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反思与策略
情景式教学实践的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情景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通过创设真实、生动、具有情境性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结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对情景式教学进行反思,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二、情景式教学实践的过程1. 确定教学目标在进行情景式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即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素质。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
2. 创设情境根据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创设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
情境可以来源于生活、源于文本、源于多媒体等。
例如,在讲解《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诸葛亮智取箭”的情景,让学生扮演诸葛亮、曹操、周瑜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3. 引导学生参与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表达、交流。
例如,在“诸葛亮智取箭”的情境中,教师可以提问:“如果你们是曹操,你会如何应对诸葛亮的策略?”引导学生思考。
4. 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评价可以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
通过评价与反馈,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三、情景式教学实践中的反思1. 情境创设的合理性在情景式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合理性至关重要。
教师应确保情境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符,避免脱离实际。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新颖的情境,而忽略了情境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知识。
因此,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目标,确保情境的合理性。
2.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情景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但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害羞、不自信等原因,不愿积极参与。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情境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情境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具有良好的作用,能够让学生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对相关的知识实现感受体验。
本文就对当前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作出了简单分析,然后就其具体的教学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有一点帮助。
英语课程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由于汉语和英语本身存在的差别,让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容易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进而产生理解上的问题。
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教学的方法,结合教学内容构建一个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浸入到情境当中,这样则可大大增加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所以,教师一定要对情境教学的运用形成深入认识,找到合理的途径来实施教学活动。
1. 初中英语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已经在使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但是却表现出来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情境构建不合理。
使用情境教学,构建情境是一个首要环节。
由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因此情境构建就需要贴合初中生的实际水平。
但是目前,个别教师在构建教学情境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构建出来的情境无法让学生深入认知,造成教学活动的效果不佳。
第二,教学情境引入的时机不当。
教学情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是一个教学的辅助载体,就是将教学环境从课堂带入到具体的情境当中。
但是对于一堂课而言,有多个教学环节,比如课前导入、课中讲解、课后练习等等,个别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引入时机不太合理,使得教学情境并没有发挥出显著的教学效果。
第三,缺乏对教学情境的改进优化。
教学情境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完善,这样才能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但是目前在教学情境优化这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需要改进。
2. 初中英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对策2.1 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使用情境教学,关键之处就是构建情境要合理,只有合理的教学情境,才能发挥出显著的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在进行教学情境构建的时候,应该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创设问题情境的反思与对策【最新】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时效性策略
四、没有处理好宽泛性和定向性的关系
有时教师为了符合学生的现实起点,使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就把学生的思维放到广阔的背景之中,使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很大的宽泛性。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一年级“5-10的数的认识”的内容时,先出示一组非常生动好看的学生超市购物的课件画面,问学生:“小朋友们,图中有什么?好玩吗?你能从图上看到什么?还能知道什么?”学生则回答:“我看到了面包,我看到了小朋友们在推着小车买东西,我知道酱油是用来烧菜的……”如此等等。学生往往是海阔天空,教师又不敢加以否定。在这样的尴尬问题情境中,教师根本就没有把自己所想要创设的问题情境在画面中表达出来,甚至在师生双方的交流中也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就在于此问题情境缺乏定向性,使课堂教学陷入“问题千个,离题万里”的局面。
一、没有处理好生活性和数学性的关系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强调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的生活,我们可以据此来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进行知识的建构。但在某些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况中,开始出现泛生活的现象。一是生活万花筒。把生活画面原原本本地搬入课堂,用“生活味”完全取代数学教学的“数学味”,使学生在围绕问题情境活动时,学生始终停留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进行简单操作活动,没有对生活问题进行精心地设计和“数学化”的改造,使用学生数学思维上得到发展;二是牵强附会。把一个与所学知识并没有多大关系的生活现象加以修饰后搬入课堂,就算作是一种创设问题情境,例如,有一位教师在上倒数的认识一课时,将生活中的“黑色”与“白色”的关系比作两倒数之间的关系来导入新课,不免有点让学生觉得茫然而不知所措。
问题式教学实践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推崇。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到问题式教学的实践活动中,以下是我对问题式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问题式教学的核心理念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其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以学生为中心:问题式教学关注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以问题为导向:教师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
