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通与经济发展浅谈蚌埠市城市规划
蚌埠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蚌埠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蚌埠作为中国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本文将对蚌埠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蚌埠的经济发展状况。
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蚌埠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蚌埠的机械制造、汽车制造、钢铁冶炼等行业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蚌埠的“互联网+”发展模式也在加速推进,吸引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入驻,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蚌埠的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近年来,蚌埠市政府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城市交通、生活垃圾处理、城市景观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蚌埠积极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
蚌埠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再者,蚌埠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政府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蚌埠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逐渐增多,为蚌埠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蚌埠也不断涌现出创新企业和项目,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然而,蚌埠也面临一些发展挑战和问题。
首先,蚌埠的产业结构仍然相对单一,过于依赖传统制造业。
这使得蚌埠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业升级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其次,蚌埠的人口规模相对较小,市场需求有限。
与大城市相比,蚌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还有待提升。
最后,蚌埠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仍然不够科学合理,城市空间存在浪费和失衡的问题。
对于蚌埠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望。
首先,蚌埠将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力度。
通过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提高蚌埠的经济发展动力。
其次,蚌埠将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吸引力。
蚌埠将注重发展特色小镇、文化旅游等产业,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同时,蚌埠应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
蚌埠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及近期建设规划.doc
蚌埠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及近期建设规划(2018~2023)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委托单位:蚌埠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评单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二〇一七年九月北京目录附图:蚌埠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图蚌埠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方案示意图内容提要1、规划概述11.1 规划背景11.2 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11.3 近期建设规划(2018~2023年)的主要内容21.4 近期建设规划与线网规划推荐方案的对比错误!未定义书签。
2、区域环境现状32.1 自然地理32.2 环境质量状况42.3 环境敏感区53、环境影响分析、预测与评价63.1 规划协调性分析 63.2 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指标63.3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4、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104.1 环境合理性论证 104.2 优化调整建议115、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及措施136、评价结论13图1 蚌埠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图谢谢阅读图2 蚌埠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方案示意图谢谢阅读[内容提要] 经蚌埠市十五届人民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审议,2016年3月26日,蚌埠市人民政府以蚌政秘[2016]34号文对《蚌埠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4-2030年)》进行了批复。
2017年1月,受蚌埠市发改委委托,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开始进行《蚌埠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以下简称“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同步开展了线网和近期建设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于2017年9月初步形成了《蚌埠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及近期建设规划(2018~2023)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次评价的《蚌埠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包括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完善阶段三个层次,主要评价对象为远景规划方案,线网由6条线路组成,轨道交通线路全长187.3km,其中蚌埠市中心城区内总长145.3km,共设车站107座。
