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痈中医护理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气滞血瘀证:脘腹胀闷,脐周疼痛阵作,随即转移至右下腹,按之剧,恶心欲吐,不热或微热,大便正常或便秘,尿清或黄,舌质正常或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

2、瘀滞化热证:腹痛较剧,右少腹硬满,按之痛甚,或可扪及压痛之肿块,发热,自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热毒炽盛证:腹痛更甚,弥漫全腹,腹皮硬,手不可近,壮热自汗,大便秘结,小便淋涩,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痛

1、腹痛多起于脐周和上腹部,开始疼痛不甚严重,位置不固定,呈阵发性,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加重。70-80%的急性阑尾炎具有这种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但也有一部分病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疼痛。

2、观察腹痛的特点,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压痛、反跳痛。单纯性阑尾炎是轻度隐痛;化脓性呈阵发性胀痛和剧痛;坏疽性呈持续性剧烈腹痛;穿孔性阑尾炎因阑尾管腔压力骤减,腹痛可暂时减轻,但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持续加剧。盲肠后位阑尾炎痛在右侧腰部;盆腔位阑尾炎痛在耻骨上区;肝下区阑尾炎可在右上腹痛;极少数左侧腹部阑尾炎出现左下腹痛。

3、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轻者可适当活动。

4、病室保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避免人多刺激。

5、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刺激,鼓励患者说出疼痛的感觉,可采取交谈、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使患者气机条达,缓解疼痛。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痛药。

6、根据不同的证型口服中药治疗,中药宜温服,并观察服药后反应。

7、对于单纯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形成者,在服药的同时,可根据炎症的范围或脓肿的大小,将药物外敷于右下腹部皮肤上进行治疗。用芒硝500克装入布袋后外敷。大蒜糊剂外敷,每日2-3次。如意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每日1-2次。

8、针灸疗法:具有促进肠蠕动、促使停滞物的排出、改善血运、止痛、退热、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主穴:双侧足三里或阑尾穴,配穴:右下腹阿是穴,剧痛加天枢;腹胀

加大肠腧、次髎。均取泻法,每次留针0.5-1小时,每个15分钟强刺激1次,每日2次。加用电针可提高疗效。

9、中药灌肠:可采用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等中药灌肠,如大黄牡丹汤、复方大柴胡汤等煎剂150-200ml,直肠内缓慢滴入(滴入管插入肛门内15cm以上,药液30分钟左右滴完),使药液直达下段肠腔,加速吸收,以达到通腑泄热排毒的目的。

10、气滞血瘀证宜进流质半流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为宜。可食具有清热活血作用的稀粥类药膳;瘀滞化热证可进清淡、高热量、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热毒炽盛证暂禁食。

9、遵医嘱给予抗炎、补液等治疗,以促进炎症的吸收及脓肿的消退。

10、做好术前准备,解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和恐惧感。

(二)、恶心、呕吐

1、早期呕吐多为反射性,常发生在腹痛的高发期,程度不重;晚期呕吐与腹膜炎有关,症状加重。

2、观察呕吐的性质、次数及呕吐物的性状、颜色、气味和量,及时报告医生。

3、遵医嘱给予止吐药物治疗,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4、协助病人去适宜体位,清醒且为一般呕吐者,可协助坐起,并轻拍背部,促使胃内容物吐出。如为重症者,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呕吐后,协助患者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5、及时清除呕吐物,以免引起恶性刺激。指导病人缓慢深呼吸,减轻或控制症状。

6、遵医嘱补液治疗,监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

7、做好情志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8、针刺或按摩内关、中脘等穴以缓解症状。

(三)、便秘、腹泻

1、部分病人有便秘或腹泻症状,腹痛早期排便次数增多,可能是肠蠕动增强的结果。盆腔位阑尾炎时,炎症刺激直肠和膀胱,引起排便里急后重。

2、观察大便的次数,大便性质、量、色和气味。

3、注意饮食卫生,能进食者以少渣、少纤维素、易消化的全流或半流质为主,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

4、加强肛周皮肤护理,保持清洁。

(四)、腹胀

1、并发腹膜炎、肠麻痹时可出现腹胀。应观察腹胀的程度。

2、术后腹胀可按摩或艾灸足三里、三阴交、上巨虚等穴。也可行中药熏蒸,促进排气。

3、鼓励病人适当活动,促进肠蠕动的恢复。术后病人,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五)、发热

1.早期体温正常或稍高,炎症加重时可有发热,体温多在37.5℃-39℃,。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或腹膜炎时可出现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或以上。

2、遵医嘱定时监测体温,监测生命体征及汗出情况,及时擦干皮肤,更换汗湿的衣服、被褥等,保持皮肤和床单位清洁、干燥。

3.遵医嘱采用中药擦浴、头部冷敷等物理降温方法。

4.遵医嘱取合谷、曲池或尺泽放血。

5.指导多饮温开水,漱口液漱口,使用中药时应遵医嘱。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中药内服治疗

1、气滞血瘀证

治法:清热理气,活血逐瘀。

方药:大黄牡丹汤加减。

2、瘀滞化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活血。

方药: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

3、热毒炽盛证

治疗:清热解毒,理气驱瘀。

方药:大黄牡丹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和黄连解毒汤加减。

以上证型属于临床常见证型,如出现其他证型或兼见证型,可根据临床具体辨证情况选方用药。

(二)外治法

1、无论脓已成或未成,均可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密调成糊状,外敷右

下腹;或用消炎散加黄酒或加醋调敷;如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可先行脓肿穿刺抽脓,注入抗生素(2-3 天抽脓 1 次),用金黄散或玉露膏外敷。

2、针灸疗法:具有促进肠蠕动、促使停滞物的排出、改善血运、止痛、退热、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主穴:双侧足三里或阑尾穴。配穴:发热加曲池、合谷或尺泽放血;恶心、呕吐加内关、中脘;剧痛加天枢;腹胀加大肠腧、次髎。均取泻法,每次留针0.5-1小时,每隔15分钟强刺激1次,每日2次。加用电针可提高疗效。

3、可采用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等中药灌肠,如大黄牡丹汤、复方大柴胡汤等煎剂150-200ml,直肠内缓慢滴入(滴入管插入肛门内15cm以上,药液30分钟左右滴完),使药液直达下段肠腔,加速吸收,以达到通腑泄热排毒的目的。

(三)特色疗法

六腑以通为用,通腑泄热是治疗肠痈的关键。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及早应用可以缩短疗程。初期(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酿脓期轻证(轻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右下腹出现包块者(阑尾周围脓肿),采用中药治疗效果较好。反复发作或病情严重者,应及时采取手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1、术后辅以中药辨证论治

治法:以通腑泄热,利湿解毒为法。

方药:承气汤加减。

未排气可以灌肠使用。术后待有肛门排气后,允许进食即可每日一剂,连用 3 日至 5 日。

2、穿孔或者粘连者,应该防止术后粘连和肠梗阻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日一剂水煎服分三次饭后30分钟后口服

3、其他治疗方法

点穴治疗:内关列缺合谷足三里委中

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促进排气和减少肠道粘连。

手法:选取穴位,以拇指点揉穴位,每个穴位30次。

四、健康指导

1、避免饮食不洁和食后剧烈运动,养成规律排便习惯。驱除肠道内寄生虫,预防肠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