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2024年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含多场景)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含多场景)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一、教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我国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重度残疾儿童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使重度残疾儿童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我国实行了送教上门政策,旨在为这些儿童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教育服务。
本教案针对重度残疾儿童的特点,结合送教上门的实际需求,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送教上门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残疾儿童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2.残疾儿童能够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3.残疾儿童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认知水平。
4.残疾儿童能够发挥自身潜能,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教学内容1.日常生活技能:包括饮食、穿衣、个人卫生、家庭生活等方面,培养残疾儿童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2.社交沟通能力:通过游戏、互动等形式,提高残疾儿童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3.认知能力:包括数学、语文、科学等方面的启蒙教育,提高残疾儿童的认知水平。
4.兴趣爱好:根据残疾儿童的兴趣和特长,开展绘画、音乐、手工等课程,培养其兴趣爱好。
5.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其树立自信、积极面对生活。
四、教学方法1.个性化教学:根据每个残疾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效果。
2.游戏化教学: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残疾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参与度。
3.情景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残疾儿童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4.家庭参与:鼓励家长参与教学过程,共同为残疾儿童提供关爱和支持。
5.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等资源,为残疾儿童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残疾儿童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其优点和不足,调整教学策略。
2.成果评价:定期对残疾儿童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检验教学效果。
3.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指导方案》中的“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基本生活技能训练、简单沟通能力培养、感官功能训练、基本认知能力提升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培养学生与他人的简单沟通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 提升学生的感官功能和基本认知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重度残疾儿童生活技能的训练、沟通能力的培养、感官功能的提升。
教学重点:基本生活技能的掌握、简单沟通能力的培养、基本认知能力的提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图片、实物、语音播放器、简易教具等。
2. 学具:生活用品、玩具、图书、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基本生活技能图片,引导学生模仿。
(2)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互动,培养沟通能力。
2. 例题讲解(1)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简易教具进行感官功能训练。
(2)教师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基本认知能力训练。
3. 随堂练习(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生活技能训练。
(2)学生与同伴进行简单沟通练习。
(3)学生使用教具进行感官功能训练。
(2)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1.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基本生活技能训练简单沟通能力培养感官功能训练基本认知能力提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一次生活技能训练,并拍照记录。
(2)学生与家长进行一次简单沟通练习,家长记录沟通内容。
(3)学生使用教具进行感官功能训练,家长观察并记录。
2. 答案:(1)照片展示生活技能训练过程。
(2)家长记录的沟通内容。
(3)家长观察记录的感官功能训练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
(2)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1)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更多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版(完整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教案最新
(完整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学指导手册》第三章“生活中的数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数字110,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数字进行简单计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10,并能够正确读出。
2. 使学生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用数字进行简单计数。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的认识与读出,用数字进行简单计数。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他们运用数字进行生活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实物(如水果、玩具等)。
学具:学生用计数器、数字卡片、画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实物(水果、玩具等)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说出实物的数量,引出数字的概念。
2. 新知识讲解(15分钟)(1)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并读出110的数字。
