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新版
小学智力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完整版〕.
![小学智力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86f24b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1.png)
小学智力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第三单元“生活语文”的第九章“家庭与社会”,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家庭成员及关系、家庭日常用品识别、简单社会交往用语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并说出家庭成员及关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家庭日常用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学生使用简单社会交往用语,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庭成员及关系的表达、家庭日常用品的识别。
教学重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社交能力的锻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庭成员图片、家庭日常用品实物、教学卡片、录音机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家庭日常生活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对家庭成员、家庭日常用品的兴趣。
2. 讲解:展示家庭成员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家庭成员及关系;展示家庭日常用品实物,让学生识别并说出名称。
3. 例题讲解:以家庭成员为例,讲解如何用简单的句子表达家庭成员及关系;以家庭日常用品为例,讲解如何用词语描述物品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用简单的句子表达家庭成员及关系,用词语描述家庭日常用品。
6.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家庭成员及关系、家庭日常用品识别的比赛,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家庭与社会2. 内容: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家庭关系:父子、母子、兄弟姐妹家庭日常用品:电视、冰箱、洗衣机、桌子、椅子、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的家庭,并用简单的句子介绍家庭成员及关系。
列出你家里的五个日常用品,并用词语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我的家庭有爸爸、妈妈、哥哥。
爸爸是工程师,妈妈是老师,哥哥在上大学。
示例:我家里的五个日常用品是电视、冰箱、洗衣机、桌子和床。
电视很大,冰箱很凉,洗衣机可以洗衣服,桌子可以吃饭,床很舒服。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10篇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da1e9ccf84b9d529ea7a9c.png)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准备
几种小动物玩具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的衣物和袜子
教
学
过
程
按照物品的归类,将物品有序地摆放在相对固定的位置上等
1、师动手教生叠衣服
2、生跟随练习
3、自己整理
4、师把相同类型的物品放在一起
5、把之前整理好的物品弄乱,让生重新整理
6、 师把现在物品摆放的情况拍下来,把图片打印出来贴在旁边,以提醒学生
教学反思
因为学生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先示范再自主练习整理
课程领域
生活适应
教学内容
用电安全
授课日期
2020年 月 日
送教学生
学生能力
分析
学生由于生缺乏生活常识。对电的危险性认识不到位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了解电的用途,知道安全用电不会发生危险。
2、通过辨析活动,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基础知识。
3、懂得不安全用电的危险性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基础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观看《小花猫生病了》,知道小花猫不爱洗手然后生病
(三)学习洗手
1、洗手顺序:挽袖子——拧开水龙头——将手打湿——抹肥皂——两手对搓——冲洗——关水龙头——用毛巾擦干
2、师示范
3、幼儿按洗手顺序进行练习。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特殊儿童送教教案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特殊儿童送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da8b6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6.png)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特殊儿童送教教案第一章: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意义与目的1.1 理解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概念1.2 探讨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3 明确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目标和意义1.4 分析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优势和挑战第二章:特殊儿童的评估与鉴定2.1 介绍特殊儿童的评估方法和工具2.2 分析特殊儿童的鉴定标准和流程2.3 探讨评估和鉴定结果对送教上门的指导作用2.4 强调评估和鉴定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特殊儿童权益第三章: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教学策略3.1 分析特殊儿童的学习特点和需求3.2 介绍适合特殊儿童的教学方法和策略3.3 探讨如何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目标3.4 强调教师与家长、康复师等团队成员的协作与沟通第四章: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实践操作4.1 介绍送教上门的实施流程和注意事项4.2 分析如何准备教学资源和环境4.3 探讨如何进行家庭访问和与家长沟通4.4 强调特殊儿童送教上门中的安全与保护措施第五章: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评估与反思5.1 介绍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评估方法和指标5.2 分析评估结果对教学策略调整的意义5.3 探讨教师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和持续专业发展5.4 强调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持续改进和优化的重要性第六章:家庭支持与社区资源的整合6.1 介绍家庭在特殊儿童送教上门中的角色和支持方式6.2 分析社区资源对于特殊儿童教育和康复的重要性6.3 探讨如何整合家庭和社区资源以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6.4 强调家庭与学校、社区之间的合作与协调第七章: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心理支持7.1 分析特殊儿童及其家庭可能面临的心理挑战7.2 介绍心理支持的重要性以及心理教师的的角色7.3 