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现代戏《乡村新曲》

豫剧现代戏《乡村新曲》
豫剧现代戏《乡村新曲》

浅谈豫剧现代戏《乡村新曲》

摘要:作为济源市戏剧发展中心的副主任和主工老生的演员,我不仅对本团的剧目建设非常关心,而且也对整个河南戏曲院团推出的新作品特别关注。最近,我在中原戏剧网上看到了由河南滑县豫剧团推出的新编现代豫剧《乡村新曲》(又名《儿媳招亲》)这部戏的视频资料,认为这是一部讴歌当今农村农业高科技青年人才大孝大爱的作品,赞扬他们立足农村为建设新乡村敢作敢当的优秀品格和乐于奉献的无私精神,预示着中国乡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将有一个新的发展和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豫剧现代戏;《乡村新曲》;审美价值;时代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i23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6-0012-02

一、这部戏采用了独特的“树型”戏曲结构

一般而言,中国戏曲剧目常用的结构是:一人一事、多人一事、一人多事,或者是一条线下来,或者是两条线并列进行,或者是两条线一主一次交织进行。该剧的作者非常大胆地采用了“树型”的戏曲结构,即:以女主人公宋茜华和男主人公陆明在孝敬老人撮合老人的过程中惺惺相惜获得了第二次真爱为主线,以宋茜华和陆明为了实现乡村新发展的梦想而与村支书徐金秀一起创办新农庄的事业为副线,主线与副线既平行发展,又相互交织。为了让戏更好看,也为了表现当今农村社会问题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在主线中加入了两个矛盾,即:宋茜华公公的侄媳妇刘美英为了霸占叔叔的家

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豫剧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发展豫剧 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一个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一个豫剧人,肩上担负的责任很重,肩负着传承中原大地代代相传的价值取向、人格操守、道德追求等重担。传承发扬之路任重道远,以此引发出更深层次的考虑,如何有效又好又快地保护传承发扬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道重要 课题。我认为,豫剧文化传承发扬的着力点应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与各部门通力配合: 豫剧的发展离不开与教育、旅游、博物馆等部门的通力合作。 1、要持续推进戏曲进校园的传播活动,每年定期进入中小学、大学校园,演出表演加戏曲知识讲座,让孩子们在观看演出的同时学到知识。让同学们对观看到的表演感兴趣,以个体带动整体,促进发展。 2、让豫剧演出深入旅游市场,以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戏曲来吸引广大游客的关注和鉴赏,成为河南旅游项目的特色内容,更借此来展示和传播地方戏曲。比如朝阳沟案例,1958年毛主席号召广大知识青年到农村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为反映这一时代的特色,出身于朝阳沟的著名导演杨兰春根据回家探亲时朝阳沟发生的故事,仅用七天时间就编写排演了《朝阳沟》这一戏剧,一经公演,赢来全国人民的喝彩,朝阳沟景区就是根据这一故事的原型地而开发的旅游区。

3、推进豫剧与博物馆的合作。例如南京博物馆小剧场每个月都有戏剧演出活动,有扬剧、锡剧、越剧等,让观众们在观看文物的同时还可以欣赏戏曲表演,从视觉听觉上都得到充分的满足。并且南博还举行系列展演,现在正在举办第五届“梅花戏剧节”,展演期间每天都有不同的戏剧团体在南博演出。并且所有演出都是惠民活动,票价仅20元、30元,即有了经济收入,又起到了宣传传统文化的目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豫剧也完全可以与省文物部门借鉴,吸取他人优秀案例来发展自己。 二、取长补短创新豫剧文化: 十年前白先勇先生携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登陆北大大讲堂,当时反映热烈,在北大掀起了一场昆曲热,并随后开设了《昆曲赏析课》。之所以称为青春版,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年轻观众的审美,采用了与以往传统戏曲不同的布景和灯光效果,引入了音乐剧的元素,淡化背景,用射灯打在各个演员身上,让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到演员的表情、表演和唱腔上,以免被传统花里胡哨背景的干扰,起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感到既保留了传统戏曲的精髓,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对传统戏曲的改革具有非常大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牡丹亭》的成功意味着传统的戏剧不是没有未来,而是需要不断改革创新,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年轻人不是不爱传统,相反是对传统更加深爱,审美更挑剔更有高层次的要求。

浅谈豫剧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代表流派

浅谈豫剧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代表流派 我出生在豫西南的一个城镇,在还不会唱流行歌曲的年龄,就会哼唱豫剧《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但由于时代原因、也由于学业紧张,对于豫剧的了解一直没怎么进步。在这篇论文的写作中,我做了认真的文献调研,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对豫剧的特点、发展历史、文化底蕴、艺术大师的代表作和表演风格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一:豫剧概述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俗名“靠山吼”。是河南省的地方戏曲,流行于河南、陕西、甘肃、山西等地。 豫剧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唱腔分为慢板、二八板、流水板和飞板。唱腔吐字清晰、行腔酣畅、节奏鲜明,加之极具口语化的唱词,深为观众喜闻乐见。其伴奏乐器分文武场面,文有二弦、三弦、月琴,后以板胡代替二弦。武场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小锣、手镲、梆子、手板等。 豫剧的角色行当为“四声四旦四花脸,八个场面(即一鼓二锣仨弦手,梆子手镲共八口)俩箱倌”,即四生、四旦、四花脸。四生是大红脸、二红脸、小生、边生;四旦是正旦、小旦、老旦、帅旦;四花脸是黑头、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 豫剧流派分祥福调、豫东调、豫西调和沙河调等四派。其中,豫东调和豫西调占主导地位。豫东调多用假嗓,声音高亢轻快,兼之多夹花腔,故它以表现喜剧风格的剧目见长。豫西调则多用真嗓,悲壮低缓,又多夹哭腔,故长于表现悲剧风格的剧目。 二:豫剧的发展历史 开封地处中原,自古人烟稠密,生产发达,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两宋时期,“百戏”繁衍,“京瓦会议”兴盛。正如《东京梦华录》所记,当时的开封“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噪杂十余里”。而且“奇巧百瑞,日新耳目”。两宋以后,一方面由于民间乐舞开始为新兴戏曲和曲艺形式所融合;另一方面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也转向南京、北京。所以,河南的民间乐舞相对衰落,但从民间乐舞中吸取了大量滋养的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却迅速成长起来。豫剧——“河南梆子”就是在这种历史转折中由地方民间音乐不断改进而形成的。 明末清初,开封是中原有名的商业重城,文化交往非常昌盛,如《清稗类钞》中所记:“土梆戏者,汴人相沿之戏曲也。其节目大率为公子遭难、小姐招亲及征战赛宝之事”。清末民初,豫剧已经成熟,不仅有了班社、名演员、剧目,而且因地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二十年代初到四十年代末,是豫剧的兴旺发达时期。此时战争频仍,军阀混乱,灾祸不断,而豫剧却靠着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顽强的生命力蓬勃发展。20年代后期,豫剧班社开始从农村乡镇的“地摊”、“高台”进入城市,并建立固定的演出剧场。30年代初,涌现出大批女演员如陈素真、司凤英、马双枝、常香玉、汤兰香等“五大坤伶”,为豫剧唱腔和表演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常香玉,把豫东、豫西两大唱腔流派揉为一体,使豫剧音乐面目一新。 解放后豫剧进入了空前繁荣阶段,特别是60年代,涌现出一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作,如《刘胡兰》、《小二黑结婚》、《人往高处走》、《李双双》、《朝阳沟》、《冬去春来》、《杏花营》等。近年来,豫剧艺术更为精湛,79年,由省豫剧二团的牛得草、吴碧波主演的《唐知县审诰命》,参加北京国庆30周年演出,获创作演出一等奖。

