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雕艺术学习资料
中国微雕艺术
▪ 圆雕,一般 采用整段象 牙为雕料, 雕刻成立体 的造型。一 般一些桌案 摆件和人物 类雕像采用 这种表现手 法。
微雕艺术家—陈逢显
陈逢显被台湾媒体称为“台 湾微雕第一人”,从事微雕艺 术近30年。2010年,台湾著名 导演吴念真将他的形象搬上了 电视荧屏,并亲自配音解说: 30年来,他一直尝试在最小的 物体上创作终极的艺术,因为 他相信,一沙一世界,一花一 天堂。
明朝有个特殊技艺的人叫王叔远, 他能够将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 成宫殿、器具、人物,甚至飞鸟、 走兽、树木、石头,都能按照这 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 形状,各自具备各自的情态。王 叔远就是一位雕刻核舟的艺术高 手,他雕刻的“苏轼游赤壁”核 舟,后被散文家魏学洢写成《核 舟记》一文,生动的描述 核舟 记了这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 其中有“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 态”“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 桃核修狭者为之。”等语句,可 以看出核舟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观 赏价值。
象牙雕:象牙为 大象身上最坚固 的部分,其光洁 如玉、耐用、珍 贵勘与宝玉石媲 美,因此象牙又 有“有机宝石” 之美誉。象牙雕 刻艺术品,以坚 实细密,色泽柔 润光滑的质地, 精美的雕刻艺术, 倍受收藏家珍爱, 成为古玩中独具 特色的品种之一。
微画雕:即用刀
等工具在各种载 体(譬如:石头、 骨牙、果核、宝 玉石、头发等) 上雕刻出精微细 小的立体画面。 各种形式的绘画 种类都可以用微 画雕来展示创作。 目前多以彩石为 主,因其丰富的 色彩在取巧采色 方面有着得天独 厚优势。
注意:微雕不同于微刻,“微刻”是凹进去的,有装饰性,
少立体感。通常人们把“刻”说成“阴雕”,而“雕”则指
“阳雕”。微雕雕刻出的是精微细小的立体画面,是一种富
有立体感的阳雕微观雕刻艺术。
微雕艺术漫谈
微雕艺术漫谈作者:仵峰来源:《收藏与投资》2022年第03期摘要:微雕,顾名思义,就是微型雕刻作品。
微雕匠人采用不同的雕刀,以刀代笔,创作微雕,欣赏者需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楚作品,故有“鬼工技”之称。
微雕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独具风格的绝技,创作时需要屏息凝神,做到手、眼、心、气协调配合,靠创作者的腕力与指力把握雕刀,将大千世界呈现于毫厘之间,是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的微观艺术。
微雕匠人应深入探索微雕的历史,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从材料形式的多样化、表现手法的创新、微雕技艺的提升等多方面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创作出更优秀的微雕作品。
关键词:微雕;历史;材料与技巧;赏析一、微雕的历史微雕古称“毫芒雕刻”“鬼工技”,源于雕刻工艺中的精细雕刻,是竹木牙角雕刻中求精细,进而衍生出的一门绝技,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根据考古发现,陕西岐县出土甲骨所刻卜辞,部分字小如黍米,需借助五倍放大镜方能辨识。
微雕最早见于史料记载的是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其记载唐德州刺史王传家藏一支笔,笔管两端半寸内各刻《从军行》画卷一幅,每一情节刻《从军行》诗两句,其中人马毛发、亭台水榭,无不精绝。
宋代有工匠王刘九,能于蚌壳上刻“观音普陀坐像,山水树石,细若游丝,目不能以逐发数”[1]。
明晚期文人魏学洢在《核舟记》中记载常熟“奇巧人”王叔远以果核雕刻一立体小舟,上载五人:苏东坡、黄鲁直、佛印及两艄公,各倶神态,舟中雕栏两侧刻有文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两行十六字,为苏东坡夜游赤壁之情景[2]。
清宋起凤《核工记》记录其弟得到一枚果核,长约五分,横宽四分,微雕了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的诗中境界。
由于历史等原因,古人留下的微雕作品寥若晨星,《核舟记》和《核工记》所言的作品如今不知去向,但文字描述细腻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明清以来,随着象牙雕刻的发展,一些文人尝试在印章边款进行微雕创作,象牙微雕在传统基础上出现创新,涌现了一些微雕创作名家,以清末民初的于硕、吴南愚为代表,他们在用刀、用笔、用墨上独具造诣,雕刻的书画作品往往出奇制胜。
木雕的基础雕刻技法技艺(魏君丽雕塑艺术工作室)
木雕的基础雕刻技法技艺(魏君丽雕塑艺术工作室)第一节木雕的材料与工具一、黄杨木的特性和产地黄杨木生长于我国四川、湖北、云南、贵州、浙江、江西、安徽一带山区的茂林崖隈之间,属黄杨科,中年常绿,生长缓慢,一百年树龄的树干直径仅10厘米许,黄杨木可能是用材树种中生长最为缓慢的一种,故有“千年矮”之称,及“千年黄杨难做拍”(乐器中的一种拍子)之说。
黄杨木在历史典籍中有许多的记载。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黄杨生诸山野中,人家多栽插之,枝叶攒簇上耸,叶似初生槐芽而青厚,不花不实,四时不凋。
其性难长,俗说岁张一寸,遇闰则退。
今试之,但闰年不长耳。
其木坚腻,作梳剜印最良-----”黄杨木的砍伐最佳期为白露秋分过后,进入冬季时节,这时树木的水分往下,被砍伐来的黄杨木自然干燥后不易开裂。
黄杨木新切面一般呈鲜黄色,几十年或几百年呈浅褐色泛黄。
黄杨木料的选用,从外表很难识别好与不好,只有切出开端面,才能看出木质的优劣。