本次评价的《蚌埠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8~2023)》由1号线一期工程(长青北路-中环线,18.85km)、2号线工程(怀远长途汽车站—汽车客运南站,33.4km)两条线路组成,线路总长52.25km,全线为高架线路,设车站41座。
蚌埠交通发展现状
蚌埠交通发展现状
蚌埠交通发展现状:
蚌埠是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交通发展对于城市的经济、人口流动和社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目前,蚌埠的交通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蚌埠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城市的道路网络不够发达,尤其是城市中心区域的街道狭窄拥挤,交通流量大的时候容易出现拥堵现象。
此外,道路的质量和标志标线设置也存在一定问题,不利于行车安全和交通顺畅。
其次,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还有待完善。
蚌埠目前的公共交通主要依赖于公交车,但车辆数量有限,分布不均衡,无法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此外,缺乏完善的调度和管理系统,导致车辆运营效率较低,乘客在等车、换乘等过程中时间花费较多。
此外,蚌埠的铁路和城际铁路发展还相对较慢。
虽然蚌埠有多条铁路线路经过,但主要为货运铁路,客运发展相对滞后。
城际铁路的建设也比较欠缺,无法满足市民的远距离出行需求,也限制了蚌埠与周边城市的联系与合作。
为了改善蚌埠的交通发展现状,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道路建设力度,扩大道路网络的覆盖范围,提高道路质量和标志标线设置,改善道路拥堵问题。
其次,加强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增加公交车车辆数量,优化线路设置,提高公交车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市民对公共交通的依赖度。
另外,加快铁路和城际铁路建设进程,增加铁路线路的数量和质量,方便市民远距离出行,促进与周边城市的交流与合作。
综上所述,蚌埠的交通发展现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但通过改善道路基础设施、加强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和推进铁路发展,可以进一步提升城市的交通便利性和发展活力。
蚌埠市经济发展区位条件分析
蚌埠市经济发展区位条件分析
蚌埠市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下面将从交通、资源、环境等方面
进行分析。
其次,蚌埠市拥有丰富的资源。
蚌埠市地处南季风区,气候温和,雨
量充沛,有利于农业发展;市境内地质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灰石、
石材等。
此外,蚌埠市位于中国五金铸造之乡,拥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
这些资源为蚌埠市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再次,蚌埠市享有良好的环境。
蚌埠市地势平缓,土地肥沃,适宜农
业发展。
市内还拥有多个湖泊,如龙子湖、淮河湖等,水资源丰富。
此外,蚌埠市大力推行生态环保政策,加大治理力度,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为居
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创业环境。
此外,蚌埠市还位于长三角经济圈的边缘,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大
城市距离较近,有利于蚌埠市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同时,蚌埠
市距离长三角的交通枢纽城市上海也较近,为企业拓展市场提供了便利。
综上所述,蚌埠市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优越。
其交通便捷、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等优势为蚌埠市的产业发展、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未来,蚌埠市应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打造更加开放的发展环境,推动
蚌埠市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蚌埠市重点产业发展目标
蚌埠市重点产业发展目标
一、蚌埠市重点产业发展目标(2024-2024年)
1.新旧动能转换:支持传统制造业发展新动力,培育节能环保、智能化、网络化和高端技术的新型产业,重点发展船舶制造、集装箱码头、机械制造、水利水电设备、造纸工业、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以及以该产业为基础的链条产业。
2.先进制造业发展: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船舶制造、机械制造、生态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汽车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高端技术产业,以及以上产业为基础的伴随产业链条。
3.技术创新支持:支持技术创新的发展,建设新型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资源中心,重点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服务等产业,以及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产品开发及应用,促进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化的技术发展,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
4.现代服务业发展: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服务、商贸和旅游服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文化传播和信息处理服务等高端服务,以及以上服务业为基础的产业链条。
5.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业技术更新,对开发区内培育特色农业。
安徽蚌埠的发展前景
安徽蚌埠的发展前景安徽蚌埠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潜力。
