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活动中渗透的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思想品德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教育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以下是一些探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方法和效果。

1. 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情感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情感健康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带有情感意义的文学作品、组织情感交流活动、鼓励学生表达情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管理技巧。

2. 心理素质培养:心理素质是一种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包括自我认知、情绪调节、压力管理等能力。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心理素质水平,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和心理健康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压力和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3. 人际关系培养:人际关系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友善待人、宽容理解、沟通表达等技巧,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交技能和情商。

4. 自我认知与自尊心培养: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认同和评价。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特长和潜力,树立积极自信的自我形象。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培养他们积极的自尊心和自我肯定能力。

通过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增强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介绍了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角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生中的重要性。

然后探讨了小学班主任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工作中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最后总结了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希望能够进一步研究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小学班主任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践。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角色、重要性、融入、班级管理、注意问题、作用、结论、展望、研究方向、渗透、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在小学生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家庭环境、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挑战,容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共同关注。

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在学校中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教育引导和管理学生的重要任务。

在德育工作中,小学班主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通过德育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韧性,培养健康的心理态度。

深入研究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实际作用,对于提升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正日益凸显出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2 研究意义小学教育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而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

作为班级的领头羊,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已成为中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如何在中学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德育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德育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心理健康知识、讲述案例、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比如让学生认识到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如忧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让学生掌握识别心理问题的方法,如慢性疲劳、焦虑、压力等常见心理问题的症状及应对方法等。

二、班会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是中学生活中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合。

在班会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如开展“关注压力,乐享校园生活”主题班会,通过讲解压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压力源以及应对压力的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也可以利用班会活动讲授健康美满的恋爱观,使学生正确认识恋爱,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以此预防学生沉迷于恋爱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家长会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会是中学德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在家长会上,教师可以针对家长与孩子间的关系问题,如如何缓解家庭冲突、如何关注孩子的需求等,向家长传达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家长积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

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家长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社交圈子以及家庭情感关系,使家庭成为孩子心灵的港湾。

四、学生社团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社团是丰富中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学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学生社团活动是让学生在兴趣爱好中进行锻炼,提高个人能力,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也是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

在学生社团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不同主题开展特定的心理健康活动,如可组织“减压艺术创作比赛”,引导学生通过绘画、书法等方式进行心理释放,达到艺术疗法的效果,帮助学生减轻内心压力等。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摘要: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时,为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需合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实现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契合。

本文就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路径分析探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德育教育;渗透路径引言: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需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心理性格与健全人格,充分发挥出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现实结合价值,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辟新路径。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意义分析现代社会多种意识形态的冲击下,给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造成一定影响。

由于外界社会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具有隐蔽性,教师与家长可能无法及时发展,导致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受到直接影响,如小学校园内的语言暴力、肢体暴力、攻击心理等。

为保证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需在德育教育时,寻找教学切入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工作。

从教育细节入手,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启蒙引领,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主动融入到校园生活当中,为学生建构快乐、纯真的幸福校园环境。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渗透,可为学生屏蔽不良的社会风气与错误意识形态,避免小学生受其影响,保证小学德育教育可行性与有效性[1]。

二、心理健康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路径探讨(一)教学方法创新,开展心理健康渗透在小学德育教育引导时,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预期效果,教师需主动对教学方法创新,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创设教育时机。

笔者认为,由于不同年龄段小学生身心成长的差异性,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保障教学渗透方案的合理性与针对性,不可采取一刀切的心理健康渗透策略,导致德育教育效果不佳。

为此,教师不仅需对最新教育理论、德育思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进行学习,且需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特点进行分析,围绕小学生心理成长一般规律,对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创新,达到预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

如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需认知到高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意识独立性,即小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独立意识,渴望得到外界的尊重与爱护,且小学生具有一定的隐私保护欲,希望有属于自己的个人世界。

