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纲要》心得体会资料

合集下载

学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学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参加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近一个月了,我较系统地了学习了培训要求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规划有了新的认识,感受颇多,学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培训期间,本人围绕“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的主题,认真聆听了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宏观形势和政策走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点分析,基础教育未来十年的发展任务与工作重点——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全面贯彻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教育规划纲要》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内容的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解析等讲座,通过聆听各位领导对《规划纲要》的解读,我深受鼓舞,感受、感触颇深。

《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关乎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对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下面就我的学习和认识结合平时的管理经验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如何做好管理者管理者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高级管理者,是学科带头人,管理者是学校领导集体的带头人,有什么样的管理者,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管理者的工作是对学校全局起指导、组织、协调和统揽作用,要依据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具体办学条件,统筹全校工作,正确的确定一定时期内学校的重心、中心及发展规划,并组织、协调、实施这些工作任务,务必得到预期的效果。

作为管理者,要领导好一所学校,就要明白管理者的三部曲:时代的眼光,社会的良知;正确的理念,独到的见解;坚韧的品格,广阔的胸怀。

作为管理者,在工作实践中你可能意识到用不同的领导风格去处理问题和决策时,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同样是你自己,有时处理问题会得心应手,有时感到束手无策。

学习全教会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全教会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全教会精神心得体会学习全教会精神心得体会范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全教会精神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全教会精神心得体会1我参加了这次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学习。

在这次学习中,我系统地学习了培训课程,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网上互动交流,积极开展班级沙龙研讨,发帖,跟帖主动。

通过培训,我既学习了相关教育法规知识,掌握了许多管理知识,特别是安全常识,增强了管理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自己和管理学生的安全素质和能力,也提高了计算机操作能力。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结合本人分管工作及本校实际,谈谈个人体会。

一.进一步明确了校园安全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安全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学校安全重于泰山”。

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

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

因为校园安全事关全体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学校一切工作必须以安全为前提,没有安全保障还谈什么工作,学习和生活,更不用说管理,只要时时事事把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把安全融入所有教育教学及管理之中,就会最大限度地防范与未然,更不可能有责任追究。

学生的一切成长必须有安全来作保障,离开“安全”二字谈什么都无任何意义,提高学生自我安全防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自我安全防护内容有:防触电,防火灾,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气体中毒,防拐骗,防自然灾害(雷电、大风、暴雨等)、防交通事故、防偷窃盗抢、防其他意外伤害等。

我觉得有必要开设安全教育课,让学生掌握安全防护知识,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也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培训的心得体会

参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培训的心得体会

参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培训的心得体会我参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培训,受益非浅,体会颇深。

下面就本次学习培训,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以德治校,文化育人学校在德育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学校在德育教育中,充分重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从新生入学训练到一日行为要求,从日常行为规范到自身仪容仪表的培养,将养成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

以道德实践体验活动为载体,结合重大节日,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国旗下讲话等校内外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在“以德治校”的教育教学中,学校更是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平台、创造环境,在教会他们知识、能力的同时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成长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校长,首先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

做人德字为先,诚信为本。

校长的为人处世所彰显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力量,对凝聚人心、形成良好校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形象管理,彰显特色把学校特色发展作为品牌战略来进行形象管理,具体思路如下:1、明确办学理念。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以科研为指导,以改革为动力,以“智慧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学校德育活动和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有效开发校本课程,将新课程教育改革实验研究与学校发展融为一体,让师生在共同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和谐发展。

要加强学习,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知识经济一日千里,不学习就要落伍,就难以指挥落实。

因此,校长要不断较为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

尤其注意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和优秀校长的治校方略,把自己真正武装起来。

精读中外教育名著'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管理观念入手,把“尊重儿童个性,引导儿童发展,成就儿童未来”的办学理念再细化,结合本校现状,找准定位,凸显特色。