探讨如何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7.4 强调心理支持对于特殊儿童教育质量和家庭满意度的意义第八章: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案例分析8.1 分析具体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案例8.3 探讨案例中的教学方法和家庭支持方式的适用性8.4 强调案例分析对于提高特殊儿童送教上门质量的重要性第九章: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法律法规与政策9.1 介绍特殊儿童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9.2 分析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于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指导作用9.3 探讨如何在实践中遵守和运用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9.4 强调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于保障特殊儿童教育权利的重要性第十章: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未来发展10.1 探讨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0.2 分析未来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可能性10.3 探讨如何提高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质量和效果10.4 强调全社会对于特殊儿童教育的关注和支持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意义与目的:理解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概念、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其目标和意义,以及分析优势和挑战。
残疾、弱智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残疾、弱智儿童送教上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42d0b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4.png)
残疾、弱智儿童送教上门教案教案:残疾、弱智儿童送教上门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教材《生活适应》第四章第二节“认识自己”,详细内容包括:1. 认识自己的外貌特征;2. 认识自己的内在特点;3. 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
教学目标:1. 帮助残疾、弱智儿童认识自己的外貌特征和内在特点,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 培养残疾、弱智儿童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 提高残疾、弱智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帮助残疾、弱智儿童理解和掌握“认识自己”的概念,以及如何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和内在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残疾、弱智儿童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图片、卡片、镜子等。
2. 学具: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残疾、弱智儿童照镜子,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2. 讲解教材内容:教师用图片和卡片展示残疾、弱智儿童的外貌特征,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3. 小组讨论:让残疾、弱智儿童分成小组,互相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4. 作业布置:让残疾、弱智儿童用彩笔在作业本上画出自己的外貌特征,并写上相应的词语。
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自己2. 板书内容:外貌特征、内在特点、兴趣爱好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残疾、弱智儿童回家后,让家长帮忙拍照,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照片,用彩笔在作业本上画出自己的外貌特征,并写上相应的词语。
2. 作业答案:根据照片和教材内容,画出残疾、弱智儿童的外貌特征,并写上相应的词语。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根据残疾、弱智儿童的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拓展知识面。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残疾、弱智儿童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学技巧和窍门:1. 语言语调:使用简单、清晰、温和的语言,语调亲切友善,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90745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c.png)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教案】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一、教案背景在小学教育领域,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身体有残疾的儿童。
由于身体上的局限,这些孩子通常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到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
为了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我们可以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为残疾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本教案旨在设计一套适合小学残疾儿童的送教上门教学方案,以帮助他们克服身体上的困难,获得优质教育。
二、教案目标1. 确保残疾儿童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2. 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满足残疾儿童的学习需求。
3. 帮助残疾儿童克服身体上的困难,提高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4. 培养教师对残疾儿童的理解和关爱,并提供适当的支持与帮助。
三、教学步骤1. 教师了解残疾儿童的状况在开始送教上门之前,教师需要了解每个残疾儿童的具体情况。
这包括残疾类型、身体功能障碍程度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借助家长、医生等人员的协助,教师可以全面了解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为后续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2. 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根据残疾儿童的具体情况,教师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这个计划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3. 创设适合残疾儿童的学习环境教师需要为残疾儿童创设一个适合他们学习的环境。
这包括调整教室的座椅、桌子高度,提供辅助设备,如听觉设备、视觉辅助工具等。