20位现代戏剧作家

27、陈静 (1929年——1993年),原名陈允祥,江苏省铜山县人。一级编剧、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他的作品都是自己自编自导的,比如:《宝莲灯》、《小二黑结婚》、《庵堂认母》、《刘伯温结亲》、《双玉蝉》等戏。但是其最著名的要数1955年改编、导演的昆剧《十五贯》,而且此剧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 28、范钧宏(1916年——1986年),原名范学蠡,汉族,祖籍杭州,生于北京。浙江杭州人。著名剧作家,戏曲理论家,而且是戏剧界首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京剧剧本《满江红》、《猎虎记》、《杨门女将》、《白毛女》,《九江口》、《强项令》、《望江亭》、《蝶恋花》、《捉水鬼》,作品集《范钧宏戏曲选》、《范钧宏戏曲编剧论集》、《范钧宏戏曲评论选》、《戏曲编剧论集》。 29、王安祈,剧作家。浙江人,1955年生于台北。台湾大学中文博士(1985),现为台湾大学戏剧学系特聘教授,国光剧团客席艺术总监。并且被誉为十大杰出女青年。 学术专长是中国古典戏曲、当代戏曲。 创作《阎罗梦》(与陈亚先、沈惠如合编)、《三个人儿两盏灯》(与赵雪君合编)、《金锁记》(与赵雪君合编,京剧现代戏,张爱玲原著小说)、《王有道休妻》、《青冢前的对话》、《王子复仇记》、《通济桥》、《陆文龙》等多部京剧剧本。以及歌剧《画魂》。讲评剧本:沈杏莲戏曲《长相守》、蒋东敏越剧《如花似玉》、苏逸茹京剧《伍员求剑》[1] 30、陈仁鉴(1913年—1995年),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南溪村人。我国著名剧作家,生前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顾问,莆田市剧协名誉主席;福建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一级编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鲤声剧团创始人之一。 他写了现代剧《大牛与小牛》、《三家林》,甚至整理改编了莆仙戏《团圆之后》(一名《父子恨》)和《新春大吉》,又相继写出了《春草闯堂》(与人合作,由他主笔)、《嵩口令》等名剧。作品莆仙戏《团圆之后》和《春草闯堂》也分别被选入王季思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悲剧选》、《中国当代喜剧选》。创作的莆仙戏《团圆之后》已拍成戏曲片。他一生著作等身,起先从事小说、散文、评论、杂文的写作,中年以后致力于戏剧创作。先有六十八部剧作、三十多篇剧论传世。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了《陈仁鉴戏曲选》《陈仁鉴评传》《陈仁鉴戏剧精品选》。

河南名家唱段合辑

河南名家唱段合辑 A安金凤安金凤(艺名齐小凤)豫剧名段欣赏B拜金荣拜金荣、高玉民《小包公》唱腔欣赏(四平调) 柏青柏青《对花枪》唱段合辑柏青《春暖花又开》唱段欣赏白军选曲剧《白军选唱腔精选》C常香玉大师常香玉《大祭桩》唱段欣赏常香玉先生豫剧《花木兰》唱段合辑 常香玉先生《人欢马叫》唱段合辑常香玉先生豫剧《拷红》唱段合辑常香玉先生豫剧《断桥》唱段合辑常香玉先生《柳河湾》唱段合辑 崔兰田珍贵视频:崔兰田先生《桃花庵》唱段精选大师崔兰田《卖苗郎》经典唱段集锦崔兰田先生豫剧【陈三两爬堂】唱段合辑(音配像)崔兰田大师《秦香莲》几段合辑大师崔兰田《三上轿》精选唱段 大师崔兰田《对花枪》唱段欣赏(音配像)陈素真陈素真大师《宇宙锋》唱段欣赏曾广兰曾广兰《洛阳桥》唱段欣赏常如玉常如玉(常香玉小女儿)经典唱段精选 崔小田崔小田豫剧《柳迎春(卖苗郎)》唱段合辑 陈淑敏二度梅陈淑敏【名段欣赏】 孟祥礼、陈淑敏、马琳《黑娃的婚事》唱腔版 二度梅陈淑敏豫剧《秦雪梅改嫁》唱段欣赏 常俊丽常俊丽【名段欣赏】

