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电导欧姆定律
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什么
![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61de60b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a.png)
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什么知识点: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一、电阻的概念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作用。
在物理学中,电阻是一个重要的基本物理量,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导体电阻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等因素。
二、电阻的计算公式1.欧姆定律公式:电阻(R)= 电压(U)/ 电流(I)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与电压和电流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在电流一定时,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2.电阻的计算公式:电阻(R)= ρ * (L / A)其中,ρ表示导体的电阻率(单位:Ω·m),L表示导体的长度(单位:m),A表示导体的横截面积(单位:m²)。
这个公式适用于计算均匀截面的导体电阻。
电阻率ρ是导体材料的固有属性,不同材料的电阻率不同。
3.并联电阻计算公式:对于两个或多个并联的电阻,总电阻(R_total)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1/R_total = 1/R1 + 1/R2 + 1/R3 + … + 1/Rn其中,R1、R2、R3、…、Rn表示并联的各个电阻值(单位:Ω)。
4.串联电阻计算公式:对于两个或多个串联的电阻,总电阻(R_total)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_total = R1 + R2 + R3 + … + Rn其中,R1、R2、R3、…、Rn表示串联的各个电阻值(单位:Ω)。
以上是关于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电阻器的长度是10cm,横截面积是2mm²,电阻率是2.5×10^-8 Ω·m,求这个电阻器的电阻。
解题方法:使用电阻的计算公式R = ρ * (L / A)。
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中:R = 2.5×10^-8 Ω·m * (0.1m / 2×10^-6 m²)R = 2.5×10^-8 Ω·m * 50R = 1.25×10^-6 Ω答案:这个电阻器的电阻是1.25×10^-6 Ω。
什么是欧姆定律
![什么是欧姆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60fd144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19.png)
什么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Ohm's Law)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当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即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
本文将对欧姆定律进行详细解析,包括其定义、公式、应用以及相关的实验验证。
一、欧姆定律的定义欧姆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Georg Simon Ohm于1827年通过实验发现的。
它表明,在恒温下,某些金属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与通过这些导体的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欧姆定律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表示:V = I * R其中,V代表电压(单位为伏特),I代表电流(单位为安培),R 代表电阻(单位为欧姆)。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电压、电流或电阻中的任何一个量,只需已知另外两个量即可。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当电阻R不变时,电压V与电流I成正比。
如果电阻增大,通过电路的电流将减小;反之,如果电阻减小,通过电路的电流将增大。
2. 当电压V不变时,电流I与电阻R成反比。
如果电阻增大,通过电路的电流将减小;反之,如果电阻减小,通过电路的电流将增大。
3. 欧姆定律只适用于那些在恒温下的电导体,对于非线性器件、变化电阻等情况则不适用。
三、欧姆定律的应用欧姆定律在电路分析和设计中具有广泛应用,为我们理解和解决各种电路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1. 电路分析: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电压和电流来计算电阻,也可以通过已知电压和电阻来计算电流。
这样,我们可以准确地确定电路中的各个元件的参数。
2. 电路设计:欧姆定律允许我们选择合适的电阻值,以满足电路的要求。
比如,当需要特定电流通过电路时,可以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所需的电阻值,从而选择合适的电阻。
3.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可以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实验中,我们可以测量电压和电流的值,然后使用欧姆定律的公式计算电阻值,与实际所用的电阻进行比较,以验证欧姆定律是否成立。
实例:通过实验验证欧姆定律这里以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 conductivity resistivity
![欧姆定律 conductivity resistivity](https://img.taocdn.com/s3/m/af46850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3.png)
欧姆定律 conductivity resistivity
欧姆定律是一个电学定律,描述了电流通过一个导体时与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与电阻(R)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I = V/R,其中V是电压。
电导率(conductivity)是一个材料特性,用于描述该材料导电的能力。
电导率(σ)定义为单位长度的导体中单位横截面积的电导能力,表示为S/m(西门子/米)。
电导率与电阻的倒数之间存在以下关系:σ = 1/R。
电阻率(resistivity)是另一个材料特性,用于描述该材料抵抗电流流动的能力。
电阻率(ρ)定义为一个导体单位长度内的电阻与该导体的横截面积的乘积,表示为Ω·m。
电阻率与电导率之间存在以下关系:ρ = 1/σ。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16a16a8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e.png)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Ohm's law)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基本物理定律。
它由德国物理学家Georg Simon Ohm在19世纪提出,被称为欧姆定律以纪念他的贡献。
欧姆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V = I × R
