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1.2《体验化学探究》第一课时
鲁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1.2《体验化学探究》教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做了蜡烛燃烧这个实验,仔细观察了蜡烛燃烧的现象,提出了很多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有了问题,就要设法找出答案,请你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谈谈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
【学生讨论】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明确要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学生在阅读小明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基础上实施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共同合作:一边实验,一边记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表达能力。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指导学生以“活动天地1—4”中化学探究实验报告为范例,撰写《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实验报告。
分组完成各自的探究报告。
使学生学会如何撰写实验报告。
师生共同总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讨论、交流对科学探究各环节要素的理解。
使学生熟知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大屏幕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阅读、了解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指导学生参与小明同学实验探究,注意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安全性。
【提供资料】科学家在探究活动后进行了反思才得到重大发现,如稀有气体的发现。
学生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感想。
通பைடு நூலகம்事实说明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的重要性。
【问题】常言道,“三思而后行”,“行后而三思”同样重要,小明同学在实验后,对探究活动的哪一方面进行了反思?做了哪些改进?你认为对探究活动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
学生自主学习,分析教材,找到答案。
分组讨论。
鲁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1.2《体验化学探究》第一课时
综上所述,可见舍勒和普利斯特里虽然都独立地发现并制得氧气,但正 如恩格斯指出的:由于他们被传统的燃素说所束缚,“从歪曲的、片面 的、错误的前提出发,循着错误的、弯曲的、不可靠近的途径行进,往 往当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时候还是没有得到真理”(《自然辩证法》)。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voisier,1743—1794)较早地运用天平作 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在实验过程中重视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当 他知道了普利斯特里从氧化汞中制取氧气(当时称之为脱燃素空气)的方 法后,就做了一个著名的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他摆脱了传统的错误理 论(燃素说)的束缚,尊重事实,对实验作了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揭示了 燃烧是物质跟空气里的氧气发生了反应,指出了物质里根本不存在一种 所谓燃素的特殊东西。1777年,拉瓦锡在接受其他化学家见解的基础上, 认识到空气是两种气体的混合物,一种是能助燃、有助于呼吸的气体, 并把它命名为“氧”,意思是“成酸的元素”(拉瓦锡当时认为,非金属 燃烧后通常变为酸,氧是酸的本质,一切酸中都含有氧元素);另一种不 助燃、无助于生命的气体,命名为氮,意思是“不能维持生命”。 1785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H.Cavendish,1731—1810)用电火花使 空气中氮气跟氧气化合,并继续加入氧气,使氮气变成氮的氧化物,然 后用碱液吸收而分离去,剩余的氧气用红热的铜除去。但到最终仍残余 有1%的气体不跟氧气化合,当时就认为可能是一种新的气体,这种见解 却没有受到化学家们应有的重视。
1772年卢瑟福drutherford英17491819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磷除去寻常空气中可助燃和可供动物呼吸的气体对剩下的气体进行了研究发现这种气体不被碱液吸收不能维持生命和具有可以灭火的性质因此他把这种气体叫做浊气或毒气同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jpriestley17331804也了解到木炭在密闭于水上的空气中燃烧时能使15的空气变为碳酸气用石灰水吸收后剩下的气体不助燃也不助呼吸
1.2体验化学探究课件---2024--2025学年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全一册
PART 1
从问题开始
情境导入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
一、从问题容开始
科学始于问题
爱因斯坦
提出一个问题往 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 重要,因为解决问题 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 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 的可能性,从新的角 度去看旧的问题,要 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 正进步。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情境导入
“神舟十三号”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化学科学的每一项成果都是通过科学探究获得的,科学探究也是我们学习化 学的重要方式。那怎样开展化学科学探究呢?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学习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理解探究的过程。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的顺序、角度等方法。学会描述观察到的 实验方法。 3.根据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探究学习,掌握观察、记录的方法, 体验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
容
PART 2
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情境导入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
二、通过科容学探究解决问题
1.科学探究基本环节
设计实验方案
实施实验方案
提出 问题
猜想 与 假设
获取证据
形成 结论
反思 与 评价
表达 与 交流
情境导入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
