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学者看张爱玲名人关于张爱玲的散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她的文风有一个只属于她的命名:张爱玲体。
人性的主题、女人的命运、“犯冲”的色彩、苍凉的基调、参差的结构、繁复的意象——这,就是“张爱玲体”?
在她走红文坛的时候,傅雷称她的《金锁记》是“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谭正璧称她“在技巧上始终下着极深的功夫”。班公预言:“她的散文,她的文体,在中国的文学演进史上,是有她一定的地位的”。胡兰成赞道:“鲁迅之后有她,她是个伟大的寻求者”。
50年代末,夏志清在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笫一次把张爱玲请进了文学史,并予以高度评价:“张爱玲应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仅以短篇小说而论,堪与英美现代女文豪曼殊菲尔、安泡特、韦尔蒂、麦克勒斯之流相比,某些地方她恐怕还要高明一筹。《秧歌》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已经是本不朽之作”。夏志清还称《金锁记》“是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70年代初,夏志清又谈到:“以‘质’而论,实在可同西洋现代极少数第一流作家相比而毫无愧色。隔百年读《秧歌》、《赤地之恋》,更使我深信张爱玲是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也是‘五四’以来最优秀的作家。别的作家,……在文字上,在意象的运用上,在人生观察的透彻和深刻方面,实在都不能同张爱玲相比。”“至少在美国,张爱玲即将名列李白、杜甫、吴承恩、曹雪芹之侪,成为一位必读作家。”
由于张爱玲作品本身的魅力,也由于夏志清等评论家的推崇,张爱玲在台港海外一直有着很高的声誉。80年代以后,大陆读者和学者也纷纷迷上了张爱玲,研究论文和文学史著作中频频出现了她的名字。其中既有对她的作品的分析解剖,又有对其文学史地位的尝试性评价。
吴福辉充分肯定张爱玲对旧家族在大都会的际遇命运的精细表现,认为她的都市最接近上海的真面目,把中国都市文学深入到“现代都市哲理”的层面。
杨义认为张爱玲具有鲜明的“才子+浪子”的真正艺术家品格,是“海派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严家炎认为她达到了新感觉派的作家想达到而没有达到的高度。
几乎所有的评论者都盛赞张爱玲的艺术技巧,凡是读过她的作品的人都会被她的奇异风格迷住。据粗略统计,自80年代以来,大陆已发表研究张爱玲的论文200余篇、专著2部、传记性质的著作7部。
作为千万个“张迷”之一的本文作者,坚持认为张爱玲是40年代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中国文学史上最出色的女作家之一。笔者深信,在已逐步“经典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为数不多的经得起时间考验、并走向“经典”的作家之一。她提供了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的“标本”(当然不是唯一的标本)
英国小说家班乃特(Arnold Bennett)在《经典如何产生》一文中指出,一部作品所以会成为经典,全是因为最初由叁俩智勇之士发现了一部杰作,不但看的准确,而且说得坚决,一口咬定就是此书。一般读者将信将疑,无可无不可,但经不起时光从旁助阵,终于也就人云亦云,渐成“共识”。
傅雷是这样的“智勇之士”,夏志清也是这样的“智勇之士”。
张爱玲研究还需要更多的“智勇之士”。
○张迷群像
她的读者有一个只属于她的称喟:张迷。
像歌星、舞星、影星和球星,她拥有无数的痴迷的崇拜者。但她不是“星”,它是“家”——作家、艺术家、人性探索家。
当她成名的时候,每逢与朋友炎樱上街,就有一群小孩跟在后面大喊:张爱玲、张——爱——玲——
一个少年这样看张:“我初次读到张爱玲的作品是她的散文,在1943年的上海,在几本杂志间,15岁的读者快心的反应是:鲁迅之后感觉敏锐表呈精备的是她了。”
那时候她领一代风骚,好多位青年男女作者,倾心于“张爱玲体”,专门模仿她的风格,形成过一个“张爱玲派”。这些作者大多是中产阶级出身大学生,又称“少爷小姐派”。
50年代中期,张爱玲飘流海外,她的名字在大陆绝了迹,在台湾也没有“热”起来,台湾还一度把她的作品当作禁书。但是,那时就有一群“地下张迷”。
一位读者在台北一家中兴图书馆“偷藏”的“禁书”中,无意中发现了《流言》,十分欣喜,那年月没有复印机,他就动手一篇篇抄写。
一位中学生“被张爱玲的文字所诱惑”,从学校图书馆里偷出了“昏黄残破”的《赤地之恋》,窃喜不已。
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作家迷张。
台湾作家水晶在报上搜寻每一篇关于张爱玲的文字,他可以大段背诵张爱玲作品,并写有《张爱玲的小说艺术》的专著。
夏志清的兄长夏济安先生,1960年前后就在他任教的台大外文系详尽的介绍过张爱玲,他的学生、《现代文学》社的青年作家陈若曦、白先勇、和台湾乡土文学的后起之秀王祯和等,莫不是张爱玲的崇拜者。陈若曦认为她是极有才华
的女作家,是对台湾女作家影响最大的作家;白先勇受她的影响早得公认;王祯和觉得她什么都好,什么都美。
更晚一辈的作家施淑、施叔青、李昂三姊妹也是张迷。施叔青说《张爱玲小说集》是她的圣经。因为太喜欢她了,又怕受影响太深,故意把她的书藏起来,看到不敢看。直到觉得自己瘫痪了,才敢再看,愈看愈觉得喜欢,愈看愈觉得伟大。“我认为中国作家不管死了或活着,有三个人可以得诺贝尔文学奖,沈从文、张爱玲、老舍,现在三个人都死了。”李昂既喜欢张的作品,又对她的传奇人生着迷,觉得这个女人替她和许多女人都活过一遍。施淑喜爱张爱玲的诗《中国的日夜》,认为它是中国几千年的生活,是中国的历史。
“全世界有花园华文的地方,就有人谈论张爱玲”。作家迷张,记者编辑也迷张。
桑品载在军中服役时的最大精神享受便是读《传奇》,当了《中国时报》编辑之后,从报界“首席张迷”朱西宁处得知张爱玲的地址,不顾当时张爱玲作品在台湾是禁书的环境,不顾上方的警告,执意要拉到张爱玲的稿子。
朱伟贞担任《联合报》副刊编辑之后的第一个誓言便是:“哪一天邀到张爱玲的稿,哪一天走人!”
戴小姐自台北飞到洛杉矶,好不容易得到张爱玲的地址,不顾巨额花费,指定入住张的隔壁,成天研究张爱玲的行踪,仅见她出来倒垃圾,也不敢惊动。待张爱玲走后,翻拣其垃圾研究其日常起居,造成轰动一时的垃圾事件。
大学教授也是张迷。
夏济安在台大外文系宣讲张爱玲,造就了白先勇等张爱玲传人。
李昂说,她曾把《倾城之恋》当成圣经一样讲给学生,费尽心机的解释为什么范柳原和白流苏要谈这样一场辛苦的恋爱。
著名学者李欧梵在洛杉矶加州大学专门开设过研究张爱玲小说的课。
台湾大学教授张建,带着6个研究生各写了一篇研究张爱玲小说的论文,结集为《张爱玲的小说世界》出版。
在台湾和美国的大学教材中,张爱玲的作品纷纷入选。
演艺界也有很多张迷:
40年代的歌星兼影星李香兰欲与张爱玲合作,请她专门为自己写剧本,被婉拒。
50年代香港影星李丽毕盛装打扮来访张爱玲,也请她专门为自己写剧本,那时张爱玲的心已飞向了美国,无暇应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