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对韵》节选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 国学笠翁对韵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笠翁对韵》的基本内容,了解其韵律特点。
2. 通过学习《笠翁对韵》,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笠翁对韵》的基本概念和韵律特点。
2. 第一、二、三、四、五章的内容,包括韵文和对子。
三、教学重点:1. 掌握《笠翁对韵》的基本概念和韵律特点。
2. 学习第一、二、三、四、五章的内容,能熟练背诵。
四、教学难点:1. 《笠翁对韵》的韵律特点。
2. 对子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笠翁对韵》的基本概念和韵律特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背诵,学生跟读。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背诵,相互检查。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对子的意义和运用。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笠翁对韵》的基本概念和韵律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内容】1. 讲解《笠翁对韵》的基本概念和韵律特点。
2. 学习第一、二、三、四、五章的内容,教师示范背诵,学生跟读。
【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练习背诵,相互检查。
2. 学生分组讨论对子的意义和运用。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课后作业】1. 背诵第一、二、三、四、五章的内容。
2. 结合课文内容,运用对子进行创作。
六、教学目标:1. 加深学生对《笠翁对韵》韵律特点的理解。
2. 通过学习第六、七、八、九、十章,增强学生对国学文化的认识。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七、教学内容:1. 第六、七、八、九、十章的内容,包括韵文和对子。
2. 对之前学过的内容的复习和巩固。
八、教学重点:1. 学习第六、七、八、九、十章的内容,能熟练背诵。
2. 通过对子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作能力。
九、教学难点:1. 对子的巧妙运用和对韵文的深入理解。
2. 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国学文化的魅力。
十、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第六、七、八、九、十章的内容和对子的运用。
《笠翁对韵》教案
1、《笠翁对韵》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笠翁对韵》(一东)。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2、《笠翁对韵》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新学习内容,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音乐、多音字、古诗《送杨山人归嵩山》、五岳的名称等。
三、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四、教学过程: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
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
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笠翁对韵》教案
1、《笠翁对韵》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笠翁对韵》(一东)。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2、《笠翁对韵》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新学习内容,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音乐、多音字、古诗《送杨山人归嵩山》、五岳的名称等。
三、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四、教学过程: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
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
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一年级《笠翁对韵》教案
东疏镇大伯完小课时备课
年级:一学科:地方校本单元:一备课人:刘丽霞
第页
第页
第页
第页
东疏镇大伯完小课时备课年级:学科:地方校本单元:备课人:
第页
第页
第页
东疏镇大伯完小课时备课年级:学科:地方校本单元:备课人:
第页
第页
第页
东疏镇大伯完小课时备课年级:学科:地方校本单元:备课人:
第页
第页
第页
东疏镇大伯完小课时备课年级:学科:地方校本单元:备课人:
第页
第页
第页
东疏镇大伯完小课时备课年级:学科:地方校本单元:备课人:
第页
第页
第页
东疏镇大伯完小课时备课年级:学科:地方校本单元:备课人:
第页
第页
第页
东疏镇大伯完小课时备课年级:学科:地方校本单元:备课人:
第页
第页
第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笠翁对韵》(节选一)教案(推荐)
一年级传统文化《笠翁对韵》(节选一)教案(推荐)第一篇:一年级传统文化《笠翁对韵》(节选一)教案(推荐)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笠翁对韵》(节选一)教案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2、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2、跟老师读课文。
3、自由读课文。
4、同桌互检朗读。
5、教师抽检学生朗读课文。
6、齐读课文。
三、释读1、师读第一句。
讲解第一句。
2、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下饷对高舂青春对白昼3、学生一起说课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
