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饲料中中草药类诱食剂的研究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饲料2010年第23期

*通讯作者

大量的替代性蛋白源应用于饲料生产中会引起适口性差、摄食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在配合饲料中加入促摄食物质,不仅可以提高饲料的诱食性和适口性,减少饲料消耗,而且还可以促进消化酶的分泌,活跃水产动物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从而促进其生长(杨士懋,1994;常青等,2001)。中草药属于纯天然物质,具有与食物同源、同体、同用的特点,许多中草药具有抗菌、抑制病毒、提高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力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有些中草药还含有促诱食活性物质,对水产动物的摄食行为有着极强的刺激作用,从而促进养殖动物生长和增重,同时减少水质污染(郭永军等,

2005)。本文就国内外关于中草药类物质作为诱食

剂的研究作一综述,为中草药诱食剂的进一步研究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水产动物的摄食感受器与诱食机理

大多数鱼类依靠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及侧

线感觉发现和摄取食物(Derby 和Atema ,1982;王新安等,2006)。在鱼类发现和寻找食物的过程中,视觉使鱼类能够获取食物的直接方向,而嗅觉仅能够使鱼类知道食物的存在。也就是说,化学感觉提供食物准确的位点。只有当化学感受器(嗅觉和味觉)直接暴露在含有化学刺激物的水体当中时,鱼类通过感受器与刺激物质的结合而感觉外界刺激(赵红月,2007)。

1.1嗅觉感受器鱼类的嗅觉器官是一对内陷

的嗅囊,由一些多褶的嗅觉上皮组成。嗅觉上皮细胞由头顶外胚层发生,下陷入皮肤,形成嗅囊,通过外鼻孔与外界相通。嗅囊是由一些多褶的嗅觉上皮组成,它分化为嗅觉细胞和支持细胞。嗅觉细胞呈杆状或线状,在其特大的球状细胞核周围细胞特别膨大,游离一端有纤毛,基部有神经末梢分布,最后由嗅神经通到端脑的嗅叶上,支持细胞较粗壮(苗玉涛等,2002)。嗅觉器官作为鱼类的重要化学感受器,可以感受的刺激十分广泛,如食物的气味、地理位置、同类识别、性激素的识别等(Laberge 和Hara ,2003;Zhang 等,2001)。鱼类的嗅觉灵敏度因其发育阶段不同而有差异,研究发现,牙鲆的初孵鱼仔嗅囊内没有嗅觉上皮细胞,而

25日龄的稚鱼嗅囊中各嗅觉细胞均已分化成熟,

嗅觉功能出现。

1.2味觉感受器味觉感受器,即味蕾多呈烧瓶

状,但在发生初期呈球形,随着生长中部逐渐细长。味觉感受器由神经上皮细胞、支持细胞和黏液细胞组成(Fishelson 和Delarea ,2004;苗玉涛等,

2002)。味蕾的分布种属差异很大,与食性有很大的关系(Uyan 等,2006)。鲤鱼味蕾主要分布在触

须、唇、颚、舌、鳍等处,鳃部也有少量味蕾分布,味蕾结构及分布与其生活习性是相适应的(路纪琪和李仲辉,1993)。青鱼味蕾分布于上唇、下唇、口角、舌、上颚及咽等处的上皮细胞间,味蕾数量随摄食部位功能不同而有所差别。舌上的味蕾数量众多,其次是上颚和咽,口角处和上下唇最少。味蕾的部位、数量和摄食部位是密切相关的,即结构

[摘要]本文综述了中草药的诱食机理及其在水产动物上的应用,以便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关键词]中草药;水产动物;诱食剂[中图分类号]S816.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314(2010)23-0032-03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mechanisms and application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aquatic animal as feeding attractant ,aiming to promote further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Key word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quatic animals ;feeding attractant

水产饲料中中草药类诱食剂的研究进展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王裕玉杨雨虹

刘大森

*

32

中国饲料2010年第23期

和功能是相互统一的(栾雅文等,1997)。胡子鲶味蕾呈现多种类型,口须、唇、颌齿、舌后区、咽齿垫、咽旁侧、下咽壁、食道的上皮具有不同类型和不同分布方式的味蕾(郑文彪等,1992),而甲壳动物的味觉感受器则主要分布在口器和步足上。鱼类的不同生长阶段有着不同的味蕾类型,对味蕾发育的研究表明,草鱼味蕾的形成时期与消化器官的分化以及鱼开口摄食时期同步,味蕾大小随仔鱼日龄的增加而增大,数目随鱼体的长大而增多(王敏等,1993)。

