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上岗证管理方案(附审批表)
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一、登记人员和接种人员要为经过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从事预防接种工作时要佩戴上岗证,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
二、每年制定人员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方法,确保培训计划的实施。
三、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每年须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新上岗人员须接受岗前培训,取得预防接种培训合格证前不可独立从事预防接种工作,无预防接种培训合格证的人员不可从事预防接种工作,调离预防接种工作岗位时预防接种培训合格证及时上交、注销,合格证过期、遗失或损坏的,应立即申请补办。
四、预防接种专业人员定期参加区卫生局、疾控中心组织的业务培训,注意更新知识,学习免疫规划基础理论,熟练基本技能操作,掌握工作程序,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工作质量。
五、根据阶段性工作需要,进行系统性、灵活性、参与性的培训,学用结合,提高人员的工作能力。
六、根据免疫规划工作目标要求,进行业务工作指导性培训。
七、对新上岗人员首先要进行预防接种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培养专业素质,使其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尽快适应工作需要。
八、单位领导要重视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应用和队伍建设,保证人员的相对稳定,不得任意更换,更换人员时要告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九、新接任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前任人员在交接工作时必须要全面负责的、认真细致的、清楚彻底的时行交接,不得出现随意隐瞒或交接不到位现象。
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制度
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制度1. 目的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学校对学生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工作,确保学生接种疫苗的合规性和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学校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3. 责任部门学校疫情防控办公室负责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4. 工作流程4.1 学生入学前,家长需提供学生预防接种证原件或复印件。
4.2 学校疫情防控办公室工作人员负责对学生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工作。
4.3 工作人员应仔细核对学生预防接种证上的内容与学生个人信息的一致性,并进行记录。
4.4 若学生未完成相关疫苗接种或接种情况不明确,学校应通知家长补充提供相关证明或要求学生完成疫苗接种。
4.5 学校疫情防控办公室应建立学生预防接种证档案,并妥善保管。
5. 员工培训学校疫情防控办公室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认识和技能。
6. 监督与考核学校疫情防控办公室应定期对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7. 处理措施对于未按要求提供预防接种证或接种情况不明确的学生,学校应视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要求家长补充提供相关证明或要求学生完成疫苗接种。
8. 法律责任学校疫情防控办公室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学生隐私和个人信息的安全。
如有违法行为,将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9. 其他其他与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相关的事项,按照相关法规和学校相关制度执行。
以上为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操作细则,并进行适时修订和完善。
预防接种资料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资料管理制度
一、预防接种门诊必须指定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报告和归档保存管理工作。
二、有计划、有组织地收集、掌握本辖区人口资料、预防接种资料、疫苗管理资料、疫情资料、冷链资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报告记录及各类宣传培训和督导资料等。
三、预检登记记录、接种记录、疫苗及注射器出入库记录、冷链温度记录等各类原始记录必须真实、完整、正确填写,疫苗购进验收记录要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四、预防接种信息卡实行属地化管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接种卡永久保存,预防接种卡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6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
接种单位至少应每季度对责任区内的儿童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剔除迁出、死亡或失去联系1年以上的儿童预防接种卡片,由接种单位另行妥善保管。
五、根据资料信息报告周期,按旬、月、年及时收集、填写、汇总上报,包括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报表、疫苗针对传染病和基本工作情况统计报表、个案调查表、以及临时增加的其他报表。
统计报告的各种数据必须真实准确。
六、文字资料需按时整理,装订成册保存,实行档案化管理;各类数据库资料需随时备份保存。
小学查验接种证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目的和意义1. 目的:通过查验接种证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完成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2. 意义:提高学生群体免疫水平,降低传染病发病率,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学生及教职工。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学校成立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疫苗接种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协调处理。