大部分的黄杨木里面有瑕疵,或者因发霉后带有黑色文理,所以对雕刻者来讲,做出来的作品没有一点瑕疵是很难得的极品材料。
一般作品或多或少都有一点瑕疵,如果用整块黄杨木取料来做作品,1吨材料利用率只有30%,而这30%中,又90%有瑕疵,所以黄杨木雕作品材料出现瑕疵是非常正常的,无瑕疵的作品其价格要比一般作品高出几倍。
我们通常在公园或庭院中种的盆景黄杨木,要经过百年,几百年的风霜雨雪,成材后才能雕刻人物、木梳、和家具镶嵌。
这种盆栽的黄杨称作小叶黄杨,有的地方称瓜子黄杨。
黄杨科树种有4属100种,在我国的南方西双版纳密林中,生长着许多大叶黄杨,树大而高,如同灌木。
大叶黄杨生长较陕,生长轮明显,质地不如小叶黄杨坚韧,大叶黄杨易裂、易霉,其最大的直径有40~50厘米。
大叶黄杨有水黄杨,色如白桦木,有些水黄杨树心端面有虫孔,黑色透底,只能开料使用。
用于人物雕刻的黄杨木主要来源于湖北、云南、四川等地,湖北神龙架出产的黄杨木质量上乘,其质坚腻,文理细密,切面呈浅淡黄,树皮薄,与其他地产的黄杨木相比,同样大小尺寸的材料,湖北的黄杨木要沉重许多。
【微雕艺术】【精品】
微雕施工面积 极小,没有相当 高的微观雕刻 技艺和书法功 底以及熟练运 用微雕工具的 技能是难以完 成的,且刻作时 ,要屏息静气, 神思集中,一丝 不苟。
中国微雕历史 源远流长。远 在殷商时期的 甲骨文中,就 出现微型雕刻。 战国时的玺印 小如累黍,印 文却有朱白之 分。众所周知 的王叔远的 《刻舟》,也 是中国历史上 微雕艺术的经 典之作。
微雕艺术“艺在微” ,更在于“精”,愈 是细微,越需要雕技 功力,方能产生出精 品,价值也愈高。微 雕也是十分讲究画面 和章法的艺术,这就 是“意在精”。微雕 的雕刻师首先要有很 的书法和绘画功底, 虽然微雕细微到无法 用肉眼辩认,但在放 大镜下仍然十分精美 ,如大幅的微画雕作 品和细细牙雕精品等 。
第三,要有特别精熟的书法和 国画功底,雕刻的时候才可进 行“意刻”。
第四,临场要屏息凝神,集中意 念,毫厘千钧,一气呵成。
第五,运 刀要稳、 准、狠, 只有这样 ,才能使 书法和刀 法笔意达048521 92227077781122.htm l?page=videoMultiN eed
பைடு நூலகம்
微画作品应 寓意深刻, 还应有鲜明 的个性。没 有个性的作 品如同涂鸦 ,谈不到艺 术性的。
微雕特别讲究 选材,其石材 质地要求绝对 精纯,容不得 有半点砂格和 半丝裂纹,因 为半个砂点就 可能破坏了一 个精细画面或 10多个汉字。
其次,微 雕的刀具 也是特殊 的细刀, 既要尖细 ,又得锋 利。
微雕艺术
微雕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 最为精细微小之一种工艺品。是雕 刻技法的一门分支,为微观雕刻一 个门派。微雕一般指微细的圆雕、 浮雕和透雕(镂空雕)等,所表现 出来的多跟自然界相像的东西。微 雕是凸出来,富立体感。 它甚至可 以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 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的,其作 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 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绝 技”。
14、闻名遐迩的微雕 教学参考
14、闻名遐迩的微雕教学参考一、教学目标:1、知道李期慈是著名的微雕工艺大师。
2、通过欣赏李期慈的微雕作品,懂得在事业上、学习上要想有所成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材说明:本课分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微雕作品欣赏。
展示了《工艺小提琴》、《百骏图》、《百牛鼎》、《金猴献瑞》四件微雕作品,共六幅照片,每件微雕作品旁,都有文字说明作品的大小、内容等。
第二部分是李期慈个人介绍以及他的创作情况。
四、教学建议:1、举例激趣,揭示课题。
(1)你们相信有人在一粒米1/4大小的象牙块上,雕刻了一座六面可看的阿弥陀佛像吗?这也是世界上最小的佛像雕刻作品。
(2)揭示课题:闻名遐迩的微雕。
2、学习课文。
(1)欣赏李期慈微雕作品,体会人们对李期慈微雕技艺“神工鬼斧、绝世之技”的评价。
(2)认识照片上的李期慈,了解他所获得的荣誉成就。
(3)重点学习文字说明,说说他是如何刻苦练习微雕技术的。
体会要想在事业上、学习上有所成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五、应注意的问题:1、本课要着重利用李期慈为了微雕工艺事业,不懈追求、刻苦训练的精神去感染学生,突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的主题。
2、学习微雕必须有丰富的诗画文化底蕴,引导学生学习李期慈对祖国传统文化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
六、资料荟翠:李期慈的微雕世界采访宁波市十佳民间艺术家、微雕艺人李期慈颇费周折。
这几天他常常不在家。
上午当我们来到余姚时,被告知大清早他就出去搞摄影创作了。
1999年下岗后,李期慈和儿子开起了一家小照相馆,起先生意一般,慢慢的慕名而来请李期慈拍照的越来越多,人家说,李师傅微雕刻得这么好,摄影也肯定不赖!这几天,当地的厂商纷纷请他拍参加秋交会的样品照片呢。
有着一身艺术细胞的他却是在不经意间走入了趣味无穷的“微雕世界”。
1976年,当时在余姚手表零件厂技术科工作的李期慈,为厂里解决了一个重大技术难题。
当时厂里生产的手表零件中数柄头上商标雕刻难度最大:柄头非常小,直径才三四mm,在上面刻上文字谈何容易。
微雕艺术鉴赏
微雕简史
殷商
战国春秋
明清
现代
殷商
• 最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微型雕刻。萧艾的《甲骨文 史记》记载:“甲骨文刻的技巧十分精妙……小的细 如芝麻、或峭拔苍劲,或秀丽多姿。”
春秋战国
• 微雕技艺初步发展。 • 战国时的玺印小如累黍, 印文却有朱白之分。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记载,春秋战国时期, 卫国有人能在棘刺上刻 一母猴。
微雕作品欣赏之传统
微雕作品欣赏之国际与创意
谢 谢!