同时,为了满足残疾儿童的学习需求,教室的布局也需要合理安排,以确保他们能够自如地进行学习和活动。
4.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送教上门的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残疾儿童的不同情况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这包括口述讲解、实物示范、图像辅助、身体互动等。
教师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决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并注重以多种感官进行教学,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5. 配备个人助教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教师可以配备个人助教,为残疾儿童提供更加专业和个性化的帮助。
2023修正版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2023修正版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395f5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1.png)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概述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旨在帮助残疾儿童克服由于行动不便而无法到校接受正常教育的困难。
通过提供上门教育服务,使得残疾儿童也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其全面发展。
目标- 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确保残疾儿童能够接受正常的小学教育。
- 帮助残疾儿童克服身体上的障碍,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教学效果。
措施第一步:需求评估- 确认残疾儿童的上课需求,包括教学科目、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
- 了解残疾儿童的特殊情况,包括身体残疾、听觉障碍、视觉障碍等。
第二步:教材准备- 根据残疾儿童的教学需求,寻找合适的教材和教辅材料。
- 确保教材内容简单明了,符合残疾儿童的认知水平。
第三步:教师培训- 为上门教师提供专门的培训,包括特殊教育知识、沟通技巧等。
- 培养教师的耐心和爱心,以及对残疾儿童的理解和支持。
第四步:教学实施- 提供定制化的教学计划,根据残疾儿童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教学安排。
-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媒体,包括口头交流、图像辅助、互动游戏等。
第五步:教学评估- 针对残疾儿童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教学评估,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 与残疾儿童的家属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其学习进展和需求。
第六步:教学改进- 根据教学评估结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 倾听残疾儿童和家属的反馈意见,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
效果评估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将对小学残疾儿童的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并提升其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通过定期的教学评估和家属反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送教上门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结论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是为了帮助残疾儿童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而制定的一项教育方案。
通过专业的教师培训、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定期的教学评估,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残疾儿童的全面发展。
此外,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和沟通也是成功实施送教上门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特殊儿童送教教案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特殊儿童送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809b9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8.png)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特殊儿童送教教案第一章:送教上门的意义与目的1.1 了解送教上门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我国残疾儿童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儿童因身体原因无法到校接受教育。
强调送教上门对残疾儿童的重要性,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利。
1.2 明确送教上门的目标确保残疾儿童接受适合其身心特点的教育。
提高残疾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促进残疾儿童与家庭、社会的融合。
第二章:残疾儿童评估与分类2.1 残疾儿童的识别与评估介绍残疾儿童的定义和分类。
讲解如何识别和评估残疾儿童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
2.2 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根据评估结果为残疾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明确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方式。
第三章:送教上门教学内容与方法3.1 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残疾儿童的需求和兴趣选择教学内容。
结合生活实际,注重培养残疾儿童的实践能力。
3.2 教学方法的应用采用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图片、教具、游戏等。
注重手把手教学,帮助残疾儿童掌握技能。
第四章:家庭支持与协作4.1 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强调家庭在残疾儿童教育中的支持作用。
鼓励家长参与教学过程,给予心理和生活上的支持。
4.2 家庭协作的方式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定期与家长交流儿童学习进度。
培训家长教育技能,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第五章:送教上门的评估与反馈5.1 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评估定期对残疾儿童的学习进度进行评估。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儿童的需求。
5.2 教学效果的反馈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家长,使其了解儿童的学习情况。
鼓励家长提出建议和意见,共同改进教学质量。
第六章:送教上门的安全与伦理6.1 安全知识教育教授残疾儿童基本的安全知识,如紧急情况下的求助方式、防火防盗等。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无潜在危险物品。