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活动中渗透的实

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活动中渗透的实

心理健康教育在xx活动中渗透的实践研究立论依据一、在不同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实践研究的意义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拨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关系到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部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最近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建立了由心理教育专家、课程专家和实践工作者组成的专家咨询队伍,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长期的专题研究,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决策提供咨询和理论服务。

在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改革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予以统筹考虑。

在总结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经验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并组织开展试点工作。

活动是青少年发展的主要途径和载体。

没有活动,青少年是很难发展的;青少年只有在活动中主动地投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获得最大限度发展。

活动,不仅为青少年的发展所必须,而且也为处在发展阶段的青少年所喜爱。

心理学家认为:一般青少年都具有喜爱活动的特点,如喜欢动手操作,喜欢动脑探秘。

因此,从吸引中小学生对心理教育课的兴趣,提高心理教育课的效果来讲活动也是必须的。

心理要得到健康发展,必须通过活动,而活动又应是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为中小学生所喜爱的。

所以活动既可视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又可视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

中小学心理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促进中小学生心理的良好发展。

随着我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中小学所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试点研究正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

小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中的一员,承担着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愈发突出。

而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其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因此,如何通过德育工作,特别是班主任的渗透,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针对这一背景,本研究将探讨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效果,旨在为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和小学班主任角色定位的探讨,本研究旨在为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议题挖掘。

1.2 研究意义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小学阶段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

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亲近的教育工作者之一,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的责任。

因此,研究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情绪调控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研究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作用和责任,从而帮助其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其次,探讨小学班主任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推进。

此外,评价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可以为学校制定更科学的教育方案提供依据,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因此,本研究对于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可以为学校未来开展更加系统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

德育课题申报书:学科教学中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研究

德育课题申报书:学科教学中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研究

学科教学中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研究学科分类:德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学科教学德育渗透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此每一位教育者都要充分认识与重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与形成能力的同时,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协调发展。

课题界定在学科教学认知过程中,教师结合教材深入挖掘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要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心理状态和品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在国外,课程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学者都曾致力于“课程心理化”的研究,即要把心理教育的目标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国内,林崇德教授的一系列教学实验教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更是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互动关系。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肩上担负着两重任务,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公民。

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

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个职责要通过教师来实现,因此,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心理辅导者,帮助学生的健康发展。

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实质是人的素质的竞争。

谁赢得青少年,谁就赢得未来。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鼓励他们创新。

良好的思想品德会使他们有博大的胸襟、远大的志向、高尚的情操,而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校的德育教育是分不开的,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不仅仅关系到他们的未来,还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因此,就学校而言,需要各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并把它作为一项教学任务来完成。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心理健康是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困扰时所具备的良好心态和应对能力,对于中学生而言,心理健康的培养和发展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德育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修养,塑造他们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使其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德育教育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基于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对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和探讨,为德育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借鉴。

了解中学生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心理变化,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道德教育活动。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德育教育提供实际的教育活动和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和讲座等,可以帮助中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这些教育活动不仅有助于中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还可以为德育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素材,使德育教育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德育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辅导。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常常会面临各种挫折和困惑。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他们提供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挫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行为。

在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可以通过课程咨询和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中学生解决他们在德育教育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惑,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有效渗透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阶段,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学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压力,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方式,分析其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小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方式,以及其对小学生的影响,旨在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效果和实施策略,为教育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旨在深入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发展趋势,为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0字】1.3 意义和价值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促进道德修养和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互信和理解,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最重要的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学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学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心理健康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健康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心理问题和情绪管理的能力,而这些都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小学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德育工作任务,其工作职责包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许多小学班主任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及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德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小学班主任可以在日常德育工作中,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心态,乐观的态度。

可以通过讲故事、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传递乐观的力量,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心理韧性。

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小学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3.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小学班主任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及评估效果。

4.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压力小学班主任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帮助学生学会科学有效的应对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5.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小学班主任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倡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锻炼、健康的睡眠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1.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样化学生面对的心理健康问题种类繁多,表现形式多样化,对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学班主任可以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提高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干预能力。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

