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GCSF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 更新版 PPT
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PPT演示课件
![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c7bb9daeaad1f346933f8d.png)
概述
• 二、目标 • 加快神经重症患者功能恢复进程 • 降低病残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 促进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5
概述
• 三、原则 • 1.加强监护,保障康复技术操作的标准化和安全性 • 2.具备条件者,尽早离床,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
系列并发症 • 3.在评定基础上,确定阶段性康复目标 • 4.确定超早期标准化ABCDE组合康复程序
13
14
神经重症康复管理
• 运动管理 • 循环管理 • 呼吸管理 • 吞咽管理
• 膀胱管理 • 肌骨管理 • 人工气道管理 • 皮肤管理
15
神经重症康复管理
• 一、运动管理 • 指对神经重症患者常见的运动功能减退评定方法及改善技术
的管理 • 在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前需进行
Richmond 躁 动 镇 静 评 分(RASS) 或 标 准 化 5 问 题 问 卷(S5Q)测评 • 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和配合程度 • 按康复介入及暂时中止时机的标准判断是否允许运动康复的 介入
9
概述
• 四、介入及暂停时机 • 2.康复暂停时机 • (1)生命体征明显波动,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危及生命 • (2)存在其他预后险恶的因素 • (3)明显胸闷痛、气急、眩晕、显著乏力等不适症状 • (4)有未经处理的不稳定性骨折等
10
概述
• 四、介入及暂停时机 • 2.康复暂停时机:具体指标
11
和/或被动关节活动度评定
17
神经重症康复管理
• 一、运动管理 • 1.运动功能评定 • 活动能力评定:包括转移、行走和体力活动消耗水平。
转移和行走能力评定推荐采用 DE Morton 活动指数 (DE Morton mobility index, DEMMI)评定 • 体力活动消耗水平:推荐采用自觉疲劳程度量表 (rating perceived of exertion, RPE)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d7100f42e3f5727a5e962fa.png)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要点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是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的长效剂型,是在rhG-CSF的氨基酸序列N末端共价结合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而形成的一种蛋白质。
2012年中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CFDA)批准PEG-rhG-CSF上市。
1 药理特征PEG-rhG-CSF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长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聚乙二醇(PEG)是一类无毒的水溶性中性多聚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
PEG-rhG-CSF 通过与特异性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作用于造血干/祖细胞,刺激粒系单核系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同时激活终末细胞。
PEG-rhG-CSF主要通过中性粒细胞胞吞作用清除,血浆清除率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直接相关。
在PEG-rhG-CSF的药代动力学未观察到性别差异。
老年患者(年龄>65岁)的药代动力学与年轻患者(年龄<65岁)相比也未观察到差异。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对PEG-rhG-CSF的药代动力学无影响,安全性较好。
2 临床应用PEG-rhG-CSF是防治肿瘤放/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的有效药物,广泛应用于常规放/化疗、剂量密集性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外周血干细胞(PBSC)动员及移植后造血功能的重建。
PEG-rhG-CSF比传统rhG-CSF临床应用更加方便、稳定、高效。
2.1 PEG-rhG-CSF在肿瘤放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及缺乏症中的预防应用2.1.1 一级预防预防性使用PEG-rhG-CSF可减少FN的发生风险、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对于接受高FN风险化疗方案的患者,无论治疗目的是治愈、延长生存期或是改善疾病相关症状,均建议其预防性使用PEG-rhG-CSF。
2.1.2 二级预防若在前一个化疗周期中患者发生FN或剂量限制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缺乏症,则下一个化疗周期可以考虑预防性使用PEG-rhG-CSF。
PEGGCSF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 更新版
![PEGGCSF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 更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13696fa417866fb84a8e5d.png)
• 一级预防、二级预防、治疗、 动员等合理应用PEG-rhG-CSF有 明确指南说明 • 多个权威机构均重视PEG-rhGCSF的规范应用
• CSCO等博采众长,制定了首个 PEG-rhG-CSF临床应用中国专家 共识
02
PEG-rhG-CSF详解
国内首个PEG-rhG-CSF共识 PEG-rhG-CSF详解 PEG-rhG-CSF的规范适应症
伊立替康/顺铂 表阿霉素/顺铂/5-氟尿嘧啶 表阿霉素/顺铂/卡培他滨
SP 二级预防
说明书、指南推荐适应症
• 若前一化疗周期中未用长效刺激因子预防,但
SP
每周期均需对患者进 行评估,若前一化疗 周期中患者发生FN或 剂量限制性中性粒细 胞减少及缺乏症,则 下一个化疗周期需要 预防性使用粒细胞刺 激因子称为二级预防
临床医师对规使用G-CSF 的认识不足
我国PEG-rhG-CSF应用水平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 在评估初次化疗患者FN
的风险方面,71.4% 的医师 知道如何进行FN 风险评估
— 分别有50.0%、63.0% 和 2.9%的医师明确一级预防性 使用、二级预防性使用和治 疗性使用G-CSF 的时机
全球升白以PEG-rhG-CSF为主流
中国近年癌症发病率
中国2000-2011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
2015年中国新增癌症发病率(千人)
1.Chen W, Zheng R, Baade P D,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J].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16, 66(2): 115-132.
