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补体系统91
《医学免疫学》第四章-补体系统PPT课件
.
13
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示意图
Ag+Ab AgAb复合物 C1qrs C1qrs
C4
C4b
C4b2 C4b2a C4b2a3b
C4a C2
C2b
C3
C3b
C3a
.
14
二、旁路激活途径 (替代途径、第二途径)
该途径越过了C1、C4、C2,直接激活C3。 1.主要激活物质 细菌细胞壁成分即脂多糖、肽聚糖、磷
壁酸、酵母多糖等,凝聚的IgA和IgG4、 眼镜蛇毒素等。 2.参与的固有成分 C3,B、D、P、H、I等因子
.
15
3.激活过程 (1)生理情况下 C3b和C3转化酶的形成 (2)C5转化酶的形成 ①激活物 使替代途径从准备阶段过
渡到正式激活阶段,为C3b或C3Bb提供保 护性微环境
②过程
.
16
.
17
(3)补体激活的放大
形成C3b正反馈环或称C3. b正反馈途径。
18.Βιβλιοθήκη 19三、MBL途径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mannose-binding lectin,MBL)
该激活途径与经典途径的激活过程相似, 但不依赖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
复合物)的形成和C1q的参加。
1.主要激活物
.
8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补体系统的激活是在某些激活物质的作 用下,各补体成分按一定顺序,以连锁 的酶促反应方式依次活化,并表现出各 种生物学活性的过程,故亦称为补体级 联(complement cascade)反应。
.
9
一、经典激活途径
(传统途径、第一途径)
1.主要激活物质 特异性抗体(IgG或IgM)与抗原结合
补体及补体系统
第四章补体系统【A1型题】1.补体系统是:A.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所活化B.存在正常血清中,是一组对热稳定的组分C.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随抗原刺激增强而血清含量升高D.由30多种蛋白组成的多分子系统,具有酶的活性和自我调节作用E.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其含量很不稳定2.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分子是:A.C1B.C2C.C3D.C6E.C53.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免疫球蛋白是:A.IgGB.IgEC.IgAD.SIgAE.IgM4.既有趋化作用又可激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补体裂解产物是:A.C3a、C2aB.C3b、C4bC.C4aD.C3a、C5aE.C2a、C5a5.下列哪种成分是C3转化酶?A.C423B.C567C.C3bBbD.C3bBb3bE.C1s6.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A. 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B. 所需离子相同C. C3转化酶的组成相同D. 激活物质相同E. 攻膜复合体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7.补体激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成分是:A.C1B.C2C.C3D.C5E.C98.具有粘附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A.C3aB.C3bC.C5aD.C5bE.C2a9.在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的识别单位是:A.C1B.C2C.C3D.C5E.C910.既有免疫粘附作用又有调理作用的主要补体裂解产物是:A.C2bB.C3bC.C4bD.C5bE.C56711.CR3的配体是:A.C4bB.C3cC.iC3bD.C3aE.C2a12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A.C4aB.C5aC.C3aD.C3bE.C5b13具有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的补体裂解产物是:A.C3aB.C3bC.C5bD.C4bE.C2a14 关于补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血清中大多数补体成分均以无活性的酶前体状态存在B 补体固有成分对热稳定C. 多数补体分子属于γ球蛋白D. 补体各成分均由肝细胞合成E. 补体的含量因抗原刺激而增加15补体裂解产物中具有激肽样作用的是:A.C2aB.C2bC.C3aD.C3bE.C5b16补体系统的可溶性调节因子是:A.B因子B.D因子C.I因子D.P因子E.促衰变因子(DAF)17参与细胞毒作用和溶菌作用的补体成分是:A.C3b、C5bB.C42C.C5b-9D.C567E.C42322.关于补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是血清中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脂蛋白B. 具有细胞毒作用,促进吞噬作用,但无炎症介质作用C. 在免疫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 对热稳定E. 补体只在特异性免疫效应阶段发挥作用19.抑制C1脂酶活性的补体调节因子是:A.H因子B.I因子C.C1INHD.S蛋白E.C4bp20.参与经典途径作用的补体成分是:A.C5~C9B.C3C.C1~C9D.C1~C4E.C1、C2、C421.灭活C3bBb的补体调节因子是:A.S蛋白B.C3bINAC. C1INHD.I因子和H因子E.C4bp22.