3. 以探究为手段:问题式教学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4. 以评价为手段:问题式教学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问题式教学的实践策略1. 创设问题情境问题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红楼梦》时,可以设置以下问题:为什么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如此引人深思?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哪些矛盾?2. 引导学生探究在问题情境下,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具体策略如下:(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2)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查阅资料,自主探究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3. 评价与反馈问题式教学中,评价与反馈至关重要。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
具体策略如下:(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2)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三、问题式教学的实践效果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问题式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情境教学实践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真实、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情境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本文以我近期的一次情境教学实践为例,对情境教学进行反思,以期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情境教学实践过程1. 教学内容:以小学语文《春晓》为例。
2. 教学目标:通过情境教学,使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春晓》这首诗,感受春天的美好。
3.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4. 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一段关于春天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春天的美好。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春晓》这首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境创设: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气息。
如:带领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让学生模仿诗中的动作、神态等。
(4)自主学习: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诗句。
(5)课堂展示:每组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
(6)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三、情境教学实践反思1. 情境创设的重要性通过本次情境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本次教学中,我通过播放视频、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春天的美好,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春晓》这首诗。
2. 情境创设的合理性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1)情境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不能脱离教材。
(2)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避免过于复杂。
(3)情境要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情境要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思考。
3. 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本次情境教学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
这些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如:(1)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
教学情境设计的应用和反思
教学情境设计的应用和反思引言教学情境设计是一种教学策略,它以创造逼真的学习环境为目标,通过模拟真实的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本文将探讨教学情境设计的应用和反思,包括其优点、实施步骤以及存在的挑战和改进方法。
一、教学情境设计的优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情境设计能够使学生置身于真实场景中,从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学生在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面对各种情境挑战,从中获得实际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促进跨学科学习教学情境设计鼓励学科之间的融合,帮助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情境中去。
这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情境中,学生需要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面对情境挑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为他们今后的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情境设计的实施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在开始教学情境设计之前,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即想要学生通过情境学习达到的效果。
教学目标应该与课程内容和学生需求相匹配,确保情境设计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2.选择合适的情境选择适合学生的情境是教学情境设计的关键步骤。
情境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关,并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可以从真实生活中找到情境,或者设计虚拟情境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创建情境材料根据选择的情境,教师需要准备相应的情境材料,包括文字、视频、音频等。
这些材料应该能够生动地表现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所设想的情境中。
4.设计情境任务情境任务是学生在情境中完成的具体任务,帮助他们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任务应该具有挑战性和可行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引导学生反思在完成情境任务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反思他们在情境中的学习经历和成果。
这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应用进行联系。
三、存在的挑战和改进方法1.资源限制教学情境设计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包括情境材料和技术设备等。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教学实践反思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教学实践反思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语文教学中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内心深处强烈的探究欲望,借助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有助于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而且能促进问题与学生原有经验之间的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发展。
为了总结成功的经验,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感受:一、课堂内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情境启发学生积极的观察、思维,以“情境”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人本主义认为人总是现实社会中的人,具有人的价值和尊严,具有人的主动性和独特性,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和丰满的人性。
实践证明,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施展各自的才能和智慧,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有所得,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可见,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新问题更是难能可贵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加强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积极性,能大大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教师教学反思的教学情境分析与行动计划
