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疑难血型及交叉配血实验记录单

合集下载

血交配报告单

血交配报告单

xxx医院
血液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病区:床号:
住院号:ABO血型:Rh血型:申请医生:
临床诊断:采血者:核对者:申请日期:
交叉配血方法:盐水凝聚胺法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分检验者:核对者:
发血时间:年月日时分发血者:取血者:
特别说明:
1取血和输血执行者必须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以及配血单上标明的血袋编码、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解释,并检查血液质量。

2在输血前需观察和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在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情况。

3在快速大量输血或给有强冷凝集素的病人输血,宜将血液加温到接近体温,但勿超过37℃
4如发生输血反应或可疑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报告负责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

5对发生即刻的输血反应终止输血后的余血或输血完备后的血袋请及时交回输血科保留24小时备查。

6此联需贴于病历上妥善保存,请勿遗失。

疑难血型鉴定疑难配血

疑难血型鉴定疑难配血
整理课件
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5
输血前标本 抗-A 抗-B 抗-A,B
---
输血后标本 抗-A 抗-B 抗-A,B
---
Ac Bc Oc 3+ 3+ -
Ac Bc Oc 3+ 3+ 3+
分析:患者血型是O型,血清中有意外抗体。 交叉配血:输血前无凝集,输血后凝集4+。
整理课件
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5
整理课件
输血病例11
血型鉴定:B、Rh阴性 紧急输血: Rh阳性红细胞6u。 无溶血反应
整理课件
输血病例11
分析女 50岁, RhD- ,孕2产1,一子RhD+ 1.术后第2天患者抗体筛查(-)、直接抗球蛋
白试验阴性。 2.继续监测:术后第3、5天直接抗球蛋白试验
阴性、乳酸脱氢酶正常、胆红素正常、患者无溶 血表现。术后第7天患者抗体筛查(-),无抗-D。
某患者,男性,初步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整理课件
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1
血型鉴定 抗-A 抗-B 抗-A,B
Ac Bc Oc
+mf - +mf
- 3+ -
- - ±/-
- 3+ -
分析:亚型?诊断?抗原减弱的可能性很 大。非前述血液病患者,有可能是亚型。
最后:A型
整理课件
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1
整理课件
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7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黄疸,诊断新生儿溶 血症。
患儿贫血,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申请换血。
整理课件
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7
抗-A 抗-B 抗-A,B 4+ 2+ 4+
分析:患者是新生儿,只做正定型。血 型可能是A型,脐带血中有Wharton胶。

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配血

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配血

型的血液。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对常规的血液成敏治疗。
04
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配血的 展望
提高疑难血型鉴定和配血的准确性和效率
开发新型检测系统
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开发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检测系统,用 于准确鉴定疑难血型。
优化现有检测方法
改进和优化现有的血型检测方法,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减少人为误差。
详细描述采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 项和标本的处理方法。
血型鉴定
介绍在疑难配血中进行血型鉴定的 方法和注意事项。
交叉配血
阐述交叉配血试验的目的、方法和 注意事项,包括盐水介质交叉配血 和非盐水介质交叉配血。
特殊情况处理
介绍在配血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的 处理方法,如抗体减弱或缺乏、交 叉配血不合等情况。
配血的注意事项
亲子鉴定
03
在亲子鉴定中,血型鉴定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辅助判断
亲子关系。
02
疑难配血
配血的基础知识
血型的分类
介绍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 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配血的目的
阐述输血前需要进行配血试验 的原因和目的。
配血的基本流程
简要介绍配血试验的基本流程 和注意事项。
疑难配血的方法和步骤
标本采集与处理
案例一
患者为Rh阴性血,但在交叉配血时发现存在抗-D抗体,导致无法进行交叉配血。经过进 一步检测,发现患者存在变异型D抗原,常规的Rh血型检测方法无法识别,需要采用特殊 的检测方法才能确认。
案例二
患者为B型血,但经过血型血清学检测发现存在抗-B抗体,导致无法进行交叉配血。经过 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存在B型亚型(B3或Bx),常规的B型血型检测方法无法识别,需 要采用特殊的检测方法才能确认。

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处理流程

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处理流程

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处理流程一、正反定型不一致1、重复试验(严格正规操作)。