• 微雕开始流行 • 明代盛行核雕,称为“鬼工技”,是鬼斧神工之意,明代核雕 流行于广州、苏州、山东潍坊等地,明朝魏学洢的〈王叔远核 舟记〉写王叔远的“核舟”则是在果核上镂刻一艘船。《皖志 综述》记载,明代歙县“刘铁笔精于微雕,能将径寸木石刻成 奇器,在7寸石牌楼上镂出山水、树木、楼阁,窗户不盈黍而可 启闭,玲珑透彻,细极毫发”。 清初杨璇、周彬都曾在寿山 石雕品的花纹僻处刻以小字, “西门薄意派”雕刻大师林 清卿也常在所刻作品的草丛、 石缝中以极细的笔画刻上自 己的姓名和制作年月,以后 更有人在印章方柱的四边, 以极细微的文字,雕刻古人 诗词作为边款。
明清
近现代
•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放大镜等先进科 学仪器在微雕领域的运用,微雕艺术艺
1
工具
3
常见材质
要点
2
工具
• • • • 高倍工作显微镜 (双目) 刻刀有各种形式 印床 小钢尺 2H或3H铅笔、自制象 牙小牙签、小毛笔 • 各类型号的砂纸,磨刀石 , 牙膏,脱脂棉花,无水酒精。 • .各种倍数,大小尺寸的放大 镜。 • 文房用具,优质国画颜料 • 微刻刀具每个艺人都有自己 的做法,一般都适合本人使 用。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一般不外传。
微雕课堂.
教学是一门艺术,有道是:业无止境。
《微雕课堂》介绍了促进教学有效性的十二种功夫,提供了七十九招教学细节技巧,供老师们参考。
微雕课堂:教学的细节功夫功夫一:加术1、添加材料:增加不同质地的材料,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增加不同数量的材料,让交流由肤浅走向深入增加不同来源的材料,让学习相得益彰2、添加图片:照片,让学生一睹“芳容”地图,让学生一往“情深”3、添加绘画:绘画,绘出学生自己的“话”板画,让学生表达“绿叶对根的情意”4、添加音乐:链接乐曲,“感应”教学内容在歌曲意境的优美与现实的反差中,顺势教学5、添加情境:记忆,一切都在“掌握”中;“举手表决”,区别字形,强化认识(明知故问,活动成了“多此一举”6、添加情境:曲径通幽,让学生多收“三五斗”别让情境成为第三者“插足”功夫二:借术借助一些艺术手法------比较、比拟借助一些艺术的材料-------故事、诗歌借助一些艺术的传媒-------影视、广告……7、借助比较:相似比较,让学生把教材读“厚”(有时反而会混淆学生的记忆交换比较,触摸语言的质感8、借助比拟:别让知识老板着“脸”,打个比方出奇效(牵强附会的比拟,效果只会“适得其反”9、借助谜语:猜谜识字、意趣盎然魔术表演,吸引学生琢磨其中“机关”(当谜语不再成“谜”,教学就成了演戏10、借助故事:利用故事,播种“分析智慧”种子利用故事,点燃“快乐记忆”的火把11、借助数据:让数据说话,渗透环保教育、渗透感恩教育(数据不能空说无凭12、借助板演:板书的线索,“勾”出学生一个个疑问黑板一角,师生的“动感地带”(投影,别在学生心里投下“阴影”功夫三:激术教学需要激情,好奇、好玩、好斗、好辩、好思……,如此之“好”,教学才会“好上加好”13、激发乐趣:游戏,让知识成为学生欢迎的对象、成为学生幸运的源泉(别让文本越游越远14、激发自信:旁敲侧击,“敲击”学生表达的勇气先“声”夺人,燃起“冬天里的一把火”15、激发好奇:投其所“好”显“慧心”、吊足胃口诱探奇16、激发探究:动手操作,不是锻炼身体,而是锤炼头脑探究识字,举一反三(别让探究成为无用功17、激发辩论:在“据理力争”中辩明真理在“自相矛盾”的现象中辨清事实18、激发想象:让学生“玩味”想象的美好、在想象中“延长”知识(没有要的想象只会想入非非19、激发感悟:感悟,有“感”才有“悟”,让工具书回到课堂,为感悟涂抹底色20、激发体验:身临其境,学生真切体会(莫让体验失真功夫四:追述教学需要追求,向前追----追求边缘、联系、呼应;向后追----追求保温、保鲜、保育……自始至终的“追求”,才有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微雕神工_精品文档
微雕神工他是一位世界级的微雕大师,能在一粒米、一颗芝麻大的象牙片上,甚至在一根发丝上,刻出诗词书画、山水花鸟、人物动物等栩栩如生的图案,且放大30万倍仍不走形,人们惊呼其“神乎其技”,赞他为“微雕王子”。
他就是几十年从事微雕创作和研究的曲儒先生。
早就听说曲儒的微雕驰名,并享誉国内外。
夏日的一个上午,记者来到西安城南一个小区内,见到了这位仰慕已久的微雕大师。
曲儒今年已82岁高龄,但精神矍烁,思维敏捷,说起微雕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微雕的起源和发展微雕是以刀代笔的微观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从南方出土的一块玉器上看,早在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就有了微型画,而且造形生动,线条流畅,笔画细处只有0.7丝米(即千分之七厘米)。
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微型画。
上个世纪70年代,在陕西周原出土的3000年前西周早期刻在龟板上的微型字,尽管笔画的细处只有0.6丝米,但苍劲有力,结构严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微型刻字。
广东省增城县文化馆馆藏的《夜游赤壁图》,与明代魏学伊所写的《核舟记》一文描述的动人场景大致相同。
雕刻者将橄榄核刻成一条船,船上的两侧有门窗,且能自如关闭,船头有三人,船的底部还刻着《前赤壁赋》,全文577个字,字字秀丽潇洒。
微雕是中国人的智慧和中华文化酿成的民族艺术瑰宝,在国外也有,刻在特定的材质上,但都能用肉眼辨识。
而中国的微雕,只有在放大镜下才能清晰地欣赏。
