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第七版药剂学重点整理
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精华篇)

引言: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性质、制剂、质量控制和应用等方面的科学。
它是药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药物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药剂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药剂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正文内容:一、药剂学概述1.药剂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药剂学与药理学、药物化学的关系3.药剂剂型的分类和特点4.药物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其指标5.药剂学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二、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1.药物的溶解性和分配系数2.药物的晶体学和物相转变3.药物的溶液与胶体4.药物的离子化和配位化学5.药物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三、药物制剂的研制与评价1.药物配方设计原则2.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评价方法3.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4.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5.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四、药物释放与吸收1.药物的口服给药途径2.药物的肠道吸收过程和影响因素3.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和药物代谢4.药物的肝肠循环5.药物的体内分布和排泄途径五、药剂学的应用与前沿研究1.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2.个体化药物治疗的概念和方法3.药剂学在新型药物研发中的应用4.药剂学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的重要性5.药剂学与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总结:本文围绕药剂学的重点知识展开了详细的总结。
首先介绍了药剂学的概述,包括定义、研究内容和药剂剂型的分类。
接着详细讨论了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溶解性、晶体学和离子化等。
然后重点介绍了药物制剂的研制与评价,包括配方设计原则、制剂稳定性评价和质量评价等。
接下来探讨了药物释放与吸收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展示了药剂学在药物治疗个体化、新型药物研发和纳米药物载体等领域的应用前沿。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药剂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为药物研发和应用提供专业的指导。
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 液体制剂共99页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99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 液体制剂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第二十一章经皮吸收制剂

四、促进经皮吸收的方法 (一)化学方法 1.经皮透过促进剂(增强药物经皮透过性的一类物质)
①醇类,如乙醇、丙二醇、月桂醇等; ②二甲基亚砜及其类似物,如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等; ③脂肪酸及其酯类,如油酸、亚油酸、月桂酸、乙酸乙酯等; ④月桂氮酮及其同系物:月桂氮䓬酮; ⑤表面活性剂; ⑥吡咯酮类:N-甲基吡咯烷酮 ⑦萜烯与植物挥发油,如薄荷醇、樟脑……
(3)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副作用。 (4)长时间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避免口服给药引
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第二十一章经皮吸 收制剂
(5)减少给药次数,而且患者可以自主用用药,特 别适合婴儿、老人及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提高用 药依从性。
(6)发现副作用,可随时中断给药。
皮肤为大,小猪和猴的皮肤一般近似于人的皮肤 猪或乳猪是良好的动物模型,体内、外结果具有更
皮肤主要由表皮(epidermis)、真皮(dermis)和皮下组织( subcutaneous tissue)组成,还有附属器(毛囊、汗腺、皮脂 腺)。
皮肤表面有一层脂质称表面类脂(skin surface lipids),主要 来源于皮脂腺的分泌和皮肤脱落的表皮细胞。
除此之外,皮肤表面还有成纤维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及微生物。
第二十一章 经皮给药制剂
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第二十一章经皮吸 收制剂
【学习目标】
1、掌握经皮给药制剂的概念、特点、吸收途径;影 响药物经皮吸收的生理因素和剂型因素;
2、熟悉皮肤生理结构;常用的经皮吸收促进剂种类 及其特性;经皮给药贴剂种类、辅助材料、生产工艺;
3、了解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新技术;经皮给药贴剂 的质量控制。
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第二十一章经皮吸 收制剂
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 第二十一章 经皮吸收制剂

(3)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副作用。
(4)长时间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避免口服给药引 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5)减少给药次数,而且患者可以自主用用药,特 别适合婴儿、老人及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提高用 药依从性。 (6)发现副作用,可随时中断给药。
四、缺点 (1)不适合剂量大或对皮肤产生刺激性的药物。 (2)不适合要求起效快的药物。 (3)药物吸收的个体差异大。
三、经皮贴剂的辅助材料
压敏胶 系统组件材料 背衬材料、控释膜、骨架和储库材料、防黏层材料
涂膜复合工艺
四、制备工艺
第四节 经皮给药贴剂的质量控制
一、体外经皮渗透评价 1.实验装置Leabharlann 立式扩散池水平式扩散池
2.皮肤模型 (1)皮肤的选择: 聚合物薄膜 动物皮肤: 常用动物(家兔、大鼠和豚鼠)的皮肤渗透性比人 皮肤为大,小猪和猴的皮肤一般近似于人的皮肤 猪或乳猪是良好的动物模型,体内、外结果具有更 好的一致性。 (2)皮肤的处理 (3)皮肤的保存
3.接收液的选择 生理盐水、(pH7.2-7.4)磷酸盐缓冲液 、40%PEG400。 4.温度的控制 渗透扩散池夹层水浴的温度应使皮肤表面温度接近生 理温度32℃。
5.体外经皮渗透实验 方法: 将装配好的扩散池装置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在 不同的时间间隔取样,同时补充等量的空白接受介 质。 样品用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后用适当的分析方法 测定药物浓度,计算药物累积经皮渗透量、稳态经 皮渗透速率及渗透系数。
经皮给药系统( Transdermal DDS):是指药物以 一定的速率透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从 而产生药效的一类制剂。 经皮给药系统一般指透皮贴剂(dermal patch)。 同样经皮肤给药而仅在皮肤或皮下局部组织发挥作 用的外用制剂在处方设计、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等 方面与 TDDS 有较大的区别。如软膏剂、硬膏剂、 涂剂和气雾剂等。
药剂学人卫版第七版名词解释

