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复习提纲(版本二)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纲要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纲要第一部分
【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不仅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而且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究“气格”,产生“以文为诗”的现象,所以人们习惯于将发生于北宋中叶的这场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新。欧阳修在这场运动中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
【欧阳修】今江西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简·欧阳修诗的散文倾向,及其《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其一的风格特色】
【开创宋代诗风的重要作家】
梅尧臣
苏舜钦
【简·梅尧臣诗歌艺术特点,其《陶者》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1、诗歌艺术特点:梅尧臣作诗追求“苦硬”、“瘦劲”,喜欢平淡的风格,其实是要求平淡其表,深邃其里,内核“深远”,淡而屡深。梅诗的“平淡”具备这样的特点: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这不仅是梅尧臣的创作追求,也是宋诗的一种审美取向)
2、《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此诗反映农村贫户的艰难生活,对农民寄寓深切的同情,对官吏的欺诈奴役行径表示极大的愤慨,具有深刻的批判现实意义。诗歌语言朴素平易,在看似平淡无奇的描写中,蕴涵着真实深刻的思想感情。
【简·苏舜钦诗歌风格特点,其《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的艺术特色】
2、苏东坡的散文创作:今存苏轼各体散文约四千余篇,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宋代文学颠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著有《东坡全集》等。
【简·苏轼小品文的写作特点】苏轼的小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寓有旷观达识和至理深情,不但言之有物,而且物皆着我之色彩,是其散文中饶有趣味的妙品,以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礼、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大都作于他贬谪期间。其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或寓情,或寓理,或寓气,或寓识,嬉笑怒骂皆为文章;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作者历经磨难而旷放豁达的人生态度,及其富有生活情趣的心灵,是他性格的升华和思想的结晶。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大纲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宋初“三体诗”和晏殊词。

学习要求:①准确了解宋初诗风和文风的整体面貌及其基本走向;②重点掌握王禹偁诗歌、西昆体诗歌的创作特征;③重点掌握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王禹偁与宋初文风和诗风识记:①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②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晚唐体。

理解:“白体”。

应用: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

(二)杨亿和西昆体、晚唐体识记:①《西昆酬唱集》;②杨亿的生平;③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理解:①西昆体;②晚唐体。

应用:①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②林逋诗歌的特点。

(三)晏殊的令词识记:①晏殊的生平;②《珠玉词》。

应用: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欧阳修、王安石以及梅尧臣、苏舜钦等的文学创作。

学习要求:①识记并理解有关北宋中叶诗文革新的情况;②重点掌握欧阳修的各体文学创作成就,深入理解他在诗文革新中的领袖地位;③重点掌握梅尧臣和苏舜钦诗歌创作的特点,深入理解他们对宋诗风格的影响;④重点掌握王安石的各体文学创作成就;⑤翔实理解曾巩、苏洵和苏辙散文创作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理解:北宋中叶的诗文革新运动。

(一)欧阳修的文学贡献识记:欧阳修的生平。

理解:①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②《秋声赋》的艺术特点。

应用:①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②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③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④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

(二)梅尧臣和苏舜钦识记:①梅尧臣的生平;②苏舜钦的生平。

理解:梅尧臣、苏舜钦是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

应用:①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②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

(三)王安石的文学成就及其他识记:王安石的生平。

理解:①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对词境的开拓;②王令诗歌的特点。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一、初唐1、王绩:长于五律,《野望》已是五律典型。

多吟咏隐居旷达之趣,寄寓激愤之情。

2、初唐四杰:(1)文学观:反齐梁的宫廷文学,提倡刚健有骨气的诗风,文章要有一定的经世教化的作用。

(2)创作成就:A诗歌:都是中下层文人,他们拓展了诗歌的表现领域。

B:对诗歌体式的成熟和完备做了贡献如七言歌行《长安古意》体式非常大;五律王勃C:开拓了新的诗风,以清新的诗风为文坛带来新鲜的风气。

D:骈文赋3、陈子昂:(1)文学成就:以汉魏的的五言古诗为主,诗的内容比较充实,有为而作,风格质朴刚健。

诗文理论代表新作:《与东方左使扎序》骨气端详,音情顿挫,光英郎练,有金石声。

以深刻的内容质朴刚健的风格破除六朝余袭,他的五古开启了李白等人的五古。

4、宫廷文人:(1)上官仪:五言诗,格律工整,内容空洞。

(2)文章四友:杜审言,崔融,李峤,苏味道。

作品多歌功颂德,宫苑游宴,风格典丽精工。

(3)沈宋:多奉和之作,他们的创作使五七律得以完型。

二、盛唐1、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出现原因:开元社会安定,具备隐居的经济基础;以隐求士的终南捷径成为时尚;佛道的思想流行提供了思想基础。

2、孟浩然:布衣诗人,一度隐居鹿门山,曾作九龄门客。

山水田园特点:冲谈自然,语淡味醇;多白描,曲尽其妙;也有一些很浑阔。

3、王维:多才多艺,诗画乐精通。

前期抒报国心,后期以隐居修禅为主。

山水田园诗特点:(1)诗情画意的高度统一(2)音乐美,山营造意境(3)常以动衬静(4)既有陶潜的平淡自然,又有灵运的精工秀丽。

4、边塞诗: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以高岑为代表,境界开阔,雄奇悲壮。

边塞诗其实就是战争文学。

王昌龄:七绝圣手。

5、高适:内容充实,感情饱满意气豪迈;语言朴实、自然、风格沉雄悲壮。

中国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文学史复习提纲

汉赋绪论1. 「赋」的文学特征如何?赋体文学发展的源流1. 文学与外在环境之关系2. 中国文学与宗教之关系与演变如何?2. 汉代辞赋分「写物」、「言志」两大系统,请举3. 「文学通史」、「文学断代史」、「文学专例说明。