2、重新取血(以纠正污染或弄错标本造成的不符),溶血标本不能用于合血。

3、洗涤红细胞后进行以下试验(正反定型凝集低于2+的,应首先怀疑是由于亚型或抗原抗体活降低引起。

)1)、用自身血清、红细胞做定型对照,检验自身有无完全抗体。

2)、用O型红细胞做反定型对照,确认是否存在ABO系统以外完全抗体。

3)、用抗A、抗AB、抗A1和抗H进行正定型:①A亚型细胞与抗A、抗AB的凝集强度低于A1细胞,但与抗H的凝集强度高于A1细胞(3+以上);②A亚型(特别是A2中约有1-8%会产生抗A1),与抗A1基本不发生凝集。

③用抗AB(O型血清或血浆)是因为它的抗A效价较高,与弱A和弱B抗原亲和力强。

4)、分别用A1型和A2型红细胞反定型检查血清中有无抗A1存在(A亚型中有部份会产生抗A1,能与A1发生凝集,但不与A2凝集。

)5)、询问病史,判断是否是由于病人抗体缺失或减弱引起反定型错误,可延长反应时间,或用灵敏度更高的血型卡做反定型。

6)、被检红细胞做直抗(观察有无被抗体致敏的情况),若为阳性,应将细胞放散至阴性后再定血型。

4、若还不能确定血型,应增加血型物质的检测(如唾液等)。

二、交叉配血不合(一)主侧端不相合1、血型鉴定不正确,重新鉴定血型。

2、病人血清中存在同种抗体,与供血者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反应。

3、供血者红细胞上已经包被了抗体,导致抗球蛋白试验阳性。

4、病人血清不正常,如白蛋白/球蛋白比例不正常引起缗钱状凝集,血清中存在高分子聚合物的血浆扩容剂引起假阳性。

5、试验系统被污染。

(二)次侧端不相合1、供血者血浆中存在针对病人红细胞抗原的抗体。

2、病人与供血者的ABO血型不相合。

3、病人的红细胞已经包被了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4、抗筛阴性,而次侧不合多由自身抗体引起(此是抗人球配血不合,而聚凝胺配血通过可输血)。

(三)配血不合的主要因素1、血型是否正确。

疑难血型鉴定及配性[1]

疑难血型鉴定及配性[1]
反定型中所产生的未知的抗体反应是有四种情 况引起: 缗钱状形成 冷型自身抗体 未知的ABO种属凝集素 未知的同种抗体。
(一)缗钱状形成: 如红细胞被悬浮在自己的血浆中,红细 胞的缗钱状形成或聚合现象可疑似凝集反 应。能产生缗钱状形成的种种情况包括: 血清蛋白浓度异常,球蛋白浓度在疾病中 升高(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 白血症,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任何A/G倒 置的病人,有血浆扩张剂存在。新生儿脐 带内血内的华通氏胶亦能引起缗钱状形成。
二、未知的抗原反应
正定型 病人的红细胞+试剂抗血清 反定型 病人的血清+试剂红细胞
抗A
抗B
抗AB 4+
AC -
BC 4+
OC -
自身
C
4+
2+
-
未知的抗原反应在正定型中产生的情况范 例,能有以下七种情况所引起:
1、获得性B抗原
获得性B抗原的特性,获得性B只表现 在A型红细胞上,使红细胞的反应像AB型, 而血清中只有抗B 抗体,正定型中反应 的强度,A抗原大于B抗原,自身对照实 验为阴性反应且分泌型人体内有A物质, 但B物质则缺乏。
(三)抗体附着的红细胞:
有抗体稠密的附着的红细胞,显示直接抗人球 蛋白试验阳性。可在正定型中产生混合视野或 减弱的凝集反应。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症 产生药物抗体 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病
患新生儿溶血病(HDN)婴儿,其红细胞严重地 包被IgG抗体分子,时常是与抗D试剂和抗-A、 抗 -B 试剂发生这种自发凝集,在 45C 进行放散 试验,可以从红细胞上解禽掉这些抗体,此后, 即可用抗-A、抗-B很容易地检测这些红细胞血 型。含冷抗体 IgM 自身凝集素的红细胞标本在 盐水中也发生凝集,这类冷抗体可能由37℃孵 育和37C洗涤被清除掉,也可由DTT等巯基化合 物消除掉。 (还存在遮蔽现象)

疑难血型鉴定和疑难交叉配血

疑难血型鉴定和疑难交叉配血

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交叉配血1、疑难血型鉴定疑难血型就是一种血型难以检定或判定(正反定型不一致)得现象,多由血型抗原减弱形成亚型、疾病原因引起抗体减弱或部分血型系统罕见表型等原因引起。