1、分组读,再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
4、试着背诵。
五、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收集对联。
附:上平声篇【一东】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曰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
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河对汉,绿对红。
雨伯对雷公。
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
云叆叇,曰曈朦。
蜡屐对渔篷。
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
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
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
四岳对三公。
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
清暑殿,广寒宫。
拾翠对题红。
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
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曰省冬烘。
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二冬】晨对午,夏对冬。
下饷对高舂。
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垂钓客,荷锄翁。
仙鹤对神龙。
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
三年级《笠翁对韵》节选
三年级《笠翁对韵》节选摘要:一、介绍《笠翁对韵》- 解释《笠翁对韵》的概念- 说明《笠翁对韵》的作用和重要性二、节选内容概述- 介绍节选的来源和背景- 概括节选的内容和主题三、节选内容详细解读- 逐句解析节选内容,解释其中的意义和美感- 分析节选内容中的对仗和韵律四、对《笠翁对韵》的启示- 讨论《笠翁对韵》对于现代汉语学习的重要性- 提出如何将《笠翁对韵》融入汉语教学的建议正文:《笠翁对韵》是古代中国一部脍炙人口的启蒙读物,主要用于教授儿童学习诗词和对仗。
该书按韵编排,包含了丰富的天文、地理、历史、典故、诗词、花鸟、人物、器物等意象,对于学习汉语的语音、词汇、修辞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本次我们选取了三年级《笠翁对韵》的节选,以供大家学习和欣赏。
节选内容如下: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河对汉,绿对红,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这段节选以描写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对仗和韵律的手法展现了十月塞边和三冬江上的景色。
其中,“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描绘了塞外的寒冷和戍楼的壮观,而“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则描绘了江南冬日的雪景和渔翁的艰辛。
这两句诗在意境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生活的不易。
在对仗方面,节选中的“河对汉,绿对红,雨对风”以及“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等句子都表现了对仗的工整和优美。
这些对仗不仅体现了汉语的音韵之美,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通过这段《笠翁对韵》的节选,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首先,《笠翁对韵》作为一部古代启蒙读物,对于现代汉语学习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通过学习《笠翁对韵》,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汉语的语音、词汇、修辞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其次,《笠翁对韵》的内容丰富多样,可以作为汉语教学的素材,激发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将《笠翁对韵》融入课堂教学,通过讲解、朗读、吟诵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汉语的魅力。
一年级传统文化笠翁对韵节选一
1 《笠翁对韵》(节选一)课型:新授课备课日期:授课日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对子一般都词性相同,结构相仿,声调平仄交替,念起来琅琅上口。
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从对对子游戏中,我们发现好的对子一般都词性相同,结构相仿,声调平仄交替,念起来琅琅上口。
情感目标:体会对子的声调平仄交替,念起来琅琅上口。
教学重、难点:体会对韵的朗朗上口。
教学方法:领读、跟读、对读相结合。
教具:图片、投影仪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上课之前,先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纪晓岚讽对石先生》。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
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私塾,晓岚对他很反感。
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
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
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执教鞭责问晓岚。
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
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
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相机出示这幅对联)齐读对联。
这就是一幅对联,对联也叫对子。
对对子很有趣,也很简单,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今天我们也来对对子。