其中,
V表示电压(单位为伏特,V),
I表示电流(单位为安培,A),
R表示电阻(单位为欧姆,Ω)。
欧姆定律说明了在一条电阻为恒定值的导线中,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
具体来说,当电压V施加在电阻R上时,电流I通过电路的大小与电压和电阻成正比。
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以推导出其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果我们已知电流I和电阻R,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电压V:
V = I × R
如果我们已知电压V和电阻R,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电流I:
I = V / R
同样地,如果我们已知电压V和电流I,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电阻R:
R = V / I
欧姆定律适用于各种电路,包括直流电路和某些交流电路。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线性电阻,即电阻值在整个电流范围内保持不变的情况。
对于非线性元件,欧姆定律不成立。
欧姆定律在解决电路中的问题时非常有用。
通过利用该定律,我们可以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或者根据已知的两个量来推断第三个量。
这使得欧姆定律成为理解和分析电路行为的基础。
电导率与电阻的关系公式
![电导率与电阻的关系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e0f1f3c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17.png)
电导率与电阻的关系公式
电导率和电阻是电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电阻指的是物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而电导率则表示物体对电流的传导能力。
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一些公式来表达。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导率的概念。
电导率指的是物体的导电能力,它用一个物质单位面积的截面积的导体来传递电流时,单位长度的电阻值来表示。
电导率是导体的一种特性参数,单位是西门子/米(S/m)。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电阻的概念。
电阻指的是电流通过导体时所受到的阻力,即电流通过导体时所损失的能量。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它通常用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电导率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可以知道,电流(I)等于电压(U)除以电阻(R),即I=U/R。
又因为电导率G是电阻R的倒数,即G=1/R,因此,欧姆定律也可以表示为I=G×U。
这个公式就是电导率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公式。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当电导率G增加时,电阻R会减小;当电导率G减小时,电阻R会增大。
这是因为电导率越大,导体对电流的传导能力就越强,而阻碍电流通过的能力就越小。
相反,当电导率减小时,导体对电流的传导能力就减弱,阻碍电流通过的能力就增加。
电导率和电阻是电学中两个非常基本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电导率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4fd02cf2c8d376eeaeaa31f1.png)
10-2
电阻率
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
五、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
G G 1 G j = E = γE
ρ
(10-9)
3.注意几点: ①上式对非恒定电流也适用。
② j∝E,可见导体中电流是由电场作用而引起的。电流 密度和导体材料的性质有关,而与导体的大小无关。
j 与 E 的分布是相同的。 导体内的 E<102 V/m 的时,金属导体内的电阻率ρ(或电导率 γ)可视为常量,此时, j 与 E 为线性关系。 金属导体内的E>103~ 104 V/m时,电导率γ也要受E 的影响, 即γ=γ(E),此时, j 与 E 之间就是非线性关系了。
1
10-2
电阻率
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
一、欧姆定律
通过导体的电流I与导体的两端的电势差U成正比。
U I = GU = R
(10-8)
实验指出,在电流密度 j<1010 A/m-2的情况下,上式表 示的欧姆定律是精确的。
二、电阻
1.电阻 R。它与导体的性质和几何形状有关。 单位:欧姆, Ω ,1 Ω=1V/A 。
6
10-2
电阻率
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
五、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
dl dU
dS j
dI 1 d= dS 1 可得 j = E = γE
ρ
∵电流密度和电场强度均为矢量,且方向相同,故有
G G 1 G j = E = γE
ρ
(10-9)
—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通过导体中任一点的电流密 7 度 j 与电场强度 E 成正比,两者方向相同。
10-2
电阻率
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
*六、不规则导体电阻的计算
dl R = ∫ρ S
补充例1:锥台形导体两截面半径分别为r1、r2,长为 l, 电阻率 ρ。求:电阻 R。 dl dr 解:分割导体元dl
电阻的大小电阻是如何定义和测量的
![电阻的大小电阻是如何定义和测量的](https://img.taocdn.com/s3/m/48726c0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18.png)
电阻的大小电阻是如何定义和测量的电阻(Resistance)是指电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特性。
电阻的大小用欧姆(Ohm)来表示,符号为Ω。
电阻的定义是指在电压为1伏特(V)的条件下,电流为1安培(A)时,通过导体的电阻。
在电路中,电阻是一个重要的元件,它可以帮助控制电流的流动,调节电路的性能和功能。
电阻的定义和测量涉及到欧姆定律和所用的测量方法。
欧姆定律(Ohm's Law)是描述电阻、电压和电流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等于电压(V)与电流(I)之比,即R=V/I。
这个比例关系可以用来定义和计算电阻的值。
在进行电阻测量时,我们通常使用一个叫做电阻表或万用表(Multimeter)的仪器。
电阻表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来确定电阻的大小。
它可以通过串联或并联连接到电路上来测量电阻。
电阻表的测量原理是利用欧姆定律。
当电阻表的两个探头与电阻器的两端相连时,施加一个固定电压,并通过电阻器中流过一个电流。
电阻表通过测量施加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计算出电阻值。
除了使用电阻表进行测量,还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来测量电阻。
例如,可以使用桥式电路(Bridge Circuit)进行测量。
桥式电路是由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组成的电路,通过调节元件的参数,使电桥达到平衡状态,通过测量平衡状态下的电压和电流来计算电阻值。
