢复较快增长,需求增加加上投机炒作,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还会出现持续大幅度上涨的局面,我国依然面临长期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同时,经过多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国内已积聚了大量富余资金,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未来较长时期国内流动性过剩的状况会日益严重。亚洲各国和地区的发展历史表明,大量过剩流动性流入房地产和股市,最终会导致经济严重泡沫化。如果对房地产市场和股市进行有效的严格管控,部分资金有可能流入实体经济流通领域,加大对初级产品和消费品的炒作力度,推动实体经济价格上涨。[6]

2.短期内物价将见顶回落

从短期看,服务价格趋于上涨,但食品价格即将见顶回落,居住价格趋降,成本推动型的工业消费品价格波动重心趋于稳定,我国物价即将见顶回落。

(1)食品价格即将见顶回落。一是目前国内粮价仍高于国际市场,继续上涨的压力较小。近期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幅度较大,2010年10月份国际市场小麦价格达到270.29美元/吨,已超过上次大幅度涨价前(2007年8月份、259.73美元/吨)的小麦价格,目前国内优质白小麦每吨2188元(327.9美元/吨),仍比国际市场价格高384元,接近2007年8月到2008年8月国际粮价大幅度上涨时期每吨357美元的平均价格。二是肉类产品供给稳定,猪粮比价已处于盈利水平,在粮价不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肉类产品价格继续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较小。三是鲜菜、鲜果价格长期处于高位平稳状态,继续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四是近期国家出台了平抑物价的16条措施,会有效降低农副产品的生产与运输成本,打击对部分农副产品的炒作,食品价格涨幅将因此下降。

(2)居住价格趋于下降。2010年3月份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控制房地产价格泡沫化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正在发挥效应,房价趋于下降,房地产投资增速开始回调,建材价格和居住装修价格即将回落,会有效降低居住价格涨幅。

(3)工业消费品价格波动重心将趋于稳定。影响我国工业品价格的最大因素是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走势。从需求因素看,国际经济复苏势头偏弱,美欧日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完全恢复正常增长尚需时日,明年我国经济增速也趋于回调,需求增速下降将减弱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势头。从美元走势看,美国政府采取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会加剧美元贬值幅度,提高初级产品国际市场价格。但2010年10月份美元对主要货币指数已达到1973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72.37),再度大幅度下跌的空间较小。从国际投机情况看,受经济增速偏低、需求增长势头偏弱制约,国际市场投机炒作空间缩小,前期炒作资金存在获利抽逃需要。综合看,明年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较小,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降中趋稳的可能性较大,工业消费品价格将保持小幅度下降状态。[7]

物价水平的波动,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治理物价水平的连续上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既要抓住重点,又要进行综合治理,既要有长期持久的措施,又要采取应急措施。

1.结合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抑制通胀

针对短缺产品,利用财政政策的支持尽快改善供给,发展生产,从而平抑价格。支持主要农副产品生产,增强农民和农副产品生产企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

给农民适当财政补贴;利用货币政策,通过窗口指导满足他们对贷款的需求,以免使生产受到影响。

2.保持主要生产资料价格的基本稳定

综合运用加强监管、增加储备、控制出口等价格和财税措施稳定生产资料价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的资源性产品出口。进一步调控房地产市场,规范市场秩序。

3.稳定物价给予低收入群体适当补贴

把握好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补助标准,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给予低收入群体适当补助,使低收入群众、在校贫困学生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明显降低。[8]

结语

我们的国家和民众,在现阶段是经受不起物价上涨带来的代价,物价的上涨毫无疑问将导致经济的衰退,民众生活水准的下降,涨工资和补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物价的上涨,会使本已高企的房价再上台阶;会使昂贵的医疗费用有理由继续昂贵;会使许多涉及民生的的垄断行业得以打着国家利益的旗号采取种种提价措施。物价的上涨,必将让许多人的生活因之下降,必将带来贫者更贫、穷者更穷的后果。经济发展有其周期性,我们要理性地、健康地看待经济中出现的一些波动。要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刻意去做心理预期,不要去抢购甚至去储存一些产品。“这反而会推动物价上涨。”市场的反应或许会强制性的引导人民改善饮食结构,促进全民身心健康。有利于环保意识与节约意识的培养,加上大家不过度追求奢靡,物价的上涨对于中国公民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其渐渐退缩的。

[参考文献]

[1] 我国物价波动走势的实证分析基于马尔可夫链模型的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31卷第

166期

[2].张国旺.我国物价上涨的现状分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03)总第950期

[3] 张立群.物价上涨不会引发通胀.晾望.2010(25)

[4] 苏均和程伟力.影响价格上涨的结构性因素及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0(11)

[5] 周其仁.货币老虎越养越大——汇率与货币评论(21)[N].经济观察报,2010-10-18

[6] 余平王京梅.当前物价走势分析与预测.中国物价.2010.09

[7] 虞华陈光亚程鑫.2011年我国物价走势分析[J].中国国情国力.2011(03)

[8] 赵希伟.围绕中心,服务社会,扎实做好当前物价工作.每日价情.2011(02)

China price level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analysis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of citizens, but also accompanied by rising price levels. To determine the price level is the standard measure of inflation and deflation, is a measure of macroeconomic overheating is a "barometer."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price level, and then analyzes the causes and social

impact point of the last stand of the Chinese economic price level trend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to put forward reasonable proposals to improve the price level.