陈大华陈大华《大勇的婚事(山妞)》唱段欣赏D党玉倩党玉倩《名段欣赏》 党玉倩豫剧《英娘》唱段合辑党玉倩《红绫怨》唱腔欣赏F 方素珍方素珍、刘艳丽、乔杏娥曲剧《王宝钏》唱腔版曲剧梅奖得主方素珍连本戏《白玉簪》唱段欣赏方素珍《安安送米》唱段欣赏G关灵凤关灵凤《三上轿》唱段合辑 谷秀荣谷秀荣《名段欣赏》 谷秀荣《五世请缨》唱段欣赏郭建民郭建民老师《名段欣赏》郭建民豫剧《儿大不由爹》几个唱段H红脸刘新民《刘墉下南京5之双开铡》唱段合辑 刘新民《刘墉下南京4会督》唱段合辑 索文化【刘墉下南京3下南京】精选唱段合辑 索文化【刘墉下南京2铡西宫】精选唱段合辑 豫剧《刘墉下南京1铡太师》中刘墉精选唱段--刘新民豫剧《刘墉下南京1铡太师》中刘同勋精选唱段--张枝茂张国朝《刘公案》唱段欣赏洪先礼豫剧《刘墉审鬼》唱段合辑索文化《地塘板》唱段欣赏 豫东红脸王【刘新民】名段欣赏豫东红脸王【谢庆军】名段欣赏 红脸王【朱坤芳】专辑之一 红脸王之【张枝茂专辑】 红脸王之【索文化专辑】

“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

“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 樊粹庭先生是大家公认的伟大剧作家、卓越的豫剧改革家和戏剧教育家。我很敬佩这位河南老乡,也很喜欢他的戏。我小时候在家乡杞县看的第一个戏就是他的《麻疯女》,至今六十年了,仍历历在目。从我对“樊戏”的不断学习,对西安市豫剧团七十年历史的不断熟悉和对豫剧发展史的不断了解中,我深深感到,樊粹庭先生不愧为“现代豫剧之父”,是豫剧的莎士比亚! 1940年8月,樊粹庭带领狮吼剧团来西安落户扎根。几十年来,不仅给在陕西的几百万河南老乡带来了鼓舞,带来了力量,也给三秦父老带来了快乐。樊粹庭、“樊戏”、狮吼剧团,不但是豫剧文化中的一座巍峨的山峰,也是三秦戏曲文化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是樊粹庭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我们纪念他,正是为了永不忘却他对豫剧事业的伟大贡献。是他为豫剧挺身而起,肩起改革重任,把豫剧推向了一个时代的高峰;是他为豫剧在陕西开辟了第二个故乡,为豫剧的传播和三秦文化的融合谱写了新篇章。他的英名,他的戏,将永远镌刻在豫剧的丰碑上;他的戏剧

精神,他的艺品和人品,也将永远活在中原和三秦舞台上。 樊粹庭先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作为剧作家,他一生共创作剧本37个,改编剧本20个,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大悲剧:《涤耻血》、《三拂袖》、《霄壤恨》、《义烈风》;四大喜剧《洛阳桥》、《凌云志》、《女贞花》、《柳绿云》;四大历史剧《王佐断臂》、《水工郑国》、《宋景诗与武训》、《再生铁》;四大神话剧《红珠女》、《劈山救母》、《金山寺》、《雷峰塔》。作为导演艺术家,他是豫剧的第一位专业导演,既是学者型又是专家型,敢于借鉴,勇于创新,追求大俗大雅,文武双美。“樊戏”的风格,“樊戏”的美,也可以说是“樊派”豫剧特色,从他所导演的数百部戏中就十分鲜明而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作为戏剧教育家、剧团管理家,也是硕果累累,成就卓著。从1934年的开封豫声剧院,到1941年的西安狮吼儿童剧团,再到解放初期的狮吼剧团新生部,先后办训练班八次,培养出优秀人才数百人。尤其是不惜重金聘请高水平的名家执教,这在当时的一般剧团是很难做到的。从樊先生的戏剧思想和一系列的戏剧实践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他的一个总目标,就是一切为了豫剧改革,他的最有戏曲文化史意义的贡献就在于对豫剧的改革。正

精彩的豫剧教学设计

版本出处:校本教材 课题:精彩的豫剧 教学年级:二年级 执教者:滑县产业集聚区英民小学宋淑娜 教学目的: 1.了解豫剧文化和艺术特色。 2.通过本课教学,了解豫剧的美。 3.为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推动民族经典文化传承贡献自己微薄之力,拓宽学生学习的艺术空间,打造校园艺术教育特色,让传统文化经典在我校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戏曲艺术的有关知识,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 2.通过豫剧的欣赏了解豫剧知识,了解豫剧的表演形式,以及角色行当的划分。 教学难点: 1.角色行当的辨认。 2.表演形式的分辨 3.能够运用豫剧念白方式说话,能够唱简单的豫剧唱段。 教学中有哪些突破和新的教学思路: 课件制作过程中剪辑了多段视频做到恰如其分,让视频表现的内容正好为教学服务。 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观学习,吸引学生

热爱传统艺术,继而学习它,然后才能发扬光大。 作业要求: 1、加上表演学段儿豫剧 2、根据“亲家母你坐下”创编戏词,并表演。 教具及学具准备: 课题艺术字卡 人物角色图片:生、旦、净、丑的图片。 组织教学: 用河南方言以念白方式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下午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生:谢谢老师! 导入新课: 亲爱的孩子们,今天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一行要和我们一起来上音乐课,因为她们听说河南豫剧十分精彩,就想一睹为快。让我们一起来走近《精彩的豫剧》吧! 讲授新课: 一、以第三者的口吻简单介绍我国戏曲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戏曲所包括的艺术形式: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 老师:“听!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对话。” 白雪公主说:“中国的戏曲很有名我们也去欣赏欣赏吧!听说河

