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借米》读后感1000字
《子路借米》读后感
《子路借米》读后感《子路借米》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xx收集整理的《子路借米》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
”乌鸦尚懂得反哺,羔羊懂得跪乳,我们做人更应该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今天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这本书,它讲述着一个个闪闪发光的美德小故事,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许多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故事,一个故事给我一个感动,特别是《子路借米》这个故事,则令我印象最深,感动最大。
内容是这样的:子路是春秋末鲁国人,子路小时候家里一贫如洗,常年吃粗粮过日子。
有一次,子路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中没有米,怎么办?子路很着急。
子路想:“看来只能去亲戚家借米了。
”可是亲戚家要翻过几座山。
子路二话不说,就上路。
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历经风雨,走了十几里地,从亲戚家借了一袋米来,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开心极了。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子路是一个多好的孩子啊!他很孝敬自己的父母。
但现在能够像子路这样又有几个呢,有谁能像子路这样为了父母能吃上白米饭,徒步走上十几里路到亲戚家借米的呢?当我们吃着可口的饭菜,我们能否感恩父母的辛勤劳动?当我们穿着漂亮暖和的衣服,我们是否感恩父母对我们的爱?面对父母语重心长的教诲,我们有时无动于衷,会感到厌烦,甚至会无理地和父母顶撞,现在看了这个小故事后,回想以前的点点滴滴,用子路来对照自己行为举止,又回想父母对自己曾经的关爱与宽容,我心中多了一份愧疚,但更多的是一份感动。
父爱如山,我认为这句话千真万确的,而那一次的经历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也让我更深刻地去领悟父爱的伟大,更让我懂得如何去感恩,去孝敬父母。
那天深夜,我生病了,爸爸急忙把我送到医院,到了医院,爸爸忙前忙后,找医生,看了病,拿了药,打了针,看完病后,走出医院,爸爸问我:“肚子饿不饿?”我说:“不饿”。
现在都晚上十二点了,哪里还有饭店是开的呢?爸爸让我在医院等,他去开车,我点点头。
子路背米读后感
子路背米读后感子路向米读后感(一)那是一个富裕孝敬的感仇故事,客人令郎路实际上是宏儒硕学的孔子的教熟。
自小,子路的怙恃便对他闭爱备至,而子路也十分孝敬,对怙恃关照的无所不至,怙恃怒悲甚么、爱吃甚么,他城市掉臂含辛茹苦天购归去送给怙恃。
有一地,他的怙恃念要吃米饭。
否是野面并无米饭,果为年夜米贱的很,野面并无足够的资金去购米吃。
否是,子路看着领未惨白的嫩母亲,于是便向起了篓子筹办背他的亲休野还米。
念知,这个亲休野离子路的野是这样的悠远,要翻越孬频频山能力达到这儿。
并且这时的子路才7岁,山上的惊险间断一直,随时皆否能让子路熟命垂危,而子路却仍然靠着他这傲雪欺霜、一往无前天精力,怀着小儿百姓之口的疑想翻越了年夜山。
还到了年夜米,而归去的时分则更是艰难重重,高山的时分皆是滑坡,子路一没有小口便会接近其境,然而子路出有畏缩,驮着重重的米一步一阵势背前行进,仿佛一只顽弱的蜗牛向着他这重重的壳,一步一阵势挪着身躯持之以恒天背前行进。
子路向米读后感(两)子路是年龄时代年夜思维野,学育野孔子的教熟。
但小时分野外面贫,时常缺米长里,野面人只靠填家菜过活,有一次过节,村外其余人野皆筹办孬了饭菜,到处飘谦了迷人的饭香,子路的怙恃闻到那饭香,忍不住口外犯忧。
子路看到怙恃天天果为吃家菜,身材非常虚强,里黄肌肥,非常伤口。
于是,他念来亲休野还米,当子路给怙恃说了之后,怙恃说甚么也不肯意,但子路决计未定,他压服了怙恃之后,忍着饿饥,踩上了来百面以外为怙恃还米的路途。
子路一连走了孬几地,末于去到了亲休野。
他背亲休注明了去意,亲休们看到一个那麽仁慈的孩子,被子路对怙恃的孝敬打动了,两话出说,把米还给了子路,子路拆孬米,他刚要走,亲休就念让子路歇一歇,但子路一念到要让怙恃吃上皂米饭就快马加鞭的赶抵家外,看到怙恃津津乐道的吃上了百米饭,他每每舒了一口吻就靠正在桌子上睡着了。
多孬的孩子啊!雅话说失孬:“百擅孝为先”!“孝”是一个多磨伟年夜的辞汇,但现现在,可以像子路那样的人曾经未几了,有谁能像子路那样为了怙恃能吃上皂米饭,徒步走上百面路来叙亲休野还米呢?又有谁能像子路同样为了能让怙恃晚点吃上皂米饭,刚刚停歇了手步又即刻快马加鞭的又赶归野呢?一路上,饿饥操劳挡没有住他,学的痛疼他也齐然掉臂,为的是可以晚点赶归野让怙恃安心,子路的一片孝口实是让人打动。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子路借米孝敬父母》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子路借米的故事吗?今天我就来给你们讲讲这个特别感人的故事。
子路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小的时候家里可穷啦!穷到什么程度呢?连顿饱饭都吃不上。
可子路是个特别孝顺的孩子,他心里总是想着怎么能让爸爸妈妈过得好一点。
有一天,子路的爸爸妈妈饿得肚子咕咕叫,子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他心想:“我一定要想办法让爸爸妈妈吃上一顿饱饭!”这时候,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什么办法呢?那就是去借米!子路跑到邻居家,敲了敲门,小心翼翼地说:“叔叔阿姨,能借我点米吗?我爸爸妈妈快饿坏了。