(2)通过实例讲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号码、门牌号等。
(3)教授用数字进行简单计数的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2个,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用数字进行解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用计数器进行数字计数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数字1102. 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3. 用数字进行简单计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观察家里或学校的环境,找出5个用到数字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家里的门牌号是12,学校门口的公交站牌上有8路公交车,教室里有4盏灯,桌子上有3本书,笔筒里有5支笔。
2. 作业要求: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作业,鼓励学生用数字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并运用数字。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学生掌握程度如何。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进行个性化辅导,提高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目标1.了解重度残疾儿童的特殊需求和教育需求2.设计适合重度残疾儿童的教学计划3.提供个性化的上门教育服务,帮助重度残疾儿童获得教育机会准备工作1.与家长和相关学校、机构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情况和教育需求2.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能力水平3.收集相关教材和教具,为学生的上门教育提供支持步骤1.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家长和学生进行面谈,了解他们的学习目标和希望达到的能力水平–根据学生的残疾类型和程度,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2.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确定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并分解成小的学习任务–设计适合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3.准备教材和教具–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材和教具–确保教材和教具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4.上门教育服务–按照预定时间和地点,前往学生家中或指定地点进行教学–在学生熟悉的环境中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5.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他们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6.与家长和学校、机构进行沟通–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与学校、机构的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1.针对重度残疾儿童的教学,需要考虑到他们的身体和认知上的特殊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进行教学2.与家长和学校、机构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化需求3.上门教育期间,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和安全,确保教学环境的舒适和安全4.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合适的支持和帮助以上是一份针对“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重度残疾儿童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
实施方式•预约时间:与家长商议具体上门教育时间•准备教具: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需求准备相应的教具和辅助工具•运输安排:安排合适的运输工具,确保能够安全到达学生家中或指定地点•执行教学: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与家长交流: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了解他们的反馈和需求•多感官教学法:通过刺激学生各种感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适应性教学法:针对不同残疾类型和程度的学生,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与教师、家长之间的互动,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游戏化教学法: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和趣味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应用性教学法: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教学内容•语言和沟通能力的提升:通过语音和非语言交流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沟通能力,增强表达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教授日常生活中的自理技能,如自己进食、穿脱衣物等•学习和认知技能的提升: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相应的学习和认知活动,提升其学习能力•社交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通过社交活动和情绪管理训练,帮助学生增强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运动和康复训练:针对学生的身体需求,设计合适的运动和康复训练活动,促进身体发展教学评估•定期进行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了解其学习进展和需求•使用量表、观察记录等方式进行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希望通过此教案能够更好地为重度残疾儿童提供上门教育服务,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实现其个人发展和生活目标。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性别
出生年月
残障
类别
智力:√
听力:
视力:
智力障碍
IQ:
听力障碍(dB)
左
右
社会适应性:
不适应
视力
障碍
左
右
学习
基础
无任何学习基础
主要特点
与问题
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还伴有智力落后和惊厥等现象。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教学目标
形状知觉训练
实施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辅导措施、硬件设施等)
结合实物,训练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角形、椭圆形、菱形、圆柱形。
1.把孩子的牙刷,牙膏放在固定的地方。