史」的特性与重要著作3. 汉赋全盛时期,重要赋家及其作品介绍。

4. 民间文学与文人创作的关系4.5. 历代文体兴盛与帝王提倡之关系汉赋兴盛的的原因为何?5. 6. 汉赋受到儒家何种理念的支持?此理念与实际中国「文体」观念的演进与代表著作「文学运动」的特质7. 相符的情形如何?6. 两汉赋体的演变与发展。

先秦诗经汉散文 1. 简述诗经的作者与时代。

1. 两汉散文概述。

2. 孔子删诗之说的商榷。

2. 3. 请概述汉代散文的成就。

何谓「六义」,试举例说明。

3. 试述《史记》的文学成就。

何谓「四始」?各家说法中裴普贤先生4.4. 史记的文学价值。

认为《史记》的四史说最为乎实,何故?5. 试比较《诗经》与《楚辞》的不同。

5. 王允说:「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王固认为:「司马迁著书,……微文刺讥。

」《史记》是否为谤书?试抒己见。

先秦散文6. 试比较司马迁《史记》与班固《汉书》文章风请简述先秦散文的发展梗概。

1. 格、取材、内容之异同。

7. 试述王充之文学见解。

、先秦散文中,2. 《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文章有何特色?汉代诗歌先秦楚辞1. 何谓「乐府」?乐府官署的兴废时期为何?与何谓「楚辞」?楚辞的艺术特色与成就1. 文学的关系如何?2. 郭茂倩《乐府诗集》有关汉乐府之分类如何?为何?何谓「离骚」?〈离骚〉写作的时代背2. 试列举诗例说明。

3. 试述两汉乐府诗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景与情志内容为何?4. ,九歌的文学特征为何?3. 何谓「九歌」何谓「文人乐府」?汉魏文人乐府与民间乐府 4. 试比较《诗经》与《楚辞》的不同。

在内容、技巧之表现上有何异同?5. 试述五言诗的起源。

6. 古诗十九首之时代背景、内容及其艺术成就如先秦神话何?7. 叙事诗的起源为何?试简述汉代两大叙事诗的何谓「神话」?中国神话的类型与题材1.文学成就。

大纲整理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大纲整理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第一节 辽代文学辽代诗歌:诗人多为统治阶级上层人物。

识记:耶律倍及其《海上诗》耶律倍:曾被立为皇太子,自幼好读书,不喜射猎,从汉族文人张谏学习汉文化,知音律,善书画,能为五言诗,博学多才。

《海上诗》:“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是一首失意的悲歌。

识记:耶律洪基及其《题黄菊赋》辽道宗耶律洪基有诗文集《清宁集》,他的《题黄菊赋》是一首流传很广的诗作。

理解:寺公大师《醉义歌》寺公大师:《醉义歌》,长达一百二十句,是辽诗中最长诗篇。

全诗写得慷慨,气势流贯,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耶律楚材《醉义歌序》将它称之为辽诗的“绝唱”,以为“可与苏、黄并驱争先耳”。

理解:辽代诗文体现着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醉义歌》原为契丹文,经耶律楚材译为汉语后流传于世。

诗人以饮酒为契机,纵情放歌,自比陶渊明和李太白,脱形迹于醉乡,杂糅儒、佛、道思想以求解脱。

虽然所有事典和思想旨趣均来自汉文化,采用的也是汉诗歌行体的抒写方式,但融入了契丹民族刚健质朴的粗犷气质,体现着辽代诗文体现着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

识记:契丹女诗人萧观音、萧瑟瑟萧观音:契丹族女诗人,懿德皇后。

曾应制赋《伏虎林》诗。

萧瑟瑟:聪慧娴雅,工文墨,善诗歌,作《讽谏歌》。

识记:汉族诗文作家赵延寿、王鼎除契丹族作家外,辽代还有一些汉族诗文作家,只是从诗人作家的人数到作品的数量,都不及契丹族。

比较有成就和影响的有赵延寿、王鼎等。

第二节 金代文学的发展 识记:金初文坛作家构成 金初文坛由两部分人组成:1、由辽入金的文臣,他们很少有作品流传。

2、活跃于金初文坛的是由宋入金的文士。

理解:金初主要诗文作家(名字+代表作) 1.初期:借才异代宇文虚中政殿学士充大金通问使,入金祈请徽、钦二帝南归,因未能完成使命,代表作《又和九日》,以深挚的笔调,抒写去国的哀愁和怀乡的感慨,有一种强烈的恋宋情结。

这几乎成了金初诗歌的情感基调。

吴激受推崇的作品是《人月圆》[宴北人张侍御家有感]。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复习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复习

一、名词解释1、玄言诗玄言诗兴盛于东晋,一方面是魏晋玄学及清谈之风兴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东晋政局及由此而形成的士人心态有关。

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

东晋玄言诗的特点: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玄言诗人虽多与名僧交往,但玄释合流,主要体现在思想和生活方式上,在现存的玄言诗中,没有多少佛学的痕迹,即使在名僧支遁的诗中,也是以抒情老庄玄理为主。