二、授课:从刚才的对对子游戏中,我们发现好的对子一般都词性相同,结构相仿,声调平仄交替,念起来琅琅上口。
而说到对对子,我们就不得不提《笠翁对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部分。
笠翁对韵二冬教案传统文化
笠翁对韵二冬教案传统文化第一篇:笠翁对韵二冬教案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笠翁对韵》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春联、教学用卡片、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第二篇:《笠翁对韵》(节选二)教案《笠翁对韵》(节选二)教案郭素华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理解“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节选二)。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节选二)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笠翁对韵》教案
《笠翁对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笠翁对韵》。
(2)理解《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和韵律特点。
(3)掌握一些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2)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激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笠翁对韵》的朗读和背诵。
2. 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和韵律特点。
3. 学习《笠翁对韵》中的生字词及其正确书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笠翁对韵》。
(2)理解《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和韵律特点。
2. 教学难点:(1)掌握《笠翁对韵》中的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运用对仗句式进行文学创作。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笠翁对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2. 分析法: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运用对仗句式进行文学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笠翁对韵》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笠翁对韵》,让学生感受其韵律美。
3. 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讲解其特点和用法。
4. 学习《笠翁对韵》中的生字词,讲解其正确书写和用法。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对仗句式进行文学创作。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尝试运用对仗句式进行文学创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对仗句式的应用和对生字词的掌握。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笠翁对韵》(节选一)教案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2、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2、跟老师读课文。
3、自由读课文。
4、同桌互检朗读。
5、教师抽检学生朗读课文。
6、齐读课文。
三、释读1、师读第一句。
讲解第一句。
2、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下饷对高舂青春对白昼3、学生一起说课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
1、分组读,再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
4、试着背诵。
五、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收集对联。
附:上平声篇【一东】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曰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
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河对汉,绿对红。
雨伯对雷公。
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
云叆叇,曰曈朦。
蜡屐对渔篷。
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
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
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
四岳对三公。
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
清暑殿,广寒宫。
拾翠对题红。
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
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曰省冬烘。
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二冬】晨对午,夏对冬。
下饷对高舂。
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垂钓客,荷锄翁。
仙鹤对神龙。
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
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
花萼楼间,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恃宠起边风。
幼儿园大班语文《笠翁对韵》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文《笠翁对韵》教案
