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测语文试题汇总

合集下载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语文)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语文)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现代的思想家们常常说,语言文字构建了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可以呈现一个民族深层的思维和意识结构。

那么从汉字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呢?汉字是现在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是由图画抽象、规范、滋生而成的。

古代的汉字表明,古人不习惯于抽象而习惯于具象,比如“牛”,各种字形始终突出地显现着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又如食物,有“米”“稻”“禾”“黍”等等,但并没有一个总的类名,如庄稼、粮食之类。

反过来看,汉字的这种象形性也对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极大影响,使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始终不曾与事实世界的具体形象分离,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

汉字的衍生和分类也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汉字的衍生是一个树形滋生的过程,以造字时代独立产生的象形“初文”(章太炎语)为根,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几种造字的方法,滋蘖出“字”。

从每个“初文”中产生的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字,在后来被视为同属于某一个“部首”,它们所表示的现象或事物,在古人看来就是事实世界的一个“类”。

这种分类方式与近代西方有所不同,古代中国人特别注意一个现象、一个事物可以感知的表象,以此作为分类的依据。

因此那些以类相从的字,无论以什么“初文”为义符,“初文”的象征性总是使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使人们一看就可以体会它的大体意思。

这种归类的思路,以事物可以感知的特征为依据,通过感觉与联想,甚至隐喻的方式进行系联。

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那么以“木”为义符的字应该都表示树木,如梅、李、桃、桂等等,但实际上,“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它可以是树木的一部分,如“本”“末”,可以是与树木有关的某些性质与特征,如“柔”“枯”,甚至还可以是与树木并不直接相关,却可以从树木引申的其他现象,如“杲”(日在木上,明也)、“杳”(日在木下,冥也)。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测语文试题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测语文试题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测语文试题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测语文试题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

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

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千娇百媚。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

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

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

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

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

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在一起。

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

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

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

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

《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

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

湖南省长郡中学、衡阳八中等十三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doc

湖南省长郡中学、衡阳八中等十三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doc

湖南省长郡中学、衡阳八中2017届高三十三校重点中学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大自然中,悦耳动听的鸟鸣声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愉悦。

每一类鸟的鸣声都不尽相同。

乌鸦呱呱叫,山雀的鸣声如嘹亮的哨响,隐夜鸫的叫声则似长笛声般悠扬。

那么在复杂的背景噪声下,如何识别鸟鸣声?是否存在可以识别每一类鸟鸣的应用程序?针对上述问题,英国牛津大学的蒂莫·帕帕多普洛斯和他的同事,提出了一种能够识别各类鸟叫声的鸟鸣识别算法。

一般情况下,自然资源保护论者需要通过定期的徒步旅行或者直升机旅行的方式,对生存在特定区域内的鸟类数目进行统计和总结。

然而,如果通过音频录制鸟鸣,再将音频转化为物种计数,采用此方法代替旅行统计方式,将使得鸟类追踪的研究变得轻而易举,为研究鸟类种群数目是否下降或者鸟类的迁徙模式是否改变等,带来很大便利。

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丹·斯托博士称:“鸟鸣极其复杂,这些最简单的声音通常难以分辨,因为它们听起来如此相似。

”毕竟我们无法听清远处的,特别是在嘈杂环境中的鸟叫声。

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亚洲和欧洲共收录了15种不同鸟类的鸣叫声,包括新疆歌鸲、大山雀、画眉等。

高三上学期周周清(1)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上学期周周清(1)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2017级高三上期周周清一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

“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

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

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

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

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予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

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

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

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湖南省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湖南省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湖南省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阙就是宫殿外门两旁高出的建筑物。