1.pharmacopoeia P9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2. solubilization P23 增溶是指某些表面活性剂增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的作用。
3. isotonic solution P179 等张溶液系指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
4. critical micell concentration P37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5. Krafft point P41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等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当温度升高至某一点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 点。
6. microemulsion P158 微乳,即纳米乳(nanoemulsion),乳滴粒子小于100nm时称纳米乳,粒径一般在10-100nm范围。
7. liposome P402 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薄层中所制成的超微球形载体制剂,称为脂质体。
8. crystal form 晶形9. passive targeting preparation P445 被动靶向制剂系指由于载体的粒径、表面性质等特殊性使药物在体内特定靶点或部位富集的制剂。
10. thixlotropy P117 触变性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非牛顿流体在恒定剪切力(振动、搅拌、摇动)的作用下,黏性减小,流动性增大,当外界剪切力停止或减小时,体系粘度随时间延长而恢复原状的一种性质。
11. Cosolvency P23 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液中的溶解度大,而且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
12. Sterilization P181 灭菌系指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手段。
13. suppositories P298栓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固状制剂。
药理学重点(人卫第七版)

一名词解释1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机制的科学。
2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包括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3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
4 半衰期:指血药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5肝肠循环:是指某些药物经肝脏转化为极性较大的代谢产物并自胆汁排出后,又在小肠中被相应的水解酶转化成原型药物,再被小肠重新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6 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
7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8内在活性(效应力):是药物本身内在固有的,与受体结合后可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能力,是药物最大效应或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
9 不良反应:指不适合用药目的而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0 耐药性: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
11 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强度递减,增加剂量才可以保持药效不减。
12二重感染:长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破坏了体内正常菌群生态平衡,致使一些抗药菌和真菌乘机繁殖,造成的再次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
13 肝药酶诱导剂:能诱导肝药酶的活性,加速自身或其它药物的代谢,便药物效应减弱。
14 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的活性,降低其它药物的代谢,使药物的效应增强,甚至引起毒性反应。
15 药物效应:药物作用的结果,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选择性。
16 首关效应:指口服给药后,部分药物在胃肠道,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17成瘾性:病人对麻醉药品产生了生理、心理的依赖,一旦停药后,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混乱,如停药吗啡后病人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
18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物质。
19 受体拮抗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20 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给药后迅速出现明显的升压作用,而后出现微弱的降压作用。
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第十章-灭菌与无菌制剂

细过滤器
电渗析或反渗透装置
阳离子树脂床
脱气塔
阴离子树脂床
混合树脂床
纯化水
多效蒸馏水机或气压式蒸馏水机
热贮水器(80℃)或65℃以上保温循环或4℃以下无菌状态贮存
注射用 水 2021/2/4
注射用水的制备工艺流程 9
(三)原水的处理—纯化水的制备
❖ 目的 最大限度的去除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可 溶性盐类、微生物及热原。
16
控制面板
冷凝器 蒸馏塔 设备固定架
多效蒸馏水机
2021/2/4
17
2. 反渗透法 3. 综合法 4. 注射用水的收集保存 5. 注射用水的检查
2021/2/4
18
注射用水的制备
饮用水
细过滤器
电渗析或反渗透装置
阳离子树脂床
脱气塔
阴离子树脂床
混合树脂床
纯化水
多效蒸馏水机或气压式蒸馏水机
热贮水器(80℃)或65℃以上保温循环或4℃以下无菌状态贮存
药物制剂
非规定无菌制剂 (限菌制剂)
无菌制剂——在无菌环境 中,采用无菌操作方法或 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 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 类药物制剂。
限定染菌的
202种1/2/类4 与数量
4
无菌制剂 无菌制剂
注射用制剂 眼用制剂 植入型制剂 创伤用制剂 手术用制剂
2021/2/4
5
二、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质量要求
阳离子交换树脂:
氢型: RSO3- H+ 钠型(稳定) Na+
阴离子交换树脂:
氢氧型: RN +(CH3)3OH氯型(稳定): Cl-
处理原水的流程:
阳床 脱气塔(CO2)阴床混合床 新树脂:处理、转型
药剂学(第7版1-10章)