2. 校医室负责具体实施疫苗接种证的查验工作,定期汇总、分析疫苗接种情况,并向学校领导报告。
3. 各班主任负责督促学生按时接种疫苗,收集和整理学生接种证,协助校医室完成疫苗接种证的查验工作。
4. 家长(监护人)负责监督孩子按时接种疫苗,配合学校做好疫苗接种证的查验工作。
五、接种证查验程序1. 新生入学时,由家长(监护人)提供孩子的预防接种证,校医室进行查验。
2. 每学期初,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工作,校医室负责汇总、分析疫苗接种情况。
3. 对于未完成国家规定疫苗接种的学生,班主任应及时通知家长(监护人),并督促其尽快完成疫苗接种。
4. 对于已完成国家规定疫苗接种的学生,班主任负责收集、整理接种证,并上交校医室。
六、疫苗接种管理1.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职工学习疫苗接种相关知识,提高教职工的疫苗接种意识和能力。
2. 学校应与当地卫生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疫苗接种政策、疫苗供应情况等信息。
3. 学校应建立疫苗接种档案,详细记录学生的疫苗接种情况。
4. 学校应定期开展疫苗接种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家长(监护人)对疫苗接种的认识。
七、监督检查1. 学校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疫苗接种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疫苗接种工作落到实处。
2. 校医室对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定期汇总、分析,并向学校领导报告。
3. 各班主任对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定期自查,确保学生完成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
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制度模版(4篇)
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学校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提高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管理水平,制定本工作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各级各类学校。
第三条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是指对所有学生进行预防接种证件的查验和记录工作。
第四条学校要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等相关卫生部门的合作,共同做好学生预防接种工作。
第五条学校要确保每位学生都及时、全面接种疫苗,加强预防接种工作宣传,提高接种率。
第六条学校要定期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评估,及时调整工作措施,提高工作效率。
第七条学校要加强对相关标准和政策的学习,不断完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制度。
第二章接种证查验工作的人员第八条学校要设立专门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人员,负责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第九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人员要具备相应的医学知识和工作经验,熟悉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流程和操作规程。
第十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人员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提高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专业水平。
第十一条学校要建立健全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人员的考核和奖惩制度,激励其积极参与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章接种证查验工作的流程第十二条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分为三个环节:登记、查验和记录。
第十三条学校要在新生入学时要求家长提供学生的预防接种证件,由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人员进行登记。
第十四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人员要对学生提供的预防接种证件进行查验,核实疫苗接种情况。
第十五条查验合格的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人员要在学生个人档案中记录相关信息。
第十六条查验不合格的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人员要及时告知学生家长,并协助其完成补种手续。
第十七条学校要及时将查验结果报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等相关卫生部门,保持工作信息的及时更新和沟通。
第十八条学校要定期组织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审核和检查,确保工作流程的规范和工作质量的有效性。
四川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办法
四川省卫生厅文件川卫办发…2012‟531号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四川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市(州)卫生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认真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接种服务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厅组织有关专家制订了《四川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执行。