心理健康是中学生全面发展和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德育教育的关系以及渗透的具体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1 心理健康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心理健康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它涉及到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等多个方面。

如何保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他们的成长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2 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的关系密切心理健康与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其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德育教育成效的实现。

只有保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渗透2.1 渗透的主要途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渗透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课程设置:在德育教育的课程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向中学生传递正确的心理认知和行为规范。

(2)教师工作:教师作为中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倾听,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

(3)学校环境:学校应提供一个积极面向和关爱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创设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

2.2 渗透的具体方式为了实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渗透,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方式:(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通过主题演讲、心理测试、心理辅导等形式,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认知水平。

(2)举办德育教育主题班会:通过班会的形式,向中学生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

(3)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学校可以建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跟踪和记录,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

(4)设置心理健康课程:在德育教育的课程中,增设心理健康课程,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调适能力。

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学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在中学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中学德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具体任务包括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效应对压力、培养适应能力等。

二、拓展德育教育资源,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中学可以通过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整合相关资源,并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形成全面有序的德育活动。

要加强与专业的心理教育机构的合作,邀请心理教育专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主题讨论等活动,向学生和教师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一些心理调适的技巧。

还可以组织各类心理调适活动,如心理健康日、心理晚会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来提升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

三、构建情绪管理体系,促进学生情绪健康学生的情绪管理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情绪管理的训练课程、学习交流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情绪感知、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能力。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情绪表达和分享活动,鼓励学生及时倾诉烦恼、分享快乐,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助支持。

四、建立心理辅导机制,关注个体差异中学德育工作中,应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配备专职心理辅导师。

心理辅导师可以通过面对面的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同时,需要注重关注个体差异,对于有特殊心理需求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和帮助,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

五、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营造良好心理氛围学校应积极营造和谐、宽松的校园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学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随着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围绕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展开论述。

一、中学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及重要性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中学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评估要有效地在中学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学会识别和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行为异常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通过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同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特殊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跟踪。

三、德育工作中涉及到的心理困境与挑战在德育工作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心理困境与挑战,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困扰、自我认同危机等。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困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四、制定并实施针对不同类型心理问题的教育计划与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教师应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与方法。

例如,对于学习压力过大的学生,可开展学习策略指导;对于人际关系欠佳的学生,可进行团队合作训练;对于自我认同低的学生,可进行自信心训练等。

同时,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技术和方法,如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团体辅导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

五、教师培训与指导要在中学德育工作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与指导至关重要。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操能力。

同时,鼓励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活动中渗透的实践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活动中渗透的实践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活动中渗透的实践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活动中渗透的实践研究立论依据一、在不同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实践研究的意义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拨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关系到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部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最近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建立了由心理教育专家、课程专家和实践工作者组成的专家咨询队伍,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长期的专题研究,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决策提供咨询和理论服务。

在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改革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予以统筹考虑。

在总结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经验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并组织开展试点工作。

活动是青少年发展的主要途径和载体。

没有活动,青少年是很难发展的;青少年只有在活动中主动地投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获得最大限度发展。

活动,不仅为青少年的发展所必须,而且也为处在发展阶段的青少年所喜爱。

心理学家认为:一般青少年都具有喜爱活动的特点,如喜欢动手操作,喜欢动脑探秘。

因此,从吸引中小学生对心理教育课的兴趣,提高心理教育课的效果来讲活动也是必须的。

心理要得到健康发展,必须通过活动,而活动又应是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为中小学生所喜爱的。

所以活动既可视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又可视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

中小学心理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促进中小学生心理的良好发展。

随着我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中小学所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试点研究正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摘要】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意义重大,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益,更是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基础理论,然后探讨了在学校实践中的具体措施,以及与德育教育的融合。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实际效果,并对其评价和展望进行了讨论。

结论指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必须得到更多的重视,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这篇文章呼吁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深入实施提供更大的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渗透、重要性、基础理论、具体措施、融合、案例分析、评价、展望、重视、社会支持、参与。