未来,安徽蚌埠的发展前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望。
首先,安徽蚌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辐射能力强。
蚌埠位于长三角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与上海、南京等一线城市相邻,交通便利。
同时,蚌埠拥有京沪高速、徐明高速、大广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通过,以及京沪高速、京九铁路等多个铁路交通枢纽,使得蚌埠具备了很好的交通辐射能力,将来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区域性交通中心。
其次,蚌埠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蚌埠地处黄淮海平原,拥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
这为蚌埠的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还可以发展水产养殖和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
此外,蚌埠还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培养了一大批技术熟练、素质较高的工人,为蚌埠的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蚌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了较大的发展潜力。
蚌埠拥有汽车、机械、电子信息、医药等多个产业集群,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特别是汽车产业,在蚌埠已经初具规模,有一些知名的汽车企业落户。
未来,随着政府的扶持和政策的优惠,蚌埠的汽车产业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蚌埠还具备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的优势,可以进一步加大力度培育这些新兴产业。
另外,作为中小城市,蚌埠的市场潜力仍然较大。
蚌埠现有的市场规模较小,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蚌埠的消费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这将为蚌埠的商业、零售、餐饮等服务行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同时,蚌埠还可以发展特色农产品、地方特色小吃等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客商前来消费。
综上所述,安徽蚌埠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政府应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标,推动城市规划与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项目建设的落地。
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护好环境资源,提高城市品质,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蚌埠的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是京沪铁路和淮南铁路的交汇点。
历其经济实⼒曾仅次于合肥,位居全省第⼆。
因近年来外部区域环境的变化,蚌埠交通优势地位相对削弱,经济发展活⼒不⾜,历区域中⼼城市的地位出现下降。
随着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路的调整,蚌埠的地位重新受到重视,成为省内京沪城镇带上重点培育的中⼼城市。
在外部社会经济环境改变的背景下,蚌埠⾃⾝发展及在区域中的地位都⾯临新的挑战。
2002年底,中规院受蚌埠市政府委托,承担新⼀轮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作。
根据蚌埠城市空间框架与实际开发建设之间存在许多不适应性的现状,本版总体规划强调两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是规划必须有效引导政府对⼤量⼟地需求的控制,保证城市在⾼速发展过程中拥有相对合理的空间结构;⼆是规划必须将“振兴蚌埠”的⽬标,与安徽省和蚌埠市对城市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充分体现蚌埠发展对于全省以及皖北地区的积极意义。
规划主要采取两条技术路线:第⼀,以区域的观点看待蚌埠城市发展,充分体现市域城镇体系的演进同城区发展的协调性;第⼆,强调对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的把握与控制,注重规划的弹性、可操作性和管理的实施性。
具体⼯作⽅法分为以下⼏部分:1、强化蚌埠在皖北城镇群区域地位的研究⼀为蚌埠与其他皖北城市间的关系,特别是如何与淮南市形成真正意义的“蚌埠—淮南”双核⼼。
⼆是在 “蚌埠都市区”范围内,探讨蚌埠中⼼城区与怀远县城、凤阳县城两个次级中⼼的关系|考试|⼤|。
2、有效控制城市建设⽤地⾸先确定城市不可建设⽤地。
包括市区内必须保护的⾃然要素、市域内的重⼤交通设施和⼤型市政设施等,保障必须控制与预留的通道和⽤地。
利⽤这些不可建设⽤地构成城市内外的基本⽣态⾻架,保证城市已拥有的⼭⽔条件和⽣态环境不被破坏。
以此为基础确定城市可建设⽤地范围。
3、确定城市发展的远景空间结构。
⼀是分析中⼼城区各⽚区⽤地的综合条件,对不同地块的⾃然条件、城市⽤地评价、现状城市功能、现状交通条件、拟建项⽬和区域规划交通条件改善情况等进⾏详细分析,提出现状评价。
蚌埠港发展规划研究分析
蚌埠港发展规划研究分析摘要:港口是所在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十一五”期间,蚌埠港依托大中型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地区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的基础作用日益加强,被列为全省四大枢纽港之一。
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工业布局的改变,蚌埠港特别是蚌埠市港区不仅装卸机械老化、效率低下,而且作业易受水位影响,年吞吐量仅有几十万吨,与城市建设、工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新的发展形势对蚌埠港的规划和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赋予其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蚌埠港需求预测规划分析0引言完善的港口交通条件,既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参与竞争的需要(1)。
