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实录
三年级数下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教案
欣赏感受对称美并感受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对称美。
检验学生学习后的判别能力。
找出教室里的对称图形或现象
六、拓展
七、作业。
关于对称,老师在还搜集到一些知识,同学们想了解吗?(多媒体出示小资料)
用对称的知识装扮自己的房间,请用日记记下你是如何用对称知识装扮自己的房间的,
什么收获?
先自己思考,再交流想法。
组内讨论,共同判断。并做出对称动作。
拿出课前剪好的图形折一折,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老师先剪一个,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然后再做后面几个。集体订正。
生:先思考再举例。
生:入神的观赏。
学生积极参与,根据理解,积极判断。
找几名同学到黑板前做动作。
请一生当模特,其他生积极回答。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教案序号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2.在自主探索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点难点教学重
重点: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感知对称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各种对称图片等
板书设计
对称
对折→左右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直线:对称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性化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谈话: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几幅自己剪的图片,(展示图片)好看吗?
这些图片就是利用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剪出来的,你想不想也剪几幅自己喜欢的图片?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应用实录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应用实录(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
(PPT课件出示)生:仔细观察图片。
师:图片欣赏完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根据图片内容,各抒己见。
师:为什么这些图片会给你留下这么美的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图片中蕴涵的美。
(接着课件出示示意图)如果我们从正面把这些体操动作画下来,就成了这样一组平面图。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这些图片中蕴涵着什么样的美?生2: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生3:我们怎样来了解它们的美?…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好吗?(PPT课件演示)生答:好。
师: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发现的?然后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好,开始吧!生:学生分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想代表你们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小组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发现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通过对折发现图形的两边重合在一起了,但是他们不会用完全重合来表达;对折的方法一般是相同的,学生对对折后打开所看到的折痕表述不会很好,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发现有条理的表达完整。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通过把这些图形对折,发现对折后图形的两边重合了,那我们就说这些图形是对称的。
(板书:重合对称)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图形,你判断一下,它是不是对称图形?(出示口杯图)生:不是对称图形,因为扣杯的一边有把,一边没有。
师:真的不是吗?你能折一折,看看有什么发现吗?生:学生演示折。
师:这个图形对折后重合了,这个图形对折后也重合了,那这两种重合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可能会认为都重合了,一种是图形中有的地方重合而有的地方没有重合,即是部分重合;而另一种是两边重合后没有多出来的,也没有缺少的,有少数学生会说出这是完全重合。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第一章:认识对称1.1 引入话题:介绍对称的概念,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1.2 活动一:组织幼儿进行对称游戏,如剪刀石头布,赢的人要在对方的手臂上画一个对称图案。
1.3 活动二:让幼儿尝试自己画一个对称图案,并互相展示。
第二章:民俗节的由来2.1 引入话题:讲解民俗节的由来和意义,引导幼儿了解不同节日的习俗。
2.2 活动一:组织幼儿讨论自己最喜欢的民俗节,分享节日的习俗和乐趣。
2.3 活动二: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民俗节的场景,让幼儿观察其中的对称元素。
第三章:民俗节的庆祝活动3.1 引入话题:介绍民俗节的庆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活动中的对称现象。
3.2 活动一:组织幼儿进行民俗节庆祝活动的角色扮演,如舞龙舞狮、放鞭炮等。
3.3 活动二:让幼儿尝试自己制作民俗节庆祝活动的道具,如彩球、灯笼等,并互相展示。
第四章:民俗节的食物4.1 引入话题:介绍民俗节的食物,引导幼儿观察食物中的对称现象。
4.2 活动一:组织幼儿参观食品摊位,让他们观察和尝试不同民俗节的食物。
4.3 活动二:让幼儿尝试自己制作民俗节的食物,如粽子、年糕等,并互相展示。
第五章:民俗节的歌曲和舞蹈5.1 引入话题:介绍民俗节的歌曲和舞蹈,引导幼儿观察舞蹈中的对称现象。
5.2 活动一:组织幼儿学习民俗节的歌曲和舞蹈,让他们体验舞蹈的乐趣。
5.3 活动二:让幼儿尝试自己编排一个简单的民俗节舞蹈,并互相展示。
第六章:手工制作对称道具6.1 引入话题:讨论手工制作对称道具的乐趣和意义,引导幼儿发挥创造力。
6.2 活动一: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让幼儿选择制作一个对称的道具,如面具、头饰等。
6.3 活动二:引导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对称设计,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称美。
第七章:民俗节的对联文化7.1 引入话题:介绍对联的概念和民俗节中的对联文化,引导幼儿了解对联的基本结构。
7.2 活动一:组织幼儿学习编写简单的对联,让他们尝试创作上下联。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上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word文档资料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上册《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教案
教学内容:
对称(2830页)
教学目的:
1、在现实情景中,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对称现象,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在现实情景中欣赏、感受对称美,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师生都准备各种各样的对称实物
学习方式:
让学生从分动手操作,探索发现对称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特点。
示情境图:图上都画些什么?
