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下知识点总结
大学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大学物理下册学院:姓名:班级:第一部分:气体动理论与热力学基础一、气体的状态参量:用来描述气体状态特征的物理量。
气体的宏观描述,状态参量:(1)压强p:从力学角度来描写状态。
垂直作用于容器器壁上单位面积上的力,是由分子与器壁碰撞产生的。
单位 Pa(2)体积V:从几何角度来描写状态。
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所能达到的空间。
单位m 3(3)温度T:从热学的角度来描写状态。
表征气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物理量。
单位K。
二、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的推导: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12212PV PV PVCT T T=→=;mPV RTM'=;P nkT=8.31JR k mol=g;231.3810Jk k-=⨯;2316.02210AN mol-=⨯;AR N k=g四、理想气体压强公式:23ktp nε=212ktmvε=分子平均平动动能五、理想气体温度公式:21322ktmv kTε==六、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七、刚性气体分子自由度表八、能均分原理:1.自由度:确定一个物体在空间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
2.运动自由度:确定运动物体在空间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称为该物体的自由度(1)质点的自由度:在空间中:3个独立坐标在平面上:2 在直线上:1(2)直线的自由度:中心位置:3(平动自由度)直线方位:2(转动自由度)共5个3.气体分子的自由度单原子分子 (如氦、氖分子)3i=;刚性双原子分子5i=;刚性多原子分子6i=4.能均分原理:在温度为T的平衡状态下,气体分子每一自由度上具有的平均动都相等,其值为12kT推广:平衡态时,任何一种运动或能量都不比另一种运动或能量更占优势,在各个自由度上,运动的机会均等,且能量均分。
5.一个分子的平均动能为:2kikTε=五. 理想气体的内能(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之和)1.1mol理想气体2iE RT=5.一定量理想气体(2i mE RTMνν'==九、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函数)速率分布曲线峰值对应的速率 v p 称为最可几速率,表征速率分布在 v p ~ v p + d v 中的分子数,比其它速率的都多,它可由对速率分布函数求极值而得。
大学物理大一下知识点总结

大学物理大一下知识点总结大学物理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课程。
下面是大学物理大一下学期的知识点总结。
1. 力学1.1 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常用的运动方程有:- 位移公式:s = v0t + 1/2at^2- 速度公式:v = v0 + at- 加速度公式:v^2 = v0^2 + 2as1.2 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的力和运动的关系,包括牛顿三定律、动量和冲量等概念。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外力为零- 牛顿第二定律:F = ma,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不同物体上- 动量:p = mv,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 冲量:J = FΔt,力在时间上的积分2. 热学2.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平均动能的度量,热量是物体与环境之间传递的能量。
- 摄氏度和开尔文温标的转换公式:K = °C + 273.15- 内能变化:ΔQ = mcΔT,物体的内能变化等于质量乘以热容量乘以温度变化2.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描述热能转化和能量守恒的规律。
-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内能变化等于吸热减去做功 -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自然界中熵总是增加的2.3 热传导热传导是热量通过物体内部传递的过程,通过导热系数计算。
- 热传导方程:ΔQ = kAΔT/Δx,热量传导等于导热系数乘以横截面积乘以温度梯度3. 电磁学3.1 静电学静电学研究电荷和电场的性质,包括库仑定律和高斯定律等。
- 库仑定律:F = k|q1q2|/r^2,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高斯定律:Φ = ∮E·dA = Q/ε0,电场通量等于电荷除以真空介电常数3.2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通过导体单位时间内的流动,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大学物理下知识点总结