为强化蚌埠港在沿淮地区经济发展、对外贸易以及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明确蚌埠港在沿淮地区港口群中的功能定位,有效地开发利用蚌埠港各港区岸线,保证港口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对现有的港区总体布局规划和政府相关政策支持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1蚌埠港口概述蚌埠位于淮河中下游,面向长三角,是安徽省最大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安徽省经济命脉,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经济腹地十分宽广,被称作两淮重镇,沪宁咽喉。
1.1蚌埠港的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蚌埠市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港口基础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50万吨。
主要项目有:蚌埠新港一期工程;浍河徐从亮码头;蚌埠港液货运输专用码头。
1.2蚌埠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蚌埠港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应发挥的作用相比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下各方面:1、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蚌埠港基础实施建设比较落后,其主要表现为:泊位等级和专业化程度偏低;港口布局不完善;港区堆场面积严重不足;港口功能及配套不够。
2、港口发展模式不清晰目前蚌埠市政府、航运企业缺乏对蚌埠港现状、将来发展的定位、功能的规划,各类港区混杂分布、港口管理水平不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2蚌埠港吞吐量水平预测港口是其腹地货物进出口的水、陆换装交汇点,港口的经营规模、经营成果,都与吞吐量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
蚌埠市发展前景
蚌埠市发展前景蚌埠市作为安徽省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城市,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以下是我对蚌埠市发展前景的看法:首先,蚌埠市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
蚌埠市地处华东经济发达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与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相邻,具备了强大的区位优势。
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蚌埠市具有较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条件,有利于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
其次,蚌埠市拥有丰富的资源。
蚌埠市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人口资源。
蚌埠市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劳动力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另外,蚌埠市还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等自然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再者,蚌埠市优势产业具备发展潜力。
蚌埠市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尤其是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蚌埠市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产业,并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为蚌埠市产业升级提供了契机。
同时,蚌埠市还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也具备潜力。
最后,蚌埠市政府注重城市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
蚌埠市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城市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幅提升。
同时,蚌埠市也加大了对城市环境的整治力度,大力推进绿化工程和城市美化工作,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蚌埠市作为一个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产业潜力大的城市,具备很好的发展前景。
政府的积极发展政策和改善人居环境的举措将进一步提高蚌埠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蚌埠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蚌埠市应该继续加大对技术创新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
蚌埠以后的发展前景
蚌埠以后的发展前景蚌埠是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江淮平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近年来,蚌埠市政府提出了“四个突破、五大行动、六个提升”的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具有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的现代化城市,未来蚌埠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蚌埠市将实施“四个突破”,即突破转型升级、突破发展动能、突破科技支撑、突破城市带动。
通过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推进制造业向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制造转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行业协调发展,形成全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格局。
其次,蚌埠市将实施“五大行动”,即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城市空间整体优化、推进生态环保高质量发展、推进党建引领各项工作。
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和项目推进,加强对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新的发展动能。
