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详解PPT课件
合集下载
祭十二郎文课件语文课件PPT

“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 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
明确:前三个“也”字带动了三个判断 句,强调消息的不可信,但是最后一个 “也”字却把语气由不能相信转换到不 得不相信上来,自己身边的书信为他切 实地证明了老成的死是肯定无疑的,他 只能去面对这残酷的现实了!
“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 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 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一、作者很重视语句的前后呼应,善于利用排比句式, 并讲究用词的精巧。
例如,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中,有两处前后对应 地讲到自己未老先衰、体弱多病的情况,前面说: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 摇。”这里特意连用了三个起转接作用的“而”字, 意思是说三十多岁的人,本应身体健壮、精力旺盛, 可是自己反而视力减退、反而鬓发斑白、反而牙齿 动摇,这就强调了作者的身体状况竟然是一反常规, 过早地衰相毕露。
试从作者情感和思绪发展方面把握文章的脉络,概括 各段(不含首尾两段)内容,探究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第7段,孩提尚幼,“冀其成立”。 第8段,猜测老成的死因。 第9段,揣测老成的死期。 第10段,交代对老成身后事的安排。 第11段,再次抒发自己对老成之死的无限悲 痛之情。
韩愈在语言上放弃了传统骈俪文的 整饬、华美,而采取韵散结合,以散为 主的形式来表达。而且不沿袭传统祭文 的固定格式,运用了与亲人对面交谈以 叙家常、吐心曲的方法,这就构成了这 篇祭文的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 而又婉转、细密的独特风格。
第二部分(自“去年,孟东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 写因比自己年少体强、生性“纯明”的侄子遽然辞世而悲痛欲绝。
第三部分(自“今吾使建中祭汝”至篇末),主要交代对老成 身后事的安排。
《祭十二郎文》公开课PPT课件

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 期矣。
7、汝之子始十岁,吾 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
久了;如果死后没有知觉,那 我也悲伤不了多少时候,而没 有悲伤的日子倒是无穷无尽的。
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 刚五岁。年少身强的都不能保
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 全,像这样的孩子,又怎么能期
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 望他们成长立业呢?悲痛啊!
深情至哀
叔侄深情
共叙情谊 抒写悔恨
2.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纪念十二郎,
为什么要写自己的身世?
答:是为了表现自己和十二郎的之间的深厚亲 情,从而表达自己的深深思念。
3.这几段总体是为了突出什么含义?
答:突出与十二郎的深厚情谊,即虽为叔侄,
实为兄弟。
.
21
4、去年,孟东野往,
去年,孟东野前往江南, 我写信给你说:“我还未到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应当不再记得了;我那时
其言之悲也。
虽然能记得,但也不懂得
她话中的悲酸。
.
16
赏析:此段叙骨肉之情。叔侄之间 情同骨肉,亲如手足。这就为下文哭祭 老成打下了情感的基础。接着历数了韩 家迭遭不幸,回忆了许多生活往事,尤 其是嫂嫂指着自己和志成所说的悲痛至 极之语,写出了自己和志成在继承韩氏 香火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
23
5、呜呼!其信然
唉!大概是真的了!
矣!吾兄之盛德,而 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德
夭其嗣矣!汝之纯明 行却丧失了后代,你那
宜业其家者,不克蒙 么纯正贤明本当继承家
其泽矣!所谓天者诚 业的,不能承受他的遗
难测,而神者诚难明 泽!这真是天公实在难
矣!所谓理者不可推, 以推测;神明实在让人
而寿者不可知矣! 难以明白!这真是天理
祭十二郎文字词和翻译解析PPT精品课件

能衔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
二郎之灵:
死
知道
依靠 形
含,怀着
容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 孤
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 单
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
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 不久 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
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
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 死去的 时幼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 长辈
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 统称
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幕于汴州,汝 第二年 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
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又佐戎 成为事实, 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 实现
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 手持戈代表军务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不拘格式,写得情真意切,生 动感人,为后人传诵,被誉为“祭文中的千古绝调”。
2021/3/1
5
了解背景
韩愈的父亲韩云卿生子四人,长子韩会,次 子韩介,季子韩愈。十二郎,即韩老成,本是 韩介的次子,出嗣韩会为子。韩愈幼年丧父, 由韩会夫妇抚养成长。他和十二郎从小生活在 一 起,“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 特别深厚。十二郎的死,使他悲痛欲绝,也勾 起他的辛酸回忆。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凉, 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从前同十二郎一起 生活的种种情景都一齐涌上心头;自己的衰病, 子孙辈的幼小,这是眼前必须正视的现实。所 有这一切,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悲感万 端202,1/3/1百思萦集,情不能已,因而写成此文 。 6
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
《祭十二郎文》(非常完整版)课件