Key words:China; price level; rises; future trends

原油价格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原油价格历史回顾及现状分析 尽管新能源的发展步伐在加速,但不可否认,在近期石油仍将主导能源市场,石油供需关系的变化仍将牵动全球主要国家的神经。因此,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以及地缘政治因素依然会导致原油价格的波动,提供可能的投资机会。 近期主要政治经济事件,如伊拉克骚乱、中国经济放缓、美联储加息以及中美第六次战略对话,将如何影响原油价格走势? 为更好的把握原油市场,我们在这份报告中将回顾原油价格的历史变化及其主要诱因,结合当前原油进出口现状及市场预期,根据即将出现的政治经济事件对原油价格的走势进行判断。 1.回顾:石油价格的历史 1.1 原油价格的三个主要阶段 20世纪工业化发展不断推动全球对能源的需求,其中石油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石油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需品。而经济能力及其支撑的军事力量是每个国家在国际政治中话语权的决定因素,因此,各国均密切关注原油的产出及其波动情况。 所以,原油价格的波动,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中东西非等石油输出国之间以及主要经济体与石油输出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层面互相博弈的最终体现。基于此,我们得以通过原油价格的历史波动来窥探相应历史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概貌,以期更好的把握原油价格的未来走势。

图1展示了1983年以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原油价格的历史走势。长期看来,油价走势可分为三个阶段:(1)1983年-2002年,原油价格在20美元左右波动;(2)2003年-2010年,剧烈大幅波动;(3)2011年至今,在100美元左右波动。 前文中提到,原油价格是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政治经济博弈中不同力量的最终表现;因此,价格的三个阶段体现了决定性力量之间相互抵消或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来说,第一阶段(1983年-2002年),原油价格在20美元左右波动,其主要原因有两个:(1)经历了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都更加理性(欧佩克部协调更加成熟,对原油产出的调控能力增强;欧美日等主要消费取措施降低对欧佩克的依赖);(2)虽然突发事件发生时,油价涨跌幅都很大,但主要事件发生的时间独立且持续时间较短,需求和供应多有时间调整,因此油价始终保持在10-40美元区间。 第二阶段(2003年-2010年),这个阶段是国际油价最具有戏剧性变化的时期:6年,由20美元涨至145美元,然后半年(2008年7月-12月)由145美元跌至34美元。期间,油价上涨的决定性因素是:美国、亚洲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发展迅猛,石油需求量大增,推高油价。与此同时,该时期其他政治经济事件均推动油价上涨,而没有力量对高油价施压,如2002年委瑞拉军事政变导致该国石油产量暴跌;随后2003年3月英美联军攻打伊拉克,作为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的伊拉克产油几近于零;美国及其他OECD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很低以及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贬值等。诸多因素合力将油价逐渐推高,导致各产油国均全力输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经济体受重创,石油需求大幅减少,导致石油产量严重过剩,油价由145美元暴跌至34美元。 第三阶段(2011年至今),油价在100美元左右波动。油价经历过2003年-2010年的疯狂持续上涨及随后短期暴跌,目前进入较平稳态势。与第一阶段(1983年-2002年)相似,当前国际政治经济事件中没有一股强劲力量(如第二阶段中全球经济高速发展)推升或者压低油价,且不同事件发生相对独立,不同油价影响因素之间相互抵消;因此,油价保持相对平稳。 1.2原油价格变化及同期世界相关事件 进一步,我们总结了1948年-2014年原油价格短期变化及相应时期的主要政治经济事件(表1)。正是这些事件的力量的相互加强或相互制约,最终决定了油价的变化。对这些事件的深入了解,将增强我们对于油价变化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全面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策略

2016-2017-1《形势与政策》作业 学院: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 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姓名:吴楷文 课程号:B0900171C 学号:B16090312 任课老师:张娟 2016年12 月18日

