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Package阶段前风挡玻璃A、A`、B区的确定---倪张磊---20141107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n为汽车制造厂所规定的汽车座位数。
2. 直流可调稳压电源。 3. 发动机转速表或其他测速仪。 4. 风速计。 5. 温度计或其他测温仪器。 6. 秒表或其他计时仪器。
6.3. 试验程序
1. 按GB 11556确定试验车风窗玻璃的A区和B区。 2. 蒸汽发生器应放在紧挨车辆前座椅靠背后面的地方,其出气口应在驾驶员座椅的R点上方
4. 在试验过程中,除霜系统的热源由发动机冷却液提供。
5. 变速器空挡时的发动机转速应接近但不超过最大功率相应转速的50%。 6. 低温室空气流速应低于2.2m/s,其测量点如图3所示。 7. 汽车蓄电池必须处于全充电状态。 8. 整个试验期间,除霜装置(控制器)应调到最大位置。 9. 除霜装置连接端上的电压不超过系统额定值的20%。 10. 试验期间,若风窗刮水器不需人工辅助而能自行工作,则可能时使用刮水器。 11. 试验时,除了加热和通风系统的进、出口外,发动机罩、车门和通风口等均应关闭,但可
3. 风窗上形成冰层后,汽车应在低温室停放30~40min,然后由1名或2名试验人员进入车内, 启动发动机(必要时可用某种外部设备启动发动机)。发动机开始运转,同时开启除霜装 置,即认为试验开始。
5.4. 试验结果及性能要求
1. 试验开始后,试验人员每隔5min在车窗内表面上描绘一次除霜面积的踪迹图或拍摄照片。 2. 每辆汽车必须装备一套除霜装置:
表1给出的是设计靠背角25°时的基本坐标,坐标的正方向如图1所示。若设计座椅背靠角不是 25°时,则按表4对X、Z坐标进行修正。
R点位置: “R点”即“乘坐基准点”,是指座椅制造厂规定的设计H点,该点:
a. 确定了由制造厂规定的座椅每个设计乘坐位置的最后面的正常驾驶和乘坐位置,它考虑了 所有座椅可能调节状态(水平、垂直及倾斜);
4. 前风挡玻璃A、A`、B区域的确定
4.1. V1、V2点的确定
V点是表征驾驶员眼睛位置的点,它与通过驾驶员乘坐位置中心线的纵向铅锤平面、R点及 设计座椅靠背角有关。此点用于检查汽车视野是否符合要求。通常用V1、V2两点表示V点的不同 位置(见图1)。
V点位置: V点相对于R点位置,由三维坐标系的X、Y、Z坐标确定,如表1所示:
汽车设计Package阶段前风挡玻璃 A、A`、B区的确定
2014年11月07日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 引用标准 3. 术语 4. 前风挡玻璃A、A`、B区域的确定
4.1. V1、V2点的确定 4.2. A区域的确定 4.3. A`区域的确定 4.4. B区域的确定 5. 汽车风挡玻璃除霜系统试验 5.1. 试验条件 5.2. 试验仪器及设备 5.3. 试验程序 5.4. 试验结果及性能要求 6. 汽车风挡玻璃除雾系统试验 6.1. 试验条件 6.2. 试验仪器及设备 6.3. 试验程序 6.4. 试验结果及性能要求
开启1扇或者2扇车窗,总开启间隙不得超பைடு நூலகம்25mm。
5.2. 试验设备及仪器
1. 喷枪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喷嘴孔径1.7mm; b. 工作压力350±20kpa; c. 液流速率395ml/min; d. 距喷嘴200mm处形成的喷射锥直径为300±50mm。
2. 温度计或者其他测温仪器。 3. 发动机转速表。 4. 秒表或其他计时仪器。 5. 风速计。 6. 电流表和电压表。 7. 特种铅笔、记录纸和照相机。
3. 术语
• V点:是表征驾驶员眼睛位置的点,它与通过驾驶员乘坐位置中心线的纵向铅锤平面、R点及 设计座椅靠背角有关。此点用于检查汽车视野是否符合要求。通常用V1、V2两点表示V点的 不同位置。