同时,将进一步加大城市规划和建设力度,提升城市功能和整体形象。
保护和改善环境,推动绿色发展,打造宜居的生态城市。
再次,蚌埠市将实施“六个提升”,即提升核心城区建设水平、提升老城区改造水平、提升新城区发展水平、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通过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加强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城市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从以上的发展战略可以看出,蚌埠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品质。
保护和改善环境,推动绿色发展。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总之,蚌埠市以后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政府的发展战略的实施,蚌埠市将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城市功能和形象的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蚌埠将成为一个具有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的现代化城市,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和生活环境。
2012-2030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pptx
7
学海无涯
四横:指淮河南北两岸形成的东西向城市发展轴线。 三纵:为中心城区西部、中部、东部三条南北向城市发展轴线。 两主四副:“两主”为:位于老城区的城市商业文化与医疗服务中心、位 于高铁站的科技教育和交通集散中心。“四副”为:位于东海大道的行政中心、 位于淮上区的商贸服务与职业教育中心、位于淮河南岸长淮卫的金融商贸与物 流信息中心,以及位于禹会区北部由工业区改造的高新技术创新中心。 八片五园:包括 8 大居住片区和 5 大产业园区。八大居住片区分别为老城、 城南、姜桥、长青、淮东、淮西、李楼和长淮卫居住片区;5 大产业园区分别 为禹会工业园、高新技术开发区、蚌埠工业园、龙子湖工业园和长淮卫临港经 济开发区。 (二)城市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1、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形成 “蓝脉一横三纵、绿廊纵横交织、生态斑块密布”的绿地系统 结构。 一横:自西向东贯穿城区的淮河干流;三纵:淮河支流天河——四方湖湿 地、迎河——张公湖——席家沟——三岔河湿地公园、龙子湖——吴小街四 十米大沟——钓鱼台湖形成了三条贯穿城市南北的水系,有利于形成分隔城 市 组团的自然生态廊道。 依托一横两纵的市政绿化走廊与一横三纵的滨水绿带相互交织,将中心城 区的铁路、高速公路、公路、快速路等城市防护绿带联系起来,构筑城市绿色 空间网络。 市区内小南山、张公山、锥子山、曹山、雪华山、燕山、神山、陶山、老 虎山、小黄山等,这些孤山成为城市建设用地中的绿色点睛。 2、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
蚌埠市2024年大建设计划表
系统
一、基础设施建设
1.交通建设
(1)继续推进蚌埠环城铁路动车组框架线改造,实现自贸区、港区到市区的双向快捷通行,提高环城出行效率。
(2)拟建设30多公里的蚌埠市政智慧公路,贯通城市主要街道,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改善交通拥堵状况。
(3)募集资金建设蚌埠市自行车网络,鼓励人们使用自行车出行,推动城市环保建设和健康文化建设。
(4)加快蚌芜湖高速铁路、蚌埠至淮南客运专线等建设工程,以改善目前流畅的运输体系。
2.水利建设
(1)完成建设蚌埠巢湖段治理改造,改善河流水体质量,美化城市水系。
(2)提升淮河沿岸水污染治理水平,加强淤泥治理,恢复淮河流域自然环境。
(3)加快实施九口子水库水源枢纽和水环境治理工程,确保城市用水安全可持续的发展。
3.能源建设
(1)加快改造南苏打碱厂燃煤电站,实现更新换代和环保改造,提高电站运行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推进城市可再生能源利用,实施太阳能发电、电动汽车充电站等设施的。
蚌埠滨湖国际新城规划方案
蚌埠滨湖国际新城规划方案背景蚌埠滨湖国际新城位于江苏省蚌埠市区的北部,总规划面积为60平方公里。
该项目是由蚌埠市政府投资建设的,旨在打造一个集居住、商业、旅游于一体的新城区。
规划总体规划方案按照发展思路和实际情况,蚌埠滨湖国际新城规划分为两期。
第一期规划面积为2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住宅区、商业区、科技创新园区、教育文化区等。
第二期规划面积为4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滨湖度假区、游览观光区、高科技产业区等。
交通规划在交通规划方面,蚌埠滨湖国际新城将新建一条连接市区和新城的高速公路,此外还将修建多条主干道、次干道,以及配套的快速路和城市轨道交通。
绿化规划在绿化规划方面,蚌埠滨湖国际新城将积极发展林业、果业、艺术园林等领域,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空气品质。
住宅区规划住宅区占据了蚌埠滨湖国际新城总规划面积的大部分。
会在住宅区配套公立学校、医院、商业中心、公园等基础设施,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
商业区规划蚌埠滨湖国际新城的商业区将以购物娱乐为主题,包括建设大型商场、酒店等。
商业区作为新城的市场节点,将承担起重要的商贸服务职能。
特色开发智能化蚌埠滨湖国际新城确立规划之初就注重智能化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采用全面信息化管理模式,致力于创建智慧城市,提供更加便利、舒适的居住环境。
绿色生态蚌埠滨湖国际新城秉承绿色、生态、可持续的理念,注重城市生态建设。
以此让市民感受到清新、宜居、和谐的生活氛围。
多元文化蚌埠滨湖国际新城的建设考虑到不同人群、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需求,纳入多元文化元素,推动不同的文化融合,构建属于蚌埠滨湖国际新城的文化特色。
结论蚌埠滨湖国际新城的规划无疑是在综合考虑了影响城市发展的许多因素的基础上完成的。
对当地发展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和挑战。
这样的规划方案将加速蚌埠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并且在吸引外部投资、吸纳人才等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
值得期待蚌埠滨湖国际新城顺利落地并发展壮大。
表1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调整具体建议
40
西部工业区要尽快外迁重化工业等污染企业;西部工业区中涉及生态敏感的生态保护区和缓冲区内的工业企业和棚户区要尽快搬迁与改造,同时要大力实施环境治理修复和生态绿化建设。
彻底改善园区人居环境。
41
调整中心城市绿地指标和生态用地内部结构,提高有林地比例。
增强生态用地的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
