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泉州市产业集群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泉州市产业集群
背景介绍:
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一些地区发展产业集群取 得成功,使一股产业集群热在国内许多地区升温 和蔓延,并被许多地区政府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 一种战略方式。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泉州市以 家庭企业和各具特色专业市场为基础,在一定地 区、一定行业中逐步形成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 作、基地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特色产业集群, 成为推动工业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强。
• 泉州市现已初步形成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和三大主导产业,一 些行业虽发展较早,集聚了相当数量的企业,也具有一定的 生产规模,但企业集聚的规模还是偏小,中小企业居多,龙 头企业数量少、带动作用不强,全市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 业仅有185家。晋江纺织服装业虽涌现出一批领头羊企业, 但最大规模才15亿元,在国内同行业中属于中等企业规模, 而宁波的雅戈尔、杉杉集团年销售额都达30多亿元。由于缺 乏大型龙头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品牌效应难以得到充分发 挥,在核心技术研制和推广使用上,难以发挥有效的导向作 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加上我 市的区位条件限制、高级人才缺乏等因素的影响,有些龙头 企业外开始迁往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直接影响了我 市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据了解,恒安集团、七匹狼集团、 劲霸时装、晋江爱都制衣等企业把研发中心、信息中心、企 划中心、商务中心等核心部门从泉州迁往上海。另外,也有 不少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外迁江浙一带。
12
4. 技术创新。
• 技术是农民发展非农产业的另一个障碍。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不 仅带来成本的节约,而且由于其他农民的模仿,能引致产业的兴起。 从产业集群发展的历史经验看,以传统工艺技术为基础的产业特定 技术知识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当区域制度一旦允许产业技术生 产扩张时,区内“能工巧匠”便能在短时间内纷纷成为市场主体, 催生了产业集群的形成。惠安、德化两地都有先辈们遗传下来的独 特精湛的雕刻技术和瓷塑技术,当地能工巧匠十分丰富,成人小孩 都掌握工艺技术,技术工匠大规模空间集聚是德化县工艺陶瓷产业 集群和惠安县工艺石雕产业集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与其他产业集 群内从业人员大量外来打工仔不同,德化、惠安两地工艺陶瓷和工 艺石雕产业集群大量就业人
Page 4
(一)泉州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1、泉州产业集群数量领先于省内其他地区 。 福建全省产业集群约有50-60个(省经贸委 统计为60个,省发改委统计为54个)。据 省发改委统计,泉州市产业集群统计有16 个,占26.7%-29.6%,数量排全省第一名, 其它地市依次为:福州 10个、三明7个、漳 州5个、宁德5个、龙岩4个、南平3个、厦 门2个、莆田2个
17
5、支撑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 目前我市企业单打独斗搞研发、品牌、培训和营销,熟练 技术工人、高级企业管理人员较少,纺织、服装、制鞋等产 业研发中心、设计中心、质量检测中心、培训中心和中试基 地缺乏,由于缺乏公共服务平台支持,配套服务业发育滞后, 中介机构不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欠缺,难以协调产业集群 内企业间的产业联系,难以形成各种能够推动企业有效互动 和相互促进的公共机制,各大产业集群普遍存在开发成本和 费用过高问题,造成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我 市大部分企业经营者整体素质不高,家庭式思想意识严重, 管理机制尚未到位,经营模式有待优化,人居环境不够完善 等原因,造成企业留不住人才。据不完全调查,我市制鞋企 业员工的平均文化水平不高,生产工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 程度的占整个员工总数的70.69%,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2.41 %,高中以上的仅占6.9%。中层管理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 大多数为高中文化水平,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1/3。而许多 企业的中层管理干部主要是从熟练工人中直接提拔的,他们 对生产环节相当熟悉但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对现代企业经 18 营管理缺乏了解和认识。