《周礼》中的“象魏”,《春秋》中的“两观”,《左传》中的“观台”,都是阙。

古代王官有五门,最外面为皋门,雉门为第二道门,阙在雉门之外。

郑玄注《周礼》说:“大宰以正月朔日,布王治之事于天下,至正岁,又书而县于象魏,振木铎以徇之,使万民观焉。

”汉代北阙的政治意义,应溯源于此。

汉刚建立时,各地割据势力还没有剪除,萧何负责营建来央宫时,依据厌胜这种避邪祈吉的方术压制凶顽,只建立了东阙和北阕。

西汉时北阙的政治意义越来越被看重,在这里发生了一些重要的政治事件。

如汉昭帝时这里曾发生过冒充卫太子的事件,曾引起很大轰动;汉哀帝死后,董贤曾在此免冠徒跣诣阙谢罪,太后诏书也在阕下宣读给董贤等。

萧何这样建阙,还和政治史现有关。

《史记》记载,秦的上帝祠中被缺黑帝,而传说中有五帝。

刘邦认为自己就是黑帝,建立了黑帝祠,井沿用了秦的水德之制。

水德之制,是战国时的邹衍创立的“五德终始说”的重要内容。

“五德终始说”被历代新王朝建立者信奉,来阐释其政权的合法性。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据此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刘邦则沿用秦的水德之制,水在五行中代表北方,东方为木,水生木。

而南方是火,西方为金,火和金与水和木是相克的关系,这也是萧何只建北阙和东阕的原因所在。

汉武帝在太初改制时,改汉水德尚黑为土德尚黄。

到了西汉中后期,士人利用汉高祖为赤帝子,当为火德之说,极力鼓吹五行相生说。

东汉时以洛阳为都城,营建宫阙时,除继承西汉初期的建筑理念,建立了北阙和东阙外,也在南宫修建了南阙,这和其政治史观密切相关。

或许受此影响,南阙在政治活动中越来越重要。

西汉时管理北阙的公车司马令,到东汉时成为专门管理南阙的官员,公车司马夸的职责在西汉时都是北阏的政治功能。

在政治地位上,东汉时南阙渐渐超过了北闲。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摸底考试 语文(word版)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摸底考试  语文(word版)

注意事项:1.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用2B铅笔将各题答案涂在答题卡选择题方框的相应题号处,其他题目的答案必须用0.5mm 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古城热”切莫丢了文化魂闻白即使你不是一个对城市改造十分敏感的人,蔓延各地的拆旧和仿古热潮也足以令你侧目。

据学者的最新统计,全国有不少于30座城市欲斥巨资重建古城,如我们风闻过的开封千亿元重塑汴梁城、昆明220亿元打造古滇王国、山东聊城古城改造……某种意义上,“拆旧”与“仿古”构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看似矛盾却又并存的两大典型现象。

拆旧,是因为旧的文化遗存“挡”住了城市发展脚步;仿古,则是希望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求发展契机。

破与立之间,折射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许多文物保护专家对这种“大拆大建”有过担忧和提醒。

在他们看来,如果把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旧城仅仅当作改造对象,而不强调实施保护、有机更新的一面,是一种观念错位、“最没文化”的表现,将一片片历史街区夷为平地,一座座传统民居无情摧毁,然后仿建出一条条复古商业街,不但会造成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而且导致城市记忆消失,最终形成千城一面的平庸景致,令人扼腕。

值得关注的是,和过去修建一个仿古建筑相比,现在的古城重建,多为城市的重大决策项目,动辄百亿千亿元投资、几千亩占地,涉及众多文物保护和百姓搬迁,影响城市未来发展布局,因而争议更多。

而最大焦点在于,一些重建项目只是打着与文化相关的旗号,背后是经济利益和政绩工程的驱动,缺乏文化之魂,片面地用浮华形式、简单符号来进行文化建设,最后当然是南辕北辙,拆了真古董造了假古董,沦为笑柄不说,更成为一种政绩泡沫,造成“政府立项,百姓埋单”的严重后果。

应该承认,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进行一些重建、仿建未必是坏事。

“古城重建热”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全社会的文化发展热情,甚至是渴望进一步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倾向密切相关。