豫剧《村官李天成》评论

当代农民形象的真情塑造 ——评大型豫剧现代戏《村官李天成》 侯耀忠 编者按:近日来,河南省豫剧三团携大型豫剧现代戏《村官李天成》来京演出,受到了中央领导和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好评。该剧以“三农”问题为切入点,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村官李天成的感人形象。从李天成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思想和人格的光芒,还看到了一个农村带头人所应有的拼搏意识、竞争意识、开拓意识、创新意识,更看到了一个站起来是人民的“一面旗帜”,俯下身子做人民的“牛”的共产党人的公仆本色。在大力弘扬先进文化的今天,我们呼唤更多更好的像《村官李天成》这样的文艺佳作出现。 社会最深厚的底蕴、最深刻的矛盾、最深远的生命意义,都蕴藏在基层生活之中。不管艺术的发展和社会关注的程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农村这块广阔的大地,依然是艺术表现的永恒主题。河南省豫剧三团排演的大型现代戏《村官李天成》编剧姚天成、张芳、韩尔德,导演张平、李雁),紧贴现实生活,塑造了一个带领群众跨越小农经济藩篱、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基层干部的感人形象。 《村官李天成》取材于河南濮阳县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的先进事迹。在剧中,李天成是一个集现代的市场经济意识与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境界于一身的独特艺术形象。他把市场经济体制下所需要的拼搏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敢于“冒尖”的时代品格,看成是一个共产党人顺应时代、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具体体现和对时代精神的追求,同时他又不忘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站起来是人民的“一面旗帜”,俯下身子做人民的“牛”。他那与时俱进的精神境界和无私奉献的人格力量,深深打动着观众的心。李天成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跳动的脉搏,认准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就在于他敢于站在时代前列的开拓意识、创新意识,并且在这条艰难探索的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了。他要带领和鼓励全村人在“富”字上做大文章。就在迈向富裕的征途中,村民们从李天成身上真真切切地看到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一个人民公仆的本色,一个领头人的情怀。 该剧是一部紧贴现实生活的作品,在表现人物方面很质朴,很平实,很有乡土气息和生活趣味,能够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说明该剧紧紧把握住了一个“情”字,以“情”制胜。李天成的情,带有明显的道德品位、文化品位和现代意识,在村民们心里,是一种思想和精神的渗透与滋润,村民们得到的是一种信仰、一种境界、一种力量。就是李天成的这种“情”,把人心聚在了一起,使村民们摆脱了贫困与落后、狭隘与自私,走上了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李天成的这种“情”,使他从村民那里得到了理解、信赖、支持和拥戴。在最后一场戏里,事事都把自己摆在村民们前头的李天成,在分配宅基地时偏偏把自己摆在了后头。全村人一个心愿,一起动手填平蛤蟆洼,并把具有象征“树立旗帜,开拓未来”意义的开工典礼定在这里。村民们又用自己的“情”,把李天成推上了“旗帜”的位置。这生动的一幕,为该剧重重地抹上了精彩的一笔。

豫剧传承文化《南阳关》全场

豫剧传承文化《南阳关》全场 南阳关 《南阳关》,豫剧、京剧传统剧目。南阳关见《隋唐演义》第十五至十九回。 演出变革 谭鑫培、余叔岩、黄儒秀、刘法印代表剧目。,豫剧唐(喜成)派保留剧目。汉剧、川剧、湘剧、滇剧、豫剧、秦腔、淮剧、同州梆子、河北梆子、粤剧都有此剧目。剧情梗概 隋文帝被害后,杨广篡位,是为隋炀帝。隋炀帝命太宰伍建章起草诏书,伍建章不肯,被斩。伍建章死后,杨广知其子伍云召镇守南阳,为斩草除根计,遣大将韩擒虎等往讨之。伍云召得耗,据城抗御,韩不敌。宇文化及又差其子宇文成都助攻,伍云召知非其敌,其妻自尽。伍抱子突围而逃。宇文成都穷追不舍,遇朱灿假扮关帝庙中周仓,吓退成都,收养伍子,伍自投雄阔海处。人物行当 伍云召:老生(豫剧亦武小生应工),黑三,忠纱,面牌,甩发,白蟒,玉带,苫肩,白靠,黑靠稠,下甲,白团花箭衣,大带,银枪,彩裤,厚底。伍建章:老生韩擒虎:老生伍夫人:旦朱灿:净伍保:净 剧本唱词 豫剧《南阳关》伍云召:【红调导板】西门外放罢了三声炮,

【红调回龙】伍云召我上了马鞍桥。【红调原板】打一根雪白旗空中上飘,上写着提兵调将伍云召。下缀着忠孝王白旗展飘,恨杨广斩忠良做事残暴。【红调二六】叹双亲不由人珠泪双抛,一霎时南阳关扯灵挂孝。满营的众将官齐哭泪啕,伍云召我换上一身重孝。头戴麻冠一顶,身穿一身孝袍。适方才伍保儿一声禀报,韩擒虎他先锋南阳来到。提重兵他来意我早知晓,领人马把我的南阳关剿。想当初我的父与他结交,论大理我把他呼为年高。我只得上城去好言劝告,用好言劝一劝当年功高。【红调快板】在此城根我叫伍保,大少爷有话听分晓。你只把挡箭牌城头吊,防备着狂弓冷箭往城上抛。叫伍保领少爷咱上了城道。豫剧《南阳关》(逸空馆主整理)伍云召:【红调散板】又听得韩伯父把话来表,在城头叹煞了我伍云召。【红调二六】我的父南杀北战东挡西冲立下功效,临死前我的父项吃钢刀。文帝老主,有道的汤尧,满朝里忠良将齐心来保。天不幸老主爷染病扎倒,小杨广十王宫饮酒逍遥。他那里进宫探病走一遭,金香炉砸死他父驾宴了。小杨广登基来横行霸道,欺嫂奸妹害同胞。用药酒害死他的大长兄,尊阳宫又欺压他的嫂嫂。小杨广害父篡位你愿保,我的父不保昏王坐九朝。头戴麻冠身穿重孝怀抱灵牌,足指午门骂当朝。只骂的杨广昏君他的心好恼,把我父绑到午门拔舌挖。目抽肠破肚命赴阴曹,可叹金刚四将全被杀掉。我的老母亲,三拿三放并三绞,死后心又受一刀。

河南豫剧坠子曲剧连本戏]

资源介绍 xx戏曲大全BT下载种子包含有: 坠子+豫剧+曲剧+连台本戏等全集打包格式:高音质WMA 32Kbps 大小: 8.75GB 类型: 戏曲 简介: xx戏曲大全xx豫剧 7.43GB共299部 坠子145M 14部 曲剧385M 22部 xx本戏 3.8G13部 共计:348部戏剧合集 xx戏曲大全下载BT种子内目录简介: 7.43GB 1-58 994MB 八贤王说媒 A.wma

八贤王说媒 B.wma xx A.wma xx B.wma xx 1.wma xx 2.wma xx 3.wma xx卖铡上.wma xx卖铡下.wma xx误.wma xx戏娘娘xx.wma xx戏娘娘下.wma xx招亲 A.wma xx招亲 B.wma