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溶剂
液体制剂中的溶剂是药物的溶媒,它能够溶解药物,使其成 为均匀的溶液。根据溶解度的大小,溶剂可分为极性溶剂和 非极性溶剂。常用的极性溶剂有水、甘油等,常用的非极性 溶剂有植物油、液体石蜡等。
附加剂
为了增加液体制剂的稳定性、口感、外观等,需要添加一些 附加剂。常见的附加剂有防腐剂、甜味剂、着色剂、抗氧化 剂等。
目录
• 固体制剂(二) • 半固体制剂与气雾剂 • 经皮给药制剂 • 粘膜给药制剂 • 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
01 绪论
01 绪论
药剂学的定义和任务
总结词
药剂学的定义和任务
详细描述
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 理应用的综合性学科。其任务是确保药物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质 量可控性,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液体制剂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液体制剂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易于分剂 量,给药途径多,易于吸收,作用迅速 。但液体制剂易受外界因素(如温度、 光线、空气等)的影响,易发生化学变 化和微生物污染。
VS
分类
液体制剂按分散系统可分为均相液体制剂 和非均相液体制剂。均相液体制剂是指药 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溶剂中,形成 均匀的溶液;非均相液体制剂是指药物以 微粒、小滴或薄膜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 成乳剂、混悬剂等。
06 固体制剂(二)
丸剂
丸剂的定义
丸剂的分类
丸剂是指将药物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 的粘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 的制剂。
根据制备方法和材料的不同,丸剂可分为 蜜丸、水蜜丸、水丸、浓缩丸、蜡丸和微 丸等类型。
02
其他溶剂
根据药物性质和制备需要,有时会选择乙醇、甘油、丙二醇等作为溶剂。
人卫版药理学第七版笔记及总结

人卫版药理学第七版笔记及总结第一篇总论第一章1. 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
2. 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
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生物转化)及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3. 临床前药理研究:药效学研究、一般药理学研究、药动学研究、新药毒理学研究。
4. 药物理化性质:脂溶性、解离度、分子量第二章药动学1.药物转运体:2.首过效应:(first past effect) P14 :某些药物经口服后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代谢使进入人体循环有效药量减少的现象(其属于吸收过程)3.半衰期(half-life,t1/2):血浆药物浓度降一半所需的时间4.表观分布容积:(Vd 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体内药物总量按血药浓度推算时所需的体液总体积5.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 area under the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血药浓度对时间作图,所得曲线下的面积,是计算生物利用度的基础数值6.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bioavailability F ):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和速度,程度用AUC表示,速度用达峰时间表示7.总体清除率(total body clearance,CLtot):体内诸多消除器官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体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量被清除。
又称血浆清除率(plasma clearance,CLp)8.稳态血药浓度(steady-state plasma concentration,Css),又称坪值(plateau):Css steady-state plasma concentration :随着给药次数增加,体内总药量的蓄积率逐渐下降,直至在给药间隔内消除的药量等于给药量,从而达到平衡,此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Css ,达到Css的时间仅取决于半衰期。
药剂学整理笔记复习重点

③体积等价径:即与粒子的体积相同球体的直径,可用库尔特计 数器测得。
本法可以用于测定混悬剂、乳剂、脂质体、粉末 药物等的粒径分布。
④有效径:即根据沉降公式(Stocks方程)计算所得的直径,因此 又称Stocks径。
具有两亲基团,亲水、亲油。 二、分类: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 肥皂类:高级脂肪酸的盐,硬酯酸、油酸、月桂酸 一般外 用。
2、 硫酸化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叶桂醇硫酸钠,SLS), 乳化性强,稳定,软膏剂乳化剂。
3、磺酸化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广泛应用的洗涤剂 (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化合物 新洁尔灭等,由于其毒性较 大,常用作消毒杀菌剂,在酸、碱性溶液中均稳定。 (三)、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 制成可溶性盐(如难溶性弱酸或碱制成盐可增加药物溶解
度。)
2、 引入亲水基团
1.烃基:药物分子中引入烃基,可改变溶解度、离解度、分配系数,还可增加位阻,从而增加稳定性。 2.卤素:卤索是很强的吸电子基,可影响分子间的电荷分布和脂溶性及药物作用时间。 3.羟基和巯基:引入羟基可增强与受体的结合力,增加水溶性,改变生物活性。
常用的助溶剂:一类是无机化合物如碘化钾、氯化钠等;一类
是某些有机酸及其钠盐如苯甲酸钠、水杨酸钠、对氨基苯甲酸
钠等。
4、 使用混合溶剂:潜溶剂(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增加难溶性药物
的溶解度
潜溶剂:混合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的溶剂中溶解度出现极大 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
第三节 粉体学
药理学总结(人卫第七版)重点突出必记内容