2.实验探究容:蜡烛燃烧的奥秘
情境导入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
容 探究3 蜡烛燃烧时火焰的温度
视频感知
情境导入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
教师版-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1-2《体验化学探究》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共2课时)第1课时自学-诊断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1.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认识到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3.学会提出问题,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问题导学:1.阅读课本9-10页想想,怎样才能学好化学?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学好化学:一、从问题开始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发现和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1.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2.要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3.学会质疑,对现成的结论不能轻信;4.善于观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5.对任何事物都要认真思考其现象,提出本质的问题。
……2.阅读课本11-12页,思考:科学探究的环节主要包括哪些?3.设计实验的时候应考虑哪些问题?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实验所需成本,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三、学情诊断:【诊断1】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假设B.交流评价C.设计实验D.作出结论【答案】C【诊断2】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答案】A第1课时问题-探究四、探究重点: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五、问题记录:六、论证演练:第1课时觉悟-发展七、水平过关:1.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2.把铝箔放入CuCl2溶液中,铝箔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一会儿又有大量气泡冒出。
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化学全一册:1.2 体验化学探究 教案
体验化学探究【教学难点】探究活动的反思及实验报告的设计。
【教学准备】多媒体素材、烧杯、蜡烛、秒表、火柴。
【教学方法】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实验探究(4)解释与结论复习: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
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同学们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猜想与假设,并对猜想与假设作出初步的论证。
实验探究包括制订计划、进行实验和搜集证据等要素。
对事实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判断事实与假设的关系,在教师的指点下或通过与他人论证,对证据进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
复习、总结整理。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探究的重要环节。
科学探究是一个合作的过程。
(5)反思与评价(6)表述与交流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
表述与交流贯穿于整个探究学习的始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因素。
同学们要善于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与他人交流或讨论。
二、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1.三思而后行2.行后而三思3.学会倾听和对话从设计实验到实施实验需要“三思而后行”,实验完成后,还应“行后而三思”。
通过对自己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的反思与评价,才能使我们不断地获得进步。
格式:①姓名,②合作者,③班级,④时间,⑤探究实验的名称,⑥实验的目的,⑦仪器、药品,⑧步骤和方法,结论,⑨对结论的解释、反思,⑩需进一步讨论的问题等。
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是科学探究的正确道路,没有革旧布新的勇气和胆略是做不出科学发现和创新成果的;小心求证说明了科学严谨、求实的精神,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同样做不出科学成果。
(1)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2)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3)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
学生讨论反思内容和方法。
1.2体验化学探究课件---2024--2025学年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2)取一根火柴梗,将其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不 同部位的灼烧情况。
火柴梗的两端部分最先变黑(炭化),这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3)在蜡烛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再将烧杯迅速 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烧杯内壁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005年,在庆祝创刊125周年之际,Science公布了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 1. Are there more color pigments to discover? 还有更多色彩元素可发现吗? 2. Will the periodic table ever be complete? 元素周期表会完整吗? 3. How can we measure interface phenomena on the microscopic level? 如何在微观层面测量界面现象? 4. What is the future for energy storage? 能量存储的未来是怎样的? 5. Why does life require chirality? 为什么生命需要手性? 6. How can we better manage the world's plastic waste? 我们如何更好地管理世界上的塑料废物? 7. Will AI redefine the future of chemistry? AI会重新定义化学的未来吗? 8. How can matter be programmed into living materials? 物质如何被编码而成为生命材料? 9. What drives reproduction in living systems? 是什么驱动生命系统的复制?