2017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2017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张声势,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 分) ( 1)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 2)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 “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 ”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A .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权利。
B .金鼓,即四金和六鼓,是古代交战用于指挥进退的铜锣和军鼓,代表行军与战斗的信号, 以进众,“鼓”用以止众。
“金”用
C .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宋代的路相当 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你家里没钱供你?”丫头说:“有,
我有三棵树……”
第页
5
丫头大三时,不得不回家一趟。大哥在一家煤矿挖煤,死于矿难,矿上只给了很少的一点钱,少得离
第页
2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以荫主原州截原寨。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二年四诣阙,陈南方利害,皆
见纳用,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
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居职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顷以募射手,筑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
长久流传,往往要借助于官方的力量。
B .周朝时期,为了扩充“乐”的教化功能和了解政情民风的功能,周公采取“采诗”以“配乐”的形 式制礼作乐,这种做法在后世也有沿用。
C .汉武帝时期因为独尊儒术,朝廷设立了乐府机构,负责乐的内容和程序建设,最终建立了完善的礼 乐制度体系,民间歌谣也随之繁盛起来。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现代的思想家们常常说,语言文字构建了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可以呈现一个民族深层的思维和意识结构。

那么从汉字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呢?汉字是现在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是由图画抽象、规范、滋生而成的。

古代的汉字表明,古人不习惯于抽象而习惯于具象,比如“牛”,各种字形始终突出地显现着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又如食物,有“米”“稻”“禾”“黍”等等,但并没有一个总的类名,如庄稼、粮食之类。

反过来看,汉字的这种象形性也对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极大影响,使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始终不曾与事实世界的具体形象分离,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

汉字的衍生和分类也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汉字的衍生是一个树形滋生的过程,以造字时代独立产生的象形“初文”(章太炎语)为根,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几种造字的方法,滋蘖出“字”。

从每个“初文”中产生的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字,在后来被视为同属于某一个“部首”,它们所表示的现象或事物,在古人看来就是事实世界的一个“类”。

这种分类方式与近代西方有所不同,古代中国人特别注意一个现象、一个事物可以感知的表象,以此作为分类的依据。

因此那些以类相从的字,无论以什么“初文”为义符,“初文”的象征性总是使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使人们一看就可以体会它的大体意思。

这种归类的思路,以事物可以感知的特征为依据,通过感觉与联想,甚至隐喻的方式进行系联。

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那么以“木”为义符的字应该都表示树木,如梅、李、桃、桂等等,但实际上,“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它可以是树木的一部分,如“本”“末”,可以是与树木有关的某些性质与特征,如“柔”“枯”,甚至还可以是与树木并不直接相关,却可以从树木引申的其他现象,如“杲”(日在木上,明也)、“杳”(日在木下,冥也)。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六)(附答案与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六)(附答案与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六)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庸”思想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和”。

“和”不是简单的折中、调和,而是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都能适度,达到一种和谐与统一。

以此观中国传统绘画,“和”的思想在其中的印迹俯拾皆是。

从笔法看,有藏锋、露锋、中锋、侧锋。

一幅画全用藏锋、中锋,则画面呆板;若全用露锋、侧锋,则不够含蓄。

从线条看,过细过圆,则柔弱无骨;过粗过重,则显压抑。

从用墨看,有浓、淡、干、湿。

过浓画面沉闷,过淡画面苍白,过干则失气韵,过湿则失刚劲。

因此,作画时要藏锋、露锋、中锋、侧锋并用,线条要刚柔并济、时轻时重,墨色要浓淡相间、干湿互补。

当然,所有这些对立要素并非各占一半,而是运用适度。

这便是“和”,是一种互补的和谐。

在造型和构图方面,中国传统绘画也处处讲求“和”,讲求“和而不同”。

画树,不能画出完全平行的枝;画山石,要大小相间;画鸟,常是一栖一飞,或一只闭嘴一只鸣叫;画人物则要求有动有静,衣纹不能完全平行。

中国传统绘画在构图方面十分讲究,奇正、开合、主次、虚实都是一些基本要求。

要求布局严整,但不是要求画得四平八稳,而是奇中求正,险中见稳。

讲究对称开合就体现了对称,但不能把相对的两部分画得一模一样。

注重主次,主要对象细细刻画或放在突出位置,陪衬对象寥寥数笔一带而过,虚实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特色。