”邻居看了看子路,有点犹豫地说:“孩子,我们家也不富裕,米也不多呀。
”子路着急地说:“求求您了,就借我一点,等我长大了,一定加倍还给您!”邻居被子路的孝心感动了,就借了他一些米。
子路高兴极了,抱着米就往家跑。
一路上,他跑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可心里却美滋滋的,想着爸爸妈妈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了。
回到家,子路赶紧生火做饭,不一会儿,米饭的香味就飘满了整个屋子。
爸爸妈妈吃着子路借来的米饭,感动得眼泪都流下来了。
他们摸着子路的头说:“孩子,你真懂事,真是我们的好孩子!”子路看着爸爸妈妈吃得那么香,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小朋友们,你们想想,如果是你们,会像子路一样勇敢地去为爸爸妈妈借米吗?子路为了让爸爸妈妈吃上饭,不怕辛苦,不怕被拒绝,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孝心啊!就像我们在学校里,为了考个好成绩,努力学习,不怕难题,这也是对爸爸妈妈的一种回报呀!再比如,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给他们捶捶背,倒杯水,这也是孝顺呀!我们都要像子路学习,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因为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付出了那么多,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报答他们吗?难道我们不应该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为他们做一些事情吗?所以呀,让我们都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爱去关心爸爸妈妈,让他们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子路背米的读后感
子路背米的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子路背米的读后感(一)这是《美德故事》中的一个故事,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从小他就对父母照顾得无微不至,父母爱吃什么,他都不辞辛劳千方百计的买回来。
一次他背回一大袋稻米,煮成饭后父母竟赞不绝口。
从今以后母亲就爱吃这种大米了,子路就定期地往家里背米。
后来子路拜孔子为老师,孔子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过一阵子路就会回家一趟,原来他是回去给母亲背稻米去了。
孔子很高兴他的学生是如此懂孝道的人。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人的第一美德。
中国是礼仪之邦,大家都要孝敬父母,尊重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这样就能营造出一个温馨和-谐的社会。
我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我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我们没有真正想过等我们长大了父母渐渐年老时,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到“孝顺”,甚至有时面对父母的教导都不耐烦,真是觉得汗颜!但是子路从小就能处处为父母着想,想尽办法去孝顺父母,他不愧为尊崇孝道的孔子的贤学生,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子路背米的读后感(二)在假期里,我读了一则感恩故事,名字叫《子路借米》。
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子路的人,他是孔子的弟子。
子路非常孝敬父母,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所以,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背米的读后感(三)今天,我看了子路的一个故事《百里负米》,大有感触。
子路借米读后感
子路借米读后感
《以子路借米》是中国古代文学巨匠刘义庆所著的《新五代史演义》中的一篇
故事,讲述了孔子的学生子路借米的故事。
这个故事让我深受启发,让我对待人生和学习有了更深的思考。
故事中,子路因为家里缺粮,前去向邻居借米。
邻居却以自己家里也缺粮为由,拒绝了子路的请求。
子路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继续前去借粮,直到借到了米。
后来,孔子得知此事,对子路的行为表示赞赏,并告诉子路,“你的心胸宽广,能容忍别人的无理取闹,这才是真正的胸怀。
”。
这个故事让我深受启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有时候甚至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对待。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气馁,而应该像子路一样,坚持不懈地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宽容,能够包容别人的无理取闹,不计较得失。
这样才能真正的拥有一颗宽广的心胸,才能真正的成长。
在学习上,我们也应该像子路一样,坚持不懈地努力。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
到困难,可能会遇到失败,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
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宽容,能够包容别人的错误和不足,不计较得失。