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策略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发展和政治格局变化的新时代,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新时期,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因素及策略值得世界探究,也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深入思考和探索。本文主要从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策略两个方面研究。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理论最重要的研究对象。解决经济增长问题,实现富国裕民,是许多经济学家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目标。本段从经济增长理论的综合分析中发现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规律,通过这些规律来研究中国经济的增长事实,分析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因素,寻找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路径。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因素分析,力图以严密的逻辑、丰富的材料、科学的分析,来发现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为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历史观为指导,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分析线索,运用数学分析、计量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合理吸取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分析、探讨和研究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本段研究认为,要素投入的增加固然可带来经济增长,但生产要素资源是有限的,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很难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都是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要素投入增加和综合生产率提高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制度是影响要素投入效率、技术进步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之原因。这个结论对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经济现实是经济增长理论赖以产生的基础,从丰富的中国经济增长现实中提炼出有规律 性的经济事实是中国经济研究的重要工作,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中国50年来的经济增长现实,从中得出要素投入的增加、要素效率提高、技术进步、改革开放等制度创新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经济的增长事实是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真实可靠的增长,从中得出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路径和增长趋势,并提出需要强化的五个方面政策选择(要提高教育水平、重视人力资本积累,扩大资本积累、优化融资机制,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增加科研投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推进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率的制度),以推进要素的效率化和综合生产率的不断提离,推动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摘

中国物价水平分析

中国物价水平的现状及维持物价稳定的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虽然国民的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但也伴随着物价水平持续攀升。物价水 平是判断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标准尺度,更 是衡量宏观经济是否过热的“晴雨表"。本文 首先概括了中国物价水平的现状,进而分析其 产生的原因与社会影响,最后站在经济学的角 度对中国物价水平进行趋势分析并提出自己 的见解,对改善物价水平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中国;物价水平;通货膨胀 近年来,中国物价水平持续攀升,通货膨胀的迹象已经显露。自2007年开始, 通货膨胀的趋势更加明显:先是成品油、钢铁及有色金属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 现在已经演变为人民生活资料价格的全面上涨——其中粮食、猪肉等农产品价格 的不断上涨,更是成为了人民关心的重要生活问题之一。作为一个拥有着十三亿 人口的大国,物价水平不但影响着国民的生活水平,物价的的稳定也控制着一国 财政与货币收支的平衡。所以,对物价水平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一、中国物价水平的现状分析 物价水平是指整个经济的物价,而不是某物品或某类别物品的价格,是用来衡量所在的目标市场所潜在的消费能力和分析其经济状况的又一非常重要指标。物价稳定了是经济稳定,财政稳定,货币稳定的集中体现,物价稳定同时标志着社会总体需求量的基本平衡,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和时常流通的货币供应量与市场的货币量的基本适应。通货膨胀会首先影响需求的,一旦发生膨胀的话,人们的实际收入会下降,购买力下降,

需求也会下降。 物价是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准确把握物价波动趋势对于了解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物价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所关注的焦点。物价上涨在我国国内经济生活中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仅仅是目前我国国内经济社会一个较为明显的表象。其实从1999年开始,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急剧扩张和重工业的高速增长,我国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迅速膨胀,就已经使得国内资源供给出现趋于紧张的潜在局势。但是这种潜在的局势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冲突,因此并未引起公众对它的关注。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驱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非常强劲,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刺激社会总需求上升,推动物价上涨。从国际统计局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可以看出,从2003年起,三大物价指数开始全面上涨,特别是进入2007年后,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月升高。2003年10月份我国开始出现了上游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引起了部分商品价格水平的上升。这种部分商品价格水平的上升一直持续到2007年。[1]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6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3.9%,创下了1997年以来的最高记录,涨幅比2005年提高2.7个百分点。2007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涨幅提高1.9个百分点;6月份同比上涨4.4%,涨幅提高2 9个百分点。上半年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2.4%,涨幅提高1.6个百分点;6月份同比上涨3.2%,涨幅提高1.9个百分点。上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5.2%,涨幅提高3 9个百分点;6月份同比上涨6.7%,涨幅提高6.0个百分点。2007年第1季度和第2季度,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分别上涨7.3%和10.2%;涨幅分别提高4.9和12. 3个百分点。2007年第1季度和第2季度,同定资产投资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3%和3.5%,涨幅分别提高2 0和2.1个百分点。2007年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l8%;6月份同比上涨2.5%,涨幅降低1.0个百分点。[2]具体相关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2003—2007年我国物价上涨主要统计指标情况 一览表