下列哪种补体成分在激活效应的扩大中起重要作用A.C1B.C2C.C3D.C4E.C523.通过自行衰变从而阴断补体级联反应的补体片段是:A.C2aB.C4bC.C3aD.C3cE.C5a24.灭活C3b的补体调节因子是:A.I因子B.C4bpC.C8bpD.S蛋白E.DAF25.与免疫球蛋白Fc段补体结合点相结合的补体分子是:A.C1B.C1qC.C1rD.C1sE.以上都不是26.补体经典途径中各补体成分激活的顺序是:A.C143256789B.C124536789C.C142356789D.C124356789E.C12345678927.能使细胞膜发生轻微损伤的补体成分是:A.C5bB.C5b6789C.C5b67D.C5b678E.C8928.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的Ig是:A.IgG、IgAB.IgM、IgAC.IgG、IgED.IgA、IgDE.IgM、IgG29.C1q能与哪些Ig的补体结合点结合?A.IgG1、IgG2、IgG3、IgG4、IgMB.IgG1、IgG2、IgG3、IgG4、IgAC.IgG1、IgG2、IgA、IgMD.IgG1、IgG2、IgG3、IgME.IgG、IgA、IgM30.构成攻膜复合体(MAC)的补体成分是:A.C6b-9B.C4b2bC.C3bnBbD.C3bBbE.C5b-931 能够激活补体替代途径的免疫球蛋白是:A IgG2B IgMC IgG3D凝集的IgAE IgG132.过敏毒素可使下列哪些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A.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B.肥大细胞,B淋巴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D.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33补体参与下列哪些反应:A.凝集反应B.中和反应C..ADCCD..细胞溶解反应E..沉淀反应34在抗体感染过程中,补体发挥作用依次出现的途径是:A.旁路途径→经典途径→MBL途径B.旁路途径→MBL途径→经典途径C.MBL途径→旁路途径→经典途径D.经典途径→旁路途径→MBL途径E.MBL途径→经典途径→旁路途径35下列哪种调节因子参与补体的正向调节:A.S蛋白B.D因子C.P因子D.DAFE.C8结合蛋白36 可协助I因子裂解C3b的作用的是:A.C4bpB..DAFC.H因子D.P因子E.HRF37.补体主要通过什麽途径的抵抗全身性细菌感染A.清除免疫复合物B.ADCCC.调理作用D.溶解细胞作用E.引起炎症反应38.关于旁路途径的激活,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激活物是酵母多糖,凝集的IgA和IgG3B.由C3、B因子、D因子、P因子等固有成分参与C.C3转化酶是C3bnBbD.可通过膜调节蛋白识别自己与非己E.H因子可促进C3bBb灭活39.能抑制C1r和C1s酶活性的物质是A.S蛋白B.DAFC.C1INHD.I因子E.C4bp40.能协助清除免疫复合物的是A.C3aB.C3bC.C5aD.iC3bE.C3d41.C3转化酶是A.C1B.C423C.C3bnBbD.C3bBbPE.C56742.IgG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至少需要A.1个IgG分子B.2个IgG分子C.3个IgG分子D.4个IgG分子E.5个IgG分子【A2型题】43.关于补体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化学组成为球蛋白B.分子量差异大C.在血清中含量相对稳定D.耐热性较强E.具有酶的活性和自我调节作用44.关于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哪项是错误的?A. C1q分子有六个结合部位,必须与Ig结合后才能激活后续的补体成分B. C1r具有脂酶活性,能活化C1sC. C4是C1的底物,C4b很不稳定D. C567可吸附于致敏和未致敏的细胞膜上E. C5678可损伤细胞膜,但结合C9后才加速细胞膜的损伤45.关于旁路途径的激活,下降哪项是错误的?A. 激活物质不是抗原抗体复合物B. 越过C1、C4、C2,直接激活C3C. B因子、D因子、P因子参与作用D. 可通过C3b的正反馈途径产生更多的C3bE. C3转化酶是C3bnBb46.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不包括:A.C3B.I因子C.D因子D.B因子E.P因子47.关于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补体成分裂解产物的自行衰变,是一种自控机制B. 调节因子的缺失是某些疾病发生的原因C. 膜结合性调节因子存在于机体所有细胞上D. 可溶性补体调节因子可分别灭活其特定的补体成分E. DAF、CD59等膜结合性调节因子具有保护宿主自身细胞的作用48.关于补体以下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血清中C3含量最高B. D因子与替代途径的活化有关C. 过敏毒素抑制炎症反应D. C1q与免疫复合物结合E. 红细胞C3b受体与免疫复合物结合49.关于补体两条激活途径的叙述,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 经典途径从C1激活开始B. 旁路途径从C3激活开始C. 两条激活途径都是补体各成分的连锁反应D. 两条途径的攻膜复合体相同E. 旁路途径在感染后期发挥作用50.关于旁路激活途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激活物质是细菌的内毒素B. 正常生理情况下可产生极少量的C3bC. 旁路激活途径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D. 旁路激活途径发挥效应比经典途径晚E. 旁路激活途径亦有激活效应的扩大51.关于补体系统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由将近30多种血清蛋白组成的多分子系统B. 