仔细观察,看看这些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合作探究
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建筑物左右两边的形状是一样的;脸谱左右两边的形状是一样的;如果把风筝或剪纸沿中线对折,两边会重合的)师:同学们的发现可真不少,像这样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图形,
我们叫它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叫做对称轴。
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对称的?说说看。
把你手中的物品对折后展示给小组同学看看。
三、自主学习
第2930页的1、2、3题学生自己做。
第4题提示:数字、字母、字、标志要对应填写。
第5题做后再演示几个动作让学生猜一猜是否对称。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实践
1、搜集一些树叶,看看哪些是对称的,哪些是不对称的?
2、用这些树叶做一幅自己喜欢的画。
教学反思:
学生在上册学习对称的基础上,对对称轴的理解不是很难,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个别同学找的不准,看的不够仔细,往往失误很多。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民俗节日的基本知识,知道我国主要的民俗节日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对称知识设计民俗节日相关图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民俗节日的来源、习俗和活动。
2. 利用对称观察、对称绘制等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民俗节日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民俗节日1. 介绍我国主要的民俗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
2. 分析各个节日的特点、习俗和活动。
第二课时:学习对称知识1. 讲解对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对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观察民俗节日中的对称元素,如对联、窗花等。
第三课时:动手实践(一)1. 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将民俗节日元素运用到对称设计中。
2. 每组选择一个民俗节日,设计相关对称图案,并进行展示。
第四课时:动手实践(二)1. 让学生根据上一课时的设计,动手制作对称图案。
2. 鼓励学生创新,可以使用纸张、彩泥、剪刀等材料进行制作。
第五课时:作品展示与评价1.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建议。
三、教学资源1. 查阅相关民俗节日的资料,如图书、网络等。
2. 准备对称设计的素材,如纸张、彩泥、剪刀等。
3.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学生作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俗节日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对称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如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等。
3. 学生作品的完成质量,以及作品中所体现的对称美感。
五、教学建议1. 课堂氛围轻松愉快,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2.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 在动手实践环节,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帮助他们完成作品。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热闹的民俗节—轴对称图形》课堂实录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民俗节活动吗?民俗节活动中都有什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逛一逛热闹的民俗节,感受中华民族的民俗民风,认识美妙的图形,好不好?(板书:热闹的民俗节)学生:好师:请你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看会有哪些发现?学生观察,然后同位交流,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每个图形左边和右边的形状一样、大小一样、条纹一样、图案也一样。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特别了不起!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每个物体左边和右边大小一样,形状一样,我们就说这些物体是对称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对称”的知识。
(板书:对称)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物体对称的美,大家想一想,如果把上面的物体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看大屏幕(屏幕呈现:由实物图过渡到平面图,包括:建筑物、风筝、剪纸、杂技动作等)请你观察一下这几个图形对称吗?生:对称师:大家想的对不对呢,请你拿出学具图形(建筑物、风筝、剪纸、杂技动作),选一个或两个动手折一折,看看你能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发现的?生1:(边操作边说)我折的是亭子,从中间对折后两边重合,所以亭子是对称的。
生2:我折的是脸谱,对折之后也重合了,脸谱也是对称的。
生3:我折的是风筝,对折之后也重合了,风筝也是对称的。
生4:我折的是杂技演员,对折之后也重合了,杂技演员也是对称的。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通过把这些图形对折,发现对折后图形的两边重合了,那我们就说这些图形是对称的。
(板书:重合对称)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图形,你判断一下,它是不是对称图形?(出示水杯图)学生:不是师:真的不是吗?你能折一折,看看有什么发现吗?(学生动手折水杯图)学生汇报,会出现两种折法:师:①号图形对折后重合了,②号图形对折后也重合了,那这两种重合一样吗?学生:有的地方重合而有的地方没有重合,即是部分重合师: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后全部重合了,也就是完全重合了。
小学数学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对称.青岛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第28—2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2,在大量的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欣赏,审美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初步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与同伴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4,让学生感受民风,民俗等中国传统文化.教学重点:对对称现象的感知和理解.教学用具:青蛙,蝴蝶,蜻蜓的对称图形,课件,习题卡片.学具:彩纸若干张,剪刀,胶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你想不想听 (讲故事)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中,通过青蛙,蜻蜓,蝴蝶的对话,提出问题:同学们,小蝴蝶说得对吗它们的外形究竟有什么共同的美呢老师将对称的青蛙,蜻蜓,蝴蝶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从形状观察,比较图形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和共同点.组织学生讨论,对折,得出这些图形两边的形状都是一样的.师:像这样将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现象叫对称.