5
2、泉州产业集群规模在全省产业集群中较大。
•
全省产值100亿元的产业集群个 数为9个,产值30-100亿元的产业 集群个数为13个,而泉州分别为4 个和8个,产值30亿元以上产业集 群占泉州产业集群(产值10亿元以 上)的75%。
6
3、泉州产业集群的规模与经济发达省份比还有差距。 浙江目前已有500多个产业集群区,全省28个 特色优势制造业中,销售收入占全国同行业比重 超过20%的行业有4个,超过10%的达13个。江苏以 沪宁线为主干,两侧外延50公里、长约300公里左 右的区域内,形成了宁沪信息产业带,该省八成 以上的信息产业产值、15%的工业总产值均出于此。 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400多个建制镇中,以 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了四分之一,如中山 古镇灯饰企业2500家,是世界四大灯饰专业市场 之一;大沥铝材产量占全国的40%;江门恩平麦克 风占全国销量70%以上;西樵纺织企业近2000家, 年交易额近200亿元。而泉州的产业集群规模与上 述省份比差距明显。
Page 2
主要介绍:
泉州市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1
泉州市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原因 2
泉州市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3
泉州产业集群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 4
Page 3
产业集群
是指特定区域的企业、专业化供应 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 和相关机构在地域上集中、且有相 互关联性构成的群体, 也是特定区 域产业链上各个链条的企业相互作 用和互动,既竞争,又合作。
10
•
2、专业市场带动型。
• 由于良好发育的专业市场存在带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如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对南安石材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 茶叶市场对安溪的乌龙茶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石狮服 装市场对石狮的、晋南服装纺织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都 是专业市场带动型的例子,而闽南建材第一市场便是其 中成功的典范。建市之初,南安就组织专业人员到全国 各大型建材市场考察调研,高起点规划建设市场,历经 发展,该建材市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材物流中心及最 大的石材进出口集散地、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 高的石材批发市场
Leabharlann Baidu
4、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滞后
•
由于一些部门对产业集群发展认识模糊、重视 不够,缺乏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整体规划、政策扶持、服务支 撑和环境营造,特别是地方存在的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思想, 致使产业集群内部产业链的延伸脱节,公共资源难于共享, 基础设施不配套等。目前我市产业集群发展总体上缺乏科学 合理的整体规划,产业分布面广线长,规模效应不高,从空 间布局看,缺乏对产业集群上、中、下游产品和水、电、气 等公用辅助设施的统一规划布局,难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也缺乏对产业集群的物流传输、环境保护、管理服务、 政策扶持、服务支撑的统筹规划。随着近年来我市政策优势 和区位优势的逐步减弱,加上我市人口众多、土地资源较少, 产业集群发展的资源制约日益紧张,特别是当前面临着用电、 用水、用工、用地和资金短缺等瓶颈制约,传统产业集群的 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壮大形势受到严峻的挑战。
Page 7
4. 泉州市16个产业集群主要分布
在沿海县市,晋江、石狮有6个,其他:南安2个、安 溪2个、惠安1个、鲤城2个、泉港1个、德化1个、丰泽1 个。永春、洛江尚未形成规模产业集群。泉州纺织、服装、 鞋、建材等行业的产业集群发育发展良好。这些行业的产 业集群个数达6个,占集群总数的37.5%,其规模也较大, 其中3个达100亿以上、3个达30亿元以上。虽然都属于传 统的、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但它们是当地县域经济的主要 构成部分,是以民营经济为绝对主体,而且这其中有如南 安石材产业集群、晋江旅游运动鞋产业集群成为全球市场 上有很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11