1. 引言1.1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意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增强自我认知能力,提高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素养。

这种渗透可以使学生在道德与心理的双重教育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幸福感。

最重要的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可以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造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必须高度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意义,加强相关措施和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机会。

1.2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育快速,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和挑战,如青春期焦虑、情绪波动、自我认知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教育和帮助,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进步和学生面世,中学教育逐渐转向素质教育,中学德育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德育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和灵魂,与学生的成长发展密不可分,为此,中学德育教育尤为重要。

而现代中学德育工作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文化教育,逐渐发展出对学生的心理生理与操作决策的类别分析,心理健康,行为习惯,业余兴趣,人际互动,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培育。

然而,随着社会与教育的迅速发展,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多方面会面临各种心理认知和人际困难,要想在这种情况下帮助学生成长,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了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逐渐学会自我调节,养成健康的心态和习惯,从而更加积极健康地参与到学校活动中去,同时也面对繁重的学习,竞争等问题时有良好的心理和人际认知来应对。

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1.通过课程引导学生学习与调节情绪的技巧在德育课程上,应该加强脑科学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且熟练掌握一些平衡情绪的旁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感受,并在这种基础上,积极对抗学习压力和情绪问题。

情绪的管理以及对感受的理解和表达,将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积极效防止情绪的消极潜力,我们可以将这些技巧运用到德育教育中,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和学习中迎接生活的挑战,更好地应对压力和困难。

2.通过活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德育教育的活动,不仅仅只能在课程上进行,我们可以通过举办运动会,寻根节、关爱弱势群体,社会实践等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开展爱心义卖活动,让学生明白募捐的背后,追求价值,感恩父母,学会关爱他人。

提高学生关心他人爱心服务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艺术表演活动、音乐、电影、文艺活动等也是极富心理健康与审美意义的活动,通过合理的思政引导、情境教育,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体验、感知、感悟中获得心理和人文素质的提升。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渗透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渗透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而中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作为中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渗透,及其在学生身心健康上的积极意义。

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中学生期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阶段。

他们面对着来自学业、家庭、社交等多方面压力,正处在青春期的烦恼与挣扎之中。

此时,如果中学生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关爱,不仅会对其个人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其学业和社交能力。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被视为中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1.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班主任作为学生身边最亲近的人,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成长和变化。

他们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通过与学生的亲密交流,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扰。

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能够通过班会、个别谈心、心理咨询等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他们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健康的心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心理素质。

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人生观。

帮助学生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成功观,帮助他们积极应对学习、生活中的挑战。

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的预防教育,帮助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面对压力和困扰能够正确有效地处理问题。

1.班会教育通过班会的形式,班主任可以结合学生的成长情况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开展主题班会,带领学生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并引导学生认识心理问题,如情绪管理、心理压力、人际关系等,传授相关的心理调适技能和知识。

2.个别谈心班主任可以通过个别谈心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扰,给予学生关怀和支持,并给予合理的心理指导。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德育主题活动的实践探索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德育主题活动的实践探索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德育主题活动的实践探索发布时间:2022-05-06T08:42:58.405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2期作者:覃海荣[导读]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覃海荣广西桂林市阳朔县实验小学广西阳朔 541999【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学校德育要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德育主题活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现实教育实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还显得比较落后,地区差异较大,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要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级德育工作中,让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渗透德育主题活动。

一、融入到日常教育主题活动中德育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心理教育从本质看是德育的延伸,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联系性。

教师可以从两者的联系性角度出发,展开教育主题活动,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将两者进行融合,如社团活动、名家讲坛、户外活动等,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日常教育主题活动要有针对性的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小学生兴趣和心理需求,为小学生提供良好德育内容,因材施教,使得小学生懂得自身学习重要性,提升小学生专业知识同时,注重实践德育活动的组织,从而不断提升德育时效性,为小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以及素质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教师在进行德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帮助学生能够多元化发展自己的能力,在满足学生不同心理发展需求的过程中,让学生心理更健康。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身心发展处于关键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德育教育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就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进行探讨。