电阻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电导体的物理特性,还受到材料的温度和长度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一些材料,如铜和铝,具有较低的电阻,被称为导体。
而一些材料,如铁和钨,具有较高的电阻,被称为绝缘体。
根据电阻大小的不同,还可以将材料分为半导体和超导体。
总结起来,电阻的大小是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的。
电阻可以通过欧姆定律进行定义和计算。
在实际测量中,可以使用电阻表或其他测量方法来测量电阻的值。
电阻的大小受到材料的物理特性、温度和长度等因素的影响。
电阻在电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控制电流的流动和调节电路的性能。
电学电子离子导电
![电学电子离子导电](https://img.taocdn.com/s3/m/aae471023968011ca2009100.png)
而在低温时取决于ρ残。既然ρ残是电子在杂质和缺陷上的散射引起 的,那么ρ残的大小就可以用来评定金属的电学纯度。
考虑到ρ残测量困难,实际上常采用相对电阻率ρ(300K)/ ρ(4.2K) 的大小来评定金属的电学纯度。晶体越纯、越完善,相对电阻率 越大。许多完整的金属单晶相对电阻率可高达20000。
(1)、本征电导:源于晶体点阵的基 本离子的运动。离子自身随着热振动离
开晶格形成热缺陷。 从而导致载流子, 即离子、空位等的产生,这尤其是在 高温下十分显著。
(2)杂质电导:由固定较弱的离子
(杂质)离子的运动造成,由于杂质离子是 弱联系离子,故在较低温度下其电导也表现 得很显著。
电导的基本公式 只有一种载流子时:
1、材料的电导
在一定温度下,自由电子作无规则的热运动, 没有定向的流动。
当有电场E的存在时,电子产生定向运动,形成 电流,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I度量。根据导电性 原理,可以用载流子的数量、迁移率及所带电量 来反映电流的大小。电流强度I为
I = Q = nqls = nuqs
tt
2、 决定电导率的基本参数 conductance parameters
3.1.3 离子电导率
1、离子电导率的一般表达方式 σ=nqμ
如果本征电导主要由肖特基缺陷引起,其本
征电导率为:
Ws-可认为是电导的活化能,电导率与之 具有指数函数的关系。
本征离子电导率一般表达式为:
若有杂质也可依照上式写出:
N2-杂质离子的浓度 一般N2<<N1,但B2<B1,故有exp(-B2)>>exp(-B1) 这说明杂质电导率要比本径电导率大得多。
欧姆定律的含义是什么
![欧姆定律的含义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127c8c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75.png)
欧姆定律的含义是什么欧姆定律它的名字之所以是欧姆,是因为它的提出者是乔治·西蒙·欧姆。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欧姆定律的含义是什么,供大家参阅!欧姆定律的含义是什么欧姆定律的是指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该定律是由欧姆1826年4月发表《金属导电定律的测定》论文提出的。
它仅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在气体导电和半导体元件中不适用。
欧姆定律及其公式的发现,给电学的计算,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这在电学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
1854年欧姆与世长辞。
十年之后英国科学促进会为了纪念他,将电阻的单位定为欧姆,简称“欧”,符号为Ω,它是电阻值的计量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由电流所推导出的一种单位。
欧姆定律影响欧姆定律及其公式的发现,给电学的计算,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这在电学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
1854年欧姆与世长辞。
十年之后英国科学促进会为了纪念他,将电阻的单位定为欧姆,简称“欧”,符号为Ω,它是电阻值的计量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由电流所推导出的一种单位。
欧姆定律需要注意的问题1、欧姆定律适用于从电源正极到负极之间的整个电路或其中某一部分电路,并且是纯电阻电路。
2、欧姆定律中“通过”的电流I,“两端”的电压U及“导体”的电阻R那是同一个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上对应的物理量。
不同导体的电流、电压、电阻间不存在上述关系,因此在运用公式I=U/R时,必须同一个导体或同一段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代入计算,三者一一对应。
在解题中,习惯上把同一个导体的各个物理量符号的角标用同一数字表示,如图1所示的电路,通过R1的电流I1=U1/R1,通过电阻R2的电流I2=U2/R2,电路中的总电流为:I=UR,当电路发生变化时,电路中的总电流可以表示为:I′=U′/R′。
3、欧姆定律中三个物理量间有同时性,即在同一部分电路上,由于开关的闭合或断开以及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的移动,都引起电路的变化,从而导致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变化,所以公式I =U/R 中的三个量是同一时间而言。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768333cf69dc5022aaea00fd.png)
当开关闭合以后,电压表读数变小,因为电 源内有内阻。所以为了更形象的表示出电源 的内阻,我们在处理电源接入了外电路时, 往往将电源等效为一个恒定电源和一个电阻。
在图2中,我们可以看作是一个没有内阻电 动势为E的电源和两个电阻组成一个闭合电 路,R和r上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的电动势E
欧姆定律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 一、欧姆定律 ❖ 电阻元件的伏安关系服从欧姆定律,
即 ❖U = RI 或 I = U/R = GU ❖其中G = 1/R,电阻R的倒数G叫做电导,
其国际单位制为西门子(S)。
二、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
❖ 电阻值R与通过它的电流I和两端电压U无关 (即R = 常数)的电阻元件叫做线性电阻,其伏 安特性曲线在I-U 平面坐标系中为一条通过 原点的直线。
❖ 此为直接测量法测电动势的依据
❖ 4、当外电路短路时
❖ R=0,I=E/r(称为短路电流), U外=0
❖ 由于通常的电源的内阻很小,短路时会形成 很大的电流,就是严禁把电源两极不经负载 直接相接的原因。
练习题:
[例2] 在下图中, R1 14 R2 9 .当开关s扳到位置1时,
测得电流 I1 0.2A ;当s扳到位置2时,测得电流 I2 0.3A 求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 电阻值R与通过它的电流I和两端电压U 有关(即R 常数)的电阻元件叫做非线性 电阻,其伏安特性曲线在I-U 平面坐标 系中为一条通过原点的曲线。
❖ 通常所说的“电阻”,如不作特殊说明, 均指线性电阻。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 一:电源
❖ 1.电源是一种能够不断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 变为电能的装置,他不能创造能量,也不能 创造电荷。
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与计算
![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与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76ecffa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5.png)