3.龙头企业带动
• 。大企业的成长,以及大企业和众多小企业市场功能重新定位是产业集群 成长的关键。从产业集群成长过程看,产业集群形成初期,集群内大多数 企业都直接生产成品。随着经济发展,部分规模企业为了专注市场和技术 开发,逐步把一些生产工序实行外包。一些中小企业主动为大企业作配套, 转向生产中间产品。随着分工的深化,一些龙头企业通过并购、参股和贴 牌等手段将一些质量和资信较好的生产型、经销型中小企业纳入旗下,并 把生产产品各种可分割的功能不断从企业内部剥离出去,一些如包装、印 刷、运输、中介等服务企业就开始兴起,集群内形成成品生产、中间品生 产(含外包户)和服务企业三个层次的分工协作体系。一旦一个区域内形 成以少数龙头企业为主导,以产业链为基础,大量中小企业作配套的分工 协作体系,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便基本形成。泉州市服装、制 鞋产业集群都有过大企业的成长,以及大企业和众多小企业市场功能重新 定位的过程。1997年,晋江市制鞋业曾爆发过同业恶性竞争,促进了分工 的深化,逐步形成以安踏、三兴等集团企业为龙头,1000多家原材料和产 品销售企业及半成品生产加工企业为其配套、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分工协作, 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格局。
13
三.泉州市产业集群中存在的问题
•
1、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我市产业集群主 要为纺织鞋服、建材陶瓷、工艺制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 业,多属于成本扩张的低端集群,缺乏以技术创新为主的 高端集群,由于个体、家庭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 大的比重,专业化层次较低,熟练技术工人、高层次人才 缺乏,公共服务平台尚未形成,技术含量不高,企业短期 行为普遍,缺乏公益性产品开发服务和信息服务以及其它 配套服务,不少企业存在“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 品”的现象,产业发展后劲不容乐观。如纺织服装企业数 量、规模上虽居全省首位,在全国也名列前茅,虽为纺织 大市,但由于严重缺乏中高级技术人才,行业产品档次偏 低、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名牌产品少等,严重制约了纺织 服装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又如鞋类企业多数局限在低端产 品的生产上,大部分鞋的价位仍在20元左右,在出口鞋贴 牌加工方面每双鞋只能挣加工费3-5元,属于三流贴牌加 工基地;而一流贴牌加工基地广东东莞每双鞋能挣加工费 18美元,差距较大。据调查,近期我市急需纺织服装专业 14 人才3万多名。
15
3、部分产业协作配套不紧密
• 产业集聚的最大竞争优势在于集聚区内的专业化分工大大降低 企业的交易费用。但目前我市产业集群内企业多数为“小而全”, 这不仅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而且危及产业集群的自我发展和竞争 力的提升。特别是各产业集群内部产业链脱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或环节)之间缺乏应有的配套协作,致使产业上下游发展不平衡。 这种状况在我市制鞋、石化产业表现得较为突出。我市制鞋企业所 需皮革材料主要来自广东,所需鞋胶主要来自浙江温州。高档纺织 及服装产业链是我市制造业名符其实的第一强势产业链,但高档纺 织及服装在电子分色、电子印花、电子制板、电子配色等电子控制 技术的产业链也存在脱节现象。另一方面,龙头企业与其他中小企 业的协作关系不紧密,产品关联度较低,配套能力不强,单类企业 “孤军作战”、同类企业“相互竞争排斥”依然存在。如纺织服装 业虽有完整的产业链,但链条不紧,企业之间的配套限于中低档次 的产品,高档次产品如七匹狼、九牧王、柒牌、劲霸等知名品牌产 品在生产中,无论上游产品配套,还是贴牌加工配套,与本地企业 联系都够不紧密。由于产业配套协作不紧密,已经制约了我市经济 的长远发展。如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拟在我市投资上百亿 的化工园区,因产业布局和配套产业链条不合理而投向宁波;已引 进的福建二化、海洋聚苯树脂等企业,因受石化上游原料短缺的制 16 约,难以延伸产业链,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Page 8
(二)泉州市产业集群的主要特点:
• 1、区域化塑造产业集群的聚合力。 • 2.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为主体。 • 3。企业组织中家族企业占比较高的比例 • 4、品牌强化产业集群的竞合力。
9
二、泉州市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
• 1、制度创新。 • 制度创新在产业群的形成过程中起最重要的作用。泉州市工业化初 期,为了筹集工业化启动资金,市场主体尝试以“联户集资”和挂 户经营等形式创办家庭工业,通过向政府交纳一定制度租金,谋求 生存和发展空间。许多农民相继模仿,出现大批家庭工业户。由于 联户集资和挂户经营企业大部分是小型企业,不可能搞小而全生产, 市场主体又及时创新生产方式,按产品生产环节组织生产。如八十 年代中后期,陈埭镇制鞋业分工已经很细,在产品类别上有的专门 从事生产塑料鞋、凉鞋、旅游鞋,在生产环节上有的生产鞋楦、鞋 扣、鞋底、鞋带,鞋衬、鞋跟甚至盒等;在磁灶镇磁砖生产中,采 矿、彩釉、粘土、机修、运输、包装器材等都形成专业化生产。
