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内部控制
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探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探析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管理体系,它在企业运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从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概述、运作机制、优势和不足等方面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分析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践经验,可以为我国企业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将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势经验融入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并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以促进我国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我国企业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推动我国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探析,启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概述,运作机制,优势,不足,结论,总结与展望,研究局限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规范企业运作,保护股东利益,防范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对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全球商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创新能力的经济体之一,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相对完善,经验丰富。
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运作机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借鉴。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仍存在不足和挑战。
对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借鉴其经验,优化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企业治理水平,更能促进我国企业适应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运作机制和优势,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探讨这些经验对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规范经营。
通过深入探讨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可以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重要参考,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有效防范和化解企业风险,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美国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研究
美国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研究作者:铁亮田中禾来源:《财会通讯》2010年第10期内部控制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五个阶段的演变。
内部牵制思想是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岗位分离,这在早期被认为是确保所有账目正确无误的一种理想控制方法。
到内部控制制度阶段,理论界认为内部控制应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部分,即内部控制制度“二分法”的由来。
前者在于报告企业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后者在于提高经营效率、促进有关人员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针。
学术界在对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进行研究时,逐步发现两者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
一、内部控制牵制阶段(20世纪40年代前)这一时期的内部牵制本质上是出于现实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无论从概念和方法上都比较单一,可称为单要素内部控制。
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是内部牵制的萌芽。
在20世纪40年代前,内部控制的发展基本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
内部牵制是以纠错防弊为主要目的,以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为手段,以钱财和会计事项为控制对象的一种管理手段。
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出现了内部控制思想的萌芽。
苏美尔文化的史料记载中会计账簿数字边的标记、古埃及谷物和银子入库时的职务分离、古罗马帝国宫廷库房的“双人记账”、我国周朝留下的记录“一毫财赋之出入,数人之耳目通焉”,均反映了内部牵制的基本原理。
内部牵制的实践可追溯到公元前36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时期,当时经手钱财的人用各种标志来记录财物的生产和使用情况;15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会计体系的成熟,以意大利复式簿记的出现为标志,内部牵制发展为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一定程度的岗位分离;1905年,L.R.Dicksee提出了内部牵制的三个要素:职责分工、会计记录、人员轮换;1912年蒙可马利出版的《审计——理论与实践》表达了内部牵制思想的理念;1930年,GeorgeE.Bennett将内部牵制定义为:内部牵制是账户和程序组成的协作系统,这个系统使得员工在从事本身工作时,独立地对其他员工的工作进行连续性检查,以确定其舞弊的可能性。
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5要素)简介
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水门事件后,内部控制理论引起了美国各界的广泛重视。
然而,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分歧却由来已久,立法者、监管者和商人的不同利益决定了各自不同的立场。
90年代初成立的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开创性地提出了一套成体系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这标志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到新的阶段,赢得了各方的好评。
一、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诞生199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反国外贿赂法》(FCPA),在反贿赂条款之外,又规定了与会计及内部控制有关的条款。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审计人员责任委员会发布了《报告、结论与建议》。
随后,在1980、1982、1984年先后颁布了审计准则公告第30号、第43号、第48号。
财务经理人员协会(FEI)发布了《美国公司的内部控制:现状》。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则要求上市公司提交其内部控制的报告书。