具有酶的活性和自我调节作用C. 补体系统各成分在血清中含量差异甚大D. 补体系统激活的三条途径均是酶的级联反应E. 补体对热稳定52.关于补体的生物学作用不包括:A.细胞毒及溶菌、杀菌作用B.调理作用C.中和毒素作用D.免疫粘附作用E.过敏毒素作用和趋化作用53.与补体旁路激活途径无关的补体成分是:A.D因子B.C3C.C4D.C5E.B因子54.下列哪种补体成分与C3转化酶形成无关?A.C3B.C2C.C4D.C5E.B因子55.下列哪种作用不需补体成分参与?A.血型不符引起的输血反应B.ADCC作用C.免疫粘附作用D.引起炎症反应E.调理作用56补体旁路激活途径中不包括A.C3裂解为C3a和C3bB.C4裂解为C4a和C4bC.C5裂解为C5a和C5bD.膜攻击复合物形成E.过敏毒素产生57.关于补体活化的MBL途径,哪项是错误的A.激活补体非依赖于A复合物的形成B.MBL具有酶活性C.C反应蛋白可激活C1qD.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的早期发挥作用E.其C3转化酶是C4b2b58.有关膜攻击复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三种补体激活途径共同的末端效应B.其调节蛋白S蛋白具有阻碍MAC形成的作用C.MAC的作用机制是使细胞膜穿孔D.HRF、CD59能使细胞不受MAC攻击E.MAC有C5~9组成【B型题】问题59-62A.C5aB.C1qC.C3D.C5E.C959.具有过敏者作用的是60.具有趋化作用的是:61.被C4b2b活化的成分是62.在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问题63-64A.C3bB.C5b~8C.C3a、C5aD.C4b2bE.C4b2b3b63.过敏毒素是64.C3转化酶是65.C5转化酶是问题66-67A.抗原B.CD分子C.补体D.细胞因子E.粘附分子66.具有调理作用的是67.具有过敏毒素和趋化作用的是问题 68~70A C4b2bB.C4b2b3bC.C1qD.C3bnBbE.C3bBb68.经典途径C5转化酶是69.旁路途径C3转化酶是70.MBL途径C3转化酶是问题71-73A.细胞毒及溶菌杀菌作用B.调理作用C.免疫粘附作用D.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E.炎症介质作用71.C3a、C5a具有72.补体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称为补体的73.补体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C型题】问题 74~75A.经典激活途径B.旁路激活途径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74.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是75.在特异性体液免疫效应阶段发挥作用是问题 76~79A.CR1B.CR2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76.参与免疫调节77.参与C3转化酶的调节78 参与免疫粘附作用79. 促进吞噬作用问题 80~82A.C4b2bB.C3b、C4b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80.C3转化酶81.能自身衰变82.过敏毒素【X型题】83.关于补体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血清中的一组球蛋白B. 补体含量随抗原刺激而升高C. 补体对热敏感D. 补体分子由多种细胞产生E. 补体三条激活途径有共同的末端效应84.补体的生物学作用包括A. 细胞毒及溶菌、杀菌作用B. 调理作用C. 免疫粘附作用D. 免疫调节作用E. 炎症介质作用85.补体系统激活过程的调节包括A. 正反馈途径的扩大效应B. 自行衰变的调节C. C4bp抑制C4b与 C2结合D. C8bp抑制MAC形成E. I因子、H因子在旁路途径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86.C5~9的生物学活性包括:A.细胞毒作用B.调理作用C.免疫粘附作用D.溶菌作用E.杀菌作用87.旁路途径的激活物质包括:A.细菌脂多糖B.酵母多糖C.葡聚糖D.凝聚的IgAE.抗原与抗体形成的复合物88.补体系统的调节因子包括:A.I因子B.H因子C.D因子D.B因子E.促衰变因子(DAF)89 关于补体系统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补体成分大多数以非活性的酶前体存在于血清中B. 补体系统的激活具有放大效应C. 补体性质不稳定,经56℃ 30min处理可灭活D. 补体系统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E. 激活的补体具有生理作用和病理作用90.抑制MAC形成的调节因子包括:A.C4bpB.CD59C.HRFD.C8bpE.H因子91.补体系统的组成包括A.参与经典途径的C1~C9B.参与旁路途径的B、D、P因子C.参与MBL途径的MBL、丝氨酸蛋白酶、C反应蛋白D.补体调节蛋白I因子、H因子、C4bp等E.CR1、CR2、CR3等补体受体92.补体系统的膜调节因子包括A.MCPB.DAFC.C1INHD.C4结合蛋白E.CR193.C3b的生物学效应A.介导细胞溶解B.免疫调节C.ADCCD.调理作用E.过敏毒素94.下列那些分子具有保护机体正常组织细胞免遭补体介导的损伤作用F.I因子G.MCPH.CR1I.C8结合蛋白J.CD5595.既参与旁路途径调节,又参与经典途径调节的是A.DAFB.CR1C.C4结合蛋白D.H因子E.I因子标准答案:1 D2 C3 E4 D5 C6 E7 C8 B9 A 10 B 11 C 12 D 13 A 14 A 15 A 16C 17 C 18 C 19 C 20 C 21D 22 C 23 B 24 A 25 B 26 C 27 D 28E 29 D 30 E 31D 32 D 33 D 34 B 35 C 36 C 37 C 38 D 39 C 40 B 41 D 42B 43 D 44 B 45E 46 B 47C 48 C 49 E 50D 51E 52 C 53 C 54 D 55 B 56 B 57 B 58 B 59 A 60 A 61 C 62D 63 C 64 D 65E 66 C 67 C 68 B 69 E 70 A 71E 72 B 73 C 74 B 75 A 76 C 77 A 78 A 79 A 80 A 81 C 82 D 83 ACDE 84 ABCDE 85 ABCDE 86 ADE 87 ABCD 88 ABE 89 ABCDE 90 BCD 91 ABCDE 92ABE 93 BD 94 BCD 95 ABE [题3] IgG1、2、3和IgM具有补体结合位点,可以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04补体系统