2.老师和孩子一起刷牙,让他模仿老师刷牙的动作。如果孩子模仿着刷牙,老师要表扬他。
3.在刷牙的时候,要辅导他。4.让孩子自己对着镜子刷牙。
5.开始时,老师握着他的手,帮他作上下刷的动作,等孩子能正确地模仿刷牙了,老师至少也要用话语指导他。
说明
(内容的调整情况)
教学内容需要家长配合,完成后争取让家长在家日常多训练。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残障
类别
智力:√
听力:
视力:
智力障碍
IQ:
听力障碍(dB)
左
右
社会适应性:
不适应
视力
障碍
左
右
学习
基础
无任何学习基础
主要特点
与问题
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还伴有智力落后和惊厥等现象。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教学目标
味觉训练
实施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辅导措施、硬件设施等)
味觉是口腔内味蕾的一种功能。刺激物直接作用于味蕾产生兴奋后,冲动沿吞咽神经,面神经和迷走神经传人脑干,经丘脑,最后到达大脑皮层感觉区的最下部产生味觉。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优质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特殊教育教材》第五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重度残疾儿童感知能力训练和基础认知教学。
重点包括颜色、形状和简单数字识别,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提高认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识别基本颜色、形状和数字;2.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 提高学生对日常事物认知能力,增强生活自理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颜色、形状和数字认知;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基本颜色、形状和数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色积木、形状卡片、数字卡片、实物水果等;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彩色积木搭建不同形状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形状名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展示形状卡片、数字卡片,让学生跟读并模仿,讲解颜色、形状和数字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指令,找出相应颜色、形状和数字卡片,进行互动交流。
4. 实物操作(10分钟)教师展示实物水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触摸和品尝,提高学生对实物认知。
教师针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颜色、形状和数字名称;2. 学生用书上练习题;3. 实物水果图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家长帮助下,找出家中不同颜色、形状和数字物品,进行描述;(2)绘制一幅包含颜色、形状和数字元素图画。
答案:(1)例如:红色圆形苹果,数字“3”个;(2)学生作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学生在课堂上表现,针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邀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共同关注学生成长;(2)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提高学生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3)开展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教学。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设计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的温暖,认识到重度残疾儿童同样拥有幸福的家庭。
2. 培养学生关爱重度残疾儿童,学会尊重和接纳他们。
3. 提高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力,使重度残疾儿童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需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重度残疾儿童的简单表达和互动交流。
教学重点:重度残疾儿童的幸福家庭认知、关爱重度残疾儿童、尊重和接纳他们。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故事书、录音机、投影仪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彩色笔、便签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录音等展示重度残疾儿童在家庭中的快乐时光,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他们是如何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重度残疾儿童的幸福家庭、父母关爱以及互动交流等方面的知识。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如:如何关爱重度残疾儿童、如何与他们进行简单交流等。
4. 小组分享(10分钟)6.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谈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六、板书设计1. 重度残疾儿童的幸福家庭家庭温暖父母关爱2. 关爱重度残疾儿童尊重接纳3. 互动交流简单表达沟通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一下你心中的重度残疾儿童的幸福家庭。
(2)请举例说明如何关爱重度残疾儿童。
(3)请分享一个与重度残疾儿童成功互动交流的经历。
2. 答案:(1)略。
(2)例如:尊重他们,不嘲笑、不歧视;关心他们的生活,给予帮助;多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感受到关爱。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关爱重度残疾儿童的志愿者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关爱和尊重。
(2)开展家庭访问,了解重度残疾儿童的生活状况,为家长提供教育建议。
(3)鼓励学生多关注特殊教育领域的发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一、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姓名: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_残疾类别:_____残疾程度:重度家庭住址:_____二、学生现状分析该生由于重度残疾,存在身体功能障碍和认知、语言、社交等多方面的发展迟缓。
目前无法正常到校接受教育,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需要长期的照顾和支持。
在认知方面,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对事物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有限。
在语言方面,表达能力较弱,只能发出简单的声音或词语。
在运动方面,肢体活动受限,无法独立行走和进行精细动作。