因此,疑难血型鉴定主要从弱抗原、弱抗体与特殊抗原或抗体检测角度出发,结合血型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对患者样本进行检测。

而对于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主要就是对抗体种类与特性进行研究,尤其就是利用吸收/放散试验对同时存在多种同种抗体或自身抗体进行分离鉴定,从而较为准确得分析患者血清抗体得特异性。

在工作中遇到此类情况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与处理:(1)分析可能存在得原因先排除人为操作因素,再通过了解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得原因,主要包括抗原类影响因素与抗体类影响因素,抗原类影响因素一般包括ABO亚型、血液病、骨髓移植等,抗体类影响因素一般包括不规则抗体、药物抗体、先天抗体缺失、丙种球蛋白过低、冷凝集素等。

(2)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疑难血型鉴定流程见流程图1。

流程图1 疑难血型鉴定流程2014年1月,在工作中发现正反定型结果不符样本一例,经一系列血清学试验确证该患者为P1Pk血型系统得p表型,经分子生物学基因测序,初步推断A4GALT 基因第3外显子得903C>G突变就是患者p表型形成得分子生物学基础,该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与深度撰写论文,先后发表《临床军医杂志》与《中国输血杂志》论文各一篇,并由此逐步展开疑难血型鉴定。

在此之后得工作中,通过阅读文献自修学习,鉴定出Am、Bm、B3等血型亚型,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得疑难血型鉴定思路与流程。

2014年2月与2015年10月,在工作中分别遇到一例反复进行输血治疗得患者,经一系列血清学试验,确证此两例患者均因多次输血治疗而产生多种不规则抗体,该研究成果先后以论文形式发表于《临床军医杂志》。

在后期工作中,通过对解放军174医院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结果进行分析,对厦门地区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得分布特征有了较为清晰得了解,该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于《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并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得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流程。

医学疑难血型鉴定疑难配血

医学疑难血型鉴定疑难配血
进一步试验:正反定型符合 试管法 温盐水洗涤患者红细胞 反应体系37℃环境
输血:确认血型之前可输O型红细胞,确认后 输B型红细胞。
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3
抗体鉴定:患者血型B、RhD+ 自身抗体特异性:抗-D(与D阴性细胞呈
阴性反应,与D阳性细胞均呈阳性反应)
配血与输血 自身抗体干扰-凝集强度最弱 血液选择
患者,女性,64岁,诊断:巨球蛋白血症。 贫血,输血
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4
血清学检查 抗-A 抗-B 抗-A,B Ac Bc Oc 4+ 2+ 4+ 2+ 4+ 2+
分析:患者的血型可能是A型。 巨球蛋白血症血液中异常球蛋白升高,导 致缗钱状凝集。有时MM也会出现。
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4
4+ 2+ 4+
Ac Bc Oc - 3+ -
分析:根据患者诊断及临床表现,血型可能是 A型,获得性B。
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6
进一步试验 自身细胞+自身血清:阴性 酸化试剂血清:pH<6.0无凝集 唾液血型物质
结合病史 抗体筛查阴性 交叉配血:与A型阴性,与AB型阳性。 输血:A型血。
某患者,男性,初步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1
血型鉴定 抗-A 抗-B 抗-A,B
Ac Bc Oc
+mf - +mf
- 3+ -
- - ±/-
- 3+ -
分析:亚型?诊断?抗原减弱的可能性很 大。非前述血液病患者,有可能是亚型。
最后:A型
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1
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7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黄疸,诊断新生儿溶 血症。

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处理流程

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处理流程

疑难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处理流程一、正反定型不一致1、重复试验(严格正规操作)。

2、重新取血(以纠正污染或弄错标本造成的不符),溶血标本不能用于合血。

3、洗涤红细胞后进行以下试验(正反定型凝集低于2+的,应首先怀疑是由于亚型或抗原抗体活降低引起。

)1)、用自身血清、红细胞做定型对照,检验自身有无完全抗体。

2)、用O型红细胞做反定型对照,确认是否存在ABO系统以外完全抗体。

3)、用抗A、抗AB、抗A1和抗H进行正定型:①A亚型细胞与抗A、抗AB的凝集强度低于A1细胞,但与抗H的凝集强度高于A1细胞(3+以上);②A亚型(特别是A2中约有1-8%会产生抗A1),与抗A1基本不发生凝集。

