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及世界格局的变化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的爆发。同时,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共存, 相互借鉴, 推动了世界发展。
二 、两 极 格 局 的 演 变
世 界 政 治 格 局 的 多 极 化 根 源 于 世 界 经 济 格 局 的 多 极 化 。 20世 纪 50年 代 后 期
起, 世界格局逐渐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首先, 西欧成为与美国抗衡的力量。20世纪70年代以来, 欧洲共同体在很多
25
与其针锋相对, 于1955年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
约组织。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美苏两
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影响: 一方面, 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
23
宁 , 全 面 的“冷 战 ”与 局 部 的“热 战 ”相 交 织 , 造 成 国 际 局 势 一 次 又 一 次 的 紧 张 ; 另
24
一方面, 在冷战的大环境下, 由于美苏双方势均力敌, 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产总值超过美国, 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 日本开始
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第三, 中国的崛起。新中国的成立, 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通过实
施“五 年 计 划 ”, 特 别 是1978年 中 国 实 行 改 革 开 放 以 后 , 综 合 国 力 迅 速 增 长 , 国 际
地位日益提高, 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四, 第三世界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在一定程
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从此, 一支由绝大多数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国
际政治力量, 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第 五 , 美 苏 争 霸 , 力 量 互 相 削 弱 。20世 纪50年 代 , 苏 联 领 导 人 赫 鲁 晓 夫 上 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备精品:世界格局的变化
第二十一章世界格局的变化【单元特征】总体特征: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政治特征:两极格局解体,从短期看是“一超多强”格局,长远看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经济特征: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成为世界经济的两个主要趋势。
科技特征: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对人类社会各方面具有深刻影响。
【考点清单】1.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本节考点在高考中相对较冷。
从2008、2009年考纲提法较简略分析,本考点应主要分析“剧变”和“解体”的共同原因与教训。
对“东欧剧变”应了解其剧变过程、剧变方式并分析剧变原因;对“苏联解体”应按照局面失控——解体加速——解体完成的线索理清主要知识点并分析解体原因。
2.世界政治的发展和地区冲突:(1)冷战后的国际形势;(2)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解析】本节考点是20世纪第三次世界格局变化,与时事政治结合紧密,故高考对其十分重视,历年都有考查,且题型多样,本节已成为高考的重点和长效热点。
对“冷战后的国际形势”应突出世界形势的总趋势并分析“一超多强”局面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对“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应重点分析地区冲突的原因(美国坚持霸权主义、长期形成的深层矛盾等)。
3.世界经济的发展(提法变得更简略)。
【解析】2008、2009年考纲与往年相比,提法变得较简略,这不是说本考点不重要,而是要从整体上把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两个主要趋势并注意全球化、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观念三个概念的联系。
本节考点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长效热点,复习时要力争准确、全面。
对“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应重点分析全球化的原因、实质、评价和运行机制,了解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分析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联系与区别;对“知识经济的兴起”应了解其兴起时间、地点、特点并分析全球化、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观念三个概念的联系;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应主要了解生态平衡破坏与应对方案、恐怖主义的危害。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世界格局的演变
科索沃战争:
(1)概况: ①1999年3月24日开始,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主权 国家南斯拉夫联盟用兵,持续了78天的轰炸,南斯 拉夫联盟不得不全面让步,接受和平协议,彻底丧 失了对科索沃的控制权。
在科索沃一片农田里发现的一枚北约投下的BL U-97 A/B集束 星期四上午,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最大的军营 炸弹和集束炸弹的外壳。这种炸弹是国际上禁止使用的。
附近 的居民区遭空袭后冒 三 名 驻 南 记 者
邵 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 云 盟大使馆,导致3人死亡、多人受伤和馆舍的毁坏,制造了世界 外交史上罕见的重大事件,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激起了中 环 化做废墟的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 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②1999年5月8日,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 盟大使馆,侵犯中国主权
南联盟地处巴尔干半岛西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是北约向东扩张的严重障碍。科索沃是南斯拉夫联 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人口200万,阿尔 巴尼亚族人占90%左右。在东欧剧变和南斯拉夫联邦 逐渐解体的影响下,阿族人自行组织“议会”,成 立“共和国”,选举“总统”,要求脱离南联盟独 立。科索沃危机是南联盟内部民族矛盾和国际影响 造成的。
有人认为北约是为了维护人 权和正义才轰炸南联盟的,你 认为这种看法对吗?