三、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其认识常见的事物和简单的数字。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其尽可能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3、锻炼学生的手部精细动作,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社交意识,促进其与他人的简单交流和互动。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认知训练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水果、动物、颜色等。
通过简单的游戏,如配对、分类等,巩固学生对事物的认知。
2、语言训练从简单的发音练习开始,如“a”“o”“e”等,逐渐引导学生说出词语和短句。
多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鼓励其回应,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3、精细动作训练进行简单的手部动作练习,如抓握、拿捏小物品等。
尝试让学生参与一些手工活动,如折纸、画画等。
4、社交训练邀请家人一起参与互动游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感受与人交流的乐趣。
带学生到户外,与邻居简单打招呼,逐步培养其社交意识。
五、教学安排1、每周送教上门两次,每次教学时间约为 1 15 小时。
2、每次教学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进展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资源准备1、各类认知卡片、图片、实物。
2、适合学生使用的画笔、纸张、手工材料等。
3、奖励用的小贴纸、小零食等。
七、教学评估1、定期观察学生在认知、语言、精细动作和社交方面的表现,记录其进步情况。
2、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和表现,作为评估教学效果的参考。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特殊儿童送教教案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特殊儿童送教教案第一章:送教上门的意义与目的1.1 了解送教上门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我国残疾儿童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儿童因身体原因无法到校接受教育。
强调送教上门对残疾儿童的重要性,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利。
1.2 明确送教上门的目标确保残疾儿童接受适合其身心特点的教育。
提高残疾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促进残疾儿童与家庭、社会的融合。
第二章:残疾儿童评估与分类2.1 残疾儿童的识别与评估介绍残疾儿童的定义和分类。
讲解如何识别和评估残疾儿童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
2.2 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根据评估结果为残疾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明确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方式。
第三章:送教上门教学内容与方法3.1 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残疾儿童的需求和兴趣选择教学内容。
结合生活实际,注重培养残疾儿童的实践能力。
3.2 教学方法的应用采用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图片、教具、游戏等。
注重手把手教学,帮助残疾儿童掌握技能。
第四章:家庭支持与协作4.1 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强调家庭在残疾儿童教育中的支持作用。
鼓励家长参与教学过程,给予心理和生活上的支持。
4.2 家庭协作的方式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定期与家长交流儿童学习进度。
培训家长教育技能,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第五章:送教上门的评估与反馈5.1 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评估定期对残疾儿童的学习进度进行评估。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儿童的需求。
5.2 教学效果的反馈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家长,使其了解儿童的学习情况。
鼓励家长提出建议和意见,共同改进教学质量。
第六章:送教上门的安全与伦理6.1 安全知识教育教授残疾儿童基本的安全知识,如紧急情况下的求助方式、防火防盗等。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无潜在危险物品。
6.2 伦理原则与尊重强调尊重残疾儿童的人格和选择,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侮辱。
保护残疾儿童的隐私和个人信息,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第七章:特殊教育资源的整合7.1 特殊教育资源介绍了解和介绍各类特殊教育资源,如专业教师、辅助设备、教材等。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精品教案设计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特殊教育学校教科书·生活语文》第三单元“家”的第一课“我的家庭”。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家庭成员及其称谓,通过图片和实物,了解家庭生活场景,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家庭成员的称谓,能正确指认家人。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表达、交流等方式,描述家人和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关爱家人,懂得感恩,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提高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家庭成员及其称谓,了解家庭生活场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庭成员图片、家庭场景图片、爱心卡片、录音机、教材。
学具:学生用书、画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家庭的小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和家人的重要性。
2. 讲解家庭成员及称谓利用家庭成员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并学会称呼家人。
3. 实践活动:家庭场景描述让学生观察家庭场景图片,分组讨论并描述图片中的家庭成员和场景。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我爱我家”为主题,制作一张爱心卡片。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动手制作爱心卡片,表达对家人的爱。
6. 情感交流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爱心卡片,感受家人之间的关爱。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成员及称谓2. 家庭场景描述3. 爱心卡片制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庭”为主题,画一幅全家福,并标注家庭成员的称谓。
2. 答案:学生作品,家庭成员称谓正确,画面和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鼓励学生主动与家人交流,分享课堂所学。