1985年,由AICPA、美国审计总署(AAA)、FEI等机构共同赞助成立了全国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即tread-way委员会。
Tread-way委员会旨在研究舞弊性财务报告产生的原因及其相关领域,其中包括内部控制不健全的问题。
Tread-way委员会就内部控制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并倡议建立一个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问题的委员会。
因此,Tread-way委员会的赞助机构成立了私人性质的COSO,其组成人士包括美国会计师学会、内部审计师协会、金融管理学会等专业团体的成员。
1992年,COSO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并在1994年进行了增补。
二、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内容该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和要素。
报告中提出的观点,超越了内控思想的以往理论棗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结构等理论。
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级风险管理指标
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级风险管理指标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级(Internal Control Rating, ICR)是一种用来评估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方法,以帮助投资者和监管机构评估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ICR是根据美国公认的会计准则(GAAP)和内部控制框架(如COSO)制定的。
本文将介绍ICR方法的主要指标和其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首先,ICR方法会关注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完备,是否有清晰的责任界定和授权机制。
这包括公司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
在评级过程中,评估者会检查公司的政策和规程,以及公司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
如果公司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方面存在缺陷,则可能会被评定为较高的风险等级。
其次,ICR方法会评估公司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这包括公司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财务报告的披露。
评估者会检查公司是否遵守GAAP和其他相关法规,以及公司是否有适当的内部控制程序来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
如果公司的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并且公司的内部控制程序不够完善,则可能会被评定为较高的风险等级。
此外,ICR方法还关注公司的审计功能和独立性。
评估者会评估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或外部审计机构的能力、独立性和报告程序。
如果公司的审计功能存在问题,可能会导致错误或欺诈行为无法被及时发现和纠正,从而增加公司的风险等级。
最后,ICR方法也会考虑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董事会的作用。
评估者会评估公司是否有适当的治理结构和独立董事会成员。
如果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可能会导致权力过于集中或决策过于主观,从而增加公司的风险等级。
ICR方法通过对上述指标的评估,将公司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如“强制力的内部控制”、“有效的内部控制”、“尚可的内部控制”、“有缺陷的内部控制”和“严重缺陷的内部控制”等级。
这些评级可以帮助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更好地理解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并作为投资决策和监管决策的参考依据。
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基于萨班斯法案——基于萨班斯法案404 条款的执行成本和收益分析吴益兵)(立信锐思研发部吴益兵)2002 年大量的财务舞弊案例,以安然破产为代表,如地震一般袭击了美国资本市场。
为了拯救美国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信心,美国国会通过了举世闻名的Sarbanes-Oxley 法案,也叫做“上市公司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案”。
该法案最早于2002 年2 月14 日由美国议员萨班尼斯(Sarbanes)和奥克斯莱(Oxley)提交给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
在“世通丑闻”的影响下,7 月25 日SOX 法案在国会参众两院获得加速通过。
7 月30 日,总统乔治·W·布什签署同意该法案使其成为美国的一项法律。
在萨班斯法案执行的 4 年中,萨班斯法案404 条款为重塑美国资本市场信心,提高美国上市公司治理和财务信息质量作出很大贡献。
同时,在萨班斯法案404 条款的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的问题。
在2006 年美国各界开始对执行三年萨班斯法案404 条款进行审视和分析,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修订措施,以让萨班斯法案404 条款能够更高效和经济的执行,更好的服务于美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发展。
2006 年我国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发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要求上市公司执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
这篇文章正是期望能够对美国萨班斯法案404 条款执行三年中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美国监管层对萨班斯法案404 条款最新的修订,以对我国执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制度的执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在萨班斯法案404 条款执行三年中,美国许多研究机构对萨班斯法案404 条款的执行效益与成本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CAR International 的研究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而且数据较为详细,这里以CAR International 的研究报告数据为基础就萨班斯法案404 条款的执行成本进行系统分析1[1]。
coso内部控制的定义
coso内部控制的定义
COSO内部控制是一种全面的框架,旨在帮助组织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
这个框架是由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COSO)制定的,它为组织提供了内部控制定义的五个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
1. 控制环境:这是内部控制的基础要素,它涵盖了组织的文化、价值观、员工职业道德、治理结构、权力和责任分配以及组织对内部控制的认知。
2. 风险评估:这个要素要求组织识别和评估可能对组织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并采取措施来管理这些风险。
3. 控制活动:这个要素是指采取行动来确保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这包括一系列的政策、程序和步骤,可以确保组织的资产得到保护,风险得到控制,以及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信息与沟通:这个要素要求组织在内部和外部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包括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