药理学复习总结(人卫第七版)一、药理学口诀拟胆碱药拟胆碱药分两类,兴奋受体抑制酶;匹罗卡品作用眼,外用治疗青光眼;新斯的明抗酯酶,主治重症肌无力;毒扁豆碱毒性大,作用眼科降眼压。
阿托品莨菪碱类阿托品,抑制腺体平滑肌;瞳孔扩大眼压升,调节麻痹心率快;大量改善微循环,中枢兴奋须防范;作用广泛有利弊,应用注意心血管。
临床用途有六点,胃肠绞痛立即缓;抑制分泌麻醉前,散瞳配镜眼底检;防止‚虹膜晶体粘‛,还能治疗心动缓;感染休克解痉挛,有机磷中毒它首选。
东莨菪碱镇静显著东莨菪碱,能抗晕动是特点;可治哮喘和‚震颤‛,其余都像阿托品,只是不用它点眼。
肾上腺素α、β受体兴奋药,肾上腺素是代表;血管收缩血压升,局麻用它延时间,局部止血效明显,过敏休克当首选,心脏兴奋气管扩,哮喘持续它能缓,心跳骤停用‚三联‛,应用注意心血管,α-R受体被阻断,升压作用能翻转。
去甲肾上腺素去甲强烈缩血管,升压作用不翻转,只能静滴要缓慢,引起肾衰很常见,用药期间看尿量,休克早用间羟胺。
异丙肾上腺素异丙扩张支气管,哮喘急发它能缓,扩张血管治‚感染‛,血容补足效才显。
兴奋心脏复心跳,加速传导律不乱,哮喘耐受防猝死,甲亢冠心切莫选。
α受体阻断药α-R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酚苄明,扩张血管治栓塞,血压下降诊治瘤,NA释放心力增,治疗休克及心衰。
β受体阻断药β-R 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是代表,临床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
三条禁忌记心间,哮喘、心衰、心动缓。
传出N药在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一)药物的种类抗休克药分二类,舒缩血管有区分;正肾副肾间羟胺,收缩血管为一类;莨菪碱类异丙肾,加上α受体阻断剂;还有一类多巴胺,扩张血管促循环。
(二)常见休克的药物选用:过敏休克选副肾,配合激素疗效增;感染用药分阶段,扩容纠酸抗感染,早期需要扩血管,山莨菪碱为首选;后期治疗缩血管,间羟胺替代正肾。
心源休克须慎重,选用‚二胺‛方能行。
说明:‚二胺‛指多巴胺和间羟胺局麻药丁卡表麻毒性大,普卡安全不表麻;利多全能腰慎选,室性律乱常用它镇静催眠药镇静催眠巴比妥,苯二氮卓类安定;抗惊抗癫抗焦虑,中枢肌松地西泮。
人民卫生出版社《药剂学》考试复习提纲,DOC

药剂学复习提纲绪论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剂型(dosageform):根据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制剂(preparation):根据药典、部颁标准或其他法定认可的标准,将药物制成符合一定质量6、临床1.均相液体制剂:低分子溶液制剂;高分子溶液制剂2.非均相液体制剂:溶胶剂、乳剂、混悬剂(二)按给药途径分类1.内服液体制剂:如合剂、糖浆剂、乳剂、混悬剂、滴剂等。
2.外用液体制剂:(1)皮肤用液体制剂如洗剂、搽剂等。
(2)五官科用液体制剂如洗耳剂与滴耳剂、洗鼻剂与滴鼻剂、含漱剂、滴牙剂、涂剂等。
(3)直肠、阴道、尿道用液体制剂如灌肠剂、灌洗剂等。
◎液体制剂常用的溶剂(一)极性溶剂:水、甘油、二甲基亚砜DMSO(二)半极性溶剂: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PEG (三)非极性溶剂:脂肪油、液体石蜡、乙酸乙酯▲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防腐剂、矫味剂、着色剂、其他。
增溶剂是指能增加难溶性药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表面活性剂。
助溶剂系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潜溶剂:两种或多种溶剂以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形成比单一溶剂更易溶解药物的混合溶剂,称为潜溶剂。
潜溶的原理是溶剂间形成氢键缔合或改变了原来溶剂的介电常数。
常用的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酯(Parabens)也称尼泊金,苯甲酸与苯甲酸钠(BenzoicAcidandSodiumBensoate),山梨酸(SorbicAcid)、苯扎溴胺(BenzalkoniumBromid)、桉叶▲ Stoke's 定律:ηρρ9)(2212g r V -= 微粒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平方、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成正比,与分散介质的黏度成反比。
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 第五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2.酰胺类药物的水解
(1)氯霉素
H C O C H C l 2 H N N O 2 CCC H O H 2 O H H H 2 HN
N O 2
CCC H O H + C H C l C O O H 2 2 O H H
水溶液在pH7以下,主要是酰胺水解,生成氨基物与二氯乙酸。
青霉素、氯霉素、头孢菌素类、巴比妥类、利多卡因、对乙酰 氨基酚等。酰脲和内酰脲、酰肼类药物、肟类药物也能被水解。
5
二、研究药物制剂稳定性的任务
探讨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因素与提高制剂稳
定化措施
研究制剂稳定性试验方法,制订药物产品有
效期,保证药物产品的质量,为新产品提供稳 定性依据。
筛选出最佳处方,为临床提供安全、稳定、
有效的药物制剂。
6
第二节 药物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基础
1952年应用于药物稳定性考察
反应级数
44
光敏感药物
氯丙嗪、异丙嗪、核黄素、氢化可的松、 强的松、叶酸、维生素A、B、辅酶 Q10、硝苯吡啶等 酚类和分子中有双键药物,一般对光敏感。 解决方法:避光操作,特殊包装 棕色玻璃瓶包装或容器内衬垫黑纸
45
(3)空气(氧)的影响
大气中的氧进入制剂的主要途径:
①氧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
②药物容器空间空气中。 解决方法:惰性气体驱出空气 真空包装 加抗氧剂 液体制剂:溶液中和容器空间充分通惰性气体 固体药物:除通惰性气体外,也可真空包装
3
§5.1 概述
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范围
化学稳定性
水解、聚合、氧化等
物理稳定性
沉淀、分层、结块、吸湿等
生物稳定性
微生物污染、发霉、腐败等
4
(完整版)人卫第七版药剂学重点整理