这样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总之,故事《以子路借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让我明白了坚持和宽容
的重要性,让我对待人生和学习有了更深的思考。
我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时刻铭记这个故事,不断努力,不断成长。
子路。读后感(5篇)
子路。
读后感(5篇)第一篇:子路。
读后感子路、曾析、冉有、公西华侍坐读后感这篇文章是写孔子和学生们关于立志的谈话,文中写了学生们自己的志向,最后写孔子对学生们志向所作的评价。
通过学习文章,我看到作者写初了孔子教学生的方法—启发式教学。
孔子问学生的志向,四个学生的回答,从表面上看来,似是有所不同,其实都是以“礼治”为中心、为目的的,写出了孔子主张以“礼治”为中心的政治观点。
文中反映出孔子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通过孔子的循循善诱,学生子路率先他提出了一个治理内忧外患的国家的理想,他认为经过他3年的治理,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治国效果,可态度是很不谦虚,所以孔子只是微笑一下。
学生冉有、公西华讲话比较谦逊,冉有说自己可以使国家经济富裕,可至于以礼乐治国,自己做不到。
公西华要做小相,态度当然就更谦虚了,但却又有些妄自菲薄,不是孔子欣赏的对象。
但是他们三个个共同的都是参加政治。
对三个学生言志的内容,孔子似乎都不太满意。
孔子认为点表达出来的“不求为政”之意正合他避世之心,所以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也是点所说的最符合孔子心中礼的最高境界,所以孔子赞许他。
但我并不这么认为,点,虽说是避世显得很高尚,可是有能力的人就是应该发挥本事,用他的放达、洒脱、自得来更好的治理国家,这种消极的态度不可取。
另外,文章生动的表现出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五位的发言正表现了他们的个性、身分、志趣,显得很生动,无论是子路和轻率、自负,冉有的谦虚,还是公西华的忍让、虚心,曾点的豁达、洒脱、自得,孔子的循循善诱,都栩栩如生,让人们一读文章就好像情景再现一样。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里面的文章篇篇值得推敲,值得人们思考,这篇文章就是一个代表。
第二篇:子路教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435300)湖北蕲春县城关高中李怡安***/ ******************【教学目标】一.让学生初步了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二.学习通过人物对话,表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反映其思想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三.学习并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子路借米》读后感
《子路借米》读后感《子路借米》读后感《子路借米》读后感篇1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
”乌鸦尚懂得反哺,羔羊懂得跪乳,我们做人更应该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今天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这本书,它讲述着一个个闪闪发光的美德小故事,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许多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故事,一个故事给我一个感动,特别是《子路借米》这个故事,则令我印象最深,感动最大。
内容是这样的:子路是春秋末鲁国人,子路小时候家里一贫如洗,常年吃粗粮过日子。
有一次,子路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中没有米,怎么办?子路很着急。
子路想:“看来只能去亲戚家借米了。
”可是亲戚家要翻过几座山。
子路二话不说,就上路。
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历经风雨,走了十几里地,从亲戚家借了一袋米来,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开心极了。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子路是一个多好的孩子啊!他很孝敬自己的父母。
但现在能够像子路这样又有几个呢,有谁能像子路这样为了父母能吃上白米饭,徒步走上十几里路到亲戚家借米的呢?当我们吃着可口的饭菜,我们能否感恩父母的辛勤劳动?当我们穿着漂亮暖和的衣服,我们是否感恩父母对我们的爱?面对父母语重心长的教诲,我们有时无动于衷,会感到厌烦,甚至会无理地和父母顶撞,现在看了这个小故事后,回想以前的点点滴滴,用子路来对照自己行为举止,又回想父母对自己曾经的关爱与宽容,我心中多了一份愧疚,但更多的是一份感动。
父爱如山,我认为这句话千真万确的,而那一次的经历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也让我更深刻地去领悟父爱的伟大,更让我懂得如何去感恩,去孝敬父母。
那天深夜,我生病了,爸爸急忙把我送到医院,到了医院,爸爸忙前忙后,找医生,看了病,拿了药,打了针,看完病后,走出医院,爸爸问我:“肚子饿不饿?”我说:“不饿”。
现在都晚上十二点了,哪里还有饭店是开的呢?爸爸让我在医院等,他去开车,我点点头。
望着爸爸的背影,我心一惊:在我的印象当中,爸爸的身影是多么的高大,但是现在看来,爸爸的背影是多么矮小啊,矮小之中带有一丝疲惫,我的眼泪轻轻地从我脸上滑落下来。