6.2 伦理原则与尊重强调尊重残疾儿童的人格和选择,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侮辱。
保护残疾儿童的隐私和个人信息,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第七章:特殊教育资源的整合7.1 特殊教育资源介绍了解和介绍各类特殊教育资源,如专业教师、辅助设备、教材等。
2024版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完整版
![2024版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236e56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3.png)
教学效果评估与改进
05
评估教学效果的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残疾儿童在送教 上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 注意力、参与度、反应速 度等,来评估教学效果。
测试法
针对送教上门的教学内容, 设计相应的测试题目,对 残疾儿童进行测试,以了 解他们的掌握情况。
反馈法
向家长或监护人收集反馈 意见,了解残疾儿童在送 教上门后的进步和存在的 问题。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游戏化教学 将学习内容与游戏相结合,通过游戏 的方式激发残疾儿童的学习兴趣。
直观教学
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 帮助残疾儿童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个别化教学
针对残疾儿童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 化的教学方案,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 求。
合作学习
鼓励残疾儿童与其他儿童一起合作学 习,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 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
03
认知训练
颜色识别
利用颜色块、玩具等教 具,教授孩子识别基本
颜色。
形状认知
通过积木、拼图等游戏, 引导孩子认识不同形状。
数字教育
利用数字卡片、计数器 等工具,教孩子认识数
字和简单计数。
方位认知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教孩子认识上下左右等
方位概念。
语言训练
01
02
03
04
发音练习
特点。
显著成果
采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教学 手段,激发残疾儿童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参与度和专注力。
多元化教学方法
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残疾儿 童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学习习 惯,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
家校合作
经过送教上门服务,残疾儿童在知 识技能、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abb46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1e.png)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第一章:残疾儿童教育概述1.1 残疾儿童的定义与分类1.2 残疾儿童教育的意义和目标1.3 残疾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4 送教上门服务的起源和发展第二章:残疾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策略2.1 残疾儿童的心理特点2.2 针对残疾儿童的教育策略2.3 送教上门服务中的心理辅导方法2.4 案例分析:成功的教育策略应用第三章:残疾儿童的教学内容与方法3.1 残疾儿童的教学内容3.2 适应残疾儿童的教学方法3.3 送教上门服务中的教学资源利用3.4 案例分析: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第四章: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4.1 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4.2 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3 送教上门服务中的家庭教育指导4.4 案例分析:成功的家庭教育实践第五章:残疾儿童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5.1 残疾儿童教育相关政策5.2 残疾儿童教育法律法规5.3 送教上门服务的政策支持与法规保障5.4 案例分析:政策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第六章:送教上门服务的组织与管理6.1 送教上门服务的基本流程6.2 送教上门服务团队的建设与管理6.3 送教上门服务的质量保障与评估6.4 案例分析:高效的送教上门服务管理实践第七章:特殊教育技术支持与资源应用7.1 特殊教育技术支持的重要性7.2 特殊教育技术的种类与应用7.3 送教上门服务中的资源整合与利用7.4 案例分析:特殊教育技术在送教上门中的应用第八章:残疾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管理8.1 残疾儿童的营养需求与饮食管理8.2 残疾儿童的运动与体能训练8.3 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维护8.4 案例分析:全面的健康管理实践第九章:残疾儿童的社会融合与支持9.1 残疾儿童社会融合的意义与目标9.2 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与运用9.3 送教上门服务中的社区参与与协作9.4 案例分析:成功的残疾儿童社会融合实践第十章:送教上门服务的未来发展10.1 残疾儿童教育的发展趋势10.2 送教上门服务的创新与挑战10.3 政策法规的完善与建议10.4 案例分析:未来发展的成功案例参考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残疾儿童教育概述难点解析:理解残疾儿童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及如何将送教上门服务有效地应用于实践。
最新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方案(六篇)
![最新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方案(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ba14e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d.png)
最新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方案(六篇)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方案篇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积极探索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逐步建立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为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7-14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
“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每个服务对象每周“送教上门”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2个课时。
由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部分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1.为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具体由学校教导处负责。