同时,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我心中的美好家庭”演讲比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感恩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提高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课程教案设计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课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重度残疾儿童了解和认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技能目标:培养重度残疾儿童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饮食、如厕等。
3. 情感目标:培养重度残疾儿童的积极情绪,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二、教学内容:1. 生活常识:教授重度残疾儿童认识家庭成员、日常用品等。
2. 生活技能:指导重度残疾儿童进行穿衣、饮食、如厕等基本生活自理。
3. 社交沟通:通过游戏、故事等,帮助重度残疾儿童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视频等,让重度残疾儿童更直观地了解学习内容。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重度残疾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日常生活情境,让重度残疾儿童在实践中学习和生活技能。
四、教学评价:1. 观察法:观察重度残疾儿童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2. 问答法:通过与重度残疾儿童的互动问答,了解他们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3. 作品展示法:让重度残疾儿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如绘画、手工等。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教授认识家庭成员,通过图片、游戏等方式,让重度残疾儿童了解家庭成员的名称和特点。
2. 第二周:指导穿衣技能,教授重度残疾儿童如何穿衣、系鞋带等。
4. 第四周:如厕训练,教授重度残疾儿童如何使用厕所,保持个人卫生。
5. 第五周:学习简单社交礼仪,通过情境模拟,让重度残疾儿童了解如何在家庭和社交场合中与人交往。
六、教学策略:1. 个别化教学:针对每个重度残疾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2. 渐进式教学:从简单的技能开始,逐步提高难度,让重度残疾儿童逐步掌握所需技能。
3. 正向激励:及时给予重度残疾儿童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七、教学资源:1. 实物教具:家庭成员图片、日常用品模型、穿衣系鞋带教学视频等。
2. 教学材料:制作精美的教学卡片、图画纸、彩笔等。
最新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方案(六篇)
最新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方案(六篇)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方案篇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积极探索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逐步建立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为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7-14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
“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每个服务对象每周“送教上门”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2个课时。
由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部分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1.为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具体由学校教导处负责。
2.每学年初、学年末举行送教教师工作座谈,研究计划,总结工作。
3.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采取适合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和效益。
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要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
4.要根据所确定的服务对象的情况,多形式地选择“送教上门”服务方式。
5.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
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教案,教学过程资料等。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方案篇二为深入推进我县特殊教育工作,围绕“办好特殊教育”目标,进一步完善“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全纳融合教育体系,保障全县重度残疾、多重残疾等特殊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积极探索普特融合、医教结合的送教上门服务模式,提高我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进一步提升我县特殊教育水平,特制定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一、服务对象全县开展送教上门的服务对象为确实不能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但又具有一定接受教育能力的义务教育阶段6—14周岁的残疾儿童少年。
(完整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教案最新
(完整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重度残疾儿童特殊教育教材》第三单元“日常生活中的我”,具体包括第5章节“认识我的身体”和第6章节“我会表达”。
详细内容涉及认识身体各部位名称,通过简单动作表达自我需求,以及基础的交流方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并指出自己身体的五个部位。
2. 培养学生用简单动作表达基本需求的能力。
3. 增进学生与他人的基本交流,提升其社交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身体部位的认识与指认,用动作表达需求。
教学重点:身体部位的名称记忆,基础交流方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部位图、卡片、表情图、动作图、录音机、磁带。
2. 学具:彩色笔、画纸、人体部位图学生副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轻松音乐,让学生随音乐做简单身体动作,自然引入主题。
教师动作示范,学生跟随。
教师提问:“我们刚才动了身体的哪些部位?”2. 新课内容(15分钟)教师展示人体部位图,引导学生一起认识并指出身体部位。
教师用卡片和动作展示,教授如何用动作表达需求(如:拍肚子表示饿)。
学生与教师一起做“我来做,你来猜”的游戏,巩固认识。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5分钟)教师展示表情图和动作图,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情境作出相应动作。