标题:幼儿园大班语文《笠翁对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孩子们通过学习《笠翁对韵》,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引导孩子们理解并掌握对仗工整的句子,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通过对《笠翁对韵》的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二、教学内容:
1. 介绍作者:李渔,字笠翁,是清朝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智慧和趣味性。
2. 解读《笠翁对韵》:《笠翁对韵》是一首充满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诗,每个句子都是对仗工整的。
例如,“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这两句诗就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三、教学步骤:
1. 引入:老师可以先讲述一个关于李渔的故事,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2. 讲解:逐句解释《笠翁对韵》的内容,帮助孩子们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 实践:让孩子们模仿《笠翁对韵》的风格,尝试创作自己的诗句,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笠翁对韵》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应,评估他们对《笠翁对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孩子们的创作成果,评价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也要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笠翁对韵》教学设计教案导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笠翁对韵》教学设计教案导案说课稿教学反思《笠翁对韵》(节选二)教学设计好生镇中心小学李迎新教学U标:1、使大多数学生能熟练地朗读、背诵《笠翁对韵》,并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2、通过一起来作对,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3、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悄感。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熟读、背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咕咚讲故事。
小朋友们,你们看,我们的好朋友小咕咚来了,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一个好听的故事。
(出示课件:小咕咚的图片)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的故事。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一家可谓是书香门第。
父亲苏洵、苏轼、弟弟苏澈合称三苏,个个才华横溢,誉满朝野。
据说苏东坡小的时候,就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
他受到父亲的影响,博览群书,擅长吟诗作赋。
大人们都夸奖他,他也飘飘然。
于是他书写一幅对联贴在自家的大门口。
这幅对联是: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课件出示对联)对联贴出后不久,有一位年老的长者登门向苏东坡求教。
他递给苏东坡一本书,要苏东坡读给他听。
苏东坡拿来一看,傻眼了。
书中尽是他不认识的字,读起来根本连不成句子。
苏东坡一时间弄得面红耳赤,也是算他聪明乖巧,立刻联想到自己的对联夸了大话。
立刻向来访的老者鞠了一躬说:“只怪小生口出狂言,这其中的字多读不来,请老先生指教。
感谢老先生的教诲那位长者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苏东坡知错必改,立刻到书房写下两个词组加在原来的对联上。
这幅对联就变成了: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课件出示对联)这就是对联,是咱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语言形式。
有意思吗,同学们,你们见过哪里有对联,对联也叫对子。
对对子很有趣,也很简单,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今天我们也来对对子。
二.学习新课(一)练习对对子。
1、对单字的对子。
其实对对子很简单,动动小脑筋看谁能对上来。
出示课件图片:白对()天对()雨对()有对()去对()肥对()2、对双字的对子。
我发现还有许多词语也能对成对子,咱们来想想看。
四年级诵读《笠翁对韵》教案
四年级经典诵读《笠翁对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笠翁对韵》,了解和掌握对仗和韵律的基本知识。
2.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诵读《笠翁对韵》选段。
2. 学习对仗和韵律的基本知识。
3. 分析选段中的对仗和韵律特点。
三、教学重点:1. 熟练诵读《笠翁对韵》选段。
2. 掌握对仗和韵律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难点:1. 对仗和韵律的运用。
2. 理解选段中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准备:1. 《笠翁对韵》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4. 学生文具用品。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笠翁对韵》的背景和作者。
2. 学生自读选段,注意字音和节奏。
3. 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跟读。
4. 分析选段中的对仗和韵律特点,讲解相关知识。
5.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七、作业设计:1. 熟读选段,巩固对仗和韵律知识。
2. 回家后向家长分享学习内容,增进亲子互动。