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与计算一、电阻的概念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电流流动时遇到的一种内在阻碍。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二、电阻率的概念电阻率是描述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用符号ρ表示。
电阻率越大,材料的导电性能越差;电阻率越小,材料的导电性能越好。
电阻率的单位是Ω·m。
三、电阻的计算1.欧姆定律:电阻R等于电压U与电流I的比值,即R=U/I。
2.电阻的串并联:(1)串联电阻: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即R_total = R1 + R2 + R3 + … + Rn。
(2)并联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即1/R_total = 1/R1 +1/R2 + 1/R3 + … + 1/Rn。
四、电阻率的计算1.电阻率的定义式:ρ = RA/L,其中R为电阻值,A为导体的横截面积,L为导体的长度。
2.电阻率与温度有关:对于金属导体,温度越高,电阻率越大;对于半导体,温度越高,电阻率越小。
3.电阻率的单位:Ω·m。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由电阻的单位和横截面积的单位决定。
本节主要介绍了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率是描述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
通过掌握电阻和电阻率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路中电阻的作用,并分析不同材料导电性能的差异。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电阻值为20Ω的电阻,通过它的电流为4A,求该电阻上的电压。
解题方法:根据欧姆定律,U = IR = 20Ω × 4A = 80V。
2.习题:两个电阻分别为10Ω和20Ω,串联连接在电源上,求电路中的总电阻。
解题方法:R_total = R1 + R2 = 10Ω + 20Ω = 30Ω。
3.习题:一个电阻值为10Ω的电阻,并联连接在一个5Ω的电阻上,求电路中的总电阻。
解题方法:1/R_total = 1/R1 + 1/R2 = 1/10Ω + 1/5Ω = 0.1 + 0.2 = 0.3。
电导率和电阻率的关系
![电导率和电阻率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f1e6a75866fb84ae45c8dcb.png)
电导率和电阻率的关系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电导率和电阻率的关系?由于水中含有各种溶解盐类,并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当水中插入一对电极时,通电之后,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的离子就产生一定方向的移动。
水中阴离子移向阳极,使水溶液起导电作用,水的导电能力的强弱程度,就称为电导(或电导度),用G表示。
电导反映了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是水的纯净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水越纯净,含盐量越少,电阻越大,电导越小,超纯水几乎不能导电。
电导是电阻的倒数,即G=L/R式中R—电阻,单位欧姆(Ω)G—电导,单位西门子(S)1S=103mS=106μS因R=ρL/F,代入上式,则得到:G=IF/(ρL)对于一对固定电极来讲,二极间的距离不变,电极面积也不变,因此L与F为一个常数。
令:J=L/F,J就称为电极常数,可得到G=I2/(ρJ)式中:K=1/ρ就称为电导率,单位为S/cm。
1S/cm=103mS/cm=106μS/cm。
电导率K的意义就是截面积为lcm2,长度为lcm的导体的电导。
当电导常数J=1时,电导率就等于电导,电导率是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表现。
电导率K,电导G,电阻率ρ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K=JG=I/ρ式中J为电极常数,例如:电导率为O.1μS/cm的高纯水,其电阻率应为:ρ=I/K=1/0.1×106=10MΩcm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
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常用单位是欧姆·平方毫米/米。
电导率:水的导电性即水的电阻的倒数,通常用它来表示水的纯净度。
电导率是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
电导率测量仪的测量原理是将两块平行的极板,放到被测溶液中,在极板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势(通常为正弦波电压),然后测量极板间流过的电流。
根据欧姆定律,电导率(G)--电阻(R)的倒数,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
电导的测量原理
![电导的测量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1c80f2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0.png)
电导的测量原理
电导是导体对电流的导电能力的度量,它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移动的结果。
电导的测量是通过测量导体上通过电流的电量以及导体上的电压差来实现的。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I = V/R,
其中I为电流,V为电压,R为电阻。
根据这个关系,我们可
以推导出电导的定义公式G = I/V,其中G为电导。
即电导是
电流与电压之比。
要测量电导,需要借助一种称为电导计的仪器。
电导计通常由电流源、电压测量器和电流测量器组成。
首先,将电导计与待测导体连接,然后通过电流源施加一定大小的电流。
电流通过导体后,会在导体上产生一定的电压差。
这时,电压测量器可以测量到导体上的电压差,而电流测量器可以测量到通过导体的电流。
通过这两个测量值,可以计算出导体的电导。
在测量电导时,需要注意几点。
首先,测量时应确保导体表面干净,无杂质和污垢,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其次,需要避免电导计与其他电路或导体产生干扰,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此外,需要选择适当的电流大小,以使测量结果在电导计的测量范围内。
最后,测量时应尽量保持导体的温度稳定,因为导体的电导与温度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电导的测量原理是通过测量导体上的电压差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来计算导体的电导。
通过合适的电流大小、保持导
体温度稳定,并注意净化导体表面和排除干扰,可以获得准确的电导测量结果。
欧姆米与电导率换算
![欧姆米与电导率换算](https://img.taocdn.com/s3/m/c9240e1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2.png)
欧姆米与电导率换算【知识文章】欧姆米与电导率换算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化和人们对电流的需求日益增加,对电阻和电导率的了解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欧姆米和电导率是电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对于我们理解电路和电流的性质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欧姆米与电导率的换算进行全面评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一、欧姆米与电导率的定义和意义1. 欧姆米:欧姆米是电阻的度量单位,它表示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力大小。