体验化学探究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二节内容,科学探究作为本次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既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又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还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本节教材设计的目的是引领和帮助学生形成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化学的意识,凸显化学学科探究的特色,对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要素进行学习,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列举了诸多的“化学之谜”,一定会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二)教材主要内容本课时包含一个内容:一、从问题开始。
选取观察司空见惯的蜡烛燃烧现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以体会怎样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经明确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因此怎样学好化学是学生热切关注的,求职欲望非常强烈,但对于怎样发现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怎样提出问题、准确的表述出问题并不明确。
学生在其他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已经实践和体验了科学探究这一学习方式,但教材列举的诸多化学之谜一定会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因而对化学的科学探究仍然充满期盼。
三、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非常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活动天地》和《实验探究》创设真实、生动、能引发学生思考和活动的学习情景,以学生最熟悉的蜡烛燃烧探究过程与结论为素材,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反思,增加对过程的体验。
与传统教材上的学生实验不同,探究不但要认真地“做”,更要深入地“想”,还要积极地“说”,要多做、多想、多说。
强调反思活动的开放性,反思角度的多样性,结果的真实性,强调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来“学化学”、“做化学”,并非“看化学”、“听化学”。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表述问题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发现问题、表述问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高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奥秘的欲望。
【新版】鲁教版八年级化学《体验化学探究》【创新课件】1
请同学们将“实验探究1-1”中的探究 活动或自己提出问题设计完成的探究实 验写成一篇完整的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课堂小结
体验化学探究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探究反思
观察 蜡烛 燃烧 现象
提出 探究 问题
猜 设 实分得 想 计 验析出 与 实 验数结 假 验 证据论 设
熄灭后
有白烟且可被点燃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 它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问题,并设计实验证明你对问题的猜想。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变 化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后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点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气味,形状,硬度, 燃 前 检验它的溶解性,密度。
燃 ①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②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 着 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被烧情况;③在蜡烛上方分别罩上 时 干燥烧杯和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实验现象。
熄 灭 观察熄灭时现象, 用火柴点白烟,观察现象。 后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注】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白色块状固体,质软,无气 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燃烧时
蜡烛熔成液态;火柴梗燃烧部位分为三部分, 外层焦黑,内层发黄;放出大量热;生成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无色的液滴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实验要“行 后而三思”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册1.2体验化学探究课件(15张PPT)
6、吹灭蜡烛瞬间能看到什么现象?立即用火 柴去点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7、蜡烛火焰分为几层?竹签放入几秒后取出 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8、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后会看 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9、向8中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看到什么 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10、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 11、蜡烛燃烧时化学能转变成了什么能量?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2节 体验化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的具体环节; 2.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活 动反思”的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从问题开始;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点燃前: 观察蜡烛的形状、 颜色、气味、硬度、密度等
点燃时:
1、燃烧着的蜡烛形状有什么改变? 2、(1)蜡烛的火焰分为几层?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
点燃前 固体、质软结、论密度:比水蜡小烛、不燃溶于烧水生
点燃时
石蜡熔化成、棉了芯二变黑氧、火化焰分碳三和层、水!
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石灰水 变浑浊
熄灭后 熔化停止、产生白烟、用火柴去点蜡烛刚 熄灭时的白烟,又将蜡烛引燃
1、石蜡的形状、颜色、气味、硬度、密度? 2、石蜡能溶于水么? 3、石蜡的熔点高低? 4、石蜡点燃后有什么现象? 5、尖嘴玻璃管尖嘴处有什么现象?是什么物
2、科学探究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 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 行实验等)”、“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等 。