居民消费水平研究SPSS

课程论文 我 国 居 民 消 费 水 平 研 究 分 析 班级:09经51 学号:09085009 姓名:刘静静 2012年 11 月

摘要: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必须找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才能对症下药。本文结合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历史及现状列出了五个相关因素(国内生产总值GDP、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三个方面的分析: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本案例的研究目地是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更好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字:居民消费水平 SPSS分析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引言 居民消费水平是按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总量中用于居民消费的总额除以年平均人口计算的,它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居民的一般消费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是GDP 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一 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门领域。在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较快,消费结构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对其进行分析有较强的经济意义。分析目地、分析思路与数据选取 本案例的研究目地是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更好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 分析思路主要如下,首先利用描述性分析对居民消费水平、国内生产总值GDP、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基础性的描述,以便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提取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的因素,最后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确定这些因素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方向和强弱。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例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制度、风俗习惯等等。但考虑到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和样本数据的随机性,选择了以下一些因素决定居民消费水平。日常观察和统计研究都表明,当前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消费的核心因素,因此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入选毫无疑问。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之一是贫富差距较大,导致农村居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差异较大,所以本文分别考虑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众所周知,国内生产总值GDP 常被公认为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GDP 高的国家,表明该国的经济实力强,人民消费水平高,由此选择了国内生产总值GDP 作为居民消费水平计量分析的因素之一。另外,影响经济的长期因素之一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由于人口结构的不同,导致居民所消费的物质和文化和其消费观念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本文选择了人口自然增长率作为研究的因素之一。最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

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金融 教学号:21140731 姓名:王月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本文根据计量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Eviews软件相关知识,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5年-2015年三十多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公共预算支出、进出口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最终得出结论。 关键词:CPI、GDP、投资、预算支出、进出口、经济增长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在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指出,国民收入核算把GDP分为四大类支出: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用Y代表GDP有,Y=C+I+G+NX。

从公式可知,GDP主要受这四方面影响,因此本文用公共预算支出衡量一部分政府购买,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衡量投资。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国消费需求对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所以,选取了CPI物价指数来进行进一步分析。同时随着对外经济加强,进出口贸易已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进出口额也是值得分析的因素。 二、模型设定与参数设计 (一)数据的收集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模型时间序列表

2020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

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是零点有数集团(原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从1993年即已开始的年度追踪调查项目,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该项研究致力于反映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变化,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囊括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于2016年11月在全国共计195个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展开调查。 第一部分:生活满意度指数 一、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总体满意度稳中有升,较上年略有回落 零点持续跟踪调查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情况。用“如果用5分表示非常满意,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总的来说,请问您对您的生活满意吗?”来探测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水平。结果显示,在最近十年间,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生活的满意度始终保持在一个稳中有升的状态。2016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总体满意度指数得分为3.64分,比近十年的满意度均值(3.53分)高出0.11分,较2015年的历史峰值得分3.83分略有回落。 图 2007-2016年城市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变化趋势 趋势线 平均值注:图中数据为基于5级量表的得分,5分表示非常满意,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 资料来源:零点有数集团2007-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城市卷》。 具体来看,71.6%的城市居民对生活总体感到满意(包括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这一数值较2015年(78.7%)下滑了7.1个百分点,但仍比2014年(61.0%)高出10.6个百分点。对生活总体满意度感到一般的城市居民达到17.6%,这一比例与去年基本持平(17.9%)。 图 2014-2016年城市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比较(%) 资料来源:零点有数集团2014-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城市卷》。

2015年中国物价走势分析与判断

2015年中国物价走势分析与判断 2014年,不论是CPI涨幅走低,还是PPI负增长,都与经济下行、总需求放缓、产能过剩等因素密切相关。2014年,我国物价运行主要呈三大特点:一是涨幅较低。1-12月CPI累计平均上涨2.0%,比2013年降低0.6个百分点,涨幅为2009年以来同期最低,9月份CPI跌进“1”时代,创下56个月以来的新低。二是全年呈不规则“倒U”型(即中间高、两头低)。三是PPI连续33个月负增长。 中国经济的“健康指数”近来颇受外界关注,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连续两个月下跌,引发一些机构对中国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担忧。目前中国的CPI依旧处于正增长的状态,只是增速有所放缓。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并未出现通货紧缩。一般来说,物价至少出现连续3-6个月的负增长,才能被定义为通货紧缩。中国目前还没出现真正通缩,但仍然需要警惕潜在的通缩隐患。事实上,防范通缩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要发挥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作用,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重点推进六大领域消费,目的就是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这虽然是一个长期、持续、渐进的过程,效果不会立马显现,但却是一

个本质性的作用,一旦各个领域消费能力得到提升,那么对于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将是巨大的。 一、推动2015年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步入深水区,与民生关联度较高的水电气等居民用价格,主要采用阶梯定价的方式,能形成有效竞争的资源环境价格领域将放开价格,由市场决定。2014年11月中旬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更大程度让市场定价,已释放出新一轮价格改革的信号。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明确,加快改进市政基础设施价格形成、调整和补充机制,使经营者能够获得合理收益。实行上下游价格调整联动机制。国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城镇供水、供热、燃气、污水垃圾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而更市场化的价格,是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这一领域的重要前提。 ――2015年房地产市场将触底回升。经过长时间调研后,日前智囊机构近期向主管部门提交了一份调整楼市政策的建议,涉及相关税费调整、微调限购等措施。这些政策建议的共同指向,在于刺激市场需求,促进成交量回升。2014年9月末以来出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被认为是激活市场的主要因素。经过多年调整,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的购房者已基本以自住需求买家为主,表现为首套房或者更新需求。