它还要求组织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系统,以便及时、准确地向管理层报告重要信息和问题。
5. 监控:这个要素是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持续监控,以确保其有效性。
监控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内部检查或者独立的第三方来进行。
COSO内部控制框架提供了一个普遍适用的指导原则,可以帮助组织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
它强调了组织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遵循COSO内部控制框架,组织可以减少错误、欺诈和效率低下的可能性,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和财务报告的质量。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美国COSO报告的比较与思考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与美国控制框架的比较(一)内部控制规范制定机构比较美国内部控制框架是由美国COSO委员会这一民间组织制定的,属民间主导型。
该委员会是一个民问组织,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会计学会(AAA)、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管理会计师协会(IMA)、财务经理协会(MEI)等五个民问机构发起.并独立于这五个组织。
我国《基本规范》是由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起成立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研究制定.制定机制属于政府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的制定机制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能够协调各方利益,较少地受到有关利益方的影响,为建立健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提供政策指导和咨询服务。
一般来讲,内部控制制定机制的属性与各国的国情相关联。
在美国,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市场化程度高。
民间专业团体影响力较大,由于参与基础较为广泛,其制定的法规很容易得到广泛的认可;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问较短,市场化程度正在逐步提高,在经济政策上比较侧重于宏观控制,在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制定过程中.依赖于政府,属于政府主导模式。
但是在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制定过程中.应该鼓励有关专业团体如注册会计师协会,资产评估师协会以及大型企业等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这样制定出的内部控制标准容量得到相关各方的认可,确保标准的顺利实施。
(二)内部控制标准法律地位的比较美国COSO委员会制定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属于民问机构的研究成果,不具有法律效力.但该框架1992年出台并在1994年修订后,得到了包括美国证交会(SEC)等相关政府机构的认可。
尤其是在安然,世通等公司财务欺诈事件出现后,美国国会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后,《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得到了美国法律的认可,具有较高的法律地位。
我国的《基本规范》及相关指引由财政部牵头制定,以财政部文件形式发布,是规范性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但是《基本规范》及相关指引制作为规范性文件,法律级次还较低,要引导企业按照《基本规范》及相关指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还需要其他法律的配合。
内部控制:美国的发展及启示
内部控制:美国的发展及启示一、美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单位对内强化管理,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内部控制发展具有代表意义。
美国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过了四个历程,即20世纪40年代前的内部牵制制度,40年代末至70年代的内部控制,80年代至90年代的内部控制结构,90年代开始的内部控制综合框架。
(一)“内部牵制”阶段“内部牵制”是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岗位分离,“内部牵制”制度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数千年之前。
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大,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美国一些企业逐渐摸索出一些组织、调节、制约、检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法,逐步建立了“内部牵制制度”,规定有关经济业务或事项的处理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总揽全过程。
(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进入20世纪后,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股份公司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西方各国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加强管理,采取更完善、更有效的控制方法。
同时适应社会经济关系的要求,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经济利益,西方各国纷纷以法律的形式要求强化对企业财务会计资料以及各种经济活动的管理。
以账户核对和职务分工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牵制,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逐步演变为由组织结构、岗位职责、人员条件、业务处理程序、检查标准和内部审计等要素构成的较为严密的内部控制系统。
(三)“内部控制结构”阶段控制的研究重点逐步从一般涵义向具体内容深化。
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发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中,以“内部控制结构”概念取代了“内部控制制度”,指出“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内部控制结构由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三个要素组成。
在三个构成要素中,会计制度是内部控制结构的关键要素,控制程序是保证内部控制结构有效运行的机制。
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发展及其启示
20 0 8年 6月,财政部 、证监会 、审计署、
银监会 、保监会联合发布 了 《 业内部控 企
制基本规范 》以及 《 业内部控制评价指 企
引 》 企业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和中国注 、《 册会计师主持起 草的 《 企业内部 控制鉴证 指 引》等配套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这意 味 着我 国初步 建立 了内部 控制的相 关法规。 本文通过分析美 国内部控制审计 准则的发
式并且强调 了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提出审 计 师从对公司的实质性漏洞风险进行评估
开始 ,就应 当不断的调整审计程序 ,以将 审计重点放在风险最大的区域使审计更为 有效 ,并显著增加发现 曾被忽视 的实质性
.