(板书课题:对称)2,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 "对称",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你能分辨出它是不是对称的吗出示练习第一题,让学生辨别,加深对对称的理解.完成后集体交流.二,动手操作,亲身体验1,学生讨论剪对称图形方案.师:刚才这些图形都是老师剪的,你们想不想剪怎样才能剪出真正对称的图形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可能会有:生1:我画出一个对称图形,然后把它剪下来.生2:你怎么知道画出的一定是一个对称图形呢我认为应该先对折,然后再画.生3:我认为把纸对折后,画的时候不能把图形全部画出来,而是只画图形的一半.生4:我是把纸对折,不用画,直接剪.只要先对折了,我随便怎么剪都可以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不急于肯定,让学生继续讨论,哪种方法最好,最后选出最佳方案.2,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边剪边展示成果.学生剪出各种各样的对称图形,让他们自由地把作品贴到黑板上.3,归纳剪的方法.师引导学生观察欣赏黑板上的学生作品,发现作品中的"对称美".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剪的.交流后,师归纳:先把纸对折,再剪;如果想把图形剪得更完美,精确一些,可以预先在纸的一侧画好图形的一半,再剪.三,应用生活,发现欣赏1,"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师:在生活当中你有没有发现对称现象你能举例说说看吗 (有了前面展示作品的交流和启发,学生的思路将会更加开阔.如:服装,建筑,工艺品,机械,动物,植物,人体,玩具……等物体上面的对称现象.)师:老师还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对称现象,你想不想看看让学生取出材料袋中的材料,根据提示的内容,想想还有哪些类似的对称现象,小组合作填写.完成后集体交流.2,欣赏对称图形.师:对称在我们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课件播放:剪纸,脸谱,鼎,玉器,建筑,服装等图片,师讲解).对称是艺术家们创造艺术作品的重要准则,比如我们的民间艺术剪纸,泥塑,以及我们的国粹——京剧中的道具:脸谱,还有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服装等,都可以找到对称现象;它还是自然界的一种生物理象,不少植物,动物都有自己的对称形式,比如在人体上的对称现象:眼睛的对称使人观看物体能够更加准确;双耳的对称能使所听到的声音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帮助确定声源的位置;双手,双脚的对称能保持人体的平衡……在机械制造业中,也能找到对称的踪影,如:飞机的对称使飞机能在空中保持平衡;轮船的对称可以使它平稳航行……四,深化认识,辨析拓展活动一:找朋友.师:同学们原来用自己的小巧手剪出了许多好看的对称图案,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在剪的时候却不小心被剪破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吗 (取出材料袋中的材料,小组合作完成)师提出要求:看哪个小组最会合作,完成得又快又好.(对作品完成好的小组进行奖励)活动二:做一个对称的动作.师:同学们,你们在前面发现了人体上的对称,真了不起,其实我们还可以做出一些对称的动作呢!(让生欣赏课本上的对称动作照片,分辨其是否对称的)师:你想自己也来做一做吗 (学生互动,再由各小组中选出表现突出的同学到前面进行展示)五,回顾整理,总结延伸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师:"对称"是数学里很重要的现象,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匀称,平衡和美的感受,课后你们要多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多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对称美.课后请你搜集一些树叶,看看哪些是对称的,哪些是不对称的,用这些树叶做一幅自己喜欢的画.。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引言民俗节是一种以庆祝特定日子或场合的方式,是人们世代相传的活动。
在民俗节中,人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来表达对特定事件、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的敬意。
其中,对称设计是一个重要的视觉元素,对于提升节日氛围和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以对称为主题的民俗节教学设计,并详细描述设计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设计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民俗节的重要性,并通过设计和创作对称图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参与实际的手工制作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对称设计的原则和技巧,同时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民俗节的介绍教师将向学生介绍不同民俗节的概念、来源和意义。
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对各个民俗节有更直观的了解,并引导他们思考民俗节与社会文化的联系。
2. 对称设计的原则和技巧教师将向学生介绍对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技巧,如镜像、轴对称、对称元素等。
通过举例和示范,教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设计技巧,并鼓励他们尝试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3. 创作对称图案学生将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所选民俗节的主题,设计并制作对称图案。
教师可以提供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学生可以选择绘制、剪纸、拼贴等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创意,同时考虑如何使用对称设计来丰富图案的表现力。
4. 展示和评估每个小组完成后,他们将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师和同学们可以就作品的创意、对称设计的运用和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一步的改进。
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1.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创意,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3.实践体验:通过实际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加深对对称设计原理和技巧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热闹的民俗-对称|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1 热闹的民俗对称|青岛版(五四学制)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热闹的民俗对称|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青岛版(五四学制),主要涵盖第1.1章节“热闹的民俗对称”。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称的概念,并能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对称的概念,知道对称轴的定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对称的概念,掌握对称轴的定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教材、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剪纸、门窗、衣服等,引导学生关注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1)讲解对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对称的意义。