中国的物价水平现状及其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物价水平现状及其与幸福感之间 的关系 四川大学刘曦南北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经济发展的 同时,国民的幸福感并未有明显提升,在最新的世界幸福感调查中仅排第90位。与此同时,人民对与高物价的感受越来越深,当今社会对高物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去理解这些现象,本文对我国当前的物价水平进行了一些了解,并尝试着对物价水平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些讨论。 关键词:幸福感;物价 一、幸福感 我们的幸福感来自哪里?这是一个很值得去探讨的话题。评价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对于人,应当肯定他的社会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义里,人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心理学家Keyes认为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质量以及对其生活环境和社会功能的自我评估[1]。如果要阐述得通俗点的话,可以参照法国小说家雨果的名句:“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这是基于社会和谐的社会幸福感来源。当然,还有其它来源:如基于主观体验的主观幸福感和基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幸福感[2]。心理学家也做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上述的来源中,主观幸福感是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而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很多,其中就包括了经济因素。一些学者认为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因为较高的收入会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更高的权力与地位等。研究也发现,富裕国家的人民比贫穷国家的人民更感到幸福,在同一国家,富裕的人比贫穷的人更感到幸福。在说到收入的时候,我们肯定会想到一个词——物价。 二、现实关系 众所周知,物质生活条件是幸福的前提。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内生产总值直接关系到国民的幸福感。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保持着快速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将财富视为决定幸福感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在作为量化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上升的情况下,是不是幸福感也愈加强烈呢?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科技日报》2014年3月19日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在比较贫穷的地区,幸福随着经济发展而迅速上升,但在人均GDP3000美元(2万人民币)左右存在着一个转折点,

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

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是零点有数集团(原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从1993年即已开始的年度追踪调查项目,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该项研究致力于反映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变化,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囊括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于2016年11月在全国共计195个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展开调查。 第一部分:生活满意度指数 、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总体满意度稳中有升,较上年略有回落 零点持续跟踪调查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情况。用“如果用5分表示非常满意,1分表 示非常不满意,总的来说,请问您对您的生活满意吗?”来探测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水平。结果显示,在最近十年间,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生活的满意度始终保持在一个稳中有升的状态。2016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总体满意 度指数得分为3.64分,比近十年的满意度均值(3.53分)高出0.11分,较2015年的历史峰值得分3.83分略有回落。 1.00 0.50 0,00 2007 2000 2D0S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 5 2010 注:图中数据为基于5级量表的得分,5分表示非常满意,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 资料来源:零点有数集团2007-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城市卷》。 具体来看,71.6%的城市居民对生活总体感到满意(包括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这一数值较2015年(78.7% )下滑了7.1个百分点,但仍比2014年(61.0% )高出10.6个百分点对生活总体满意度感到一般的城市居民达到17.6%,这一比例与去年基本持平(17.9% )。 图2014-2016年城市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比较(%) 资料来源:零点有数集团2014-2016《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城市卷》。

中国物价水平分析

中国物价水平分析

中国物价水平的现状及维持物价稳定的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虽然国民的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但也伴随着物价水平持续攀升。物价水 平是判断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标准尺度,更 是衡量宏观经济是否过热的“晴雨表"。本文 首先概括了中国物价水平的现状,进而分析其 产生的原因与社会影响,最后站在经济学的角 度对中国物价水平进行趋势分析并提出自己 的见解,对改善物价水平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中国;物价水平;通货膨胀 近年来,中国物价水平持续攀升,通货膨胀的迹象已经显露。自2007年开始, 通货膨胀的趋势更加明显:先是成品油、钢铁及有色金属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 现在已经演变为人民生活资料价格的全面上涨——其中粮食、猪肉等农产品价格 的不断上涨,更是成为了人民关心的重要生活问题之一。作为一个拥有着十三亿 人口的大国,物价水平不但影响着国民的生活水平,物价的的稳定也控制着一国 财政与货币收支的平衡。所以,对物价水平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一、中国物价水平的现状分析 物价水平是指整个经济的物价,而不是某物品或某类别物品的价格,是用来衡量所在的目标市场所潜在的消费能力和分析其经济状况的又一非常重要指标。物价稳定了是经济稳定,财政稳定,货币稳定的集中体现,物价稳定同时标志着社会总体需求量的基本平衡,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和时常流通的货币供应量与市场的货币量的基本适应。通货膨胀会首先影响需求的,一旦发生膨胀的话,人们的实际收入会下降,购买力下降,