这种看法不对。 因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捍卫“人权”和维护“正 义”的旗号,对南斯拉夫联盟进行了轰炸,严重违背 了国际法基本原则和联合国宪章。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不仅侵犯了南联 盟的主权,给南联盟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灾难,而 且对欧洲与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威胁。 因此,美国所谓的“人权”和“正义”,是美国推行 霸权主义的行为.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在 20 世纪的后半叶,世界处于两极格局的笼罩之下。
这一格局的形成,对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且复杂的影响。
两极格局,指的是以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峙与竞争。
这两个大国在军事力量、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等方面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它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世界的神经。
政治上,美苏双方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双方通过建立各自的盟友体系,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美国组建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苏联则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
这些军事联盟的存在,使得世界被划分为两个对立的政治集团,国际关系变得紧张而复杂。
许多国家不得不选边站,或者在两者之间艰难地寻求平衡。
在军事领域,美苏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
双方不断投入大量的资源研发核武器、导弹、潜艇等先进武器装备。
这种竞赛不仅消耗了巨大的财富,也让世界时刻处于战争的阴影之下。
古巴导弹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美苏两国几乎走到了核战争的边缘,全球都在屏息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经济方面,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工业基础和金融体系,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据主导地位。
美元成为了世界主要的储备货币,美国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扩张。
而苏联则实行计划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在一定时期内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的经济结构逐渐失衡,为其后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文化方面,美苏也在进行着无形的较量。
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等向世界传播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苏联则通过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集体主义精神来吸引其他国家的关注。
这两种不同的文化输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国人民的思想和观念。
在这种两极格局下,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些国家在美苏的支持下实现了快速发展,而另一些国家则因为卷入美苏的争斗而陷入了困境。
对于欧洲来说,一方面,北约的存在为其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另一方面,欧洲国家也在努力寻求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试图摆脱美苏的控制。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在 20 世纪的后半叶,世界处于两极格局的笼罩之下。
这一格局的形成,对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且复杂的影响。
两极格局,指的是以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峙。
这两大阵营在政治理念、经济模式、军事力量等诸多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和竞争。
政治上,美国和苏联各自引领着自己的盟友,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且对立的政治集团。
美国推行的是西方民主制度,强调自由市场经济和个人主义;而苏联则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注重计划经济和集体主义。
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十分明显,都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削弱对方的势力范围。
这种政治上的对抗,导致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和不稳定。
许多国家被迫在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选边站,或者努力在夹缝中寻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经济方面,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先进的科技水平,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主导了世界经济的规则制定。
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市场经济模式,鼓励私人企业的发展和竞争。
而苏联及其盟友则主要依靠计划经济,由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调控。
这种经济模式的差异,使得双方在贸易、资源分配等方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西方国家对苏联及其盟友实施了经济封锁和制裁,试图遏制其经济发展;而苏联则通过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互助合作,努力实现经济的自给自足和发展。
军事领域的竞争更是两极格局的显著特征。
美国和苏联都投入了巨大的资源用于军事建设,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军备竞赛。
双方不断研发和部署新型的武器装备,包括核武器、导弹、潜艇等。
这种军备竞赛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也使得世界处于随时可能爆发核战争的危险边缘。
军事对峙的紧张局势在欧洲尤为突出,双方在东西德边境、巴尔干半岛等地部署了大量的军事力量,形成了所谓的“冷战前线”。
在文化方面,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等文化产品向全世界传播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苏联则通过文学、艺术、电影等形式宣传社会主义的理念和成就。
两极格局解体对世界的影响
两极格局解体对世界的影响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它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害怕、敌视并千方百计扼杀社会主义国家和蓬勃兴起的世界革命运动,而美国又借此机会谋求世界霸权。
两极格局的解体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
但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从而最终决定了旧格局的终结,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解体。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成了美国独霸,英法德中俄等国的一超多强局势,当今世界格局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等,两极格局的解体对世界带来深远的影响。
1.两极格局的解体打破了原来世界中相对平衡的力量结构两极格局解体前美苏在东西方的力量是均衡的,两极格局解体后,导致苏联倒台,后来苏联被俄罗斯取代,但其实力相差甚大。
两极格局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希望建立单极世界,成为世界老大,欲独霸世界,插手世界各地事务。
2.政治意识方面两极格局的解体使社会主义国家都受到到巨大的冲击,社会主义受到削弱。
两极格局解体后,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乘机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扼制,造成余下社会主义国家的困难,使得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3.两极格局解体导致世界动荡主要为两个方面。
一是原来以苏联为首的东欧解体后的动荡;二是苏联在对扩张期间引起的国家、地区间的冲突,这也使美国受到影响。
4.两极格局的解体使世界多极化日益明显也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机遇和发展空间(1)两极格局对社会主义的影响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社会主义受到挫折,因此社会主义应该吸取教训,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两极格局的解体对第三世界的影响不利方面主要是资本主义大国对第三世界国家在各方面领域存在要挟,施压,容易造成混乱;有利方面是和平发展为主,这利于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振兴。
(3)两极格局解体对中国的影响两极格局解体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中国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
第12讲 两极格局的瓦解与世界多极化趋势
1.背景
(1)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
考点一
栏目索引
(2)新独立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