欧姆米的定义为:当1伏特电势差施加在1欧姆的电阻上时,电流的大小为1安培。
欧姆米的符号为Ω,与欧姆的定义相对应。
2. 电导率:电导率是电导性的度量单位,它表示导体对电流的导电能力。
电导率的定义为:导体的电导率等于单位长度和单位截面积内的电流与单位电压之比。
电导率的单位是西门子/米(S/m),西门子是电导率的单位,米是导体的长度单位。
欧姆米和电导率是描述电流和导体性质的重要参数,它们在电路设计、材料科学以及电动力学等领域中起着关键作用。
二、欧姆米与电导率的换算原理1. 欧姆米到电导率的换算:电导率是电阻的倒数,因此可以使用欧姆定律来进行换算。
欧姆定律表明,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之比。
换算公式如下:电导率 = 1 / 电阻若电阻为2欧姆(Ω),则电导率为0.5西门子/米(S/m)。
2. 电导率到欧姆米的换算:使用欧姆定律的倒数再进行换算即可。
换算公式如下:电阻 = 1 / 电导率若电导率为0.75西门子/米(S/m),则电阻为1.33欧姆(Ω)。
三、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理解欧姆米和电导率1. 欧姆定律的推导与应用: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
根据初中物理知识,欧姆定律的表达式为U = I × R,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
欧姆定律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大小。
2. 欧姆定律与电导率的关系:通过欧姆定律的推导,我们可以发现电导率与电阻成反比。
电导率和电阻率的关系
![电导率和电阻率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01552bca58da0116c1749a4.png)
电导率和电阻率的关系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电导率和电阻率的关系?由于水中含有各种溶解盐类,并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当水中插入一对电极时,通电之后,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的离子就产生一定方向的移动。
水中阴离子移向阳极,使水溶液起导电作用,水的导电能力的强弱程度,就称为电导(或电导度),用G表示。
电导反映了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是水的纯净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水越纯净,含盐量越少,电阻越大,电导越小,超纯水几乎不能导电。
电导是电阻的倒数,即 G=L/R 式中R—电阻,单位欧姆(Ω) G—电导,单位西门子(S) 1S=103mS=106μS 因R=ρL/F,代入上式,则得到: G=IF/(ρL)对于一对固定电极来讲,二极间的距离不变,电极面积也不变,因此L与F为一个常数。
令:J=L/F,J就称为电极常数,可得到 G=I2/(ρJ)式中:K=1/ρ就称为电导率,单位为S/cm。
1S/cm=103mS/cm=106μS/cm。
电导率K的意义就是截面积为lcm2,长度为lcm的导体的电导。
当电导常数J=1时,电导率就等于电导,电导率是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表现。
电导率K,电导G,电阻率ρ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K=JG=I/ρ式中J为电极常数,例如:电导率为μS/cm的高纯水,其电阻率应为:ρ=I/K=1/×106=10MΩcm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
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常用单位是欧姆·平方毫米/米。
电导率:水的导电性即水的电阻的倒数,通常用它来表示水的纯净度。
电导率是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
电导率测量仪的测量原理是将两块平行的极板,放到被测溶液中,在极板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势(通常为正弦波电压),然后测量极板间流过的电流。
根据欧姆定律,电导率(G)--电阻(R)的倒数,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
电场、电势差中的电流、电阻和欧姆定律
![电场、电势差中的电流、电阻和欧姆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9fb7297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4.png)
电场、电势差中的电流、电阻和欧姆定律1. 电场电场是描述电荷在空间中产生的一种场。
它是对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施加力的作用。
电场的方向是由正电荷指向负电荷,大小用牛顿每库仑(N/C)表示。
电场的计算公式为:[ = ]其中,()表示电场强度,()表示电荷所受的力,(q)表示电荷的大小。
电场线的表示方法是从正电荷指向负电荷,电场线越密集表示电场强度越大。
2. 电势差电势差是指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一点移到另一点所做的功。
电势差的计算公式为:[ V = ]其中,(V)表示电势差,(W)表示电场力做的功,(q)表示电荷的大小。
电势差也可以用电场强度来表示:[ V = Ed ]其中,(E)表示电场强度,(d)表示电荷移动的距离。
3. 电流电流是电荷的流动,它的方向是由正电极流向负电极。
电流的大小用安培(A)表示。
电流的计算公式为:[ I = ]其中,(I)表示电流的大小,(Q)表示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t)表示时间。
4. 电阻电阻是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它的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电阻的计算公式为:[ R = ]其中,(R)表示电阻的大小,(L)表示导体的长度,()表示导体的电导率,(S)表示导体的横截面积。
5.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它的公式为:[ I = ]其中,(I)表示电流的大小,(V)表示电压的大小,(R)表示电阻的大小。
根据欧姆定律,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6. 电场、电势差与电流的关系在电场中,电荷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如果电荷是自由移动的(即没有电阻),则电场力会使得电荷产生电流。
此时,电势差就是电场力做的功与电荷大小的比值。
[ V = = = = ]其中,(W)表示电场力做的功,(F)表示电场力,(d)表示电荷移动的距离,(m)表示电荷的质量,(a)表示电荷的加速度,(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电导率和电阻率的关系
![电导率和电阻率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3e330ecbed5b9f3f80f1ce0.png)
电导率和电阻率的关系???之答禄夫天创作由于水中含有各种溶解盐类,并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当水中拔出一对电极时,通电之后,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的离子就发生一定方向的移动。
水中阴离子移向阳极,使水溶液起导电作用,水的导电能力的强弱程度,就称为电导(或电导度),用G暗示。