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性格、情绪、行为等方面都在逐渐形成和发展。

如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得不到重视和教育,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问题、适应能力差等。

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所以中学德育教育必须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只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的道德素质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其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而德育教育也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素质为目标,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德育教育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课堂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融入到德育课程中,使学生在德育课堂上接受到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学会正确处理情绪,增强抗压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等。

其次是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心理健康周、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俱乐部等,营造一个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再次是学校管理。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融合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心理健康不仅是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教育的内在要求。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并提出相关的教育对策。

1. 缺乏系统性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方面,学校德育教育重视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薄弱,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德育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发挥不够明确,缺乏统一的教育管理机制和有效的实施措施。

2. 教育资源匮乏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和教案的编写不足,师资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程度不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充足。

这些问题导致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程度不够深入。

为了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应当积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

可以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构,打破学科和机构间的界限,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应当通过专业化的培训和进修机制,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和能力。

还可以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激励机制,提高师资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能更好地融入到德育教育中。

3. 完善课程设置1. 拓宽教育渠道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教育中,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拓展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借助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等手段,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2. 加强家校合作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需要学校与家庭共同合作,形成合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活动中渗透的实践研究立论依据一、在不同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实践研究的意义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拨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关系到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部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最近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建立了由心理教育专家、课程专家和实践工作者组成的专家咨询队伍,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长期的专题研究,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决策提供咨询和理论服务。

在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改革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予以统筹考虑。

在总结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经验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并组织开展试点工作。

活动是青少年发展的主要途径和载体。

没有活动,青少年是很难发展的;青少年只有在活动中主动地投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获得最大限度发展。

活动,不仅为青少年的发展所必须,而且也为处在发展阶段的青少年所喜爱。

心理学家认为:一般青少年都具有喜爱活动的特点,如喜欢动手操作,喜欢动脑探秘。

因此,从吸引中小学生对心理教育课的兴趣,提高心理教育课的效果来讲活动也是必须的。

心理要得到健康发展,必须通过活动,而活动又应是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为中小学生所喜爱的。

所以活动既可视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又可视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

中小学心理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促进中小学生心理的良好发展。

随着我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中小学所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试点研究正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而活动教学是这一课程的重要特点,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

在不同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让青少年能自如地面对二十一世纪全球范围内更加激烈的人才竞争,面对迎面而来的信息社会,面对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当前学校中、社会上出现的种种教育问题或与教育有关的问题,人的创造力、理性选择能力、责任感和合作性受到空前的挑战。

概念界定:1、不同活动:我们所谓的学生不同的活动,是指学生在校或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活动。

如游戏活动、学习活动、交往活动、劳动活动、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心理学的发展往往与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心理学、包括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早而且也比较成熟,国外围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有一门学科叫学校心理学,本世纪初产生,30年代后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年来发展很快,它主要研究5岁-18岁这一年龄段的问题儿童、青少年和有学习不良、学习困难、学习障碍或行为障碍等的儿童、青少年。

现在国际上已专门成立了一个学校心理学联合会。

在美国,学校心理健康已形成了较完整和成熟的体系,并且每5000名至7000名学生中必须有一名学校心理学家,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是一致的。

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80年代起步,也有了不少研究成果,如今已有不少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并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验,已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成都市第十二中学将学习心理、健康情感、坚强意志、人际适应、反应适度、青春心理、升学与择业心理、健全人格等八方面的心理教育内容纳入到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中学生学法指导课》、《中学生心身指导课》和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

(见《人民教育》1998年第一期《营造青少年“心的乐园”一一成都十二中心理素质教育纪实》)。

华东师大一附中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套方法,总的说来是:心理教育要全面、心理咨询应及时,心理调查、心理训练为辅佐。