猜想与假设 收集证据 获得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提出 问题
获得 结论
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全一册《1.2体验化学探究》(第1课时)
《1.2体验化学探究》学案(第1课时)-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学习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2、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并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情境导入化学很奇妙,它无处不在,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如何才能学好化学呢?让我们走进化学之旅吧。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从问题开始”并回答问题:1、你对爱因斯坦的名言有何认识?2、同学们看了“化学之旅”和“C60的发现”有什么感想?3、我们怎样才能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讨论后回答4、你有什么问题或谜团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阅读“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后回答: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包括哪几个方面?2、怎样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实验探究:认真阅读14页实验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备实验课上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我的猜想:我的设计方案:选择仪器进行实验得出结论:需讨论的问题:1、根据实验结果,说说你的猜想正确吗?为什么?2、在实验中发生了哪些想不到的情况?你能找到原因吗?当堂测试:1、要解决化学问题,一般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一般是()A.动手实验B.提出问题C.调查研究D.总结归纳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A.水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D.水或二氧化碳3、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物质是()A.水B.食盐水C.澄清石灰水D.糖水4、下列疑问中你认为在科学上没有一定道理的是()A.珠穆朗玛峰为什么是海拔最高的山峰B.海洋中存在着大量的水,住在海边的人为什么还说缺饮用水C动物呼吸,煤、天然气的燃烧需要大量的氧气,虽然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但随着森林面积的逐渐减少,空气中的氧气是否会越来越少D在饮用上为什么矿泉水要比纯净水好5、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
小花说“可以尝一尝”。
对于“可能是食盐”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对于“可以尝一尝”这一过程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假设B.收集证据C.实验D.作出结论6、要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设计实验的时候不需要考虑的是()A.想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B.需要改变的因素是什么C.需要测量的因素是什么D、实验所需用仪器的产地7、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等五个基本环节。
1.2 体验化学探究-2020秋鲁教五四版八年级化学课件(共28张PPT)
夯实基础·逐点练
【点拨】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进 行观察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进行评估和交 流(对实验结果和得出的结论),这就是科学探究的常见步 骤,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 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 【答案】B
夯实基础·逐点练
5.下列有关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 A.石蜡是无色、无味的固体,硬度大 B.石蜡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 D.石蜡可燃,燃烧时发光、放热
12.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 是( )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D.实验4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 方,石灰水变浑浊
整合方法·提升练
【点拨】把白瓷板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蜡烛不完全燃烧产 生的炭黑会使白瓷板表面变黑。 【答案】B
整合方法·提升练
13.【节选•沈阳】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我们可 以运用自己的感官,也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 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 观察与思考: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整合方法·提升练
整合方法·提升练
【答案】(1)颜色、状态(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黄色火焰,烛芯周围的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其他合
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D )
①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③燃烧能发光、发热
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
D.①②③④
夯实基础·逐点练
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 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水中,可观 察到蜡烛浮于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___。
鲁教版1.2.《体验化学探究》课件
探究活动一: 观察蜡烛燃烧
活动天地 1-3
• • •
观察蜡烛燃烧并提出有 探究价值的问题
用火柴点蜡烛时,为什么开始很难点着? 蜡烛燃烧需要哪些条件?是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燃烧? 蜡烛燃烧为什么会有液体流下?流下的液体是什么?为什么一会儿又凝固在 在蜡烛上?
•
• • • • • •
蜡烛中间为什么要放一根儿棉线?棉线的作用是什么?能否用其他材料代替?
推测下白烟是何种物质?如何验证呢?
拓展作业: 你还能探究 蜡烛燃烧的哪些 奥秘?
【发现并提出问题】 你提出的问题是: 。 【猜想与假设】 你的猜想是: 。 【设计并进行实验】 【结论与解释】 你获得的实验结论是: 。 【反思与交流】 你的反思是: 。 你还能提出哪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 。
想一想: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三部分的实验 探究,你对蜡烛有了怎样的了解? 【归纳】
蜡烛燃烧时为什么会有黑烟?黑烟是什么物质? 蜡烛一经点燃为什么能持续燃烧? 吹灭蜡烛时为什么会有一缕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 蜡烛火焰为什么会闪烁摇晃?为什么外部明亮中间暗? 插入蜡烛火焰中的火柴梗为什么只有外部烧焦,而内部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蜡烛由什么组成?燃烧后又变成了什么物质?
