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泉州市产业集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泉州市产业集群
背景介绍:
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一些地区发展产业集群取 得成功,使一股产业集群热在国内许多地区升温 和蔓延,并被许多地区政府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 一种战略方式。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泉州市以 家庭企业和各具特色专业市场为基础,在一定地 区、一定行业中逐步形成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 作、基地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特色产业集群, 成为推动工业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强。
• 泉州市现已初步形成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和三大主导产业,一 些行业虽发展较早,集聚了相当数量的企业,也具有一定的 生产规模,但企业集聚的规模还是偏小,中小企业居多,龙 头企业数量少、带动作用不强,全市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 业仅有185家。晋江纺织服装业虽涌现出一批领头羊企业, 但最大规模才15亿元,在国内同行业中属于中等企业规模, 而宁波的雅戈尔、杉杉集团年销售额都达30多亿元。由于缺 乏大型龙头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品牌效应难以得到充分发 挥,在核心技术研制和推广使用上,难以发挥有效的导向作 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加上我 市的区位条件限制、高级人才缺乏等因素的影响,有些龙头 企业外开始迁往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直接影响了我 市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据了解,恒安集团、七匹狼集团、 劲霸时装、晋江爱都制衣等企业把研发中心、信息中心、企 划中心、商务中心等核心部门从泉州迁往上海。另外,也有 不少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外迁江浙一带。
12
4. 技术创新。
• 技术是农民发展非农产业的另一个障碍。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不 仅带来成本的节约,而且由于其他农民的模仿,能引致产业的兴起。 从产业集群发展的历史经验看,以传统工艺技术为基础的产业特定 技术知识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当区域制度一旦允许产业技术生 产扩张时,区内“能工巧匠”便能在短时间内纷纷成为市场主体, 催生了产业集群的形成。惠安、德化两地都有先辈们遗传下来的独 特精湛的雕刻技术和瓷塑技术,当地能工巧匠十分丰富,成人小孩 都掌握工艺技术,技术工匠大规模空间集聚是德化县工艺陶瓷产业 集群和惠安县工艺石雕产业集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与其他产业集 群内从业人员大量外来打工仔不同,德化、惠安两地工艺陶瓷和工 艺石雕产业集群大量就业人
Page 4
(一)泉州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1、泉州产业集群数量领先于省内其他地区 。 福建全省产业集群约有50-60个(省经贸委 统计为60个,省发改委统计为54个)。据 省发改委统计,泉州市产业集群统计有16 个,占26.7%-29.6%,数量排全省第一名, 其它地市依次为:福州 10个、三明7个、漳 州5个、宁德5个、龙岩4个、南平3个、厦 门2个、莆田2个
17
5、支撑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 目前我市企业单打独斗搞研发、品牌、培训和营销,熟练 技术工人、高级企业管理人员较少,纺织、服装、制鞋等产 业研发中心、设计中心、质量检测中心、培训中心和中试基 地缺乏,由于缺乏公共服务平台支持,配套服务业发育滞后, 中介机构不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欠缺,难以协调产业集群 内企业间的产业联系,难以形成各种能够推动企业有效互动 和相互促进的公共机制,各大产业集群普遍存在开发成本和 费用过高问题,造成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我 市大部分企业经营者整体素质不高,家庭式思想意识严重, 管理机制尚未到位,经营模式有待优化,人居环境不够完善 等原因,造成企业留不住人才。据不完全调查,我市制鞋企 业员工的平均文化水平不高,生产工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 程度的占整个员工总数的70.69%,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2.41 %,高中以上的仅占6.9%。中层管理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 大多数为高中文化水平,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1/3。而许多 企业的中层管理干部主要是从熟练工人中直接提拔的,他们 对生产环节相当熟悉但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对现代企业经 18 营管理缺乏了解和认识。