电导反映了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是水的纯净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水越纯净,含盐量越少,电阻越大,电导越小,超纯水几乎不克不及导电。
电导是电阻的倒数,即 G=L/R 式中R—电阻,单位欧姆(Ω) G—电导,单位西门子(S) 1S=103mS=106µS 因R=ρL/F,代入上式,则得到: G=IF/(ρL)对于一对固定电极来讲,二极间的距离不变,电极面积也不变,因此L与F为一个常数。
令:J=L/F,J就称为电极常数,可得到 G=I2/(ρJ)式中:K=1/ρ就称为电导率,单位为S/cm。
1S/cm=103mS/cm=106µS/cm。
电导率K的意义就是截面积为lcm2,长度为lcm的导体的电导。
当电导常数J=1时,电导率就等于电导,电导率是分歧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表示。
电导率K,电导G,电阻率ρ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K=JG=I/ρ 式中J为电极常数,例如:电导率为O.1µS/cm的高纯水,其电阻率应为:ρ=I/K=1/0.1×106=10MΩcm电阻率:是用来暗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
某种资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资料的电阻率。
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经常使用单位是欧姆·平方毫米/米。
电导率:水的导电性即水的电阻的倒数,通经常使用它来暗示水的纯净度。
电导率是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
电导率丈量仪的丈量原理是将两块平行的极板,放到被测溶液中,在极板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势(通常为正弦波电压),然后丈量极板间流过的电流。
根据欧姆定律,电导率(G)--电阻(R)的倒数,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
电导率和电阻率的关系
![电导率和电阻率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ca169875f0e7cd185253645.png)
电导率和电阻率的关系???由于水中含有各种溶解盐类,并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当水中插入一对电极时,通电之后,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的离子就产生一定方向的移动。
水中阴离子移向阳极,使水溶液起导电作用,水的导电能力的强弱程度,就称为电导(或电导度),用G表示。
电导反映了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是水的纯净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水越纯净,含盐量越少,电阻越大,电导越小,超纯水几乎不能导电。
电导是电阻的倒数,即G=L/R 式中R—电阻,单位欧姆(Ω) G—电导,单位西门子(S) 1S=103mS=106µS 因R=ρL/F,代入上式,则得到:G=IF/(ρL)对于一对固定电极来讲,二极间的距离不变,电极面积也不变,因此L与F为一个常数。
令:J=L/F,J就称为电极常数,可得到G=I2/(ρJ)式中:K=1/ρ就称为电导率,单位为S/cm。
1S/cm=103mS/cm=106µS/cm。
电导率K的意义就是截面积为lcm2,长度为lcm的导体的电导。
当电导常数J=1时,电导率就等于电导,电导率是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表现。
电导率K,电导G,电阻率ρ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K=JG=I/ρ 式中J为电极常数,例如:电导率为O.1µS/cm的高纯水,其电阻率应为:ρ=I/K=1/0.1×106=10MΩcm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
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常用单位是欧姆·平方毫米/米。
电导率:水的导电性即水的电阻的倒数,通常用它来表示水的纯净度。
电导率是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
电导率测量仪的测量原理是将两块平行的极板,放到被测溶液中,在极板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势(通常为正弦波电压),然后测量极板间流过的电流。
根据欧姆定律,电导率(G)--电阻(R)的倒数,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
计算复杂电路的基本定律是欧姆定律和什么定律
![计算复杂电路的基本定律是欧姆定律和什么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cffc5fe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6b.png)
计算复杂电路的基本定律是欧姆定律和什么定律欧姆定律和埃弗拉定律是电动势现象的基本定律,也是研究复杂电路的基础。
以下就欧姆定律和埃弗拉定律及其应用在复杂电路中的原理、计算方法概述如下:欧姆定律又名电导率定律,是一种基本的物理定律,它可以描述一个回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它可以告诉我们一条电路中电流与电压之间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即电压等于电阻乘以电流。
换句话说,欧姆定律是一个可以根据电路电压和电阻计算电流的定律,可用来计算容性电路的电流。
埃弗拉定律是另一种基本的物理定律,它也可以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埃弗拉定律的表达式是电势差(电压)等于电阻的功率乘以电流的平方。
它与欧姆定律不同,埃弗拉定律描述的是非线性关系,因此可以用来计算电感电路的电流。
介绍了欧姆定律和埃弗拉定律之后,下面给出欧姆定律和埃弗拉定律在复杂电路问题中的计算方法:1.欧姆定律计算:在复杂电路的实际情况中,有大量的电路元件,不可能做单元分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复杂的电路模型化成一个电路系统。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电路简化技术,比如流线法、系统抽象法、变压器等,将复杂的电路分解成相等的电路部分。
这样,可以建立每部分电路之间的欧姆定律,计算出每个部分的电流并进行总结,以得出电路的最终电流。
2.埃弗拉定律计算:首先,用矢量法或方程法要求的电流或电压的函数表去描述电路的行为。
其次,假定变化量甚小,可以忽略电感电路中的激励损耗,并确定电感电路的等效电阻,接着将电路中的每一个分支看做一个电路单元。
然后,将每一个电路单元建模,并将它们组合在一起,组合后的电路可以通过埃弗拉定律计算出总电流。
欧姆定律和埃弗拉定律是研究复杂电路的基本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电路如图,其中R1=4k 例:电路如图,其中R1=4k 、R2=4k 、R3=2k 、I=8mA,求总电阻Rab及各 I=8mA,求总电阻Rab及各 支路电流I1、I2、 支路电流I1、I2、I3. 解:首先判断电阻的连接方式.因为三个电阻的一端连接在A点,另一端连接在 B点,所以是R1//R2//R3并联电路。 B点,所以是R1//R2//R3并联电路。 先求R1//R2的等效电阻R 先求R1//R2的等效电阻R’,根据式 1 得 R’=R1R2/(R1+R2)=4*4/(4+4)=2(k ) 再求R //R3得到总电阻Rab:Rab=R’R3/(R’ 再求R’//R3得到总电阻Rab:Rab=R’R3/(R’+R3)=2*2/(2+2)=1(k ) 根据分流公式 2 可求得各支路电流: I1=Rab/R1*I=1k /4k *8mA=2mA, *8mA=2mA, I2=Rab/R2*I=1k /4k *8mA=2mA, *8mA=2mA, I3=Rab/R3*I=1k /2k *8mA=4mA.