探究活动二: 观察现象
石蜡为白色,常温下呈固态,硬度小,密度比水小,
加热可熔化、汽化。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发
光、放热、其火焰分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石蜡 燃烧生成新的物质水和二氧化碳。蜡烛燃烧后的黑色 物质是炭黑,吹灭后的白烟是石蜡固体颗粒。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体现了化 学学习的什么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以及对结 果的解释和讨论
实验结论:石蜡+氧气
1.2体验化学探究 第1课时 教案(鲁教版八年级全)
1.问题的发现和提出——科学探究的起点
2.金刚石与石墨的组成、结构及性质差异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第一课时)
1.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2.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⑴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
⑵学会质疑,凡事好问“为什么”,不轻信现成的结论。
⑶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
⑷善于观察。
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已经明确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知道了物质发生的变化和构成物质成分的基础上来认识怎样学习化学的。因此怎样学好化学是学生热切关注的,此时的求知欲也是非常强烈的。但对于怎样发现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又怎样明确地提出问题,准确地表述出问题并不明确,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所以学生急于想知道怎样解决提出的问题。
⑸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
组成: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构成:金刚石、石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C60由分子构成,每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
性质差异大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多识一点
P10化学之谜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科学知识就是通过科学探究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
1.探究蜡烛燃烧时间与烧杯容积的大小关系
1.探究蜡烛燃烧时间与烧杯容积的大小关系
⑴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⑵猜想或假设→⑶实验探究→⑷收集证据→⑸得出结论→⑹评价、反思
2.探究蜡烛的长短与燃烧时间的影响实验
实验自变量→实验因变量→控制变量→结论
(蜡烛高度)(燃烧时间)(两只同样的烧杯)
3.怎样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教学过程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想探究的问题是什么(即实验目的)
需要改变的因素是什么(即实验自变量)
1.2体验化学探究教案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1.2体验化学探究教案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2.了解科学探究的环节和方法。
【情感目标】1.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爱好化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教学难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过程:【情景创设引入新课】【新课导入】一:(视频导入)播放短片《神奇的根瘤菌》,让学生在观看影片后发表感想。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引出主题——化学的探究要从问题开始。
【新课导入】二:(资料导入)展示幻灯片:瓦特发明蒸汽机和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相关资料。
教师:你认为牛顿和瓦特为什么能发现和提出问题?例如:(1)在实际生活中善于观察身边的现象;(2)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3)勤动脑、多思考。
【新课导入】三:(图片导入)教师:化学很奇妙,它无处不在,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如何才能学好化学呢?让我们一起体验化学探究。
【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探究点一:从问题开始通过观察蜡烛燃烧相关实验,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答案:①蜡烛火焰是什么颜色的?内外颜色是否一致?②蜡烛燃烧过程中是否闻到其他异味?③燃烧的是固体石蜡还是液体石蜡?④点燃蜡烛时为什么点燃中间的棉芯才可燃烧,直接点燃石蜡块是否可燃烧?⑤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何变化?⑥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例1】下列研究问题的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 )A.采用网上查询的方法,调查本市空气污染指数B.通过观察河水是否澄清来判断河水是否被污染C.采用调查、走访等方法,寻找河水的污染源D.采用推理的方法,分析自来水发黄的原因探究点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及“实验探究11”部分,完成以下问题。
1.石蜡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属于物理变化。
石蜡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
化学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鲁教版(五四制)化学1.2 体验化学探究 学案1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班级:课型:新授姓名:时间:页数【学习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2、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活动反思”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爱好化学的情感。