2.每学年初、学年末举行送教教师工作座谈,研究计划,总结工作。
3.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采取适合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和效益。
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要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
4.要根据所确定的服务对象的情况,多形式地选择“送教上门”服务方式。
5.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
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教案,教学过程资料等。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方案篇二为深入推进我县特殊教育工作,围绕“办好特殊教育”目标,进一步完善“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全纳融合教育体系,保障全县重度残疾、多重残疾等特殊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积极探索普特融合、医教结合的送教上门服务模式,提高我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进一步提升我县特殊教育水平,特制定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一、服务对象全县开展送教上门的服务对象为确实不能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但又具有一定接受教育能力的义务教育阶段6—14周岁的残疾儿童少年。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篇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f6b3d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4.png)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精选2篇〔一〕一、教案标题: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二、教学目的:1. 让残疾儿童获得根本的教育知识和技能。
2. 帮助残疾儿童进步自信心和社交才能。
3. 促进残疾儿童的全面开展,增强他们的生活自理才能。
三、教学内容:1. 语言表达才能的培养: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2. 数字和计算才能的培养:例如数数,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等。
3. 生活自理技能的培养:例如如何穿衣、洗手,如何照顾自己的身体卫生等。
四、教学方法:1. 个别指导:根据不同的残疾儿童的特点和需求,进展个别化的指导和教学。
2. 游戏教学: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进步学习效果。
3. 多感官教学: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刺激,进步儿童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步骤:1. 理解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与儿童及其家长进展沟通,理解他们的残疾类型、程度和学习需求。
2. 制定个别化教学方案: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别化的教学方案,并确定教学目的和内容。
3. 选择适宜的教具和学习材料: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宜的教具和学习材料,如盲文教材、听觉教具等。
4. 施行教学:根据教学方案,进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注重与儿童的互动和沟通。
5. 检查学习效果:定期对儿童的学习效果进展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评估:1. 学习成绩评估: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目的,定期对儿童的学习成绩进展评估。
2. 教学反响评估:与儿童及其家长进展反响沟通,理解他们对教学的评价和建议。
七、教学资和环境:1. 教学场所:可以选择儿童的家庭或残疾儿童学习中心作为教学场所。
2. 教学资:包括语言教材、数学教具、生活自理教具等。
3. 辅助设施:根据不同的残疾类型,提供相应的辅助设施,如视觉辅助设施、听觉辅助设施等。
八、教学建议:1. 热情与关爱:教师要用热情与关爱来对待残疾儿童,通过温暖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言语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言语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962f2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11.png)
言语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言语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一、教学对象分析1. 咱们要教的这个小宝贝呀,是个言语残疾的孩子。
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小鸟,有好多想法却难以表达出来。
他叫明明,每次想说话,喉咙里就像卡了块石头,只能发出简单又模糊的声音。
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的眼神里满是渴望,就像干涸土地里的种子渴望雨水一样,渴望能和大家畅快地交流。
那咱们作为老师,就得想办法帮他打破这个笼子,让他能自由地“歌唱”。
2. 这孩子虽然有言语障碍,但他可聪明着呢。
他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就像一个小小的探险家,眼睛里总是闪烁着探索的光芒。
有一次,我给他看一本绘本,他虽然不能说出里面动物的名字,但他能通过指认来表达他的兴趣。
这就说明,他的理解能力是有的,就像一座宝藏,只是被那言语的灰尘暂时遮盖住了。
咱们得把这些宝藏挖掘出来呀。
二、教学目标1. 咱们的第一个目标呀,就是要让明明能够发出更多清晰的音节。
这就好比教一个小婴儿学说话一样,从最简单的“啊”“哦”开始。
我每次去上课,都会拿着一个小镜子,让明明看着自己的嘴巴,我示范一个音节,像“b”这个音,我张大嘴巴,让他看清楚我的舌头和嘴唇的动作,然后鼓励他模仿。
我就会说:“明明,你看老师的嘴,像这样,b,b,b,你也来试试,你一定行的,小宝贝!”这就像搭积木,一个一个音节搭起来,慢慢就能说出简单的词了。
2. 除了发音,咱们还得让明明能理解更多的词汇呢。
这就像在他的小脑袋里种上各种各样的小树苗,词汇就是那些树苗。
我会拿着实物,比如一个苹果,告诉他:“明明,这是苹果,又大又红的苹果。
”然后再把苹果切开,让他闻闻香味,摸摸果肉,加深他对“苹果”这个词的理解。
咱们要让他脑袋里的那些小树苗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发音练习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咱们可以玩一些小游戏来帮助明明练习。
比如说吹泡泡,当他吹泡泡的时候,我会引导他发“p”的音,“噗,噗,看泡泡飞起来了,明明,说p,p。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40篇免费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40篇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7304974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6b.png)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40篇免费教案标题: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40篇免费教案1: 主题 - 残疾儿童的需求评估与个性化教学计划制定1. 目标:了解残疾儿童的特殊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2. 教学内容:残疾儿童的不同类型、特殊需求评估方法、个性化教学计划的制定步骤等。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4. 教学资源:残疾儿童的案例、评估工具。