A.wma xx坐监B.wma xx(xx).wma xx.wma xx铡xx A.wma xx铡xx B.wma xx A.wma xx B.wma 兵困两xx A.wma 兵困两xx B.wma 兵困xx A.wma 兵困xx

兵困xx C.wma 草根秀才 A.wma 草根秀才 B.wma xx.wma│ │ 031.豫剧朝阳沟现代舞台剧.wma│ │ 032.豫剧xx沟新版.wma│ │ 033.豫剧朝阳沟续集上.wma│ │ 034.豫剧朝阳沟续集下.wma│ │ 035.豫剧陈家湾的新故事上.wma│ │ 036.豫剧陈家湾的新故事下.wma│ │ 037.豫剧xx三两爬堂 1.wma│ │ 038.豫剧xx三两爬堂 2.wma│ │ 039.豫剧xx喊冤.wma│ │ 040.豫剧xx救孤.wma│ │ 041.豫剧赤子心

河南豫剧的艺术特点分析

河南豫剧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早期豫剧表演的舞台装置极为简单,往往只用芦席、箔子一挡,台上一桌二椅,即可开演。打小锣、敲梆子的人员兼"检场"。进入城市后,有较固定的剧场,舞台装置才有所改进。豫声剧院已采用一些布幕、布景,旦角服饰讲究"老旦清,正旦俊,花旦风流"。此后又受京剧服饰的影响,已基本与京剧服饰相同。豫剧传统具有浓厚的河南地方特色,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革新,创作由粗到细,粗中有细;由俗到雅,雅俗共赏,表演艺术日臻完美。同时,各行当也涌现了一大批艺术上有成就的演员。据清朝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 年)成书的《歧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1 788)《杞县志》所记载,当时本地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合班演出,又被称为"梆罗卷"。根据艺人们相传,豫剧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徐门两家;蒋门在开封南面的朱仙镇,徐门在开封东面的清河集,也都曾办过科班。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又称"西府调");形成于豫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其中"祥府调"、"沙河调",从唱腔的板式结构、调式、旋律、节奏、句法组成和语音等方面看,都和"豫东调"比较近似,故统称"豫东调"。因此今豫剧唱腔韵,一般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因此今豫剧唱腔音乐,一般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各自具有显著特色流派。"豫东调"唱腔主音为"5",以中州音韵和商丘、开封的语音为基础,在传统演唱中多用假嗓(二本腔),声音高细,花腔较多,具有激昂、豪放、明朗、花俏的特点,"豫西调"唱腔主音为"1",以中州音韵和洛阳语音为基础,在传统演唱中多用真嗓(大本腔),声大腔圆,寒韵(哭腔)较多,具粗犷、浑厚、悲壮、深沉的特点。这两大腔系在豫剧早期发展过程中,

豫剧现状

豫剧是河南的第一大剧种,同时也是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它以河南话为语言基础,具有浓重的河南地方特色。唱腔好听,好学,好唱,剧情通俗易懂,整体亦俗亦雅,曾在香港演出被当地媒体这样与国剧京剧比较“京剧是城市小姐,豫剧是农村姑娘”,非常的形象贴切。也正因此豫剧受到普便欢迎。不仅在本省,在全国甚至海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且一度是全国第一大剧种。无论剧团数量、剧团分布,还是从演出人员、演出场次上来讲都一直是全国之最。 而就是这样一门优秀的传统艺术,在这个经济迅速增长,意识形态飞速变化的时代又是处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处境呢?它的发展前景如何呢? 正是怀着这样的疑问,我,于宏渤,张博,陈宇,谢文飞,王一航六人来到河南郑州、开封,进行为期两周的豫剧调查,通过采访了三个剧团,郑州开封的各个年龄段的群众,做了共617份问卷调查,对豫剧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分成五个方面说明如下: 一,从豫剧团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上来说明 在我国剧团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隶属于政府,一种属于民营。隶属于政府的又根据财政上是否完全依靠政府分为全供和差供两种;民营的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团体,一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剧团。我们实践期间一共采访了三个豫剧团,一全供,一差供,一民间非营利组织。现一一说明: 先说河南省豫剧三团,它是省级剧团,以排演现代戏为主,以锐意改革著称,在全国享有盛誉。它属于前面所说的差供类型,这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三团的经济效益并不好,而我们的采访也印证了这一点。经济效益不好,一方面,也是最为根本的一方面,是因为豫剧身为传统戏剧在现代市场中薄弱的竞争力,演出少,演出收入低。而连省剧团都面临这样的困境,可想其他的市级剧团、县级剧团境况恐怕更糟了。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作为一个行政部门,豫剧团在很多时候是政府的代言人,很多时候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政府宣传政策,反应时政,来排那种经济效益不好但社会效益好的戏,这便加重了剧团原本就沉重的经济负担。于是,在剧团发展中,如何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成了一个重要课题,然当前尚没有公认的解决之道。 而最近,国家也加大改革力度,催促豫剧三团等省剧团拿出具体的改革举措。据称要将三个省剧团合并,推向市场。 再说郑州市豫剧院,它是市级剧团,属于全供,是在2000年由郑州市豫剧团与郑州市豫剧二团合并而成。这些同时也表明了,郑州市豫剧院的经济效益相对于河南省豫剧三团要差些,要靠政府财政才能“吃饱”,这同时也有赖于郑州市财政充裕。若是财政上不宽裕的地方,它的剧团情况恐怕就不妙了。而其经济效益不好的原因,与省剧团基本一样,但比之于省剧团,演出机会、费用要低,情况自然要逊一些。 然后是河南省夕阳红戏迷豫剧团,它属于民间组织,是有一些豫剧戏迷自发组织起来的,每周周日会固定的在郑州市人民公园进行免费演出。这些豫剧戏迷有不少是从专业剧院里走出来的。刘团长就是这样,她原来在一个地方剧团做专职演员,剧团因为效益不好解散后便走出来到郑州做生意,但放不下唱了十多年的戏,便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组织了这个剧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地方剧团经济效益不好,地方财政补贴跟不上的话就难免合并或解散。据称,商丘市原有一百多公办剧团,现已只剩十几个了。于是,很多豫剧演员另谋出路,而把唱戏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像夕阳红戏迷豫剧团这样每周末进行免费演出,服务自己,服务大众,服务豫剧事业。而每次演出都会吸引很多人观看,显然,对这种形式,大家也是喜闻乐见。 最后要说一下赢利性质的民营剧团,不乏有成功的例子,如《小皇后》豫剧团,靠着自己在市场上的打拼,已自负盈亏,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民营剧团虽规模小,未成气候,然其成功经验,是值得公办剧团认真学习的。 总体来说,豫剧团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发展前景不明朗,偏于不好。且县级的必市级的差,市级的比省级的差。在这种境况下,它既需要政府的扶持资助,又需要政府放权,走向市场,将内在机制搞活,使之渐富竞争力。二,从政府豫剧事业发展的协助方面认识豫剧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 政府一直在豫剧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定方针引导豫剧事业发展,从财政等方面扶持豫剧团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豫剧渐处弱势的过程中,通过合并重组剧团来维持剧团的正常运作,豫剧事业的正常健康发展。更采取了不少措施来推广豫剧,其中不乏有显著成效的。 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要数河南省电视台《梨园春》栏目的推出了。它于1994年创办,那几年全省的豫剧发展事