(完整版)⼈卫第七版药剂学重点整理第⼀章绪论1. 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设计、制备⼯艺、质量控制及合理使⽤的综合性应⽤技术科学2.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Dosage form)3. 制剂: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药剂学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于临床应⽤的剂型,并能批量⽣产安全、有效、稳定的制剂,以满⾜医疗卫⽣的需要。
药物剂型的重要性:改变药物作⽤性质,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调节药物作⽤速度,靶向作⽤,影响药效药剂学的分⽀学科⼯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分⼦材料学⽣物药剂学药物动⼒学临床药剂学药典作为药品⽣产、检验、供应和使⽤的依据第⼆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概念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系指药物在体外的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在⽣产、运输、贮藏、周转,直⾄临床应⽤前的⼀系列过程中发⽣质量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药⽤溶剂的种类(⼀)⽔溶剂是最常⽤的极性溶剂。
其理化性质稳定,能与⾝体组织在⽣理上相适应,吸收快,因此⽔溶性药物多制备成⽔溶液(⼆)⾮⽔溶剂在⽔中难溶,选择适量的⾮⽔溶剂,可以增⼤药物的溶解度。
1.醇类如⼄醇、2.⼆氧戊环类3.醚类⽢油。
4.酰胺类⼆甲基⼄酰胺、能与⽔混合,易溶于⼄醇中。
5.酯类油酸⼄酯。
6.植物油类如⾖油、⽟⽶油、芝⿇油、作为油性制剂与乳剂的油相。
7.亚砜类如⼆甲基亚砜,能与⽔、⼄醇混溶。
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溶剂的介电常数表⽰在溶液中将相反电荷分开的能⼒,它反映溶剂分⼦的极性⼤⼩。
溶解度参数溶解度参数表⽰同种分⼦间的内聚能,也是表⽰分⼦极性⼤⼩的⼀种量度。
溶解度参数越⼤,极性越⼤。
溶解度(solubility)是指在⼀定温度下药物溶解在溶剂中达饱和时的浓度,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
溶解度常⽤⼀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的最⼤克数来表⽰,亦可⽤质量摩尔浓度mol/kg或物质的量浓度mol/L来表⽰。
药理学重点(人卫第七版)

一名词解释 1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与机制的科学。
2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包括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响。
3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代与排泄过程。
4 半衰期:指血药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5肝肠循环:是指某些药物经肝脏转化为极性较大的代产物并自胆汁排出后,又在小肠中被相应的水解酶转化成原型药物,再被小肠重新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6 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
7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8在活性〔效应力〕:是药物本身在固有的,与受体结合后可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能力,是药物最大效应或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
9 不良反响:指不适合用药目的而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响。
10 耐药性:病原体与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
11 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响强度递减,增加剂量才可以保持药效不减。
12二重感染:长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破坏了体正常菌群生态平衡,致使一些抗药菌和真菌乘机繁殖,造成的再次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
13 肝药酶诱导剂:能诱导肝药酶的活性,加速自身或其它药物的代,便药物效应减弱。
14 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的活性,降低其它药物的代,使药物的效应增强,甚至引起毒性反响。
15 药物效应:药物作用的结果,机体反响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选择性。
16 首关效应:指口服给药后,局部药物在胃肠道,肠粘膜和肝脏被代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17成瘾性:病人对麻醉药品产生了生理、心理的依赖,一旦停药后,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混乱,如停药吗啡后病人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
18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有较强的在活性物质。
19 受体拮抗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在活性的药物。
20 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给药后迅速出现明显的升压作用,而后出现微弱的降压作用。
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第一章绪论