具体做法是:(1)开设心理教育课,每周一节,排入课表,系统接受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课是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内学习心理卫生常识,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等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格水平;(2)心理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中;(3)心理教育渗透在品德教育和课外活动中;(4)创建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5)向教师宣传心理卫生常识;(6)建立学校一一家庭一一社会心理教育网络。

(见《上海教育》1999年第六期《教育咨询调查训练一一我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上海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现代学校心理辅导模式研究》提出了学校心理辅导的模式是一个基本精神、两条基本途径、多种形式、多方面支持保障,即以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的素质,促进其健全发展的自我教育为基本精神;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两条基本途径相结合;心理辅导课程、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支持为保障。

(见《教育研究》1998年第一期《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模式》)。

由杭州大学教育系与浙江武义县实验中学合作开展的课题《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验探索》提出了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措施,提出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措施包括:多方人员参与教育(全校师生共同关心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课题组成员全力以赴,学生骨干参与);开展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专设心理素质课,开展分组心理辅导,加强个别心理教育);现行课程的心理素质教(文化学科协同教育,活动课程协同训练);潜在的心理素质教育(发展健康的校园文化,创建良好的班级气氛,形成合理的竞争意识);家庭、社会协同心理素质教育(引导家长协同教育,组织社会协同教育)。

(见《教育研究》1998年第二期《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验探索》)。

河南教育学院、美国培斯大学教育学院的专家提出了《关于中学集体心理教育课程的思考》,首先,对学校开展集体心理教育的现实需求和可行性分析进行了说明;其次,指出心理教育课程是进行集体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

为中学生开设专门的心理学课程,既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趋势相一致,符合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规律,又可为学生所接受,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第三,分析了心理教育课程实施的支持系统。

从学校内外环境的支持系统,师生之间良好气氛,有效的心理教育评价体系几方面进行了分析。

(见《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七期《关于中学集体心理教育课程的思考》)。

研究方案:一、研究目标通过《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活动中渗透的实践研究》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中有机渗透的实施途径和有效方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优化学生的活动过程,达到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和提高心理能力的目的。

二、研究内容1、小学生不同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策略2、小学生不同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不同方法、途径(1)游戏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2)角色扮演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3)讨论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4)头脑风暴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5)展示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6)自我陈述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7)情境陶冶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2、实践研究法3、典型案例研究法四、研究过程与步骤1、研究准备阶段(1)研究方案确立(2)研究小组成立(3)相关文献搜集整理2、第一轮实践研究(1)游戏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实践(2)学科学习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实践3、研究中期小结(1)实践中典型案例的整理(2)成功方法、途径的经验、教训小结和反思(3)专家指导4、第二轮实践研究(1)游戏、学科学习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进一步实践(2)其他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实践A、角色扮演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B、讨论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C、头脑风暴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D、展示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E、自我陈述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F、情境陶冶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5、研究结题总结(1)典型案例分析(2)总结不同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原则、策略(3)总结不同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方法、途径中小学心理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促进中小学生心理的良好发展。

欲实现此宗旨,就必须充分唤起他们的主体活动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

在这里,学生活动的主体。

因而,就这个意义而言,心理发展这把钥匙就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上。

活动,不仅为青少年的发展所必须,而且也为处在发展阶段的青少年所喜爱。

心理学家认为:一般青少年都具有喜爱活动的特点,如喜欢动手操作,喜欢动脑探秘。

因此,从吸引中小学生对心理教育课的兴趣,提高心理教育课的效果来讲活动也是必须的。

中小学生心理要得到健康发展,必须通过活动,而活动又应是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为中小学生所喜爱的。

所以活动既可视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又可视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

我们把心里健康教育的目光聚焦在不同活动的渗透中,期望通过渗透,缩短心理教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积极承担为家庭、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

由于活动的内容不一样,实现这些目标,完成这些内容的心里健康教育渗透形式也应该有所不同。

我们探索在不同活动形式、活动内容中,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应匹配最佳的心里健康教育渗透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