起来,相互支持。 2.兴起标志:⑨ 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 尔格莱德举行。 3.奉行政策:⑩ 非集团 ,不结盟。
4.任务:反对
国的扶持;制定出⑦ 合乎国情 的经济发展战略。 (2)表现: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考点一
栏目索引
2.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
(1)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 (2)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⑧ 政治大国 的目标。 3.影响: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
考点一
栏目索引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新兴国家间的“和平合作”,属于政治范畴,A
项属于经济范畴,排除;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新解放的国家的出 现”指世界新兴力量的崛起,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C项正 确;D项中“消除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考点一
栏目索引
3.(2011江苏单科)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 B )
栏目索引
第五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 政治格局的演变
栏目索引
第12讲
考纲要求
两极格局的瓦解与世界多极化趋势
1.两极格局的瓦解:①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②战后日本经济 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 兴;④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 2.世界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探索——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11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
5. (2017· 呼伦贝尔市高三模拟考试)斯塔夫里阿诺斯在《 全球通史》中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 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 伙伴。”材料表明( B ) A.两极格局瓦解 B.多极化趋势出现 C.世界新格局形成 D.区域集团化发展
(2)消极影响: 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 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 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③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 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④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 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随之瓦解,“冷战”结束,世界形势出现了缓 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4)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加快,美国试图建立以自己为主 导的单极世界,中国、俄罗斯、日本、欧盟等政治力量不断壮大,多极化趋势进一 步加强,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但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史料应用] (2)《冷战的起源与两极格局的形成》中说: “朝鲜战争作为冷战中的 [学会读史] 第一场热战 ……使冷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白热化程度。”结合史料二, 史料二揭示出美苏冷战的特点,即对抗与缓和交替;冷战和 概括指出朝鲜问题的实质。 “热战”并存(欧洲冷战,亚洲“热战”)。 提示:美苏冷战的产物。
跟进自测
4.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资本主 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 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为 此,英国( B ) A.主动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B.加快谋求加入欧共体的步伐 C.投票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北约
两极格局的演变和向多极的转变
经济格局的变化
两极格局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经济上各自 拥有一定的势力范围。
多极格局
冷战结束后,全球经济格局逐渐向多 极化发展,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 崛起,对全球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国际关系的变化
两极格局
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紧张,美苏两国进 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和地缘政治争夺。
VS
多极格局
随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国际关系逐渐走 向合作与竞争并存,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 度增加。
未来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
1 2 3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将继续深入发展,各国将更加注重国 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
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 引擎,各国将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创 新发展。
可持续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将成 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各国将加强合作, 推动绿色发展。
非对称性力量的崛起
在两极格局结束后,一些非对称性力 量逐渐崛起,如中国、印度等新兴大 国。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国际影响 力不断提升,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03
向多极的转变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世界多极化的特点
随着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世界 多极化趋势逐渐显现。
世界多极化趋势具有长期性、复杂性、 曲折性等特点,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推 动。
发展与繁荣。
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03
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
平与稳定。
04
两极格局与多极格局的比 较
政治格局的变化
两极格局
冷战时期,世界被划分为两个对 立的阵营,美国和苏联主导全球 政治格局。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及世界格局的变化
六、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苏联 4、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首先进行经济改革,但困难重重。1988年 起,转而进行政治改革,以“民主社会主义” 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 性”。 5、苏联解体 (1)过程 ① 1990年局势异常动荡 (表现) ② 1991年“八•一九事件” (直接原因、实质、影响) ③1991年独联体的建立和扩大 (2)原因
一、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一)背景 1、二战后初期主要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2、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二)建立 二战结束后,美苏开始按雅尔塔等国际会 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 范围,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三)建立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1、成立联合国。 (1945年10月) 2、审判战犯。 (纽伦堡、东京)
九、20世纪世界格局的变动 (一)三次变动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原因: 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召开巴黎和 会、华盛顿会议,重新瓜分世界。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解体,雅尔塔体系建立。 原因: 二战后,美苏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按照 雅尔塔等会议的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 3、雅尔塔体系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原因: 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 级大国,而西欧、日本、中国以及俄罗斯 也是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思考 )每次变动之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如何?