式和规范。汉代的祭文多为四言或五言古诗,内容主要是对祖先的赞颂
和感恩。
03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是古代祭文发展的高峰,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祭文作品。这些祭
文不仅格式规范、文采斐然,而且情感真挚、感人至深。其中,韩愈的
《祭十二郎文》被誉为古代祭文中的典范之作。
12
不同类型祭文的写作规范
2024/1/24
告祭文
告祭文是向神灵或祖先报告某件事情的祭文。写作时要简洁明了地叙述事情经过和结果, 表达对神灵或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时,要注意措辞得当、语气恭敬。
祈祭文
祈祭文是为了祈求神灵或祖先庇佑而写的祭文。写作时要明确表达自己的祈求意愿和目的 ,同时表达对神灵或祖先的敬意和信任。语气要诚恳、谦卑。
谢祭文
谢祭文是为了感谢神灵或祖先的庇佑而写的祭文。写作时要具体描述自己受到的恩惠和帮 助,表达对神灵或祖先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可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愿景。
2024/1/24
20
作品所体现的家庭伦理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024/1/24
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性
《祭十二郎文》通过叙述作者与十二郎之间的深厚亲情, 强调了家庭伦理观念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对家庭和睦、 兄弟友爱的向往和追求。
体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韩愈在文中不仅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悲痛之情,还通过对 家庭伦理的阐述,表达了对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期望和 责任感。
2024/1/24
文章通过回忆与十二 郎的往事,表达了作 者对亡侄的深切悼念 之情。
5
唐代散文发展概况
唐代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高峰时期 之一。
中唐时期,古文运动兴起,主张恢复 秦汉散文的传统,强调文章的内容和 思想性。
2024/1/24
祭十二郎文(韩愈)演示文稿PPT共23页

祭十二郎文(韩愈)演示文稿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2024年《祭十二郎文》完整版ppt课件

十四年(819年),宪宗皇帝派遣使者去凤翔迎佛骨
,京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
然上《论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将佛骨
“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宪宗得表,龙颜震怒,要
处以极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极力说情,免得一
死,贬为潮州刑史。韩愈任潮州刑史八个月便回朝任
吏部侍郎。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十一日和十二
2024/2/29
20
《祭外姑文》简介及赏析
1
作者及背景
《祭外姑文》是唐朝韩愈所作,为其岳 母所作的一篇祭文。韩愈是唐代著名文 学家、思想家,此文体现了其对岳母的 敬重和感激之情。
2
文章结构及内容
文章开头即表达对岳母逝世的悲痛之情 ,接着回顾了岳母的品德和对自己的关 爱,表达了作者的感激和怀念。最后, 作者表示要以岳母为榜样,继续前行。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
表达作者自幼失去依靠,依靠兄嫂抚养的孤苦无依之情。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叙述兄长去世后,作者与十二郎相依为命的经历。
2024/2/29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强调作者与十二郎之间的亲密关系,突出十二郎在家族中的重要地位 。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
24
分享交流
分享内容
分享目的
学生分享自己在家中践行孝道的经历和感 受,包括尊敬长辈、关爱家人、承担家务 等方面。
通过分享,使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践行 孝道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增强学生的家 庭责任感和感恩意识。
分享时间
10分钟
2024/2/29
分享方式
学生自愿上台分享,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 予掌声鼓励。
《祭十二郎文》ppt课件