教师教学反思的教学情境分析与行动计划引言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和引路人,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需要进行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教学情境分析与行动计划两个方面,探讨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反思。
一、教学情境分析教学情境分析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第一步。
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全面了解,教师能够清楚学生的背景、学术水平、兴趣爱好等情况,并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1. 学生特点分析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不同学科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学习风格等。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资源分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网络资源等。
教师应该对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和分析,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资源,提高课堂互动和学习效果。
3. 教学环境分析教学环境是指教室的布局、氛围、学校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教学反思行动计划教学反思行动计划是在教学情境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以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
1. 目标设定与行动计划教师应该根据教学情境分析的结果,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然后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包括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及评价方式等。
2. 教学策略调整根据反思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若发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理解困难,可以采取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深入学习。
3. 教学资源优化教师应该定期更新和优化教学资源。
通过收集各类教学资源,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鲜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4. 评价方式改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调整评价方式。
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在作业评价中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实施与反思教师教学反思需要持之以恒,将行动计划付诸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反思和调整。
1. 实施行动计划教师应按照事先制定的行动计划,将其具体实施到教学实践中。
情境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情境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校教学设备的改善,情境教学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语文教学活动中。
它以煽情的语言、精致的图片、和谐的音乐、适宜的影视片段为手段,将生涩、抽象的内容浅显化、具体化,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但是在情境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现结合本人实践,谈谈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与看法,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时时使用,处处使用。
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堂容量,但它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
有些教师不顾教学内容、不顾教学环节,不管学生年龄差异、接受水平,只要上课就处处使用情境教学,这种为情境而进行情境教学的做法,纯粹是为了赶时髦,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实,任何一种教法都有其适用范围,既要考虑教学内容,也要考虑教育对象。
2. 情感刺激,手段单一。
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习动机,活化心智,陶冶性情,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备受老师们的青睐,但操作时手段比较单一,有些教师情境教学时仅仅停留在眉飞色舞的讲述上,这就弱化了情境教学的感染力,长此以往课堂也就会失去原有的活力,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实,情境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激情的讲述,可以是动情的朗读,可以是逼真的表演,可以是优美的音乐,可以是契合的图片。
因此,我们教师要从各个角度创造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高效地学习,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3. 注重情境,偏离目标。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但在实际的情境教学中,许多教师却把语文教学课上成图片欣赏课或者音乐欣赏课,这些课看起来很好看、很热闹,但偏离了语文的教学目标。
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既妨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又不利于教师的自身发展。
4. 理解错乱,学生捣乱。
在情境教学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对情境理解产生偏差,甚至出现学生捣乱的现象。
情景教学法思考心得体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其中情景教学法因其独特的魅力和实效性,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在实际教学中尝试运用情景教学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现将我的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一、情景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情景教学法源于苏联心理学家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情景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情景教学法强调在教学中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情景教学法的实施策略1. 精心设计情景情景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情景的创设。
在设计情景时,教师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情景应围绕教学内容展开,使学生在情景中自然地接触到知识。
(2)生动有趣:情景应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贴近生活:情景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
(4)层次分明:情景应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创设真实情景真实情景的创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使情景更加生动。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感受知识的魅力。
(3)开展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情景教学法的关键。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具体措施如下:(1)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尽量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2)尊重学生个性: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学生在情景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3)引导学生反思:在情景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情景教学法的反思与体会1.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景教学法的实施,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明显提高。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有效运用策略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有效运用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学生参与度低是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情境教学法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而有些学生可能缺乏主动性,导致参与度不高,影响教学效果。