£
2 0 年 美国 《 02 萨班斯 一奥克斯利
H
法案》 来, 8 以 美国r 部控制 计规综合审计的概念。
自 审计 师 开始 应 用 第 2号 准 则起 ,
美 内 控 审 准 国 部 制 计 则 发 及 启 展 其 示
■ 杨 帆 博 士生 ( 中南财经政 法大学会 计学院 武汉 4 07 ) 303
◆ 中图 分 类 号 :F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29
该法案 由美 国众议院金融服 务委 员会主席 内容摘要 :本 文介 绍 了美国 内部 控制 审 计 准则 的发 展 与 现 状 ,在 对 现 行 注
册 会 计 师 职 业 准 则 重要 条 款 探 讨 的基
P A C OB密切的监督 了准则的执行并收集 了来 自各 方对准则实施的反馈。根据国际 财务执行官 ( E ) 0 5年对 3 0多家企 F I 20 0 业的调查结果,每家需要遵守萨班斯法案 的美国大型企业第一年实施第 4 4节 的总 0 成本将 超过 4 0万美元 。这些成本 包括 6
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和特点
代表意义 。美国内部控制理论 的发展经历 了四个阶段 。
遵循性等 目标的实现 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同时,提出了内
(一 )“内部牵制 ”阶段。2O世纪40年代前的内部牵制制度 , 部控制构成 的概念 ,即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含 了控制 环境 、风 是以会计账 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并实施岗位分离。“内部牵制” 险评估 、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 、监控5个 相互联系的要素 。
务会计 资料及各种经济活动的管理 。自此 ,以账户核对和职务 的工具 ,也要不断发展。随着人们社会实践的深入 ,必将不断产
分工为主要 内容 的内部牵制 ,逐步演变为 由组织结 构 、岗位职 生新的方式方法 以解决现实问题 .推动社会不断前进。
责、人员条件 、业务处理程序 、检查 标准 和内部审计等要素构成
国 际 视 窗
l l 00lll 漶 鹂
美国企 业内部控制制 度的发展和特点
文 /鲁文章
一 、 美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阶段
“内部控制是 由企 业董事会 、经理阶层以及其他员工实施的家 ,其 内部控制发展具有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经营活动 的效 率和效果 、相 关法律法规的
(责任编辑 :小 轩 )
圈 中国农业会计201 _5
(二 )“内部控制制度 ”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7O年代 ,生 为此而拟定 的计划能够得到实现 ,必须进行控制。
产 的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 ,股份公 司迅速 发展 ,并逐 渐成 为西
(二 )阶段性。内部控制发展有其 阶段性 ,不同的社会阶段 ,
方各国主要 的企业组织形式。随着市场竞争的 日益加剧 ,企业 由于其生产力 、生产关系的不 同 ,衍生出不 同的内部控制方法 。
员 会 颁 布 了指导 内部控 制 实践 的纲 领 性文 件 —— 《内部 控 中不断发展和逐步走 向完善 ,以推动社会前进 。
美国苹果公司内部控制分析
苹果公司内部控制分析一、公司概况苹果公司是美国的一家高科技公司,由史蒂夫•乔布斯、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和罗纳德•杰拉尔德•韦恩在1976年创立。
苹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库比提诺,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
自成立以来,其在电子科技产品领域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包括Macintosh电脑、iPod音乐播放器、iTunes商店、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等在内的电子科技产品更是在近年来风靡全球。
2011年2月,苹果公司打破诺基亚连续15年销售量第一的地位,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生产商。
2011年8月10日苹果公司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连续三年成为全球市值最大公司,在2012年曾经创下6235亿美元记录,在2013年后因企业市值缩水24%为4779亿美元,但仍然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
公司的成就在全球消费电子行业里,苹果公司已经成为传奇的代名词。
根据美国《财富》杂志的2012年世界500强排行榜,苹果公司高居第55名,较2011年上升了56名,在苹果公司所属的计算机、办公设备行业里,苹果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惠普。
而苹果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达到了1082.49亿美元和259.22亿美元,增幅分别为66%和85%。
一方面,苹果公司的产品受到消费者的狂热追捧;另一方面,苹果公司的股票也受到了投资者的欢迎,从2012年4月起,苹果以超过5200亿美元的市值稳坐世界第一的位置。
2012年9月18日,苹果公司股价正式超过700美元,苹果也以超过6500亿美元的市值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
这一切成就都离不开苹果公司对于内部控制的高度关注,将全面控制作为生命线贯穿于经营生产的过程之中。
成功原因分析(一)内部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能否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部控制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苹果公司在这方面无疑是成功的。
1、组织架构1)苹果公司组织结构设置原则简约不简单,精简机构环状沟通,减小管理幅度快速传递信息,迅速反应因人设职,权责分明因地制宜,分区管理2)苹果公司组织结构的优点适应不稳定环境下的高度变化。
COSO内部控制要素
COSO内部控制要素COSO是指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SO)。
它包括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师协会,财务经理协会,美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协会。
标准名称:《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标准组织: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隶属机构:美国国会的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NCFR)标准作用:研究导致虚假财务报告的偶发因素,并为上市公司及其独立审计师,为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其他监管机构以及教育机构提供建议形成时间:形成于1985年,报告1992年发布COSO报告:1992年COSO委员会经过多年研究,针对公司行政总裁、其他高级执行官、董事、立法部门和监管部门的内部控制进行高度概括,发布《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报告,即通称的COSO报告。
根据COSO内控框架,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1.控制环境2.风险评估3.控制活动4.信息与沟通5.监控为了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需要下列五个方面的要素支持:(五要素)–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核心是企业中的人及其活动。
人的活动在环境中进行,人的品性包括操守、价值观和能力等,它们是构成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又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环境要素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引擎,也是其他要素的核心。
–风险评估企业必须制定目标,该目标必须和生产、营销、财务等作业相结合。
为此,企业也必须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以了解自己所面临的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
–控制活动企业必须制定控制政策及程序,并予以执行,以帮助管理当局保证其控制目标的实现,其用以辨认并用以处理风险所必须采取的行动业已有效落实。
–信息与交流围绕在控制活动周围的是信息与沟通系统。
这些系统使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并交换这些信息。
–监测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
监控是一个评价内部控制运行组织的过程。