电流分布 直 无限长 电 流 半无限长
导线所在直线上
圆 圆心处 电 流 弧电流圆心 长直载流密绕螺线管 载流密绕细螺绕环
磁场分布
B μ0 I 2πa
B 0I 4 a
B0
BO
0 I
2R
BO
0 I
2R
2
B内 0nI B内 0nI
B外 0 B外 0
1、B 、H 关系:
磁介质概要
对各向同性磁介质: B H
L L
di dt
(1)自感磁能:Wm
1 2
LI 2
(2)磁能密度:wm
1 2
B2
1 H 2
2
1 BH 2
磁能:Wm wmdV V
6、Maxwell位移电流假说: 实质:变化电场→ 磁场
平板电容器中总位移电流:
Jd
D t
Id
C dU dt
0 S板
dE dt
全电流定律:
H dl
L
Ic Id
n
点电荷系场: u ui 无连限续大带或电无体限场长: 带ui电1 体q du不能q 使4d用q0r该(方u法 0)
计算量
q
E
4
r2
0
r0
E
i
qi
40ri2
r0i
dq
E 40r 2 r0
1
S
E dS
0
qi
s内
Up
U0 E dl p
q U
4 0r
U
i
qi
4
0
ri
U
dq
40r
Q1 ,R1 Q2 ,R2 R1 R2
场强分布
E 2 0a
(完整word版)《大学物理》下册复习资料

《大学物理》(下) 复习资料一、电磁感应与电磁场1. 感应电动势——总规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dtd m i Φ-=ε , 多匝线圈dt d i ψ-=ε, m N Φ=ψ。
i ε方向即感应电流的方向,在电源内由负极指向正极。
由此可以根据计算结果判断一段导体中哪一端的电势高(正极)。
①对闭合回路,i ε方向由楞次定律判断; ②对一段导体,可以构建一个假想的回路(使添加的导线部分不产生i ε)(1) 动生电动势(B 不随t 变化,回路或导体L运动) 一般式:() d B v b ai ⋅⨯=ε⎰; 直导线:()⋅⨯=εB v i动生电动势的方向:B v ⨯方向,即正电荷所受的洛仑兹力方向。
(注意)一般取B v⨯方向为 d 方向。
如果B v ⊥,但导线方向与B v⨯不在一直线上(如习题十一填空2.2题),则上式写成标量式计算时要考虑洛仑兹力与线元方向的夹角。
(2) 感生电动势(回路或导体L不动,已知t /B ∂∂的值):⎰⋅∂∂-=s i s d t Bε,B与回路平面垂直时S t B i ⋅∂∂=ε 磁场的时变在空间激发涡旋电场i E :⎰⎰⋅∂∂-=⋅L s i s d t B d E(B增大时t B ∂∂[解题要点] 对电磁感应中的电动势问题,尽量采用法拉第定律求解——先求出t 时刻穿过回路的磁通量⎰⋅=ΦSm S d B ,再用dtd m i Φ-=ε求电动势,最后指出电动势的方向。
(不用法拉弟定律:①直导线切割磁力线;②L不动且已知t /B ∂∂的值)[注] ①此方法尤其适用动生、感生兼有的情况;②求m Φ时沿B 相同的方向取dS ,积分时t 作为常量;③长直电流r π2I μ=B r /;④i ε的结果是函数式时,根据“i ε>0即m Φ减小,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回路中原磁场同向,而i ε与感应电流同向”来表述电动势的方向:i ε>0时,沿回路的顺(或逆)时针方向。
2. 自感电动势dtdI Li -=ε,阻碍电流的变化.单匝:LI m=Φ;多匝线圈LI N =Φ=ψ;自感系数I N I L m Φ=ψ= 互感电动势dt dI M212-=ε,dtdIM 121-=ε。
大物下知识点总结

大物下知识点总结### 大物知识点总结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受到外力作用。
2.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净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对于每一个作用力,总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总量保持不变。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这适用于碰撞问题等。
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吸引力与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保守力(如摩擦力)作用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总机械能(动能加势能)保持不变。
电磁学基础1. 库仑定律: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安培力:电流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大小与电流、磁场强度和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正弦值成正比。
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的磁场会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
波动光学1. 光的干涉:两个或多个相干光波相遇时,光强会相互加强或减弱,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2. 光的衍射:光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会发生弯曲和扩散,形成衍射图样。
3. 光的偏振:光波的振动方向可以被限制在特定平面内,这种现象称为偏振。
量子力学简介1. 波函数:描述粒子在空间中的概率分布。
2. 测不准原理: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被精确测量。
3. 量子态叠加:一个量子系统可以同时处于多个可能状态的叠加。
热力学基础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力学过程中的应用。
2. 热力学第二定律:自然过程是不可逆的,熵总是增加的。
3. 理想气体定律:描述理想气体状态的方程,\( PV = nRT \)。
大学物理下册基本概念定律归纳总结