子路借米的道理
子路借米的道理
《子路借米》的道理:
在《子路借米》这个故事中,子路为了让自己的父母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不顾山高路远、不怕艰难险阻,只为早点实现父母的愿望。
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以实际行动来证明的。
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让父母觉得欣慰、幸福。
《子路借米》故事内容:
子路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往往是有了上顿没下顿,经常靠吃粗粮和野菜度日。
子路小小年纪就担起了帮家里觅食的重任。
村子附近山坡上的野菜都被挖完了。
子路便一大早起床。
翻过几座山,到远处采摘新鲜的野菜,没有好鞋。
采摘一趟野菜下来,子路的腿脚就会被山上的树枝和荆棘划破很多次,可是子路从来不叫苦,也从来没有抱怨过,他只是默默地把野菜带回家,然后煮给家人吃。
有一天年老的父母很想吃米饭,可是子路找遍了家中的每一个角落,竟然连一粒米也没有找到,父母说既然没有米就算了,可是子路心想,如果连父母的这点小愿望都无法满足,自己这个儿子做得还像话吗?于是子路便想到了借米,他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来到了亲戚家,借了一袋米,然后婉拒了亲戚留他吃晚饭的建议。
趁着天色还亮着,又不辞辛苦地赶路回家,等他回到家的时候,夜色已经彻底暗了下来,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劳累。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读《子路借米》有感
读《子路借米》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子路借米》。
顾名思义,文章大意是子路去借米,就是因为借米,令我感触很深。
故事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子路是春秋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是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一直靠吃粗粮野菜干过日。
吃野菜吃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年迈的母亲和花甲年龄的父亲,想吃口米,可是家里有口米也没有。
怎么办呢?子路想到几坐山外的亲戚家里去借点米。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几十里的山路到了亲戚家,从亲戚家里被回了一小袋米。
晚上,看见父母吃上米饭时的高兴劲的子路。
一下子忘记了,十几里路的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那么小的子路可以如此孝顺父母,不愧是孔子的贤弟子之一。
既然小子路可以孝顺父母,何况这么大的我们呢?我们可以回想一下,父母为我们付出多少心血,有上放学的接送,早晨的早饭……那一件事,没有他们的参与呢?以后一定不可以让父母为我们在操心
了,我们要让他们感到我们是他们的骄傲!我很高兴能够读这篇故事,它能让许多对父母不好的人回头是岸!。
《孝敬父母之子路借米》
《孝敬父母之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弟子中以勇敢、孝顺闻名。
但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好孩子。
我们要学习子路孝敬父母好品质。
子路借米的读后感
子路借米的读后感小时候,就听过子路借米的故事,那时候只觉得子路是个孝顺的孩子,如今再次回味这个故事,却有了更深的感触。
子路生活在春秋时期,家境贫寒,常常吃不饱饭。
但他的父母年事已高,身体不好,为了能让父母吃上一顿饱饭,子路决定去远方借米。
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子路穿着破旧的衣衫,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前行。
他的脚步或许有些踉跄,因为饥饿让他没有太多的力气,但他的眼神却坚定无比。
风呼呼地吹着,刮在他的脸上,像小刀子一样,可他顾不上这些,心里只想着快点借到米,让父母不再挨饿。
好不容易到了借米的地方,子路小心翼翼地向人家说明来意。
也许对方一开始还有些犹豫,毕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粮食是多么珍贵啊!但看着子路那真诚又急切的眼神,最终还是答应了。
子路满心欢喜,千恩万谢后,背着那来之不易的米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一路上,子路不敢有丝毫懈怠,紧紧护着背上的米。
哪怕再累,他也没有停下脚步歇息片刻。
因为他知道,家里的父母还在饿着肚子等着他。
终于到家了,子路顾不上擦去额头的汗水,赶忙生火做饭。
当那香喷喷的米饭端到父母面前时,子路看到父母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一刻,他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可有时候还会对父母发脾气,觉得他们唠叨。
和子路相比,我们真的应该感到羞愧。
子路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想尽办法孝顺父母,而我们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中,却常常忽略了父母的感受。
如今,我们总说工作忙、没时间,很少回家看看父母。
就算回去了,也是拿着手机,对父母的关心视而不见。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父母一天天在变老,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东西,更需要我们的陪伴和关心。