天空常常不染色,只是一片空白,远山也是似有似无。

虚实对照,既突出了主要对象,又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画面上一叶扁,不画水波纹,你会想到这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湖;山上悬瀑,下面是一片空白,你会想象到山脚的清溪。

中国传统绘画正是通过这些对立要素和对立概念的互补而达到的和谐,才具有了一种韵味独特的形式美。

中国古代很早就形成了一种整体观念。

这种整体观念既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2017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月考(六)语文试题

2017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月考(六)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庸?思想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和?。

?和?不是简单的折中、调和,而是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都能适度,达到一种和谐与统一。

以此观中国传统绘画,?和?的思想在其中的印迹俯拾皆是。

从笔法看,有藏锋、露锋、中锋、侧锋。

一幅画全用藏锋、中锋,则画面呆板;若全用露锋、侧锋,则不够含蓄。

从线条看,过细过圆,则柔弱无骨;过粗过重,则显压抑。

从用墨看,有浓、淡、干、湿。

过浓画面沉闷,过淡画面苍白,过干则失气韵,过湿则失刚劲。

因此,作画时要藏锋、露锋、中锋、侧锋并用,线条要刚柔并济、时轻时重,墨色要浓淡相间、干湿互补。

当然,所有这些对立要素并非各占一半,而是运用适度。

这便是?和?,是一种互补的和谐。

在造型和构图方面,中国传统绘画也处处讲求?和?,讲求?和而不同?。

画树,不能画出完全平行的枝;画山石,要大小相间;画鸟,常是一栖一飞,或一只闭嘴一只鸣叫;画人物则要求有动有静,衣纹不能完全平行。

中国传统绘画在构图方面十分讲究,奇正、开合、主次、虚实都是一些基本要求。

要求布局严整,但不是要求画得四平八稳,而是奇中求正,险中见稳。

讲究对称开合就体现了对称,但不能把相对的两部分画得一模一样。

注重主次,主要对象细细刻画或放在突出位置,陪衬对象寥寥数笔一带而过,虚实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特色。

天空常常不染色,只是一片空白,远山也是似有似无。

虚实对照,既突出了主要对象,又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画面上一叶扁,不画水波纹,你会想到这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湖;山上悬瀑,下面是一片空白,你会想象到山脚的清溪。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三)(附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三)(附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三)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的死再一次提醒我们,抑郁症是一种可怕的疾病。

一个人无论事业多么成功,或者表面上多么幸福,都有可能被抑郁症缠上。

有人认为抑郁症就是一时想不开导致的情绪低落,纯属心理问题。

其实不然,抑郁症属于生理性疾病,与遗传和环境刺激都有关系。

得了抑郁症的病人绝不仅仅是情绪低落这么简单,而是对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无动于衷,仿佛大脑被屏蔽了。

病情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幻觉,听到或者看到完全不存在的东西。

还有人认为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直接原因,但实际情况并不是那么简单。

抑郁症患者确实对生活失去了兴趣,严重的甚至连床都不愿起,饭也不想吃,但这并不等于他想死。

有人做过统计,虽然大多数尝试自杀者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但真正付诸行动并“成功”的还不到4%。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还有两个因素和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相关现代文阅读美国著名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的死再一次提醒我们,其一,抑郁症患者如果服用某种神经性药物的话,自杀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这里所说的神经性药物特指中枢神经抑制剂,包括鸦片、海洛因和吗啡等毒品。

威廉姆斯就是个瘾君子,曾经多次进戒毒所接受治疗,说明他的毒瘾已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其二,抑郁症患者如果还伴有狂躁症,情况就会变得格外严重。