1.3诱食作用的机理水产动物的摄食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1)起始阶段,即发觉或意识到食物的刺激和存在;(2)寻找阶段,即寻找食物的位置,并靠近食物,有时猛咬或吞咽食物;(3)摄取阶段,即摄入食物并判断食物的适口性和可食性等。动物对诱食剂的感应是通过动物的嗅觉、味觉和视觉来实现的。视觉在水产动物捕食中的地位尤为重要。捕食过程中,用以辨别食物的颗粒大小、形态、硬度、颜色等物理特征。嗅觉是距离感受器,接受和区别水体中低浓度化学物质的刺激,探寻食物源的方位;味觉感受系统处于水产动物摄食过程的最后一步,决定水产动物是吞下还是吐出食物(Kasumyan和D覬ving,2003);水产动物在水中接近某种饵料物质时,嗅觉、味觉和视觉立即产生效应并相互配合,引起神经电位的变化和传导,从而决定是否接近乃至最后摄取。

2中草药的风味与诱食性

中草药含有多种对生物体有益的微量成分如:多糖、绿原酸和黄酮,其诱食机理可能有以下2方面:(1)富含氨基酸、生物碱等对水产动物有强烈诱食作用的成分。(2)中草药具有独特的味道,对水产动物的味觉、嗅觉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例如,陈皮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增加食欲。五味子果实具有甘、酸、辛、苦和咸五味。山楂对胃肠功能紊乱有明显的调整作用,从而达到健脾消食作用。木香含紫杉烯、α-紫罗兰酮、木香烯内酯、α和β木香烃、木香内酯、二氢脱氢木香内酯、木香醇和水芹烯等。对胃肠道有兴奋或抑制的双向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木香单味药能通过胃肠道蠕动加快促进胃排空,有明显的利胆作用。阿魏、大蒜和洋葱由于含有挥发性低分子含硫有机物而具有特殊的气味,对多种水产动物的嗅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因而具有诱食作用。

3中草药对诱食性的影响

不同中草药对同一水产动物或同一中草药对不同水产动物的诱食效果有很大差异。多香果、香芹、小豆蔻、白胡椒、大蒜、洋葱、香味薄荷、枯茗等对泥鳅和鲫鱼具较强的诱食作用,且诱食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Katsuhiko和Taiko,1994;Kat-suhiko,1991)。童圣英等(1998)通过试验观察了皱纹盘鲍对党参等10种中草药的摄食行为反应,结果发现,中草药均未对皱纹盘鲍产生驱避效应,其中山楂对其产生显著诱食活性,这很可能是因为山楂富含某些有机酸。有研究指出,有机酸类会对鲍产生摄食引诱性(Hidaka等,1992;Katsuhiko 和Taiko,1994)。张琳琳等(2008)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中草药单体诱食剂对鲈鱼的诱食效果差异显著,其中,阿魏有显著的诱食作用,陈皮的诱食作用次之;同时发现,鲈鱼对肉桂、白芷、山楂和大茴香有一定的趋避反应。吉红等(2008)比较和评价了4种植物粗提物对金鱼的诱食效果,研究表明,陈皮、大蒜和松针对金鱼均有显著的诱食效果,而丁香无诱食效果,且具有抑制其摄食的趋势。Katsuhiko(1991)研究结果显示,黑鲍对苦性、香性、辛性健胃剂的趋向性较大,而大部分矫正药、强心兴奋药、兴奋剂以及部分强壮剂对黑鲍则产生驱避效应。引起诱食效果的差异的可能有以下3点原因:(1)不同的中草药诱食活性成分的差异,导致对水生生物的嗅觉和味觉感受器具有不同的刺激作用;(2)水生生物的嗅觉、味觉及其趋化性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明显的种间差异,以及水生生物不同发育阶段嗅觉、味觉系统的种内差异造成了水生生物对中草药的敏感性和识别性不同;(3)与中草药浓度有一定的关系。浓度超过或未达到水生生物的味觉和嗅觉感受器的生理阈值,起不到诱食的效果。可见,饲料中添加中草药诱食剂是可行的。但由于中草药的药物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对各种水产动物的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对其中促进摄食的有效成分、作用机理尚不清楚,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复合中草药的诱食性

对于特定的水产养殖动物而言,复合诱食剂往往比单一诱食剂效果要好,单一诱食剂可能只

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