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知识大全复习进程
多重耐药菌防控相关知识
![多重耐药菌防控相关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61faebc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a.png)
多重耐药菌防控相关知识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是指对多种抗生素
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这些细菌通常对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且难以治愈。
多重耐药菌的防控非常重要,以下是相关知识点:
1. 来源:多重耐药菌可以通过空气、水、食物、接触等途径传播。
医院感染、动物和农业领域使用抗生素不当、个人卫生不良等也可能导致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2. 预防方法:个人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接触已知的多重耐药菌感染者等。
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如隔离病患、医护人员戴口罩和手套等。
3. 检测方法:多重耐药菌的诊断通常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来确定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此外,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如多聚酶链反应(PCR)和基因测序等也可以用于检测和鉴定多重耐药菌。
4. 控制措施:针对多重耐药菌,应遵循正确的治疗方案和抗生素使用原则。
同时,开发新的抗生素、加强卫生监管、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能力也是重要的控制措施。
5. 全球合作:多重耐药菌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合作应对。
相关机构和国家应分享病原菌信息、研发新抗生素、加强监管和合作,以降低多重耐药菌传播和治疗难度。
总之,多重耐药菌的防控需要个人、医疗机构和国家之间的合作。
通过加强预防、检测和控制措施,我们可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知识大全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44d200787c24028905fc303.png)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1年)1、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常见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2、多重耐药菌的接触隔离措施(1)、正确患者安置: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VRSA)患者单间隔离。
其他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首选单间隔离;受条件限制不能单间隔离,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O. 8m。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医生开“接触隔离”医嘱。
(2)、限制人员出入: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3)、隔离标识清楚:进行床边隔离或单间隔离,应在床栏上或隔离房间门上和病人一览表上标贴蓝色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4)、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对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应穿一次性隔离衣。
(5)、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
用后清洁消毒;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6)、对患者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
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7)、正确处置医疗废物,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
利器放入利器盒。
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病人产生的所有垃圾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其它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还是按生活垃圾处理。
(最新整理)多重耐药菌院感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最新整理)多重耐药菌院感预防与控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86095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e.png)
聘鲍铝榆壁匹碉韵藐辈乳硫淬由暮的稀拷羽握否考狠呆感瑚捡藐斜拌绿磋多重耐药菌院感预防与控制ppt课件多重耐药菌院感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3、人员限制:
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探视患者需由护士指导做好相应防护措施。
对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要加强消毒隔离知识的教育,严格执行探臂甲犊荆凄傣茹骗茁托刹览敝讽询越咨郎狞莹蜕奥多重耐药菌院感预防与控制ppt课件多重耐药菌院感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临床科发现MDRO感染和定植患者(分离出细菌但无临床表现的患者)应及时报告感染控制科,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MDRO的蔓延。
多重耐药菌的预防及控制
MDRO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什么叫多重耐药菌(MDRO)?
触突慌诺柬锯镶置辜组蚀合兢缀绕袖罪皇力请只诉绥拧缆咏律栗戏展拦撒多重耐药菌院感预防与控制ppt课件多重耐药菌院感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害碗峡邓烫窃是杉住僳碧舅队梯杖乐钙瘫孔扶济讹资斥池吝叭烹袒晒认幕多重耐药菌院感预防与控制ppt课件多重耐药菌院感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8、物体表面消毒:
医疗仪器(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水龙头开关、门把手等物体表面,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拖把、抹布等清洁用品应固定专用。 擦拭的抹布用后消毒。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
尽量选择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菌同室隔离。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不能将MDRO感染患者或定值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床头应挂置速干手消毒剂。
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知识
![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be324cc04a1b0717fd5dd47.png)
多重耐药菌基础知识1、多重耐药菌是如何定义的?多重耐药菌(Multiple 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是指对三类或三类以上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不同)抗菌药物同时耐药(每类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细菌。
2、广泛耐药菌是如何定义的?广泛耐药菌(Extensive Drug Resistant Organism,XDRO)指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仅对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革兰阳性球菌仅对糖肽类和利奈唑胺敏感。
3、全耐药菌是如何定义的?全耐药菌(Pan-Drug Resistant Organism ,PDRO)是指对目前所做的所有体外药敏试验药物全部耐药的细菌。
4、β-内酰胺类药物是否同时“一类”抗菌药物?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均为单独一类。
5、如何定义为对一类药物耐药?对一类抗菌药物中其中任何一种耐药定义为该类耐药。
6、多重耐药菌定义中的“耐药”是否包括天然耐药?多重耐药菌定义中的“耐药”不包括天然耐药,仅指获得性耐药。
7、MDR、XDR、PDR三者是何种关系?MDR包含XDR、PDR 。