豫剧名家汇总

河南戏曲名家汇总 I戏曲,戏曲资源分享https://www.360docs.net/doc/1d16523955.html, 常香玉:河南省豫剧一团,看过的《白蛇传—断桥》、《拷红》、《花木兰》、《蝴蝶杯---投衙》、《人欢马叫》、《柳河湾》,听过的《破红州》、《大祭庄》、《五世请缨》、《梁山佰与祝英台》、《杜十娘》、《朝阳沟》、《断桥》等。 陈素真:看过的《宇宙峰》、《梵王宫—摔大鞭子》、《拾雨镯》,听过的《痲疯女传奇》、《三上轿》、《春秋配》、《汉江女》。 崔兰田:安阳市豫剧团,看过的《桃花庵》、《对花枪》,听过的《秦香莲》、《三上轿》、《卖苗郎》、《二度梅》、《陈三两》。 马金风:洛阳市豫剧一团,看过的《穆桂英挂帅》、《花打朝》、《对花枪》、《神都女皇》、《情系小浪底》、《杨八姐游春》,听过的《贩马记》、《窦娥冤》、《红嫂》、《蝴蝶杯》、《三上关》等 阎立品:河南省豫剧二团,看过的《秦雪梅》、《盘夫索夫》,听过的《姐妹告状》、《碧玉簪》、《桃花庵》、《蝴蝶杯》、《西厢记》、《三上关》等。桑振君:新乡市豫剧团,东风豫剧团,听过的《白莲花下凡》、《姐妹告状》、《打金枝》、《桃花庵》等。 唐喜成:河南省豫剧二团,看过的《三哭殿》、《南阳关》、《狱卒平冤》、《血溅乌纱》、《南阳关》、《卧心尝胆》、《辕门斩子》,听过的《对花枪》等。 唐玉成:听过的《跑坡》,听过他弟子的戏有《铡太师》、《铡西宫》、《刘庸下南京》、《访刘青》、《刘庸回北京》、《借头》等。 李斯忠:河南省豫剧二团,看过的《打銮驾》、《包龙图坐监》,听过的《铡美案》、《司马茅告状》、《老包跪嫂》等。 张新芳:河南省曲剧团,看过的《陈三两》、《金钗记》、《劝大烟》,听过的《秦香莲》、《孟姜女》等 谢禄:河南省曲剧团,听过的《老包告状》、《秦香莲》、《打銮驾》等马骐:洛阳曲剧团,看过的《寇准背薛》、《程婴救孤》,听过的《血溅碧玉书》、《九龄救主》等 张晓风:新乡市曲剧团,听过的《泪洒想思地》、《花厅会》、《无明草》、《千里送京娘》、《陈三两》、《卧虎令》等

河南豫剧

『河南』[评论]中原文化:豫剧 访问数:8820 回复数:47 楼主回复 作者:leonlaid发表日期:2005-5-17 20:22:09 河南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刘景亮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俗称“河南讴”、“讴戏”、“土梆戏”,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 自看到有关它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清代末年,它已流布 了河南全省的腹心地域。建国后更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壮大,遍及河南城乡各地,并流布台湾、新疆、甘肃、陕西、湖北、山西、山东、河北、四川、江苏等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至80年代中期,豫剧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观众数 量等诸多方面跃居全国300多个地方剧种之首。 豫剧有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豫西调等多种地域流派。当代,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风格流派,小生赵义庭、须生唐喜成、黑脸李斯忠也成为各具特色的名演员。建国后的现代戏创作又涌现出高洁、马琳、魏云、王善朴、柳兰芳等“豫剧五大主演”。活跃在当今国内豫剧舞台上的汤玉英、王清芬、虎美玲、李金枝、谷秀荣、陈淑敏、李树建、朱巧云、王红丽等11位豫剧表演艺术家先后摘取中国戏剧“梅花奖”。 豫剧的特点是生活化、平民化,质朴本色,雅俗共赏。 传统剧目有近千出,在今天比较流行的传统剧目有《抬花轿》、《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雪梅》、《大祭桩》、《秦香莲》等;现代戏剧目有《朝阳沟》、《李双双》、《小二黑结婚》、《倒霉大叔的婚事》等。《风流才子》、《试夫》、《能人百不成》、《王屋山下》、《红果,红了》、《都市风铃声》、《蚂蜂庄的姑爷》、《老子·儿子·弦子》等现代戏剧目,都分别荣获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化部“文

河南豫剧全场戏全集 – 搜库

河南豫剧全场戏全集–搜库 河南豫剧全场戏《七品芝麻官》_标清用户: ailaopo2008 播放: 48,707 发布: 2月前1:09:20豫剧大全河南豫剧全场戏精品-《明君朱元璋》上[高清].qsv用户: シ-做自己就好 播放: 10,603 发布: 1月前1:49:15河南豫剧全场戏《七品芝麻官》用户: 爱京剧13 播放: 118,887 发布: 5月前1:49:15河南豫剧全场戏《七品芝麻官》_标清用户:

小景小娟 播放: 52,023 发布: 4月前1:49:15河南豫剧全场戏《七品芝麻官》_标清_标清用户: 邓凤鸲01916507 播放: 1,514 发布: 18天前00:08河南戏曲大全豫剧全场戏《打金枝》、1用户: 黑客的酸甜苦辣 播放: 212,942 发布: 1年前00:15河南戏曲大全豫剧全场戏《打金枝.用户: 刘673380880 播放: 94,131

发布: 1年前02:11豫剧大全之豫剧全场戏欣赏- 包公招亲(2)_高清_标清用户: 优酷用户561564405 播放: 6,715 发布: 1月前1:07:33豫剧全场戏《铡西宫》上集标清用户: 河南老百姓123 播放: 199,325 发布: 1年前1:50:13豫剧豫剧全场戏河南豫剧《张娘娘传奇》上集用户: 娜娜95976129 播放: 50,599 发布:

9月前00:08河南戏曲大全豫剧全场戏《打金枝》、1_标清用户: 味道已消 播放: 51,653 发布: 5月前00:08河南戏曲大全豫剧全场戏《打金枝》、1_标清_标清用户: wo56566666666 播放: 37,520 发布: 5月前00:08河南戏曲大全豫剧全场戏《打金枝》、1 标清用户: 迁安戏曲 播放: 66,990 发布: 1年前00:15河南戏曲大全豫剧全场戏《打金枝._标清用户:

豫剧唱腔发声的方法有哪些

豫剧唱腔发声的方法有哪些 今天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豫剧唱腔发声的方法有哪些?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 豫剧唱腔发声的方法 a:音质问题,包括你嗓音的粗细·嗓音明亮度·沙哑度·宽厚度等等·简言之:就是说你的嗓音在生·旦·净·末·丑各个行当中,适合演唱哪种角色? b:音高【即音位】问题,是指你的嗓音发出的最高音位和最低音位,其实也算是你嗓音的音程。比如,演唱豫剧【红灯记】中李铁梅的唱段时,其最高音要达到e调的高音5,或降e调的高音5,如果嗓音的先天音高条件不好,或者演唱基本功底差,这是不可思议的。 c:音准的问题,是指你每发出一个元音的音高准确度,比如你发出某个音高不准,俗称是凉嗓或凉弦。 豫剧的剧种简史 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20xx年,国家文化部门统计的国有专业豫剧团体数量为167个,是全国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剧种,成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之榜眼。 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豫剧"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 豫剧的艺术特点

唱腔 豫剧因各地语音差异,在音乐上形成带有区域特色的艺术流派。清末民初,洛阳等地的豫剧多用下五音,而开封等地的豫剧多用上五音,形成鲜明对比。为了区别,豫剧艺人将洛阳等地的唱腔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称开封各地的唱腔为豫东调(又称祥符调)。新中国成立后,豫剧专家又把豫东调细分为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这一划分得到广泛认同,即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流行于豫东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又叫"本地梆"。其中祥符调、沙河调、豫东调多用上五音,豫西调多用下五音;如今祥符调和沙河调都已经没落,豫东调与豫西调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在豫剧繁盛时期,从事豫剧专业的演员,不仅有汉族,还有回族、满族、朝鲜族、 蒙古族、高山族、犹太人等少数族裔。豫剧根植中原、昂奋勃发的宏大气魄,雅俗共赏的审美效应,高亢激越、简洁明快的唱腔曲调,古今兼具、老少咸宜的表演风格,幽默诙谐、乐观向上的语言情趣,不难不涩、南北易懂的中州韵音,质朴无华、宽厚浩然的文化风貌,反映现实、贴近生活、有血有肉的大众格局等。 豫剧艺术古今兼纳、刚柔相济、豁达宽厚、有"中和"之美。首先,豫剧唱腔铿锵有力,大气磅礴、抑扬有度、富有热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具有很大的情感力度。其次,豫剧行腔酣畅、吐字清晰、本色自然、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再者,豫剧节奏鲜明强烈、矛盾

大班豫剧欣赏——《抬花轿》

大班豫剧欣赏——《抬花轿》 设计意图: 豫剧是河南地方戏曲中,最为主要和著名的一个剧种。阜阳离河南很近,有很多阜阳人也很喜欢豫剧,无论是男女老少闲来都会哼上一两句,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的推出,也涌现出了大量的戏迷,许多小戏迷也因此暂露头叫。因此,欣赏豫剧、传唱豫剧、弘扬豫剧,对于我们传承优良的民族文化——豫剧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豫剧“抬花轿”,是豫剧中非常著名的一出戏。“结婚当新娘”的情节贴近幼儿的生活,剧中花旦演员洪亮、圆润、甜美的唱腔,以及微妙微翘的肢体表演动作,也非常具有感染力,易于孩子产生情感共鸣。所以,我就选择了豫剧《抬花轿》片段,作为这次欣赏的内容。 活动目标: 1、欣赏豫剧之传统剧目《抬花轿》片段,初步感受剧中演员甜美的演唱风格和优美的豫剧表演魅力。 2、感受我国传统婚俗的喜庆氛围。 3、能大胆的用语言和肢体语言等形式,体验剧中角色的喜悦情感。 活动准备: 1、电影片段《抬花轿》片段。 2、孔莹《抬花轿》视频。 3、表演道具:唢呐、锣、鼓、红手绢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电影片段《抬花轿》视频,了解民间婚嫁的习俗,感受热闹的场面。 讨论:他们在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新娘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为什么要穿红色的衣服?新郎是用什么来接新娘的?………。 小结: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古时候人们结婚的喜庆场面,新娘坐在花轿里,新郎骑着马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乐队,吹吹打打非常热闹。 二、欣赏豫剧《抬花轿》片段,感受剧中角色优美的豫剧表演魅力和演唱风格 教师:豫剧是我们的邻居河南的地方戏,是用河南方言演唱的,有一出很著名的豫剧《抬花轿》就是根据古时候人们结婚的故事编写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豫剧《抬花轿》的片段。 1、播放豫剧《抬花轿》片段,感受剧中唱腔的特点。 (1)教师:好听吗?这种唱法与你平时听到的歌曲唱法有什么不一样? (2)她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听完她的演唱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3)他唱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拖长音)(4)教师范唱,进一步让幼儿感受豫剧唱腔的特点。 (5)你听到里面唱的最多的是什么?(咿呀哪呀嘿) (6)她是用什么话演唱的?(河南话)我们用河南话来说一下,你能模仿一句吗? 2、第二次欣赏,感受演员的表情、眼神等优美的肢体语言。