31
第六节 药典与药品标准
➢ 药品标准--国家对药品的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保证药品质量的法定依 据。
35
第六节 GMP和GLP
➢ GMP--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 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 检查对象
人
生产环境
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
36
第八节 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 ➢ 1843年:发明压片机-- 机械化生产 ➢ 1847年:硬胶囊剂 ➢ 1886年:发明安瓿 -- 注射剂 ➢ 1947年:缓释制剂 ➢ 1970年:缓释靶向制剂
38
谢谢!
从这门课我们能学到什么?
基本理论 质量控制
药剂
Eg:红霉素片 处方:红霉素 1亿单位 淀粉 0.0575kg 淀粉浆 0.01kg 硬脂酸镁 0.0036kg 共制 1000片
处方设计
制备工艺
6
这门课程的要求是什么? ● 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常用辅料 ● 分析设计制剂处方 ● 掌握基本剂型制备工艺、质量控制
* 非经胃体肠分道散给型药、剂微型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 注射给药 静注、肌注、皮内 呼吸道给药 喷雾剂、气雾剂 皮肤给药 软膏、溶液 粘膜给药 滴眼剂、舌下片 透析用制剂
浸出制剂,无菌制剂
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气体剂型
22
23
24
25
三、药物传递系统 ➢ DDS--药物传递系统 drug delivery system 新剂型和新制剂的典型成果代表 设计理念:把药物在必要的时间、以必要的量、输送到必要的部位,以达到最大的疗效和
人卫版第七版药剂学第三章表面活性剂