四川省卫生厅2012年9月3日—1 —四川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办法(试行)为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单位管理,保护人群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结合我省工作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接种单位的基本条件接种单位是指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条例》规定指定的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
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二)具有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三)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要求的设备和管理制度。
二、接种单位的设置(一)设置原则。
接种单位的设置,应本着“工作需要,方便群众”的原则进行设置。
(二)接种单位的种类。
接种单位按预防接种门诊和预防接种点两类设置。
1.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地区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以及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等设立预防接种门诊,承担责任区域内的预防接种工作的;2.有条件的村卫生所(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设立预防接种点,承担辖区内的预防接种工作;3.设有产科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谁接生,谁接种”的原则,承担新生儿乙肝疫苗第1针或/和卡介苗的预防接种工作;4.大中专院校校医院(室)或门诊部符合接种门诊基本条件的,可以作为接种单位,承担本校在校学生的预防接种工作。
5.在实施应急接种、大规模群体性预防接种和疫苗强化免疫期间,可根据需要设立临时接种点或巡回接种点,承担指定的接种工作任务。
预防接种规范管理考核评估用表
附表2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活动国家级考核评估用表(县级疾控机构用)被考核单位:省市县疾控中心考核日期:年月日考核人:考核评估内容/项目考核评估方法自查整改考核记录1.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活动组织实施1.1 制定或转发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查阅下发的文件和方案。
制定填√,否则填×。
── 1.2 开展专项活动培训查培训通知、签到册等资料。
开展填√,否则填×。
── 1.3 开展专项活动自查工作查阅自查工作相关资料。
开展填√,否则填×。
── 1.4 开展专项活动整改落实工作查阅整改工作相关资料。
开展填√,否则填×。
──1.5 是否开展专项活动督导工作查阅督导工作相关资料。
开展填√,否则填×。
──2.预防接种单位设置和资质管理2.1 协助行政部门开展接种单位资质认定工作查阅2013年以来的接种单位资质认定工作通知、方案等。
开展填√,否则填×。
2.2 协助开展预防接种人员资质认定和考核工作查阅2013年以来的资质认定文件和考核结果。
两项均开展填√,否则填×。
2.3 规范接种单位设置管理查阅相关文件资料。
对接种单位设置、人员数量、服务总人口、服务半径提出明确要求的填√,否则填×。
(记录具体配置标准)2.4 规范预防接种单位服务周期管理查阅相关文件资料。
对不同类型接种单位服务周期提出要求的填√,否则填×。
(记录具体要求)3.加强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管理3.1 明确预防接种单位责任区域责任区域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以文件形式明确。
明确责任区域的填√,否则填×。
3.2 定期收集主动搜索和查漏补种信息查2016年主动搜索/查漏补种记录、报告、总结等资料。
若定期开展,填写定期开展的频次:1 每月 2 每季度 3 每半年。
若未开展填×。
考核评估内容/项目考核评估方法自查整改考核记录3.3 每月收集辖区医院产科新生儿出生信息查阅最近3个月资料。
预防接种门诊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门诊管理制度预防接种门诊管理制度11、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接种单位应按“首诊负责建卡”规定为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簿)和信息个案,为无证儿童补证。
相关信息要求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写准确、内容齐全。
2、实行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
所有受种者均应纳入客户端管理,在接种后即时将接种信息录入客户端,并于当天完成数据上传。
3、受种者迁移时,应在原接种单位办理儿童既往预防接种证明,转入迁入地接种单位;迁入地接种单位应主动向受种者索查既往预防接种证明;无预防接种信息的`要及时补建。
4、接种单位至少每季度对辖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信息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对失去联系≥12个月或迁出、死亡儿童的预防接种资料,由接种单位另行妥善保管。
5、预防接种证由儿童监护人或受种者长期保管。
预防接种卡(簿)和信息个案由接种单位保管,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6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
成人预防接种记录保存时间不得少于5年。
6、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系统账号专人专用,定期修改密码,不得公开和转让。
每天完成接种后要对数据进行备份,异处妥善保存。
7、建立预防接种信息保密制度。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资料查询应当经县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后,由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办理。
预防接种单位所在医疗卫生机构不办理预防接种信息查询事宜。
预防接种门诊管理制度21、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实行居住地属地化管理,接种单位应明确服务辖区。
2、实施预防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并如实记录告知情况,由受种方和接种方共同签字确认。
3、实施预防接种前,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预防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询问的.内容;当对受种者的健康状况有怀疑时,应建议其到医院进行检查后,决定是否预防接种。
4、预防接种操作前,要进行“三查七对”。