(2)讲解对称轴的定义,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称轴。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例题,如剪纸作品、门窗设计等,引导学生运用对称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PPT上的练习题,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对称概念:对称轴:七、作业设计1. 请画出生活中你认为最美的对称图形,并简要描述其对称轴。
答案:略2. 请运用对称知识,设计一个有趣的剪纸作品。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对称的概念和对称轴的定义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对称现象,学会欣赏对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运用对称知识设计更多有趣的剪纸作品。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教材中关于对称的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对称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何找出对称轴以及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
我将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称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学会找出对称轴,并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观察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称的概念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则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找出对称轴,并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对称的图片、对称轴的标记工具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一些实际的民俗节庆场景图片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对称元素,引发学生对对称的兴趣。
2. 讲解:我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讲解对称的概念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我将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找出对称轴,并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4. 实践活动: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找出生活中的对称元素,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将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对称的概念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找出生活中的对称元素,并画出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将及时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和指导。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多地观察和发现对称的元素。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一、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设计二、教学目标的制定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四、教具与学具的准备五、教学过程的安排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的创意与实践性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策略下面,我将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热闹的民俗节—轴对称图形》教学实录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热闹的民俗节—轴对称图形》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下册19--20页。
教学目标:1.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初步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2.在大量的操作、观察等具体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获取知识的本领。
4.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形成轴对称图形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物图形、练习图形等学具:彩纸、剪刀、操作图形、练习图形各一套教学过程:课前延伸:看课本19---20页,了解本课所讲的主要内容。
课内探究: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刚过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和元宵节,各位小朋友的脸上着一种快乐和兴奋呢?说说你都看到过哪些好玩的或新鲜的事情?生:挂灯笼、放烟花、贴对联……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还参加了一个民俗艺术节,那里的民俗风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特意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图片,你们想看吗?(屏幕呈现:伴随着一曲民族音乐依次出示古典建筑—京剧脸谱—民间剪纸及手工艺品—杂技表演—总情境图)。
师:看完这些画面你想说点什么?生:它们都是对称的。
师:对称?你是怎样理解对称的?生: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你看,你们多不简单啊!通过观察发现了照片中这些物体的外形特点—对称,使我们的学习又深入了一步。
(板书:对称)【设计意图: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地用好用活教材中提供的中国民俗、民风的情境素材,“以境生情”,通过学生自己对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解读”,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遥远和神秘,适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探索发现,体悟特征。
1.提出问题。
师:现在老师把上面画面中几样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了,请大家注意观(屏幕呈现:由实物图过渡到平面图,包括:建筑物、风筝、剪纸、杂技动作)师:看到这些图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说点什么?生1:这些图形的两边是一样的吗?生2:这些图形是不是对称的?生3:这些图形的两边是一样的。
三年级《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实录
三年级《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实录青岛版三年级《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实录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谈话:同学们,请你做一个动作,告诉大家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好吗?学生做出不同的对称动作造型。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几个新问题,好吗?[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并用动作表示出来,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中,可谓一举两得。