玄言诗中也有形象性较强的作品,大都借山水以抒情,但很少。

2、唐传奇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传奇”之名,似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

3、永明体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

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固又称“永明体”.其代表诗人是沈约、谢朓。

4、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四杰”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都生活在高宗、武则天时期。

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确有文采而自负很高的诗人,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他们都有自己想要改变六朝诗风的愿望,在创作上都显出自己的实绩,王、杨长于五律,卢、骆长于歌行。

5、正始诗歌正始是曹芳(240-249)的年号,但正始时诗歌并不单指这9年的诗歌创作,包括了建安之后晋灭魏之前,这个时期的代表诗人是阮籍和嵇康。

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诗歌中反应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书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

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水、寄托遥深。

6、沉郁顿挫沉郁顿挫是杜甫诗的主要风格特征,这是杜甫自己对自己诗歌风格的一种概括。

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

杜甫诗以为忧国忧民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

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又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

沉郁顿挫是杜甫诗的主要风格,所谓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所谓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二)复习提纲yanzi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二)复习提纲yanzi

中国古代文学(二)复习提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识记:1. 建安风骨:即建安文学(“三曹”、“七子”,蔡琰等人的创作),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格,又被称为“汉魏风骨”。

其内涵为: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

2. 曹丕的文学成就:①《燕歌行》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风格清丽婉转,低徊哀怨,体现出文人化的特点。

②《典论·论文》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初步探讨各种文体的特点]曹丕现存的四十首诗主要分为三类,一类食宴游诗,二类食抒情言志之作,三类食写征人思妇的相似离别及思乡之情。

3.“七子之冠冕”:王粲在建安七子中的文学成就最高。

刘思勰评其作品为“七子之冠冕”。

4. 竹林七贤: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竹林七贤”,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语·任诞》,包括阮籍、嵇康、阮咸、刘伶、向秀、山涛、王戎。

理解:1.曹操、曹植的文学成就:曹操:文学造诣不浅,风格“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①用乐府记时事。

例《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从视觉和听觉勾画出百姓的悲惨生活。

②借乐府抒壮怀。

例《短歌行》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促;渴慕贤才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壮志;运用比兴手法,情调深沉慷慨。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生命有限而壮志无限,故应以不懈的努力,获得生命的价值。

曹植: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他的诗作风格兼有父兄之长,“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他的诗歌是政治悲剧与诗歌才华的展现。

他的前期诗歌创作反映战争动乱,抒发政治理想,积极进取,乐观自信,如《白马篇》;他的后期诗歌,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及其所引起的苦闷悲愤情绪,如《野田黄雀行》对恶势力的憎恨和无能为力的悲愤心情,通篇运用比喻手法。

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 复习提要

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 复习提要

中国文学史2复习提要魏晋南北朝文学一、总论: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动乱环境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影响二、诗歌:陶渊明“建安风骨”、“汉魏风骨”建安时期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曹操的文学成就曹操的诗歌风格与成就►1、情感悲凉慷慨,语言质朴自然。

►2、借古题写时事(学习乐府民歌,又有创新精神)。

►3、建安文坛的领袖,四言诗成就最高。

前人评曹操诗文►钟嵘《诗品》卷下:“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睿不如丕,亦称‘三祖’”►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刘熙载《艺概·诗概》:“曹公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

”►沈德潜《古诗源》:“借古乐写时事,始于曹公。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曹操的文学地位曹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又是建安文学的领袖,影响了一代诗风。

曹操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表现其政治理想,抒发雄伟抱负。

他的诗歌绝少华美辞藻,结构也不很精致,喜欢从大处落笔,语言古朴,气势宏伟,内涵厚重,风格悲凉慷慨,沉郁雄健,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色彩。

乐府诗从他开始,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曹丕《燕歌行》的影响►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开创了七言闺怨诗的先河。

►将汉乐府代抒闺怨的传统加以文人化的改造►代言体诗歌的表现形式。

南朝以后的闺怨诗、宫怨诗都承接着这种表现形式。

如李白的《长干行》、金昌绪《春怨》等。

阮籍的诗歌成就●1、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

●2、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

●3、阮籍的咏怀诗首创了我国五言古体抒情组诗的体例。

陆机、潘岳的文学地位⏹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其主要特点为:繁缛一、辞采华丽⏹陆机:《拟西北有高楼》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

绮窗出尘冥,飞陛蹑云端。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复习纲要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复习纲要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复习纲要填空:㈠汉代散文史传散文,《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西汉贾谊),《论贵粟梳》(西汉晁错),《新语》(西汉陆贾)。

东汉政论散文:包括王充《论衡》一书以疾虚妄为宗旨,是论辩性著作,是一部实论型散文,王符《潜夫论》愤世嫉俗之作,对当代社会各种丑恶现象及不合理的制度多有指斥。

仲长统《昌言》碑文游记:蔡邕《郭有道碑》《陈太丘碑》马第伯《封禅仪记》(现今见到的最早游记)。

书信体散文: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枚乘的《谏吴王书》,司马迁的《报仁安书》,杨恽的《报孙会宗书》(抒情散文,叙事说理散文)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王充,王符,仲长统。