本文作者在叙事时不是孤立叙写琐事;而是放在宽阔背 景中处理;以便于琐细中见沉痛;于联系中见深挚
如十二郎英年早逝;本身足以使作者十分痛惜;联系 两人从小孤苦相依;成年别多聚少;再加家世凄凉;作者三 兄早世; 两世一身; 现孙辈惟一的十二郎又逝;岂不悲痛 之情更重;更催人泪下吗
本文特点是直抒胸臆;但抒情与叙事紧密结合 如写与十二郎幼年时孤苦相依的一段艰难生活;特别 细致动人;关于生死离别的反复重叠;说而又说的抒情;更 显出哀痛至深至切 所以;与其说是写祭文;不如说是诉衷 情 在絮絮切切诉说家常琐事同时;感情也表达得曲折入 微
这篇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反复抒写自己对十二郎的 怀念与叔侄之间生离死别的哀痛 于萦纡中见深挚;于呜咽处见沉痛; 语语从肺腑流出
本文写得极度悲痛;请思考作者在悲侄之死 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思念之情
追悔之情
痛悼之情
人生无常
骨肉之情
宦海沉浮
至情之文;千古绝调
这篇祭文是怎样把叙事和抒情完美的 结合在一起的
2 运用多种手法抒发感情
本文虽是直抒胸臆;但从写作角度看;作者还是运用了多种手法将感 情抒发得酣畅淋漓:
一是从自身幼年讲起而又处处紧密联系十二郎的生活;突出叔侄 孤苦相依 情深谊长;
二是以韩氏两世;惟此而已强调十二郎之死的惨痛之情; 三是不厌其详地写叔侄相会又离别的经过;悔恨自己不该为求禄 而使暂时相别竟成永别;以此加深抒发失侄之痛; 四是设想自己年老体弱本应早死;将会使十二郎忧伤万分;反跌出 今日自己对十二郎早死的悲痛之情;使感情抒发又加深一层; 五是因为悲痛之极而产生不合常情的想法;想去从死;以此来摆脱 痛苦;使感情的抒发到达顶峰; 最后;作者以呜呼 汝病吾不知时一段;将上述种种悲痛作一总括; 使人真正感受到作者言有穷而情不可终的哀痛之情
如十二郎英年早逝;本身足以使作者十分痛惜;联系 两人从小孤苦相依;成年别多聚少;再加家世凄凉;作者三 兄早世; 两世一身; 现孙辈惟一的十二郎又逝;岂不悲痛 之情更重;更催人泪下吗
本文特点是直抒胸臆;但抒情与叙事紧密结合 如写与十二郎幼年时孤苦相依的一段艰难生活;特别 细致动人;关于生死离别的反复重叠;说而又说的抒情;更 显出哀痛至深至切 所以;与其说是写祭文;不如说是诉衷 情 在絮絮切切诉说家常琐事同时;感情也表达得曲折入 微
这篇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反复抒写自己对十二郎的 怀念与叔侄之间生离死别的哀痛 于萦纡中见深挚;于呜咽处见沉痛; 语语从肺腑流出
本文写得极度悲痛;请思考作者在悲侄之死 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思念之情
追悔之情
痛悼之情
人生无常
骨肉之情
宦海沉浮
至情之文;千古绝调
这篇祭文是怎样把叙事和抒情完美的 结合在一起的
2 运用多种手法抒发感情
本文虽是直抒胸臆;但从写作角度看;作者还是运用了多种手法将感 情抒发得酣畅淋漓:
一是从自身幼年讲起而又处处紧密联系十二郎的生活;突出叔侄 孤苦相依 情深谊长;
二是以韩氏两世;惟此而已强调十二郎之死的惨痛之情; 三是不厌其详地写叔侄相会又离别的经过;悔恨自己不该为求禄 而使暂时相别竟成永别;以此加深抒发失侄之痛; 四是设想自己年老体弱本应早死;将会使十二郎忧伤万分;反跌出 今日自己对十二郎早死的悲痛之情;使感情抒发又加深一层; 五是因为悲痛之极而产生不合常情的想法;想去从死;以此来摆脱 痛苦;使感情的抒发到达顶峰; 最后;作者以呜呼 汝病吾不知时一段;将上述种种悲痛作一总括; 使人真正感受到作者言有穷而情不可终的哀痛之情
2024版第22课祭十二郎文完整版PPT课件