C5a的生物学效应 C5a的生物学效应
清除可溶性免疫复合物
四、补体活化的调控
• 补体的自身调控
–中间产物及不稳定 中间产物及不稳定
• 补体调节因子的作用
–C1抑制分子(C1INH) C1抑制分子(C1INH) C1抑制分子 –C4结合蛋白、I因子、H因子、MCP、DAF C4结合蛋白、 因子、 因子、MCP、 C4结合蛋白 –C8结合蛋白(HRF)、MIRL C8结合蛋白(HRF)、 C8结合蛋白(HRF)
补体系统
1.补体系统的组成与来源 2.补体通过三种方式级链式激活 3.补体的活化过程受到严格的调控 4.一些重要的补体受体参与了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5.补体活化后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一、补体(complement, C)概述 ( C)
• 补体: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和组织液中一组 补体: 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主要由肝细胞和 巨噬细胞产生。 巨噬细胞产生。 • 补体广泛参与机体微生物防御反应以及免疫调节, 补体广泛参与机体微生物防御反应以及免疫调节, 并可介导免疫病理的损伤性反应, 并可介导免疫病理的损伤性反应,是体内具有重 要生物学作用的效应系统和效应放大系统。 要生物学作用的效应系统和效应放大系统。 • 补体成分以无活性的蛋白酶前体形式存在,如有 补体成分以无活性的蛋白酶前体形式存在, 刺激物可级联式依次激活, 刺激物可级联式依次激活,并最终产生免疫学效 应。
IgM与细菌鞭毛抗原结合 IgM C1分子
激活过程
识别阶段 活化阶段 膜攻击阶段
C1q与IC复合物中的抗体结合,C1r裂解而活化,进而激活C1s,活 化后的C1s具有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
活化阶段
1.C1s裂解C4和C2,C4b和C2a结合 形成C3转化酶。 2.C3转化酶裂解C3,形成C5转化酶 (C4b2a3b) 3.C5转化酶中的C3b片断与C5结合, 导致C5被C4b2a裂解
第四章 补体系统
合酶解,可释放出一个33KD的Ba片段而留下一个结合着的63KDBb片 段。Bb片段粘附于C3b或C3(H2O)形成C3bBb,此即为替代途径的C3转 移酶;其中Bb作为丝氨酸蛋白酶可裂解C3。C3bBb不稳定,衰变很快 (除非有P因子与之结合可稳定之)。P因子(备解素)与C3bBb结合可稳 定后者,通过替代途径C3转化酶产生的某些C3b分子可沉淀于邻近 的细胞表面,并与C3转化酶结合形成新的较大的复合物C3bBb3b,这即 是C5转化酶,其功能是裂解C5。从这一步再往后就是与经典途径共 同的末端--形成攻膜复合物。 替代途径的特点是:通过C3转化酶的作用开始于C3内部硫脂键 的自发水解,这使C3b可以持续(低水平)产生,此状态称为C3接 近停滞。另外,替代途径的活化是补体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放大机制 。稳定的C3bBb3b复物合可以产生许多C3b分子,反过来,C3b停留于 同一表面可以形成更多的C3转化酶。因此,C3b既是C3转化酶的成 分,又是C3转化酶的作用产物;这种状态就是替代途径的正反馈放
Related Documents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st Qtr 2nd Qtr 3rd Qtr 4th Qtr
North West East
4.免疫复合物的溶解和吞噬清除 少量的免疫复合物在循环中可持续形成,而当机体对大量的循 环抗原产生强力的体液免疫应答时,免疫复合物可急剧增加;这些 免疫复合物是有害的,因为它可停留在血管壁上,活化补体并引起 损伤周围组织的反应。但是,由于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不仅要求 IgFab段与抗原的多价结合,而且要求并列的IgFab段产生非共价相 互作用。当补体与Ig结合后能够在空间上阻碍Fc-Fc的相互作用, 从而抑制新的免疫复合物形成,或使巳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不稳定。 补体系统还可通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促进循环中免疫复合物的清除, 此功能主要由红细胞表面的CR1介导;
第四章补体系统
CR1~CR5、C3aR、C4aR 、 C5aR等
三、补体的理化性质和来源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补体固有成分通常均以酶原 或非活化形式存在于体液中,只有被某些物质激 活后,才能按一定顺序呈现酶促级联反应,并在 激活过程中产生多种具有不同生物学活性的片段 和复合物。 补体过度激活也能引发严重的过敏性炎症反应或 产生病理性免疫损伤。
MBL
+
病原体 甘露糖 残基
MASP MASP
C1
C4a C4 C4b
C2 C2b C2a
C3转化酶
C3
C4b2b
C3a C3b
C4b2b3b C5转化酶
三、旁路途径
不经C1、C4、C2,由C3、B、D因子参与 的激活过程。 激活物质为细菌、脂多糖、酵母多糖、葡 聚糖等。
经典途径
或自发产生
D因子 B因子
➢ 膜辅助因子蛋白(MCP)
作用方式: 辅助I因子裂解灭活细胞表面结合的C3b和C4b。
效应:抑制C3转化酶在细胞膜上形成。
➢ 衰变加速因子(DAF)