③用抗AB(O型血清或血浆)是因为它的抗A效价较高,与弱A和弱B抗原亲和力强。

4)、分别用A1型和A2型红细胞反定型检查血清中有无抗A1存在(A亚型中有部份会产生抗A1,能与A1发生凝集,但不与A2凝集。

)5)、询问病史,判断是否是由于病人抗体缺失或减弱引起反定型错误,可延长反应时间,或用灵敏度更高的血型卡做反定型。

6)、被检红细胞做直抗(观察有无被抗体致敏的情况),若为阳性,应将细胞放散至阴性后再定血型。

4、若还不能确定血型,应增加血型物质的检测(如唾液等)。

二、交叉配血不合(一)主侧端不相合1、血型鉴定不正确,重新鉴定血型。

2、病人血清中存在同种抗体,与供血者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反应。

3、供血者红细胞上已经包被了抗体,导致抗球蛋白试验阳性。

4、病人血清不正常,如白蛋白/球蛋白比例不正常引起缗钱状凝集,血清中存在高分子聚合物的血浆扩容剂引起假阳性。

5、试验系统被污染。

(二)次侧端不相合1、供血者血浆中存在针对病人红细胞抗原的抗体。

2、病人与供血者的ABO血型不相合。

3、病人的红细胞已经包被了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4、抗筛阴性,而次侧不合多由自身抗体引起(此是抗人球配血不合,而聚凝胺配血通过可输血)。

(三)配血不合的主要因素1、血型是否正确。

(最新整理)疑难血型鉴定疑难配血

(最新整理)疑难血型鉴定疑难配血

2021/7/26
30
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9
孕妇,妊娠36w,孕3产1。 因患有妊娠高血压,剖宫产史,准备行剖宫产
术,临床申请备血。 血型AB型。
2021/7/26
31
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9
血型复查 抗A 抗B 抗A,B Ac Bc Oc 4+ 4+ 4+ - - 3+
分析:AB型,有意外抗体
2021/7/26
8
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2
进一步试验:试管法、吸收放散试验等
免疫球蛋白减少:IgM、IgG均低于正常水平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输血:O型红细胞+血小板
2021/7/26
9
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3
患者,男性,78岁。初步诊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免溶贫。 重度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
第一次住院输血 输血前Hb 输血后Hb
Rh-洗涤2u 53g/L 59g/L Rh+悬浮2u 59g/L 74g/L(2天后80g/L) 第二次住院输血
输血前Hb 输血后Hb Rh-洗涤2u 84g/L 89g/L (2天后83g/L)
2021/7/26
14
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4
患者,女性,64岁,诊断:巨球蛋白血症。 贫血,输血
重复试验:试管法(洗涤、温度) 抗-A 抗-B 抗-D Ac Bc Oc
4+ 2+mf 4+ - 2+ - 结果:A? AB?cisAB?
2021/7/26
34
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10
DAT(+) 抗筛(-) 家系调查:不能排除A型和AB型 溶血指标:无明显异常
询问血型及输血史,告知AB型,输AB型红细胞。 持续观察,患者红细胞与抗-B反应持续减弱,最

疑难血型鉴定疑难配血

疑难血型鉴定疑难配血

最后:A型
第3页/共45页
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1
• 进一步试验 血型物质
吸收放散试验
重复试验(试管法) 基因检测
• 输血:A型红细胞+血小板,亚型无抗-A1,选择输A型血液(AABB)。 • 建议临床:病情缓解后复查(再次入院治疗)复发时抗原再次减弱。
唾液
第4页/共45页
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2
第40页/共45页
案例2
• 自免溶贫患者,O型。抗筛(柱凝集)2+~3+,与若干袋O型
红细胞反应
聚凝胺方法:均4+凝集
自身对照:4+
柱凝集方法:2+~3+ 自身对照:3+
• 血液选择:凝集最弱
• 凝集:聚凝胺方法>卡式方法?
聚凝胺增强反
应,反应温度冷抗体+温抗体 卡式:温抗体干扰
• 提示:注意反应体系温度控制
• 患者,女性,32岁,发热、贫血,原因待查收入院。
第5页/共45页
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2
• 血型鉴定
• 抗-A 抗-B 抗-A,B
--

Ac Bc Oc ---
• 分析:年龄?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慢淋?MDS?其他实验室指标(免疫球 蛋白)?
第6页/共45页
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2
• 进一步试验:试管法、吸收放散试验等
Hale Waihona Puke 查血型A型第25页/共45页
ABO正反定型不符病例分析8
• 血清学检查
4+ -
- --
• 分析:患者血型可能是AB亚型。
抗-A 抗-B
Ac Bc Oc
第26页/共45页