2、善于自我反思。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学习全教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全教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全教会精神心得体会学习全教会精神心得体会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习全教会精神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全教会精神心得体会1做为刚刚走上校长岗位的一位普通的农村小学校长,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

在近一个月的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中,我较系统地了解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内容。

共观看视频约900分钟,发贴和跟贴20余条参加讨论交流,撰写心得体会1篇。

通过学习,我对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有了新的认识,收获颇多。

一、“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做为一名管理者,在工作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关心每个教师和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在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二、提高自身素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着力点作为教育战线的普通一员,一定要认真贯彻纲要精神,在日常管理教育工作中,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

做到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三大原则通过培训,我认识到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做到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促进人人成才,形成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时代的呼唤——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体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创办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这是近一个月来,我学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的最大感想。

我强烈地感受到时代前进的脚步,隐隐地看到中国教育发展的曙光。

下面就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中国特色的教育致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

要贯彻素质教育主题,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绷紧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根弦,实行育人为本、有教无类,促进学生素质提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要深化课程改革,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要发挥学生特长,尊重个人选择,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不拘一格培养。

要立足学校实际,加强学校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

要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主自立、自我成才。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并重,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

目前普遍存在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我个人认为,减负势在必行。

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观念,积极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为党和国家及人民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就此问题,《教育规划纲要》有明确的指示。

但是,学校的设置的“学习课程、科目”是否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的考核、考试是否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各级各类学校的招生标准、招生考试是否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这是能否“坚持育人为本”培养中国新型人才的前提。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社会是育人的大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的都是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心得体会日前,我参加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上的“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认真全面观看了领导、专家们的视频,聆听了领导、专家们讲座报告,感受、感触颇深,一、对《规划纲要》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教育规划纲要》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是我国当前及以后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它包含的内容深刻而广泛。

通过学习,使我感受到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建立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1、科学地提出了国家义务教育理念和目标。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理念的提出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明确了工作方向和工作任务,指导校长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两大核心问题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育人为本方面有具体的抓手,就能够有效组织教师自觉围绕学生的品行、学习兴趣、身体健康和习惯方面做好育人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

2、科学地提出了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的保障措施。

在保障措施部分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

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

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倡导教育家办学。

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教育家。

3、科学地提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发展任务。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在近一个月的远程培训过程中,通过学习《规划纲要》以及收看专家对《规划纲要》解读的视频讲座,我较系统的了解了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对我国现阶段的教育需求有了明确的认识,更进一步体会到: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再次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感触颇深。

结合我的学习重点和实际工作情况,浅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一、学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意义重大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方向,教育事业关系着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规划纲要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对未来十二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和部署。

在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方面,提出符合国家战略和群众需求、反映教育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指导方针。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立足国情,改革创新。

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系统的研究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教师培养、教育发展保障等重大问题,找准症结,提出思路,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学习全教会精神和《规划纲要》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作为中学的一名管理者,在培训学习中深刻认识到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规划纲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结合我校实际,切实落实全教会精神和《规划纲要》,开辟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学习了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后,我感到我们肩上的责任是如此之重,我们的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和发展。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心得体会2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心得体会2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心得体会康县望关小学副校长徐生明摘要:“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贯彻落实中,我校提出提出了“教育终身化,教学民主化,教法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和以“德育为首位,质量为中心,安全为重点”的办学宗旨和学校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坚持以人为本”;“学生是有个性的,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独立性”;“学生是有潜能的,重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创造力。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学校并在本学期设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明理,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上求知,在活动课中发展特长,变“补短教育”为“扬长教育”,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活动课像学科课一样有章可循,形成系列化、科学化。

为了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教办[2010]8号)精神,推动教育系统干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甘肃省计划于2011年3月25日——2011年4月25日进行“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在近一个月的培训中,我较系统地了解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及各位专家的讲解,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规划有了新的认识,感受颇多。