作用方式:
竞争性抑制C2与C4b结合、B因子与C3b的结合; 诱导C4b2b中的C2b和C3bBb中的Bb快速解离。 效应:抑制C3转化酶在细胞膜上形成;促进C3转
复习题
1. 试述补体经典激活途径。 2. 试比较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不同。 3. 简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调理作用
C1INH缺陷: C1INH↓→C1↑→C4、C2裂解↑→C2a↑ C2a(补体激肽)可增加血管通透性,患者出现皮肤、 粘膜水肿。此病称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可用C1INH治疗。
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酵母多糖、葡聚糖、凝聚
的 IgA 和 IgG4
(免疫学教学课件)第四章补体系统
C4b2b3b
C4b2b3b = C5转化酶
a
C6 C5b C7
C567
C567复合体的形成
C8
C9
膜攻击复合体(C5b6789n)形成细胞裂解
膜攻击复合体形成
补体诱导的RBC膜的破裂 MAC的电镜结果
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
补体的 经典激 活途径
C1INH的作用
调节蛋白的作用
2、C4bp和CR1
C4BP的作用
3、 I因子:C3b灭活因子,裂解C3b和C4b
H因子: C3b灭活因子的促进因子
4、膜辅助蛋白(membrane cofactor protein,MCP)
MCP是C3b和C4b的蛋白水解酶钝化作用的辅助因子。MCP 与H、I、CR1共同作用,使C3b变为iC3b+C3f片断。
Pathway of Complement Activation
一、经典途径
Classical Pathway of Complement Activation
二、替代途径
Alternative Pathway of Complement Activation
三、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途径
MBLPathway of Complement Activation
• 激活顺序:C3、C5、C6、C7、C8、C9
• 旁路途经的激活不需Ag、Ab反应,微生物等细胞壁 即可直接激活,在初次感染或感染的早期没有特异 性抗体产生或产生很少的情况下,对机体的防御有 很大意义。然而当经典途径活化后,通过放大途径 也可激活旁路途经,所以在生理条件下,两条途径 是密切相连的,两者都以C3为活化中心。
激活物质 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凝集 的IgA和IgG4等
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 免 疫 分 子
一、 补体的命名
(一)补体成分的命名 (二) 补体片段的命名 (三)其他命名原则 1.按发现的先后:C1(q r s)、 按发现的先后: ( )、C2…C9 按发现的先后 )、 2.调节成分以功能命名: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 调节成分以功能命名: 抑制物 抑制物; 结合蛋白 调节成分以功能命名 3.活化裂解片段加小写字母:如C3a、C3b等 活化裂解片段加小写字母: 活化裂解片段加小写字母 、 等 4.具有酶活性的成分加横线;如C3bBb 具有酶活性的成分加横线; 具有酶活性的成分加横线
补体系统 免 疫 分 子
一、 补体系统的组成
2.补体调节蛋白(complement regulatory proteins) .补体调节蛋白( ) 指存在于血浆中和细胞膜表面, 指存在于血浆中和细胞膜表面,通过调节补体激活途径中 关键酶而控制补体活化强度和范围的蛋白分子,包括: 关键酶而控制补体活化强度和范围的蛋白分子,包括:血 浆中H因子 因子 因子、 因子、 蛋白、 浆中 因子、I因子、C1-INH、C4bp、S蛋白、Sp40/40、 、 、 蛋白 、 羧肽酶N(过敏毒素灭活因子 H因子样蛋白 FHL)、 过敏毒素灭活因子)、 因子样蛋白( )、H 羧肽酶N(过敏毒素灭活因子)、H因子样蛋白(FHL)、H 因子相关蛋白( );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衰变加速因 因子相关蛋白(FHR);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衰变加速因 ); )、膜辅助蛋白 )、CD59等。 子(DAF)、膜辅助蛋白(MCP)、 )、膜辅助蛋白( )、 等
补体系统 免 疫 分 子
(三)MBL激活途径 激活途径
凝集素激活途径( 凝集素激活途径(MBL pathway)指由血浆中甘露聚 ) 糖结合的凝集素( 糖结合的凝集素(mannan binding lectin,MBL) 直接 识别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N-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 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 识别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 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 进而依次活化MASP-1、MASP-2、C4、C2、C3,形 进而依次活化 、 、 、 、 , 成和经典途径相同的C3与 转化酶 转化酶, 成和经典途径相同的 与C5转化酶,激活补体级联酶 促反应的活化途径。MBL激活途径的主要激活物为含有 促反应的活化途径。MBL激活途径的主要激活物为含有 N-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基的病原微生物。 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基的病原微生物。 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基的病原微生物