需求也会下降。 物价是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准确把握物价波动趋势对于了解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物价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所关注的焦点。物价上涨在我国国内经济生活中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仅仅是目前我国国内经济社会一个较为明显的表象。其实从1999年开始,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急剧扩张和重工业的高速增长,我国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迅速膨胀,就已经使得国内资源供给出现趋于紧张的潜在局势。但是这种潜在的局势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冲突,因此并未引起公众对它的关注。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驱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非常强劲,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刺激社会总需求上升,推动物价上涨。从国际统计局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可以看出,从2003年起,三大物价指数开始全面上涨,特别是进入2007年后,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月升高。2003年10月份我国开始出现了上游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引起了部分商品价格水平的上升。这种部分商品价格水平的上升一直持续到2007年。[1]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6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3.9%,创下了1997年以来的最高记录,涨幅比2005年提高2.7个百分点。2007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涨幅提高1.9个百分点;6月份同比上涨4.4%,涨幅提高2 9个百分点。上半年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2.4%,涨幅提高1.6个百分点;6月份同比上涨3.2%,涨幅提高1.9个百分点。上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5.2%,涨幅提高3 9个百分点;6月份同比上涨6.7%,涨幅提高6.0个百分点。2007年第1季度和第2季度,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分别上涨7.3%和10.2%;涨幅分别提高4.9和12. 3个百分点。2007年第1季度和第2季度,同定资产投资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3%和3.5%,涨幅分别提高2 0和2.1个百分点。2007年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l8%;6月份同比上涨2.5%,涨幅降低1.0个百分点。[2]具体相关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2003—2007年我国物价上涨主要统计指标情况 一览表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自改革开放起,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也日趋增长。众所周知,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能从某方面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状况,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本文希望运用SPSS软件,通过回归分析来找出各个因素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进而提出个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回归分析影响因素SPSS分 (一)研究现状 关于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郑岩分析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CPI、存款利率和政府保障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郭新华和何鑫利用中国 1978-2009年的数据,分析了人均储蓄、住房价格和利率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陈奇从经济因素方面、消费环境和条件因素方面、社会因素方面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偏低的原因。 (二)研究目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改善,我国的消费水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居

民消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他们的消费方式是否正确、消费规模的是否合理是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消费水平、影响我国消费水平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力度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出合理的建议,希望能对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一份力。 (三)理论支持 经济理论中有关消费方面的理论不胜枚举,然而最具影响力的是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这一理论是凯恩斯(1936)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的: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用公式表示:Ct=a+b+Yt。该书中还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在他看来,人们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可直接决定他们的消费支出。J 杜森贝利(J. Dusenberry)在《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指出,本人的消费支出不但受他当前收入的影响,同时还受其以往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尤其受以往“高峰”时期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则表示消费支出并非由人们当前暂时的收入决定的,而需要由他的持久收入水平来决定。换句话说,持久性的收入水平能够决定人们的消费水平。莫迪利阿尼(F.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人类行为的经验表明,个人消费或储蓄行为并不仅与现期收入有关,在一生中,虽然收入是不稳定的,但消费却相对稳定。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分析报告

计量经济学及软件应用课程小论文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分析 小组成员学号 雨 呵呵 庞晓雅 晓锐 指导教师:西超

目录 1.背景 (4) 2.模型的建立 (5) 2.1理论模型的确定 (5) 2.2建立初始模型——OLS (9) 2.2.1使用OLS法进行参数估计 (9) 2.2.2对初始模型进行检验 (9) 2.3建立修正模型——WLS (18) 2.3.1使用WLS法进行参数估计 (18) 2.3.2对修正模型进行检验 (19) 3.模型经济意义分析与检测 (23) 3.1模型的经济意义分析——结构分析 (23) 3.2利用模型进行预测 (23) 3.2.1被解释变量Y的点预测 (23) 4.结论 (26) 4.1主要结论 (26) 4.2政策建议 (26) 5.参考文献 (27)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三年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本文根据计量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Eviews软件相关知识,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0-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截止到2009年)三十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劳动力、消费对国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国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最终得出结论。 关键词:劳动力、投资、消费、经济增长、最小二乘法。

1 背景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GDP)和国生产总值的的增长来计算。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十三亿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2008年的31年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 本文将以中国经济增长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将中国国生产总值与和其相关的经济变量联系起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中国经济增长变动趋势,以及重要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所得的结论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意见。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将得到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更加具体的指标,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进行预测与决策。因此,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是有意义同时也是很必要的。