㈡汉赋赋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骚体赋,高祖初到汉武帝初,贾谊《吊屈原赋》《鹏鸟赋》,淮南小山《招隐士》第二,汉大赋,汉武帝初年到东汉中叶,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方朔《答客难》王褒《洞萧赋》杨雄《甘泉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第三,抒情小赋,东汉中叶以后张衡《归田赋》蔡邕《述行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七发》是七体的开山之作东汉辞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东汉)述行赋:刘歆《遂初赋》班彪《北征赋》蔡邕《述行赋》(东汉)抒情小赋: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西汉)扬雄四大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扬赋》,他的《蜀都赋》是后世京都赋之先声。

司马迁生平:壮岁漫游;泣受父命;李陵之祸;发愤著书《史记》体例:纪传体通史,十二本纪(帝王史),十表(诸侯史),八书(专门史),三十世家(贵族史),七十列传(人物传记,最有文学价值)共130篇。

其中最具文学色彩的是:本纪,世家,列传司马迁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书》体例: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合集5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合集5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合集5篇)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史(二)(2)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3)大量用典(2)诗中常用语助词,或散文式介词。

(3)他利用诗歌议论时政,探讨学术问题,鉴赏文物书画,歌咏日常常见的事物,在命意上追求创新,秀过表面现象进一步表现他对事物的认识,对生活的态度,以议论为诗。

(4)在诗之由唐而宋的转变过程中,欧诗实为枢纽。

叶燮《原诗》认为,开宋诗一代之面目者,梅尧臣、苏舜钦二人。

4、梅尧臣诗的特点(1)题材非常广泛,其内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现实人民的疾苦,另一类是写个人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

(2)常以哲理性的人生思考贯穿其间,使之有理趣,如食橄榄,耐人咀嚼,这也是宋诗的特色。

(3)诗歌创作经历了由前期的清丽平淡到后期的古朴深远转变。

(4)以朴素的语言表现真实的感情,从而有耐人咀嚼的艺术吸引力。

(5)梅尧臣做诗追求“苦硬”、“瘦劲”,喜欢平淡的风格,其实是要求平淡其表,而深邃其里的。

梅诗的“平淡”具备这样的特点,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浓厚而语句平淡,寓意峭工朴素,淡而有味,这不仅是梅尧臣的创作追求,也是宋诗的一种审美倾向。

5、苏舜钦诗的特点(1)他力主改革弊政,忧国忧民的政治热情,悲愤的生活经历,豪迈刚烈的性格,都促使他用豪犷激切,直抒胸臆的方式写诗。

(2)作诗充满激情,其诗歌作品的主要风格是豪犷雄放。

(3)他的观察力虽没有梅尧臣那样细密,情感比较激昂,语言比较畅达,只是修辞上常犯精糙生硬的毛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有《临川先生文集》。

带有鲜明的功利主义,主张为文要“以适用为本”,“务为有补于世”,主张文道合一。

王安石的散文特色:(1)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笔力雄健,文风峭刻。

(2)以议论说理见长,有些文章给人以一种形象性、艺术感染力较弱的感觉。

(3)语言简炼明快。

6、简析王安石早晚诗风的不同(1)早年诗多直抒胸臆,不少咏史诗或怀古的诗篇寄托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二)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二)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纲要陈忻一、宋初三体,特别是西昆体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是领袖三.欧阳修散文的特点(成就、贡献)四.梅尧臣、苏舜钦开创宋诗风格五.王安石“荆公体”(半山诗)六.苏轼散文的特点、苏轼诗歌的特色、苏轼词的革新意义七.江西诗派、一祖三宗、山谷体诗、黄庭坚主要文学主张八.陈师道后山体九.柳永慢词的意义贡献十.周邦彦词的集大成(艺术特色)十一.李清照“易安体”的特点、“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十二.朱敦儒“樵歌体”十三.辛弃疾词内容、艺术成就、辛派词人十四.中兴四大诗人十五.陆游的爱国诗、散文有哪些十六.杨万里“诚斋体”、“活法诗”十七.范成大对田园诗的贡献十八.姜夔白石词清空骚雅的特征十九.梦窗词的特色二十.清雅派词人二十一.永嘉四灵、江湖诗派二十二.吴蔡体、国朝文派、二十三.元好问《论诗三十首》、金元最有成就的诗人二十四.《西厢记诸宫调》的价值二十五.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及其主要代表作品的意义和主要人物分析、四大爱情剧、五大历史剧二十六.元杂剧的体制、旦本、末本二十七.马致远神仙道化剧二十八.关汉卿公案剧、妇女生活剧、历史剧的代表作品二十九.《西厢记》故事的源起、王西厢的戏剧冲突、主要人物分析三十.散曲及其分类(小令、套数、带过曲)三十一.曲状元马致远、清丽派散曲代表人物乔吉、张可久三十二.南戏与杂剧的区别、元代四大传奇(四大南戏)、南戏之祖、三十三.话本、平话《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原始雏形。