二、自主练习,巩固知识谈话:想一想,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如果出现回答不完整,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把话说完整,并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谈话:那么,你知道这些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吗?请你打开课本第22页看第5题,先仔细观察,想一想,然后再连一连。
学生展示汇报做法。
学生做这道题一般不会出现错误。
如果有个别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原因,再请别的同学帮助他。
谈话:对,我们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边是完全相同的,如果给你轴对称图形的一般,你能画出它的另一半吗?请你自己完成第6题。
学生相互展示自己是如何画的,并互相交流画的'方法。
这道题学生常出现将格子数错而导致画错图形,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看图、数格子,提醒学生画完后一定要看一看两边是不是一样。
谈话:看来,大家对轴对称图形掌握的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有趣的故事。
(出示第23页第7题)请你仔细看图,看看图中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老虎跳到水里去了?你能看图编出一个合理的数学故事吗?让学生在编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弄清楚老虎、狐狸和它们在水中的倒影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镜面对称。
谈话:有趣的故事讲完了,糊涂的老虎上了狐狸的当,看来,学好数学知识真的对我们很有用处。
那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大家学习的情况吧。
(出示“我学会了吗?”)谈话:请你自己在书上完成这道题。
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对“丰收园”进行评议。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中“对称”这一章节。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对称轴的概念,并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对称轴的定义,并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对称轴的概念和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 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正确找出对称轴。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剪刀、彩纸、胶水、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风筝、剪纸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对称轴的定义,并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展示对称轴的位置和作用。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找出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对称轴。
4. 活动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剪出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5. 活动三:分组讨论,每组学生将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组合,创作出一幅美丽的画作。
6.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顾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称轴的定义以及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六、板书设计1.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2. 目录:1. 教学内容2. 教学目标3. 教学难点4. 教具学具准备5. 教学过程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3. 正文内容:根据教学过程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对称轴。
2. 课后习题:布置一些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达到教学目标。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称的概念,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对称的概念2. 轴对称图形的特点3. 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对称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对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民俗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对称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2. 新课导入1. 对称的概念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理解对称的概念。
2. 轴对称图形的特点通过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如字母“H”、“M”,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得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3. 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对称应用实例,如服装设计、家居布置等,引导学生了解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实践操作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对称图形。
2.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4. 总结与拓展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尝试运用对称进行创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 定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对称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本节课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对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上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在具体情景中,结合大量实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2. 能力目标:在探索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 情感目标: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
师:“蓝猫淘气三千问”大家喜欢看吗?生:喜欢(学生很兴奋)师:我也非常喜欢看,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我跟“蓝猫”还是好朋友呢?昨天我去拜访“蓝猫”,它给我看了许多它在民俗节中拍摄到的照片,还向我提出了许多问题,这下可把我难住了。
同学们愿意帮助老师吗?生:愿意!(学生兴趣盎然)师:那就让我们先一起来欣赏“蓝猫”在民俗节中拍摄到的照片吧!(多媒体出示民俗节照片:风筝、剪纸作品、脸谱等)(评析:利用“蓝猫”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二、探究新知1. 师生欣赏照片,谈感受。