就像子路,他借的不仅仅是米,更是一份对父母深深的爱和责任。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孝顺不是挂在嘴边的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付出。
再想想自己,有时候父母做了一桌子好菜,等我们回家吃饭,可我们却因为和朋友聚会而爽约。
父母生病了,我们也只是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觉得有医生照顾就没问题了。
子路负米读后感
子路负米读后感
《以子路负米》读后感。
《以子路负米》是一部以中国古代思想家子路为主角的小说,
作者通过讲述子路的故事,展现了他在孔子身边的成长和成就。
这
部小说不仅深刻地描绘了子路的性格和人生经历,也通过他的故事,传达了一些深刻的哲理和价值观念。
在小说中,子路被描绘成一个聪明、勤奋、有理想的年轻人。
他在孔子身边学习,虽然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始终不放弃对
理想的追求。
他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
己的修养和素质,最终成为了一名受人尊敬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通过子路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离不开
勤奋和努力。
子路在学习和工作中,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
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自己,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告
诉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另外,小说中也反映了孔子对子路的教育和引导。
孔子是一位
睿智的导师,他对子路的教育是全面的,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
注重品德和修养的培养。
他教导子路要有理想,要有追求,要有担当,要有责任感。
这种教育理念对于当今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通过阅读《以子路负米》,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勤奋和努力的重要性,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良好的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作品。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小说,从中汲取力量,不断提高自己,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子路背米的故事读后感
子路背米的故事读后感
(实用版)
目录
1.介绍子路背米的故事
2.分析子路背米的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3.结合现实生活,谈如何践行子路背米的精神
4.总结全文,表达对子路背米的敬佩之情
正文
【提纲】
1.介绍子路背米的故事
子路背米是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描述了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了孝顺父母,不辞劳苦地背负着米回家。
这个故事表现了子路对父母的敬爱之情,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的典范。
2.分析子路背米的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子路背米的故事传达了很多有益的道理。
首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子路背米的故事正是这种文化的体现。
其次,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有毅力和恒心。
子路背米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结合现实生活,谈如何践行子路背米的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践行子路背米的精神。
一方面,我们要孝顺父母。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多陪伴父母,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为他们分担一些家务等。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有毅力和恒心。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我们都会遇到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4.总结全文,表达对子路背米的敬佩之情
总的来说,子路背米的故事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故事。
它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要有毅力和恒心。
这些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品质。
子路背米的故事读后感
子路背米的故事读后感
(原创版)
目录
1.子路背米的故事概述