5
2、泉州产业集群规模在全省产业集群中较大。

全省产值100亿元的产业集群个 数为9个,产值30-100亿元的产业 集群个数为13个,而泉州分别为4 个和8个,产值30亿元以上产业集 群占泉州产业集群(产值10亿元以 上)的75%。
6
3、泉州产业集群的规模与经济发达省份比还有差距。 浙江目前已有500多个产业集群区,全省28个 特色优势制造业中,销售收入占全国同行业比重 超过20%的行业有4个,超过10%的达13个。江苏以 沪宁线为主干,两侧外延50公里、长约300公里左 右的区域内,形成了宁沪信息产业带,该省八成 以上的信息产业产值、15%的工业总产值均出于此。 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400多个建制镇中,以 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了四分之一,如中山 古镇灯饰企业2500家,是世界四大灯饰专业市场 之一;大沥铝材产量占全国的40%;江门恩平麦克 风占全国销量70%以上;西樵纺织企业近2000家, 年交易额近200亿元。而泉州的产业集群规模与上 述省份比差距明显。
Page 2
主要介绍:
泉州市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1
泉州市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原因 2
泉州市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3
泉州产业集群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 4
Page 3
产业集群
是指特定区域的企业、专业化供应 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 和相关机构在地域上集中、且有相 互关联性构成的群体, 也是特定区 域产业链上各个链条的企业相互作 用和互动,既竞争,又合作。
10

2、专业市场带动型。
• 由于良好发育的专业市场存在带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如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对南安石材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 茶叶市场对安溪的乌龙茶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石狮服 装市场对石狮的、晋南服装纺织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都 是专业市场带动型的例子,而闽南建材第一市场便是其 中成功的典范。建市之初,南安就组织专业人员到全国 各大型建材市场考察调研,高起点规划建设市场,历经 发展,该建材市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材物流中心及最 大的石材进出口集散地、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 高的石材批发市场
Leabharlann Baidu
4、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滞后

由于一些部门对产业集群发展认识模糊、重视 不够,缺乏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整体规划、政策扶持、服务支 撑和环境营造,特别是地方存在的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思想, 致使产业集群内部产业链的延伸脱节,公共资源难于共享, 基础设施不配套等。目前我市产业集群发展总体上缺乏科学 合理的整体规划,产业分布面广线长,规模效应不高,从空 间布局看,缺乏对产业集群上、中、下游产品和水、电、气 等公用辅助设施的统一规划布局,难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也缺乏对产业集群的物流传输、环境保护、管理服务、 政策扶持、服务支撑的统筹规划。随着近年来我市政策优势 和区位优势的逐步减弱,加上我市人口众多、土地资源较少, 产业集群发展的资源制约日益紧张,特别是当前面临着用电、 用水、用工、用地和资金短缺等瓶颈制约,传统产业集群的 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壮大形势受到严峻的挑战。
Page 7
4. 泉州市16个产业集群主要分布
在沿海县市,晋江、石狮有6个,其他:南安2个、安 溪2个、惠安1个、鲤城2个、泉港1个、德化1个、丰泽1 个。永春、洛江尚未形成规模产业集群。泉州纺织、服装、 鞋、建材等行业的产业集群发育发展良好。这些行业的产 业集群个数达6个,占集群总数的37.5%,其规模也较大, 其中3个达100亿以上、3个达30亿元以上。虽然都属于传 统的、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但它们是当地县域经济的主要 构成部分,是以民营经济为绝对主体,而且这其中有如南 安石材产业集群、晋江旅游运动鞋产业集群成为全球市场 上有很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11
3.龙头企业带动