三查: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证,查对预防接种卡(簿)与儿童预防接种证,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七对:核对受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医院预防接种工作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预防接种工作管理,确保预防接种安全、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预防接种门诊设置与管理1. 医院设立预防接种门诊,负责本院及辖区内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
2. 预防接种门诊应具备以下条件:(1)符合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医疗机构设置标准;(2)具有符合接种要求的房屋、设备、药品等;(3)配备具有执业资格的接种人员;(4)建立健全预防接种工作管理制度。
3. 预防接种门诊应定期对接种场所、设备、药品等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安全、有效。
三、预防接种人员管理1. 预防接种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取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或护士执业资格;(2)接受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书;(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2. 预防接种人员上岗前,应进行预防接种知识、操作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
3. 预防接种人员应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四、预防接种工作流程1. 接种对象登记: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详细记录接种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
2. 接种知情同意:接种前,预防接种人员应向接种对象或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等,并取得知情同意。
3. 接种操作:预防接种人员应按照疫苗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确保接种安全、有效。
4. 接种后观察:接种后,预防接种人员应观察接种对象30分钟,确保无不良反应发生。
5. 接种记录:预防接种人员应详细记录接种对象接种疫苗的种类、剂量、时间、接种人员等信息。
五、预防接种资料管理1. 预防接种门诊应建立健全预防接种资料管理制度,确保资料完整、准确、安全。
2. 预防接种资料包括接种对象登记表、接种知情同意书、接种记录、疫苗批签发证明等。
3. 预防接种资料应妥善保管,不得遗失、损毁。
六、预防接种质量控制1. 医院应定期对预防接种工作进行质量检查,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预防接种证、卡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证、卡管理制度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每名适龄儿童都必须按规定建立预防接种证,并实行凭证接种和办理入托、入园、入学手续的制度。
2. 七岁及七岁以下儿童(包括流动人口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应由居住地的预防接种门诊建立预防接种证、卡;儿童出生后由户口所在地的预防接种门诊建立预防接种证、卡;七岁及七岁以下儿童,寄居本地时间在3个月或3个月以上,应由寄居地的预防接种门诊建立预防接证、卡。
3. 预防接种证、卡由实施接种的医生用钢笔填写,书写要工整,文字要规范,项目要准确齐全,日期填写均要以公历为准。
4. 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预防接种卡由所属预防接种门诊保管。
5. 儿童迁出时,由寄居地的接种门诊将预防接种卡交给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并将接种资料存档;迁入时预防接种门诊要主动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索取预防接种证、卡,无预防接种证、卡的要及时建立证、卡。
6. 按划分的区域每季度对辖区的所有证、卡核查整理一次,及时补卡、剔卡和消卡,剔除的卡片由预防接种门诊
另行保管。
7. 每季度按社区分年龄段统计上报一次卡片数。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2篇)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关于预防接种证的管理规定和措施。
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公众预防接种情况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预防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生。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 预防接种证的发放和管理:制定相关规定,规定颁发预防接种证的程序和要求,确保证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 预防接种证的登记和查询:建立健全的预防接种证登记系统,记录每个人的接种情况,并能提供简便的查询渠道,方便公众随时查看自己的接种情况。
3. 预防接种证的更新和补办:规定预防接种证的有效期限,并规定更新和补办的程序和要求,确保证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 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加强对公众和卫生工作者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接种意识和接种技能,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识和理解。
5. 惩罚和奖励措施:对于违反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同时也可以对按规定完成接种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以促进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能够有效地推动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防止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二)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维护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我单位制定了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一、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我单位工作的人员,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和实习生。