大学物理下册基本概念定律归纳总结一.1. 电偶极子模型:是指电量为q、相距为d的一对正负点电荷组成的电结构,电偶极子的方向为从负电荷指向正电荷。
2. 电介质模型(木有)3. 电容器是装电的容器,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
4. 磁偶极子模型:磁偶极子是类比而建立的物理模型。
由于没有发现单独存在的磁单极子,因此磁偶极子的物理模型不是两个磁单极子,而是一段封闭回路电流。
磁偶极子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小尺度闭合电路元产生的磁场分布[1] 。
5. 抗磁质:磁介质中的磁感应强度由于磁介质的存在而削弱了,这类磁介质称为抗磁质。
顺磁质:磁介质中的磁感应强度由于磁介质的存在而增强了,这类磁介质称为顺磁质。
铁磁质:磁介质中的磁感应强度由于磁介质的存在而增强了成千上万倍,这类磁介质称为铁磁质。
6. 位移电流是电位移矢量随时间的变化率对曲面的积分。
7. 涡旋电场:涡旋电场是由变化的磁场所产生,既变化的磁场在其周围也会激发一电场,叫做感应电场或涡旋电场。
8. 霍尔效应: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方向通过导体时,在垂直于磁场和电流方向的导体的两个端面之间出现电势差的现象称为霍尔效应9. 光栅由大量等宽等间距的平行狭缝构成的光学器件称为光栅。
10. 偏振光:我们把光在与传播方向相垂直的平面内的各种振动状态称为光的偏振。
11. 光电子:光电子学是指光波波段,即、可见光、和软X射线波段的电子学。
(没有光电子)12. 德布罗意波:物质波,又称德布罗意波,是,指空间中某点某时刻可能出现的几率,其中概率的大小受波动规律的支配。
13. 量子力学波函数:指给定系统的能够完整描述该系统的,即描述该系统的全部可测量的物理量的具体情况,亦即该系统的能量、动量、角动量、位置等等物理量到底是多少乃至它们怎样随时间而变。
二.1. 电场:是电荷及变化周围空间里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
它是客观存在的,电场具有通常物质所具有的力和能量等客观属性。
2. 磁场的场强叠加原理:空间某一点的磁场是各个磁场源(电流或运动电荷)各自在该点产生的磁场的叠加(矢量和)3. 导体静电平衡条件:当感应电荷分布达到稳定状态时,导体内部的自由电子将不再有宏观运动,即导体在外电场中达到了静电平衡。
《大学物理下》重要知识点归纳

《大学物理下》重要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一、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 振幅A : 取决于初始条件 角频率ω:反映振动快慢,系统属性。
初相位ϕ: 取决于初始条件二、简谐运动物体的合外力: (k : 比例系数) 简谐运动物体的位移:简谐运动物体的速度: 简谐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三、旋转矢量法(旋转矢量端点在x 轴上投影作简谐振动)矢量转至一、二象限,速度为负矢量转至三、四象限,速度为正四、振动动能: 振动势能: 简谐振动总能量守恒.....: 五、平面简谐波波函数的几种标准形式:][)(cos o u x t A y ϕω+= ][2 cos o x t A ϕλπω+=0ϕ:坐标原点处质点的初相位 x 前正负号反映波的传播方向六、波的能量不守恒...! 任意时刻媒质中某质元的 动能 = 势能 !)(cos ϕω+=t A x202)(ωv x A +=Tπω2=mk =2ω)(cos ϕω+=t A x )(sin ϕωω+-==t A dtdxv )(cos 222ϕωω+-==t A dtx d a kxF -=221kx E p=)(cos 21 22 ϕω+=t A k pk E E E +=2 21A k =)(sin 2121 222ϕω+==t kA mv E ka,c,e,g 点: 能量最大! b,d,f 点: 能量最小!七、波的相干条件:1. 频率相同;2. 振动方向相同;3.相位差恒定。
八、驻波:是两列波干涉的结果波腹点:振幅最大的点 波节点:振幅最小的点相邻波腹(或波节)点的距离:2λ相邻波腹与波节的距离:λ九、光程:nr L = n:折射率 r :光的几何路程光程是一种折算..,把光在介质中走的路程折算成相同时间....光在真空中走的路程即光程,所以,与光程或光程差联系在一起的波长永远是真空..中的波长0λ。
十、光的干涉:光程差:),2,1,0(2)12(⋅⋅⋅=⎪⎩⎪⎨⎧→+±→±=∆k k k 干涉相消,暗纹干涉相长,明纹λλ十一、杨氏双缝干涉相邻两条明纹(或暗纹)的间距:λndd x '=∆ d ´: 缝与接收屏的距离 d : 双缝间距 λ:光源波长 n :介质的折射率十二、薄膜干涉中反射光2、3的光程差:*22122)2(sin 2λ+-=∆i n n dd : 膜的厚度等号右侧第二项*)2(λ由半波损失引起,当2n 在三种介质中最大或最小时, 有这一项,否则没有这一项。
大学物理(下)知识点总结