三十四.元诗四大家、铁崖体三十五.明代长篇小说(四大奇书)及其各自的类型和思想倾向、艺术成就三十六.明代短篇小说(拟话本)三言二拍及其思想倾向、艺术成就三十七.明代杂剧:徐渭《四声猿》三十八.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汤沈之争三十九.临川四梦、《牡丹亭》人物形象四十.明代诗文:台阁体、茶陵派、唐宋派、童心说、公安派、竟陵派张岱小品文集大成、前七子、后七子、复社几社诗歌四十一.清代诗歌:江左三大家、梅村体、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袁枚性灵诗派四十二.清代文:学者之文、清初三大家、桐城派古文、阳湖派四十三.清代骈文:汪中四十四.清词:阳羡派、浙西派、常州派、精华三绝(纳兰性德)四十五.清代小说:才学小说《镜花缘》、清代拟话本小说家李渔四十六.《聊斋志异》思想内容、艺术四十七.《儒林外史》思想内涵、讽刺艺术四十八.《红楼梦》脂本、程甲本、程乙本四十九.《红楼梦》思想意蕴、人物形象五十.清代戏剧:李玉苏州派(一人永占、《清忠谱》)、李渔《闲情偶寄》五十一.南洪北孔、《长生殿》艺术特色、人物分析;《桃花扇》思想内涵五十二.弹词三大五十三.近代启蒙诗人龚自珍、魏源;同光体;五十四.梁启超诗界革命、黄遵宪新派诗、南社、苏曼殊、秋瑾、王闿运、樊增祥五十五.清词:清季四大词人、王国维“境界说”五十六.近代文:经世文派、湘乡派、“姚门四弟子”、“曾门四弟子”、梁启超“新文体”五十七.近代小说:侠义小说、狭邪小说、四大谴责小说五十八.京剧、话剧(春柳社、春阳社)。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提纲

第二节 柳水 第五章 北 第五编 宋词与南渡 第三节 秦观 晏畿道 宋代文学 词 第四节 周邦彦 第五节 李清照 朱敦儒
贺铸
第一节 辛弃疾的生平与思想 第六章 辛 弃疾 第二节 辛弃疾词的题材内容 第三节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新派词人 第一节 陆游 第七章 陆 游与南宋中 第二节 杨万里 范成大 期诗文 第三节 朱熹的文学思想与南宋散文 第一节 姜夔 第八章 南 第二节 吴文英 宋中后期词 第三节 史达祖 第一节 永嘉四灵 第九章 南 第二节 刘克庄与江湖诗派 宋后期文学 第三节 严羽及其《沧浪诗话》 第四节 文天祥与遗民作家
第一节 宋初文坛的复古倾向 第一章 北 宋时期的文 第二节 禹冉与宋初的诗风和文风 风与诗风 第三节 杨亿与西昆体 第一节 欧阳修 第二章 欧 第二节 梅尧臣 阳修与北宋 第三节 王安石 诗文革新 第四节 曾巩 苏舜钦
苏洵
苏辙
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第三章 苏 轼 第二节 苏轼的散文成就 第三节 苏轼的诗歌创作 第四节 苏轼词的革新意义 第一节 黄庭坚 第四章 黄 庭坚与江西 第二节 陈师道 陈与义 诗派 第三节 吕本中 韩驹 曾畿 第一节 晏殊 欧阳修
第四节 《窦娥冤》与公案剧 第六编 辽金元文 第一节 郑光祖 第四章 后 学 期元杂剧及 第二节 宫天挺 乔吉 秦简夫等 其它 第三节 周德清 钟嗣成 第五章 元 代的散曲 第一节 元前期散曲 第二节 元后期散曲 第一节 耶律楚材 第六章 元 代的诗文 刘因 姚隧等
第二节 虞集及“元诗四家” 第三节 萨都刺杨 战争和动乱中的诗坛 第一章 近 代诗 第三节 宋诗派及汉魏六朝诗派 第四节 诗界革命及相关诗人 第五节 革命诗潮与南社 第六节 同光体与中晚唐诗派 第九编 近代文学 第二章 近 代文 第一节 经世文风的兴起 第二节 桐城派及湘乡派 第三节 报章文体与域外游记 第四节 文界革命与新文体 第五节 其他注明散文作家 第三章 近 代小说 第一节 狭邪小树与侠义公案小说 第二节 清末小说界革命与“新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重点

全国201‎1年10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1、(P‎2)宋代初‎期古文运动‎的先驱人物‎是柳开。

‎2、(P4‎)宋初三体‎“白体”(‎王禹偁)、‎“西昆体”‎、“晚唐体‎”(林逋)‎。

3、(‎P6)西昆‎体,代表人‎物:杨亿。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4、(‎P10)欧‎阳修散文的‎基本特点及‎风格。

5‎、(P14‎)梅尧臣诗‎歌艺术、苏‎舜钦诗的风‎格。

6、‎(P20)‎“半山诗”‎、“王荆公‎体”。

第‎三章苏‎轼7、(‎P27)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8‎、(P32‎)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9、(‎P36)苏‎轼“以诗为‎词”的贡献‎。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10、(‎P41)江‎西诗派、“‎苏门四学士‎”。

11‎、(P42‎)黄庭坚“‎山谷体”的‎艺术特点及‎风格特征。

‎12、(‎P46)“‎一祖三宗”‎说。

13‎、(P51‎)吕本中的‎“活法说”‎。

第五章‎北宋词‎与南渡词‎14、(P‎55)“富‎贵词人”—‎—晏殊。

‎15、(P‎62)柳永‎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柳永‎词的俚俗色‎彩,柳永雅‎词的特点。

‎16、(‎P64)秦‎观——《淮‎海集》。

‎17、(P‎67)晏几‎道——《小‎山词》。

‎18、(P‎72)周邦‎彦词的“集‎大成“的体‎现,周邦彦‎清真词的题‎材内容及艺‎术特点。

‎19、(P‎75)李清‎照“易安体‎”的艺术特‎点。

第六‎章辛弃‎疾20、‎(P81)‎辛弃疾词的‎题词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21、‎(P87)‎辛派词人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和特点。

