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

发表时间:2010-11-11T14:24:07.850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8月第3期供稿作者:杨敏

[导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杨敏(河南省商丘市前进小学河南商丘 476000)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是苏轼在西湖和朋友泛舟宴饮的即兴之作。作者苏轼通过大胆的想象、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晴天里的西湖波光闪闪,涟漪可爱;蒙蒙雨天的山色同样妩媚动人。她宛如那美丽的西施,不论怎样打扮都是那样婀娜多姿。诗人的想象新奇,写出了西湖的神采和韵味。该诗是他杭州分风景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的古诗,对古诗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很多学生能够通过诵读、借助工具书对古诗有初步的感悟,但是对学生来说,融入诗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还是一大难点。

三、教学目标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共同构成了语文素养的生命体。所以,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确定如下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古诗内容,了解西湖的美丽,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理解重点诗句,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古诗的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与作者共鸣,产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诗句的美感,理解诗意,产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四、发挥主导说教法

根据古诗这一独特文学形式,教学中我主要以学生的诵读为基本方法,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设计了“以导助学”、“以情促学”、“以读悟情”的教学方法。教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现象,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美读。

五、突出主体说学法

教育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新课标》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基于以上两点,我指导学生主要运用“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程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一上课,我就让学生诵读积累的古诗,随后又用课件出示了描写西湖的几首诗,有欧阳修的《西湖》、吴骞的《诗西湖》、苏轼的《夜泛西湖》、白居易的《西湖留别》,并让学生说他们的共同点。学生很容易就看出都是描绘西湖的。课件出示西湖美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西湖的美丽。面对西湖的山光水色,我们又感到语言的贫乏,可古时候的诗人们却能用寥寥数语勾勒出西湖的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板书诗题)。开课伊始,指明背诵古诗,给学生创设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自然形成一种学古诗的氛围,而后出示的几首有关西湖的诗,更点明了主题,引出了本诗的学习。图片的展示更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西湖的美丽,萌发探究学习的兴趣。

( 二)了解苏轼,理解诗题

五年级学生已对几位著名的诗人有所了解,所以我只用课件出示苏轼的简单介绍,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提高了课堂效率。然后让学生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的形式读诗题,并思考诗题意思。读中有境,读中悟情,读书不仅是手段,同时还是目的,更是一种过程,成了学生全身心的生命活动,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带着问题读,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不完整,老师加以总结,学生就理解了诗题写了作者在西湖上和朋友饮酒时,先看到晴天的景色又看到雨天的景色。

苏轼的这首诗意境奇美,可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潜能。到底是什么美景使作者陶醉了,以至于写出了900年来妇孺皆能吟诵的名篇呢?用这句过渡语很自然的过渡到教学的第三个环节: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三)精读古诗,感悟诗情

从诗题我们就了解作者描写了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哪句是写晴天的?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板书:晴)晴天的景色怎样?(板书:水光潋滟),在理解水光潋滟时,先借助字典,让学生理解它的字面意思,再找水光潋滟的近义词,同时图片展示晴天时候湖面的景色,由于小学生受生活阅历和审美经验的限制,要让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就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能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使学生在图、声、乐的共同作用下感受其中的内容,产生和作者同样的心里共鸣。因而教师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时采用直观的手段,可以增强感染力。接着发问:晴天时候,你除了看到水光潋滟外,还欣赏到什么美景呢?这时候学生就展开了丰富想象,把想象的美景写下来,写完后指名读,这样本课的教学难点在这一环节中得以充分体现。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写,我做到了读写结合,而且这样由说到写,梯度合理,降低了难点,也增强了学生习作的欲望。

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到了如画的西湖,这一切都沐浴在阳光下,多美啊,这是作者对“晴方好”的赞叹,(板书:好)一个“好”字就道出了西湖的美景,这就是古诗的魅力。

西湖的美景晨昏各异,四时不同,雾后的西湖是否别有一番风味呢?雨中的西湖又增添了几分诗意?

学生通过想象,走进了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在理解“山色空濛雨亦奇”时,先出示雨中西湖景色图片问:雨中的景物你能看清吗?学生会答:看不清,诗中又是哪个词是看不清的意思?学生也不难找到“空濛”,这样就很轻松的理解了“空濛”就是雾气迷茫,接着发问:这雨只让山色空濛吗?还让什么空濛呢?这样学生的想象空间就打开了,学生很自然的想到:塔、桥、树等等,这一切都笼罩在雨雾中,若隐若现。一切显得多么奇妙(板书:奇),理解“雨亦奇”就水到渠成了。接着配乐指导朗读诗句,配乐朗读,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更能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这使得文章的内在情趣和学生自身的体验相得益彰,从而使得学习过程如行云流水,自然、充满活力和魅力。要读出作者看到这般美景的兴奋激动,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景色都那么迷人,让我们想到古代一位美女——西施,并发出这样的赞叹,(板书:淡妆浓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