狂躁症和抑郁症正相反,患者表现为情绪失控,精神极度亢奋,思维大幅跳跃,说话口无遮拦。

事实上,不少抑郁症患者在抑郁和狂躁之间来回切换,一会儿兴奋到极点,转眼间又抑郁到极点,医学上称这类病人为躁郁症患者现代文阅读美国著名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的死再一次提醒我们,文章现代文阅读美国著名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的死再一次提醒我们,威廉姆斯就是一个典型的躁郁症患者,他自己也承认他一上舞台就会变成一个疯子,回到生活中就会立刻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想说话。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四)(PDF,无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四)(PDF,无答案)

+(人们在虚拟影视中可以扮演人类或动物侠客或盗贼皇帝或平民可以驾驶汽车
或轮船坦克或飞机可以体验富裕与贫穷
拓了人类审美活动的新视野
*(眼视耳听是人 类 几 千 年 以 来 欣 赏 艺 术 的 两 大 主 要 审 美 通 道如 绘 画 以 视 觉 为 主
导而音乐则以听觉为主导
+(触觉在传统艺术的审美领 域 中 几 乎 没 有 用 武 之 地 但 在 虚 拟 现 实 的 艺 术 领 域触 觉却成为交互审美方式的主要通道
在虚拟现实艺术审美领域%全方位多通道的交互方式大大突破了这一局限!除了常规

的眼#耳方式%鼻#舌#身 都 可 以 实 现 共 同 参 与! 虽 然 嗅 觉#味 觉 和 触 觉 只 占 人 类 从 外 界
获得信息总量的%'左右%尤其是触觉%主要靠皮肤#肌肉和体内器官与外界直接或间接
接触所产生的痛#冷或热等感觉的交互审美方式%在传统艺术的审美领域中几乎没有用

让人性中的黑暗与光明#善良与险恶#残忍与仁慈都在这里得到实时的剖析%在长期#不 断的交互体验与审美欣赏 过 程 中%身 心#性 情 有 可 能 因 此 而 改 变%其 审 美 活 动 也 在 这 一
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落实!这些都是其它的审美体验方式所无法达到的!观看电
影#电视#戏曲或小说%欣赏者也有某种程度的角色'代入(感%但欣赏者意念中的代入角
*(多通道参与审美的交互方 式 大 大 拓 展 了 审 美 的 体 验 方 式人 类 的 整 个 意 识 活 动 离
不开身体的眼耳鼻舌身各个部位的分工合作
+(真实的人际交往是建立在彼此的有限性上的而人们对自身完善发展的要求是无
限的两者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与解决的矛盾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四)(附答案与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四)(附答案与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四)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多通道和自主的审美是数码图形艺术审美中的一大特征。

迈可尔·海姆把人们在虚拟数码图形艺术中的活动方式概括为模拟、远程展示、身体完全沉浸、身临其境、互动、人造性、网络化的交往等七个方面。

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人们在虚拟视景中的活动是全方位、多通道的。

这七个方面的活动几乎涉及了人类身体的所有部位。

二是人们在虚拟视景中的活动是完全自主的,享有最高的审美活动权限。

多通道和自主的审美方式成为虚拟视景艺术审美与传统艺术审美的主要区别,开拓了人类审美活动的新视野,必将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

第一,多通道参与的审美。

这种崭新的交互方式大大拓展了审美的体验方式。

人类的整个意识活动离不开身体的眼、耳、鼻、舌、身各个部位的分工合作,它们分别对应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眼视、耳听是人类几千年以来欣赏艺术的两大主要审美通道,如绘画以视觉为主导;音乐以听觉为主导;电影、电视或戏曲则为两者的综合。

在虚拟现实艺术审美领域,全方位多通道的交互方式大大突破了这一局限。

除了常规的眼、耳方式,鼻、舌、身都可以实现共同参与。

虽然嗅觉、味觉和触觉只占人类从外界获得信息总量的5%左右,尤其是触觉,主要靠皮肤、肌肉和体内器官与外界直接或间接接触所产生的痛、冷或热等感觉的交互审美方式,在传统艺术的审美领域中几乎没有用武之地。