‎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22、(P‎94)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2‎3、(P9‎8)杨万里‎的“诚斋体‎”。

24‎、(P10‎1)范成大‎田园诗的特‎点。

第八‎章南宋‎中后期词‎25、(P‎108)姜‎夔白石词的‎艺术特色—‎—“清空”‎、“骚雅”‎。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复习总结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复习总结

一、乱世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作家要适应战乱,又要适应改朝换代,容易感受人生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悲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

这种悲剧性的基调戴上了政治色彩。

文学创作很自然的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生死主题(感叹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如何对待生接待死)、游仙主题(想象神仙的世界,表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祈求长生)、隐逸主题(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

隐逸主题的兴起与魏晋以后士人中系企隐逸之风的兴盛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种风气又与战乱的社会背景与玄学的影响有关)。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建安、正始文学(包括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两晋文学——南北朝文学。

三、曹操古直悲凉,他的一部分诗歌描写汉末战乱,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蒿里行》揭露了袁绍义军由聚到散畏缩不前,最后六句写战乱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深表关怀和同情。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四、曹丕便娟婉约(清,沈德潜),最著名的作品是《燕歌行》。

《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五、曹植文采气骨兼并。

地位: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锺嵘《诗品》)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

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的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的温丽悲远的情调。

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六、建安七子:孔融、王粲、陈幹、阮瑀、陈琳、应玚、刘桢。

——王粲。

自伤是王粲的感情特征,贵公子孙的出身遭乱流寓的遭遇使他格外感物兴怀、忧世悲己。

他的作品虽有对百姓的同情和伸展抱负的愿望,但都是从个人身世的伤感展开的。

“发愀创之词”(锺嵘《诗品》)便陈为他的主要特点,却难免“悲而不壮”(刘熙载《艺概.诗概》)——刘桢。

《中国古代文学史2》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2》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2》复习资料第一章隋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至初唐与南北文学的交融隋唐结束了近四百年的分裂动乱,终于实现了南北的统一。

国家的统一,在统一基础上的广泛国际交往,对文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过去由于南北对立,文化发展殊途。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但自隋代统一,双方就开始互相吸收。

唐初文人更明确地提出南北文学应“各去所短,合其所长”(《隋书·文学传叙》)的要求。

这种愿望终于在统一局面下实现了。

隋朝至初唐文学,主要是以南朝文风作为基础和底色,开始融入北朝文学新风。

一方面,来自南朝的诗人江总、虞世基、虞世南等,带着很深的积习,并且北朝文人之趋慕南朝文风,也是长期形成的风气。

另一方面,南北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两种气质、性格和文化,也在互相吸引、并悄悄地走向融合与统一。

北朝的诗人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写了一些较好的边塞诗,但其风格开始出现“词气宏拔,风韵秀上”的特色。

第二节初唐宫廷文学与沈宋初唐文学是以宫廷文学为轴心,这实际上南朝文学格局的延续,虽然所反映的时代气息不同。

从开国时期的秦府十八学士,到武后朝的珠英学士、中宗朝的景龙学士,前后承续,成为这个时期的核心文学力量。

宫廷享乐、颂美成为这类诗千篇一律的主题(当然,太宗朝出现过一些箴规性诗作)。

宫廷诗人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上官仪(608?-644),他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的诗作,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向前推进了一步,成为人们模仿取法的一种新的诗体。

《旧唐书》本传说: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武后、中宗朝,宫廷文学开始发生分化,其中在文学史上值得重视的是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

沈佺期、宋之问合称“沈宋”,杜审言与李峤、苏味道、崔融合称“文章四友”。

沈、宋、杜都曾经是依附于武后的宫廷文学家,后来远贬南徼,他们的诗有了更深刻的情感内容。

另外,他们在诗律上精心锤炼,在互相酬唱中,逐渐使诗律规则规范化、定型化。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纲要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纲要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二)复习纲要(2011年版)一、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时间为120分钟。

二、考试时间以相关部门公布为准。

三、考试题型为(仅供参考。

题型和分值可能到时候有小幅度变化):背诵填充题(12分)、知识填空题(15分)单项选择题(10分)名词解释题(8分)阅读题(3小题20分)简答题(3小题15分)论述题(2小题20分)四、名词解释题答题时最求完善,以面面俱到为佳,深入与否不作苛求。

例如解释“山水诗派”就要提到这些基本内容:何时出现,因何得名,此派诗歌特征,代表诗人,重要影响等。

简答题要求有层次,有一定的深度,能适当结合作品进行阐述。

论述题要求层次清晰,思路完整,能较多结合作品进行阐述,言之有物,能引用原句者视为功底扎实。

论述较为翔实、深刻,有言之成理的个人观点更佳。

无论简答还是论述,都要将尽可能了解的东西写出来,宁失之于繁,不失之于简。

五、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最核心的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课程内容繁多,可考内容处处皆是。

既要有强大的记忆力,又要有较高的鉴赏、理解和概括能力。

考试的难度是可以想见的。

鉴于以上特点,建议同学们未雨绸缪,早准备早好,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

边记忆,边揣摩,必要时适当动手做些练习,以便达到胸有成竹的境界。

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史论和作品的结合,说白了就是既要看课件,又要对照书本,还要看作品。