常用品种
2.脂肪酸山梨坦(司盘类 Span)
司盘分子通式
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酸、碱和酶作用易水解, HLB值小,常用作W/O 型乳化剂。
司盘20(月桂山梨坦) 司盘40(棕榈山梨坦) 司盘60(硬脂山梨坦) 司盘65(三硬脂山梨坦) 司盘80(油酸山梨坦) 司盘85(三油酸山梨坦)
1
常用品种
9 润湿剂
❖ HLB=8~18 可作为O/W型乳化剂
❖ HLB=15以上
6 W/O乳化剂
3 消泡剂
0
可作为增溶剂
图3-2 不同HLB表面活性 剂适用范围
1
HLB值的计算
(熟练掌握,p39)
(1)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具有加和性,混 合后的HLB值可通过经验式求得:
HLBab=(HLBa×Wa+HLBb×Wb)/(Wa+Wb)
化物,胆酸盐 (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化物、新洁尔灭 (三)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卵磷脂,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 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一)脂肪酸甘油酯 (二)多元醇型 (三)聚氧乙烯型 (四)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1
离子型
表
(水中能电离)
面
活
性
剂
非离子型
(水中不电离)
阴离子型 阳离子型 两性离子型
不可口服。
1
2、硫酸化物
① 通式:R·O·SO3-M+ ② 分类:硫酸化油(硫酸化蓖麻油);高级脂肪
醇硫酸酯(十二烷基硫酸钠) 。 ③ 性质:可与水混溶,乳化性很强,稳定、耐
酸、钙,易与一些高分子阳离子药物发生沉 淀。
④ 应用:代替肥皂洗涤皮肤;有一定刺激性, 主要用于外用软膏的乳化剂。有时也用于片 剂等固体制剂的润湿剂或增溶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药剂学: 研究药物制剂得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使用得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2.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得需要而制备得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Dosage form)3. 制剂: 为适应治疗或预防得需要而制备得不同给药形式得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药剂学任务:就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于临床应用得剂型,并能批量生产安全、有效、稳定得制剂,以满足医疗卫生得需要、药物剂型得重要性:改变药物作用性质,降低或消除药物得毒副作用,调节药物作用速度,靶向作用,影响药效药剂学得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药典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得依据第二章:药物制剂得稳定性药物制剂稳定性得概念药物制剂得稳定性系指药物在体外得稳定性,就是指药物制剂在生产、运输、贮藏、周转,直至临床应用前得一系列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得速度与程度、药用溶剂得种类(一)水溶剂就是最常用得极性溶剂、其理化性质稳定,能与身体组织在生理上相适应,吸收快,因此水溶性药物多制备成水溶液(二)非水溶剂在水中难溶,选择适量得非水溶剂,可以增大药物得溶解度。
1.醇类如乙醇、2.二氧戊环类3。
醚类甘油。
4。
酰胺类二甲基乙酰胺、能与水混合,易溶于乙醇中。
5.酯类油酸乙酯。
6、植物油类如豆油、玉米油、芝麻油、作为油性制剂与乳剂得油相、7、亚砜类如二甲基亚砜,能与水、乙醇混溶。
介电常数(dielectricconstant)溶剂得介电常数表示在溶液中将相反电荷分开得能力,它反映溶剂分子得极性大小、溶解度参数溶解度参数表示同种分子间得内聚能,也就是表示分子极性大小得一种量度。
溶解度参数越大,极性越大。
溶解度(solubility)就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药物溶解在溶剂中达饱与时得浓度,就是反映药物溶解性得重要指标。
溶解度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得最大克数来表示,亦可用质量摩尔浓度mol/kg或物质得量浓度mol/L来表示、溶解度得测定方法1。
药物得特性溶解度测定法药物得特性溶解度就是指药物不含任何杂质,在溶剂中不发生解离或缔合,也不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形成饱与溶液得浓度,就是药物得重要物理参数之一。
2.药物得平衡溶解度测定法具体方法:取数份药物,配制从不饱与溶液到饱与溶液得系列溶液,置恒温条件下振荡至平衡,经滤膜过滤,取滤液分析,测定药物在溶液中得浓度影响药物溶解度得因素1.药物溶解度与分子结构2.药物分子得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3、药物得多晶型与粒子得大小4.温度得影响5。
pH与同离子效应6.混合溶剂得影响7.填加物得影响增加药物溶解度得方法有:增溶,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得作用下,使其在溶剂中得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得过程。
助溶,难溶于水得药物由于加入得第二种物质而增加药物在水中溶解度得现象,称为助溶。
制成盐类,一些难溶弱酸、弱减,可制成盐而增加其溶解度。
潜溶剂,当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得溶解度与在各单纯溶剂中得溶解度相比,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
潜溶、助溶与增溶作用有什么不同?潜溶就是指当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某一比例时,药物得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溶解度出现极大值得现象、助溶就是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得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就是水)中得溶解度。
增溶就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得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得过程。
药物得溶出速度就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药物溶解进入溶液主体得量。
溶出速度及影响溶出速度得因素1、固体得表面积2、温度3。
溶出介质得体积4、扩散系数5。
扩散层得厚度根据Noyes—Whitney 方程,简述药剂学中有哪些手段可以改善难溶性药物得溶出速度。
Noyes—Whitney方程:dC/dt=KS(Cs-C) =DS(Cs—C) /Vδ就是描述固体药物溶出速度得方程药物从固体剂型中得溶出速度常数K药物粒子得表面积S药物得溶解度Cs就是影响药物溶出速度得主要因素。
’药剂学中可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难溶性药物得溶出速度⑴增大药物得溶出表面积,通过粉碎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减少药物粒径,提高分散度,增大药物得溶出表面积。