5.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个人思考题。
教案2: 主题 - 残疾儿童的沟通与交流技巧培养1. 目标:培养残疾儿童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2. 教学内容:残疾儿童的沟通障碍、有效的沟通技巧、使用辅助沟通工具等。
3. 教学方法:示范、角色扮演、小组练习。
4. 教学资源:辅助沟通工具、沟通案例。
5.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表现、小组练习成果。
教案3: 主题 - 残疾儿童的认知与智力发展支持1. 目标:了解残疾儿童的认知特点,提供相应的智力发展支持。
2. 教学内容:残疾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认知支持策略、认知训练活动设计等。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4. 教学资源:认知训练活动示例、认知发展评估工具。
5.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活动设计成果评价。
教案4: 主题 - 残疾儿童的社交技能培养1. 目标:培养残疾儿童的社交技能,提升其社交能力。
2. 教学内容:残疾儿童的社交障碍、社交技能培养方法、社交情境模拟训练等。
3. 教学方法:示范、角色扮演、小组练习。
4. 教学资源:社交情境模拟材料、社交技能培养案例。
5.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表现、小组练习成果评价。
教案5: 主题 - 残疾儿童的情绪管理与心理支持1. 目标:帮助残疾儿童学会管理情绪,提供心理支持。
2. 教学内容:残疾儿童的情绪管理困难、情绪管理策略、心理支持技巧等。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4. 教学资源:情绪管理策略示例、心理支持案例。
5.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个人思考题。
以上是五个教案的示例,您可以根据需要编写更多的教案,涵盖其他相关主题,以满足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需求。
新版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语文教案汇编-2024鲜版
![新版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语文教案汇编-2024鲜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9878aa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c.png)
2024/3/28
游戏化教学
将教学内容以游戏的形式 呈现,激发残疾儿童的学 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
性。
实践教学
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 等方式,让残疾儿童在实 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8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展示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 源,帮助残疾儿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 容。
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改进
针对残疾儿童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采 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互动环 节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积极性。
个性化教学计划
针对每个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辅导方 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
合自己的教学资源和支持。
2024/3/28
17
2024/3/28
学习进度和成果,共同商讨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20
家校合作与沟通
01
家长培训
为家长提供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
子的学习。
02
家校互动平台
建立家校互动平台,方便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解决问题
和困难。
2024/3/28
03
家访与跟进
定期进行家访,了解残疾儿童在家庭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为制定个性
19
教学支持
2024/3/28
个性化教学计划
01
针对每个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明确
教学目标和内容,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专业教师团队
02
组建由特殊教育教师、康复治疗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
为残疾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支持和服务。
2024年小学智力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版
![2024年小学智力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dd8cd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7.png)
2024年小学智力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版一、教学对象小明,男,10岁,智力残疾,目前就读于小学四年级。
小明在认知、语言、社交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但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本次送教上门旨在帮助小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基本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提高小明的认知能力,使其能认识并辨别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场景。
2.培养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3.增进小明的社交能力,使其能更好地与他人互动。
4.提高小明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事务。
三、教学内容1.认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场景。
2.语言:学习简单的句子表达和交流技巧。
3.社交:学习与他人互动的基本礼仪和技巧。
4.生活自理:培养独立完成一些简单日常生活事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帮助小明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的物品和场景。
2.情景教学:设置真实的场景,让小明在情景中学习语言和社交技巧。
3.互动教学:鼓励小明与教师、家长、同学进行互动,提高其社交能力。
4.游戏教学: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第一阶段:认知训练(1)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场景,如水果、蔬菜、交通工具等,引导小明认识并命名。
(2)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帮助小明理解物品和场景的特点。
