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五特”经济建设八大产业集群的意见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五特”经济建设八大产业集群的意见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五特”经济建设八大产业集群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9.19•【字号】宛政〔2021〕18号•【施行日期】2021.09.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五特”经济建设八大产业集群的意见宛政〔2021〕1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官庄工区、鸭河工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发〔2021〕1号)、《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豫发〔2021〕1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强省的意见》(豫政〔2020〕21号),现就发展花、药、果、菌、茶“五特”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八大产业集群,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化创新引领,聚集资源要素,聚焦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完善利益链,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花、药、果、菌、茶现代农业“五特”经济、八大产业集群产业体系,使之成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的新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载体,为建设新兴区域经济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目标任务。

到“十四五”末,花、药、果、菌、茶五大特色产业生产规模、标准化水平、市场竞争力、产业效益明显提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覆盖率达到40%以上;加工转化率达到75%以上,年营业收入30亿元、50亿元、100亿元、30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分别达到10家、5家、2家、1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形成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集群联农带农的利益机制进一步完善,成为农民增收致富重要来源。

南阳市高新区培育光电产业集群的调查与思考

南阳市高新区培育光电产业集群的调查与思考

平 。首先是 围绕 项 目做 大做 强 龙 头企 业 。南 阳市
高新 区 大 力 支 持 并 引 导 社 会 资 源 向龙 头 企 业 集
[ 收稿 日期 ]0 2— 1—1 21 0 0
[ 作者简介 ] 缑长艳 (9 1 ) 女 , 18 一 , 河南滑县人 ,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 学校讲师 , 经济学硕士 。
第2 6卷 第 2期
21 0 2年 4 月
河南财政税务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u n lo n n C l g fF n n e & T x t n o r a fHe a o l e o i a c e a ai o
Vo . 6 N . 12 . o 2
Ap . r 201 2
( ) 断提 高创新 能 力 五 不
节点 , 品附 加值 较低 。同 时 , 些 产 品 主要 是 为 产 这 索尼 、 普生 、 爱 佳能 、 星 等 国际 著 名企 业 作 配套 , 三 没有 形成 自己的 品 牌 , 没 有 形 成 面 向市 场 的终 也 端产 品 。近年 来 , 中光 学 开始 涉 足前 投 影 电视 、 商
二 、 阳市 高 新 区光 电产 业 集 群发 展 中的 突 南
出 问题
近 年来 , 阳市 高 新 区坚 持 光 电产 业 集 群 化 南
的思路 , 大 了产 业 培 育 力 度 , 业 规 模 不 断 扩 加 产 大, 产业 集 群 逐 步 形 成 并 步 入 较 快 发展 阶段 。同 时 , 电产业集 群 发展 中也暴 露 出一些 问题 。 光 ( ) 一 产业集 中度 不 高, 头企业 带动 力不 强 龙
用 和家用 投 影 机 等 领 域 , 出 自主 品 牌 “ 推 中光 学 C S A 投影机 、 屏幕 等显示 产 品 , O T R” 大 但技 术 水平 与 国 内外 知名 光 电终 端 产 品制 造 商 相 比还 有 较 大 差距 , 还没 有形 成竞 争优 势 。 ( ) 术创 新 不够 , 三 技 发展后 劲 不足

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20年)

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20年)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3)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3)第二节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 (4)第三节城市规模 (5)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第一节区域协调 (6)第二节市域生态系统和空间管制 (7)第三节城镇化和城乡统筹 (11)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 (16)第五节市域历史文化保护 (18)第六节市域市政基础设施 (20)第七节城乡综合防灾减灾 (23)第八节市域旅游发展与布局 (24)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 (25)第一节空间布局 (25)第二节居住用地 (27)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28)第四节工业和仓储用地 (31)第五节绿地系统和水系 (33)第六节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 (36)第七节城市交通 (39)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 (44)第九节综合防灾减灾 (50)第十节环境保护 (54)第十一节城市特色和整体城市设计 (56)第十二节旧城更新 (58)第十三节地下空间 (60)第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62)第六章附则 (64)附表 (65)第一章总则第1.1条编制目的为指导南阳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规,编制《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2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针对南阳人口大市、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环境重点地区的特点,着重加强城市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的统筹协调。

全面提升城市经济社会实力和区域综合影响力,打造中原崛起的新支点,引领豫西南及周边地区快速、稳步、高效地发展。

第1.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2、《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年)》等上位规划;3、《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等区域发展战略;4、国家、省、市相关标准规范。

第1.4条规划期限2011-2020年。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南阳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4.07.26
•【字号】宛政〔2024〕5号
•【施行日期】2024.07.2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土地资源
正文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
2035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官庄工区、卧龙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南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经省政府批复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南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南阳市人民政府
2024年7月26日。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阳市现代产业体系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阳市现代产业体系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阳市现代产业体系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8.17•【字号】宛政[2010]58号•【施行日期】2010.08.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阳市现代产业体系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宛政〔2010〕5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南阳市现代产业体系规划(2010-2020年)》已编制完成并经过专家组论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八月十七日南阳市现代产业体系规划(2010-2020年)改革开放以来,南阳市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南阳市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发展既面临挑战也存在重大机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精神,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重点产业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制订南阳市现代产业体系规划(2010-2020年)。

本规划所述现代产业体系是指根据南阳市现有产业基础,顺应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低碳化的趋势,建设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创新为动力,以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群为主体,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和生态效益良好为其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

本规划是指导南阳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发展现状近年来,南阳市工业化快速推进,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一批骨干企业和特色园区快速成长,产业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