美国与中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美国与中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引言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帮助企业有效管理风险、保护资产、遵守法律法规并提高运营效率。
本文将重点关注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在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方面的特点和差异。
美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美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主要基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简称SOX)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COSO)。
1.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这是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重大改革。
该法案主要是为了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要求,以防止类似于恩隆、安然等丑闻的再次发生。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要求,要求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管;•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要求公司领导层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公开披露;•对公司董事会和高管层的责任进行强化,要求管理层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定、评估和维护负有更高的责任;•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管,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与所审计的上市公司保持独立性,并对审计的结果进行公正、客观的报告。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通过对美国的上市公司和整个资本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高了企业的内部控制意识,促使公司加强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以及财务报表的透明度。
2. COSO框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COSO)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内部控制框架,由美国内部控制研究与教育基金会(COSO)发布。
该框架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定义,并提供了一种评估和改进内部控制的方法论。
COSO框架主要包括五个组成部分:•控制环境:关注组织的整体风险管理意识、道德标准、管理哲学等;•风险评估:确定和评估组织面临的风险,并确定如何响应和管理这些风险;•控制活动:将风险管理策略转化为具体控制活动,确保实施有效的控制;•信息与沟通:确保及时获取、处理和传达关键信息,并确保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监控活动: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纠正异常情况。
美国 GAAP 下的企业成本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
美国 GAAP 下的企业成本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咱今儿就来唠唠美国 GAAP 下的企业成本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这档子事儿。
话说我之前在一家跨国企业工作的时候,就深深感受到这方面的重要性。
那时候,公司正准备开拓美国市场,对于遵循美国 GAAP 标准来管理成本和控制内部流程,那可是慎之又慎。
美国 GAAP 下的企业成本管理,可不是简单的算算钱、记记账。
这就好比你做饭,得清楚每样食材花了多少钱,还得知道怎么搭配能既好吃又省钱。
比如说,采购原材料的时候,不能光看价格低,还得考虑质量、运输成本和保质期这些因素。
有一次,我们采购部门为了节省成本,进了一批价格便宜但质量不太稳定的原材料。
结果呢,生产线上因为原材料的问题频繁出现次品,这不仅增加了废品处理的成本,还影响了交货时间,最后算下来,得不偿失啊!再来说说企业内部控制。
这就像是给企业安了个“管家”,啥都得管,还得管得有条有理。
财务数据要准确无误,不然决策层就像盲人摸象,啥都搞不清楚。
内部审计就像是给企业做“体检”,得定期检查有没有“生病”的地方。
我记得有一回,公司的一个小部门为了冲业绩,虚报了一些销售数据。
幸好内部审计及时发现,不然等问题严重了,那可就麻烦大了。
成本管理和内部控制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控制好了内部流程,能让成本管理更有效;而合理的成本管理,又能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
就像人的两条腿,缺了哪条都走不稳。
比如说,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如果没有严格的内部控制,招聘流程不规范,招进来的人不合适,那不仅浪费了招聘成本,还可能影响整个团队的效率。
而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合理规划员工薪酬福利,既能激励员工,又能控制人力成本。
在美国 GAAP 下,对于成本的分类和核算那是相当细致。
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等等,每一项都得算得明明白白。
而且,对于成本的分配和分摊,也有严格的规定。
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得有一双“火眼金睛”,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在内部控制方面,美国 GAAP 强调风险评估和防范。
美国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研究
美国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研究作者:孙永尧来源:《财会月刊·上半月》2020年第02期【摘要】从内部控制定义、目标、要素、原则方面,研究美国三个不同时期的《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
研究发现,美国政府内部控制是法规要求的,而美国审计总署是内部控制法规的主要制定者与推动者。
美国政府内部控制从制度论发展到过程论,从财务目标扩展到绩效与报告并重,从以准则为基础渐变成以五大要素为起点、以十七项原则为导向,充分反映了美国政府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与制度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逻辑化的过程,并深受企业内部控制影响。
美国政府内部控制准则并非是概念框架,而是行政单位建设与评价的标准,它属于指导性纲领。
美国政府内部控制准则能否客观地演绎成设计与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待进一步验证。
可以借鑒美国政府内部控制建设经验,确定我国政府内部控制范围,以要素法和原则导向构建我国政府内部控制框架并加以完善。
【关键词】政府内部控制;准则;目标;要素;原则【中图分类号】F2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3-0060-11自从我国公布并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政部财会[2012]21号)以来,内部控制在促进公共资源有效运行、防范权力寻租、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各单位贯彻落实、积极推进,效果显著。
但是,随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原有的内部控制规范日益显现某些不适应新时代的话语特征,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做出解释,用以阐述是否需要重构以及如何重构内部控制规范。
我国已有不少学者在这方面做了系统研究,在内部控制范围、概念、要素、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富有成效的见解。
本文通过研究美国《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并结合目前学术界的某些观点,提出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1983年《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1950年,美国《会计和审计法案》获得通过,要求政府机构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1]。