背景介绍:
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一些地区发展产业集群取 得成功,使一股产业集群热在国内许多地区升温 和蔓延,并被许多地区政府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 一种战略方式。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泉州市以 家庭企业和各具特色专业市场为基础,在一定地 区、一定行业中逐步形成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 作、基地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特色产业集群, 成为推动工业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强。
• 泉州市现已初步形成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和三大主导产业,一 些行业虽发展较早,集聚了相当数量的企业,也具有一定的 生产规模,但企业集聚的规模还是偏小,中小企业居多,龙 头企业数量少、带动作用不强,全市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 业仅有185家。晋江纺织服装业虽涌现出一批领头羊企业, 但最大规模才15亿元,在国内同行业中属于中等企业规模, 而宁波的雅戈尔、杉杉集团年销售额都达30多亿元。由于缺 乏大型龙头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品牌效应难以得到充分发 挥,在核心技术研制和推广使用上,难以发挥有效的导向作 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加上我 市的区位条件限制、高级人才缺乏等因素的影响,有些龙头 企业外开始迁往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直接影响了我 市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据了解,恒安集团、七匹狼集团、 劲霸时装、晋江爱都制衣等企业把研发中心、信息中心、企 划中心、商务中心等核心部门从泉州迁往上海。另外,也有 不少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外迁江浙一带。
12
4. 技术创新。
• 技术是农民发展非农产业的另一个障碍。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不 仅带来成本的节约,而且由于其他农民的模仿,能引致产业的兴起。 从产业集群发展的历史经验看,以传统工艺技术为基础的产业特定 技术知识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当区域制度一旦允许产业技术生 产扩张时,区内“能工巧匠”便能在短时间内纷纷成为市场主体, 催生了产业集群的形成。惠安、德化两地都有先辈们遗传下来的独 特精湛的雕刻技术和瓷塑技术,当地能工巧匠十分丰富,成人小孩 都掌握工艺技术,技术工匠大规模空间集聚是德化县工艺陶瓷产业 集群和惠安县工艺石雕产业集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与其他产业集 群内从业人员大量外来打工仔不同,德化、惠安两地工艺陶瓷和工 艺石雕产业集群大量就业人
Page 4
(一)泉州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1、泉州产业集群数量领先于省内其他地区 。 福建全省产业集群约有50-60个(省经贸委 统计为60个,省发改委统计为54个)。据 省发改委统计,泉州市产业集群统计有16 个,占26.7%-29.6%,数量排全省第一名, 其它地市依次为:福州 10个、三明7个、漳 州5个、宁德5个、龙岩4个、南平3个、厦 门2个、莆田2个
17
5、支撑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 目前我市企业单打独斗搞研发、品牌、培训和营销,熟练 技术工人、高级企业管理人员较少,纺织、服装、制鞋等产 业研发中心、设计中心、质量检测中心、培训中心和中试基 地缺乏,由于缺乏公共服务平台支持,配套服务业发育滞后, 中介机构不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欠缺,难以协调产业集群 内企业间的产业联系,难以形成各种能够推动企业有效互动 和相互促进的公共机制,各大产业集群普遍存在开发成本和 费用过高问题,造成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我 市大部分企业经营者整体素质不高,家庭式思想意识严重, 管理机制尚未到位,经营模式有待优化,人居环境不够完善 等原因,造成企业留不住人才。据不完全调查,我市制鞋企 业员工的平均文化水平不高,生产工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 程度的占整个员工总数的70.69%,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2.41 %,高中以上的仅占6.9%。中层管理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 大多数为高中文化水平,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1/3。而许多 企业的中层管理干部主要是从熟练工人中直接提拔的,他们 对生产环节相当熟悉但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对现代企业经 18 营管理缺乏了解和认识。