2.子路背米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3.总结
正文
【子路背米的故事概述】
子路背米的故事,源于《论语·子罕第十三》。
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他因为家里贫穷,每天都要背米到城里去卖,以此维持生计。
尽管生活艰辛,但他依然努力学习,跟随孔子求知问道。
这个故事传颂千古,成为了艰苦求学、自强不息的典范。
【子路背米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子路背米的故事,传递给我们几个重要的信息。
首先,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们都不能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子路在贫困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学习,这充分说明,只要我们愿意,就能在任何环境中找到求知的路径。
其次,逆境更能激发人的斗志。
子路背米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在逆境中奋发向前的力量。
最后,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教育没有阶级之分,无论贫富贵贱,都有权利和机会接受教育。
【总结】
总的来说,子路背米的故事,既是一则励志的故事,也是一则揭示教育公平的故事。
第1页共1页。
子路负米读后感
子路负米读后感《以子路负米》是一部描写孔子弟子子路的故事。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他一心向善,勇于承担责任,对待学问和人生充满热情,是孔子心目中的好学生。
这部作品通过子路的成长历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正的学者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态度。
在《以子路负米》中,子路在孔子的教导下,不断修身养性,自律自律,努力追求道德和智慧。
他勇于承担责任,为了帮助家人和邻居,不惜背负米去换取医药,展现了他的仁心和勇气。
在学习上,子路也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学者,他虚心向老师请教,刻苦钻研,不断完善自己。
他对待学问和人生充满热情,始终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这些都是我们当代学生应该学习的榜样。
通过阅读《以子路负米》,我深刻领悟到了一个学者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态度。
首先,一个学者应该有一颗仁爱之心。
子路为了帮助家人和邻居,不惜背负米去换取医药,展现了他的仁心和勇气。
这种仁爱之心不仅体现了他对家人的责任感,更彰显了他对社会的责任感。
其次,一个学者应该有一颗谦逊之心。
子路虚心向老师请教,刻苦钻研,不断完善自己,始终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
这种谦逊之心使他能够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
最后,一个学者应该有一颗热爱之心。
子路对待学问和人生充满热情,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人生的热爱。
这种热爱之心使他能够在求知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激情和动力。
通过阅读《以子路负米》,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个学者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态度。
我深信,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和态度,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学者,才能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超越自我。
愿我们都能像子路一样,怀着一颗仁爱之心、谦逊之心和热爱之心,不断追求真理,不断完善自我,成为真正的学者。
美德故事读后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美德故事读后感..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看过这篇故事,我的感受,子路,很孝顺,也很勇敢,子路可以为了父母的需要翻山越岭,去借米,做米饭给父母吃,所以我们都应该像子路学习,虚心学习子路的孝顺和勇敢!~。
读后感
读《子路借米》有感
暑假的一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子路借米》,讲述的是一个叫子路的孩子,家里很穷,常年靠吃粗粮野菜度日。
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却连一粒米也没有,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不知疲倦地去远亲家借到了米,父母终于吃到了香喷喷的米饭,邻居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中国有一句古话:百善孝为先。
读了这个故事,我更加觉得必须要孝顺自己的家人,感恩自己的父母,世界上是最伟大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他们无时无刻不爱着我们,从母亲十月怀胎起到现在,我已享受父母的爱太多太多,回报父母的爱,哪怕是从小事做起,也是一种感恩。
比如对父母说声谢谢、为父母洗脚、帮父母做家务……
让我们从今天起,一起孝顺父母,一起感恩父母吧!