学生分组练习,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展示。
4. 互动交流(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需求接力”游戏,一个学生用动作表达需求,下一个学生模仿并继续。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今天学到的内容。
教师给予积极反馈,强调每个学生的进步。
六、板书设计1. 人体部位图(包含五个身体部位名称)2. 动作与需求对应表3. 学生作品展示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自己的身体部位,并用至少三个动作表达自己的需求。
2. 答案示例:画出头部、手臂、腿部,并标注名称。
用拍肚子表示饿,拍额头表示累,挥手表示再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为每位学生提供更个性化的支持。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最新)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序号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关爱和教育重度残疾儿童是一项充满挑战但也至关重要的任务。
为了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到高质量、贴心的教育服务,我们制定了这份《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通过个性化、专业化的教学计划,旨在为这些特殊群体的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关怀。
序号二:教学目标设定2.1认知目标2.1.1使儿童建立与家庭成员、老师、同学的互动关系,培养积极的社交能力;2.1.2促使儿童理解基本生活概念,如时间、季节、家庭成员等。
2.2生活技能目标2.2.1培养儿童进行简单自理活动的能力,包括吃饭、洗手、穿脱衣服等;2.2.2引导儿童参与简单的家务活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3运动目标2.3.1通过简单的身体活动,如翻身、坐立、站立等,提高儿童的运动能力;2.3.2促进儿童通过动作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2.4语言和沟通目标2.4.1培养儿童使用简单语言进行基本沟通;2.4.2通过眼神、手势等方式,引导儿童表达个体需求和情感。
序号三: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3.1个性化教学计划制定3.1.1详细了解每位学生的残疾类型、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个体差异;3.1.2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3.2情境化教学3.2.1利用学生熟悉的家庭环境作为教学场景,创造亲切、舒适的学习氛围;3.2.2在家庭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通过生活经验进行教学。
3.3家庭参与教学3.3.1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教学,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进展;3.3.2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现家庭与学校共同促进孩子发展。
3.4多感官教学法3.4.1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刺激,促进学生对信息的感知;3.4.2制定多感官体验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序号四:评估方式与效果监测4.1个体化评估4.1.1制定个体化的评估计划,包括定期的学业和生活技能评估;4.1.2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评估指标和标准。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精品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重度残疾儿童教育指导手册》第5章“生活中的数学”,详细内容围绕“送教上门”主题,通过实际情景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的数数、识数能力,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掌握基本的数数、识数技能。
2. 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送教上门活动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数的概念,将数与实际物体对应起来。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数、识数能力,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数器、图片、卡片、故事书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计数器、日常生活用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送教上门的故事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元素,如数量、大小等。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学习数数、识数。
讲解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与实际物体的对应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分享解题方法。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生活中的数学2. 内容:数的概念数数、识数方法生活中的数学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数一数家里的物品,记录下来。
选取一个物品,观察其数量变化,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完成,无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共同参与送教上门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与应用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条理性7. 作业设计的互动性和实践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重度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送教上门”主题,确保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一、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姓名: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_残疾类别:_____残疾程度:重度家庭住址:_____监护人姓名:_____联系电话:_____二、学生现状分析1、身体状况该生由于重度残疾,身体机能存在严重障碍,行动不便,可能需要长期依靠轮椅或卧床。
存在肢体协调困难、肌肉无力等问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极低。
2、认知能力认知水平明显低于同龄人,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较差,对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
3、语言沟通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可能存在发音不清、词汇量少等问题,难以进行有效的口头交流。