在虚拟现实的艺术领域,触觉反而成为交互审美方式的主要通道,这势必大大丰富人类的审美感受。

第二,数码图形艺术是一个可以完全自主的审美梦工厂。

由于真实的个人生存从来就是建立在他的有限性上,真实的人际交往,从来也是建立在彼此的有限性上的。

但是,人们对自身完善、发展的要求是无限的,这就形成了人的现实存在的有限性与人对自身发展要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人有各种主观愿望,如改善自身或自然状况,追求完美的理想人生境界等。

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长郡版)语文 word版

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长郡版)语文 word版

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长郡版)语文满分:100分时间120分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

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

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

所谓:“午阴嘉树清圆。

”(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

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

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

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1.下列关于“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其实就是说诗歌语言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B.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故意不让人察觉。

C.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是暗示性语言的创造者,没有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就没有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D.具有暗示性语言的诗歌往往给人以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感觉。

2.关于“木”会暗示着落叶的原因的推断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木”具有着“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月考试卷语文试卷(九)(附答案与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月考试卷语文试卷(九)(附答案与解析)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17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九)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现代儒学的困境自19世纪中叶以来。

中国社会在西方势力冲击之下开始了一个长期而全面的解体过程。

由于社会解体的长期性和全面性,儒学所面临的困境也是空前的。

为什么儒学的困境和社会解体的程度有这样密切的关系呢?这首先要从儒学的性质说起。

儒学不只是一种单纯的哲学或宗教,而是一套全面安排人间秩序思想系统,从一个人自生至死的整个历程,到家、国、天下的构成,都在儒学的范畴之内。

在两千多年中,通过政治、社会、经济、教育种种制度的建立,儒学已一步步进入国人的日常生活每一角落。

儒学决不能限于历代儒学经典中的教义,而必须包括受儒家教义影响而形成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制度化的生活方武。

19世纪中叶以来,传统的制度开始崩溃。

在全面社会解体的过程中,政治制度是最早崩溃的一角,紧接着便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全面动摇。

从戊戌政变到“五四”不过二十年,但这二十年间中国传统制度全面瓦解己表面化。

从家族婚姻、乡里、学校各种制度到风俗习惯,其中已没有任何一部分是可以站得住的了。

“五四”全面反传统的运动便是在这种形势下逼出来的。

“五四”又号称“新文化运动”,其实所谓“新文化”即是西方文化,而以“民主”与“科学”为其主要内容。

儒学则在这一运动中首当其冲,成为反传统的最主要对象。

儒学和制度之间的联系中断了,制度化的儒学已经死亡了。

儒学将从此成为“游魂”呢,还是要“借尸还魂”?传统儒学的特色在于它全面安排人间秩序,因此只有通过制度化才能落实。

没有社会实践的儒学似乎是难以想象的。

即使在道德领域内,儒学的真正试金石也只能是在实践中所造就的人格,即古人所说的“气象”或“风范”。

如果儒学仅仅是发展出一套崭新而有说服力的道德推理,足以与西方最高明的道德哲学抗衡,然而这套推理并不能造就一个活生生的人格典范。

那么这套东西究竟还算不算儒学恐怕总不能说不是一个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周测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

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

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

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

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

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

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

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

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

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

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

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

《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

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

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

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

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

“梅妆”也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贴面妆容,“梅妆”即“梅花妆”。

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后才落去,因而作“梅花妆”。

陈允平的《绛都春》中有“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两句,这里词作者专门提到“梅妆欲试”,体现了这种妆扮在当时的流行性。

妆容虽美,但是却“芳情懒”,欲画而未画,说明这位女子心事重重,自己提不起兴致也更因无人欣赏,故无须白白画这妆容,更能体现出女子内心的孤寂。

(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一是因为眉毛在面庞上有外在的审美作用,二是因为眉毛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