对当前中国物价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前言 我国物价水平步步高升,CPI指数连创新高,百姓感到生活成本在迅速增加。发改委连发文稳定物价。我国物价上涨的根源何在,目前的政策对稳定物价有实际意义吗?如何解决我国物价上涨问题。 10月CPI同比增长4.4%,创两年来新高。与此同时,受燃料价格上涨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也高于预期,10月同比上涨5%。消费物价指数中涨幅最大的是食品,也是近两个月来CPI超预期背后最主要的因素,其中10月食品价格上涨更是贡献了名义CPI月度增长的74%。蔬菜、水果在这一轮食品价格上涨之中增长最快,上一轮通胀周期中兴风作浪的肉类价格则仅温和上升。值得关注的是交通通讯类消费品价格也开始止跌回升,油价上调的影响显然不容忽视。此外,居住类和衣着类消费品价格环比增速也有所加快,部分反映了上游生产成本提升的影响。统计局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11月CPI为5.1%、PPI为6.1%,创28月新高。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1.1%,其中,城市上涨1.0%,农村上涨1.3%;食品价格上涨2.0%,非食品价格上涨0.6%;消费品价格上涨1.5%,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2%。分类别看,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0%,其中鲜菜环比下降1.9%;烟酒及用品类价格环比上涨0.2%;衣着类价格环比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环比上涨0.7%;交通和通信类价格环比持平;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环比下降1.0%;居住价格环比上涨1.8%。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上涨

1.4%。其中采掘工业上涨14.6%,原料工业上涨9.8%,加工工业上涨4.7%;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3.3%,其中食品类上涨6.2%,衣着类上涨 2.7%,一般日用品类上涨 3.1%,耐用消费品类下降0.7%。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上涨1.4%。 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把稳定物价提到了最关键的位置。从多方经济数据来看,当前物价上涨的最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次债危机之后美国实行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大量发行货币,导致美元持续贬值。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美国通过贸易逆差向全球输出大量美元,这就使得全球范围内发生通货膨胀,国际大宗商品主要以美元标价,不断贬值的美元使得大宗商品的身价相对上升,尤其是能源、农产品、原材料、贵金属的价格涨得很厉害。 二:世界经济将继续强劲增长,加大了全球通胀压力。鉴于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的良好增长势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25日将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从今年4月的4.9%上调到5.2%,美国在第二季度已经重拾增势;日本经济复苏形势良好,有望进入正常的增长轨道;欧元区经济上半年明显好于预期;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其中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增速尤为突出。在全球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情况下,供应限制因素增强,通胀风险增大。 三: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世界范围内的货币供应过多导致流动性泛滥,并且我国对热钱缺乏管制的情况下,国际热钱不断流入我

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SPSS统计分析

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SPSS统计分析 一、搜集到的2013年我国31个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数据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s://www.360docs.net/doc/ad3991932.html,/workspace/index?m=hgnd 二、对数据的基本分析 在数据文件建立好后,通常还需要对待分析的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加工处理,这是数据分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环节。 (一)、对数据按人均消费(expend)进行降序排列 操作步骤:(1):选择“数据”→“排序个案”菜单项 (2):将“人均消费(expend)”选入“排序依据”列表框,选中“降序”

(3):点击“确认”按钮,生成如下降序排列的数据集 由数据的降序排列可以看出,全国只有上海、北京、广东等九个城市的城镇人均消费在全国城镇人均消费水平以上。 (二)、作出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的直方图 操作步骤:(1):选择“图形”,打开“图表构建程序”菜单项 (2):从“库”中选择“直方图”将其拉入“图表预览使用数据实例” (3):将变量“地区”设置为x轴,将“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设置为y轴

(4):点击“确认”按钮,即生成如下直方图

通过一个复合条形图,可以很明确的发现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从图中的生活消费支出和人均收入来看,北京,上海,浙江这些省市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最高,人均收入也是最高的,各省市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大多数省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集中在15000元左右。 (三)、对数据按照人均消费作出直方图,以统计我国农村人均消费的水平 1、首先对数据分组,分组数目的确定。 按照Sturges 提出的经验公式来确定组数K,K=1+ 2 lg lg n ,计算得组数为6. 2、确定组距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28155.00-12231.90)/6=2653.85,可近似取值为3000.00元。 操作步骤:(1):选择“转换”→“可视离散化”菜单项,将“人均消费”选入“要离散的变量”列表框中,单击“继续”按钮进入主对话框。 (2):单击“生成分割点”按钮,设定分割点数量为6,宽度为3000.00,可见系统会自动会填充第一个分割点的位置为12231.90,单击“应用”返回到主对话框。 (3):此时可以看到下部数值标签网格里的“值”列已被自动填充,单击“生成标签”按钮,是标签列也得到自动填充。 (4):将离散的变量名设定为expendNew 。 (5):单击“确定”按钮。 3、频数分析 操作步骤:(1):选择“分析”→“描述统计”→“频率”,打开频率对话框。 (2):选定“expendNew ”,点击“图表”,选择“条形图”点击继