8、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有哪些?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②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④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包括产NDM-1和KPC的肠杆菌科细菌⑤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⑥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⑦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⑧艰难梭菌(CD)等。
9、哪些多重耐药菌需要接触隔离?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②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③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包括产NDM-1和KPC的肠杆菌科细菌④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⑤艰难梭菌(CD)等。
10、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的危险因素有哪些?①危重患者入住ICU;②长期住院患者;③既往接受抗菌药物治疗;④插管或侵袭性操作(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经鼻胃管、人工气道+机械通气);⑤免疫抑制剂使用……11、多重耐药菌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的?主要是接触传播方式,如通过:①污染的手②污染的医疗用品③污染的医疗器械12、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及重点人群有哪些?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有: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重点人群有: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特别是意识障碍、入院时基础功能差(肾功能不全)伴有相关基础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化疗、皮质激素治疗、粒细胞缺乏、接受侵入性操作等患者。
多重耐药菌知识点总结
![多重耐药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73a8ad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4.png)
多重耐药菌知识点总结
1.抗生素耐药机制:MDR菌株能够通过多种机制获得抗生素耐药性。
这些机制包括辐射性突变、水平基因转移、药物泵和酶的活性改变等。
这
些机制使得多重耐药菌株对多个抗生素产生有效的抵抗力。
2.耐药基因:MDR菌株中存在许多耐药基因,它们能够编码产生耐药
性的蛋白质。
这些耐药基因可以垂直传递给下一代细菌,也可以水平传递
给其他细菌。
水平基因转移是MDR菌株传播的主要机制之一,它使得抗生
素耐药性能够在不同的细菌之间传播,从而加剧了抗生素耐药问题的严重性。
3.多重耐药菌的临床表现:多重耐药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仅会导
致临床治疗的失败,还可能使感染变得难以控制。
例如,肺炎链球菌和金
黄色葡萄球菌等MDR菌株对青霉素等常用抗生素耐药,从而增加了治疗肺
炎和其他感染疾病的复杂性和风险。
4.防控策略:由于MDR菌株的存在,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和减少
滥用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加强手卫生和疾病控制措施也是防止MDR菌株
传播的重要方法。
对于MDR感染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也至
关重要。
5.新型抗生素的研发:由于MDR菌株对传统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研发
新型抗生素以应对MDR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些新型抗生素已经被发现,例如卡泊西林和替加环素等。
这些新型抗生素可以对一些MDR菌株产生高
效的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总之,多重耐药菌是一种重要的临床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合作。
通过加强预防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新型抗生素的研发等,才能有效应对多重耐药菌引发的临床挑战。
多重耐药菌知识培训
![多重耐药菌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413b330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c.png)
多重耐药菌的基本知识一、多重耐药菌的基本概念1、多重耐药菌的定义1.1多重耐药(MDR):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1.2全耐药(PDR):对几乎所有抗菌药物都耐药的细菌。
1.3广泛耐药(XDR):除1-2类抗菌药(主要指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外,几乎对所有类别抗菌药物不敏感。
2、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多重耐药菌2.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重要的院内感染菌,发生率高2.1.1耐药药物:所有的β-内酰胺类药物2.1.2敏感药物: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福普丁/奎奴普丁及达托霉素等新药;其他实际敏感药物2.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2.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易传递,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细菌2.3.1产生该酶的主要细菌为: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伤寒沙门菌属2.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2.4.1可选药物:实际敏感的非β-内酰胺类药物: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等新药2.4.2积极培养、合理用药、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是应对产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的切实可行的措施2.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2.6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2.7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二、多重耐药菌感染流行病学1、感染源:①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②多重耐药菌定植患者;③被多重耐药菌污染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④污染的环境、设备;⑤工作人员的手等等2、易感人群:①机体免疫机能严重受损者;②婴幼儿及老年人;③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④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⑤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的患者;⑥住院时间长者;⑦手术时间长者;⑧营养不良者3、多重耐药菌感染人群的特点:①有危险因素的患者易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行气管插管、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的患者,手术时间长;②婴幼儿和老年人易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与婴幼儿和老年人抵抗力低有关;③多重耐药菌感染与基础疾病有关: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患者、恶性肿瘤、内分泌、营养代谢、免疫疾病类患者;④多重耐药菌感染多数与性别无关三、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1、首先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目前临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对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起了一定的扩散作用,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慎重,以免产生多重耐药菌菌株。
院感知识应知应会重点内容
![院感知识应知应会重点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a00d3e4e2bd960591c677b3.png)
七、针刺伤之后如何处理
• 1、立即在伤口旁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持续 挤压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 ;伤口应用碘酒或酒精消毒,必要时去外 科进行伤口处理。
• 2、报告科上级主管主任或护长,尽快请感 染科或皮肤科专家会诊;
• 3、要求24小时内上报感染管理科。
八、入院后多久发生的感染为医院 感染?