发生了FN或剂量限制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则
PEGGCSF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 更新版
![PEGGCSF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 更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6abd6b5901020207409cf6.png)
P2P0%>FN >10%方案例举
这份表并不全面,另外还有一些药物/治疗方案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中度风险。
隐性原发性腺癌
• 吉西他滨、多西紫杉醇
乳腺癌 • 多西紫杉醇 每21天一次
• 表阿霉素(辅助性) • 表阿霉素+序贯环磷酰胺+甲氨喋呤+5-氟尿嘧啶(辅助性) • CMF经典 (环磷酰胺、甲氨喋呤、氟尿嘧啶)(辅助性) • AC (阿霉素、环磷酰胺)+序贯多西紫杉醇 (辅助性)(仅
CCNP Lab Manual
两NC次CN化指南疗推间荐隔用于11周天期以为2上周以上化疗方案
➢对密集化疗的患者给予三周一次用药 方案,用量100ug/kg或6mg ➢当PEG-rhG-CSF的血药浓度大于 2ng/ml时,ANC值与PEG-rhG-CSF的 血药浓度呈负相关。 ➢用药后的第12天,所有入组患者的 ANC 均大于109/L, PEG-rhG-CSF的 血药浓度均小于2ng/ml,基本清除完 毕。
CCNP Lab Manual
指南重视PEG-rhG-CSF的规范应用
博采众长
• 评估化疗方案FN发生风险为重 中之重
• 一级预防、二级预防、治疗、 动员等合理应用PEG-rhG-CSF有 明确指南说明
• 多个权威机构均重视PEG-rhGCSF的规范应用
• CSCO等博采众长,制定了首个 PEG-rhG-CSF临床应用中国专家 共识
CCNP Lab Manual
作用机制和代谢途径
G-CSF与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外源性CSFs 中性粒细胞
PEG-rhG-CSF 主 要 由 中 性粒细胞受体介导清除( 与年龄、性别、肝肾功能 无 关 ) , 随 着 ANC 升 高 ,血浆PEG-rhG-CSF 浓 度明显下降的现象称为 PEG-rhG-CSF 血 药 浓 度 的 “ 自 我 调 节 ” ( Self-
最新PEGrhGCSF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及争议性问题探讨主题讲座课件
![最新PEGrhGCSF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及争议性问题探讨主题讲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d587530722192e4436f632.png)
PEG-rhG-CSF有效降低第一周期和所有周期 FN发生风险(OR=0.27 ,P= 0.001)
PEG-rhG-CSF vs no rhG-CSF
OR=0.27
Test for overall源自effect P= 0.001有利于PEG-rhG-CSF 有利于 no rhG-CSF
. 14. Li Wang et al. Support Care Cancer (2015) 23:3131–3140
张菁,于世英,临床肿瘤学医生对G-CSF使用的认识及化疗和放疗患者使用 G-CSF 的现状调查, TUMOR,2013 :439-444
FN的规范化管理
乳腺癌常见化疗方案的FN发生风险 乳腺癌常见化疗方案的FN发生风险
肺癌常见化疗方案的FN发生风险
淋巴瘤常见化疗方案的FN发生风险
FN的患者风险因素
FN是肿瘤急症第一位
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指南要求,一旦诊断粒缺伴发热,须2h 内进行治疗,因为在粒细胞缺乏患者中感染可能进展非常快。
2010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Chin Pharm J,2013March,Vol.48No.5
粒细胞刺激因子作用机制
Ø 促进骨髓造血、刺激贮存池粒细胞释放
PEG-rhG-CSF一级预防较医生决策用药显著
降低所有周期FN发生率(P=0.001)
图:实体瘤第一周期和所有周期粒缺伴发热的发生率 LODOVICO BALDUCCI,et al. The Oncologist 2007;12:1416–1424.