大学物理(下)1简谐运动:1.1定义:物体运动位移(或角度)符合余弦函数规律,即:;1.2特征:回复力;=令;1.3简谐运动:=1.4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I振幅A:物体离开平衡位置时的最大位移;II频率:是单位时间震动所做的次数(周期和频率仅与系统本身的弹性系数和质量有关);III相位:称为初相,相位决定物体的运动状态1.5常数A和的确定:I解析法:当已知t=0时x和v;II旋转矢量法(重点):运用参考圆半径的旋转表示;2单摆和复摆2.1复摆:任意形状的物体挂在光滑水平轴上作微小()的摆动。
I回复力矩;(是物体的转动惯量)II方程:;2.2单摆:单摆只是复摆的特殊情况所以推导方法相同,单摆的惯性矩3求简谐运动周期的方法(1) 建立坐标,取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2) 求振动物体在任一位置所受合力(或合力矩);(3)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或转动定律)求出加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2a x ω=-4 简谐运动的能量:4.1 简谐运动的动能: ; 4.2 简谐运动的势能: ; 4.3 简谐运动的总能量: ;(说明:①简谐运动强度的标志是A ②振动动能和势能图像的周期为谐振动周期的一半) 5 简谐振动的合成5.1 解析法:①和振幅 ②5.2 旋转矢量法:①和振幅 ②由几何关系求出初相6 波6.1 定义:振动在空间的传播过程;分为横波 纵波;6.2 波传播时的特点:①沿波传播的方向各质点相位依次落后②各质点对应的相位以波速向后传播;6.3 描述波的物理量:I 波长(λ):相位相差2π的两质点之间的距离,反应了波的空间周期性;II 周期(T ):波前进一个波长所需要的时间(常用求解周期的方法 ); III 频率(ν):单位时间内通过某点周期的个数; IV 波速(u ):振动在空间中传播的速度;6.4 波的几何描述I 波线:波的传播方向;II 波面:相同相位的点连成的曲面。
特例—波前(面)6.5 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I 波方程常见形式一:(波沿x 轴正方向运动,若波沿X 轴反方向运动则把“-”改为“+”) II 波方程常见形式二: π ; III 平面简谐波的速度:; IV 平面简谐波的加速度:V 讨论:i 当x 一定时:某一特定质点---表示在x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ii 当t 一定时: ---表示各点在t 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iii 当x 和t 都变时:方程表示各个质点在所有位置和时间离开平衡位置时的位移6.6 波的能量I 波的动能等于势能,且在平衡位置时动能和势能最大 II 波的任何一个体积元都在不断地吸收和放出能量,由于是个开放的系统,能量并不守恒;6.7 波的能量密度w (描述能量的空间分布):单位体积中的平均能量密度2212w A ρω=; 6.8 能流P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面积S 的能量;平均能流 ;6.9 能流密度I (描述波能量的强弱):通过垂直于波传播方向的平均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