• 。大企业的成长,以及大企业和众多小企业市场功能重新定位是产业集群 成长的关键。从产业集群成长过程看,产业集群形成初期,集群内大多数 企业都直接生产成品。随着经济发展,部分规模企业为了专注市场和技术 开发,逐步把一些生产工序实行外包。一些中小企业主动为大企业作配套, 转向生产中间产品。随着分工的深化,一些龙头企业通过并购、参股和贴 牌等手段将一些质量和资信较好的生产型、经销型中小企业纳入旗下,并 把生产产品各种可分割的功能不断从企业内部剥离出去,一些如包装、印 刷、运输、中介等服务企业就开始兴起,集群内形成成品生产、中间品生 产(含外包户)和服务企业三个层次的分工协作体系。一旦一个区域内形 成以少数龙头企业为主导,以产业链为基础,大量中小企业作配套的分工 协作体系,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便基本形成。泉州市服装、制 鞋产业集群都有过大企业的成长,以及大企业和众多小企业市场功能重新 定位的过程。1997年,晋江市制鞋业曾爆发过同业恶性竞争,促进了分工 的深化,逐步形成以安踏、三兴等集团企业为龙头,1000多家原材料和产 品销售企业及半成品生产加工企业为其配套、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分工协作, 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格局。
13
三.泉州市产业集群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我市产业集群主 要为纺织鞋服、建材陶瓷、工艺制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 业,多属于成本扩张的低端集群,缺乏以技术创新为主的 高端集群,由于个体、家庭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 大的比重,专业化层次较低,熟练技术工人、高层次人才 缺乏,公共服务平台尚未形成,技术含量不高,企业短期 行为普遍,缺乏公益性产品开发服务和信息服务以及其它 配套服务,不少企业存在“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 品”的现象,产业发展后劲不容乐观。如纺织服装企业数 量、规模上虽居全省首位,在全国也名列前茅,虽为纺织 大市,但由于严重缺乏中高级技术人才,行业产品档次偏 低、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名牌产品少等,严重制约了纺织 服装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又如鞋类企业多数局限在低端产 品的生产上,大部分鞋的价位仍在20元左右,在出口鞋贴 牌加工方面每双鞋只能挣加工费3-5元,属于三流贴牌加 工基地;而一流贴牌加工基地广东东莞每双鞋能挣加工费 18美元,差距较大。据调查,近期我市急需纺织服装专业 14 人才3万多名。
15
3、部分产业协作配套不紧密
• 产业集聚的最大竞争优势在于集聚区内的专业化分工大大降低 企业的交易费用。但目前我市产业集群内企业多数为“小而全”, 这不仅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而且危及产业集群的自我发展和竞争 力的提升。特别是各产业集群内部产业链脱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或环节)之间缺乏应有的配套协作,致使产业上下游发展不平衡。 这种状况在我市制鞋、石化产业表现得较为突出。我市制鞋企业所 需皮革材料主要来自广东,所需鞋胶主要来自浙江温州。高档纺织 及服装产业链是我市制造业名符其实的第一强势产业链,但高档纺 织及服装在电子分色、电子印花、电子制板、电子配色等电子控制 技术的产业链也存在脱节现象。另一方面,龙头企业与其他中小企 业的协作关系不紧密,产品关联度较低,配套能力不强,单类企业 “孤军作战”、同类企业“相互竞争排斥”依然存在。如纺织服装 业虽有完整的产业链,但链条不紧,企业之间的配套限于中低档次 的产品,高档次产品如七匹狼、九牧王、柒牌、劲霸等知名品牌产 品在生产中,无论上游产品配套,还是贴牌加工配套,与本地企业 联系都够不紧密。由于产业配套协作不紧密,已经制约了我市经济 的长远发展。如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拟在我市投资上百亿 的化工园区,因产业布局和配套产业链条不合理而投向宁波;已引 进的福建二化、海洋聚苯树脂等企业,因受石化上游原料短缺的制 16 约,难以延伸产业链,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Page 8
(二)泉州市产业集群的主要特点:
• 1、区域化塑造产业集群的聚合力。 • 2.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为主体。 • 3。企业组织中家族企业占比较高的比例 • 4、品牌强化产业集群的竞合力。
9
二、泉州市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
• 1、制度创新。 • 制度创新在产业群的形成过程中起最重要的作用。泉州市工业化初 期,为了筹集工业化启动资金,市场主体尝试以“联户集资”和挂 户经营等形式创办家庭工业,通过向政府交纳一定制度租金,谋求 生存和发展空间。许多农民相继模仿,出现大批家庭工业户。由于 联户集资和挂户经营企业大部分是小型企业,不可能搞小而全生产, 市场主体又及时创新生产方式,按产品生产环节组织生产。如八十 年代中后期,陈埭镇制鞋业分工已经很细,在产品类别上有的专门 从事生产塑料鞋、凉鞋、旅游鞋,在生产环节上有的生产鞋楦、鞋 扣、鞋底、鞋带,鞋衬、鞋跟甚至盒等;在磁灶镇磁砖生产中,采 矿、彩釉、粘土、机修、运输、包装器材等都形成专业化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