• R点:即“乘坐基准点”,是指座椅制造厂规定的设计H点。 • 设计背靠角:通过R点的铅垂直线与二维人体样板的躯干线之间的夹角。 • 除霜:用除霜装置或风窗刮水器,清除覆盖在风窗内、外表面上的霜或冰的过程。 • 除霜装置:用来溶化风窗玻璃内、外表面上的霜或冰,使其恢复清晰视野的装置。 • 除霜面积:除霜后,风窗玻璃恢复清晰视野的面积。 • 雾:指在风窗玻璃内表面上的水蒸气凝结物。 • 除雾:用除雾装置清除覆盖在风窗玻璃内表面上的雾的过程。 • 除雾装置:指用来清除风窗玻璃内表面上水蒸气凝结物,使其恢复清晰视野的装置。 • 除雾面积:指经除雾后,风窗玻璃内表面上恢复清晰视野的面积。
580±80mm处座椅中心平面上;若座椅靠背是可调的则应调至规定角度;若座椅靠背后安放 不下,则可将发生器放在靠背前最接近上述要求的合适位置。 3. 将试验车开进试验室,停妥后熄火,降低室温直至发动机冷却液、润滑剂和车内温度都稳 定在-3±1℃时为止。 4. 将装有至少1.7L水的蒸汽发生器加热至沸点,待稳定后,将其尽快放入车内,关好车门。 5. 蒸汽发生器在车内工作5min后,1~2名试验人员进入车内前部。此时,蒸汽发生器输出的 蒸气量应按每个进入车内的试验人员减少70±5g/h。 6. 试验人员进入车内1min后,立即开始按制造厂的规定启动发动机。按规定的转速运行,并 将除雾装置调至最大工作位置,此刻即为试验开始时间。
a. 试验开始后20min时,至少应将A区的80%面积的霜除净。 b. 试验开始后25min时,至少应将A`区的80%面积的霜除净。 c. 试验开始后40min时,至少应将B区的95%面积的霜除净。
6. 汽车风挡玻璃除雾系统试验
6.1. 试验条件
1. 试验应在足以容纳一辆M1汽车,且能维持试验温度为-3±1℃的低温试验室内进行。 2. 试验前,应使用含甲醇的酒精或类似的去污剂彻底清除风窗玻璃内表面上的油污,然后用
5.3. 试验程序
1. 试验车进入低温室后熄火,在试验温度下至少停放10h;如果发动机冷却液、润滑液等温度 确知已稳定在试验温度时,停放时间可以缩短。
2. 试验车完成1规定后,用规定的喷枪,将0.044g/cm乘以风窗玻璃面积值的水量均匀地喷射 到玻璃外表面上,生成均匀的冰层。喷射时,喷嘴应垂直于玻璃表面,相距200~300mm.
目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主题内容: • 本报告规定了前风挡玻璃A、A`、B区域的确定方法; • 本报告规定了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试验方法及性能要求; • 本报告规定了汽车风窗玻璃除雾系统的试验方法及性能要求。
适用范围: • 本报告所述标准适用于M1类汽车。
2. 引用标准
GB 11562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 GB/T 11563 汽车H点确定程序; GB 11556-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 11555-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清洗剂擦拭,待干后再用棉布擦干净。 3. 及时测量实验室的温度和冷空气流速,其测量位置见图1所示:
4. 实验室冷空气流速的水平分量应低于2.2m/s。
5. 空档时发动机的转速,应接近但不超过其最大功率相应转速的50%。 6. 试验期间,除了加热和通风系统的进、出口外,发动机罩、车门和通风口均应关闭,自除
4.3. A`区域的确定
A`区域是以汽车纵向中间平面为基准面,与A区域相对称的区域。
4.4. B区域的确定
B区域是指由下述4个平面所围成的风窗外表面的面积,且距离风窗玻璃透明部分面积边缘向 内至少25mm,以较小面积为准(见图2): 1. 通过V1点,与X轴成7°仰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 2. 通过V2点,与X轴成5°俯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 3. 通过V1与V2点,在X轴的左侧与X轴成17°角的铅锤平面; 4. 以汽车纵向中心平面为基准面,且与3所述平面对称的平面。