八、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十、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展示学习成果。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共同见证学生的成长。
3. 开展古典文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受对仗和韵律的魅力。
2. 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文本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采用分层教学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教学步骤:1. Step 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02笠翁对韵节选二
《笠翁对韵》(节选二)课型:新授课备课日期:授课日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搜集身边的对联,继续体会对韵的朗朗上口。
能力目标:自己试着写几句,在写的过程中体验对韵。
情感目标:体会对子的声调平仄交替,念起来琅琅上口。
教学重、难点:体会对韵的朗朗上口。
教学方法:领读、跟读、对读相结合。
教具:图片、投影仪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了《笠翁对韵》(节选一),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笠翁对韵》(节选二)。
二、授课:1、先从最简单的一个字对起。
老师出示:湖,学生自由对。
说说这样对的理由。
教师归纳:只要词类相当的都可以对。
教师出示自己对的一部分答案,学生如果和老师想到一块去了就做“耶”的手势。
再对“风”,自由对,说理由。
2、对二字。
老师出示:西湖。
学生自由对,教师提示对对子的方法。
出示老师的答案,和老师一样的做“OK”的动作。
再对:七嘴——千山——天南——海阔——为什么你们能脱口而出地对出来?(因为这些词语都是成语)过渡:是呀,我们的汉语就是这么神奇,有些四个字的成语拆开来就是两个字的对联,成语掌握多了,你们说起话来会出口成章,写起文来会下笔有神的。
3、对三个字的对子。
老师可要出三字对了,我的上联是“瓜子脸”。
你能对上吗?学生自由对,教师提示。
相机出示:葡萄牙。
老师对的是葡萄牙,和老师想的一样的请跷大拇指。
(没有人和老师一样)说说老师对的对还是错?说理由。
指导:上下两句内容不搭界,格式却正确的对子,叫无情对。
4、对四字的对子。
出示:福如东海——文可安邦——有些古代的神话故事也能用来对对子:精卫填海——5、对五字的诗句。
出示句子,学生一齐对:海内存知己——路遥知马力——明月松间照——生当作人杰——白日依山尽——6、对七字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窗含西岭千秋雪——有心栽花花不开——接天莲叶无穷碧——三、朗读比赛。
一年级传统文化《笠翁对韵》(节选一)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笠翁对韵》(节选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笠翁对韵》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 通过学习《笠翁对韵》节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笠翁对韵》的基本格式和韵律特点。
2. 教学难点:理解《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和意境。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作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笠翁对韵》的魅力。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对仗练习,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3. 欣赏教学法:让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培养语感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笠翁对韵》教材、相关图片、音乐、动作指导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引出《笠翁对韵》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笠翁对韵》节选,讲解基本格式和韵律特点。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对仗练习,增强实践能力。
3)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背诵,培养语感和审美能力。
3. 课堂小结4. 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笠翁对韵》的学习内容。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选择一篇《笠翁对韵》的篇目,进行朗读、背诵。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对仗练习的表现。
2. 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朗读、背诵和课后练习。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中学习《笠翁对韵》的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诗社、图书馆等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邀请诗人、专家等进行讲座,分享《笠翁对韵》及其他传统文化的知识。
3. 开展《笠翁对韵》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有趣,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笠翁对韵》教案
《笠翁对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笠翁对韵》。
(2)理解《笠翁对韵》中的对仗结构和韵律特点。
(3)学会运用对仗技巧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2)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结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进行对仗创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笠翁对韵》。