【学习重点】1、科学探究的环节及步骤,【学习难点】2、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教师导航,激发学趣】(5分钟)【自学互助,合作探究】(10分钟)知识点1 从问题开始1、发现问题的重要性:科学始于问题,化学科学就是在不断问题和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2、提出问题的关键:和知识点2 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3、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4、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5、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几个基本环节。
知识点3 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6、反思的作用:只有对探究活动的和进行认真的反思,才能使我们不断获得进步。
7、书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名称、、实验步骤和现象、实验结论、等内容。
【交流展示,诠释疑难】(10分钟)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水中,蜡烛浮中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________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1)约1s后取出,看到火柴梗的a处碳化,b、c处未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__温度最高。
(3)再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如图2),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里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1、蜡烛刚熄灭时,焰心会冒出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点燃白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放出大量的热 B 发出黄色的光 C火焰分成三层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梳理归纳,强化训练】(15分钟)实验名称: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实验目的:研究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实验用品:实验步骤:1、点燃两根高度不同的蜡烛 2、将烧杯分别倒扣在两支燃烧的蜡烛上,计时。
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八年级全一册《体验化学探究》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八年级全一册《体验化学探究》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化学实验仪器,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2.了解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3.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会合作与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材分析:《体验化学探究》是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全一册的内容。
主要旨在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基础知识后,首次系统地接触化学实验探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环节。
接着,教材详细介绍了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仪器的连接等。
最后,教材通过一些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已经学了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对实验探究有一定的了解,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实践,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学生的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但在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方面还比较欠缺。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环节。
2022年鲁教版化学八年级全册《体验化学探究
从问题开始
➢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 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 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 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 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 爱因斯坦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从问题开始
敏锐观察和深入思考是提出问题的关键,提 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仔细观察 不轻易放过任何“反常”现象 不轻易相信现成结论 不轻易相信现成结论 不迷信权威观点
溶剂 质量
溶液 溶质的质 溶液颜色 质量 量分数 深浅
①
2g
20 g 22 g 9.1%
② 0.5 g 10 g 10.5 4.8%
③
1g
5 g g6
16.7%
较深 最浅 最深
g 从上述分析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有色溶液
的深颜色越 ____,说大明它的浓度越 ______。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颜色: 浅蓝 深蓝
蓝色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水,然后分别加入0.5 g、1 g、1.5 g 固体硫酸铜,振荡,使硫酸铜全部溶解。比较三种溶液的颜色。
试管 溶液颜 溶 剂 溶 质 溶 液 编号 色比较 质量/g 质量/g 质量/g
溶液浓度
1
浅
10 0.5
10.5 较稀
2
蓝色
x
=
50g 98%
20%
24g5
需要水的质量= 245 g– 50 g = 195 g。
