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 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词
一、什麽是副词
副词特点:副词是一种半实半虚的词。
作用:
1.古今一致:基本作用是修饰动词、形容词,作状语。
2.古今不同:古代汉语的副词能在判断句中修饰名词性词语。
副词的基本功能是修饰动词和形容词,作状语或补语。
二、分类
(一)程度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或性状的副词。
1.表程度偏高:最、太、至、尤、良、益、甚、颇
2.表程度偏低:“少、稍、略、颇”——稍微、逐渐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少解:稍微消解。
“颇”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程度深,是“很”的意思。而古汉语中的“颇”有两种用法:
一是表示程度高,是“很”的意思;如:
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史记·袁盎晁错列传》)颇有力:出了很大的力。二是表示程度浅,是“稍微”的意思。如:
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史记·三代世表序》颇有:略微有。为人洁白晰,髯髯颇有须。《陌上桑》
•(二)范围副词:表动作行为或性质的范围的副词。
• 1.表总括(范围大的):“皆、悉、尽、毕、咸、并、举、具、俱——都、全;“凡、共”——总、共。如: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举欣欣然面有喜色《孟子》
•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冯谖客孟尝君》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陌上桑》
•故曰:“酒极生乱,乐极生悲。”万事尽然。《史记滑稽列传》
•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表》
• 2.表限制(范围小的):“但、徒、特、直、第(弟)、仅”——仅、只。
•现代汉语中的“但”是转折连词,古代汉语中的“但”则主要是表示范围的副词,用来限制范围,是“只”、“仅仅”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不但”、“但愿如此”等词语中还保留“但”的古代用法。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乐府诗集·木兰诗》)
•徒善不足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
•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
•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膑》
•[韩]信阴使人至[陈]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现代汉语中“仅”只是个限制范围的副词,“只”的意义,但是在古汉语中,它除了表达这一含义之外,(上古“仅”只有“只”的意义)。
•齐王遁而走莒,仅以身免。《史记·乐毅列传》
•还可以表示数量多,有“几乎”、“将近”“差不多”的意思,“仅”的这一含义和用
法,主要是出现唐代的文中,而且要读“jìn”,一般只用在数词前。王力《汉语史稿》:“‘仅’字在唐代是‘差不多到达’的意思。是甚言其多,不象近代的‘仅’字甚言其少。如:
•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韩愈《张中丞传后序》)
•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三)时间副词
• 1.表示时间已经成为过去。
•既、业、尝、曾——曾经: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卫灵公曾向孔子问及军事,孔子说:“俎豆[砧zhēn板、祭盘]一类的礼器,我曾经听说过,带兵打仗的事,我不曾学过。”)《论语·卫灵公》
•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梁王因此怨恨袁盎,曾经叫人刺杀袁盎。)《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现代汉语中的“曾”是时间副词,表示过去的时间,“曾经”的意思。古代汉语中的“曾”除了这一用法外,主要是用为表示情态的副词,用来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居然”、“竟然”读zēnɡ。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经·卫风·河广》)曾不容:竟然容不下。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曾不能:竟然不能。
•尔何曾比予于管仲。《孟子》
• 2.表示现在时的:方、会、适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鲁仲连义不帝秦》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 3.表示将来时的:且、将、行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别来行复四年。曹丕《与吴质书》
•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
•现代汉语:行将就木
• 4.其他时间副词
•(1)再:现代汉语中的“再”是副词,表示事情又一次发生,相当于古代汉语用“复”。古代汉语中的“再”却是数量词,一般是两次的意思,到了唐代,又可以专指“第二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史记·孙膑》)再胜:两次取得胜利。
•(2)稍:渐渐
•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其后秦稍蚕食魏《魏公子列传》
•(3)且、姑
•子姑待之。《郑伯克段于鄢》
•存者且偷生《石壕吏》
•(4)亟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郑伯克段于鄢》
•(四)情态副词:表示一定情态的副词。
• 1.且
•现代汉语中的“且”一般不单独使用,常常是以“而且”的面目出现,是连词。古
代汉语中的“且”除了相当于“而且”的这种用法外,还经常作副词用。有时是情态副词,“姑且”、“尚且”的意思。有时是时间副词,表达“将要”的含义。如:•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齐人蒯通劝韩信反刘邦,韩信说:“你姑且等一等吧,我将考虑你的话。”)(《史记·淮阴侯列传》)且休:姑且算了。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且不避:尚且不回避。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且奚适:将要到哪里去。
•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鸿门宴》)且为所虏:将要被俘虏。
• 2.固——本来、当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
• 3.曾(见时间副词)
• 4.乃:竟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 5.尚
•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五)语气副词
• 1.盖
•“盖”是表示语气的情态副词,常放在句子开头,表示提示或推测性论断的语气,起引起下文的作用,一般不好进行对译。如:
•(1)表提示和推测性论断语气:不译
•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天下万物产生了,没有不死的。)
•(2)表不肯定语气——大概:
•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我登箕山,箕山上大概有许由[尧舜时隐居贤士]的墓。)
•(3)表连接:不译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作《离骚》,是自己胸中的怨世疾俗感情的流露。)•(六)否定副词:
• 1.不、弗(表示一般性否定——不。)
•“不”、“弗”都是表示一般否定的副词。“不”的古今用法基本相同,既可以否定动词,又可以否定形容词;既可以否定及物动词,又可以否定不及物动词。而在秦汉之前,“弗”的使用范围非常狭窄,一般来说,它只能否定及物动词,而且这个及物动词还不能带宾语。如: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功成而弗居。(《老子》)
•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墨子·兼爱上》)
•“弗”所否定的及物动词带宾语的例子,秦汉之前很少见。如: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上》)
•汉代之后,“弗”的使用范围放宽,偶尔能见到它否定形容词的用例。如:
•今吕氏王,大臣弗平。(《史记·吕太后本纪》)
• 2.毋(无)、勿(表示禁止或劝阻性否定——不要、别。)
•“毋(无)”、“勿”经常用于祈使句,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要”、“别”。
“毋(无)”与“勿”用法的差异,与“不”与“弗”相当,“毋(无)”相当于“不”,“勿”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