下面我就这次培训的一点体会与同仁做一个分享。

一、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也是每个家庭和学生关心的大事。

《教育规划纲要》反映了国家的意志、决心和战略眼光,也反映了民众关心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让普通民众看到了教育改革的希望,从而增强了对中国教育的信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作为教师学习之余应该认识到四个坚持的重要意义:即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心得体会通过学习《规划纲要》以及收看专家对《规划纲要》解读的视频讲座,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各位教育专家贴近学校,细致入微的讲解使我获益匪浅。

对今后学校管理和学校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

根据学习重点,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一.纲要明确了教育在新时期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通过学习,《纲要》中提到“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16字工作方针,赋予了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内涵,国家把教育提升到了战略高度。

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确立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健康人格为根本;把关心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做为发展方向。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而教育的发展不可能是停步不前的,只有改革创新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新环境,才能提高教师的育人理念,改进教学方式,达到不破不立的效果。

促进公平即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我理解为教育资源的公平,教育发展的公平和教师对学生的公平。

教育资源要做到资源共享,教育发展要缩小城乡学校差距,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歧视差生。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强化课堂教学,提高资源建设质量,确保教学质量及育人质量。

二.培训后结合我校实际的几点反思1、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会提高质量。

一名好老师一定是一个爱学习的老师,一名好校长也是一个爱学习的校长!党和国家明确了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

好多专家也在讲座中提到终生教育和继续教育。

而承载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教师更应该是学习型社会的中坚力量,是终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学习者。

我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校长对读书学习深有感触。

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让知识成为自己管理的一部分,才能改变学校管理的僵化,和工作中的思想陈旧。

才能提成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管理魅力。

学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强国必先强教。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在近一个月的学习中,我认真学习了全教会精神,有了深刻的体会,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

越是发达的国家,越重视教育,同时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也越高。

要使我们国家尽快走上繁荣富强、迈入世界发达国家的前列,应该对教育问题形成共识,抓紧抓实抓好。

通过学习全教会精神与《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我感到纲要处处体现着党和国家重视和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

根据学习重点,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一、以人为本是根本把育人为本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明确了教育的方向,可见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德育为先是途径坚持德育为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心得体会摘要: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主要着眼于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教育现状,描绘了2010到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新世纪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之后的一个支撑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内容:一个月的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结束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也是我国今后10年教育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在前面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集体学习基础上,通过此次培训,作为一名基础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我深受鼓舞,现将感受最深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一、《教育规划纲要》的全面贯彻落实将使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纲要》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基础教育的工作任务是: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纲要》明确了落实工作任务的具体措施是:提高质量、增强体质、均衡发展、减轻负担。

总之《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了我们党对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来教育改革发展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

第一,德育为先、立德树人。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纲要》战略主题的首要内容。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面对许多孩子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缺少毅力、崇尚金钱、追求物质享乐的可怕现实,我们常常埋怨家庭教育和社会导向。

然而,静下心来细细的想一想,除了“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一手抓着课本知识,一手抓着可怜的学生,拼命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外,我们的学校教育又做了些什么呢?那些空洞无味、连教师自己都厌倦的说教,那偶尔一两次浮在表面、华而不实的德育活动算得上真正的德育吗?“德育为首”的口号一直都在响彻云霄,然而“德育为首”的工作却从来都没有真正付诸行动——这就是现实。

参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计划纲要培训的心得体会

参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计划纲要培训的心得体会

参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计划纲要?培训的心得体会我参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计划纲要?培训,受益非浅,体会颇深。

下面就本次学习培训,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以德治校,文化育人学校在德育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学校在德育教育中,充分重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从头生入学训练到一日行为要求,从日常行为标准到自身仪容仪表的培育,将养成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当中。

以道德实践体验活动为载体,结合重大节日,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国旗下发言等校内外活动,踊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硕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在以德治校的教育教学中,学校更是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教育,为学生安康成长搭建平台、创造环境,在教会他们知识、能力的同时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成长为祖国的有效人材。

