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古诗词经典诵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经典诵读”出口评价表(定稿 2013.9)
1.备课组长需要提供诗词全部内容:标题、朝代、作者、内容;
2.出口考核的原则:六、九年级语文教师
3.分两次考查10月底11月初检查内容一半,12月底考查后半内容,成绩计入班级量化考核中。
4.学生全员考查
5.具体时间择日通知
6附:古诗词考查内容
六年级古诗词文诵读
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乙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论语》五则(孔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⑤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后半部分: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
晖。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浣溪沙(宋)苏轼
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yǎn)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yǎn)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龟虽寿
(【东汉末年】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teng)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⑵,初日照高林⑶。
曲径通幽处⑷,禅房花木深⑸。
山光悦鸟性⑹,潭影空人心⑺。
万籁此俱⑻寂,但余钟磬[qìng]音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论语》五则
⑥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尔》)
⑧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⑩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