B.细长而舒扬的“远山眉”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在宋代词人的笔下,它常常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C.以眉而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

因此宋词中的“愁绪”很多时候都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

D.宋词中往往用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的春愁、孤苦和离恨等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

B.早在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饰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

《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中就有“对镜贴花黄”。

C.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可以说全是在写女子的妆容。

“小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

D.“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她因醉卧时一朵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从而受到启发而作“梅花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词中无论是描写女子的眉黛,还是刻画她们的贴面妆容,都有助于体现她们的美貌动人,表现其委婉细腻的情感。

B.“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与“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中都写到“眉黛”,其作用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愁绪。

C.“远山眉”“花子”和“梅妆”都曾是宋代流行的妆容,因而被宋代词人写入词作中借以表现女性的形象或思想感情。

D.“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和“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都通过描写女子神情慵懒,无心画妆容,体现出她们内心的孤寂。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古文阅读袁太儒人传【清】张惠言武进夏雷村袁氏,有贤母曰袁太孺人,蒋氏之女,副榜贡生清宪之妻。

子曰祖期、祖望、祖修、祖训、筠,皆以文行称于庠序。

筠以举人为云南知县,有循政。

袁氏世力田,至清宪始治举子业,其考思齐,教子孙有法度。

太孺人妊身,即戒以古胎教之法。

及举子,训之曰:“勉树德,勿姑息,以勖而子成。

”太孺人谨而行之。

其教子,自其龆龀,令长者慈,少者恭,翼如也。

学有间,怒之;嬉戏,责之;有不悌逊,痛惩之;无得贳者。

故祖期兄弟,幼皆恂恂,无疾言遽色,无子弟之过,长而皆守其教,以克有成。

太孺人为人恭敬仁爱俭于己而周于人御一食有不得食者在其侧不甘也服一衣有不得衣者在其侧不燠也。

袁氏之族十二支,同村而居者及异姓仅百余家。

长者无弗长也,如其长;幼者无弗幼也,如其幼。

有乏无弗赒也,有急无弗急也。

有疾病必问之,必馈遗之,忧之也若在己。

十二支之姻亲宗女至,无弗礼也。

于其亲者,馆之加隆焉。

下逮戚属之威获,必易服乃见,予之食,然后听去。

虽丐者必食之饱,年老癃病或留之宿,给以米,然后遣之。

丐妇有老而谨者时时至,或辍食食之,彻茵席寝之。

推其心,惟愿接于我者靡不得所,不知有贵贱之分、人我之异也。

然太孺人家仅中人产,所赐予人,皆出节俭及纺织。

衣服无得留箧笥者,率为人乞去质钱。

冬寒,常以所荐茵与无被者。

其子妇知之,更以进,则却之曰:“吾弗寒也。

”固请荐之,阅旬日,则或又以与人矣。

太孺人病革,筠侍,语之曰:“今而知万事莫如为善也。

”又曰:“子孙务勤读,勿与人争利,利与人同,则有福而无祸。

”始太孺人祖姑蒋氏,以勤俭好施称贤,于诸孙妇中独善太孺人,曰:“吾与若同氏,惟若能嗣吾。

”及太孺人老而训子孙,必曰:“吾闻之祖姑如此。

”论曰:观思齐公之戒太孺人自胎教始,而太孺人言必称祖姑,袁氏之世德有以哉!妇人之慈仁者,类能好施予,然如太孺人之同视一体,何其发于至诚而施行之不倦也!及其秉礼审义,动识大体,此岂妇人之仁哉?呜呼,可谓贤矣!(选自《茗柯文编》,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太孺人为人/恭敬仁爱俭/于己而周/于入御一食/有不得食者在其侧/不甘也/服一衣/有不得衣者在其侧/不燠也。

