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雁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雁荡

唐代杜审言于大龙湫悬崖之题名,历时之久为温州之最。雁荡山留有唐代摩崖题刻4件,宋代50件,有明以来,更是不计其数,皆为雁荡山之宝贵文化遗存。宋赵宗汉所作山水画《雁山叙别图》为世所重。明唐寅尝游雁荡,作有雁荡山水画一帧;董其昌曾于北斗洞撰书“闲寻书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联语。清代书画家江湜亦于雁荡留有多处墨宝。渐至近代,雁荡山水大炽,书画大家更是络绎不绝,接踵而至,吴昌硕、康有为、梁启超、黄宾虹、张大千、潘天寿、沙孟海、李可染、陆俨少等名家俱在雁荡留下屐痕,彼等或探奇寻幽,或采风问俗,逸兴遄飞,亦书亦画,蔚成大观。

杜审言(645—约708)字必简,祖籍襄阳,迁居河南巩县。杜甫祖父,官修文馆直学士。唐武后永昌元年(689)降为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时来游雁荡山,并在大龙湫潭口巨石上留有题名“杜审言来此”,惜“杜、此”二字已失。

怀素(725—785)唐代僧人。长沙(今属湖南)人,字藏真,俗姓钱。喜作狂草,与张旭齐名,世谓“颠张醉素”。据《与律公书》言:“雁荡自古图牒未尝言,山顶有大池,相传为雁荡;下二潭,为龙湫。山南有芙蓉峰,下有芙蓉驿。西竺僧诺讵那尊者,居震旦东南大海际。山以鸟名,村以花名。”

赵宗汉是宋太宗的曾孙,嘉祐二年(1057)五月二十九日在雁荡山作《雁山叙别图》,原画纵二尺九寸,横一尺二寸,分设色界画楼台亭榭,二人设几摊书对坐,一人携杖,童子抱琴随行,度红桥去。图上除乾隆两处题识外,还有明人时敏中的一段考证文字。

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杭州市)人,北宋时期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熙宁七年(1074)四月,奉命察访温台等地,对雁荡山进行了考察,并作了《雁荡山记》一文(梦溪笔谈中还有一篇描写雁荡山瑞鹿寺的《龙寿丹记》),此文系现存较早的综述雁荡山的重要文献。还在雪洞和龙鼻洞两处留下题名摩崖。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宋乐清(属浙江省)人。南宋著名政治家和诗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一。累官太子詹事,以龙图阁学士致仕。绍兴十六年至乾道七年25年间曾八次游雁荡,题咏的诗有30多首。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著名理学家。绍兴进士,终宝文阁待制。宝庆中赠太师,追封信国公。于1165—1173年(乾道年间)来温州。在灵岩景区题有“天开图画”四字摩崖和灵峰北斗洞刻有“忠孝传家宝;诗书处世长”联语。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浙江永嘉(今温州市区)人。南宋永嘉学派的实际开创者。官至大理正,湖州知州,任满改常州知州。隆兴元年(1163),尝游雁荡山,作《雁山赋》二千八百余言,详密古雅,行于世。

叶适(1150—1223)字正则,浙江永嘉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学者称水心先生。16岁便到乐清白石北山学垫教了两年书。淳熙三年(1176),27岁的叶适又到乐清,在雁山寺院教书一年。留有《虎长老修双峰寺》、《题郭希吕刘咏道雁荡诗后》等诗文多篇。

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诗人。字季和,号五峰。他写雁荡山的诗文有《雁山十记》和诗作30多首。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明苏州府吴县人。弘治十一年举人第一。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弘治十一年(1498)来雁荡,作有雁荡山水画一帧。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明诸,山东蓬莱人。抗倭名将。嘉靖四十一年(1562)三月游雁荡山,留有《游雁山集景》、《督兵援闽过雁山戏集》诗二首。

汤显祖(1550—1617)戏曲家。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官礼部主事。万历二十五年(1597)游雁荡山,留有《雁山迷路》、《大龙湫》、《龙湫白云院》等诗。《雁山迷路》:“借问采茶女,烟霞路几重?屏山遮不断,前面剪刀峰。”那意味就十分深长。

董其昌(1555—1636)著名书画家字玄宰,号香光,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十七年进士。累官南京礼部尚书。有《登翠微亭》诗和北斗洞撰书“闲寻书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联语。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人。明代驰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曾三游雁荡,第一次在万历四十一年(1613),第二、三次在明崇祯五年(1632)并留有《游雁荡山日记》和《游雁荡山后记》两篇游记。

黄宗羲(1610—1695)思想家、史学家。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一度任南明鲁王的左副都御史。崇祯十四年(1641)来游雁荡山,留有《夜宿灵岩》等诗文。

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又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古文桐城派创始人。康熙进士,官至礼部侍郎。乾隆八年(1743)秋游雁荡山,留有《游雁荡山记》、《记寻大龙湫瀑布》二文。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少负才名。浙江杭州市人。乾隆四年进士。曾享诗文盛名50年。他与蒋心余、赵瓯北称清乾嘉三大家。乾隆三十七年(1772)春游雁荡山,留有《观大龙湫》、《展旗峰》、《马鞍岭》、《老僧岩》、《听诗叟》、《卓笔峰》、《美人石》、《玉女峰》、《望天猫》、《剪刀峰》等诗十四首。

阮元(1764—1849)著名学者。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嘉庆三年(1798)督学浙江时游雁荡山,留有《游石梁洞》、《石门潭》、《雁山即事》、《寄雁荡》、《净名寺疏饭》、《过马鞍岭》、《出山宿大荆营》、《度谢公岭望老僧岩》等诗十四首和碑刻一处,

魏源(1794—1857)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官至高邮知州。道光二十八年(1848)游雁荡山,留有《雁荡吟》等诗多首。并为梁章钜所编的《雁荡诗话》作序。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中国近代维新运动领袖,后为保皇派首领,著名书法家。1924年2月,游雁荡山,留有十余处墨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