4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组成固有成分“作战部队”调节蛋白“监控署”调控活化范围、强度补体受体(CR)“通讯兵”CR1(C3bR/C4bR)分布: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激活途径经典(C1):AgAb复合物(IC)→C142356789关键酶:C1s酶、C4b2a、C4b2a3b感染中晚期 (适应性免疫的效应阶段)旁路(C3):细菌、真菌细胞壁成分(LPS)等→C3-B/D/P-C56789关键酶:C3bBb、C3bnBb 感染早期(固有免疫)凝集素(MBL):MBL/FCN(即分泌型PRR)→识别病原体表面糖结构如甘露聚糖等→活化MASP2→C42356789→ →活化MASP1→C3-B/D/P-C56789(交叉促进以上两条途径)生物学功能MAC介导的细胞溶破(细胞毒作用)如溶血反应、溶菌反应、抗肿瘤效应等调理作用Ag(颗粒性/如细菌)-Ab→免疫复合物→C3b、C4b、iC3b→结合于吞噬细胞 CR→ 吞噬免疫复合物炎症介质趋化作用:如 C5a 能趋化中性粒细胞(C5a-C5aR)免疫黏附/清除ICAg(如可溶性蛋白)-Ab→ 免疫复合物→C3b、C4b→结合于血细胞(如 RBC、血小板)CR→被肝脾内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殊途同归→终末效应相同(C5b6789n即MAC复合物)“遍地开花的炸弹“C3aR/C4aR/C5aR分布: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胞/单核巨噬细胞)募集免疫细胞到感染部位清除抗原清除抗原清除血液中的IC(异常:Ⅲ型超敏)“人多力量大”,调控很重要(调控异常相关疾病(HAE、PNH)概念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与免疫相关,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 ,其活化产物具有溶解细胞、介导炎症、调节免疫应答等生物学功能。
参与三条激活途径的成分(C1分子量最大、C3含量最高)免疫细胞通过受体(天线)去接收补体信号,发挥理化性质与代谢1.多为 β-球蛋白,占血清总蛋白5~6%;2.某些成分对热不稳定(56℃、30min);3.主要由肝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产生;4.补体的基因表达有组织特异性;④分解代谢快补体活化片段的生物学效应(与CR结合,展现补体与免疫细胞协作)激肽样作用:如 C2a、C4a病理生理学意义涉及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广泛功能;并与凝血、纤溶和激肽系统存在密切关系。
《医学免疫学 》教学课件:第四章 补体系统
抗原决定基 补体C1q结合点
免疫球蛋白与相应抗原结合前后构型变化
识别阶段
C1q花蕾状结构 C1q C端与Ig补 体结合位点结合
C1r2C1s2 哑铃状结构
识别阶段
活化阶段
C1s
↓ C4
C4a
C3转化酶
C1s
C4b Mg2+ ↓ C2b
C5转化酶
C2
C4b2
—— C4b2a
C—4b—2a—3b
1. 包括一组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 2. 起源于仅具有最原始固有免疫系统的无脊椎动物 3. 通常以无活性酶原形式存在,经级联酶促反应激活 4. 抗体依赖和非依赖途径激活 5. 作为固有免疫的主要效应分子,具有广泛功能
一、补体系统的命名
补体通常以符号“C”表示,如C1;其他成分以英文大写 字母表示,如B因子;调节蛋白多以功能命名,如C1抑制 物。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补体系统各成分通常以非活性状态存在于血浆中, 在活化物质作用下,补体发生复杂的级联反应,表现 出生物学活性,此为补体的激活。
经典途径 凝集素途径 共同末端通路 旁路途经 在激活的三条途径中,在抗感染初期主要是旁路 途径和凝集素途径,后期(特异性抗体产生后) 经典途径才会产生效应。
2. 凝集素激活途径的相关蛋白: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MBL)或纤维胶原素(FCN)、MASP(MBL 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
3. 旁路激活途径:B因子、D因子、P因子 4. 共同终末通路活化的补体成分:C5~C9
补体调节蛋白(参与调控)
1. 可溶性调节蛋白:C1抑制物、I因子、H因子、C4 结合蛋白等
完整FCN分子
MBL/FCN
+
病原体 表面糖 类结构
第四章 补体系统
(一)经典激活途径(classical pathway)
1. 识别阶段: C1(C1q)与IC中 Ig分子的补体结合位点结合,至C1 (酯酶)形成
C1qrs --→ C1q → C1r
→
IC
C1s
* 阻止C4b2b形成(C4b与C2结合↓;I水解C4b↑) * 阻止C3bBb形成(抑制B因子与C3b结合;促进Bb从 C3bBb解离;促进I因子裂解C3b)。
四、补体的受体
补 体 的 生 物 学 作 用
五、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一)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
补体激活 → 形成MAC → * 溶解各种靶细胞 → 抗微生物 * 溶解自身细胞 → 组织损伤与疾病
(四)补体活化的共同末端效应(膜攻击阶段)
• 三条补体活化途径形成的 C5 转化酶,均可裂解 C5, 继 而通过系列的连接反应,形 成 C5b-C9 膜 攻 击 复 合 物 ( 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最终损 伤靶细胞膜,致细胞崩解。
C4b2b3b C5-------→ C5a + C5b C3bnBb ↓C6、C7、C8、C9 ----------------→C5b6789(MAC)
(二)补体含量增高
传染病时可见补体代偿性增高
(三)补体含量降低
补体消耗增多;补体大量丢失;补体合成不足
• MBL + 病原体甘 露糖残基 +丝氨酸蛋白酶