B.太孺人为人/恭敬仁爱俭/于己而周/于人御一食有不得食者/在其侧不甘也/服一衣有不得衣者/在其侧不燠也。

C.太孺人为人/恭敬仁爱/俭于己而周于人/御一食/有不得食者在其侧/不甘也/服一农/有不得衣者在其侧/不燠也。

D.太孺人为人/恭敬仁爱/俭于己而周于人/御一食有不得/食者在其侧不甘也/服一衣有不得/衣者在其侧不燠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时称大夫的妻子为“孺人”,明清时“孺人”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B.“庠序”指古代地方办的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泛指学校。

C.举人是古代参加县、府的科举考试(乡试)及格后所取得的资格,亦称作孝廉。

D.龆龀是指儿童换牙,也代指童年或儿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袁氏家族历来重视家教,形成了良好的家风,对子孙后代健康成长十分有利。

B.袁太孺人的五个儿子幼时温恭有礼,长大后能守其母教,科举入仕均有所成。

C.袁太孺人接待姻亲、宗亲乃至亲戚的奴婢,依礼而行,得体合宜,可谓贤淑。

D.袁太孺人为人恭俭仁爱,乐善好施,与其祖姑蒋氏的言传身教有着密切关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有间,怒之;嬉戏,责之;有不悌逊,痛惩之;无得贳者。

(2)丐妇有老而谨者时时至,或辍食食之,彻茵席寝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大有·九日潘希白①戏马台②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

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

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

一片宋玉情怀③,十分卫郎清瘦。

红萸佩,空对酒。

砧杵动微寒,暗欺罗袖。

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

强整帽檐欹侧⑤,曾经向、天涯搔首。

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

【注】①潘希白,宝佑元年(1253)进士,授士办临安节制司公事,德祐中(1275至1276),起用他任史馆检校,他不肯赴任,三年后,宋朝灭亡。

②在江苏铜山县南,晋义熙中,刘裕大会宾僚,赋诗于此。

③宋玉,屈原的学生,曾入仕楚顷襄王。

他期望对国家有所作为,受到黑暗势力的排挤而失职穷困,在他的作品《九辩》中,表示叹老嗟卑的伤感与哀愁。

“8.词的上阕,作者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5分)9.与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相比,本词中词人“红萸佩,空对酒”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1)白居易《琵琶行》中“,”既写出了作者等人对琵琶女的盛情相邀,也写出了琵琶女的矜持娇羞。

(2)杜牧《阿房宫赋》中展示出“长廊”和“檐牙”的特点的两句是,。

(3)《论语》中“,”两句以“松柏”为喻,说明艰难困苦的环境才能考验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纤痕廖静仁儿时的事情,是最难忘却的。

就说那一道道纤痕罢,至令,仍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

我的家,坐落在资水中游北岸,傍江极近。

一条窄窄的纤道,就在门前的阶沿下,随江水向两端蜿蜒。

我们常在纤道上捡石子玩,把那石子一颗一颗扔进江水里面。

尤其姐姐是玩得极认真的,她每扔一颗,都总要骄傲地咋呼一声:“扔掉一颗绊脚石!”那神情,像很值得炫耀。

是的,我们还拾那些纤夫们遗弃的,被石子磨得破烂不堪了的草鞋。

那草鞋大多是纤夫们从益阳买来的。

当时,我还不太稔事,更不懂得纤夫们的艰辛,总以为是那益阳人编织出的草鞋质量不高。

而姐姐却说:“纤夫们的脚板那么重,能不烂吗?”我们把那些拾到的草鞋,用一根长长的绳子串起,一路拖着玩。

倘是我们哪一回拾得多了,就学着爸爸他们拉纤的样,一步一杭育地两手爬着地走。

每当我们弓着腰拖草鞋时,妈妈看了,就会摇着头轻轻地叹息。

她叹息什么呢?我想姐姐是一定知道的,可她没有说。

当然,我们玩得最严肃的,还是用手小心翼翼地抚摸纤痕。

那是我们屋下侧约五百米远的纤道拐弯处。

那儿的纤道,被隆起的巨崖挤得只能容下一只脚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