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6
规划应急水源地的建设和保护。
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27
提出再生水回用目标、充分利用雨洪水资源。
增加可供水量的重要措施。
28
限制中心城区地下水资源高强度开采,划定地下水禁采区或限采区。
防止地下漏斗的进一步扩大。
29
合理调整能源结构、降低原煤的消耗量。
多使用清洁能源,降低污染。
30
推进气源多元化,确定多元化备用气源。
天然气供给气源单一、供给安全水平较低。
31
加速、适度超前地发展城市燃气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耗及污染物的排放,也为市民的生活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32
建议扩大三县的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处理规模。
怀远、固镇、五河等县域污水厂处理能力略显不足。
33
建设用地
严格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占补平衡;应严格控制围河湖造田、避免大规模占用和开垦天然湿地、滩涂、苇地等。
响应国家政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17
综合交通
控制合徐高速公路的噪声影响和山体破坏影响;206国道的改道段建设要先作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破坏植被和山体,并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影响荆涂山-天河重点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地。
18
实施京沪铁路客运线、城市主干道胜利东路、东海大道城市快速路、燕山路城市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道、黄山路城市主干道、水蚌铁路和南外环路城市快速路、京沪高铁、京福高铁等龙子湖区的景观绿带建设,山体保护和道路防护林建设。
蚌埠交通发展现状
蚌埠交通发展现状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是该省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蚌埠市的交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蚌埠市的城市道路网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市区内部的道路改造和扩建工程接连不断,道路宽度得到了增加,交通流畅度得到了提高。
市中心的道路采用了分道左转、立体交叉等交通组织方式,使车辆行驶更加顺畅。
此外,市区还修建了一些环城快速路和支线快速路,方便市民出行。
其次,蚌埠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日益完善。
城市内设有公交车、地铁和出租车等多种交通工具,方便市民和游客出行。
公交车线路覆盖了市区的各个角落,能满足市民的日常出行需求。
此外,地铁也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选择,蚌埠地铁已经建设了一号线和二号线,为市民提供了便利快捷的出行方式。
再次,蚌埠市的铁路交通也进一步发展。
蚌埠南站是该市的主要火车站,连接了京沪铁路、天津徐州高铁等重要的铁路干线,使蚌埠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此外,蚌埠还计划建设蚌徐高铁和合家庄铁路等新的铁路线路,进一步提升铁路交通的发展水平。
最后,蚌埠市的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包括机场、港口等。
蚌埠机场是该市的主要机场,已开通多条航线,方便市民出行和旅游。
此外,蚌埠还建有淮河港等内陆港口,方便货物的运输和贸易往来。
总的来说,蚌埠市的交通发展现状较好,城市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系统、铁路交通和交通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这些进步不仅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希望蚌埠市能继续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交通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蚌埠市区域分析
蚌埠市区域规划分析第一章区域自然经济介绍1.1.地理位置蚌埠市(含辖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北纬32°43′至33°30′,东经116°45′至118°04′,北部与濉溪县、宿州市、灵璧县、泗县接壤,固镇县、五河县交界。
南与淮南市、凤阳县相连,东与明光市和江苏省泗洪县毗邻,西与蒙城县、凤台县搭界,怀远县相连。
1.2.气候蚌埠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交界地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风和日丽;梅雨时节,阴雨绵绵;夏季炎热,可称“火炉”;秋天干燥凉爽;冬季寒冷、干燥。
蚌埠春秋短、冬夏长,冬夏温差显著,四时各有特色,皆宜旅游。
1.3.城市简介蚌埠(bèng bù)位于淮河中下游,是安徽省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安徽省第一个建市的地级市,是安徽省经济命脉,是安徽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经济腹地十分宽广,被称作两淮重镇、沪宁咽喉。
蚌埠又称珠城,跨中国南北分界线,拥有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口,是京沪高速铁路一等客站所在地,同时京福高速铁路也经过蚌埠,蚌埠设有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办事处(原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分局)。
蚌埠是中国著名的水陆交通枢纽城市,也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基地。
常住人口36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05万人,市区建成区面积104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底)。
交通便利、基础雄厚、物产富饶、景色优美、气候宜人、人民好客,是蚌埠的主要特点。
1.3.1交通蚌埠地处淮河中游,面向长三角,背靠中原大地,经济腹地十分宽广,蚌埠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是华东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安徽淮河的航运中心,是皖北的公路运输中心。
所以交通便捷,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
蚌埠市作为安徽省重点建设的水路枢纽。