河南豫剧的特点和传承

河南豫剧的特点和传承 发表时间:2017-10-16T16:34:36.13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10月总第243期作者:杨玲莉[导读] 豫剧已经成为河南文化的象征,在发挥和传播中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100083 摘要:河南豫剧的悠久历史和河南人民的喜爱,造就了河南戏曲的辉煌。豫剧已经成为河南文化的象征,在发挥和传播中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通过对豫剧特点和文化传承两方面,探讨豫剧的内涵,更好地继承和传播豫剧和中原文化。 豫剧大约产生在清代乾隆年间,当时称之为“河南梆子”。民国时期,“河南梆子”戏艺逐渐成熟,通常表演于乡村大戏台,1914 年时倩云进入开封羊市街普庆茶社演出“梆子戏”,“河南梆子”从戏台走进了戏园。此后,河南梆子的演出由小戏院推进到大戏院,影响也随之扩大。新中国成立后,“河南梆子”不仅有了“豫剧”的统一称谓,而且进入了兴旺时期。豫剧演员的文化、戏剧理论不断成熟,演员队伍质量逐渐提高,在省内外影响很大。 一、豫剧的特点 1.集体创作,乡土气息浓厚。豫剧的体裁、内容和唱法完全来源于普通广大劳动群众的现实生活。在体裁上,灵感来自点点滴滴的小事,如田间劳作,如小院外种桑等;在内容上,如《小二黑结婚》讲述的是抗战时期民兵队队长小二黑和妇救会队长小琴冲破家长和封建礼教的阻碍,勇敢在一起的故事。在唱法上,讲求声情并茂,与农民生活相近的本土剧种,以反映普通人生活和家长里短的故事情节为主旨。 2.无曲无谱,口头传唱。豫剧自出现起就无曲无谱,劳动群众往往即兴演唱,唱词和唱调通常是信手拈来,再者,他们往往具有较低的文化水平,没有能力去制谱制曲,所以在传承戏曲的时候往往依赖于师傅的言传身教,徒弟往往会沿袭师傅的演唱风格,形成固定的唱法,固定的社团也会遵循当地的唱法。有些社团根据自身情况,创造出新唱法,加谱加曲,同样很受欢迎。 3.受众广泛,娱乐性强。豫剧本身就是由广大劳动群众创造的,再经过剧团演员的演唱,在群众间引起了很大反响,尤其是各种民营剧团在企业、矿山、城镇、农村中长期地活跃着,别具一番风味。90年代,在豫东-商丘很多的城镇、乡村每年十月初十都会进行大型的请戏活动,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赶来观看,戏台一般都搭在小树林里,戏台除了必要的道具外,一般没有其他的设备,一来无处安放,二来演员已经具备了演唱自如的方式,一群演员即兴发挥,是最能调动村民观看兴趣的。这种自由的表演形式在小村镇里很受欢迎。 大型表演艺术团也会下乡演出,不过都是由专人邀请过来的,演出所庆祝之事也有涉及到“国家大事”的。1999年,澳门回归中国,商丘虞城县芒种桥乡的群众为庆祝澳门回归特意请来了河南省最大的社团--《梨园春》来到乡里。著名主持人庞晓戈也亲自主持,此事着实在附近十里八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豫剧的表演特征在戏剧界有自己的特色。从根本上,豫剧艺术的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尊重、体现现实,但在表演中要表现现实,则需要体现出舞台表演的虚实性和舞台逼真的写实性。虚假性指的是通过舞台布置,造成一个既定的故事空间。对于不能在舞台上展现的情节,就需要借助演员的“假”表演。比如,演员在表演时点着了灯,就说明是晚上,熄灭了灯则表示白天。当然,桌椅、遮堂背景等实物又绝非现实中的实物,它随舞台的变化需要而变化成非真实物件再现,如桌椅在特定情况下可当作高山、城楼等,遮堂背景可视为绣楼、书房等。虚、实的东西都需要演员自然地运用和展示,只要演员们能流畅地根据据情需要灵活进行处理和创造,都能将有限的艺术变为无限的艺术。 二、河南豫剧和中原文化传承 1.彰显中原精神,丰富文化底蕴。众多杰出艺术家的努力,为河南豫剧发展给予了重大助力,各式各样经典剧本,包括“替父从军的花木兰”、“精忠报国的穆桂英”等,均无不向世人彰显了河南人民情义、仗义的精神。豫剧也是如此,它是由民族文化孕育而成,从题材、思想、情节、人物形象到音乐、语言、表演、舞美,都是中原文化熔铸而成。豫剧包含着丰富的地方文化信息,其表现的伦理、宗教、哲学、政治、民俗等观念,都烙上了中原文化的痕迹。 2.建立河南根亲文化平台,推动中原文化传承发展。豫剧《梨园春》作为一台大型戏曲表演文化活动,在为国人带来一场场视听盛宴的同时,更是促进了人们对中原文化探索的热情。外界第一次通过豫剧了解了河南的文化、淳朴和热情,河南的厚重通过豫剧展现在大众面前。豫剧走进大江南北,让全国人民认识了河南的豫剧文化。 豫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戏剧的一种重要形式,有着其独特的内涵。豫剧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它把现实生活的东西转换为舞台艺术,又把舞台艺术传播给群众。豫剧更是中原文化的窗口和平台,它蕴含着中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中原人民的精神,演绎着河南故事,因此必须要将河南豫剧传承中原文化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充分利用《梨园春》的平台,丰富豫剧创作的素材,促进豫剧艺术的传播、繁荣与发展,并形成其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使其能够更好地美化河南、发展河南、宣传河南,最终能够使豫剧文化和中原文化变得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刘明河南豫剧与中原文化传承[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9),76-79。 [2]冯丽浅谈以河南豫剧为例的中原文化传承发展[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02),191-192。 [3]张珂浅议河南豫剧的美学特征[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6),218-2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