所以北京管微雕叫“一米粒”,杭州叫“细刻”,沈阳叫“鬼工活”,台湾则叫“芒刻”。
它不但极其微小,而且有艺术气韵,可以激发观赏者的审美情趣,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从小怀有微雕梦曲儒1925年出生于山西运城一个书香之家。
在他上小学时,家乡被日本鬼子侵占,同村一位在山西大学任教的著名画家杨拭尘因不愿在日军统治下的学校继续工作,就赋闲在家。
父母不愿让孩子受奴化教育,于是就让曲儒跟杨老师学书画篆刻,从此接触上了象牙微雕,于是在曲儒幼小的心灵里便埋下了搞雕刻的种子。
中国微雕艺术(优质荟萃)
参照一类
9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
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参;照而一计类其长曾不盈寸。
10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核舟记》
参照一类
11
参照一类
12
参照一类
13
参照一类
14
参照一类
15
参照一类
16
参照一类
8
明朝有个特殊技艺的人叫王叔远, 他能够将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 成宫殿、器具、人物,甚至飞鸟、 走兽、树木、石头,都能按照这 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 形状,各自具备各自的情态。王 叔远就是一位雕刻核舟的艺术高 手,他雕刻的“苏轼游赤壁”核 舟,后被散文家魏学洢写成《核 舟记》一文,生动的描述 核舟 记了这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 其中有“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 态”“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 桃核修狭者为之。”等语句,可 以看出核舟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观 赏价值。
参照一类
5
参照一类
6
中国微雕艺术的分类
中国微雕作品经过数几千年的发展,清代中期陆续 形成了若干个相对集中的中心生产地,各个中心生 产地之间既在题材和形式上保持着各地的风格特色,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交通便捷,讯息技术的发展, 各地微雕雕艺人频繁交往,切磋技艺,取长补短, 同时又互相渗透,在技术上不断交流。产生了很多 新的门派和独特 核雕的风格。常见的微雕 有 核雕、 骨雕 、 象牙雕 、微画雕 。
中国微雕艺术
参照一类
1
问题:
▪微雕是什么? ▪最早的微雕是什么中国微雕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微雕艺术的分类 微雕艺术家
参照一类
3
方寸之间隐万物于微深处阅乾坤-管窥中国微雕艺术的“形”与“意”
方寸之间隐万物,于微深处阅乾坤——管窥中国微雕艺术的“形”与 “意”付黎明 郭 书(吉林大学 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摘 要 ]本文针对微雕艺术的选材、形制、表现形式三个方面来阐述微雕的艺术表现;从微雕艺术所折射出的人文思想、审美情结、“形”与“意”的表达倾向三个因素来阐释微雕的意象表达;围绕微雕的形态与属性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
[ 关键词 ]工艺美术;微雕;艺术表现;意象表达[ 中图分类号 ] J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17)04-0121-04收稿日期:2017-03-29作者简介:付黎明(1956- ),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设计美学、汽车造型。
郭 书(1986—),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设计美学。
微雕是我国传统雕刻艺术的一个特殊类别,创作的亦是最为精微的工艺品,可在米粒般大小的玉石、象牙等各种载体上,以刀代笔,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波璨点划,将其表达的内容展现出来,可谓见微知著,方寸之间呈千里之势。
中国微雕艺术以“微”为特征,以“精”为标准,其选材之巧、形制之精、表现之绝令人叹为观止。
其表达内容不拘一格、包罗万象,或书或画、或雕或刻,将中国审美意识形态中的和谐之美、自然之韵、人文之道,表现得淋漓尽致。
取自然有形之物,显其内容不可笔笔窥见之工,“见”与“隐”浑然天成,这种“形”与“意”的结合,体现了中国微雕艺术的宏观与微观哲学思想的辩证与统一、亦彰显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艺术表现超越。
一、中国微雕艺术之“形”在中国传统艺术审美创作中,大都追求神似的意象表达,其“形”作为意象表达的载体,体现了非写实的艺术超然,故有“美在似与不似之间”[1]一说。
而中国微雕艺术之“形”,却另辟蹊径,追求精微之极致,技艺之神绝。
在取材上力求于自然天成;在艺术创作上,其“形”精益求精;其表现形式可因“形”治“意”,亦可以“意”施“形”,堪称绝妙。
漫谈现代微雕艺术
漫谈现代微雕 艺术
文 周信兴
[摘 要 ]微 型雕刻 简称为微雕 ,是一种具有 独特 风格 的艺术形式 ,也是传统工 艺美术品 中最 为精 细微 小 的一个 工艺品种 :精 湛的微 雕技 术被认 为是绝技 ,而微 雕艺术 家也被奉 为能人 j基 于此 ,对微雕 艺术进行改造 , 使 之 焕 发 出新 的 活 力 就 十 分 重 要 了 。