PEG-rhG-CSF一级预防较医生决策用药有降低 各类化疗方案FN发生的趋势
中国首个PEG-rhG-CSF专家共识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1b6e6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1.png)
治疗原理及优势
治疗原理
通过大剂量化疗或放疗清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异常克隆 细胞,再回输采自自身或他人的造血干细胞,重建正常造血 和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优势
可明显降低淋巴瘤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和长期生存率。特别是对于中高危、复发或难治性淋巴 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HSCT已经成为淋巴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移植健康 的造血干细胞,可以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统,达到治疗淋巴瘤的目的。
分析中国淋巴瘤患者的特点和治疗现状
中国淋巴瘤患者数量庞大,且病情复杂多样。目前,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是主要的 治疗手段,但治疗效果和预后仍待提高。
提出适合中国淋巴瘤患者的HSCT治疗策略和建议
05
未来展望与挑战
新技术、新方法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前景
01
基因编辑技术
02
细胞免疫治疗
03
新型移植技术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 术,对造血干细胞进行基因修饰 ,以提高移植效率和安全性。
结合CAR-T细胞等免疫治疗手段 ,增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免疫 重建和抗肿瘤效应。
探索微环境调控、3D生物打印等 新型移植技术,提高造血干细胞 移植的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
针对中国淋巴瘤患者的特点,专家共识提出了适合的HSCT治疗策略和建议,旨在提高 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淋巴瘤现状及挑战
01
淋巴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近年来,淋巴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
类的生命健康。
02 03
传统治疗手段存在局限性
虽然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传统治疗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淋巴 瘤的发展,但长期效果和预后仍不理想,且部分患者对传统治疗不敏感 。
共识解读全PPT课件
![共识解读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bb80dc5ef7ba0d4a733b5e.png)
细菌感染-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 以PCT>5ng/ml作为诊断界值,诊断细菌性脑膜炎的敏感度为94%, 特异性为100%。 • 如临床疑为脑膜炎并且PCT增高,建议开始抗生素治疗。 • 如PCT阴性,而其他证据支持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也应开始抗生 素治疗。
• 如PCT持续阴性,其他支持细菌性脑膜炎证据不足,可考虑停用抗 生素。
真菌感染
• PCT浓度依真菌感染的类型而异:侵袭性真菌感染PCT增高,局灶性 真菌感染PCT很少增高,使用免疫抑制剂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真菌 感染时PCT不升高。 • PCT对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有限 • 已确诊的真菌感染患者,PCT的变化趋势可以作为治疗监测的指标。 • 长时间抗生素治疗后PCT不能回复到正常范围的感染患者需考虑合并 真菌感染的可能。
0050510pctngml临床条件健康局部感染或脓毒症早期全身性感染脓毒症严重感染脓毒症脓毒症休克27pct05ngml表明脓毒症极其不可能pct2ngml表明脓毒症或者非常有可能升级为脓毒性休克pct参考范围ngml0505221010严重细菌感染或脓毒症不可能可能较有可能非常有可能升级到重度脓毒症和或脓毒性休克低风险中度风险高风险非常高的风险临床评估确定低pct值624h后复查在624h后监测pct然后每日监测在624h后监测pct然后是每日监测每日监测28需要治疗或监测感染灶的患者监控治疗成败和是否合并感染例如软组织伤腹膜炎肺炎等29脓毒症或严重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例如
严重细菌感染或 不可能 脓毒症 升级到重度脓毒 低风险 症和/或脓毒性 休克 临床评估 确定低PCT值 6-24h后复查