⑵提高药物得溶解度:通过改变药物晶型、应用药物包合技术等提高药物得溶解度、⑶提高溶出速度常数:通过升高温度、加强搅拌等措施可以改善固体制剂体外溶出速度。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 :能使表面张力急剧下降得物质。
如肥皂水溶液。
表面活性剂得结构特征多为长链得有机化合物,具有双亲性。
由非极性烃链(长度8个碳原子以上)与一个以上得极性基团(羧酸、磺酸、氨基或胺基及其盐、羟基、酰氨基、醚键等)组成。
表面活性剂分类(根据极性基团得解离性质)离子表面活性1。
阴离子型:起表面活性作用得就是阴离子。
如肥皂类性质:具有良好得乳化能力,易被酸及多价盐破坏,电解质使之盐析。
应用:具有一定得刺激性,只供外用。
硫酸化物、性质:可与水混溶,为无刺激得去污剂与润湿剂;乳化性很强,稳定、耐酸、钙,易与一此大子阳离子药发生沉淀。
应用:代替配皂洗涤皮肤;有一定刺激性,用于外用软膏得乳化剂。
磺酸化物性质:水溶性, 耐酸、钙、镁盐性比硫酸化物差, 不易水解、应用: 用作胃肠脂肪得乳化剂与单脂肪酸甘油酸得增溶剂;较好得洗涤剂。
2、阳离子型:起表面活性作用得就是阳离子、主要结构就是一个五价得氮原子,也称季铵化物,苯扎氯铵(洁尔灭)与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特点:良好得表面活性作用,具有很强得杀菌作用。
应用:杀菌、防腐、皮肤、粘膜手术器械得消毒。
3、两性离子型:同时具有正、负电荷基团,Ph不同,表现出阳、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得性质。
最大优点:适用于任何PH溶液,在等电点时也无沉淀②性质: 碱性水溶液中呈阴离子性质,起泡性良好、去污力亦强; 酸性水溶液中呈阳离子性质,杀菌力很强,毒性小。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不就是解离状态故称之。
1.结构组成:①亲水基团(甘油、聚乙二醇、山梨醇);②亲油基团(长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醇、烷基或芳基);③酯键、醚健。
2、性质: 毒性,溶血作用较小,化学上不解离,不易受电解质,pH值得影响;能与大多数药物配伍,应用广泛(外用、内服、注射)、3。
常用品种①脂肪酸甘油酯主要有脂肪酸单甘油酯与脂肪酸二甘油酯。
性质:不溶于水,在水、热、酸、碱及酶等作用下易水解成甘油与脂肪酸。
应用:HLB3~4,表面活性弱,主要用作W/O型辅助乳化剂。
②蔗糖脂肪酸酯:简称蔗糖酯性质:溶于丙二醇、乙醇,但不溶于水与油;在酸、碱及酶等作用下易水解成蔗糖与脂肪酸。
应用:HLB5~13,表面活性弱,主要用作O/W型乳化剂、分散剂。
③脂肪酸山梨坦:司盘类[Spans]应用:HLB1、8~3。
8,因其亲油性较强,一般用作水/油乳剂得乳化剂。
用于搽剂,软膏,亦可作为乳剂得辅助乳化剂。
④聚山梨酯(polysorbate):吐温[Tweens]应用:亲水性大大增加,为水溶性表面活性剂,用作增溶剂、乳化剂、分散剂与润湿剂。
⑤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类[Myrj]应用:具有较强水溶性,乳化能力强,作增溶剂与油/水型乳化剂。
常用得有polyoxyl 40 stearate(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
⑥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类(Brij) 西土马哥平加⑦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性质:为淡黄色液体或固体;分子量1000~14000;HBL0.5~30;随聚氧丙烯比例增加,则亲油性增强;随聚氧乙烯比例增加,则亲水性增强;具有乳化、润湿、分散、起泡与消泡等多种优良性能,但增溶能力较弱。
特点:对皮肤无刺激与过敏性, 对粘膜刺激性很大,毒性中较小,Poloxamer118 (pluronic68)可作为o/w型乳化剂, 就是目前用于静脉乳剂少数合成得乳化剂之一,用本品制备得乳剂能耐受热压灭菌与低温冰冻而不改变其物理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得生物学性质1。
毒性2。
刺激性3。
使蛋白质变性4.增进或降低药物得吸收表面活性剂基本性质1.表面活性剂得胶束: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得最低浓度。
CMC得测定(1)表面张力法 (2)电导法(3)染料法(4)光散射法2。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 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与亲油基团对油或水得综合亲与力表面活性剂应用1。
增溶剂增溶: 就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得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得过程。
机理:被增溶得药物以不同形式与胶束(胶团)相结合影响增溶得因素:a增溶剂得性质;b增溶质(药物)得性质c溶液得性质(电解质,pH等);d增溶剂(表面活性剂)得用量e加入顺序2.起泡剂与消泡剂3.去污剂4。
消毒剂或杀菌剂krafft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等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得溶解度随着温度得变化而变化。
当温度升高至某一点时,表面活性剂得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点。
第四章药物微粒分散系得基础理论分散体系(disperse system) :一种或几种物质高度分散在某种介质中所形成得体系♦单分散体系:微粒大小完全均一得体系。
例:低分子溶液剂(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
♦多分散体系:微粒大小不均一得体系。
绝大多数微粒分散体系为多分散体系。
测定纳米级粒子大小得方法♦1、电子显微镜法:♦2、激光散射法动力学稳定性1、布朗运动提高微粒分散体系得物理稳定性2.重力产生得沉降使微粒分散体系得物理稳定性下降微粒沉降速度可按Stockes定律计算:V= 2r2(ρ1-ρ2)g/9ηStockes公式得运用条件:①混悬微粒子均匀得球体;②粒子间静电干拢;③沉降时不发生湍流,各不干拢;④不受器壁影响提高稳定性得方法:①减小粒径②增加介质粘度③降低微粒与分散介质得密度差丁铎尔现象(Tyndall phenomenon) :如果有一束光线在暗室内通过微粒分散体系,当微粒大小适当时,光得散射现象十分明显,在其侧面可以观察到明显得乳光得现象、就是微粒散射光得宏观表现。
絮凝理论1、电荷中与;2、桥连作用;3、聚合物—溶剂作用;4、颗粒表面电荷得不规则分布;5、渗透压吸引絮凝(flocculation):微粒分散体系形成絮状聚集体得过程,加入得电解质称絮凝剂。
反絮凝:向絮凝状态得分散体系中加入电解质,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得过程,加入得电解质称反絮凝剂。
特点:同一电解质可因用量不同,既可就是絮凝剂也可就是反絮凝剂。
常用得有:枸橼酸盐、枸橼酸氢盐、洒石酸盐、洒石酸氢盐、磷酸盐及氯化物等。
应用:较为复杂、就考虑其种类、用量、微粒得电荷、助悬剂得种类等因素。
DLVO理论DLVO理论就是关于微粒稳定性得理论。
(一)微粒间得Vander Waals吸引能(ΦA)同物质微粒间得Vander Waals作用永远就是相互吸引,介质得存在能减弱吸引作用,而且介质与微粒得性质越接近,微粒间得相互吸引就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