201 1 (3).
[2]周张钰 .基于数字徽镜的彩虹全息徽雕技术研究 [D]. 南昌航 空大学,201 2.
[关 键 词 ]现 代 ;微 雕 ; 艺术
西 用f llJ, ̄,我 国就 现了微雕 艺术 ,明清时期微雕艺术 得到 了进一步的发展 。新中阳成立后 ,微雕艺术更趋于成熟 。 而现 代微雕 依然继承 了古老的方 法 ,并对这 门艺术赋予 了许 多新的内涌 。
一 、 微 雕 艺 术 的 起 源 、 发 展 与 现 状 1.微 雕 艺 术 的 起 源 与 发 展 5ooo ̄6ooo年前 中国就 现 了微 雕工 艺 ,我 们 的母亲 河 黄河流域 就曾经发现 了祖先们雕琢 的玉器 ,在 当时就能运 用 多种下 艺来完成 自己的作品 .其 中就 包括 了大 量的微雕艺 术.这 也被公认为最早的微雕艺术 。 西 周时期的微雕 由于 “工商食官 ”的 响 ,微雕 技术有 了很 大的进步 西汉 时期 的徽雕艺术 多倾 向于 写实风格 ,技 法 已经较 为娴 熟 ,m现 了一大批要用放大镜才 能看 清的作 品。 唐代 的 “开元 盛世” “贞观之 治”更是推动 了手工业 包括微 雕艺 术的綮荣 昌盛 ,为后世 的进一步 发展提 供 了不少 有用的 经验和史料 。到 了宋代 ,微雕更是频频 出现在 官方 史料 当中 , 存老百姓之 间也渐 渐流传起 来。明代 的微雕可谓是成就 显著 , 有 史学家称 .i 』j代是 微雕艺 术发展的第一 个高峰期 。这 个说法 一 点 没有夸大 ,这 时候的微雕 已经可 以做到在米 上 创作。 清代 的微雕丁 艺可 以 蜕达到 了全盛 时期 ,这 个时期 的匠人甚 至能将 桃核雕刻 成能开 门的小 船 ,并且 象牙微雕也得到 了进 一 步 的发 展 。 2.微雕 的现状 到 了现 代 ,微 雕可 以说是 重获 了新生 。物 质生 活水 平 的提高使 人们 更加 注最文化精 神需求 ,更加 注重艺术 品的收 藏与欣 赏。徽雕艺 术以它 的精巧 、美观 、有 内涵 的特点 吸引 了人们 的 眼球 。可 以说 ,当代微雕 的流行度 与普及度 已经远 远趟过 了卉时候 ,并且 自从 电子显 微镜 问世 以来 ,纳米技 术 就 随着它 不断 的发展 不过存 当今科技 日新月 异的 时代 ,以 后人人都 会拥 有属 于 自己的微观艺 术查看器 也不是不可能 。 但是微雕 艺术也在一 定程度上受到 了其他一些快 餐文化 的冲 击。丰富 的物 质生活导 致了人们浮躁 的 日常生 活 ,很多人都 不能静下心 来欣赏微雕 艺术 ,这对微雕 艺术 的进 一步发展造 成 了 不 小 的 阻 碍 。 二 、现 代 微 雕 的 主 要雕 刻 分 类 l 象 牙 微雕 德围 考古学家尼卉拉斯 ·科纳 德的科研小组 在一个山洞 里发现 了象 牙雕刻 成的小鸟 、马头和狮 人。这三件艺术 品的 高度都 不超过 2.5厘 米 ,栩栩如 生。这也是最早 发现 的象牙 微 雕 。象牙本 身也 是一种 极具收藏价值 的珍稀 品,再加上 有 微雕 艺术 ,所以象牙物件格 外抢手 。市场上 的象牙微雕作 品 价 格极高 ,往 往是可遇而 不可求 ,这给 象牙微雕 的流行带 来 了一 定 的 阻 碍 。
《看微雕需要放大镜》课件
根据作品主题和创作者意图选择合 适的材料,充分利用材料的自然纹 理和色泽,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微雕的工具介绍
刀具
微雕使用的刀具需锋利 、精细,常用的有针刻 刀、斜口刀、平口刀等
。
固定工具
用于固定材料的台钳、 压克力板等,确保雕刻
过程中材料稳定。
磨削工具
用于磨平雕刻表面,常 用的有砂纸、磨石等。
表达出主题,并通过雕刻技艺将主题升华,给人以美的享受。
03
创新程度
创新程度是评价微雕作品的另一个重要标准,雕刻师在创作过程中应注
重创新,尝试新的题材、表现手法和材质,以创作出更具个性和艺术价
值的作品。
世界著名微雕作品赏析
《微雕观音》
中国著名微雕大师陈祖章的代表 作之一,以细腻的雕刻技艺和深 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观音的庄严
化。
微雕艺术在教育领域也发挥了 重要作用,可以作为教学工具 ,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历史和文
化。
微雕作品作为文化交流的媒介 ,有助于增进国际间对中华文
化的了解和认同。
微雕在艺术品市场中的地位
微雕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 价值,是艺术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微雕艺术家通过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 ,提升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 推动微雕艺术的发展。
《看微雕需要放大镜》ppt课件
• 微雕艺术的简介 • 微雕的创作技巧与工具 • 微雕作品欣赏与评价 • 微雕的保护与收藏 • 微雕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01 微雕艺术的简介
微雕的定义与特点
微雕的定义
微雕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 刻艺术,需要高超的技艺和耐心 才能完成。
微雕的特点
微雕作品通常尺寸小巧,细节精 致,需要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才 能看清其全貌和细节。
关于微雕,在笔尖上起舞600字作文
关于微雕,在笔尖上起舞600字作文
民间绝技——微雕
泱泱中华五千年,诞生了数不清的传统民间绝技,微雕艺术是其中一朵奇葩。