5
2、泉州产业集群规模在全省产业集群中较大。
•
全省产值100亿元的产业集群个 数为9个,产值30-100亿元的产业 集群个数为13个,而泉州分别为4 个和8个,产值30亿元以上产业集 群占泉州产业集群(产值10亿元以 上)的75%。
6
3、泉州产业集群的规模与经济发达省份比还有差距。 浙江目前已有500多个产业集群区,全省28个 特色优势制造业中,销售收入占全国同行业比重 超过20%的行业有4个,超过10%的达13个。江苏以 沪宁线为主干,两侧外延50公里、长约300公里左 右的区域内,形成了宁沪信息产业带,该省八成 以上的信息产业产值、15%的工业总产值均出于此。 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400多个建制镇中,以 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了四分之一,如中山 古镇灯饰企业2500家,是世界四大灯饰专业市场 之一;大沥铝材产量占全国的40%;江门恩平麦克 风占全国销量70%以上;西樵纺织企业近2000家, 年交易额近200亿元。而泉州的产业集群规模与上 述省份比差距明显。
Page 2
主要介绍:
泉州市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1
泉州市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原因 2
泉州市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3
泉州产业集群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 4
Page 3
产业集群
是指特定区域的企业、专业化供应 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 和相关机构在地域上集中、且有相 互关联性构成的群体, 也是特定区 域产业链上各个链条的企业相互作 用和互动,既竞争,又合作。
10
•
2、专业市场带动型。
• 由于良好发育的专业市场存在带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如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对南安石材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 茶叶市场对安溪的乌龙茶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石狮服 装市场对石狮的、晋南服装纺织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都 是专业市场带动型的例子,而闽南建材第一市场便是其 中成功的典范。建市之初,南安就组织专业人员到全国 各大型建材市场考察调研,高起点规划建设市场,历经 发展,该建材市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材物流中心及最 大的石材进出口集散地、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 高的石材批发市场
Leabharlann Baidu
4、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滞后
•
由于一些部门对产业集群发展认识模糊、重视 不够,缺乏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整体规划、政策扶持、服务支 撑和环境营造,特别是地方存在的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思想, 致使产业集群内部产业链的延伸脱节,公共资源难于共享, 基础设施不配套等。目前我市产业集群发展总体上缺乏科学 合理的整体规划,产业分布面广线长,规模效应不高,从空 间布局看,缺乏对产业集群上、中、下游产品和水、电、气 等公用辅助设施的统一规划布局,难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也缺乏对产业集群的物流传输、环境保护、管理服务、 政策扶持、服务支撑的统筹规划。随着近年来我市政策优势 和区位优势的逐步减弱,加上我市人口众多、土地资源较少, 产业集群发展的资源制约日益紧张,特别是当前面临着用电、 用水、用工、用地和资金短缺等瓶颈制约,传统产业集群的 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壮大形势受到严峻的挑战。
Page 7
4. 泉州市16个产业集群主要分布
在沿海县市,晋江、石狮有6个,其他:南安2个、安 溪2个、惠安1个、鲤城2个、泉港1个、德化1个、丰泽1 个。永春、洛江尚未形成规模产业集群。泉州纺织、服装、 鞋、建材等行业的产业集群发育发展良好。这些行业的产 业集群个数达6个,占集群总数的37.5%,其规模也较大, 其中3个达100亿以上、3个达30亿元以上。虽然都属于传 统的、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但它们是当地县域经济的主要 构成部分,是以民营经济为绝对主体,而且这其中有如南 安石材产业集群、晋江旅游运动鞋产业集群成为全球市场 上有很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11
3.龙头企业带动