师:你喜欢哪幅照片?你是怎么知道它的?这幅照片给你带来什么感受?生1:我喜欢那幅大花脸的照片,我在电视里看到唱京戏的演员脸上就带着这样的面具。
生2:老师不对,我知道京剧演员不是戴面具,是画在脸上的。
生3:老师,我知道那个叫脸谱。
生4:我喜欢第三幅窗花的照片,很漂亮。
过年的时候,我奶奶家的窗户上贴着这样的窗花。
生5:老师,商场里有卖窗花的。
生6:我叔叔结婚的时候,窗上就贴了许多漂亮的窗花。
生7:老师,我喜欢风筝的照片,我爸爸带我去放过好几次风筝。
生8:老师,我爷爷会做风筝。
……(学生边观察边交流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互相学习,丰富了自己的知识)2. 探究对称现象(1)小组合作、观察、讨论发现对称现象的基本特征。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你们能不能再仔细的,一幅一幅地对比观察一下,你还能不能有更伟大的发现。
请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讨论、研究一下,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观察的最仔细。
三年级上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
三年级上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三年级上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教学课题:这是我参加第四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的一节数学课教学设计,通过让学生感知、认识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完成对对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界的热情,为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做好充足的准备。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的第一课时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初次接触对称。
对称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在学生周围的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物体有许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
为此,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和实例,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的基础上充分感知对称现象,为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做准备。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选材现实新颖,赋予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
我国的民风、民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呈现了民俗节庆祝活动中的各种照片,现实而民族味十足的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景中,初步认识对称现象,会辨认对称图形。
2、在探索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在合作交流中学习、互动。
3、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让学生感受民风、民俗等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对对称现象的感知和理解。
教学难点:认识对称轴、会画对称轴。
教学准备:通过百度搜索引擎下载有关民俗民风的资料、图片等资料,为学生学习使用互联网查阅资料,获取信息提供条件,同时,制作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有谁参加过这样的节日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互联网中逛一逛中国的民俗节盛会,好不好?师:看完视频,你知道了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生:腊八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师:中国的传统节日真多啊!同学们还不知道吧,在这些热闹的节日里隐藏了好多的数学知识呢!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这些知识?生: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请你做一个动作,告诉大家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好吗?
学生做出不同的对称动作造型。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几个新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并用动作表示出来,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中,可谓一举两得。
二、自主练习,巩固知识
谈话:想一想,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如果出现回答不完整,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把话说完整,并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谈话:那么,你知道这些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吗?请你打开课本第22页看第5题,先仔细观察,想一想,然后再连一连。
学生展示汇报做法。
学生做这道题一般不会出现错误。
如果有个别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原因,再请别的同学帮助他。
谈话:对,我们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边是完全相同的,如果给你轴对称图形的一般,你能画出它的另一半吗?请你自己完成第6题。
学生相互展示自己是如何画的,并互相交流画的方法。
这道题学生常出现将格子数错而导致画错图形,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看图、数格子,提醒学生画完后一定要看一看两边是不是一样。
谈话:看来,大家对轴对称图形掌握的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有趣的故事。
(出示第23页第7题)请你仔细看图,看看图中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老虎跳到水里去了?你能看图编出一个合理的数学故事吗?
让学生在编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弄清楚老虎、狐狸和它们在水中的倒影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镜面对称。
谈话:有趣的故事讲完了,糊涂的老虎上了狐狸的当,看来,学好数学知识真的对我们很有用处。
那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大家学习的情况吧。
(出示我学会了吗?)
谈话:请你自己在书上完成这道题。
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对丰收园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层次递进,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三、拓展延伸,总结收获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对称的知识来装扮一下你自己的房间吗?请你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你是如何用对称的知识装饰自己的房间的,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自己总结课堂所学的知识,梳理知识,系统知识,培养学生每一节课都要知道自己所学的内容的习惯。
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不仅促进学科融合,而且培养了学生以数学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观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