院感知识应知应会重点内 容(三甲复评)
一、什么是多重耐药?
• 多重耐药菌定义(Multidrug_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三 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 菌。
(1)哪些种类?
• MDR(多重耐药) 5/7 • 指细菌对包括1、头孢菌素类;2、青霉素类;3
、喹诺酮类;4、氨基糖甙类;5、碳青霉烯类; 6、单环类;7、其它类(如四环素、氯霉素、利 福平)等在内的7类抗生素中的至少5类耐药。 • PDR(泛耐药) 7/7 • 指细菌除对粘菌素、舒巴坦可能敏感外,对临床 上常见的7类抗生素均不同程度耐药,PDR是 MDR中的特殊类型。
•
(2)常见多重耐药菌
十一、传染病分类
• 甲类 (2小时内上报) • 乙类(24小时内上报) • 丙类(24小时内上报)
十二、法定传染病病种调整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 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
1.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 2. 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
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 3. 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
(3)使用后的口罩品包装盒、使用后 擦手纸是否属于医疗垃圾?
• 否。药品包装盒需毁形放入生活垃圾袋中 (黑色垃圾袋)。
(5)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产 生的生活垃圾如何收集?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e91522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0.png)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1.多重耐药菌定义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三种或三种以上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
这些细菌通常被称为“超级细菌”,因为它们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抵抗力,使得治疗难度增加。
2.多重耐药菌种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多重耐药菌种类:(1)ESBL大肠杆菌(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耐万古霉素肠球菌(4)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5)CRKP(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6)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3.耐药性传播方式多重耐药性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通过医疗设备传播:如导管、呼吸机等医疗器械,以及医疗工作人员的手套和防护服等。
(2)患者之间的传播:患者在医院内的相互接触,或者带菌者与易感者之间的传播。
(3)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耐药基因可以在不同菌种之间通过质粒、噬菌体等水平传播方式扩散。
4.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症状感染多重耐药菌会引发一系列症状。
典型的表现包括高热不退、咳嗽、呼吸急促、困难、寒战、恶心、呕吐等。
对于不同的细菌种类,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5.预防和治疗措施为了预防和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以下措施应当得到实施:(1)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2)加强医院感染控制:通过严格执行卫生清洁和消毒制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加强细菌耐药预警:及时发现和报告耐药菌感染病例,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防治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以上就是关于多重耐药菌的相关知识。
面对多重耐药菌的威胁,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培训总结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培训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aa3390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0.png)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培训总结
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MDR菌株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其对人类健康和医疗保健造成巨大
威胁。
为了控制和预防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需要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以
下是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培训总结:
1. 多重耐药菌的基本概念:包括MDR的定义、MDR菌株的种类、MDR的传播途径等。
2. 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包括环境清洁、个人卫生、手卫生、使用抗生素的合理性等。
3.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包括抗生素的种类、使用时间、用量、
途径等。
4. 感染控制和污染控制:包括饮食卫生、废物处理、消毒、隔
离等。
5. 对MDR的监测和识别:包括MDR菌株的分离、鉴定、药敏测
试等。
6. 防控MDR的重要性: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医院环境的消毒、公众健康的保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多重耐药菌的相关知识培训时,应领会基本理论知识,掌
握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并提高相应的意识。
培训要注重实操和案例学习,及时纠正错误理解和操作,强调多重消毒、防护和隔离等措施,以促
进MDR的预防和控制。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知识大全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b1288083c1ec5da50e27072.png)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知识大全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1年)1、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常见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2、多重耐药菌的接触隔离措施(1)、正确患者安置: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VRSA)患者单间隔离。
其他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首选单间隔离;受条件限制不能单间隔离,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O.8m。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医生开“接触隔离”医嘱。
(2)、限制人员出入: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3)、隔离标识清楚:进行床边隔离或单间隔离,应在床栏上或隔离房间门上和病人一览表上标贴蓝色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4)、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对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应穿一次性隔离衣。
(5)、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