二、预防接种证审核1. 所有入职人员须提交有效的预防接种证明,包括疫苗接种记录和医生签字。
2. 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疫苗接种规定,我单位要求所有人员完成常规预防接种。
对于特殊工种或有接触感染风险的职务,还需进行额外的特殊预防接种。
3. 入职人员提交的预防接种证明应由医疗机构或医生签发,确保真实有效。
三、预防接种证保存1. 预防接种证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保存和管理,确保保密性和有效性。
2. 预防接种证的内容应及时更新和维护,人力资源部有权要求人员补充和提供最新的接种记录。
医院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医院预防接种工作,确保预防接种证的有效管理,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预防接种门诊及相关部门,涉及预防接种证的制作、发放、管理、回收、归档等环节。
三、职责1. 预防接种门诊负责预防接种证的制作、发放、回收、归档等工作。
2.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预防接种证的监督管理。
3. 相关部门负责预防接种证的协助工作。
四、预防接种证管理流程1. 预防接种证制作预防接种证由我院预防接种门诊负责制作,包括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接种记录、接种单位等信息。
2. 预防接种证发放预防接种证在儿童出生后,由儿童出生医院产科负责建立预防接种档案,并发给家长。
若出生时未建档,家长可携带相关证件到我院预防接种门诊建立档案,并发给预防接种证。
3. 预防接种证回收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时,需查验预防接种证。
若儿童未按规定程序接种,应到我院预防接种门诊补种,并回收原预防接种证。
4. 预防接种证归档预防接种证回收后,由预防接种门诊负责归档,按年度进行分类、整理。
5. 预防接种证查询家长需查询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时,可到我院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查询。
五、预防接种证管理要求1. 预防接种证应妥善保管,不得遗失、损毁。
2. 预防接种证制作、发放、回收、归档等工作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3. 预防接种门诊应定期对预防接种证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定期对预防接种证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相关部门。
六、奖惩措施1. 对预防接种证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预防接种证管理规定的部门和个人,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七、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我院预防接种门诊负责解释。
如遇国家政策调整,本制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制度(4篇)
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制度1. 目的为确保学生健康成长,预防传染性疾病在学校内的传播,建立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全校所有在校学生,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
3. 负责部门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此制度,并与相关部门(如学生事务部门、校医院等)合作进行查验工作。
4. 工作流程4.1 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部门负责提前收集学生预防接种证信息,并建立学生的预防接种档案。
4.2 开学前,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部门将学生名单分发至班级负责人,并提醒班级负责人检查学生预防接种证情况。
4.3 班级负责人查验学生预防接种证情况,并记录在学生档案中。
4.4 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部门定期组织查验工作,对未按时接种或未接种的学生进行跟进,并向学生家长发出相关通知和建议。
4.5 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部门与学校医院合作,定期举办预防接种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和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知和重视。
5. 相关责任5.1 学生责任:按时完成预防接种,并如实向学校提供相关证明。
5.2 班级负责人责任:仔细查验学生预防接种证情况,并记录在学生档案中。
5.3 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部门责任:负责收集学生预防接种证信息,建立学生的预防接种档案,并定期组织查验工作。
5.4 学校医院责任:与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部门合作,定期举办预防接种宣传活动,并提供必要的医疗支持和咨询服务。
6. 处罚措施对于未按时接种或未接种的学生,学校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如停课、禁止参加部分活动等,并向学生家长发出警告通知。
7. 监督与评估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部门将定期对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进行督导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工作流程。
8. 实施时间此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并由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部门负责实施和监督。
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管理制度(2)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预防接种工作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以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预防传染病的扩散。