5. 汽车风挡玻璃除霜系统试验
5.1. 试验条件
1. 试验环境温度(下称试验温度)为-18±3℃,其测量点见图3所示:
2. 试验应在足以容纳被试的车辆的低温室内进行。室内应配有制冷空气循环装置,并使冷空 气循环。试验汽车在进入低温室内前,室温应维持在1规定范围内至少24h。
3. 试验前,对风窗玻璃的内外表面用含甲醇的酒精或者类似的去污剂,彻底清除油污,待干 后用清洗剂进一步擦拭,最后再用干棉布擦净。
b. 具有相对于所设计的车辆的结构建立的坐标; c. 模拟人体躯干和大腿铰接中心位置; d. 做为安放二维人体样板的参考点。
4.2. A区域的确定
A区域是下述从V点(即指V1和V2点)向前延伸的4个平面与风窗玻璃外表面相交的交线所封 闭的面积(见图1): 1. 通过V1和V2点且在X轴的左侧与X轴成13°角的铅锤平面; 2. 通过V1点,与X轴成3°仰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 3. 通过V2点,与X轴成1°俯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 4. 通过V1和V2点,向X轴的右侧与X轴成20°角的铅锤平面。
6.4. 试验结果及性能要求
1. 除雾试验开始10min时,应对试验情况进行记录,并描绘或拍照除雾踪迹,要注明驾驶员所 在位置一侧。
2. 试验开始后10min时,至少应将A区90%和B区80%面积上的雾除净。 3. 每辆汽车必须装备一套除雾装置。
雾试验开始,可以开启1扇或2扇车窗,但总开启距离不得超过25mm。 7. 除雾装置(或暖风机)接线端的电压不应超过系统额定电压值得20%。 8. 蓄电池必须处于全充电状态。
6.2. 试验设备及仪器
1. 试验用蒸汽发生器(见图2)应满足如下要求: a. 容器的盛水量不少于2.25L; b. 在-3±1℃的环境温度下,沸点的热损失应不超过75W; c. 鼓风机在50pa的静压时,应有0.07~0.10m3/min排量; d. 在蒸汽发生器的顶部须有6个直径为6.3mm的出气孔; e. 发生器输出的蒸汽量,在-3±1℃的条件下为n×(70±5g/h)。
2. 直流可调稳压电源。 3. 发动机转速表或其他测速仪。 4. 风速计。 5. 温度计或其他测温仪器。 6. 秒表或其他计时仪器。
6.3. 试验程序
1. 按GB 11556确定试验车风窗玻璃的A区和B区。 2. 蒸汽发生器应放在紧挨车辆前座椅靠背后面的地方,其出气口应在驾驶员座椅的R点上方
4. 在试验过程中,除霜系统的热源由发动机冷却液提供。
5. 变速器空挡时的发动机转速应接近但不超过最大功率相应转速的50%。 6. 低温室空气流速应低于2.2m/s,其测量点如图3所示。 7. 汽车蓄电池必须处于全充电状态。 8. 整个试验期间,除霜装置(控制器)应调到最大位置。 9. 除霜装置连接端上的电压不超过系统额定值的20%。 10. 试验期间,若风窗刮水器不需人工辅助而能自行工作,则可能时使用刮水器。 11. 试验时,除了加热和通风系统的进、出口外,发动机罩、车门和通风口等均应关闭,但可
3. 风窗上形成冰层后,汽车应在低温室停放30~40min,然后由1名或2名试验人员进入车内, 启动发动机(必要时可用某种外部设备启动发动机)。发动机开始运转,同时开启除霜装 置,即认为试验开始。
5.4. 试验结果及性能要求
1. 试验开始后,试验人员每隔5min在车窗内表面上描绘一次除霜面积的踪迹图或拍摄照片。 2. 每辆汽车必须装备一套除霜装置:
表1给出的是设计靠背角25°时的基本坐标,坐标的正方向如图1所示。若设计座椅背靠角不是 25°时,则按表4对X、Z坐标进行修正。
R点位置: “R点”即“乘坐基准点”,是指座椅制造厂规定的设计H点,该点:
a. 确定了由制造厂规定的座椅每个设计乘坐位置的最后面的正常驾驶和乘坐位置,它考虑了 所有座椅可能调节状态(水平、垂直及倾斜);
4. 前风挡玻璃A、A`、B区域的确定
4.1. V1、V2点的确定