4、情绪行为可能会因为自身的残疾和学习困难而产生焦虑、沮丧、易怒等情绪,行为上可能会表现出固执、冲动或退缩。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通过简单的图形、数字认知教学,提高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2)教授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技能,如穿衣、刷牙等。
2、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自信心。
(2)增进学生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减少孤独感。
3、康复训练(1)进行适当的肢体康复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2)通过感官刺激,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四、教学内容1、认知训练(1)图形认知准备一些常见的图形卡片,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向学生展示并讲解,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来认识不同的图形。
(2)数字认知使用数字卡片,从 1 到 10 进行教学,通过数数、指认等方式,让学生熟悉数字的概念。
2、语言训练(1)发音练习从简单的拼音开始,如“a”“o”“e”等,引导学生正确发音,逐渐增加难度。
(2)词汇积累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教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汇,如水果、蔬菜、动物等。
3、生活自理训练(1)穿衣训练逐步教导学生如何穿脱简单的衣物,如外套、裤子等,培养自理能力。
(2)刷牙训练示范正确的刷牙方法,让学生在辅助下进行练习。
4、康复训练(1)肢体按摩帮助学生进行肢体按摩,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促进与他人的沟通交流。
4.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潜能。
二、教学内容:1. 生活技能训练:教学生如何穿衣、洗漱、进食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2. 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残疾,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3. 社交技能训练:教授学生如何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4. 学习兴趣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教师或助教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2. 情景模拟:创设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习和生活技能。
3. 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4. 游戏教学:运用游戏和趣味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评估生活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和需求。
3. 观察学生在社交场合的表现,评估社交技能的提高情况。
4. 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评估学习效果和潜能。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生活技能训练,教授穿衣、洗漱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2. 第二周: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残疾,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3. 第三周:社交技能训练,教授学生如何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4. 第四周:学习兴趣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方法。
5. 后续周次: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持续进行个别辅导和跟踪指导。
六、教学资源:1. 教学教材:生活技能训练手册、心理辅导指南、社交技能指导书籍等。
2. 教具:穿衣模型、洗漱用具、沟通卡片、游戏道具等。
3. 技术支持:辅助沟通设备、学习软件、在线资源等。
4. 人力资源:专业教师、助教、志愿者、家长等。
七、教学环境:1. 安全、舒适的教室环境,适应学生的行动需求。
2. 配备必要的辅助设备和设施,如扶手、坡道等。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设计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指导纲要》中“重度残疾儿童教育”章节,详细内容涉及生活适应、基本沟通、感知动作三个方面。
主要针对教材第一部分“我的身体”,旨在帮助重度残疾儿童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触摸,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如手、脚、头部等。
2. 培养学生用简单的手势、眼神、表情等非语言方式进行基本沟通。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非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认识身体部位。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基本沟通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体部位图、卡片、镜子、日常生活用品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人体部位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触摸自己的身体部位,帮助学生认识手、脚、头部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卡片展示,让学生用手指、眼神等非语言方式表达身体部位。
如教师出示“手”的卡片,学生用手指自己的手。
3. 随堂练习(15分钟)教师分发练习册,引导学生根据图片,用非语言方式表达身体部位。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认识身体部位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属帮助下,用镜子观察自己的身体部位,并用非语言方式表达。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的身体2. 内容:身体部位:手、脚、头部等非语言沟通:手指、眼神、表情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自己的身体部位,用非语言方式表达。
2. 答案示例:学生可用手指、眼神、表情等表达身体部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家长参与: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共同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医院、幼儿园等,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精品教案(一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精品教案(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重度残疾儿童教育指导手册》的第二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初步的社交技能培养。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在增强自我认知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和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基本需求。