主题思想:生死离别之痛与人生无常感慨
韩愈通过祭文的写作,表达了生 死离别带来的短暂, 以及人们在面对死亡时的无奈和
悲痛。
韩愈在文中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进行了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珍
视和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怀念。
04
文学价值与艺术魅力
祭文在古代文学中地位和作用
古代丧葬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古代丧葬文化所蕴含的孝道观念、礼仪制度等对于现代社 会仍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和睦。
如何传承和发扬古代丧葬文化
可以通过加强文化教育、举办相关活动等方式来传承和发 扬古代丧葬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其中所蕴含的 价值和意义。
06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
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
第22课祭十二郎文完 整版PPT课件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 • 文学价值与艺术魅力 • 知识拓展:古代丧葬习俗及文化
内涵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
目录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韩愈生平与主要成就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 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中期 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和文学家、 政治家、史学家、诗人。
孝道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扬
虽然现代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但孝道观念仍然被广泛传承和发扬,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丧葬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古代丧葬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虽然现代社会的丧葬习俗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古代丧 葬文化中的一些元素仍然被保留下来,如清明节扫墓、祭 祀先祖等。
祭文是一种古老的文体,主要用 于祭祀时对亡者表示哀悼和怀念。
在古代文学中,祭文具有重要的 地位,是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 祭十二郎文》课件(38张ppt)

祭文是祭祀时诵读的文章。祭文(悼词) 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 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 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贡献;最后向 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 者的品质精神.
历代哀祭文名篇点睛
汉·贾谊《吊屈原赋》:悼屈子而实抒己之愤懑;
魏晋南北朝,潘岳的《悼亡赋》、江淹的《伤 爱子赋》、 庾信的《哀江南赋》均为名作,庾 作苍凉悲愤、惨痛感人。
第一部分(1~3) 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第二部分(4~9) 写十二郎之死
第三部分(10~12) 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 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才)能衔(含含→→ 怀怀) 哀致(表达)诚,使建中远(在远方)具(备办、准备)时羞(通“ 馐”,美味食物)之奠,告(告慰 )汝十二郎之灵(灵位):
古文运动 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
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 “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 “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 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 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 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 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由于他对古文的倡导,苏轼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噩耗传来,由不信到最终 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不得不信的心理变化
虽然(即使这样 ),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 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多多少少日日子子,,指指过过不不了了 多久)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 不悲者无穷期矣。
感慨自己未老先衰 将“从汝而死”
《祭十二郎文》课件 上课(共40张PPT)