交叉配血记录单

交叉配血记录单

医院交叉配血记录单病历号:姓名 : 性别:年龄:岁科别:科床号:床
ABO血型: 型RH (D): 输血性质:口常规□紧急□术中□术后申请医牛:
供血者编号.
编号血型:血量:血液种类:米血日期: 年
月日时分
失效日期:年一月
日时一分
编号血型:血量:血液种类:米血日期: 年
月日时分
失效日期:年一月
日时-分
编号血型:血量:血液种类:米血日期: 年
月日时分
失效日期:年一月
日一时一-分
编号血型:血量:血液种类:米血日期: 年
月曰时分
配血
者. 领
血者 核对者 配血时间:20_年_月_日 领血时间:20_年_月_日 核对时间:20 年 月 日 分分分
时时时
第一联(白):贴病历第二联(红):血库存档。

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配血

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配血
在疑难血型鉴定和疑难配血中,需要注重实践经 验的积累和总结。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可 以不断提高检测和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患者 提供更好的输血治疗服务。
05
未来展望
提高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配血的效率和准确性
01
开发高效、准确的检测试剂和方法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出更为敏感、特异的试剂和方法,提高血型
疑难配血的困难
对于疑难配血,不仅要考虑血型抗原和抗体的匹配,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患者的免疫状 况、血液中未知的抗体等。
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配血的关联
疑难血型鉴定影响输血效果:对于疑难血型患者,如果 血型鉴定不准确,可能导致输血后出现不良反应或无效 输血。
提高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配血的准确性
疑难配血需要准确的血型鉴定: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对于疑难配血患者,需要使用准确的血型鉴 定方法和试剂。
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
02
自动化和智能化鉴定系统
研究开发自动化、智能化的血型鉴定系统,减少人为误差,提高工作
效率。
03
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
制定严格的血型鉴定和配血操作规范,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
复性。
借助新技术改进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配血的方法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DNA测序技术、基因分型技术等,对疑难血型进行 更为精准的鉴定,提高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和分辨率。
解决方法
03
04
05
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对 于疑难血型,可以采用 多种检测方法,如抗人 球蛋白试验、酶法试验 等,以便相互验证和补 充。
参考其他指标:在血型 鉴定的同时,可以参考 其他指标,如血红蛋白 电泳、基因检测等,以 帮助确定血型。
咨询专家和同行交流: 遇到疑难血型时,可以 咨询专家或同行交流, 寻求帮助和意见。

交叉配血实验报告单

交叉配血实验报告单

交叉配血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交叉配血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熟悉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3.探究血型遗传规律。

二、实验原理:人体血液中存在着不同的血型,主要有A型、B型、AB型和O型。

血型的遗传是由血液中的凝集素基因决定的,凝集素基因的表现形式分别为A、B和O。

在交叉配血实验中,根据不同的血型特征和血凝素的作用原理,可以确定一个人的血型和他的血型遗传模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蒸馏水;2.新鲜献血者的血液样本;3.试管架、试管;4.洗涤缓冲液;5.抗凝剂;6.A、B、O三种抗体;7.洗涤试剂;8.结果分析卡。

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1)将实验器材进行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2)准备所需血液样本,保证新鲜血液的取样。

一般来说,抽血容器中应当加入抗凝剂以防止凝固。

2.血型鉴定:(1)取三个试管,分别加入A、B、O和A、B两种抗体溶液。

标记为试管A、B和C。

(2)将待测血液样本分别滴入试管A、B和C中,注意将每个试管中的血液样本和抗体充分混合,避免产生假象。

(3)观察各试管中是否出现凝集反应,根据凝集的情况判断血型。

3.交叉配血:(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A、B抗体溶液和B、A抗原溶液。

标记为试管1和试管2(2)将两个试管中的溶液充分混合。

(3)观察混合试管中是否会出现凝集反应,根据凝集的情况判断血型。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表格如下:原始血型,试管A,试管B,试管C,试管1,试管2----,----,----,----,----,----A型,凝集+,无凝集,凝集+,凝集+,凝集+B型,无凝集,凝集+,凝集+,凝集+,凝集+AB型,凝集+,凝集+,凝集+,凝集+,凝集+O型,凝集+,凝集+,凝集+,无凝集,无凝集根据以上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不同血型的血液样本与相应的抗体溶液混合时,如果出现凝集反应,则可以确定该血型。

2.A型和B型血液样本对应的是A抗体和B抗体,因此在与相应抗原溶液混合时会出现凝集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