用后清洁消毒;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用1000mg/L 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6)、对患者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培训
![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ee7ebd1c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d.png)
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培训一、内容简述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下关于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的培训吧!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多重耐药菌呢?简单来说就是细菌对某些抗生素产生了抵抗力,让它们难以被这些抗生素消灭。
这种细菌一旦进入我们的身体,治疗就会变得困难。
因此了解和掌握防控知识非常重要。
1. 多重耐药菌的概述和现状现在多重耐药菌的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大家可能听说过一些曾经可以轻松应对的病菌,比如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现在也开始变得越来越耐药。
它们之所以产生耐药性,与我们滥用抗生素有很大的关系。
当我们随意使用抗生素时,那些本来比较弱的、容易被药物杀死的细菌就被淘汰了,而耐药的细菌因为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而存活下来,甚至逐渐繁衍壮大。
久而久之这些耐药的细菌越来越多,我们面临的局面就越来越严峻。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性,了解并学习如何正确防控多重耐药菌。
这不仅关乎我们的健康,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应对这一挑战吧!2. 防控多重耐药菌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来聊聊防控多重耐药菌的重要性,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话题,因为它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和安全。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身体被一种强大的病菌侵入,而常规的抗生素无法将其消灭,这种情况是不是让人感到很害怕?这就是多重耐药菌带来的威胁,它们不仅让疾病治疗变得更加困难,还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防控多重耐药菌,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保护我们的家人和朋友的健康。
要知道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注意卫生习惯,或者滥用抗生素导致的。
所以防控多重耐药菌,也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责任。
我们需要认识到,每一个小小的卫生习惯,都可能影响到我们的健康。
那么如何防控多重耐药菌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了,比如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好环境清洁等等。
这些措施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健康素养,才能更好地防控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知识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4172c28aaea998fcc220ed0.png)
日趋严重的细菌耐药形势,成为当今全球关 注的热点,国际社会、各国政府、新闻媒体、 医疗机构…….等等,都纷纷从各个层面宣传、 呼吁——社会的人们、医院的医生要慎用抗 菌药物。世界卫生组织也开始研究对策“超 级细菌”,英国卫生部宣布:英国已经开始 讨论研制新抗菌药物,但科学家预计研究对 抗NDM—1有效的抗菌药物10年内不会出现。
(二)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医疗 机构应当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提高 其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 的监测水平。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 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及时反馈医院感染管理 部门以及相关临床科室,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 染控制措施。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 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 隔离。
抗菌药物
一、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1、第一代头孢菌素: 2、第二代头孢菌素: 3、第三代头孢菌素: 4、第四代头孢菌素:三、碳青霉烯:、 四、氨基糖苷类: 五、酰胺醇类: 六、四环素类: 七、大环内酯类: 八、糖肽类: 九、林可酰胺类: 十、其他:磷霉素、氨曲南、多黏菌素、多黏菌素E、夫西地酸 十一、磺胺类: 十二、喹诺酮类:、 十三、硝基咪唑类:十四、硝基呋喃类: 十五、分枝杆菌类药: 1、 抗结核病类: 2、抗麻风病类药: 十六、抗真菌药
内容简要
(三)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 (二)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监测能力 及时反馈 院感科和相关临床科室,以便有效的治疗和进行感 染控制措施,患者隔离期间定期监测,症状好转或 消失后送2~3次标本检测阴性可解除隔离。……微 生物实验室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一次常见细菌株及耐 药情况,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趋势等。
院感培训-多重耐药防控知识
![院感培训-多重耐药防控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cfb855904a1b0717fd5ddba.png)
职业防护
消毒隔离
卫生学监测
医疗废物
管理
本科室项目
02月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记录
时 间
2018.02.27
地 点
医生办公室
主 讲 人
潘国政
记 录 人
薛莹
培训主题
院感应知应会并院感上报培训
参加人员
主要内容
见附页
4.1.2临床科室在感染病人的诊治过程中,当怀疑多重耐药菌感染时,应尽早留取标本送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以便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4.1.3确诊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应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2次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4.1.4微生物实验室接到临床科室送检标本后,应及时进行微生物学培养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并向临床反馈检测结果。
4.3.4清洁用品如拖布、抹布应固定专用,标识清楚,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4.3.5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锐器置入锐器盒,其余医疗废物均放置双层黄色垃圾袋中,规范运送至医院医疗废物暂存地。
培训有效性评价
评价人
02月医院感染情况汇总分析