在6-24h后监测 PCT,然后每日 监测
在6-24h后监测 PCT,然后是每 日监测
每日监测
中国脑积水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解读培训课件
![中国脑积水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解读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ecb86a960590c69fc3769d.png)
中国脑积水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14
手术禁忌证
颅内出血急性期 颅内感染 头皮、颈部、胸部、腹部皮肤有感染 腹腔内有感染
中国脑积水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15
治疗
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因素,采取个体化治疗; 原则是解除病因和解决脑室扩大兼顾; 手术; 保守;
中国脑积水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10
诊断—辅助检查
腰穿或脑室穿刺测压:高于正常值(小儿 40~110 mmHg,成人80~180 mmHg)
成人正常压力脑积水的脑室内压力在正常值 范围内。
梗阻性脑积水严禁做腰蛛网膜下腔穿刺测压。
中国脑积水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11
诊断—辅助检查
CT:脑室扩大,双额角径或颅内径(Evans指 数)>0.33是诊断脑积水的标志性指标;
中国脑积水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7
分型
按流体动力学分为交通性和梗阻性脑积水:最常见 的是梗阻性,脑室系统不同部位(室问孔、导水管、 正中孔)的阻塞、脑室系统相邻部位的占位病变压 迫和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
按时限进展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脑积水,急性和慢 性脑积水,进行性和静止性脑积水;
按影像学分为单纯性、继发性和代偿性脑积水;
固定压力分流管或体外可调压分流管 是否抗虹吸 阀门是单向还是双向 分流管长度、分流管/泵连接方法 可调压分流管抗外界磁力的强度 是成人管还是儿童管
中国脑积水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17
影响三脑室造瘘手术效果因素
脑积水原因:肿瘤或囊肿所致梗阻效果佳。 年龄:成人优于儿童。 三脑室底形态:平展、下疝、松弛、先天缺
如。
中国脑积水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PEGGCSF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更新版
![PEGGCSF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更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15f8b214ad02de80d4d840f3.png)
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中国抗淋巴瘤联盟(UCLI)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CHS) 白血病·淋巴瘤学组
01
国内首个PEG-rhG-CSF共识
国内首个PEG-rhG-CSF共识 PEG-rhG-CSF详解 PEG-rhG-CSF的规范适应症
两次化疗间隔11天以上
NCCN指南推荐用于周期为2周以上化疗方案
➢对密集化疗的患者给予三周 一次用药方案,用量 100ug/kg或6mg ➢当PEG-rhG-CSF的血药浓度 大于2ng/ml时,ANC值与 PEG-rhG-CSF的血药浓度呈负 相关。 ➢用药后的第12天,所有入组 患者的ANC 均大于109/L, PEG-rhG-CSF的血药浓度均小 于2ng/ml,基本清除完毕。
作用机制和代谢途径
G-CSF与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外源性CSFs 中性粒细胞
PEG-rhG-CSF 主 要 由 中 性粒细胞受体介导清除 (与年龄、性别、肝肾功 能 无 关 ) , 随 着 ANC 升 高 , 血 浆 PEG-rhG-CSF 浓度明显下降的现象称为 PEG-rhG-CSF 血 药 浓 度 的 “ 自 我 调 节 ” ( Self-
每个化疗周期 仅注射一次
普通G-CSF 肾小球过滤清除 +ANC介导清除
血浆半衰期 1.3-4.7小时
峰浓度与谷浓度差 异大
每天注射
优势 机体自我调节清除机 制,更加智能高效 一个化疗周期一次用
药即可 更有效预防FN,减少 3、4度粒细胞减少的
持续时间 用药方便,患者依从
性更好
Clin Pharmacokinet 2011; 50 (5): 295-306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医学PPT课件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3a45d2f61fb7360a4c6521.png)
3.3 组织活检
3.3.1 组织病理分型
肉芽肿性血管炎
淋巴细胞性血管炎
坏死性血管炎