(2)理解《笠翁对韵》中的对仗结构和韵律特点。
(3)运用对仗技巧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1)对仗结构的运用。
(2)韵律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笠翁对韵》的内容和结构。
(2)了解对仗技巧和韵律知识。
(3)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笠翁对韵》。
(2)了解对仗和韵律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朗读《笠翁对韵》选段。
(2)简要介绍《笠翁对韵》的背景和作者。
2. 学习对仗结构:(1)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结构。
(2)举例说明对仗的规律和技巧。
3. 学习韵律特点:(1)讲解韵律的基本知识。
(2)分析《笠翁对韵》中的韵律特点。
4. 创作练习:(1)分组进行对仗创作练习。
(2)选取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笠翁对韵》的情况。
2. 学生对《笠翁对韵》中对仗结构和韵律特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仗创作的创新能力和韵律把握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笠翁对韵》中的对仗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对仗技巧和韵律知识。
3. 采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创新能力。
4. 运用实践法,让学生在创作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笠翁对韵》教案
1、《笠翁对韵》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笠翁对韵》(一东)。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2、《笠翁对韵》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新学习内容,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音乐、多音字、古诗《送杨山人归嵩山》、五岳的名称等。
三、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四、教学过程: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
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
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笠翁对韵》节选笠翁对韵(节选)上学期1.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c ān ɡ穹qi ón ɡ。
雷隐隐,雾蒙蒙。
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j ì晚霞红。
[注]海树:海边的树。
苍穹:苍,青色。
穹,穹隆,原意是高大圆顶的空间,这里借指天空。
苍穹即青天。
雷隐隐:隐隐,雷声或车声。
霁:雨过天晴。
2.河对汉,绿对红。
雨伯对雷公。
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
[注]河对汉:河,黄河。
汉,汉水。
河可以借指银河,汉也可借指银河。
3.晨对午,夏对冬。
下饷xi ǎn ɡ对高舂ch ōn ɡ。
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垂钓客,荷h è锄翁。
仙鹤对神龙。
[注]下饷:这里指下午。
垂钓客:垂竿钓鱼的人。
荷(h è):担着,扛着。
4.清对淡,薄对浓。
暮鼓对晨钟。
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
[注]暮鼓对晨钟: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
5.奇j ī对偶,只对双。
大海对长江。
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
朱漆槛,碧纱窗。
舞调对歌腔。
6.泉对石,干对枝。
吹竹对弹丝。
山亭对水shu ǐ榭xi è,鹦鹉对鸬l ú鹚c í。
羹ɡēn ɡ对饭,柳对榆。
短袖对长裾。
鸡冠对凤尾,芍药对芙f ú蕖q ú。
[注]弹丝:弹奏琴瑟一类的乐器。
水榭:水上架台,台上建屋,可供人游憩。
鸬鹚:一种善于捕鱼的水鸟,可驯养。
羹:用肉、菜等芶芡煮成的浓汤。
裾:衣服的后襟。
芙蕖:荷花的别称。
7.贤对圣,是对非。
觉奥对参c ān微。
鱼书对雁字,草舍对柴扉。
鸡晓唱,雉zh ì朝飞。
红瘦对绿肥。
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
[注]觉奥句:觉奥和参微都是弄懂深奥微小的道理的意思,多用于教学或宗教方面。
鱼书:书信为鱼书。
雁字:书信也称雁书、雁字。
雉朝飞:乐府古题有《雉朝飞》。
红瘦句:(宋)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举杯句:李白《花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8.罗对绮q ǐ,茗m ín ɡ对蔬。
柏秀对松枯。
中元对上巳s ì,返璧对还珠。
云梦泽,洞庭湖。
玉烛对冰壶。
[注]茗:茗即茶。
返璧对还珠:宝物失而复得。
中元句:中元,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以为中元节。
上巳,农历每月初旬中的巳日。
三月上巳,是古代的一个节日。
云梦泽:古代大泽名,在楚(今湖南洞庭湖一带),方九百里,后逐渐干涸,只剩下了洞庭湖。
冰壶:盛冰的玉壶。
用以比喻人的清白,心地纯洁。
9.鸣对吠,泛对栖。
燕语对莺啼。
珊瑚对玛瑙,琥珀对玻璃。
门对户,陌对街。
[注]陌对街:陌,田间小路。
出处: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0.冠对履,袜对鞋。
海角对天涯。
鸡人对虎旅,六市对三街。
春对夏,喜对哀。
大手对长才。
风清对月朗,地阔对天开。
[注]履(l ǚ):指鞋。
海角天涯:形容遥远偏僻的地方。
鸡人:相传西周宫廷内有鸡人之官,主报时。
虎旅:英勇的军队。
六市:即六街,古都长安和汴京都有六条大街。
大手:即大手笔,原指重要文章,后引申用以形容人文才高妙。
11. 莲对菊,凤对麟。
浊富对清贫。
古往今来,谁见泰山曾作砺l ì;天长地久,人传沧海几扬尘。
[注]砺:磨刀石。
沧海几扬尘:据《神仙传》载,仙人麻姑对王远说,自己曾见东海三为桑田,目前水很浅恐怕要变成陆地了。