复习时务必精力集中,细细看过。

走马观花式的看书具有安慰性质,既浪费时间又麻痹自己。

六、为使同学们复习时有一定的眉目和线索,下面就重点内容作一些提示,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特别提醒的是,要形成一个整体的厚重的文学史观念,必须要以全面看书和阅读作品为前提,因此在重点复习的同时能够左联右想,形成体系,从而夯实自己的基础,提高效率和能力。

七、复习重点内容提示:(一)识记主要诗人、词人及其他重要作家的名、字、号,代表作,诗集或词集名称。

(二)掌握下列名称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梦窗词》《花间词》初唐四杰吴中四士中兴四大诗人苏门四学士七绝圣手五言长城秦七黄九南唐二主《词论》荆公体《唐才子传》《全唐诗》古文运动张三影《词论》易安体济南二安温李二晏元白诗派皮陆香奁体唐传奇三苏王孟诗派边塞诗派韩孟诗派苏辛诚斋体诗豪诗仙诗圣诗鬼香奁体诗魔白体诗人新乐府运动西昆体江西诗派(三)深度掌握以下知识要点:1、概述中唐诗坛发展状况。

中国文学史大纲(2)

中国文学史大纲(2)

先秦文学大纲一、先秦文学五大内容1、神话(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基质呈现)2、诗经(民族真情的自由渲泻)3、诸子散文(民族关于社会、人生的思考)4、历史散文(时代与民族精神、性格及观念变迁的辙痕)5、楚辞(文人心灵世界的第一次展示)二、先秦文学演进的轨迹1、由群歌互答向抒写个人情怀的演进;2、由巫觋创作向史官创作向士人创作的演进;3、由誓命训诰向对话语录向据题抒论的演进;4、由朴野无华向语言自觉的演进。

一、神话这一部分主要掌握四方面的知识:1、神话的性质与产生;2、中国神话的基本内容;3、保存中国神话的基本典籍及整理成果;4、中国神话的特色与基本精神。

一、神话的性质与产生所谓“神话”即“神们的故事”。

“神”是先民幻想创造与主宰物质世界的超自然的意识存在。

“神话”是运用神的观念进行思考、想象的结果,是对于幻想的描述。

用马克思的话,就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神话的产生是以原始的生活方式与原始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

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原始人群,对包罗万象、变化莫测的自然界――特别是灾难性突变感到神秘而恐惧,而又不能科学解释,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观念。

随而又琢磨那奥秘的神灵形象,于是产生了神。

随后又想像他们之间及他们与人之间的联系,参照人的生活,创造了神话。

二、中国原始神话的基本内容中国原始神话的基本内容大约有三类:1、解释性神话:如羲和生日、常羲生月、女娲造人、盘古开天以及民族起源、工具发明等;2、人与自然神话: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3、社会生活神话:黄帝战蚩尤、共工颛顼之争、刑天及《山海经》中的海外方国等。

三、保存中国神话的基本典籍及整理成果1、在中国古籍中缺少专门的神话著作,神话资料零散地保存在各种典籍中。

其中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是《山海经》。

其次是《楚辞•天问》、《淮南子》等。

另外《左传》、《国语》、《墨子》、《庄子》等先秦古籍中,也有一些零星的神话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史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神话传说它包括神话与传说两个部分。

一个偏重于指关于人神起源万物初始的来历,一个偏重于口头流传的关于世界来源及英雄故事的说法。

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传说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原则,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2、《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

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3、乐府原指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

魏晋六朝时是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乐府始于秦,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

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4、《昭明文选》《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

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

5、唐传奇小说体裁之一。

始自晚唐裴鉶的《传奇》一书,其情节奇特神异,一般用以指称唐、宋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如《南柯太守传》《长恨歌传》《李娃传》等。

唐传奇艺术构思奇异新颖,寓于变化,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

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6、散曲散曲作为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在体裁上分为小令和套数两大类,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等。

7、公安派明代后期以袁宏道及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三人为代表的诗文创作流派,因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

他们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提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的文学发展观,主张“性灵说”,要求作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能直抒胸臆,不事雕琢。

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开拓了我国小品文的新领域。

8、谴责小说中国旧体小说的一种﹐指清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失败后大量出现的暴露社会黑暗﹑指摘政治腐败的小说。

代表作家﹑作品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二、简答1、曹操诗歌的艺术风格1、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

借古题写新事,如《薤露》、《蒿里》,乐府旧辞皆为挽歌,曹操却用悲凉苦恨之调。

2、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

如《短歌行》写得高远阔大,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磐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2、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1、创作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他山水田园诗艺术结晶2、诗中表现丰富色彩,常蕴涵佛理禅趣。

晚年思想接近南宗禅,以禅入定,由定生慧.将禅的静默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

3、白居易《长恨歌》的双重主题(爱情、祸乱)1、爱情说,作品主要描写了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他们的爱情;2、讽喻批判说,白居易通过这个爱情悲剧批判唐玄宗好色误国。

3、双重主题,在诗歌的前半部分批判的意味比较明显,后半部分中诗人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对他们爱情的歌颂和惋惜远远大于批判。

4、白居易《琵琶行》的叙事结构1、情节曲折,波澜起伏:2、以情动人:3、画面精采: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称绝妙的“有声画”,画面非常精采。

4、叙事抒情水乳交融:5、形象类比,抒情言志:6、结构谨严:诗从“送客”起笔,继而写了“寻声”,“邀弹”、“询问”、“诉衷”、“感慨”等一系列互相关联,层层推进的情节。