安徽省淮河的航运中心。
水路运输优势明显。
蚌埠地处淮河中下游,坐拥千里淮河第一大港(蚌埠港),蚌埠港为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建立加快蚌埠水运发展的合作机制,打造淮河黄金水道,提升蚌埠的交通地位,不仅是贯彻省委省政府把蚌埠打造成皖北的中心城市需要,也是构筑全省水运网络,提升全省水运优势的需要。
浅议蚌埠市城市河道综合规划建设
现淮 滨公 园的文化 内涵 , 建设 有 自己特 色的独特景观 。
3 . 2 规 划 与 管理 相 协 调
老式 的堤 防规划 以防洪为 主要功 能 ,配 备 防汛道路
及相应 的照 明及 绿化设 施 。因为城 市现代 化发展 的同 时
2 . 2 综 合 规 划 与 环 境 不 协 调
一
4 水 库 水温预 测
根据历年水库 水位 监测资料 分析 ,王圈水库的初始水 位为 4 2 . 3 8 m, 初始水温 为 0 ℃, 出水流量取近年取水量的平
定阻力 , 减少其动能 , 这种现象在模 型 中运用 C h e z y 公式
表示 , 设定 C h e z y 阻力系数为默认值 ; 另一方 面就是 库底 沉 积物 同水体间的热交换 , 虽然其数量级小 于表面热交换 , 但 其对下层滞水层水温有一定影 响, 模型通过沉积物温度 、 水 温和热量交换系数 3 个参数进行计算 ,其中沉积物温度 和
航运 、 居 民饮 用供水源 起着多方 面的作用 。
2 蚌埠 市 城 市 河道 存 在 的主 要 问题
由于长期 以来 经济快 速增 长所造 成 的水资 源污染 等
人为 破坏 的加 剧 , 以及 管理 薄弱 , 造 成河 道保 护 、 整治 和
建设始终 处于 滞后状 态 , 尤 其是河 道 的综 合建设 、 经 济发 展工作与 日新月异 的城市建设 步伐 不相适应 。
河 道 管理 包 括河 道工 程 管理 和社 会 管理 两大 职 能 , 在规 划前期 和河道 管理单 位及 时沟 通 ,掌 握准确 的管 理 信息 , 可 以大大 降低管理 成本 , 避免河 道丁 程规划 与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交通与经济发展浅谈蚌埠市城市规划
【摘要】蚌埠作为皖北地区发展比较好的城市,在经历“大起大落”之后其发展规划值得思考。
本文通过对蚌埠市近几十年来的发展与变化,以及其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与比较,且通过与旅游城市“扬州”的发展进行对比,深入挖掘城市发展与规划奥妙之处。
【关键词】交通枢纽;经济发展;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规划与发展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令每一块土地都有它的用处,发挥它的价值。
合适的规划与发展可以提高城市的品质,发展经济,给以城市人民更好的生活。
蚌埠,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总人口376万多,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本文从其交通、土地利用情况、与“扬州”城市发展规划的对比来分析其特色。
一、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的魅力
(一)交通枢纽――铁路带来的经济
在城市规划与发展的过程中,最看重的就是城市的位置,因地制宜,沿海城市发展对外经济,临江城市发展运输,蚌埠作为一个内陆城市,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作为交通枢纽
的重要作用。
蚌埠的铁路发展可以追溯到解放前。
清宣统元年1909年12月,津浦铁路蚌埠铁路桥始建,至1911年建成,花费白银100万两。
从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蚌埠便从小渔村渐渐转型为安徽省的交通、?事、政治、经济中心。
蚌埠成为当时安徽最为发达的城市,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曾多次作为安徽的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
现在,蚌埠其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仍然不可小觑,作为华东铁路运输网的重要节点,京沪铁路、淮南铁路在蚌埠交汇,蚌埠南站为京沪高铁七大中心枢纽站之一,同时京福高速铁路自蚌埠南站引出。
铁路对于蚌埠的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
除了兴修铁路,蚌埠的水利交通也很发达,水路运输优势明显。
蚌埠市地处淮河中下游,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水路枢纽。
作为千里淮河第一大港,蚌埠港为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年吞吐量上千万吨。
蚌埠港可四季通航周边等省市,一个城市交通的发展,会带动起其商业的发展,进而带动资本的流动从而促进其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内部交通――多样化出行选择
蚌埠境内有京台高速、宁洛高速、蚌合高速、蚌五高速(在建)、徐明高速。
除此之外,蚌埠绕城高速(含高铁连接线)项目建成后,对于拉开蚌埠市城市框架、促进城市组
团间有机联系和资源互补、带动沿线土地开发和利用、提高蚌埠城市化水平、缓解城区内交通压力、改善区域交通出行环境、提升蚌埠市交通现代化形象、加速中部崛起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建成蚌埠综合客运站(新建)、蚌埠淮河路公路客运站(改建)、蚌埠客运北站(改建)三大国家级公路客运站。
在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新建公路客运站,形成县级客运中心站,作为客流集散中心,加强蚌埠火车站、蚌埠高铁南站与其它县市的联系通道。
除了陆地交通外,主要实施淮河干流航道、浍河航道整治工程,提升航道等级。
中远期,实施涡河航道整治工程;实现怀洪新河复航工程及蚌埠闸3号线项目建设等,构造内河航道“一干四支”的骨架体系。
蚌埠也在积极修建民用飞机场。
在2017年12月开建的蚌埠滕湖民航机场,飞行区按4C级标准建设,修建长2600米、宽45米跑道一条,17000平方米航站楼,配套建设供电、供水、供油等设施,建设快速连接线。
将为蚌埠人民出行方式提供更多的选择。
二、因地制宜――土地物尽其用
随着人口的增多与人口向城市涌入的趋势,城市占地面积不断增大引起了城市用地与其他部门用地,特别是农业用地的矛盾。
人类改造技术进步,利用自然环境的能力日益提
高,如处理不当,就会出现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平衡的问题。
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这一问题不容小觑。
根据《蚌埠市2012年到2030年城市发展规划报告》,蚌埠近期发展规划目标,城镇化率超过55%,园区工业产值占比达到80%以上,城乡区域之间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中期,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园区工业产值占比达到85%以上。
远期目标,城镇化水平达到70%以上,园区工业产值占比达到90%以上。
一座有山有水的城市,在规划与发展上少不了突出其山水并存的特点。