(3)教师与小明进行互动,检查其对物品和场景的认知程度。
2.第二阶段:语言训练(1)教师教授简单的句子表达,如“我要喝水”、“我想上厕所”等。
(2)教师引导小明进行情景对话,如模拟购物、就医等场景。
(3)教师鼓励小明与同学、家长进行交流,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3.第三阶段:社交训练(1)教师教授与他人互动的基本礼仪,如问候、道歉、感谢等。
(2)教师设置真实的社交场景,让小明在情景中学习社交技巧。
(3)教师组织小组活动,鼓励小明与同学进行互动,提高其社交能力。
4.第四阶段:生活自理训练(1)教师教授简单的日常生活事务,如穿衣、洗手、整理床铺等。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精选24篇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精选2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e11a4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d.png)
目录第一篇:整理房间与日常安全教育 (1)第二篇:择洗青菜 (3)第三篇:1-5的认识及书写教学教案 (5)第四篇:认识人民币 (7)第五篇:打扫房间与自理能力培养教案 (9)第六篇: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教学教案 (11)第七篇:基本汉字“大”、“小”、“上”、“下”教学 (13)第八篇:暑假安全知识防范 (15)第九篇:学习亲人的称呼,练习开口说话 (17)第十篇:复习亲人的称呼,练习开口说话 (19)第十一篇:认识家用电器(电饭锅、电磁炉等) (21)第十二篇:学习洗头 (23)第十三篇:学习洗手 (25)第十四篇:学习日常安全知识 (27)第十五篇:学习数数1—5 (29)第十六篇:学习拿笔写“1” (31)第十七篇:认识前后 (33)第十八篇:认识左右 (35)第十九篇:认识上下 (37)第二十篇:教学生洗碗 (39)第二十一篇:安全知识及学做饭 (41)第二十二篇:教学学生玩手机 (43)第二十三篇:使用手机看视频 (45)第二十四篇:教学生数数与感知个数的概念 (47)整理房间与日常安全教育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整理房间的方法和步骤,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通过日常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预防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事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教授学生如何分类整理物品,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实践整理房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特殊情况下进行自我保护。
三、教学准备1、整理房间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日常安全教育的案例或故事。
3、实物道具,如收纳盒、标签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与学生亲切交流,了解学生的房间整理现状。
2、通过提问激发兴趣:“你喜欢自己的房间是什么样的?”3、简短介绍整理房间和日常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新课讲解1、整理房间的方法:A、展示整洁与凌乱的房间对比图片,让学生感受整理前后的变化。
B、教授分类整理法,如衣物、书籍、玩具等分类放置。
C、演示如何使用收纳盒、标签等工具,让物品有序归位。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设计范文(精选3篇)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设计范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bfc9f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e.png)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设计范文(精选3篇)教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课时或题目为单位,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使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文件,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设计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一、服务对象:___,性别,__周岁。
是一个肢体残疾和有智力障碍的孩子,以前上过学,但现在身体情况越来越差,不适合随班就读,同时家长没有对他进行过学习方面的辅导。
二、服务原则;遵循家长自愿,免费教育,定期入户的原则。
三、服务目标:1、从实际出发从触觉、听觉、说话方面进行锻炼,对简单的知识进行认知和记忆。
2、教学过程不求快,只求他有进步。
四、服务时间:每月送教上门最少一次,一般两次。
五、要求及措施:每次送教前都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鼓励家长不放弃教育孩子的信心,帮助家长掌握辅导孩子的具体方法。
完善送教上门的各项资料。
六、工作计划:九月份:了解___同学在家的表现情况。
多与他交流,复习数字1-10。
十月份:对他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反复演示,手把手识数,初步建立0-20的数学和多少的概念。
尽量引导她听懂老师在说什么数字,会认数字0、1、2、3、4、5、6、7、8、9、10,1120。
十一月:辨别颜色,可以准备一些有颜色的卡片,教会他认识不同的颜色,尽量教会他将不同的颜色进行归类整理。
十二月:教唱儿歌一首。
新年元月份:进行简单的语言训练,能听懂别人要表达的意思。
我们只希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王先诌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送教上门要求是指承担任务的学校和教师要按照一人一案制订个别化教育方案,以家庭自愿、免费教育的方式,每月至少送教两次,每次至少完成两个课时的教学辅导任务。
同时,学校还把送教上门工作纳入教师个人工作量,确保送教上门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一、教学目标理性分析成长道路上的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优良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书写练习
练习法(贴图文数字条)
2、听写数字
练习法(数数再写数字)
3、比较大小
操作法、游戏法
4、评估
口试、笔试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时间:12月11日
教师:
学生:
课时数:3
送教内容:建立6--10的数字概念
送教过程:
1、唱数0—10,10--0
游戏法(前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退着唱)
2、认数,数实物
儿歌、游戏法(贴标签)
3、用手指表示数字
游戏法(手指变变变)
4、书写练习
书空、临摹、看图写数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时间:12月15日
教师:
学生:
课时数:3
送教内容:应用10以内的数字
送教过程:
1、说一说,如:(9)张桌子
练习法
2、比一比:谁多谁少?
操作法
3、操作:请给我5支笔
演示法(小小服务员)
4、目测实物数量
练习法(完成统计表)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第三课时培养计算能力
时间:9月18日
教师:
学生:
课时数:3
送教内容:建立0—5的数字概念
送教过程:1、唱数
游戏法(木头人)
2、认数
游戏法(数字变一变)
3、数实物
学具操作、比一比
4、用手指表示数字
儿歌《手指变变变》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时间:12月8日
教师:
学生:
课时数:3
送教内容:书写0—5,并能比较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