王远叹息说,连圣人都说海中将要扬起尘土了。
12.忧对喜,戚q ī对欣。
暮雨对朝云。
远水平沙,有客泛舟桃叶渡;斜风细雨,何人携榼杏花村。
[注]杏花村:在金陵。
(唐)杜牧《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3.枫叶半山,秋去烟霞堪倚杖;梨花满地,夜来风雨不开门。
14.林对坞,岭对峦。
昼永对春闲。
谋深对望重,任大对投艰。
裙袅ni ǎo 袅,佩珊珊。
守塞对当关。
密云千里合,新月一钩弯。
[注]袅:随风摆动的样子。
佩:古代女子头上或身上的佩饰。
珊珊,玉器叮咚的响声。
当关:把守关隘。
15.临对仿,吝l ìn 对悭qi ān 。
讨逆对平蛮。
忠肝对义胆,雾鬓b ìn 对云鬟hu án 。
埋笔冢zh ǒn ɡ,烂柯山。
月貌对天颜。
[注]悭:吝啬。
讨逆:讨伐坏人。
蛮:旧指南方少数民族。
埋笔冢:陈、隋间僧人智永是著名的书法家,相传他写字用笔积十八瓮,后埋成一墓,号曰“退笔冢”。
下学期1.寒对暑,日对年。
蹴c ù鞠j ū对秋千。
丹山对碧水,淡雨对覃t án烟。
歌宛转,貌婵ch án 娟。
雪鼓对云笺ji ān 。
洗耳尚逢f én ɡ高士笑,折腰肯受小儿怜。
[注]蹴鞠:蹴,踢;鞠,球。
覃烟:覃,长。
覃烟,袅袅直升空中的炊烟或横浮低空的烟雾。
婵娟:体态柔弱的样子。
云笺:(唐)韦陟(zh ì)用五采笺写信,由他人代笔,自己签名。
由于他写的“陟”字像五朵云,因而后来人们称书信为五云笺或云笺。
洗耳句:传说帝尧时,箕山有高人隐士曰巢父、许由,尧同许由商量,准备把帝位传给他。
巢父听到了,以为玷污了他的耳朵,就跑到池中去洗耳。
池水主人怒曰:“何污我水!”这个故事说帝尧、许由、巢父、池水主人,一个比一个更高洁。
折腰句:陶渊明为彭泽令。
一次,郡j ùn 督d ū邮来视察。
县吏向陶t áo 渊yu ān 明建议,应穿上官服迎见。
陶渊明气愤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于是弃官而去。
2.琴对管,斧对瓢pi áo 。
风定落花闲不扫,霜余残c án 叶湿难烧。
千载z ǎi 兴周,尚父一竿ɡān 投t óu 渭w èi 水;百年霸b à越yu è,钱王万弩n ǔ射江潮。
[注]千载二句:西周初,吕望曾隐居在渭水垂钓,后被周文王聘请为太师,辅佐武王灭殷。
被周武王尊为尚父。
百年二句:传说五代时钱鏐为吴越王,做御潮铁柱于江中,未成而潮水大至。
吴越王命以万弩射之,潮水乃退。
筑土一升者,赏钱一升,名之曰钱塘。
3.歌对舞,笑对嘲ch áo 。
耳语对神交。
花径风来逢客访,柴扉f ēi 月到有僧s ēn ɡ敲qi āo。
夜雨园中,一颗不雕王子柰n ài ;秋风江上,三重ch ón ɡ曾c én ɡ卷ju ǎn 杜公茅m áo 。
[注]柴扉句:此推衍y ǎn 唐诗人贾岛“僧敲月下门”句。
夜雨一句:《二十四孝》载:晋人王祥至孝,后母不慈,命其看护后园柰树,柰落则鞭bi ān之。
祥抱树大哭,感动上天,柰一颗不落。
柰:落叶小乔木,花白色,果小,是苹果的一种。
秋风二句:杜公指杜甫。
杜甫居成都时,一次大风吹坏了草堂,他曾为此写作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之句。
4.梅对杏,李对桃。
酒仙对诗史,德d é泽z é对du ì恩ēn 膏ɡāo 。
万事从人,有花有酒应自乐;百年皆ji ē客,一丘一壑h è尽吾w ú豪h áo 。
[注]酒仙:杜甫有《饮中八仙歌》,称李白、贺知章、李琎、张旭等为酒仙。
诗史:杜甫的许多诗,较为真实地记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被人称为“诗史”。
百年二句: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认为人生百年不过如客人一样暂住世间,应放浪山水之间,尽其豪情。
5.微对巨,少对多。
蜂媒m éi 对蝶使,雨笠对烟蓑su ō。
眉淡扫,面微酡tu ó。
月本阴精,岂有羿y ì妻q ī曾c én ɡ窃qi è药;星为夜宿xi ù,浪传织女漫投t óu 梭su ō。
[注]面微酡:酡,因酒醉而面带微红叫酡。
月本二句:古代神话传说,有穷国君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长生药,其妻嫦娥窃之服用后飞升到月宫。
本书作者认为,月本是阴气的精华,哪里有嫦娥飞升的事呢?星为二句:古代神话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整夜在那里织布。
世传牛郎织女隔天以梭相投。
本书作者认为,这种说法也是荒诞虚无的事。
夜宿:夜间的星宿。
浪传:胡传,乱传。
6.清对浊,美对嘉ji ā。
鄙b ǐ吝l ìn 对矜j īn 夸ku ā。
满院松风,钟声隐隐为僧s ēn ɡ舍sh è;半窗花月,锡x ī影y ǐn ɡ依依是道家。
[注]锡影句:僧人所持杖称锡。
依依,隐隐约约的样子。
7. 红对白,绿对黄。
故国对他乡。
九日高峰惊落帽,暮春曲水喜流觞sh ān ɡ。
僧s ēn ɡ占zh àn 名山,云绕茂林藏古殿di àn ;客栖q ī胜地,风飘落叶响空廊l án ɡ。
[注]九日句:(晋)孟嘉为桓温之参军,九月九日游龙山,群僚毕集,有风将孟嘉帽子吹落而不觉。
孙盛作文嘲笑,他即时作答,四座皆服。
杜甫诗:“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即用此典。
暮春句:晋永和上巳日(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王献之、谢安、孙绰诸人曾在山阴兰亭集会,于水边嬉游采兰,曲水流觞,饮酒赋诗以娱,以消除不祥,称为修禊。
8. 形对貌,色对声。
晓燕对春莺。
贾ji ǎ客君山秋弄笛,仙人缑ɡōu 岭夜吹笙sh ēn ɡ。
帝d ì业独兴,尽道汉高能用将;父书空读,谁言赵括ku ò善知兵。
[注]贾客句:《博异志》载,有商人吕乡筠,善吹笛,一次泊舟君山附近,遇到一位老人,有合上天神乐、仙乐和自己欣赏的三支仙笛,吹奏数声,湖上风波大作。
贾客,商人。
仙人句:传说周灵王太子晋好吹笙,作《凤凰鸣》,遇浮邱公,接上蒿山。
后于七月七日乘白鹤过缑氏山头,拱手谢别时人而去。
缑,刀剑等柄上所缠的绳,缑岭,山名,在河南。
9.庚ɡēn ɡ对甲,乙对丁。
梅妻对鹤子,珠箔b ó对银屏。
人间寿者相,天上老人星。
江阁凭临,一水净连天际碧;石栏闲倚y ǐ,群山秀向雨余青。
[注]梅妻句:宋代林逋,隐居西湖孤山,以梅鹤自娱。
没有娶妻,没有孩子,时人说林逋“梅妻鹤子”。
珠箔银屏:(唐)白居易《长恨歌》:“珠箔银屏迤逦开。
”人间句:旧时迷信,讲论骨相。
寿者相,谓视其相为长寿者。
天上句:《史记·天官书》载天上有南极老人星,主寿。
10.谈对吐t ǔ,谓w èi 对称。
争名如逐鹿,谋利似趋q ū蝇。
句写穷愁,浣hu àn 花寄迹传chu án 工部;诗吟y ín 变乱,凝n ín ɡ碧伤心叹右丞ch én ɡ。
[注]逐鹿:逐鹿中原,原指在战场上争夺政权。
后来又有“未知鹿死谁手”的话,比喻胜负难定,这里即用此意。
趋蝇:追赶苍蝇。
古有“蝇头微利”的说法,“趋蝇”是说十分不值得。
句写二句:这是写杜甫的事,杜拾遗曾为检校员外郎,后人称之为杜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