**实验小学五年四班李**
指导教师赵**。
子路背米的读后感
子路背米的读后感子路背米的读后感(一)这是《美德故事》中的一个故事,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从小他就对父母照顾得无微不至,父母爱吃什么,他都不辞辛劳千方百计的买回来。
一次他背回一大袋稻米,煮成饭后父母竟赞不绝口。
从今以后母亲就爱吃这种大米了,子路就定期地往家里背米。
后来子路拜孔子为老师,孔子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过一阵子路就会回家一趟,原来他是回去给母亲背稻米去了。
孔子很高兴他的学生是如此懂孝道的人。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人的第一美德。
中国是礼仪之邦,大家都要孝敬父母,尊重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这样就能营造出一个温馨和-谐的社会。
我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我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我们没有真正想过等我们长大了父母渐渐年老时,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到“孝顺”,甚至有时面对父母的教导都不耐烦,真是觉得汗颜!但是子路从小就能处处为父母着想,想尽办法去孝顺父母,他不愧为尊崇孝道的孔子的贤学生,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子路背米的读后感(二)在假期里,我读了一则感恩故事,名字叫《子路借米》。
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子路的人,他是孔子的弟子。
子路非常孝敬父母,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所以,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背米的读后感(三)今天,我看了子路的一个故事《百里负米》,大有感触。
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子路借米读后感
子路借米读后感《以子路借米》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论语》中的一篇经典篇章,记录了孔子与他的弟子子路之间的一次对话。
这篇对话内容丰富,涉及到了人生的道德、修养、学问等方方面面,而且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深思的启示。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就《以子路借米》这篇文章进行一些感悟和思考。
首先,文章开篇就让我们看到了子路向孔子请教的问题:“子路问‘借米’。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内涵。
借米之事,看似是小事一桩,但却可以引发出许多关于人情往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责任与义务等方面的思考。
孔子在回答子路的问题时,首先强调了“敬而远之”的原则,即要慎重对待借贷的事情,不要轻易借给别人,也不要轻易借别人的东西。
这个原则告诉我们要慎重对待与他人的借贷关系,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而忽视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也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忘记了对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其次,孔子在回答子路的问题时,还强调了“信而后借”的原则,即在借贷关系中要讲究信用,要遵守承诺,不要轻易违约。
这个原则告诉我们在与他人的借贷关系中,要讲究信用,要遵守承诺,不要轻易违约。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另外,孔子在回答子路的问题时,还强调了“有所不借”的原则,即在借贷关系中要懂得拒绝,要懂得保护自己的利益。
这个原则告诉我们在与他人的借贷关系中,要懂得拒绝,要懂得保护自己的利益,不要轻易受人利用,也不要轻易让自己陷入被动境地。
通过对《以子路借米》这篇文章的感悟和思考,我们可以看到,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关于借米的小事,更是在告诉我们一个关于人情往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责任与义务等方面的道理。
这些道理不仅仅适用于古代,也同样适用于当下。
在当今社会,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也越来越低,而《以子路借米》这篇文章所传达的那些道理,正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需要的。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阅读这篇文章,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启示,来指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和处世态度。
读子路借米有感
读子路借米有感
《论语》中有一位弟子名叫子路,他的人品深得孔子认可。
不仅如此,他还有一件事情让我们了解到他的诚信和守信,那就是他曾经向人借米,后来却又一直没有归还。
这件事情被孔子知道了,孔子和他交谈,子路也向孔子诉说了自己的心声,最后经过孔子的教导,子路认可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做出了补救。
“读子路借米有感”,看似这只是一段很短的故事,并没有