近期我们学习了魏学的《核舟记》,在不满一寸的桃核上用刀尖刻下精美的图案,这样高超的技法令作者直呼“技亦灵怪矣哉!”也让身为读者的我叹为观止,这简直是在笔尖上起舞的旷世之作。
文中描写核舟上的东坡与舟子等人栩栩如生,其中“多髯”“衣皱”与“念珠“等无不体现了匠人手上功夫的精湛,能在方寸之间刻下这些极其微小的细节,这样的奇巧堪称是神功,而“绝类弥勒”、“若呼啸状”则体现出匠人不仅刻出了形,并且在刻出精美外形的同时刻出了人物的神韵、精髓,好似赋予了人物灵魂一样。
我曾学过美术,深知刻画人物的困难,而匠人却有如同拥有神力一般,在如此微小的木头上让艺术品传神,这让我深刻深感敬佩。
我还注意到作者在开头写道“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这表明匠人王叔远不为雕而雕,不为刻而刻。
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入自然之中,而是根据木头或其他材料原有的形态,在天工的基础上加入自己奇特想象力,运用高超技法创作而成。
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艺术理念与敬畏自然的工匠精神。
从核舟所刻的内容“大苏泛赤壁”与刻在舟首的《赤壁赋》,《后赤壁赋》以及匠人王叔远的题字能看出,核舟并不是一个仅具有观赏价值的观赏品。
它是一个兼有艺术价值,文化价值,鉴赏价值的文物。
核舟真是个无价的宝物啊!与核舟一样神奇的微雕,一样在笔尖上起舞的传统文化,还有许多,如米雕、发雕等,我为中国有这样一种神奇的绝技,有这样的工匠精神而骄傲。
精微至极 虚实相宜——谈微雕艺术创作的文化思想
044文化视角周鹏群微雕作为中国雕刻技法的一个重要分支,从字面意思可理解为微观雕刻,雕刻工匠在拥有扎实的雕刻、绘画、书法、意念等基本功的基础上,运用超高的雕刻技术在亲自精选的材料上,利用特制的雕刻刀具进行创作。
微雕作品不仅能展现出工匠娴熟的雕工,同时还能散发出独特的艺术气息,在以小见大的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
中国的微雕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上已经有迹可循,又在唐宋时期获得巨大的发展,最终在明清开始盛行,留下了很多经典作品。
微雕艺术是中国雕刻技法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亦是中国艺术发展史上重要的艺术瑰宝,微雕作品中蕴含的文化也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充分彰显。
一、精微致远,相得益彰从微雕作品不难看出,雕刻家在雕刻过程中需要着重抓住和明确的两个要素和层面就是“微”中显“精”。
判断一件微雕作品的品质时,如果该作品虽不够微小,却精巧异常,尚可视之为微雕精品;若其虽微小,但却无精致特点的显露,则不能称之为微雕作品,可见微雕作品的艺术性全然体现于“精”“微”二字之间。
“精”:其一,要求雕刻者务必具有足够的书画功底和雕刻技艺,只有这样才有相应的能力进行微雕艺术的创作。
其二,微雕作品常常力求所雕之物达到惟妙惟肖的境界,可见微雕艺术对雕刻技术的精湛性的要求。
其三,微雕作品的重点还体现在雕刻者雕刻之初的精巧构思。
如果作者能对材料、形状等进行巧妙的构思,在作品上体现其独特的设计灵感,其作品必定为精品。
“微”:微雕艺术就是进行微观的雕刻。
首先,体现在从“精”雕层面上的技术突破,在微小的物体上展现雕刻者的各种创作绝技。
其次,通过微雕作品可以充分展现出创作者对艺术的表达,因为一件微雕作品常常蕴含并彰显出作者自身雕刻、书法以及绘画的功底,这些特点全部体现在一件微雕作品上即可称之为特色,这样的微雕作品流传下来也会令人赞不绝口。
二、师法造化,因材施技微雕从古至今的门类相对较少,主要涉及石雕、玉雕、核雕等,常常是雕刻者通过对选择材料的巧妙分析以及独特构思实施不同的艺术创作。
微雕艺术
陈逢显在展示他制作的橄榄核船型微雕
陈逢显在展示果核微缩作品
图为熊猫微雕放在人民币一分 钱上,更见其小。
陈逢显最得意的作品是长、宽各只有零点八厘米的微小书《唐诗三百首》,共三十八 页,七十六面,每面书刻唐诗四首,全书重只有零点三五公克。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 的书了。 “微小书的书刻难度极高,一本微小书约需花两年时间才能完成”。陈逢显说。 时下他已完成的微小书中,又以童话“小北极熊”难度最高。因为其中不仅有文字, 而且还有线条精细和色彩丰富的插画。的确,一般人哪能想像到,在长、宽零点九厘 米的纸上绘画,还能清晰地填上颜色。
据现有的资料获悉,王毅的创作活动在明万历至清顺治初间,主要区域在江浙一带。 他善雕刻,能因材设计精巧微雕作品,尤擅精雕核舟,所雕之物,精细入微,雕刻技 艺高超,冠绝于时。但留世作品鲜少,目前已知的雕刻作品有4件,见诸于文字记载的 有3件:果核雕刻品2件——桃核舟《大苏泛赤壁》、桃核舟《东坡泛舟赤壁》,木雕
他的第一件作品是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白日依山 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件发雕 作品在几年后被人以1万元买走。 了解常世琪的人都说:常大师在湖北的名气远没有在 北京、广州等地方大,而他在国内的名气也远没有在海外 大。他曾在台湾举办了 6次个人作品展,他在新加坡几乎 家喻户晓。
现在,常世琪能轻松地在一根头发上雕刻出三行字, 但先进的激光技术却能刻出更微小的字,对此,常世琪并 不担心。他说:“激光雕刻作品再小,那也只是工艺品, 而一刀一刀雕出来的是艺术,包含着zhang
jie
师承关系
微雕大师与寂寞的微雕艺术
微雕艺术特征