对外贸易出现逆差;由最大的债权国变为 债务国;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五、世界历史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三)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突出表现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六、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苏联 1、恢复经济 (成就、问题) 执行并完成“四五计划”。 2、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1)开始于农业,重点在农业 (2)失败 (主要原因) 3、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 (突出成就) (1)重点在工业 (2)失败 (主要原因)
全球化的新发展时期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全球化的新发展时期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在全球化的新发展时期,世界面临着两极格局的挑战。
20世纪末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化的趋势促使世界呈现出两极格局的新动向。
这种两极格局的形成既有积极的影响,也存在挑战和风险。
首先,全球化的新发展时期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两极格局的形成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有机会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并从中受益。
发展中国家通过吸引外资、开拓国际市场以及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实现了快速经济增长。
这种增长不仅使得这些国家的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也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同时,两极格局也为全球经济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挑战,推动了国际竞争的激烈化,促使各国不断创新和进步。
然而,全球化的新发展时期两极格局下的世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风险。
首先,两极格局的加剧可能会进一步加大贫富差距,使得发展中国家面临更严峻的发展压力。
相对强势的发达国家可能通过掌握先进技术、资源和市场优势,进一步主导全球经济,并实施保护主义政策,阻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此外,两极格局也可能引发地区冲突和紧张局势,加剧不稳定因素,给全球和平与安全带来风险。
针对全球化的新发展时期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各国应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首先,发展中国家应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提高创新能力,减少对发达国家的依赖,通过加强内部改革和开放,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各国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通过加强国际机构的改革与完善,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推动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
此外,全球化的新发展时期两极格局下的世界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解决共同面临的挑战。
各国应加强对话与交流,通过多边机制制定共识与规则,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同时,各国应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与尊重,促进文明间的对话与融合。
这样才能有效减少两极格局可能带来的冲突与紧张,实现更加和平与繁荣的世界。
在全球化的新发展时期,两极格局的出现给世界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的爆发。同时,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共存, 相互借鉴, 推动了世界发展。
二 、两 极 格 局 的 演 变
世 界 政 治 格 局 的 多 极 化 根 源 于 世 界 经 济 格 局 的 多 极 化 。 20世 纪 50年 代 后 期
起, 世界格局逐渐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首先, 西欧成为与美国抗衡的力量。20世纪70年代以来, 欧洲共同体在很多
果, 将来是会有收获的。”这表明
()
A.人 民 群 众 是 实 践 的 主 体
B.主 要 矛 盾 决 定 事 物 发 展 的 方 向
C.量 变 是 质 变 的 前 提 和 必 要 准 备
D.新 事 物 具 有 强 大 的 生 命 力 和 远 大 的 发 展 前 途
参考答案: 1.B 2.D
( 责任编辑: 陈盈)
后, 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50年代
后期起, 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在长达四十多年的美苏争霸中, 双方互有攻
守, 关系时而缓和, 时而剑拔弩张。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 给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带
来了极大的危害, 也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 阻碍了两国经济的发展。
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西欧经济一体化, 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 西欧开
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 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其次,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战后, 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 把发展经
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并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1955年
以后, 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日本的人均国民生
与其针锋相对, 于1955年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在 20 世纪中叶,世界进入了两极格局的时代。
这一格局的形成,深刻地影响了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塑造了那个时期独特的世界面貌。
两极格局的核心是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
二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而苏联在战争中经受住了考验,军事实力大增,成为了能与美国相抗衡的社会主义强国。
在政治方面,美苏两国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
美国倡导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试图将其模式推广到全球;苏联则推行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努力扩大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这种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了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激烈竞争和冲突。