难以控制学习进度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情境教学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导致学习进度难以把握,容易出现偏差。
学生知识点掌握不牢固也是情境教学法的一个难题,学生在情境中获取知识的有时可能忽视知识点的巩固和复习,导致知识掌握不牢固。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来优化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设置真实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度,巩固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教师们认真思考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就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和有效运用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语文是基础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维逻辑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如何有效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
研究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运用策略,不仅有助于改进当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可供借鉴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的不断创新发展。
深入探讨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2. 正文2.1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一:学生参与度低情境教学法要求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学习,但是学生参与度低可能导致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不高,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问题二:难以控制学习进度情境教学法强调学生根据情境展开学习,而每个学生对学习进度的掌握程度不同,可能导致整个班级学习进度不一致。
“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精选3篇)
“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精选3篇)第1篇: “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情境是数学教学的有力支配,是搭建数学教学的平台。
是开展数学教学的根基。
更是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可以说,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数学教学中的一剂良药。
然而,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与深化,"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不断进入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的今天,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对数学情境教学的开展却产生了新的误解。
进入教学误区。
笔者在多次大型教研活动中发现其教学中存在的几大问题。
这一切,不得不引起教师们深深的反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情境设置只为情景,脱离教学中心当前,正倡导"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目的旨在设置情境,让数学走向生活,让抽象知识具体化、直观化。
达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合理、有效地设置情境,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向轻松,并充满趣味。
可是,这一切却使很多教师的情境设置走向形式化,并远离教学目标,失去教育中心。
错误地把情境设置成一幅美丽的画面,使学生整堂课被陶醉在美丽的幻想中,在你说我斗中度过。
这样的情境,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对策新的课程教学倡导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形式,并不是让教师当观众,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表演。
更不是让课堂变成一幅情境画面。
而是强调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创设一个有利于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不仅要符合教学内容本身,同时要考虑地区实际情况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既要体现情境中的趣味性,又要重视价值性。
"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的宗旨是在情境中发现与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做到提问有目的,有价值,绝不能让学生行走在茫茫的情境海洋中,感到困惑与不解。
做到"数学因教学而情境,因情境而提问,情境服务于教学'。
抓住这个中心。
情境教学将不再是一场梦,不再为情境而情景。
教师教学反思的课堂教学情景和教学反思方法
教师教学反思的课堂教学情景和教学反思方法一、引言作为一名教师,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有效教学方法的必备环节。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深入思考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所作所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就教师教学反思的课堂教学情景和教学反思方法展开讨论。
二、课堂教学情景的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保持警惕,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
反思教学情景,是确保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首先,教师可以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程度。
教师应该经常注意学生的表情、动作和参与度,了解他们是否理解、接受和参与到课堂中。
如果发现学生沉默寡言、不愿发言,教师可以思考是不是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够吸引学生,或者是学生遇到了学习困难。
其次,教师可以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指导是否有针对性。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
如果发现有些学生经常犯同样的错误,教师可以思考是不是自己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学习指导,或者是教学内容过于复杂,需要适当简化。
最后,教师可以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方式。
教师应该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的评估。
如果发现学生在考试中出现较多的错误,教师可以思考是不是自己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自己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评估不准确。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可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日志的方式进行反思。
教师可以在课后记录下自己这节课的教学情况、学生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通过日志的记录,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面的回顾和评估,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录像的方式进行反思。
教师可以将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录制下来,并在课后进行观看和分析。
通过观察录像,教师可以客观地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找出教学中的问题,并思考如何进行改进。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与同事的交流和讨论进行反思。
教师教学反思的教学情景与反思方法
教师教学反思的教学情景与反思方法引言:教师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成果与不足之处,为教育教学的改进提供依据。
本文将探讨教师教学反思的教学情景与反思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