这些情节分则各为一个场面,合则是一篇完整、和谐的诗篇。

5、李煜词的艺术成就1、前期,李煜词用浅显的语言、完整连贯的结构来抒情,意向较少,而且选择的是日常习见植物,在比喻、象征的关系上,表现出新奇而又巧妙的想象力。

2、后期,多为由个人特殊的经历中体验到的更具普遍意义的“人生仇恨”,具有一种为人类的生存感到悲哀的内涵。

3、李煜词抒情的热烈感人,多是直率地倾吐情怀,将人生的悲哀、痛悔充分的展示于文字中。

其语言清新自然,没有过分的雕琢、过分的罗列。

选择恰当的一项使抽象的情绪化为可见可感的形象,造就透明的、和谐完整的意境。

6、元杂剧的体制构设四折一楔子1、“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合为一本,每个剧本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有时再加一个楔子。

2、元杂剧就其性质来说是一种歌剧,它的核心部分是歌词。

通常限制每一本由正旦或正末两类角色中的一类主唱。

3、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外、杂五大类,将剧中人物分为若干类型,以便于带有程式化的表演。

7、南戏的体制构设1、南戏熔歌唱、舞蹈、念白、科范于一炉,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

由于故事情节比较曲折,剧本一般都是长篇,数倍于杂剧。

2、南戏运用南方曲调,韵律、宫调均无严格规定。

南曲柔媚婉转的特点使南戏更适于演唱情意缠绵、脂粉气较重的故事。

3、南戏的脚色主要有生、旦、净、末、丑、外、贴等七种,演唱的方式比较自由,富于变化,各种上场的角色都可以唱,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

这种演唱方式比杂剧一人主唱的形式要合理得多,更有利于表达复杂的故事内容和人物性格。

8、《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塑造1、猪八戒的形象代表着人性贪恋实实在在的世俗享乐的一面。

对他来说,拥有女人、过得去的财富以及可以充分享受用的食物是重要的,他也愿意以辛苦的劳作来获得这些。

他的人生哲学与取经这一趋向理想主义和精神至上原则的行动有天然的冲突。

2、猪八戒即便有很多毛病,仍属于“好人”的队伍,对他的嘲谑也是善意的。

因为他的毛病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弱点的放大。

作者通过瑰奇的想像、大胆的夸张、绝妙的讽刺和细腻的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了猪八戒贪恋的形象。

9、《三言》所表达的思想观念1、书名公开标榜了其宗旨在于提供人生经验与道德教训,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常常站在社会与传统道德的立场对读者发出劝诫与警告;2、作者又常站在个人的立场来说话,要求尊重人的感情,肯定人们按照自身抑郁追求生活幸福的权利。

10、《桃花扇》戏曲结构与人物塑造1、戏曲结构:剧情“起伏转折”,“独辟蹊径”,出人意料而不落陈套,“脉络连贯”,紧凑却不“东拽西牵”。

剧情复杂,高潮迭起,始终保持紧张的气氛。

剧中以桃花扇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串联纷繁错综的情节,结构多有巧妙之处。

《桃花扇》打破了习见的大团圆结局,成为古代戏曲史上唯一一部完整的悲剧。

2、人物塑造:女主角李香君:作者将她放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来刻画,并借以表达某种道德理想,有些情节不免夸张。

其美丽、聪慧和勇毅的个性显得颇有光彩。

《守楼》一出,李香君血溅桃花扇,写她在强暴的外力压迫下宁死不屈,不仅是普通意义上所谓忠贞的表现,更闪烁着人格尊严高于生命的人性光辉。

阮大铖:剧中既写了他的阴险奸猾,也注意写他富于才情的一面杨文骢:边缘性的人物,能诗善画,风流自赏,八面玲珑,政治上没有原则,却颇有人情味。

三、论述题1、《诗经》“国风”中的情感表达1、由时光流逝而唤起的生命意识。

《蟋蟀》及时取乐。

《山有枢》在死亡的阴影下,人们意识到生命的可贵。

2、青春年华里男男女女的相悦相恋《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3、咏唱迷惘感伤、可求而不可得的爱情。

《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4、不完美的婚姻,夫妻间感情生活。

(弃妇)《卫风氓》《邶风谷风》反应弃妇的痛苦,指斥男子的无情。

5、反映战争和劳役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普通士兵的角度来表现他们的遭遇和想法,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是主调。

《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6、政治批评和道德批评。

反映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

《魏风伐檀》2、曹植诗歌的艺术风格1、钟嵘《诗品》“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即:生机勃发、情感丰沛和艺术表现的精致华美。

2、曹植的诗把文人文学的传统与汉乐府的特点结合了起来,既吸取了民间歌谣的长处,又改变了它单纯朴素的面貌。

其诗歌总体上均有注重精致华美的特点,对结构、意象、修辞都很讲究。

《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高旷激越的意象暗示了作者激荡不平的心境和险象环生的处境,给全诗笼罩了一片特定的情感氛围。

3、其诗歌的语言往往有鲜明的色泽,而且已经注意到工整和精炼。

一些对仗句讲究炼字。

《赠丁仪》“凝霜依玉除,清风飘飞阁”“依”“飘”相对,前静后动。

4、较多的自然景物描写。

3、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诗歌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

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

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

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

他的诗歌极富于想象力。

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

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

他常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

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