美国 GAAP 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
美国 GAAP 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美国的通用会计准则(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简称GAAP)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审计提出具体要求,旨在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本文将探讨美国GAAP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和审计的相关内容。
一、企业内部控制1. 内部控制的定义与目的企业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手段,通过制定合理的经营政策和流程,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法律合规性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
其主要目的是保护企业的资产,防止欺诈行为和错误发生。
2. 内部控制的要素美国GAAP明确规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
控制环境包括企业文化和管理层的道德风险;风险评估涉及对企业内部外部风险因素的评估;控制活动包括制定和执行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信息与沟通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传递;监督通过监督和反馈机制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3. 内部控制的执行方式为了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企业需要建立和执行相关政策和程序。
这些包括风险评估、内部审核、内部报告、财务监督和法律合规等。
此外,企业还需要培训员工,提高他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执行能力。
二、审计程序1. 审计程序的定义与目的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师为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财务报告的准确性所执行的一系列活动。
其主要目的是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错误,并对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2. 审计程序的执行步骤审计程序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测试、财务报表分析、抽样检查、证据收集和报告撰写等步骤。
审计师需要仔细分析企业的财务数据、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并与企业管理层和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沟通,以获取相关信息和文件。
3. 审计程序的要求与意义在执行审计程序时,审计师需要遵循美国GAAP的要求,保持独立和客观,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提出保留意见或合规意见。
审计程序的结果可以为企业提供有关内部控制的改进建议,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监控风险。
国外内部控制研究综述之一——美国内控发展概况
国外内部控制研究综述之一——美国内控发展概况美国是全球内部控制发展最为成熟和健全的国家之一、自20世纪初以来,美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发展,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实施机制,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监督机制。
本文将重点介绍美国内控发展的基本概况。
首先,美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在那个时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负责研究和制定内部控制准则,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随后,1933年通过了《证券法》,要求美国上市公司披露其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一法律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内控制度正式建立。
其次,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内部控制进一步得到完善。
1977年通过了《外部审计师法案》,要求上市公司的外部审计师对其内部控制发表明确意见。
此外,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也出台了一系列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准则和规定,进一步加强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进入21世纪后,美国内部控制迎来了一系列重大。
最重要的莫过于2002年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法案)。
该法案是对于2001年发生的安然丑闻的回应,旨在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监管。
SOX法案要求公司管理层对其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告给投资者和SEC。
此外,SOX法案还设立了公共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负责监督审计师的业务并制定相关准则。
除了法律法规的外,美国内部控制还注重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美国企业普遍采用了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CAATs)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系统,提高了内部控制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
总结来看,美国内部控制发展概况可以概括为:从20世纪20年代起,经过多次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实施机制;特别是2002年通过的《SOX法案》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内部控制的要求和监管力度;同时,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为内部控制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美国 GAAP 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审计
美国 GAAP 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审计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审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美国的企业环境中,遵守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简称GAAP)的要求更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就美国GAAP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审计进行探讨。
一、美国 GAAP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美国GAAP是美国会计准则的核心。
根据GAAP的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聚焦财务报告的准确性:美国GAAP要求企业确保其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从而保护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权益。
2.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GAAP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以保护企业资产,防止潜在的欺诈行为或错误的报告。
3. 信息技术系统的安全性:GAAP要求企业确保其信息技术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数据的存储、处理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4. 计价与会计政策的合规性:GAAP强调企业应采用合适的计价方法和会计政策,确保报表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对于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1. 防范企业风险: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管理各类风险,避免财务和经营问题的发生。