经济上,美国拥有发达的市场经济,通过马歇尔计划等援助计划,加强了对西欧国家的经济控制,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苏联则建立了经互会,加强了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但这种经济体系相对封闭,缺乏与外部世界的充分交流。
军事上的竞争更是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双方展开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核武器的数量不断增加,导弹技术不断发展。
古巴导弹危机就是这一紧张局势的一个突出表现,当时世界几乎走到了核战争的边缘,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了战争的恐怖威胁。
在国际关系中,两极格局导致了世界被划分为不同的阵营。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相互对峙,许多国家被迫在这两个阵营中选边站。
一些新兴的独立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主权和独立,努力寻求不结盟的道路,但仍然难以摆脱美苏争霸的影响。
在文化领域,美苏也在进行着没有硝烟的战争。
美国的流行文化,如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等,向世界传播着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苏联则通过文学、艺术和宣传,宣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理想。
然而,两极格局并非完全是负面的。
在一定程度上,它也维持了世界的相对稳定。
由于双方都拥有核武器,形成了“恐怖平衡”,使得大规模战争不敢轻易爆发。
同时,美苏两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也推动了人类科技的进步,如太空探索、计算机技术等。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一、两极格局②“杜鲁门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马歇尔计划”极大地推动了哪一地区的发展?①挑起美苏争霸的苏联领导人与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美国总统分别是谁?②美苏争霸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从美苏争霸中可以得到哪些教训?③【易错点辨析】(1)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 冷战、两极格局、美苏争霸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2)挑起冷战的国家是_________;挑起美苏争霸的国家是___________(3)在两极对峙的过程中为了维护自身安全与利益,西欧成立了____________,后来发展为_________为了在两极格局中保持中立,发展中国家建立了_____________(4)北约最早的12个签约国家中,不属于欧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退出华约的是_____________ ;没有加入华约的是__________ 二、冷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参考答案:一、两极格局1.社会制度、和平、苏联、美国、苏联、武装进攻、共产主义、丘吉尔“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苏联建立华沙条约组织、“遏制共产主义”与干涉别国内政及加紧控制其他国家、西欧2.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70年代、80年代特点:美国占据优势;美国战略收缩,苏联采取积极进攻;苏联提出全球缓和,美国同意实现有限缓和典型事件:1962年,古巴的导弹危机;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3年美国从越南撤兵;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兵赫鲁晓夫、尼克松、苏联解体必须永远坚持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必须承认并尊重社会发展的多样性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苏联建立华沙条约组织、苏联解体、美国、苏联、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不结盟运动、美国、加拿大、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二、冷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1.两级、一超多强、多极化、美国;中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等、经济实力2.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霸权主义、1999年、北约与南斯拉夫联盟、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人权高于主权、多极化、联合国三、和平与发展、科学技术、国际投资、国际贸易、跨国公司、1995、世界贸易组织、开放市场、公平贸易、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在 20 世纪的后半叶,世界被划分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这一时期被称为两极格局。
这种格局对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且广泛的影响。
政治上,美苏两国及其盟友之间的对抗和竞争成为了国际政治的主要特征。
双方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根本的分歧,美国代表着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苏联则代表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这种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了双方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影响力和控制权。
例如,在欧洲,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美苏也通过支持各自的盟友或代理人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经济方面,美苏两国也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策略。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工业基础和金融体系,主导了西方世界的经济秩序。
美元成为了国际主要货币,美国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扩张。
而苏联则实行了计划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然而,这种经济模式在长期运行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效率低下等。
军事上的竞争更是两极格局的显著特点。
美苏两国展开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双方都投入了巨大的资源来发展核武器、导弹、潜艇等先进武器装备。
这种军备竞赛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也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战争威胁。