β 淀粉样蛋白相关性脑血管炎(Aβ -related angitis ABRA)
14
肉芽肿性 血管炎 淋巴细胞 性血管炎
坏死性血 管炎
• 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主要特征是以血管为中心的单核细胞浸润伴肉芽肿 形成,肉芽肿可见于管壁全层,主要以淋巴细胞、噬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为主,也可见朗格汉斯细胞和巨细胞浸润;
缺乏脑实质病灶时,最好选非优势半球额颞叶取材, 并应含有软硬脑膜及皮层。
18
4 诊断标准
临床标准
• 病史或临床检查提示有神经功能缺损, 通过多方面评价后仍不能用其他病变 解释;
影像学和组 织学标准
排除标准
• 由影像和/或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 血管炎性过程;
• 无任何证据显示有系统性血管炎,或 有任何证据显示血管炎为继发性。
3.1.2 CSF:CSF表现不具有特异性,但可用于排除感染和恶性病变 PACNS患者通常无颅内压升高的征象,多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患 者中约90%“CSF的淋巴细胞数和蛋白水平可见轻或中度升高,活检 阳性者升高更明显,偶尔可见寡克隆区带阳性、IgG鞘内合成率增 高。
9
3.2 影像学检查
血管管腔检查:DSA、MRA、CTA、TCD;
其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小板性紫癜、卟啉病
30
多发脑栓塞
动脉粥样硬化性栓塞、心源性栓塞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无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左房黏液瘤,其他心脏肿瘤 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其他高凝状态
31
7 治疗
7.1 一线治疗: 急性期可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 1g/d静脉点滴 3-5d,或泼尼松按体质量1mg/(kg.d),最大剂量 (80mg/d)口服治疗1周若反应较好,可以泼 尼松口服逐渐减量序贯治疗; 序贯治疗期限为2-3个月(如减量过程中症状加 重,可将剂量提高至之前有效的最低剂量,待 症状稳定后再次尝试减量; 诊疗过程中应注意预防感染、骨质疏松等并发 32 症。
《肛门上皮内瘤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肛门上皮内瘤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0f324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2.png)
发病原因
主要与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有关,尤其是 高危型HPV。
临床表现
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 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肛门瘙 痒、疼痛、出血等症状。
国内外诊治现状及问题
诊断方法
包括肛门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但存在诊断标 准和术语不统一的问题。
治疗手段
包括手术、药物、物理治疗等,但缺乏规范化治疗方 案。
免疫组化检查
有助于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
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结合临床表现、肛门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 判断。
鉴别诊断
需与肛管炎、肛裂、肛瘘等常见肛门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 免误诊误治。
03
肛门上皮内瘤变治疗方案选择
保守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
选用5-氟尿嘧啶、咪喹莫 特等局部涂抹,可使瘤变 消退或保持稳定。
06
总结与展望
关键知识点回顾
肛门上皮内瘤变定义
明确肛门上皮内瘤变的定义和分类, 包括低级别和高级别病变。
诊断方法
总结肛门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方法,包 括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和辅助检查等 。
治疗策略
阐述肛门上皮内瘤变的治疗策略,包 括内镜下切除、手术切除和药物治疗 等。
随访与监测
强调肛门上皮内瘤变患者随访和监测 的重要性,以便及时发现复发和进展 。
国内外差异
国内外在AIN诊治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需要加强交流 和合作。
制定共识目的与意义
规范诊治流程
通过制定共识,明确AIN的诊断 标准、治疗原则和方案,规范诊 治流程。
提高诊治水平
通过推广共识,提高临床医生对 AIN的认识和诊治水平,减少误 诊误治。
促进学术交流
通过制定共识,促进国内外学术 交流与合作,推动AIN诊治领域 的发展。