V点是表征驾驶员眼睛位置的点,它与通过驾驶员乘坐位置中心线的纵向铅锤平面、R点及 设计座椅靠背角有关。此点用于检查汽车视野是否符合要求。通常用V1、V2两点表示V点的不同 位置(见图1)。
V点位置: V点相对于R点位置,由三维坐标系的X、Y、Z坐标确定,如表1所示:
汽车设计Package阶段前风挡玻璃 A、A`、B区的确定
2014年11月07日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 引用标准 3. 术语 4. 前风挡玻璃A、A`、B区域的确定
4.1. V1、V2点的确定 4.2. A区域的确定 4.3. A`区域的确定 4.4. B区域的确定 5. 汽车风挡玻璃除霜系统试验 5.1. 试验条件 5.2. 试验仪器及设备 5.3. 试验程序 5.4. 试验结果及性能要求 6. 汽车风挡玻璃除雾系统试验 6.1. 试验条件 6.2. 试验仪器及设备 6.3. 试验程序 6.4. 试验结果及性能要求
开启1扇或者2扇车窗,总开启间隙不得超பைடு நூலகம்25mm。
5.2. 试验设备及仪器
1. 喷枪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喷嘴孔径1.7mm; b. 工作压力350±20kpa; c. 液流速率395ml/min; d. 距喷嘴200mm处形成的喷射锥直径为300±50mm。
2. 温度计或者其他测温仪器。 3. 发动机转速表。 4. 秒表或其他计时仪器。 5. 风速计。 6. 电流表和电压表。 7. 特种铅笔、记录纸和照相机。
3. 术语
• V点:是表征驾驶员眼睛位置的点,它与通过驾驶员乘坐位置中心线的纵向铅锤平面、R点及 设计座椅靠背角有关。此点用于检查汽车视野是否符合要求。通常用V1、V2两点表示V点的 不同位置。
• R点:即“乘坐基准点”,是指座椅制造厂规定的设计H点。 • 设计背靠角:通过R点的铅垂直线与二维人体样板的躯干线之间的夹角。 • 除霜:用除霜装置或风窗刮水器,清除覆盖在风窗内、外表面上的霜或冰的过程。 • 除霜装置:用来溶化风窗玻璃内、外表面上的霜或冰,使其恢复清晰视野的装置。 • 除霜面积:除霜后,风窗玻璃恢复清晰视野的面积。 • 雾:指在风窗玻璃内表面上的水蒸气凝结物。 • 除雾:用除雾装置清除覆盖在风窗玻璃内表面上的雾的过程。 • 除雾装置:指用来清除风窗玻璃内表面上水蒸气凝结物,使其恢复清晰视野的装置。 • 除雾面积:指经除雾后,风窗玻璃内表面上恢复清晰视野的面积。
580±80mm处座椅中心平面上;若座椅靠背是可调的则应调至规定角度;若座椅靠背后安放 不下,则可将发生器放在靠背前最接近上述要求的合适位置。 3. 将试验车开进试验室,停妥后熄火,降低室温直至发动机冷却液、润滑剂和车内温度都稳 定在-3±1℃时为止。 4. 将装有至少1.7L水的蒸汽发生器加热至沸点,待稳定后,将其尽快放入车内,关好车门。 5. 蒸汽发生器在车内工作5min后,1~2名试验人员进入车内前部。此时,蒸汽发生器输出的 蒸气量应按每个进入车内的试验人员减少70±5g/h。 6. 试验人员进入车内1min后,立即开始按制造厂的规定启动发动机。按规定的转速运行,并 将除雾装置调至最大工作位置,此刻即为试验开始时间。
a. 试验开始后20min时,至少应将A区的80%面积的霜除净。 b. 试验开始后25min时,至少应将A`区的80%面积的霜除净。 c. 试验开始后40min时,至少应将B区的95%面积的霜除净。
6. 汽车风挡玻璃除雾系统试验
6.1. 试验条件
1. 试验应在足以容纳一辆M1汽车,且能维持试验温度为-3±1℃的低温试验室内进行。 2. 试验前,应使用含甲醇的酒精或类似的去污剂彻底清除风窗玻璃内表面上的油污,然后用
5.3. 试验程序
1. 试验车进入低温室后熄火,在试验温度下至少停放10h;如果发动机冷却液、润滑液等温度 确知已稳定在试验温度时,停放时间可以缩短。
2. 试验车完成1规定后,用规定的喷枪,将0.044g/cm乘以风窗玻璃面积值的水量均匀地喷射 到玻璃外表面上,生成均匀的冰层。喷射时,喷嘴应垂直于玻璃表面,相距200~300mm.