一、教学情景的描述教学情景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特定场景。
例如,我在中学化学课堂上遇到了一个教学情景:学生们对化学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存在困难,并且普遍缺乏实验操作的经验。
二、反思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在教学反思开始前,首先需要询问自己在引导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和实验操作过程中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
通过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合理性观察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反应,判断教学方法是否选择合理。
在这个情景下,我使用了板书和身临其境的案例讲解,但效果有限。
于是我需要考虑其他教学方法,例如实验操作、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
四、反思教学资源的使用回顾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材、实验器材等。
思考是否足够丰富,是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这个情境下,我认识到我需要更多的实验设计和案例分析的资源支持。
五、反思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判断教学效果是否良好。
在这个情景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实验步骤的理解有困难,于是我意识到需要对实验步骤进行详细讲解。
六、反思教学过程的组织清晰性回顾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过程,思考是否合理,是否清晰明了。
通过整理讲解的逻辑关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方程式和实验操作。
在这个情景下,我决定对课堂结构进行调整,将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等环节放在前面。
七、反思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通过鼓励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这个情景下,我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的设计和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八、反思教学反馈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困难。
情境化教学设计反思
情境化教学设计反思情境化教学是一种以情境为基础,通过创造性和互动性的活动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情境化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在设计情境化教学时,我首先要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该是明确的、可实现的,并能够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例如,如果我要教学生如何写一篇说明文,我的学习目标可能是学生能够理解说明文的特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境编写一篇说明文,并能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说明文。
接下来,我会选择一个适当的情境。
情境应该是生动、有趣并与学习目标相关的。
例如,在教学生写说明文时,我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实际情境,比如为学校门口的新建标示牌编写说明文。
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作用,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然后,我会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来支持学生在情境中的学习。
这些活动应该能够帮助学生探索和发现问题,并促使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生写说明文时,我可以设计一个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共同讨论如何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语句来描述标示牌,并互相交流和评价彼此的想法。
这样,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和互动反馈来改进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实施情境化教学时,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要保持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学生应该感到学习是有趣的,并能够积极参与到情境中去。
我可以运用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其次,我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需求。
学生在情境化教学中有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我要及时发现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我可以利用个别辅导、小组辅助学习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最后,我要进行及时的评估和反馈。
评估和反馈可以帮助我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我可以采用口头评价、书面评价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给予具体的反馈和建议。
这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案
“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案2019-09-13摘要:“情境教学”是教学活动中⼀个不可忽视,更不可敷衍的内容,作为⼀名英语教师,应深⼊掌握“情境教学”的内涵,认真分析当前“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原因,寻求解决办法,使“情境教学”能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情境教学存在问题原因解决⽅案何谓“情境教学”?是指运⽤具体活动场境或提供学习资源以激起学⽣的学习热情,以提⾼教学效率的⼀种教学⽅法。
下⾯,我就“情境教学”做⼀个综合的探讨,揭⽰其内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原因,探索创设情境和挖掘⽂本情境的⽅案。
⼀、当前“情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多媒体使⽤过多过繁。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段,也是为众多教师所追求的时髦,很多教师⼀提到“情境教学”,就⾃然⽽然地想到多媒体,并认为在“情境教学”中使⽤的多媒体越多,创设的教学情境就越真实,也就越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平。
于是就导致了部分教师在“情境教学”实践中对多媒体的运⽤不加选择,凡是课⽂涉及到的东西都要想⽅设法找多媒体课件来展⽰,滥⽤多媒体。
表⾯上看学⽣的学习兴趣是调动起来了,但过多使⽤多媒体分散了学⽣的注意⼒,更容易偏离教学重点,创设的教学情境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我们应该认识到适当的使⽤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学⽣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但多媒体的使⽤应该有⼀个度。
(⼆)偏离了教学⽬标。
⽪亚杰在《教育科学与⼉童科学》中曾说: “当⼉童游戏的时候,也是在发展他的知觉、他的智⼒。
”基于此,在情境教学中很多教师⾮常重视活动和游戏,追求宽松、愉快的⽓氛,这是⽆可厚⾮的。
但是部分教师常常照顾不到教学⽬标,把握不住教学重点,对⽆关痛痒的⼀些环节采⽤演绎现实⽣活来创设情境,营造⽓氛,虽然课堂上充满了活⼒,由于没把握住教学重点,看似⽓氛活跃的课堂,创设的情境游离于⽂本之外,⾮但不能批⽂⼊境,反⽽⽩⽩浪费了师⽣的时间和精⼒。
(三)情境教学的随意性。
可以肯定地说,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创设出的“情境”是⽣动逼真的,很容易把学⽣带⼊情境进⾏训练和学习,也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消化理解,⽼师也为⾃⼰创设情境成功⽽⾃豪。
教学情境设置反思
教学情境设置反思教学情境设置是一项关键任务,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一个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动力,而一个不合适的教学情境则可能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或无法专注。
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教学情境进行反思和调整。
一、为何需要反思教学情境设置教学情境设置选择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特点:学生的年龄、性别、学习能力等特点都会影响到他们对教学情境的适应程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相应的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教材内容:教材内容的复杂性、抽象性等因素都会影响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来选择适当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不同的情境来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需要思考如何通过情境设置来达到教学目标。