R1 I1 R2 I I2 a 4K b 4K R3 2即有电阻串联又有电阻并联的电路称为混联电路 ? 显然,如图电路的连接关系是R4∥R5然后再与R2并联,最后再与R1串 显然,如图电路的连接关系是R4∥R5然后再与R2并联,最后再与R1串 联,即A、B端等效电阻Rab为:Rab={【 联,即A、B端等效电阻Rab为:Rab={【(R4 ∥R5)+R3】∥R2}+R1, R5)+R3】 R2}+R1, 但有时,电阻的连接关系并不是初学者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如图1 但有时,电阻的连接关系并不是初学者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如图1所示。 ? 这时为了使电阻的连接关系明朗一些,可以将电路改画,连接导线可 以延长或缩短,甚至可以缩成一个点.对于图2中,可以将C、E两点 以延长或缩短,甚至可以缩成一个点.对于图2 合并为一人C点,D、B两点合并为一个B点,并将上、下两条连接 线缩短,即得到图3 线缩短,即得到图3。这样改画后,串并联关系就在分清楚了.显然, 按照图3,可知AB两端等效电阻Rab=R1+(R2 按照图3,可知AB两端等效电阻Rab=R1+(R2 ∥ R3 ∥ R4)
R1 U Rx Uo R2 500 350
可见,调节电位器Rx,就可以 改变Uo的大小,使Uo在5.648.41V的范围内变化。
三.电阻的并联 ? 1.电阻并联电路的特点 ?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阻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另一端也连接在一起,这种连
接方法叫做并联.电阻并联常用两条平行的斜线“//”来表示,如图所示是3 接方法叫做并联.电阻并联常用两条平行的斜线“//”来表示,如图所示是3个 电阻的并联电路,可记为R1//R2//R3. 电阻的并联电路,可记为R1//R2//R3.
U R I + E r -
电阻的连接与分压
1.电阻的串联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阻,逐个相连,而且各连接点 都无分支,这种连接方式称作电阻的串联. 电阻串联电路有以下5个特点: 1.流过各电阻的电流都相同. 2.电路中的总电压U等于各电阻上的电压之和,即 U=U1+U2+U3 3.串联电路的总电阻R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R=R1+R2+R3 若N个电阻串联,则其等效电阻R为 R=R1+R2+R3+…+Rn 4.各串联电阻上电压分配与电阻的阻值成正比.即 U1:U2:U3=R1:R2:R3
全电路的欧姆定律
如图所示:是一个闭合电路.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实 如图所示:是一个闭合电路.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实
验证明闭合电路中电流强度I与电动势E成正比,与外电路的 电阻和电源内电阻之和(R+r)成反比,这个关系称为全电路 电阻和电源内电阻之和(R+r)成反比,这个关系称为全电路 (即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它的数学表达式为: I=E/R+r I=E/R+r ? 从式中可知,电流随负载电阻R的减小而增大.特殊情况,当 外电路(即R=0),此时 I=E/r I=E/r 因为电源内阻r 因为电源内阻r很小,所以短路电流很大.彩电发生短路故障时不 但会烧坏电视机,甚至可能引起火灾,因此彩电中设置了保险 丝与保护电路.
1
a 1 R3 2 R’ 4 图A a I1 Uab 24v b R’ 3 图B 1 R1 I1 R1 I3 I2 Uab R2 24V 6 b
电阻的混联 ? 从上面的分析可见,计算混联电路的基本方法可以归纳
如下: 1.用串,并联等效方法,从局部开始简化电路,求出电 路总的等效电阻. 2.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总电流. 3.根据串联或并联的分压,分流公式,求出支路电压或 电流.
电阻的串联
组成的串联分压电路,在电视机中调节电位器Rx 即可调节输出电压 组成的串联分压电路,在电视机中调节电位器Rx ? ? ?