预防接种证制度范本(3篇)
预防接种证制度范本为进一步依法实施新生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加强学校的传染病控制,保护学生身体健康,根据省卫生厅、教育厅《山东省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实施方案》,从____年起,每年秋季入学时,对新入学或转学的学生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按要求及时进行查验预防接种证和疫苗补种工作,以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防止传染病在学校的暴发与流行。
一、查验接种证工作程序(一)学校必须在秋季入学时依法对新生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在报名须知上要求新生监护人提供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接受查验,以办理入学手续。
新生接种证遗失的,请其到区卫生院防保站补办接种证后才予以办理入学手续。
(二)学校须在学生入学时按要求查验预防接种证,将其接种信息填入《江西省入学、入托儿童免疫状况登记表一览表》,将学生免疫状况填写入一览表相应栏目,查对各疫苗免疫剂次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判断是否完成全部规定剂次的疫苗接种。
对已全程完成接种的学生将预防接种证复印件归入学生健康档案,纳入学籍管理。
查验完毕《预防接种证》应交还学生监护人保存。
(三)学校发现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新生,应将其接种信息填入《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儿童登记表》,其中一份于____日内送达区卫生院,同时填写《补种通知书》,并督促监护人携带学生持通知书到区卫生院进行补种。
在学生补种或补证后复验。
二、职责分工(一)学校凭预防接种证入学工作列入评估考核内容并开展定期检查。
协助区卫生院落实有关预防接种工作,确保学校查验接种证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学校补种学生较多时,容许接种单位进入学校开设临时接种点(利用空闲教室)。
(二)学校负责漏种学生补种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负责对未接种同学开展补种和补证情况进行检查。
配合教育局对学生开展查验工作督导检查。
(三)学校负责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的具体实施,将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纳入常规业务工作范围,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加强日常性检查,指定专人负责查验接种证工作。
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预防接种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资格要求1. 具有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或护士资格,热爱预防接种工作,责任心强。
2. 通过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取得预防接种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3. 熟悉预防接种相关法律法规、疫苗知识、免疫程序、接种技术等。
三、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职责1. 严格执行预防接种操作规程,确保接种过程安全、规范。
2. 负责预防接种咨询、登记、接种、观察等工作。
3. 对接种对象进行健康评估,确保接种适应症。
4. 及时发现接种异常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
5. 负责接种档案管理,确保接种信息准确、完整。
6. 参加预防接种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四、预防接种工作规范1.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必须规范穿戴工作衣帽,勤剪指甲。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实行一人一针一管。
3. 接种前,严格三查七对,确保疫苗和接种器材合格。
4. 接种过程中,密切观察接种对象反应,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处理。
5. 接种后,指导接种对象观察,告知注意事项。
6. 做好疫苗接种记录,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五、预防接种工作考核与奖惩1. 对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业务水平、工作态度、服务质量等。
2. 对考核优秀的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违反工作纪律、操作不规范、服务质量低下的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予以处分。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预防接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4篇)
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预防接种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为了推动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加强对接种情况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并完善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制度1.制定登记报告的法律法规依据:应当明确预防接种登记报告的法律法规依据,明确责任主体及其职责,明确报告的内容和报告的时间要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可以出台相关规定,明确不同地区、不同接种单位的报告要求,促进全国各地的统一管理。
2.建立登记报告的机制和流程:制定登记报告的机制和流程,明确登记的单位、人员和方法。
可以利用现有的医疗信息系统,建立接种登记的数据库,实现登记信息的及时、准确记录和报告。
3.加强登记报告的宣传和培训:应当加强对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其对接种登记的重视和认识。
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班、举办培训讲座等形式,向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普及登记报告的相关知识和要求。