古巴导弹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美苏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达到了顶点,世界一度处于核战争的边缘。
文化领域,美苏也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等文化产品向全世界输出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苏联则通过宣传其社会主义理念和文化成就来争取国际支持。
双方都试图在文化上影响和改变对方阵营的民众。
在两极格局下,国际关系变得异常复杂和紧张。
各国不得不根据美苏的立场来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
一些国家选择与美国结盟,依靠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支持来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发展;而另一些国家则选择与苏联合作,以获取技术和资源援助。
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两极格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0世纪中期的世界两极格局与冷战局势
20世纪中期的世界两极格局与冷战局势回顾20世纪中期的全球形势,世界两极格局与冷战局势是当时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
本文将从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这一时期的世界格局以及相关事件对全球格局的影响。
一、经济格局20世纪中叶,世界经济形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核心的两极格局。
美国作为二战后唯一幸免于战火蹂躏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迅速崛起。
而苏联则是战胜纳粹的主要力量,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战后快速扩张。
在这个时期,美国经济一度出现繁荣景象,GDP增长迅速,带动了世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同时,美国以其强大的制造和科技实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大国。
而苏联则建立起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并通过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形成了一个经济上的势力范围。
二、军事格局冷战时期的军事格局是世界两极格局最直接的体现。
美国和苏联作为两个主要超级大国,通过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和军事援助,构建了世界军事格局。
冷战初期,美国担心苏联的扩张主义行为,因此加强了军事力量的投入。
1950年代,在北约的主导下,西方国家建立了一个反共的军事联盟体系。
而苏联则在东欧国家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对抗西方的军事威胁。
冷战时期,核武器的发展和大规模的军备竞赛使世界两极陷入了一种相互威慑的状态。
两极的大国之间,尽管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但在世界各地的代理人战争和谍报活动却四处展开。
例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冲突成为了美苏之间争夺势力范围的重要战场。
三、文化格局除了经济和军事上的对抗,冷战还表现为两个 ideologically opposing ideological对立的文化格局。
美国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这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价值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这个时期,美国通过文化输出来传播其价值观念,并试图争取其他国家的支持。
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摇滚音乐等流行文化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潮。
而苏联则运用宣传机器,大力推广社会主义理念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
世界两极格局的演变和趋势
世界两极格局的演变和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的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两极格局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两极格局指的是世界范围内能够对全球经济、社会和政治产生重要影响的两个地区或国家之间相对的地位与实力。
而世界两极格局的演变和趋势,将直接影响到世界的稳定和繁荣。
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探讨世界两极格局的演变和趋势。
历史上的两极格局在20世纪之前,世界两极格局主要由欧洲国家和亚洲国家所构成的。
18世纪后,欧洲列强在世界上的势力一统局面变得越来越明显。
直到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相互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德国以及奥匈帝国等国家,试图向它们西方的竞争对手挑战,结果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在战争的结果下,德国、奥匈帝国已倒台,欧洲列强的霸权地位第一次被打破。
20世纪20年代后期,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自此,欧洲列强逐渐或大或小地失去了他们在世界上的地位,美国取代了他们的位置。
除了欧洲,20世纪亚洲的两极格局主要由日本和中国构成。
二战后,随着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的建立和日本的经济崛起,日本和中国之间的格局进一步演变。
尽管中国在经济方面实力不如日本,但是它们的庞大人口和广泛的领土范围使它们在世界两极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两极格局主要集中于美国和苏联。
在冷战时期中,美国和苏联在全球的势力范围对撞,在各种经济、军事、科技以及文化方面产生了冲突。
虽然苏联和美国都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但是苏联的国内问题迫使它在卫星国中失去了权威。
在1970年代末,苏联也开始逐渐疲软。
到了1980年代,苏联与其东欧卫星国之间的关系开始解体,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苏联和它曾经所控制的国家不再具备以往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美国的霸权地位也开始形成。
21世纪现实中的两极格局当前全球两极格局的形势已经逐渐发生了变化。
综合国力上,美国、中国、日本和欧盟这四个地区或国家,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和实力的地区。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格局多极化历史小作文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格局多极化历史小作文《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的奇妙之旅》
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聊聊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这档子事儿。
想当年啊,那两极格局就像两个超级大块头在那较劲儿,一个是美国,一个是苏联,他们互不相让,搞得世界都紧张兮兮的。
那时候我还小呢,就记得大人们老是谈论这些,说什么冷战啦,军备竞赛啦,我也不太懂,但感觉挺严肃的。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邻居叔叔家玩,正赶上电视里在播新闻,说的就是美苏之间的那些事儿。