根据《蚌埠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蚌埠市属黄淮海平原与江淮丘陵的过渡地带,处于江淮分水岭的末梢。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主要分平原、丘陵和台地3种。
根据蚌埠特色的地理条件,合理开发旅游用地,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大禹文化旅游产业园、禹墟文化遗址保护公园、沱湖湿地风景区、白石山佛教文化园、天井湖风景区、湖洼闸休闲旅游区、长淮古镇、梅花山旅游度假区、四方湖旅游区、百花谷小镇、双墩文化遗址保护公园等,共需用地 5.18 公顷。
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布状况,结合山脉、水系、森林、农田以及城市公园等,完善“山水相间”的生态网络体系。
蚌埠市商业中心的变更,是最能突出蚌埠市城市发展规划与老城区的不同。
上个世纪的蚌埠,因有二马路而被称为
“小上海”,二马路在火车站的对面,“天成”百货大楼也在其附近,很是豪华。
随着时间变更,十年之前,蚌埠市最繁荣的地方便已变为淮河路步行街,而现在商业中心更是变更到以淮河路商圈为主,经济开发区商圈、淮上商圈、高铁新城商圈、东海大道商圈为副商业中心的多个商业中心组合。
东海大道作为蚌埠现在东西向主干道,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蚌埠城市的新形象。
东海大道商圈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点,正在从城市边缘地带变为城市新中心,该板块商业气氛日益浓厚,东海大道商圈竞争也日趋激烈,众多综合体项目之间竞争日趋白热化,也将进一步加剧东海大道商圈的再升级,引领蚌埠商业新潮流。
三、与扬州市发展的对比――可持续发展才是持久之计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江苏省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运河扬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扬州列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城市之一。
“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美名传遍天下,很多人最初了解扬州便是因为这一流传千古的诗句,从古至今,扬州市的定位就是“旅游城市”,这一点与蚌埠市有很大的不同。
旅游城市,是指具备独特的自然风光或者人文资源等独特资源,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具备一定旅游接待能力,以景区景点为核心、以旅游产业为主体、旅游业产值超过城市GDP的7%的一类城市。
著名景观:瘦西湖、盂城驿、枣林湾、大明寺、个园、何园、凤凰岛、东关街等,这都是扬州市的招牌。
由于其在发展旅游城市上的优势,扬州市特别注重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系统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文化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扬州的特色的?划体系,为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加快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城市中心区、历史街区和近期建设集中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覆盖。
结合现有资源,把历史文化、现代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理念融人规划设计之中,同时注重供水、排水、燃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园林绿地等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引导各项事业协调有序发展。
蚌埠与扬州因其城市定位不同,所以发展规划的侧重点不同,作为旅游城市,扬州因旅游所带来的财政收入占一定比重,而蚌埠作为交通枢纽城市,单纯靠发展交通带来的收入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蚌埠对产业园以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力度较大(市域的主要产业园区: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淮卫临港经济开发区、蚌埠工业园区、沫河口工业园、马城经济开发区、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怀远经济开发区、五河经济开发区和固镇经济开发区等9个重大产业园区)。
环境问题是城市规划发展的重中之重,环境可持续发展就要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不只是生态环境,还有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的建设,生态城市的建设遵循可持续发展,建设内容涵盖了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建设、生态产业的发展、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化等方面。
优美的生活环境,不仅仅净化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心灵中的“美”和“善”,还可以抑制人们心灵中的“丑”和“恶”,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产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只是旅游城市需要建设生态可持续发展,任何城市都要在生态保护方面做出让步,不能抱有先发展经济后保护环境的想法。
城市的规划与发展提高城市了的品质,发展经济,给居住在城市的人民更好的生活。
不仅是蚌埠市,任何城市的发展不能仅仅只重视经济,还要重视环境的保护,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胜利。
最后,城市的发展与规划对其城市不同区域的功能进行设置,使得城市更加健全,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戴维,R.摩根(David R. Morgan )罗伯特,E.英格兰(Robert E. England)约翰,P.佩利塞罗(John P. Pelissero).城市管理学:美国视角(第六版?中文修订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周加来李强.安徽城市发展报告[M].合肥工业大学
出版社.2015
[3] 倪鹏飞刘彦平.扬州城市国际竞争力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5]李强刘杏梅.铁路与近代蚌埠城市发展(1912-1949)[N].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
[6]任志安胡百红.蚌埠建设皖北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研究[N].福建江夏学院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