校长,首先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

做人德字为先,诚信为本。

校长的为人处世所彰显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力量,对凝聚人心、形成良好校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形象管理,彰显特色把学校特色开展作为品牌战略来进展形象管理,具体思路如下:一、明确办学理念。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以科研为指导,以改革为动力,以智慧型教师队伍成立为抓手,以学校德育活动和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有效开发校本课程,将新课程教育改革实验研究与学校开展融为一体,让师生在一路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中取得主动和谐开展。

要增强学习,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开展,知识经济一日千里,不学习就要落伍,就难以指挥落实。

因此,校长要不断较为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丰硕自己的头脑。

尤其注意学习先进单位的经历和优秀校长的治校方略,把自己真正武装起来。

精读中外教育名著'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管理观念入手,把尊重儿童个性,引导儿童开展,成绩儿童未来的办学理念再细化,结合本校现状,找准定位,凸显特色。

二、擅长自我反思。

思之那么活,思活那么深,思深那么透,思透那么新,思新那么进。

学习《纲要》的教育心得体会6篇

学习《纲要》的教育心得体会6篇

学习《纲要》的教育心得体会6篇篇1在教育的领域里,我一直致力于探索和追求更高的境界。

近期,我深入学习了《纲要》,不仅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以下是我结合自身实际,对学习《纲要》的心得体会。

一、教育理念的重塑《纲要》强调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他们的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因此,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力求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纲要》中提到,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因材施教。

这让我意识到,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必要的。

于是,我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也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

三、教育评价的转变《纲要》提出,教育评价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注重过程性评价。

这让我意识到,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

因此,我尝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同时,我也注重评价过程中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教育实践的探索《纲要》强调了教育实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这让我意识到,教育不能脱离实践,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因此,我注重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实验操作、文艺表演等。

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还能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终身学习意识的提升《纲要》提出,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的当下学习需求,更要培养学生的长远发展能力。

全教会精神和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体会(共5则)

全教会精神和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体会(共5则)

全教会精神和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体会(共5则)第一篇:全教会精神和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体会认真学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基本精神意义。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发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动员令,吹响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进军号,描绘了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蓝图,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我们要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实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把握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和科学理念,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

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做到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促进人人成才,形成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二、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深化科学发展观活动。

要深化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按科学发展观要求解放思想,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分析和思考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律,以科学发展观分析现实、查找问题、谋划未来。

1、认真抓好学习讨论。

要采取多种学习方式,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党的精神,学习下发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辅导资料。

要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进一步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发展规律、教学规律等业务知识,进一步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在事关学校科学发展、规范学校管理、提高办学质量等重要问题上形成共识。

2、广泛开展走访活动。

认真听取教师、学生和家长、周边群众的意见,及时发现办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管理、教学、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准制约学校科学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学习心得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学习心得

在学习中进步,在培训中升华——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学习心得我很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四川平台的远程学习,在认真学习了陈希、潘懋元、袁贵仁等领导和专家主讲的有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等课程之后,通过学习和培训,对全教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它体现着党和国家重视和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

通过头脑风暴法,借助远程教育,收获颇丰,感触颇深,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一、明确指导思想,贯彻工作方针在《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了指导思想,那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在《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校长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校长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心得体会摘要:通过远程培训, 我了解到《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重点是: 提出了“到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形成终身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和“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规定未来十年要完成的发展任务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基本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形成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重视支持民族教育事业”, 积极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全面落实各级政府教育优先发展的责任。

参加了一个月的远程培训, 观看培训视频有记录的时长是30小时, 实际的观看时间还要更多一些, 很多专家的讲座都重复听了第二遍, 有的都听了第三遍。

这次远程培训开放的各个讲座都很精彩, 各位专家不仅有理论高度, 还都能通过生动的语言、鲜活的实例、入情入理的讲解深深地吸引着我, 这是本人参加工作以来, 第一次这么集中地分享到了如此大容量的优质教育资源。