• 。大企业的成长,以及大企业和众多小企业市场功能重新定位是产业集群 成长的关键。从产业集群成长过程看,产业集群形成初期,集群内大多数 企业都直接生产成品。随着经济发展,部分规模企业为了专注市场和技术 开发,逐步把一些生产工序实行外包。一些中小企业主动为大企业作配套, 转向生产中间产品。随着分工的深化,一些龙头企业通过并购、参股和贴 牌等手段将一些质量和资信较好的生产型、经销型中小企业纳入旗下,并 把生产产品各种可分割的功能不断从企业内部剥离出去,一些如包装、印 刷、运输、中介等服务企业就开始兴起,集群内形成成品生产、中间品生 产(含外包户)和服务企业三个层次的分工协作体系。一旦一个区域内形 成以少数龙头企业为主导,以产业链为基础,大量中小企业作配套的分工 协作体系,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便基本形成。泉州市服装、制 鞋产业集群都有过大企业的成长,以及大企业和众多小企业市场功能重新 定位的过程。1997年,晋江市制鞋业曾爆发过同业恶性竞争,促进了分工 的深化,逐步形成以安踏、三兴等集团企业为龙头,1000多家原材料和产 品销售企业及半成品生产加工企业为其配套、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分工协作, 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格局。
13
三.泉州市产业集群中存在的问题
•
1、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我市产业集群主 要为纺织鞋服、建材陶瓷、工艺制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 业,多属于成本扩张的低端集群,缺乏以技术创新为主的 高端集群,由于个体、家庭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 大的比重,专业化层次较低,熟练技术工人、高层次人才 缺乏,公共服务平台尚未形成,技术含量不高,企业短期 行为普遍,缺乏公益性产品开发服务和信息服务以及其它 配套服务,不少企业存在“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 品”的现象,产业发展后劲不容乐观。如纺织服装企业数 量、规模上虽居全省首位,在全国也名列前茅,虽为纺织 大市,但由于严重缺乏中高级技术人才,行业产品档次偏 低、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名牌产品少等,严重制约了纺织 服装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又如鞋类企业多数局限在低端产 品的生产上,大部分鞋的价位仍在20元左右,在出口鞋贴 牌加工方面每双鞋只能挣加工费3-5元,属于三流贴牌加 工基地;而一流贴牌加工基地广东东莞每双鞋能挣加工费 18美元,差距较大。据调查,近期我市急需纺织服装专业 14 人才3万多名。
15
3、部分产业协作配套不紧密
• 产业集聚的最大竞争优势在于集聚区内的专业化分工大大降低 企业的交易费用。但目前我市产业集群内企业多数为“小而全”, 这不仅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而且危及产业集群的自我发展和竞争 力的提升。特别是各产业集群内部产业链脱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或环节)之间缺乏应有的配套协作,致使产业上下游发展不平衡。 这种状况在我市制鞋、石化产业表现得较为突出。我市制鞋企业所 需皮革材料主要来自广东,所需鞋胶主要来自浙江温州。高档纺织 及服装产业链是我市制造业名符其实的第一强势产业链,但高档纺 织及服装在电子分色、电子印花、电子制板、电子配色等电子控制 技术的产业链也存在脱节现象。另一方面,龙头企业与其他中小企 业的协作关系不紧密,产品关联度较低,配套能力不强,单类企业 “孤军作战”、同类企业“相互竞争排斥”依然存在。如纺织服装 业虽有完整的产业链,但链条不紧,企业之间的配套限于中低档次 的产品,高档次产品如七匹狼、九牧王、柒牌、劲霸等知名品牌产 品在生产中,无论上游产品配套,还是贴牌加工配套,与本地企业 联系都够不紧密。由于产业配套协作不紧密,已经制约了我市经济 的长远发展。如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拟在我市投资上百亿 的化工园区,因产业布局和配套产业链条不合理而投向宁波;已引 进的福建二化、海洋聚苯树脂等企业,因受石化上游原料短缺的制 16 约,难以延伸产业链,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Page 8
(二)泉州市产业集群的主要特点:
• 1、区域化塑造产业集群的聚合力。 • 2.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为主体。 • 3。企业组织中家族企业占比较高的比例 • 4、品牌强化产业集群的竞合力。
9
二、泉州市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
• 1、制度创新。 • 制度创新在产业群的形成过程中起最重要的作用。泉州市工业化初 期,为了筹集工业化启动资金,市场主体尝试以“联户集资”和挂 户经营等形式创办家庭工业,通过向政府交纳一定制度租金,谋求 生存和发展空间。许多农民相继模仿,出现大批家庭工业户。由于 联户集资和挂户经营企业大部分是小型企业,不可能搞小而全生产, 市场主体又及时创新生产方式,按产品生产环节组织生产。如八十 年代中后期,陈埭镇制鞋业分工已经很细,在产品类别上有的专门 从事生产塑料鞋、凉鞋、旅游鞋,在生产环节上有的生产鞋楦、鞋 扣、鞋底、鞋带,鞋衬、鞋跟甚至盒等;在磁灶镇磁砖生产中,采 矿、彩釉、粘土、机修、运输、包装器材等都形成专业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