我国居民生活质量调查分析报告

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报告 2005年10月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对全国8个大中城市、7个小城镇及8个农村地区进行了入户调查,本次调查城市执行区域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西安、南通,每个城市成功样本量不低于250个;小城镇执行区域包括浙江绍兴诸暨、福建福州长乐、辽宁锦州北宁、河北石家庄辛集、湖南岳阳临湘、四川成都彭州、陕西咸阳兴平,每个城镇成功样本量不低于150个;农村执行区域包括在上面提到的7个小城镇及湖北武汉黄陂中分别选取一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的成功样本量不低于100个。城镇地区调查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针对3258名18~60岁的居民进行访问,农村地区调查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针对870名16~60岁的居民进行访问,最终共获得4128个成功样本。本次调查中的数据结果已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进行加权处理。在95%的置信度下本次调查的抽样误差为±0.94%。调查样本基本构成情况:男性占45.4%,女性占54.6%;16~25岁的占18.3%,26~35岁的占23.9%,36~45岁的占25.9%,46~55岁的占22.3%,56~60岁的占9.6%。小学及以下的占11.2%,初中的占32.4%,高中/中专/技校的占33.4%,大专的占13.9%,本科及以上的占8.2%。本报告以此次调查数据为主要依据。 一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较2004年有所下降,连续5年,农村居民的总体生活满意度水

平高于城市居民,但城乡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如果用5级量表的赋值方法求取结果,即5分表示“非常满意”,依次递减,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排除回答“说不清”及“拒答”者之后求取均值,则2005年中国居民对自己生活的总体满意度是3.40分,较2004年的3.50分有所下降。 如果使用粗略估算法,将对于目前生活状况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者归为高满意度群体,将“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者归为低满意度群体(报告其他部分使用的粗略估算法均采用类似的归并方法),则当前中国居民中高满意度和低满意度群体比例分别为56.1%和17.2%。在2003、2004和2005年三年期间,高、低满意度者比例均呈逐年下降趋势(高满意度者比例:68.2%→66.9%→56.1%;低满意度者比例:25.2%→20.5%→17.2%),越来越多的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为“一般”。 比较历年城乡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发现,在2000~2002年间,城乡居民的总体生活满意度稳步上升,2003年有所回落,2004年有较大提升,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在2004年均达到了这5年来的最高水平。但2005年又有所下降,目前总体水平与2003年基本持平。在2001~2005年的连续5年间,虽然

2016年2月国内物价与宏观数据分析

春节效应,消费品全面上涨,工业品价格降幅幅明显缩小 依据相关监测测算,2月CPI环比上涨1.5%、同比上涨2.2%、累计同比上涨2.0%。PPI 为环比保持稳定、月度同比下降4.7%,累计同比下降5.0%。 从各项数据显示,1月的央行货币总投放和社会融资的大幅增长社会名义总需求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消费品价的大幅上涨,工业品价格保持稳定。 从国家整体利益来看,大幅提高农民和城市低收入全体收入水平,特别是切实有效提升老年农民退休工资水平,实现社会基本公平,推动央行所提供总需求最大限度成为现实总需求;加快落实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动社会总需求和中东西均衡发展;采取更加独立自主货币与汇率政策,防范国际宏观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的过渡冲击,实现中国经济全球竞争力水平的稳定提升;更重要的放活各类中小企业,促进社会就业的增长,是实现居民收入提升,国内总需求扩张、实现社会公平的关键;另外,尽快改变社保税的征收模式,大幅度降低社保税征收比例,取消以征收社保税基数的最低工资标准征收税,改用按实际收入比例征收是保税社,取消特权群体的社保分配特权,实现社会保障税征收同时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实现的社保税收缴对经济弹性,确保收入在中长期实现基本均衡,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过去一段时间,由于社会低保金发放管理中不规范现象带着大量有劳动能力寻租者而大量套取国家的低保金,导致社会低保金发放影响社会公共财政效率,影响社会公平。 更加重要推动万众创业尽快落实,国家不仅要对万众创业活动人员一定时期提供信贷、税收等方面支持,更为关键必须解放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机构中国大量过剩的高素质人力资源,通过补齐政府和事业单位人员拖欠社保金,而后鼓励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大量多余人员加入万众创业队伍中,利用2-3年时间将当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人员有近5000万人员减少到2000-3000万;同时大幅度提高互联网和大数据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机构的充分,从而大幅度提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机构工作效率,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大幅节约社会成本。大幅度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在交通运输和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大幅度裁剪高速公路、收费公路、铁路的冗余人员,特别基本取消高速公路、收费公路的人工收费,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推动这些高素质人力资源加入万众创业的行列,推动社会就业增长,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提升中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的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