我就问叔叔:“他们为啥老这么争来争去的呀?”叔叔笑着说:“哎呀,这世界就是这么复杂呀,他们都想当老大呢。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后来呢,慢慢的,世界就开始变啦!不再是那两个大块头说了算啦,其他国家也开始崛起,就像一群小伙伴慢慢长大,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力量。
欧洲联合起来了,中国也发展得越来越好,还有好多国家都在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呢。
现在呀,这世界格局多极化可有意思了,就像一个大舞台,各个国家都在上面展示自己的风采。
不再是一家独大,而是大家一起玩,一起合作,一起解决问题。
哎呀,这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的变化,真的就像一场奇妙的旅程,充满了惊喜和挑战。
我相信,未来的世界会更加精彩,大家一起期待吧!哈哈!。
两极格局的发展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第二十四单元两极格局的发展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复习目标]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比较各国发展的相同和不同因素。
2.正确认识美苏争霸中双方在各阶段的战略意图及原因,并分析美苏争霸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3.掌握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变革以及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史实,认识革命性变革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
4.正确认识第三世界崛起的原因、影响。
总结东亚、东南亚经济起飞的重要经验。
5.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影响。
6.掌握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的根源、表现,认识这是当代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
[要点梳理]本单元是20世纪50年代至如年代初的历史。
主要涉及美苏争霸、殖民体系的崩溃、第三世界的兴起、亚洲经济的发展、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
这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和腐朽趋势共存的时期;是当代社会主义曲折发展时期;是两极格局发展和世界格局多极化时期。
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1945年至50年代初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时期。
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是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相继陷入“滞胀”状态。
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美国对国际经济控制的削弱,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持续、深入的发展,使国际经济的联系不断增强,世界经济呈现出区域集团和全球化的特点。
民族独立浪潮席卷非洲、拉美。
90年代初,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新兴民族国家联合反殖、反帝、反霸,作为一股新的政治力量兴起。
新兴国家努力振兴民族经济。
70、80年代以来,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世界经济重心由大西洋地区开始向太平洋地区扩展。
从50年代中期起,苏东国家相继改革,但多有失误,效果不佳。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3、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 胀”时期,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七、二战后亚洲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发展概况
3、印度经济的发展 成就及问题
4、西亚产油国经济发展 (1)发展举措
(2)伊朗和伊拉克的矛盾
八、当今世界政治局势的主要特点 (一)总趋势走向缓和,但也呈现出缓和与紧 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1、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发展是主流。(表现?) 主要原因: 两极格局的结束 2、存在一些紧张、动荡的因素。
A 结束冷战,实现和平 B 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C 用“缓和”战略麻痹美国 D同美国争夺对欧洲的控制权
6、 “八•一九事件”主要反映了
A 苏联的民族矛盾 B 各加盟共和国的矛盾 C 苏共党内的矛盾 D苏联的阶级矛盾
7、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 家发生剧变,这表明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 界遭到失败②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 帆风顺③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经验不够成 熟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1、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两个主要趋势:经济 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 (1)经济全球化:
(思考) 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突出表现和实质? (2)经济区域化: 三大区域经济集团 (3)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关系 2、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3、知识经济兴起。 (思考)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 展观念的关系?
2、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 (1)30多国独立
(2)1960年,17国独立,“非洲独立年”
3、70年代
葡属殖民地独立,结束葡在非洲500
年的的统治。
4、90年代初
(1)纳米比亚独立,标志帝国主义在非
洲殖民体系崩溃。
(2)南非曼德拉当选总统,标志种族隔
离制度在南非的结束。
八、第三世界的崛起 (一)70年代中期崛起 (二)不结盟运动、77国集团两大组织 (三)七八十年代重大作用的表现
十一、第三次科技革命
1、兴起标志 2、兴起原因、条件 3、特点 4、影响
1、关于二战后盟国对德国和日本政策的表述, 正确的有①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对日本实行单 独占领②设置国际军事法庭对法西斯进行审判 ③法西斯分子都受到应有的惩罚④ 将德国、日 本原有的政治体制彻底摧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 D③④
(1)过程 ① 1990年局势异常动荡 (表现) ② 1991年“八•一九事件” (直接原因、实质、影响) ③1991年独联体的建立和扩大
(2)原因
六、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 照搬苏联模式
改革
(1)南斯拉夫 铁托
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2)波兰
哥穆尔卡
中央计划和企业自治相结合
(3)匈牙利 卡达尔 中央管理与商品关系、市场作用相联系
(思考 )每次变动之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如何?