这一个月的学习, 我收获了很多, 也有不少的体会, 在此, 只把最深的三点体会作以汇报。

一、《教育规划纲要》把握住了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脉搏。

《纲要》的每一条都是针对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的, 脉络很清晰, 尤其是《纲要》中提及的“育人为本, 改革创新, 促进公平, 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更是体现出国家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教育要发展, 根本靠改革。

知识社会,信息时代,人们对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育人理念的关键因素.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学习全教会心得体会3篇

学习全教会心得体会3篇

学习全教会心得体会学习全教会心得体会精选3篇(一)学习全教会的心得体会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 信仰与行动的结合:全教会强调在信仰中的行动。

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信仰宣告,更注重实际行动来彰显信仰的力量和影响。

全教会的信徒们以身作则,用爱和关怀来对待他人,通过参与各种慈善、社区服务和传播福音的活动来实践自己的信仰。

2. 社区共融与参与:全教会鼓励信徒们融入社区,并积极参与社区的各类事务。

全教会的信徒们积极与非教会成员合作,共同为社区的发展和改善付出努力。

通过与社区的互动,信徒们不仅能帮助他人,也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3. 关注弱势群体:全教会非常注重关怀和帮助那些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如贫困家庭、孤寡老人、无家可归者等。

全教会通过各种慈善机构和项目,提供生活援助、教育支持和精神慰藉等服务,帮助这些群体改善生活条件,并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4. 团体合作与协同努力:全教会鼓励信徒们建立团队合作的精神,共同为实现教会的使命和目标而努力。

全教会的信徒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在信仰的基础上团结一致,共同发展和成长。

通过合作与协作,全教会能够更好地为社区和社会做出贡献,实现真正的社会改变和福音传播。

总的来说,学习全教会让我更加明白信仰的真正意义是行动,而不仅仅是口头的宣告。

全教会的信徒们积极参与社区和服务他人,通过实际行动来实践自己的信仰,向他人传递爱与关怀。

这样的心态和行动让我意识到,信仰不仅仅是对个人灵性成长的追求,更是要与他人分享和参与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学习全教会,我也明白了团队合作和协作的重要性,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更大的影响力和改善社会的目标。

学习全教会心得体会精选3篇(二)全教会精神心得体:全教会精神是指基督教教派中的一个理念,强调基督徒要全心全意地事奉上帝,全然顺服于神的旨意,并积极参与教会的事工和宣教工作。

在学习全教会精神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以下几点:1. 顺服神的旨意:全教会精神教导我们要顺服神的旨意,完全依靠神的引导和带领。

学习全教会心得体会

学习全教会心得体会

学习全教会心得体会学习全教会精神心得体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都注重整体谋划教育战略,进行超前部署,指明前进方向。

在学习中,我认真学习了学校传达的全教会精神,有了深刻的体会。

一、全教会精神是教育发展的指路石。

1、学习全教会精神意义重大。

全教会和《纲要》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对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做出总体战略部署,确定了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工作方针、总体任务、改革思路和重大举措,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学习全教会精神和《纲要》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培训学习中深刻认识到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纲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要深刻体会领导的讲话精神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和王玉玺书记、赵晓明县长、琚华良主任、李伟副县长和张思良局长在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是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禄丰教育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握规律,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全教会精神提出了对老师的高要求。

新世纪的第一次全教会和会前印发的教育规划纲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描绘了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开启了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征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陇东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栗晓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

面对此情此况,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7月13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于7月29日全文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教会的召开和《纲要》的出台,是“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而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是党和国家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对未来十二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的全面规划和部署。

《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方针,确定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确认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等8个方面的教育发展任务,明确了今后教育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它作为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成为了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作为一名参加远程网络专题培训的学员,通过学习,让我对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了最新的认识,其中有两点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1、人才培养与教育发展的关系被高度重视《纲要》指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在学习过程中,各位领导、专家、教授和学者都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谈了人才培养与教育的关系,就目前我国人才培养体制进行了反思,指出社会对于大学、学历的追逐,已形成了唯本科论、唯学历论,它不仅是社会各行业、各层面中的现象,也渗透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各项工作中。