2020版硬膜外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2020版硬膜外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b19c7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9.png)
历史与发展
历史
硬膜外阻滞技术自19世纪末开始应 用于临床,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硬膜外阻滞在 操作技巧、药物选择和监测手段等方 面不断发展和完善。
适用范围与禁忌症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手术麻醉,特别是腹部、下肢及妇科手术等。
禁忌症
硬膜外阻滞的禁忌症包括穿刺部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脊 柱畸形等。
02
硬膜外阻滞疗法的护理要点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术前护理
01
02
03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病史、手术部位 、麻醉风险等,以便制定 合适的护理计划。
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硬膜外 阻滞疗法的基本知识、注 意事项和预期效果,缓解 患者紧张情绪。
术前准备
精准医疗技术的应用
未来,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发展,硬膜外阻滞疗法将更加个性化, 提高治疗效果。
培训与普及
加强硬膜外阻滞疗法的培训和普及,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 作规范,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镇痛服务。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5
硬膜外阻滞疗法护理的培训与实践
硬膜外阻滞疗法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硬膜外阻滞是一种将麻醉药物注 入硬膜外腔的技术,通过阻断特 定区域的神经传导达到麻醉和镇 痛效果。
特点
硬膜外阻滞适用于多种手术,特 别是需要上腹部及下肢手术的病 人;麻醉平面控制较易,对呼吸 、循环系统影响较小。
详细描述
呼吸抑制的原因可能是局麻药对膈肌 和肋间肌的抑制作用,导致通气不足 。护理措施包括面罩吸氧、使用呼吸 兴奋剂等。
肺栓塞中国专家共识PPT专业课件
![肺栓塞中国专家共识PPT专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e49a2baa00b52acec7ca12.png)
完整编辑ppt
18
ECG 示SIQIIITIII RBBB
I导
II导
III导
完整编辑ppt
19
ECG 示V1-V4导T波倒置
V1
V2
V3
完整编辑ppt
V4
20
实验室检查
超声心动图: 直接征象能看到肺动脉近端或右心腔血栓,但阳性率低,如
同时患者临床表现符合PTE,可明确诊断。 间接征象多是右心负荷过重的表现,如右心室壁局部运动幅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2010年中国专家共识
完整编辑ppt
新桥医院呼吸内科 李玉英
1
流行病学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 心血管常见、多发疾病;
误诊率高达70%-80%;美国,仅1/3死亡病例在死亡前 得到确诊,仅6.5%的病例得到及时治疗;
特点: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误诊率、 高漏诊率、低检出率、低治疗率。
Hirsh J, Guyatt G, Albers GW, et al. 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8th Edition). Chest, 2008, 133: 110S–112S.
完整编辑ppt
12
临床表现
体征
肺部听诊湿啰音及哮鸣音,胸腔积液阳性等; 肺动脉瓣区可出现第2心音亢进或分裂,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
期杂音; APTE致急性右心负荷加重,可出现肝脏增大、肝颈静脉反流
征和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的体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2
两次化疗间隔11天以上
NCCN指南推荐用于周期为2周以上化疗方案
➢对密集化疗的患者给予三周 一次用药方案,用量 100ug/kg或6mg ➢当PEG-rhG-CSF的血药浓度 大于2ng/ml时,ANC值与 PEG-rhG-CSF的血药浓度呈负 相关。 ➢用药后的第12天,所有入组 患者的ANC 均大于109/L, PEG-rhG-CSF的血药浓度均小 于2ng/ml,基本清除完毕。
持续时间 用药方便,患者依从
性更好
Clin Pharmacokinet 2011; 50 (5): 295-306
作用机制和代谢途径
G-CSF与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外源性CSFs 中性粒细胞