Uo,从而改变电视机某一模拟量.若电路的输入直流电压U=12V, Uo,从而改变电视机某一模拟量.若电路的输入直流电压U=12V, 试求输出电压Uo的变化范围. 试求输出电压Uo的变化范围. 解:先求串联电路总电阻R R=R1+Rx+R2=350+270+550=1170( ) 当电位器的触点下移到最下端时,输出电压Uo 当电位器的触点下移到最下端时,输出电压Uo 最小,根据公式此时 Uo(最小) Uo(最小)为: Uoman=R2/R*U=550/1170*12=5.64(V) 当电位器触点上移到最上端时输出电压Uo最大,根据公式此时Uo(最大) 当电位器触点上移到最上端时输出电压Uo最大,根据公式此时Uo(最大) 为 Uomax=(Rx+R2) Uomax=(Rx+R2)/R*U=(270+550)/1170*12=8.41(V)
电阻的并联
㈡.电阻并联电路的分流 ? 在实际电路中,并联电阻电路常用来分流.由N个电阻并 在实际电路中,并联电阻电路常用来分流. 联的电路其第N 联的电路其第N个并联支路电流 In同总电流I的关系, In同总电流I的关系, 2 可由下式决定In=R/Rn*I 可由下式决定In=R/Rn*I 式中:R并联电路总电阻,Rn并联电路n 式中:R并联电路总电阻,Rn并联电路n个支路电 阻。 我们经常用到的两个电阻R1与R2并联的电路,其总电阻 我们经常用到的两个电阻R1与R2并联的电路,其总电阻 为R=R1R2/(R1+R2),因此,两个电阻并联电路的分流 R=R1R2/(R1+R2),因此,两个电阻并联电路的分流 公式为 R1支路电流I1=R/R1*I=R2/(R1+R2)*I R1支路电流I1=R/R1*I=R2/(R1+R2)*I R2支路电流I2=R/R2*I=R1/(R1+R2)*I R2支路电流I2=R/R2*I=R1/(R1+R2)*I
电阻的串联
5.各串联电阻上消耗的功率与各电阻的阻值成正比. P1:P2:P3=R1:R2:R3 二.电阻串联电路的分压 在电子电路中常用电阻分压原理来获得适当的电压.例如晶体管放 大器的分压式偏置电路,万用表电压的量程扩大等都应用了分压 原则. 下面来推导串联电路分压公式. 若有N个电阻串联,其总电阻为R,则第K个电阻Rk分到的电压Uk 若有N个电阻串联,其总电阻为R,则第K个电阻Rk分到的电压Uk 为 Uk=IRk=U/R*Rk 即 Uk=Rk/R*U 式中:U-加到N个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 例:如图所示为电位器Rx(270 与电阻R1(350 例:如图所示为电位器Rx(270 )与电阻R1(350 )、R2(550 ), R2(
并联电阻电路有以下5个特点: I U R1 I1 I2 U1 R2 U2 I3 R3 U3 1、各并联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并且等于外加电压 U,即U1=U2=U3=U 2、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 I=I1+I2+I3
3、并联电路等效电阻(总电阻)R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倒数之和,即 1/R=1/R1+1/R2+1/R3 若有n个电阻并联,即1/R=1/R1+1/R2+1/R3+…+1/Rn 显然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我们常用到两个电阻R1与R2并联,此 时等效电阻R为 1/R=1/R1+1/R2=(R1+R2)/R1R2 所以有R=R1R2/(R1+R2) 1 4、各并联电阻通过的电流与其电阻值成反比,即:I1:I2:I3=1/R1:1/R2:1/R3,若有n 个电阻并联,则I1:I2:I3:…:In=1/R1:1/R2:1/R3:…:1/Rn,在电阻并联电路中,电阻值 越大则该支路电流越小,反之,电阻值越小则该支路电流越大。 5、各支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各支路的电阻值成反比。
本文由zhjf19790928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六期修理工培训
电阻电导欧姆定律
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1.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1.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电路理论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定律, 欧姆定律是电路理论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定律,它表 明了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定 律。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实验发现:在负载电阻R 律。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实验发现:在负载电阻R 中流通的电流强度I的大小,与加在R两端的电压U 中流通的电流强度I的大小,与加在R两端的电压U成 正比,而与电阻R 正比,而与电阻R成反比。这一结论被称为部分电路 的欧姆定律。 U R I= R U I + 或写作 U=IR R= I U 式中:I为电流(安培A ;U为电压(伏特V ;R为电阻 式中:I为电流(安培A);U为电压(伏特V);R为电阻 (欧姆Ω (欧姆Ω )
例电路图1所示,求AB两端等效电阻Rab,及各支路电流I1、I2、I3、I4、I5。 例电路图1所示,求AB两端等效电阻Rab,及各支路电流I1、I2、I3、I4、I5。 解:由右向左简化,首先R4与R5并联为R′ 解:由右向左简化,首先R4与R5并联为R′ R’=R4//R5=R4R5/(R4+R5)=12*6/(12+6)=4 此时电路可等效为下图A 此时电路可等效为下图A: 再继续化简。R3与R’串联后再与R2并联得到等效电阻R〞下图A可简化为图B 再继续化简。R3与R’串联后再与R2并联得到等效电阻R〞下图A可简化为图B: R”=(R’+R3)//R2=(4+2)//6=3 ,所以Rab=R1+R”=1+3=4 =(R’ ,所以Rab=R1+R”=1+3=4 由下图B可求得I1, 由下图B可求得I1,I1=Uab/Rab=24V/4 =6A 由下图A,根据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可求得I2、I3,即 由下图A,根据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可求得I2、I3,即 I2=(R3+R’)/(R2+R3+R’)*I1=(2+4)/(6+2+4)*6=3(A) I3=R2/(R2+R3+R’)*I1=6/(6+2+4)*6=3(A) 再由上图1 再由上图1,根据并联电阻分流公式得: I4=R5/(R4+R5)*I3=6/(12+6)*3=1(A) I5=R4/(R4+R5)*I3=12/(12+6)*3=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