4.加强对登记报告的监督和检查:建立监督和检查机制,加强对登记报告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可以通过定期抽查、走访调查等方式,对接种单位的登记报告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预防接种使用管理制度1.建立预防接种使用管理的制度:制定并完善预防接种使用管理的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及其职责,明确使用的程序和要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可以出台相关规定,建立预防接种使用管理的标准和指南,指导全国各地的实施。
2.加强接种疫苗的采购和配送管理:建立健全接种疫苗的采购和配送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采购和配送工作,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加强对疫苗生产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疫苗质量问题。
3.加强疫苗的存储和运输管理:建立疫苗的存储和运输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确保疫苗的保存条件和运输过程的安全。
加强对接种单位疫苗存放设施和运输工具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第一篇: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一、应有专门保健医生负责乙肝、卡介苗预防接种管理工作,按实际需要定期领取《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及乙肝疫苗、卡介苗;并做好疫苗出入库登记。
二、接生单位要在产房出生登记本上登记出生儿童接种乙肝、卡介苗具体情况。
特殊接种禁忌要注明。
三、规范填写《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和《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登记册》,并指导家长在新生儿出生后1个月内,到其居住地预防接种门诊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及各项预防接种相关资料。
四、每月5日前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上月出生儿童乙肝、卡介苗常规接种情况。
第二篇:预防接种卡、证使用管理制度一、凡本地0—7岁儿童必须一人一卡一证。
外来、外迁的儿童要及时索补卡、转卡,超龄儿童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实行剔卡,剔除的卡片要保存备查。
二、儿童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保管。
接种卡要以乡(镇)卫生院集中专柜保管,7岁后的卡片必须保存15年以上,接种期间下发至各接种门诊(点),接种时及时的由接种人员填卡、填证,做到卡、证填写一致,不得弄虚作假。
三、接种结束后,由接种人员将接种卡交回乡(镇)卫生院防疫医生保管,防疫医生负责统计、上报工作。
四、接种卡每年以乡(镇)为一本,以村为序组装,同时按出生为序,同年出生儿童按出生先后排列。
五、每年1月份对卡片进行一次整理核对,该转的转,该剔的剔,并将整理情况逐级上报,统计本乡(镇)0—7岁儿童分村、分龄统计表。
第三篇:仪器设备使用登记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1.试验室仪器设备的保管维修及保养必须专人负责。
2.试验室仪器设备必须登记造册,一式三份,如邮增减,应及时备注说明.3.各种大型设备及精密设备应建立档案,包括购置日期、价值、产地、使用情况、计量鉴定证书、使用说明书、维修保管记录。
4.所有仪器设备必须由试验室人员亲自操作,外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私自操作,否则,出现仪器损坏和意外事故,由试验室人员和当事人共同赔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接种上岗证制度及规定
一、凡从事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并取得县卫生局颁发的预防接种上岗证方可从事预防接种工作,未取得预防接种上岗证前不得从事预防接种工作。
各片区新上任疾控人员申办接种上岗证具体由各中心卫生院负责管理和督促执行。
二、预防接种证二年重新核证一次。
三、取得预接种证需经过县疾控中心培训、现场实际操作考核、理论考试,均合格后方能申报《预防接种证上岗证审批表》。
四、接种人员实践操作培训与及现场操作考核由片区中心卫生院负责实施,培训及理论考试由县疾控中心负责命题和组织考试。
五、申报预防接种证程序:
1、中心卫生院组织现场操作培训和操作考核。
对于新上疾控人员须需马上进行接种工作的,须在上任后所在乡卫生院10天内上报中心卫生院。
中心卫生院20天内完成现场操作培训和考核工作,合格后填报《犍为县预防接种上岗证审批表》,在中心卫生院意见栏加注考核是否合格和是否同意审报的意见后报县疾控中心。
2、新上任的疾控人员,县疾控中心须在收到中心卫生院审批表后10个工作日内安排进行理论考试。
14天内合格的颁证,不合格的通知补考。
现场操作不考核或理论考试补考仍不合格的已上任的疾控人员,单位应该扣除一定的奖金或工资,直至考试考核合格,素质太差多次
考核或考试不合格的新上岗疾控人员中心卫生院可以报告县卫生局解聘。
理论考试命题范围:
1、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条例》
2、卫生部2005年《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3、卫生部、药监局《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
4、四川省2008年《四川省扩大国家免疫方案》
5、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四川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办法》、《四川省疫苗接种实施方案》、《四川省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方案(试行)》的通知》
6、犍为县当年各种制度、及管理规定中的各种管理规定
7、2010年《四川省AEFI监测方案》、AEFI定义、病例种类、报告程序,处理流程
9、AFP定义、包括病种、相关要求
10、国家全部一类疫苗的接种程序、合格判定标准、接种操作技术、相关要求
11、生物制品建帐、管理、冰箱管理
12、空气消毒、一次性医疗用品毁形消毒处理。
13、安全注射、禁忌症。
14、犍为县本年度计划免疫工作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
16、电脑操作相关:
(1)预防接种软件的操作使用。
(2)收发写电邮。
(3)Word、Excel操作。
(4)QQ文件传输、一般使用。
(5)FTP服务器登陆、文件上传、下载。
(6)乡镇预防接种软件
附:犍为县预防接种上岗证审批表
犍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预防接种上岗证申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