本月住院患者161人,发生医院感染6人,医院感染例次6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73%,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3.73%。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依次为下呼吸道2例次,上呼吸道、器官腔隙、胸膜腔、软组织各1例次。感染高危因素分布:其中4例与手术相关,3例为高龄患者,2例患者卧床时间过长,1例为恶性肿瘤免疫功能低下。本月无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同上月。本月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高危患者18人次,无人发生医院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无社区获得性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高危患者11人次,无发生医院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无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无呼吸机相关肺炎高危患者,无发生医院内呼吸机相关肺炎。手术部位感染高危患者6人次,1例发生医院内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无社区获得性切口感染。无皮肤软组织感染高危患者。
多重耐药菌(MDR)医院感染预防知识讲解
![多重耐药菌(MDR)医院感染预防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86785d2352ea551810a68796.png)
MDRO预防控制措施
a.检验科细菌室检出多重耐药菌时,须及 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b.各病区主管医师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 例或定植病例,须及时报告本科室医院感 染监控医生,同时填写“多重耐药菌感染 病例报告卡”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c.各临床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时, 应通知全科人员积极采取预防和控制多重 耐药菌传播的措施。
具体措施:
2)严格实施消毒隔离 e、 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 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 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 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戴手套, 必要时穿隔离衣。
具体措施:
2)严格实施消毒隔离 病房每日通风换气;桌面、窗台、床架 每天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一桌一 巾,用后彻底消毒。
具体措施
4)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 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MDRO预防控制措施
3、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 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 〔2008〕48号)要求,在应用抗菌药物之 前,尽早采送病原学标本进行涂片染色及 细菌培养,必要时可多次连续采样送检明 确致病原,做到合理用药,减少或者延缓 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特点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 性等特点 主要感染类型包括: 泌尿道感染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医院获得性肺炎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MDRO增加的原因
存在耐药机制:细菌天然存在或后天因为 基因突变或转移得到了耐药基因,使细菌 能抵抗抗菌药物的杀伤作用。 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造成对基因突 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菌进行了筛选。 通过医护人员手的传播,在患者间发生交 叉感染,在医院内或社区中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1年)
1、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常见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2、多重耐药菌的接触隔离措施
(1)、正确患者安置:
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VRSA)患者单间隔离。
其他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首选单间隔离;受条件限制不能单间隔离,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O. 8m。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医生开“接触隔离”医嘱。
(2)、限制人员出入: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3)、隔离标识清楚:进行床边隔离或单间隔离,应在床栏上或隔离房间门上和病人一览表上标贴蓝色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4)、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对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应穿一次性隔离衣。
(5)、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
用后清洁消毒;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用
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6)、对患者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
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7)、正确处置医疗废物,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
利器放入利器盒。
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病人产生的所有垃圾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其它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还是按生活垃圾处理。
(8)、标本运送:密闭容器运送。
(9)、解除隔离时间: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应隔离至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即可解除隔离;对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患者还需在连续两次(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附: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措施:
空气隔离:将病人单间隔离(最好置于负压空调(每小时换气速率6~12次)之隔离室),并维持房门关闭;且空气需过滤后排出,不可重覆循环使用。
接触病人需戴特殊口罩。
手套和隔离衣不需要。
:接触病人前后或处理污染物后要洗
3、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措施有:
(1)、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2)、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3)、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标准预防;(4)、结合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5)、加强环境卫生管理;(6)、医疗废物处置符合要求。
4、三级精神病院评审标准中:
4.14.5.6 C级:3-4
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
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80%。
5、多重耐药菌流行病学:
传染源——多重耐药菌定植者和感染者
易感人群——
(1)、长期住院使用抗生素患者;
(2)、ICU患者;
(3)、皮肤病患者;
(4)、烧伤病房患者;
(5)、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
(6)、长期腹膜透析/血液透析。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医护人员、器械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