2. 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进食、穿衣、清洁等。
3.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与他人交流的技巧,提高社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描述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以及与他人进行简单交流。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社交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实物、卡片等。
2. 学具:日常生活用品(如餐具、衣物、洗漱用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和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基本需求。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个孩子在吃饭。
问:他在做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他在吃饭。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怎样正确地吃饭吗?引导学生回忆并演示正确使用餐具的方法。
3. 随堂练习:(1)学生分小组,互相描述对方的身体特征。
(2)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如穿衣、进食、清洁等。
4. 社交技能培养:(1)教师展示情景卡片,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与他人交流。
(2)学生互相问候,练习礼貌用语。
六、板书设计1.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2. 教学内容: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初步的社交技能培养3. 教学目标:描述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基本生活自理、简单交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一下你的好朋友的外貌特征。
(2)请画一张你今天所穿衣服的图片,并标明衣服的名称。
2. 答案:(1)我的好朋友叫(名字),他/她长着(描述外貌特征)。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对自我认知和社交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精选24篇
目录第一篇:整理房间与日常安全教育 (1)第二篇:择洗青菜 (3)第三篇:1-5的认识及书写教学教案 (5)第四篇:认识人民币 (7)第五篇:打扫房间与自理能力培养教案 (9)第六篇: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教学教案 (11)第七篇:基本汉字“大”、“小”、“上”、“下”教学 (13)第八篇:暑假安全知识防范 (15)第九篇:学习亲人的称呼,练习开口说话 (17)第十篇:复习亲人的称呼,练习开口说话 (19)第十一篇:认识家用电器(电饭锅、电磁炉等) (21)第十二篇:学习洗头 (23)第十三篇:学习洗手 (25)第十四篇:学习日常安全知识 (27)第十五篇:学习数数1—5 (29)第十六篇:学习拿笔写“1” (31)第十七篇:认识前后 (33)第十八篇:认识左右 (35)第十九篇:认识上下 (37)第二十篇:教学生洗碗 (39)第二十一篇:安全知识及学做饭 (41)第二十二篇:教学学生玩手机 (43)第二十三篇:使用手机看视频 (45)第二十四篇:教学生数数与感知个数的概念 (47)整理房间与日常安全教育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整理房间的方法和步骤,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通过日常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预防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事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教授学生如何分类整理物品,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实践整理房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特殊情况下进行自我保护。
三、教学准备1、整理房间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日常安全教育的案例或故事。
3、实物道具,如收纳盒、标签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与学生亲切交流,了解学生的房间整理现状。
2、通过提问激发兴趣:“你喜欢自己的房间是什么样的?”3、简短介绍整理房间和日常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新课讲解1、整理房间的方法:A、展示整洁与凌乱的房间对比图片,让学生感受整理前后的变化。
B、教授分类整理法,如衣物、书籍、玩具等分类放置。
C、演示如何使用收纳盒、标签等工具,让物品有序归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
门教案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脑瘫儿童肢体康复个训》教学设计
持身体的平衡。
2、沿曲线走,注意适当调整双脚着地的位置。
3、沿螺旋形走,注意适当调整双脚着地的位置,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
保持平衡姿势,高质
量完成动作。
(七色
花鼓励)
应对不同的姿势的
走,作出相应的平衡
姿势。
(七色花鼓励)
地完成动作。
各种走的姿势的难
度逐步加大,让学
生体验应对突发地
形变化应该怎样正
确处置。
同时促进
下肢各关节协调发
展。
2、各种方法的跳(向上跳,向前跳)
3、各种形式的爬(手脚配合爬,双脚蹬地爬)
4、放松按摩活动1、手脚配合,前脚掌
着地,双臂用力,向上
跳。
争取碰到老师的
手。
2、在保持身体平衡的
基础上,前脚掌着地,
双臂用力,做出向前跳
跃的动作。
1、手脚配合爬,注意
手脚协调配合,完成动
作。
2、双脚蹬地爬,努力
用双脚蹬地,完成动
作。
学生躺在垫子上,全身
放松。
老师在一旁加强保
护,防止摔倒,鼓励
学生努力向上跳跃,
争取碰到老师的手。
(七色花鼓励)
加强防护措施,注意
学生安全,适当放置
海绵垫,鼓励学生使
用双臂,协同发力,
完成向前跳跃动作。
(七色花鼓励)
学生必须手脚协调配
合,在海绵垫上完成
动作。
(七色花鼓
励)学生必须非常艰
苦地用双脚蹬地完成
动作,不允许用手等
关节参与爬。
(七色
花鼓励)
老师一边播放轻松的
音乐,一边帮助学生
开展全身放松活动。
学生练习的难度由
易到难,要求学生
根据实际情况适时
调整动作,锻炼学
生机智、灵敏素
质,促进下肢力量
发展。
康复训练是一项比
较枯燥的过程,因
此在训练中加入一
些学生感兴趣的小
游戏,做到劳逸结
合。
(粉红塔的叠
放)
学生完成此动作,
应该比较累的,对
学生的挑战也较
大,必须发扬不怕
苦,不怕累的精
神,意志坚定地完
成老师布置的任
务。
三、训练总结1、课堂小结
2、布置家庭训练任务
3、下课,互道再见。
根据授课时所要求的
规定,有在坐听课老
师做评委,获得多少
颗七色花,然后根据
七色花的多少兑现相
应的毛绒奖品。
调动学生上课的积
极性,激发学生的
兴趣与爱好。
制订
目标机制,达到教
学要求,激励课堂
综合表现。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教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 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