PEG-rhG-CSF 主 要 由 中 性粒细胞受体介导清除 (与年龄、性别、肝肾功 能 无 关 ) , 随 着 ANC 升 高 , 血 浆 PEG-rhG-CSF 浓度明显下降的现象称为 PEG-rhG-CSF 血 药 浓 度 的 “ 自 我 调 节 ” ( Self-
接受骨髓抑制性化疗时预
CSF)上市
防FN发生)在美国注册
中国、日本批准 了PEG-rhG-CSF临
床应用
PEG-rhG-CSF药理特征
rhG-CSF蛋白N末端 共价结合
20KDa 聚乙二醇链
PEG-rhG-CSF
药物生物稳定性 更强,不易被酶 水解
免疫原性与抗原 性降低,不易产 生中和抗体
特点 清除方式 半衰期
34%
13%
13%
15%
复杂感染 延长住院时间
死亡
EUROPEAN ONCOLOGY 2010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Chin Pharm J,2013March,Vol.48No.5
指南重视PEG-rhG-CSF的规范应用
博采众长
• 评估化疗方案FN发生风险为重 中之重
rhG-CSF)上市
rhG-CSF 80年代中期
>70
1991年
Neulasta® 2002年
新瑞白 2015年
80年代初期
1991年
1999年
2012年Hale Waihona Puke rhG-CSF瑞白
FN被一致认为 是肿瘤患者死 亡的常见原因
rhG-CSF的第一个适应症 SFDA批准齐鲁制药
(非髓细胞恶性肿瘤患者 有限公司瑞白(rhG-
用药12天之后PEG-rhG-CSF清除完毕,粒细胞无明显增加,提示下一化疗周期 间隔可在注射PEG-rhG-CSF后第12天开始。
Clin Pharmacokinet 2011; 50 (5): 295-306
临床医师对规范使用G-CSF 的认识不足
我国PEG-rhG-CSF应用水平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regulation)作用 。
普通G-CSF肾小球过滤 排出;PEG-rhG-CSF
不经此步骤
与中性粒细胞结合 吞噬清除
G-CSF促进中性 粒细胞分化成熟
成熟中性粒细胞 进入血液循环
最佳给药剂量为单次6mg或100ug/kg
NCCN指南推荐单次给药6mg
➢PEG-rhG-CSF一定范围内是 浓度依赖性药物。 ➢当血药浓度大于EC90时,即 单次给药6mg以上时,疗效随 剂量的增加变化不大。 ➢仅给药3mg,对应有效率不 足70%。 ➢PEG-rhG-CSF的最佳给药剂 量为单次6mg或100ug/kg。
— 在评估初次化疗患者FN 的风险方面,71.4% 的医师 知道如何进行FN 风险评估
— 分别有50.0%、63.0% 和 2.9%的医师明确一级预防性 使用、二级预防性使用和治 疗性使用G-CSF 的时机
01
国内首个PEG-rhG-CSF共识
国内首个PEG-rhG-CSF共识 PEG-rhG-CSF详解 PEG-rhG-CSF的规范适应症
中国近年癌症发病率
中国2000-2011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
2015年中国新增癌症发病率(千人)
1.Chen W, Zheng R, Baade P D,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J].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16, 66(2): 115-132.
血药浓度
给药频率
长效G-CSF 在血液中清除 受ANC的介导 血浆半衰期
47-72小时
血药浓度更持 续稳定
每个化疗周期 仅注射一次
普通G-CSF 肾小球过滤清除 +ANC介导清除
血浆半衰期 1.3-4.7小时
峰浓度与谷浓度差 异大
每天注射
优势 机体自我调节清除机
制,更加智能高效 一个化疗周期一次用
药即可 更有效预防FN,减少 3、4度粒细胞减少的
PEG-rhG-CSF研发史
发现粒细胞刺激因子 超过70个国家批准rhG-CSF (rhG-CSF)能够刺激 用于骨髓移植、重度CN、
中性粒细胞生成 AA、MDS以及为移植进行 的造血干细胞动员
FDA批准 Amgen公 司PEG-rhG-CSF 上市,
商品名Neulasta®
CFDA批准齐鲁制药有 限公司新瑞白(PEG-
Clin Pharmacokinet 2011; 50 (5): 295-306
最佳给药时间为化疗后1-2天
NCCN指南首选化疗后24h,化疗当日,3-4日亦可
化疗后1-2天,有足够数量级的GCSFR 细胞,预防性应用GCSF效果好
化疗后骨髓内各期祖细胞总数决定了对GCSF的敏感性
Marco Danova, et al. Anticancer Ther. 11(8), 1303–1313 (2011)
FN是癌症患者第一急症
FN定义为:单次体温(口表)≥38.3℃或≥38.0℃持续1h以上,ANC<1.0×109/L
美国感染病学会 ( IDSA)指南要 求,一旦诊断粒缺 伴发热,须2h 内 进行治疗,因为在 粒细胞缺乏患者中 感染进展非常快。
化疗 粒缺 粒缺伴发热(FN)
5% 4% 7%
9%
发热
• 一级预防、二级预防、治疗、 动员等合理应用PEG-rhG-CSF有 明确指南说明
• 多个权威机构均重视PEG-rhGCSF的规范应用
• CSCO等博采众长,制定了首个 PEG-rhG-CSF临床应用中国专家 共识
02
PEG-rhG-CSF详解
国内首个PEG-rhG-CSF共识 PEG-rhG-CSF详解 PEG-rhG-CSF的规范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