微雕,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它 不同于微刻,“微刻”是凹进去的,有装饰性,少立体感 。通常人们把“刻”说成“阴雕”,而“雕”则指“阳雕 ”。微雕雕刻出的是精微细小的立体画面,是一种富有立 体感的阳雕微观雕刻艺术。
湘美教版高中美术选修雕塑:圆雕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一)
圆雕又称立体雕,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 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圆雕是艺术在 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 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 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
手法与形式: 写实性、装饰性、具体与抽象、户 内与户外、架上与大型、着色与非 着色等。
内容与题材: (丰富多彩)人物、动物、静物等。
圆雕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一)
圆雕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一、注重“写意”“传神”的中国传 统圆雕。
二、概括夸张的造型和具有象征意味 的表现手法。
三、造型与色彩完美结合的彩塑艺术。
圆雕欣赏
跪座辑礼玉人
白玉质,纹饰 部份因皮壳磨损而 看不出,头顶戴一 小帽,拢袖双手藏 于袖内作辑礼状, 表情因紧张而严肃, 衣领斜状交叉,本 件西汉器体颜色丰 富多达四色以上相 当珍贵,器体亦见凿迹修去,同时把各个部分的细微造型刻画清楚, 力求达到光洁滑爽、质感分明的艺术效果。
材质上: (多彩多姿)石质、木质、金属、 泥塑、植物、橡胶等等。
特征: 圆雕的特征是完全立体的,观众可 从四面八方去欣赏它。
圆雕制作步骤
制作步骤一:敲打粗坯一般以塑好的立体泥稿为依 照,先用毛笔在材质上画出大体轮廓,再将所画轮 廓以外的多余材质借助斧和雕刻用具去掉,然后凿 粗坯。
制作步骤二:镂雕细坯,这道工序是为纠正前道工 序的不足并加强细节部分的刻画。
我国微雕艺术作文
我国微雕艺术作文(中英文实用版)英文文档:Micro-carving Art in ChinaMicro-carving art, a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form, is a remarkable craft that involves creating intricate and detailed designs on very small materials.This art form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a, with origins dating back to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AD).Over the centuries, micro-carving has evolved and become a unique and highly respected art form.One of the most popular materials for micro-carving is jade, as it is durable and can be easily carved.Artists use very fine tools to carve intricate patterns and designs into the jade, creating objects that are both beautiful and functional.Other materials that can be used for micro-carving include wood, bamboo, ivory, and even gemstones.The process of creating a micro-carving piece is time-consuming and requires great skill and patience.Artists must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 and the tools they are using.They must also have a strong attention to detail and be able to visualize the final product before they begin carving.Micro-carving art is not only a beautiful form of expression, but it also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It is a craft that has been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and it continuesto be practiced and appreciated by people around the world.中文文档:中国的微雕艺术微雕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是一种创造精致和详细的设计的非常特别的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
▪微雕是什么? ▪最早的微雕是什么? ▪常见的微雕有什么?