答:需要水的质量为195 g。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题型三]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注意点:溶液是混合物,溶液的质量不能直接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上所述,可见舍勒和普利斯特里虽然都独立地发现并制得氧气,但正 如恩格斯指出的:由于他们被传统的燃素说所束缚,“从歪曲的、片面 的、错误的前提出发,循着错误的、弯曲的、不可靠近的途径行进,往 往当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时候还是没有得到真理”(《自然辩证法》)。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voisier,1743—1794)较早地运用天平作为 研究化学的工具,在实验过程中重视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当他 知道了普利斯特里从氧化汞中制取氧气(当时称之为脱燃素空气)的方法 后,就做了一个著名的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他摆脱了传统的错误理论 (燃素说)的束缚,尊重事实,对实验作了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揭示了燃 烧是物质跟空气里的氧气发生了反应,指出了物质里根本不存在一种所 谓燃素的特殊东西。1777年,拉瓦锡在接受其他化学家见解的基础上, 认识到空气是两种气体的混合物,一种是能助燃、有助于呼吸的气体, 并把它命名为“氧”,意思是“成酸的元素”(拉瓦锡当时认为,非金属 燃烧后通常变为酸,氧是酸的本质,一切酸中都含有氧元素);另一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助燃、无助于生命的气体,命名为氮,意思是“不能维持生命”。
1772年卢瑟福(D.Rutherford,英,1749—1819)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磷,除去寻常空 气中可助燃和可供动物呼吸的气体,对剩下的气体进行了研究,发现这种气体不被碱 液吸收,不能维持生命和具有可以灭火的性质,因此他把这种气体叫做“浊气”或“毒气” 同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J.Priestley,1733—1804)也了解到木炭在密闭于水上的空 气中燃烧时,能使1/5的空气变为碳酸气,用石灰水吸收后,剩下的气体,不助燃也 不助呼吸。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 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 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 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 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 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 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 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
1. 学习目标:
(1)、技术与技能:明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习 化学的重要方法。
发现的较重的气体。雷利沿用卡文迪许的放电方法从空气中除去氧和氮;英国化学家拉姆 塞把已经 除掉CO2、H2O和O2的空气通过灼热的镁以吸收其中的氮气,他们二人的实验都得到一 些残余的 气体,经过多方面试验断定它是一种极不活泼的新元素,定命为氩,原文是不活动的意思。
1868年8月18日在印度发生了日全蚀,法国天文学家严森(P.J.C.Janssen,1824—1907) 从分光 镜中发现太阳光谱中有一条跟钠D线不在同一位置上的黄线,这条光谱线是当时尚未知道 的新元素 所产生的。当时预定了这种元素的存在,并定名为氦(氦是拉丁文的译音,原意是“太 阳”)。地球上 的氦是1895年从铀酸盐的矿物和其他铀钍矿中被发现的。后来,人们在大气里、水里以及 陨石和宇 宙射线里也发现了氦。
1774年普利斯特里利用一个直径为一英尺的聚光镜来加热各种物质,看看它们是否 会分解放出气体,他还用汞槽来收集产生的气体,以便研究它们的性质。那年8月1日 他如法加热汞煅灰(即氧化汞),发现蜡烛在分解出的“空气”中燃烧时放出更为光亮的火 焰;他又将老鼠放在这种气体中,发现老鼠比在同体积的寻常空气中活的时间约长了 4倍。可以说,普利斯特里发现了氧。遗憾的是他和卢瑟福等都坚信当时的“燃素说”。 从而错误地认为:这种气体不含燃素,所以有特别强的吸收燃素的能力,因而能够助 燃,当时他把氧气称之为“脱燃素空气”,把氮气称之为“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事实上 瑞典化学家舍勒(C.W.Scheele,1742—1786)在卢瑟福和普利斯特里研究氮气的同时, 于1772年也从事这一研究,他可算是第一个认为氮是空气成分之一的人。他曾于1773年 用硝酸盐(硝酸钾和硝酸镁)、氧化物(氧化汞)加热,制得“火气”(fire air),并用实验证明 空气中也存在“火气”。
经过百余年后,英国物理学家雷利(J.W.S.Rayleigh,1842—1919)于1892年发现从含氮化 合物 中制得的氮气每升质量为1.250 5 g,而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在相同情况下每升质量为 1.257 2 g, 虽然两者之差只有几毫克,但已超出了实验误差范围。所以他怀疑空气中的氮气中一定含 有尚未被
从问题开始:
1、隐形飞机是用什么材 料制成的? 2、沙子问什么能变成制 造计算机芯片的硅? 3、石油怎样才变成绚丽 的衣物?
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对空气和气体的认识还是模糊的,到了18世纪,通过对燃烧 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
18世纪初,一位爱好植物学的英国牧师黑尔斯(S.Hales,1677—1761)发明了集气槽, 改进了水上集气法。
(2)、过程与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 发学生探究化学奥秘的欲望。
2.学习重点:
初步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 意识。
3.学习难点:
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方法
诊断补偿 :
1、化学变化的定义?
2、化学研究的范围?
化学很奇妙,它不仅能为人类研创新 物质,还能开发新能源,为人类社 会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那么, 怎样开展化学研究,如何能学好 化学呢?
1898年拉姆塞又在液态空气蒸发后的残余物里,先后发现了氪(拉丁文原意是“隐藏 的”),氖(拉 丁文原意是“新的”)和氙(拉丁文原意是“生疏的”)。
1900年德国物理学教授道恩(F.E.Dorn,1848—?)在含镭的矿物中发现一种具有放射性 的气体, 称为氡(拉丁文原意是“射气”)。
空气成分的发现史
1785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H.Cavendish,1731—1810)用电火花使 空气中氮气跟氧气化合,并继续加入氧气,使氮气变成氮的氧化物,然 后用碱液吸收而分离去,剩余的氧气用红热的铜除去。但到最终仍残余 有1%的气体不跟氧气化合,当时就认为可能是一种新的气体,这种见解 却没有受到化学家们应有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