4. 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物理条件和氛围也会对教学情境产生影响,教师需要考虑如何营造一个积极、舒适的学习环境。
二、教学情境设置的反思方法1. 观察和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行为,并及时记录下来。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记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不同教学情境的适应情况,进而进行反思和调整。
2. 学生反馈: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或个别交流等方式征求学生对教学情境的评价和建议。
学生的反馈是了解教学情境设置效果的重要依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反思和改进。
3. 教师总结:教师需要对每一节课的教学情境设置进行总结,思考哪些情境设置效果好,哪些情境设置效果不佳,并找出原因。
通过对教学情境的总结和归纳,教师可以逐渐提高教学情境设置的能力。
三、教学情境设置的优化策略1. 个性化设置: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个性化地设置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环境。
2. 互动与合作:创设互动与合作的情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反思与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只重视训练学生解答已提出的问题,并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解题模式去反复强化训练,而忽视了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
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只有当学生深入思考后,需要问个“为什么”的时候,思维才算是真正地启动。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得知识的问题性的思维过程,而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动因。
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局部环节上,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唤起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巨大的内驱力,使学生进入探索者的角色,并真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获得认知和能力。
二、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实施的理论依据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指出,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起始于问题,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
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的问题教学论也认为,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创造性教学,可让学生从中从事系统的、独立的探索活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方法体系。
教师如何设置问题情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关系到探究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1.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使学生一时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
所以悬念式问题的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路,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加强记忆,有利于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新知,发展智力。
2.创设质疑式问题情境
疑问是发现问题的信号,解决问题的前提,形成创新思维的起点。
有了疑问,学生就不再依赖于既有的方法和答案,不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是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的影响,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敢于用一种新颖的、充满睿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力求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发现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3.创设矛盾式问题情境
由于学生知识、经验、能力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可能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见解。
教学中利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或抓住学生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认识理解的差异,挑起“矛盾”,引发争论,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并且通过分析、判断、推理等过程获得对事物的全面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
4.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
开放性问题是一种探索性问题,学生并不能完全依靠所学的知识或模仿教师传授的某种现成方法马上就能回答,而是要求学生善于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善于打破常规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思维活动具有独创性。
思起于疑,有
疑始有进。
疑要有一定高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选择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习亲身体验,感受学习探究的全过程,形成学生积极探究态度,提高探究能力,获取教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问题情境,可以促进学生在积极性的帮助下自主地、能动地实现数学学习再创造。
四、设置的情境问题所应具备的特点
1.设置的情境问题要有分明的针对性、层次性问题情境的设置应有一定的针对性,即针对学生认知上的缺口和疑处。
问题应符合思维发展的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根据知识结构层层推进,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2.设置的情境问题要有极强的现实性
情境所设置的问题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设”情境。
“生活即学习”,教学环节中提出问题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会感到特别地亲切,也特别地有兴致,思考的激情也特别的强。
从而能拓宽知识面,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3.设置的情境问题要有适度性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设置难易适度的问题情境。
如果设置的问题情境使隐含的问题过于简单,就无法形成认识上的冲突,激不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如果隐含的问题的难度太大,就会使学生产生退缩心理,失去参与的信心和热情。
因此,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既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密切的联系,又要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和强度,学生要经过努力探索才能解决的问题。
4.设置的情境问题要有拓展性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通过改变探究的目的、要求及条件,在原已得出的问题结论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延伸,编制新的问题情镜,从而激起学生新一轮的认知冲突,发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困惑,让学生化无疑为新疑,迫不及待地继续学习,实现学生思维的可持续发展。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
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5.设置的情境问题要有良好的启发性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决心,不搞无问而问,无病之呻吟,不必要的不问,不搞表面文章,设置的问题应是能够回答又不是不需思考的,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
这样的问题若能解决,学生既有深刻的印象,又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学习的兴趣情绪也会保持并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