中国微雕艺术概述 中国微雕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微雕艺术的分类 微雕艺术家
中国微雕艺术概述
①微雕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最为精细微小之一种工艺 品。
②是雕刻技法的一门分支,为微观雕刻一个门派。微雕一般指 微细的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等,所表现出来的多跟 自然界相像的东西。
明朝有个特殊技艺的人叫王叔远, 他能够将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 成宫殿、器具、人物,甚至飞鸟、 走兽、树木、石头,都能按照这 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 形状,各自具备各自的情态。王 叔远就是一位雕刻核舟的艺术高 手,他雕刻的“苏轼游赤壁”核 舟,后被散文家魏学洢写成《核 舟记》一文,生动的描述 核舟 记了这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 其中有“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 态”“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 桃核修狭者为之。”等语句,可 以看出核舟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观 赏价值。
生于1956年的陈逢显年轻时 研习工笔美术、西洋油画、毛 笔书法,良好的美术修养让他 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在台 湾一家印钞厂担任纸钞凹版雕 刻师。从此,他与刻刀结缘, 在按部就班的雕版工作之余, 他拿起刻刀雕刻心中的美好事 物,无意中走入了微雕的世界。
谢谢观看, 再见!
等等,它们各领风骚,其艺术风格也相对独立。
核雕:橄榄核、
核桃、杏核、桃 核皆为扬弃之物, 核雕堪为化腐朽 为神奇之工艺品, 凡核或椭圆或扁 圆,又以山核桃 最为皱脊错综诡 杂,因此核雕的 造型布局皆比平 面雕刻艰难十倍。
骨雕:骨雕主要
以山水风景画为 主题,与古诗相 配。可谓如诗如 画,精雕细琢, 其造型和创意最 求自然、和谐、 温馨、美观。给 人心旷神怡、贴 近自然的感受
中国微雕艺术的分类
中国微雕作品经过数几千年的发展,清代中期陆续 形成了若干个相对集中的中心生产地,各个中心生 产地之间既在题材和形式上保持着各地的风格特色 ,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交通便捷,讯息技术的 发展,各地微雕雕艺人频繁交往,切磋技艺,取长 补短,同时又互相渗透,在技术上不断交流。产生 了很多新的门派和独特 核雕的风格。常见的微雕 有 核雕、 骨雕 、 象牙雕 、微画雕 。
注意:微雕不同于微刻,“微刻”是凹进去的,有装饰性,
少立体感。通常人们把“刻”说成“阴雕”,而“雕”则指
“阳雕”。微雕雕刻出的是精微细小的立体画面,是一种富
有立体感的阳雕微观雕刻艺术。
中国微雕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 我国的微雕艺术,从上古时期的微雕细字,到近古时期的 立体圆雕,发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演变历程。最早可以 追溯到殷商时期甲骨文中的微刻,其字“小者细如芝麻, 或峻峭苍劲、或秀丽多姿。” 根据地下出土的考古实物 证明,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甲骨文中,就已普遍地使 用了微刻细字的形式,字体很小,放大二十几倍也不过一 厘米左右,肉眼根本不能辨识。据记载,商代的甲骨文都 是可以阅读的,周人这样做,显然是为了增加原始宗教的 神秘感。占卜在当时是和鬼神交流的特种仪式活动,西周 的微刻甲骨文,是巫师行业的专用文字,这种十分微小的 文字在当时是靠眼睛的目力来刻,还是凭心灵感应去刻, 我们已无从得知,但据史料考证,微刻甲骨文是最早的微 雕作品
象牙雕:象牙为 大象身上最坚固 的部分,其光洁 如玉、耐用、珍 贵勘与宝玉石媲 美,因此象牙又 有“有机宝石” 之美誉。象牙雕 刻艺术品,以坚 实细密,色泽柔 润光滑的质地, 精美的雕刻艺术, 倍受收藏家珍爱, 成为古玩中独具 特色的品种之一。
微画雕:即用刀
等工具在各种载 体(譬如:石头、 骨牙、果核、宝 玉石、头发等) 上雕刻出精微细 小的立体画面。 各种形式的绘画 种类都可以用微 画雕来展示创作。 目前多以彩石为 主,因其丰富的 色彩在取巧采色 方面有着得天独 厚优势。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 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核舟记》
其他微雕欣赏
▪ 浮雕,是在 平板材上表 面立体的层 次系和半立体 效果
▪ 圆雕,一般 采用整段象 牙为雕料, 雕刻成立体 的造型。一 般一些桌案 摆件和人物 类雕像采用 这种表现手 法。
微雕艺术家—陈逢显
陈逢显被台湾媒体称为“台 湾微雕第一人”,从事微雕艺 术近30年。2010年,台湾著名 导演吴念真将他的形象搬上了 电视荧屏,并亲自配音解说: 30年来,他一直尝试在最小的 物体上创作终极的艺术,因为 他相信,一沙一世界,一花一 天堂。
③微雕是凸出来,富立体感。 它甚至可以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 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的,其作品要用放大镜或 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绝技”。 微雕施工面积极小,没有相当高的微观雕刻技艺和书法功底以 及熟练运用微雕工具的技能是难以完成的,且刻作时,要屏息 静气,神思集中,一丝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