2. 保护企业利益相关方的权益: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确保企业有准确和可靠的财务报表,从而保护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3. 提高企业效率和经营绩效: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促进企业运营的规范化和高效性,有效管理资源,提高经营绩效。
4. 符合法规和规范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需要符合相关的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企业合规经营。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运行和合规性进行评估的过程,具有以下重要性:1. 评估内部风险和控制效果: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内部风险和控制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美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单位对内强化管理,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内部控制发展具有代表意义。
美国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过了四个历程,即20世纪40年代前的内部牵制制度,40年代末至70年代的内部控制,80年代至90年代的内部控制结构,90年代开始的内部控制综合框架。
(一)“内部牵制”阶段“内部牵制”是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岗位分离,“内部牵制”制度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数千年之前。
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大,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美国一些企业逐渐摸索出一些组织、调节、制约、检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法,逐步建立了“内部牵制制度”,规定有关经济业务或事项的处理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总揽全过程。
(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进入20世纪后,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股份公司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西方各国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加强管理,采取更完善、更有效的控制方法。
同时适应社会经济关系的要求,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经济利益,西方各国纷纷以法律的形式要求强化对企业财务会计资料以及各种经济活动的管理。
以账户核对和职务分工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牵制,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逐步演变为由组织结构、岗位职责、人员条件、业务处理程序、检查标准和内部审计等要素构成的较为严密的内部控制系统。
(三)“内部控制结构”阶段控制的研究重点逐步从一般涵义向具体内容深化。
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发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中,以“内部控制结构”概念取代了“内部控制制度”,指出“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内部控制结构由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三个要素组成。
在三个构成要素中,会计制度是内部控制结构的关键要素,控制程序是保证内部控制结构有效运行的机制。
特别强调了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为等控制环境的重要作用。
(四)“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1992年9月,美国COSO委员会颁布了指导内部控制实践的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并于1994年进行了增补,这份报告堪称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1996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又以第78号说明书的方式对《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中内部控制的定义和描述进行了确认并作了重要修订。
COSO 委员会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以及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同时提出了内部控制构成的概念,即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含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内部控制框架为关注内部控制的有关方面提供了一个普遍认可、内涵统一的内部控制概念框架和评价方法,其涵盖的范围比以往任何一个概念都更为广泛。
二、美国内控制度发展的特点(一)必然性内部控制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人类在管理的过程中,认识到控制活动的重要性,为了确保组织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能够得到实现,必须进行控制。
(二)阶段性内部控制发展有其阶段性,内部控制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片面到全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三)发展性内部控制理论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不是一成不变的,美国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过了四个历程,内部牵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框架。
随着人们社会实践的深入和发展,必将不断产生新的方式方法以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推动社会不断前进。
(四)同一性企业的目标是自下而上发展、获利,为达到此目标,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达成企业目标的合理保证。
“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其衰亡是从内部开始的,外部力量不过是其衰亡的最后一击。
企业的衰亡亦如此,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企业逐步完善自身建设,及时调整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走向成功”。
同时,从外部社会来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不仅仅是企业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也是企业的一种责任与义务。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证企业的经营效果和效率、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保证企业法律法规的遵循性。
从对外部利益集团负责的角度,企业亦应加强内部控制。
三、强化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一)正确地认识我国当前内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不容乐观,我国管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一定的内部管理经验,形成一般的内部控制制度。
但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现象仍大量存在。
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在发展的初期,公司老板一般愿意自觉地去实施内部控制,但由于人员素质低下等原因,内部控制的质量也不高。
因此,内控制度的缺失成为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郑州亚细亚关门、珠海巨人集团衰败等等都可归结于此。