什么重大的意义,但是,当我们深入思考这个故事,我们会发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是非常深刻的。
首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崇尚诚信和守信。
诚信和守信是每一个人做人的底线,没有它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人际关系,更没有良好的社会文化。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需要或者别的原因而违反自己做过承诺。
如子路所做的那样,只有守信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其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认清自己的错误并及时地做出补救。
每个人都会犯错,重要的是能否认清自己的错误,并及时采取行动加以纠正。
子路所做的事情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并及时采取措施,归还了欠别人的米,从而修补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最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获得知识和智慧会带给一个人很大的启示。
孔子是中国哲学家中最为有影响力的一位。
通过
与孔子的交往,子路不仅得到了孔子的教诲和引导,而且也增长了见识和知识。
“读子路借米有感”,这个故事在告诉我们一种既简洁又深刻的人生道理:诚信守信,理性自审,追求知识和智慧。
作为现代人,我们更应该将这些哲学思想转化为行动,落实到我们日常的生活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才能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中变得更加完整和圆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路借米》读后感1000字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
”乌鸦尚懂得反哺,羔羊懂得跪乳,我们做人更应该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今天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这本书,它讲述着一个个闪闪发光的美德小故事,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许多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故事,一个故事给我一个感动,特别是《子路借米》这个故事,则令我印象最深,感动最大。
内容是这样的:子路是春秋末鲁国人,子路小时候家里一贫如洗,常年吃粗粮过日子。
有一次,子路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中没有米,怎么办?子路很着急。
子路想:“看来只能去亲戚家借米了。
”可是亲戚家要翻过几座山。
子路二话不说,就上路。
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历经风雨,走了十几里地,从亲戚家借了一袋米来,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开心极了。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子路是一个多好的孩子啊!他很孝敬自己的
父母。
但现在能够像子路这样又有几个呢,有谁能像子路这样为了父母能吃上白米饭,徒步走上十几里路到亲戚家借米的呢?
当我们吃着可口的饭菜,我们能否感恩父母的辛勤劳动?当我们穿着漂亮暖和的衣服,我们是否感恩父母对我们的爱?面对父母语重心长的教诲,我们有时无动于衷,会感到厌烦,甚至会无理地和父母顶撞,现在看了这个小故事后,回想以前的点点滴滴,用子路来对照自己行为举止,又回想父母对自己曾经的关爱与宽容,我心中多了一份愧疚,但更多的是一份感动。
父爱如山,我认为这句话千真万确的,而那一次的经历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也让我更深刻地去领悟父爱的伟大,更让我懂得如何去感恩,去孝敬父母。
那天深夜,我生病了,爸爸急忙把我送到医院,到了医院,爸爸忙前忙后,找医生,看了病,拿了药,打了针,看完病后,走出医院,爸爸问我:“肚子饿不饿?”我说:“不饿”。
现在都晚上十二点了,哪里还有饭店是开的呢?爸爸让我在医院等,他去开车,我点点头。
望着爸爸的背影,我心一惊:在我的印象当中,爸爸
的身影是多么的高大,但是现在看来,爸爸的背影是多么矮小啊,矮小之中带有一丝疲惫,我的眼泪轻轻地从我脸上滑落下来。
在回家的路上,月光映照在我们的身上,隐隐约约之中,我看见爸爸的头发里有几根白头发,我的眼泪又一次滑落下来,爸爸的白头发是因为那永远干不完的家务活和农活,还有操心我的事而变白的,爸爸变老了,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岁月的沧桑,看到了生活的艰辛,更看到爸爸为我操劳的痕迹。
爸爸,我想对你说:“爸爸您辛苦了。
”
我必须学会感恩,学会报答,从今日起,我要向子路学习,从小事做起,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为工作忙碌一天的父母端上一杯热茶,为父母捶捶背,有好吃的先让父母,多陪他们聊聊天,在他们生日那天送上自己真挚的祝福语,在学校遵守纪律,努力学习,以良好的成绩报答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报答父母。
中国有一句古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母在时,不孝敬,等他们去世了,又后悔莫及,那还有什么用呢?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用真诚的心去对
待我们的父母,让我们变得一个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