人才的培养需要学历、需要一些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人才的出现也不是刻意创造就能出现的,它有其自身的规律。

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2、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探索教授治学新途径教育行政化是当前困扰我国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难题。

大学行政化的表现就是一切运作都以行政权力为主导,做什么事都靠行政命令,谁权力大谁说了算,缺乏学者、教育专家的讨论与论证,再加上长期以来政府对学校管理太细、包办太多,使得高校陷入行政化的泥潭。

教育去行政化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当初在高校设行政级别是为了更好的推进“211工程”“985工程”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行政化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温家宝总理从2003年以来已5次提出“教育家办学”的重大命题,《纲要》也已经明确提出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然而,要真正取消大学行政化,光靠几个文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形成在国人心目中的官本位思想一时是无法去掉的,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上真正树立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大局意识,提高岗位补助津贴,避免因行政级别和职称的取消而给领导干部造成的心理上的不适应;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群众团体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

一个多月的学习让我收获了许多,也明白了许多。

通过学习,使我对中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了一个更加清晰、全面、准确地认识,对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以下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一些切身的体会1、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落实到教育工作就是“育人为本”。

它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

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学习培育肥沃的土壤;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健全和落实学生公寓服务制度,着力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公寓文化氛围,让学生感觉回到宿舍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温暖;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心理、生活和学习,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就业规划与指导,为他们毕业后找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智力帮助。

总之,坚持“育人为本”,就是要着力提高大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校园管理,提升高校整体服务水平《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管理体制,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加快推进高校管理改革创新,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高校管理是由行政、学术、思想三部分管理构成的。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由于机构繁杂,层级过多,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尽科学、服务意识不强,民主气氛不够,官本位意识严重、管理的规章制度陈旧落后不完善等问题的存在,导致行政管理效率较低。

要牢固树立行政效率观念,改革和完善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制度,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建立行政管理人员合理流动机制,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参与管理,加快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促进行政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建立协作学习共同体,相互支持,共同领导,加强组织学习,完善沟通渠道,促进组织变革,不断建立和完善客观公正的学术评价机制,促进高校学术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以人为本,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科学化,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

根据我校实际,要完善校长办公会议制度,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校务公开、政务公开,自觉接受老师、学生和群众的监督;重视和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在维护校园稳定、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校日常管理中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沟通学生—教师—领导的纽带;完善各级各类学生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校园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3、坚持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德育为先,立德树人。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紧紧抓住育人这个中心,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着力提高队伍素质,着力健全长效机制,着力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全面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1)以育人为本为切入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以党校为主阵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性;以典型宣传为抓手,加大正面引导力度,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示范性;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性;以关爱学生个体、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落脚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保持和发扬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

(2)适应思想政治环境的变化,重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地影响,其以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工作效率高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用户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另一方面,网络的普及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良荞不齐的混杂思想,各种不同的观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甚至消极不健康和反动的观点随时存在。

因此,要根据新情况、新变化,因时因地制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3)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大学生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

把握青年的思想动态,控制和引导其行为,时抓住其思想和行为的苗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与预见性。

4、以学生为本,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

以学生为本,就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改变过去学生在学生管理中作中的被动地位;转变观念,变“管理学生”为“引导学生”、“服务学生”;从管理的决策、组织实施到目标的实现,都要依靠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增强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意识与能力;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一切为学生的利益着想;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引导学生社团、学术团体在学风校风建设、教学改革和学生工作等方面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精湛、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学生工作队伍,努力促进学生工作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进一步加强学生骨干、基层学生干部的培养和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给予他们充分地信任,让其大胆施展才华,同时要给予必要的鼓励和褒奖,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学生管理工作重心逐步下移;树立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意识,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工作制度,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可操作性强的程序步骤和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有效行使管理职能,真正做到依法治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