--------------→
C4 --→C4a + C4b
↑ ↓ --→ C4b2b(C3转化酶) ↑
MASP
↓
C2 --→C2a + C2b
医学免疫学课件第四章 补体系统
◼ 激活物:病原体表面糖结构
识别分子:MBL或FCN
尾部:胶原样区
结合2个MASP1和2
头部:球蛋白区
识别病原体表面糖结构
当MBL或FCN结合病原体糖结构后,会发生构象改变,从 而激活MASP,启动凝集素途径。
补体激活的凝集素途径
书P46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比较
四、补体活化的调节
第一节 概述
◼ 补体(complement,C):是一组存在于 人和动物体液中及细胞表面、经活化后具有 生物活性、可介导免疫和炎症反应的蛋白质。 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又 称补体系统。
◼ 补体系统是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 统。其活化过程表现为一系列丝氨酸蛋白酶的 级联酶促反应。
◼ 旁路途径是补体系统重要的放大机制: 稳定的C3转化酶可催化产生更多的C3b分 子,后者再参与旁路途径,形成更多C3转 化酶。
三、凝集素途径 (lectin pathway)
◼ 指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或纤维胶原素 (FCN)直接识别病原体表面糖结构,依次 活 化 MBL 相 关 丝 氨 酸 蛋 白 酶 ( MASP ) 、 C4、C2、C3,形成C3转化酶与C5转化酶, 从而激活补体级联酶促反应的途径。
(四)清除免疫复合物
◼ 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活化补 体后,产生的C3b可共价结合 至复合物上,通过C3b与CR1 阳性红细胞、血小板黏附,将 免疫复合物转移至肝、脾脏内, 被巨噬细胞清除,此为免疫黏 附(immune adherent), 是机体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的 重要机制。
书P50
补体的生物学意义
(三)参与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
⚫ C3a,C5a炎症介质,引起炎症性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体概念。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与抗原非共价键结合的为 可变区,可变区的轻、重链个各有一个结构域。轻链的恒定区有一个结 构域,而重链的恒定区由3-4个结构域。CH1和CH2之间有铰链区。 Fc片 段有结合细胞和激活补体等生物学效应功能; 根据重链类别,把抗体分为IgA ,IgD,IgE,IgG,IgM 5种。 免疫球蛋白基因是由4类多基因片段区V,J,(D)和C组成。在胚 胎细胞中,这些片段呈分散排列,在B细胞的发育过程中,V区基因发 生V-J或V-D-J 重排,与C基因连接通过转录而得到成熟的mRNA。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V-J或V-D-J重排的随机组合及基因重排过程中的 连接方式不同是造成Ig多样性的主要来源。 抗体的产生过程就是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细胞依赖性抗原能诱导 抗体产生初应答和再应答。再应答产生抗体的速度,数量和亲和力均高 于初应答。
第四章 补体系统
一节﹑补体组成及理化特性 二节﹑补体活化 三节﹑补体反应的调控及补体的生物学效应 四节﹑补体的生物合成与补体缺陷
一节﹑补体组成及理化特性
一﹑补体成分的命名
二﹑补体组成成分及理化性
一﹑补体成分的命名
补体(系统):是机体体液中和细胞膜上正常存在的 一类经活化后具有酶样活性的蛋白质,以及其调节蛋 白和相关膜蛋白(受体)共同组成的系统。是由约30 种蛋白质组成的一个酶系统。 作用:补体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或其它途径激活后, 产生溶胞、调理、吞噬和炎症反应,是机体防御机能 的重要组成部分。
C4b, C3b C3a, C4a, C5a C4b C5b67 C5b--9
阻止C3b与Bb结合
蛋白裂解,钝化 钝化过敏毒素 加速C4b2a衰变 与C5b67结合阻止形成膜孔 调节溶膜复合物形成
① C1INH
丝蛋白酶抑制剂
C1INH
C1s
Inhibition of C1r2s2 by C1INH
C1s 活化
②活化阶段
C3转化酶 和C5转化 酶的形成
(改错C3转化酶中的C2b应 为C2a)
二 凝集素途径
1、活化物质:活化的物质是血清凝集素,是血清 中的正常成分。一般情况下浓度低。 细菌感染后诱导巨噬细胞合成分泌IL-6 诱导肝脏合成凝集素。 它能与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蛋白结合而活化 补体。被称为甘露糖结合蛋白(MBP )或甘露糖结 合凝集素(MBL)。 MBL结合甘露糖,使MBL-相关丝蛋白酶(MBLMASP) 启动凝集素途径。
Alternative pathway of complement activation
四﹑补体活化的后期阶段-溶膜复合物 的形成
溶膜复合物的形成是补体活化的后期 阶段,它是前期阶段三条途径共有的活 化程序,也称共同途径,即从C5转化酶 活化C5开始。
有过敏毒素活性 也是趋化因子
是C6、C7的受体 能与C6、C7结合
2﹑组成成分
三组成分 ①活化的前期成分三 条途径中的成分
②活化的后期成分 三条途径所共有的成分
③补体的调节成分及 补体受体
二节﹑补体活化
补体的活化是一个过程,依其发生的时间分前期、后期阶段 1﹑补体活化的前期阶段-有三条途径 2﹑补体活化的后期阶段-共同途径
一 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1、活化物质:抗原抗体复合物是活化经典途径 的有效物质。
回顾:
补体 命名 前期活化3条途径的活化物质、过程 后期活化 溶胞的一击假说
3﹑补体活化三条途径比较
◈三条途径的相似点:
①参与活化的成分的相似(除了C1不参与凝素集途径外)。 ②补体成分、功能相似。