坦诚噩耗传来时自己由不信到最终确 信的心理变化过程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 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 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 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也。
感慨自己未老先衰,将“从汝而死”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者强者不 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 呜呼哀哉!
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 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 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 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 者。汉、魏以来,祭文多依照《诗经》 中雅、颂的韵语,也有用骈文的。本 文则不拘常格,以无韵散体来写。
祭文――也称“悼词”,通常是祭奠
死者,抒发悼念哀痛之情的一种文体, 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 祭文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 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 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 评价死者的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 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 的精神品质。
孩提尚幼,“冀其成立”。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 “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 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 斯乎?
猜测老成的死因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 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 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 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 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 揣测老成的死期
第九句前两个“也”连用,表 假设,后一个“也”表反问,作者 清醒地明白,眼前这一切是事实。
第十一、十二、十三句连用“矣” 来表明自己的不解与迷惑,作者实在无 法接受残酷的事实。
最后两句末尾用“矣”,相当 于“了”,表明天道难测,神机难 明,天理不可推究,人的寿命难以 预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6
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墓地) 吾实为之 ,其又何尤!
(责怪、怨恨)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敛不凭其棺 窆不临其穴。
(没有心思) (靠着) (下葬)
-
17
三、词类活用
乃能衔哀致诚
名,诚意
不省所怙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动,继承事业
苍苍者欲化为白矣
名,父亲
汝又不果来
灰白的头发;白发
然后惟其所愿
动,实现,成为现实 名,愿望
(谋生)
请归取其孥
(家眷)
吾去汴州 ,汝不果来 (实现)
将成家而致汝 (安家)(使……来)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骤然,突然)
吾不可去 ,汝不肯来 (离开职守)
-
15
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悲哀)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继承家业) 不克蒙其泽矣 (能/继承/福泽) 所谓理者不可推 (天理、自然规律) 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没多久) 又可冀其成立耶 (希望) 比得软脚病 ,往往而剧 (严重)
莫如西归
长吾女与汝女
状,向西
而视茫茫
使动,使……长大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名,视力
名,尽头
-
18
四、重要句式
❖ 惟兄嫂是依。(只依靠兄嫂。)
“依”的宾语“兄嫂”前置。构成“唯…… 是……”格式,“是”起提宾作用。成语“唯 才是举”、“唯你是问”、“惟利是图”都 是这种格式。
❖ 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是做梦呢?还 是传送的消息不确实呢? ) 其然乎?其不然乎?(是这样呢?还是不是 这样呢? )
诗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 合。 人生在世,离合聚散,甚至生离死别本 是常事。可是,逝者已矣,却会给生者 留下无尽的哀思和悲痛。
这种哀思和悲痛绵绵于千年之后。 今天, 我们依然可以在韩退之的“绝唱”之文 中触摸 得到。
此文就是韩愈的---------
-
1
祭十二郎文 韩愈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 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
(这样) 6、而:
死而有知 ,其几何离 (如果,表假设)
比得软脚病 ,往往而剧。 (表修饰,“往往”是“剧”的
吾年未四十状语,)而视茫茫 ( 却,表转折)
汝不肯来,恐旦暮死 ,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因而,表原因)
-
14
二、重要实词
乃能衔哀致诚
(表达心意)
使建中远具时羞 (备办,准备)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其他虚词
1、乃:季父愈闻汝之七日 ,乃能衔哀致
诚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东野与吾书 ,乃问使者
(才)
2、始:汝之子始十岁
(才,刚)
吾年十九 ,始来京城。 (初次)
3、抑: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
斯乎?
(或者)
4、比:比得软脚病 ,往往而剧。 (近来)
比去,以手阖门。 -
(等到)13
5、然: 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然后惟其所愿。 虽然 ,吾自今年来, 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
然有三个哥哥,却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
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
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
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
次面。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
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了。韩愈知道消息,
悲痛欲绝,写了“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
-
11
文言要点归纳
一、重要虚词 其: 1、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指示代词“那”]
2、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然后惟其所愿。 [人称代词“我的”]
3、呜呼!其信然矣!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大概]
4、其然乎?其不然乎?
“是……还是……”,表选择关系。]
5、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表选择关系
12
-
7
评价
“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 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 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 不工。” ——《古文观止》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 者,其人必不。友” ——苏轼
“祭文中千年绝调。”——明·茅坤
本文抒发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思念之情
追悔之情
痛悼之情 骨肉之情
人生无常 宦海沉浮
以上两句是选择复句,构成“其……其……”
格式。
-
19
状语后置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省略句
吾
吾念汝从于东
-
20
知识巩固
1·解释词语
衔哀致诚 含,怀着 表达
不省所怙 依靠
止一岁
留居
汝遽去吾 突然 离开
辍汝而就 停止,离开 就职上任
抱无涯之戚 忧伤
其信邪
真实、确实
不克蒙其泽 能 承受、蒙受
其几何离 多少,不久
作者简介——
韩愈(公元768年-824年),字退之,唐河 阳(今河南孟县)人。常自谓“郡望昌黎”,故 世称“韩昌黎”;因晚年曾为吏部侍郎,故也称 韩吏部。又称韩文公。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 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他主 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 式美的骈俪文章;语言要新颖流畅,“唯陈言之 务去”,对古文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其散 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他是“唐宋八 大家”之首。代表作是《马说》、《师说》等。
至情之文,千古绝调
-
9
这篇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反复抒写自己对十二郎的 怀念与叔侄之间生离死别的哀痛。 于萦纡中见深挚,于呜咽处见沉 痛,语语从肺腑流出。
字音
不省(xǐn )所怙( h ) 殁( m)ò
g
ù
孥( nú ) 薨(hōng) 汴( bià)n
嗣( sì) 殒( yǔn) 奴婢( b)ì 窆(biǎn) 颍( yǐn)g 尚飨( x)iǎng
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这篇祭文,一
字一泪,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
6
脉络
情感
(1—3)叔侄情深 (4—7)噩耗传来
①悲家世不幸
②悔“旅食京 ③师叹”未老先衰 ④恨小病丧命
(8—10)祭奠亡灵
⑤哀后辈孤苦 ⑥疚丧葬难周
写作背景—— 韩愈两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
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
韩会有一个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会为
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
此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
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
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
冀其成立 比得软脚病 抑别有疾 吊汝之孤 遂取以来 窆不临其穴 其又何尤 曷其有极 幸其成 长吾女与汝女
希望 近来
还是 抚慰
立即 / 接 葬时下棺入穴
怨恨
何,什么 / 尽头 希望
养育
2·指出通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