造成当前这种内控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1、产权不明晰;2、没有形成法制制约的大环境。
公有单位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加强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不明,因此,在一个单位内也就很难形成有章必遵、违章必究的局面。
从美国内部控制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内部控制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充实的,1950年,美国国会在其制定的预算及会计程序法案中规定“各机关应负责对各种款项、财产及其他资产的有效控制,会计记载等应经由恰当的内部稽核。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将内部控制列入政府法令。
1978年美国又在有关法令中指出:在管理方面一个迫切的任务就是建立合适的内部控制制度。
可见,美国政府相当重视内部控制,并用法律保证实施。
美国内部控制制度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逐渐成熟完善。
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研究起步较晚,与美国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如我国内部控制的主要对象是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目的是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财务会计的可靠可信及业务活动的合法合规;而美国的内部控制目标不仅涵盖企业的会计系统控制,而且还需要合理保证经营的效益性和管理的合法合规性,其报告中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的内容更为宽泛。
我国内部控制的手段主要以查错防弊为主,而美国的内部控制将风险评估作为主要的控制手段,可以事前将经营管理风险控制在最小程度。
我国目前仍停留在内部牵制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并没有明确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而是直接列出了内部控制的内容;而美国的内部控制已采取内部控制要素的观念,内部控制的设立是按照业务循环及每个业务循环的五项构成要素来进行的。
笔者认为,我国应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形势,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
借鉴美国先进的内控制度,大力推行适合国情和企业的内控制度。
(二)大力加强企业外部环境建设,从根源上解决当前我国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利益冲突。
因此,如何设计一套有效的组织机制,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促使经营者追求企业价值或股东利益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理论的核心任务。
从理论上来说,对经营者的控制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法律规章制度为主体的外部控制机制;二是以董事会为主体的内部控制机制。
与欧洲大陆国家和日本相比,美国公司更注重外部控制机制。
当前我国存在着部分企业会计造假行为严重、财务报告严重失真、企业违法违规现象愈演愈烈的状况,从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环境又影响企业控制的目标和内容。
从我国的现实看,市场经济正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企业经营方式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普遍不足,由于公司治理的内外机制欠缺,企业没有实施内部控制的动力。
改进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不能仅着眼于内部控制理论中限定的实施范围,更要从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的内外机制这样的高度来奠定企业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笔者认为,当前,应大力加强外部控制机制的建设,为内部控制机制建立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进而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加强外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应着重从以下两点入手:1、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必须建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管理科学、政企分开,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制度化。
配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
2、加强法制建设。
加大内部控制制度的立法力度。
对内控制度的制定、指导、督查和处罚等措施要落实到位,加强法制宣传和执行力度,切实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建立一个法制社会。
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将面临国际市场的挑战,企业管理模式将受到冲击。
在企业真正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必须按照WTO的基本原则运作,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完成企业经济发展目标。
(三)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首先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
控制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影响控制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同美国相比,我国企业应该特别要加强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同时切实加强软控制建设。
1、切实发挥董事会的作用。
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目前,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在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理班子,但在实际工作中,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建立,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首先要加强董事会的建设,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和潜能,使股东及其他利益团体的利益真正受到保护。
在美国的企业中,董事会一直很受重视,其董事的选择,搭配及组成等方面都极为严格。
2、加强软控制建设。
软控制主要是指那些属于精神层面的事物,如高级管理阶层的管理风格、管理哲学、企业文化、内部控制意识等。
形而下之学,人人可达,形而上之道,非常人可体会。
有形的东西容易看到,通过模仿、练习而学会。
无形的东西要通过不断地摸索、积累、思考而后才可能升华得到。
通过这么多年向西方发达国家的学习,我国大多数企业已基本掌握了一般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并能够运用于实践。
但由于缺乏管理理念,难以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使管理制度、管理方法流于形式,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企业发挥的作用很有限。
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应从高层管理者做起,逐步学习、领会、建立良好的管理理念,积极发挥软控制的作用。
(四)在实践中总结发展内部控制理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内部控制理论随着改革事业的发展,企业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客观上要求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内部控制是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赖以顺利进行的基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增强企业在改革浪潮中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要求企业必须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