C2a和Bb本身的氨基酸序列﹑功能相似;是C3和C5转 换酶的重要部分;降解的都是C3、C5的同源肽链。
2、活化顺序 这个过程的参加者有C1、C4、C2、C3。 ⓐ C1:是经典途径活化的识别单位。
C1分子结构图
C1q: 由6个相同亚基组成,
每个亚基又由A、B、C三条肽 链构成,其C端形成球状头, 结 合 到 Ig 的 补 体 结 合 位 上 (CH2或CH3)。
C1 组 成
C1r: 每个C1有二个C1r分子,
2) 膜辅助蛋白因 子(MCP)
组成和分子 量(×103)
分布
作用靶
主要功能
加 速 C3 转 换 酶 衰 变
70
多数血细胞、上皮及内皮细胞
C4b2a, C3bBb
45—70
多数细胞(红细胞除外),上皮、 内皮、成纤维细胞
C3b,C4b
I因子的辅助因子
经典途径
凝集素途径
替换途径
四﹑补体反应的调控及补体的生 物学效应
1﹑ 血清中的补体活化调节蛋白
2 ﹑膜上的调节蛋白
3 ﹑补体受体
4 ﹑补体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1﹑血清中的补体活化调节蛋白
调节蛋白成分 组成和分子 质量 (×103) 分布及浓度 (μg.mL-1) 作用靶 主要功能
C1 INH C1INH H因子(β1H) H因子
I因子(C3bINH) I因子(C3b INH) 过敏毒素钝化因 子 C4bp C4bp S蛋白 S蛋白 SP-40, 40
104 150
88 310 7条相同链 组成,550 83 80
血清,200 血清,480
血清,35 血清,35 血清,250 血清,505 血清,50
抑制丝蛋白酶 C3b, C4b
C3e C3dg
④过敏毒素钝化因子
羧肽酶N。
通过酶解除去C3a、C4a、C5a羧基末端精氨酸残基,灭 活过敏毒素。
⑤C4bp
能抑制C4b与2a结合形成C3转换酶。辅助I因子降解C4b。
⑥S蛋白
C8
S蛋白
S protein binds soluble C5b67 complex preventing membrane insertion
Membrane lesions caused by the membrane attack complex (MAC)
活细菌
被杀细菌
溶胞的一击假说:
一个病原微生物细胞上能形成许多的溶膜 复合物的膜孔,然而,溶胞的程度并不取决于膜 孔的数量,实际上细胞上只要有一个膜孔造成 的损伤点,就会引起溶胞,这称为一击假说.
聚C9成分: 在C5b678上,C9分子呈环状聚合,装配成复
合物,当C9分子达到12-16个时,称聚C9。它是一个膜穿孔 结构,膜孔的内径与C9分子数有关,大的可达11nm。孔管 插入到膜中可达11.5nm,膜外还露10nm。
膜孔
Poly-C9 complex formed by in vitro polymerization of C9
1、活化物质 各种多糖,特别是菌多糖;
2、活化过程
免疫球蛋白分子及F (ab’)2聚集。 C3在替换途径的活化过程中起到核心的作用。
怠速运转:液相中的C3转化酶 P C能作用于液 3(H 2O)Bb 相中的C3(C3(H2O)),不断地缓慢地产生C3b的过 程.
B因子:是表面束缚分子。能保护C3b,也称 C3保护活化因子。与C3b结合后可被D因子(B 因子转化酶)水解而产生具酶活性的Bb。
C3、C4的结构和功能相似;C3在三条途径中均有重要 作用,C4在经典和凝集素二条途径中有相同的功能;均 组成C3和C5转化酶;
③三条途径的后期阶段相同。
◈三条途径的不同点:
三条途径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尤其是替换途径与其它二条途径的差异更大。
C3转化酶中就有C3b, 能不断地消耗并产生, 但其需要P因子的稳定
所以C4b要不断结合C2——形成新的C2a。
C1s
C1s
ⓓ C3:由α 、β 二条肽链构成。α 与C4相似可结 合在膜上。C3经C4b2a裂解成C3a和C3b。 C3a:也为过敏毒素。 C3b:可结合在C3转化酶C4b2a上,形成 C4b2a3b即C5转化酶,作用于C5。
①识别阶段
Ag-Ab复合物 C1q C1r活化
C4
C4b,与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氨基或糖 的羟基形成共价结合(胺或酯),从而使 C4b与细胞膜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
Mg2+ ⓒ C2:由单一肽链组成——与膜上的C4b结合, 形成C4b· C2。
之后C2——被裂解产生C2b和C2a,其中C2a 仍结合在C4b上成为C4b2a 即C3转化酶。催化C3 裂解,但C2a不稳定,370C半衰期仅10min。
D因子:即B因子转化酶,活化的D因子使被 C3b结合的B因子水解为Ba和Bb,其中Bb仍结 合在C3b上,形成复合酶P C3bBb C3(H 2O)Bb 为C3转化酶。前者能结合一个或几个C3b,形 成C5转化酶,即
C3bBb3b C3bnBb
P因子(蛋白):能使C3转化酶中的C3b和 Bb紧密结合,提高转化酶的稳定性,所 以称为备解素 。
只有IgM、IgG (IgG1、IgG2、IgG3)和Ag形成的复合物, 才能激活经典途径,而 (例外)IgG4、 IgA、 IgE 不能 , 液相 中的IgAg不能激活经典途径。 IgM只需一分子与抗原结合,而IgG至少要有二分子 与多价抗原 (能结合二个及以上IgG分子) 结合才能激活经典 途径。 除上述的复合物外,核酸、粘多糖、肝素、鱼精蛋 白、 RNA肿瘤病毒膜蛋白、纤溶酶及组织蛋白酶等也可 激活经典途径。
同源限制因子 (HRF)
65
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 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内皮及上 皮细胞
C8,C9
阻止C8或C9聚合
溶膜抑制剂 (MIRL/CD59)
18
C7,C8
限 制 C9结 合 到 C8, 限制溶膜复合物形 成
①促衰变因子(DAF):
②H因子
是I因子的加速因子,作用于含C3b的转化酶。
Inhibition of C3 convertase formation by Factor H binding to C3b, and Factor I mediated cleavage of C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