目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主题内容: • 本报告规定了前风挡玻璃A、A`、B区域的确定方法; • 本报告规定了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试验方法及性能要求; • 本报告规定了汽车风窗玻璃除雾系统的试验方法及性能要求。
适用范围: • 本报告所述标准适用于M1类汽车。
2. 引用标准
GB 11562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 GB/T 11563 汽车H点确定程序; GB 11556-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 11555-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清洗剂擦拭,待干后再用棉布擦干净。 3. 及时测量实验室的温度和冷空气流速,其测量位置见图1所示:
4. 实验室冷空气流速的水平分量应低于2.2m/s。
5. 空档时发动机的转速,应接近但不超过其最大功率相应转速的50%。 6. 试验期间,除了加热和通风系统的进、出口外,发动机罩、车门和通风口均应关闭,自除
4.3. A`区域的确定
A`区域是以汽车纵向中间平面为基准面,与A区域相对称的区域。
4.4. B区域的确定
B区域是指由下述4个平面所围成的风窗外表面的面积,且距离风窗玻璃透明部分面积边缘向 内至少25mm,以较小面积为准(见图2): 1. 通过V1点,与X轴成7°仰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 2. 通过V2点,与X轴成5°俯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 3. 通过V1与V2点,在X轴的左侧与X轴成17°角的铅锤平面; 4. 以汽车纵向中心平面为基准面,且与3所述平面对称的平面。
5. 汽车风挡玻璃除霜系统试验
5.1. 试验条件
1. 试验环境温度(下称试验温度)为-18±3℃,其测量点见图3所示:
2. 试验应在足以容纳被试的车辆的低温室内进行。室内应配有制冷空气循环装置,并使冷空 气循环。试验汽车在进入低温室内前,室温应维持在1规定范围内至少24h。
3. 试验前,对风窗玻璃的内外表面用含甲醇的酒精或者类似的去污剂,彻底清除油污,待干 后用清洗剂进一步擦拭,最后再用干棉布擦净。
b. 具有相对于所设计的车辆的结构建立的坐标; c. 模拟人体躯干和大腿铰接中心位置; d. 做为安放二维人体样板的参考点。
4.2. A区域的确定
A区域是下述从V点(即指V1和V2点)向前延伸的4个平面与风窗玻璃外表面相交的交线所封 闭的面积(见图1): 1. 通过V1和V2点且在X轴的左侧与X轴成13°角的铅锤平面; 2. 通过V1点,与X轴成3°仰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 3. 通过V2点,与X轴成1°俯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 4. 通过V1和V2点,向X轴的右侧与X轴成20°角的铅锤平面。
6.4. 试验结果及性能要求
1. 除雾试验开始10min时,应对试验情况进行记录,并描绘或拍照除雾踪迹,要注明驾驶员所 在位置一侧。
2. 试验开始后10min时,至少应将A区90%和B区80%面积上的雾除净。 3. 每辆汽车必须装备一套除雾装置。
雾试验开始,可以开启1扇或2扇车窗,但总开启距离不得超过25mm。 7. 除雾装置(或暖风机)接线端的电压不应超过系统额定电压值得20%。 8. 蓄电池必须处于全充电状态。
6.2. 试验设备及仪器
1. 试验用蒸汽发生器(见图2)应满足如下要求: a. 容器的盛水量不少于2.25L; b. 在-3±1℃的环境温度下,沸点的热损失应不超过75W; c. 鼓风机在50pa的静压时,应有0.07~0.10m3/min排量; d. 在蒸汽发生器的顶部须有6个直径为6.3mm的出气孔; e. 发生器输出的蒸汽量,在-3±1℃的条件下为n×(70±5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