九、20世纪世界格局的变动 (二)第三次变动与前两次相比所呈现的特点
1、非世界大战的产物。 2、旧格局瓦解后,没有马上形成新的格局。 (三)认识
1、世界格局的形成是大国争夺、妥协的产物。 2、大国综合国力的变化,会带来格局的变化。
十、当今世界经济局势的主要特点
一、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四)实质
美苏凭借自己的实力并根据自己的战略 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 (五)评价
1、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平和民主的原则。
2、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事实上 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 权的烙印。 3、其建立表明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 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2、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1)开始于农业,重点在农业 (2)失败 (主要原因) 3、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 (1)重点在工业 (突出成就)
(2)失败 (主要原因)
六、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苏联 4、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首先进行经济改革,但困难重重。1988年 起,转而进行政治改革,以“民主社会主义” 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 性5”、。苏联解体
经济危机的影响
(三)八九十年代以来 经济复苏、发展
美国经济复苏、发展的原因
政府的各项改革。 (问)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问题
五、世界历史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三个阶段
(一)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 英国 “世界工厂”
1、19世纪中期,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工厂”?
2、19世纪末,为什么会丧失这一地位? (二)二战后初期——70年代初
①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坚持改革 开放,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党的政治思想 建设。 ③要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
六、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蒙古、越南、朝鲜、中国走上人 民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 (四)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成员国 (思考)为什么社会主义阵营会在20世纪 60年代初迅速瓦解?
六、美国重大的对外政策、措施 1、“西进运动”。 2、19世纪初,“门罗主义”。 3、19世纪末,“泛美主义”。 (“大棒”、“金元”、“门户开放”) 4、1917年,参加一战。 5、一战后,企图攫取世界霸权。 (大力推行“金元外交”。) 6、30年代中期,通过“中立法”。 7、二战全面爆发后,修改中立法。
(4)捷克斯洛伐克 杜布切克 发扬民主;中央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独立自主
(思考)从原因、过程两方面比较1956年波 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的不同点。
六、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4、东欧剧变 (1)相似过程
(2) 波兰、罗马尼亚、民主德国、南斯拉 夫、捷克斯洛伐克的剧变 (3)原因 (思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留下怎样的教训?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原因: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召开巴黎和 会、华盛顿会议,重新瓜分世界。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解体,雅尔塔体系建立。 原因:二战后,美苏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按照 雅尔塔等会议的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
3、雅尔塔体系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原因: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 级大国,而西欧、日本、中国以及俄罗斯 也是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主要原因:①美国企图独霸世界,不断插手 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②两极格局结束,一些 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抑而不发的矛盾不断激 化,地区冲突、局部战争不断爆发。
(二)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但 在多极化格局尚未正式形成之前,暂时呈现出 “一超多强”的局面。
九、20世纪世界格局的变动 (一)三次变动
3、重要手段:实施 “马歇尔计划” (思考)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三、美苏争霸 (思考)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形成美苏
争霸格局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三阶段
(一)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
特点 双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紧张, 美占优势
(问)缓和与紧张有哪些事例?
美苏与中国关系如何?
三、美苏争霸 (二)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
四、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三个阶段 1、二战结束——20世纪70年代初:
迅速发展
2、20世纪70年代初——20世纪70年代末: 发展缓慢,进入“滞胀”状
3、20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复苏、发展
(一)二战结束——70年代初经济的高速发展
1、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相似原因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作用。 (3)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2、同美国相比,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相似的特 殊原因
充分利用美国的援助、扶植
3、同西欧各国相比,联邦德国、日本经济飞 速发展相似的特殊原因 (1)联邦德国开展政治改革、日本开展
社会改革。 (2)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二) 70年代初——70年代末 经济发展缓慢,进入“滞胀”状态 相似原因:
美国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
五、世界历史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二战后初期——70年代初 美国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
1、二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
(1)原因
①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经济发展最为 迅速,1894年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为成为 霸主打下基础。 ②两次大战大发横财,而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大 为削弱。
七、二战后亚洲国家经济的发展 (一)突出特点 发展不平衡 (二)经济发展概况 1、日本经济的发展 2、韩国、新加坡经济的发展 (1)经济迅速发展的相似原因 ①先引进外资、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再 根据国情,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如进行产业 更新换代,发展高科技产业。 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 (2)推动经济发展的特别策略 (3)成就 3、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发展 (问)上述各国经济发展的风险?
(其建立表明两极格局初步形成)
二、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一)标志
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北约组织和华 约组织的成立,美苏两级格局最终形成。 (二)形成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
(思考)美国为什么不敢发动战争而要采取 “冷战”这种方式?
1、信号: 丘吉尔“铁幕”演 2、开始标志说
(2)突出表现 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五、世界历史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二战后初期——70年代初 美国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
2、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1)原因
① 1973年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发展缓慢, 进入“滞胀”状态。 ②越战的影响。 ③欧共体、日本崛起所带来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