“二三一”型产业结构初步建立。

工业快速发展,所占比重大幅提高;文化旅游等服务业迅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0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9.2:45.7:25.1,2008年调整为21.1:52.3:26.6,实现了由“二一三”向“二三一”型产业结构的转型,初步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南阳市工业调查报告

南阳市工业调查报告

南阳市工业调查报告南阳市工业调查报告一、引言南阳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是河南省的重要工业城市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南阳市工业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本文将对南阳市的工业发展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南阳市工业概况1. 工业结构南阳市的工业结构多元化,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制造业、能源、化工等。

制造业是南阳市最重要的工业领域,其中包括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制造等。

能源领域主要以煤炭和电力为主,南阳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发电能力。

化工领域主要以石油化工为主,南阳市拥有多家石化企业。

2. 产业集聚区南阳市拥有多个产业集聚区,其中最著名的是南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该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是南阳市重点发展的工业园区之一。

开发区内有众多的企业,涵盖了汽车制造、电子制造、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

三、南阳市工业发展现状1. 制造业南阳市的制造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汽车制造业。

南阳市是中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拥有多家汽车制造企业,包括东风日产、东风悦达起亚等。

这些企业在南阳市就业人数众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能源南阳市的能源产业也十分发达。

南阳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河南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同时,南阳市还拥有多个发电厂,能够满足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电力需求。

3. 化工南阳市的化工产业主要以石油化工为主。

南阳市有多家石化企业,包括南阳石油化工公司等。

这些企业在南阳市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南阳市工业发展趋势1. 制造业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南阳市的制造业将面临升级的挑战。

未来,南阳市的制造业将逐渐向高端制造业转型,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2. 绿色发展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南阳市的工业发展也将朝着绿色发展方向转变。

南阳市将加大环保投入,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环境污染。

3. 产业协同南阳市将进一步推动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

通过加强产业链的衔接和合作,南阳市的工业发展将更加有活力和竞争力。

南阳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思考与建议

南阳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思考与建议

南阳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思考与建议摘要:本文系统地从南阳区域经济隆起带建设、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于南阳区域经济发进行了相关分析并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河南省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处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

全市共有2个行政区、4个开发区、10个县,面积总和2.66万平方公里,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发展战略不断调整,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中西部加速了城镇化建设,南阳的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带动。

2014年在河南省社科院公布的《中原经济区省辖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中显示:南阳连续三年位居中原经济区30省辖市第四,在河南省仅次于郑州、洛阳,位居第三。

2015年南阳市的经济发展速度仍居河南省前列。

与此同时,我们不可忽视的是南阳市在中西部地区中仍算不上发达。

因此,要让南阳市更好的走向世界,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我们要全方位努力打造新南阳。

下文中,我们将总结出南阳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结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南阳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1.区域内的自然资源丰富南阳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从旅游业资源看来:南阳市区的南阳府衙、武侯祠、汉画馆、医圣祠、卧龙岗等都是远近闻名的文化遗址。

南阳县区的地理位置优越,景点众多,西峡老君洞、南召宝天曼、丹江水库、老界岭、西峡恐龙园等这些景点数不胜数。

政府若采取措施,加大对景点的投资力度,使各地区的自然景观具有各自的特点并不断发展壮大。

除了旅游业资源,矿产资源也是相当可观的,南阳市具有矿种84个,矿产地五百多处,已经探明的矿产中,天然碱、红柱石、银矿等等居国家首位,像花岗岩、水泥、大理石等料材产量也是名列前茅的,除了这些,还有南阳的珍贵资源―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玉。

以上这些均为南阳的重要矿产资源。

这些资源为南阳区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南阳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

《南阳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

《南阳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第一部分规划背景一.区位南阳新城位于南阳城区东侧,北至南阳北绕城高速、南至秀海湖生态廊道、东至兰南高速和郑万高铁、西至白河。

处于宁西发展走廊与焦柳发展走廊的交汇处。

区位图二.编制背景本轮规划修编立足于新时代、新需求,围绕“新动能、新空间、新标准”三大亮点展开,对标雄安新区的先进理念,实现空间精明增长和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城镇化。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南阳“重要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更好地诠释“满城绿色半城水”主旋律,达到“独树一帜、刮目相看”的要求,经市政府批准,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委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南阳市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编制工作(以下简称《南阳新城区总规》)。

期间,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分别征求了南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厅级离退休老领导及市直有关部门的意见。

2018年3月29日,《南阳新城区总规》成果通过了市政府组织的专家论证,经修改完善后,目前已完成《南阳新城区总规》(草案)的编制。

三.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北至绕城高速、南至商务中心区南边界、东至兰南高速和郑万高铁、西至白河,规划面积95.76平方公里。

研究范围:南阳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面积约为7225平方公里。

四.规划期限近期为2018-2020年,远期为2021-2035年。

五.技术路线第二部分发展条件一.现状分析1.1自然条件与资源地形地貌: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气候气象:南阳地处北纬32°17′-33°48′,东经110°58′-113°49′,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水文资源:市内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全市主要河流有丹江、唐河、白河、淮河、湍河、刁河、灌河等,水储量、亩均水量及人均水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地方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分析

地方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分析

地方经济地方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分析牛海涛 武汉理工大学摘要:地方性的产业集聚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以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为例,探寻地方产业集聚区在发展中存有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南阳市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481-02产业集聚是以产业的空间集聚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形式,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但在县市级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地理环境限制、政府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在产业集聚的发展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为此,笔者对河南省南阳市的产业集聚区进行深入调研,力图以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为例,探寻地方产业集群在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目前,南阳市共有16个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区面积达到182.52平方公里,2016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400亿元,其中西峡县产业集聚区、内乡县产业集聚区等7个产业集聚区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民超百亿元。

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南阳市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

二、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发展存在的问题虽然南阳市的产业集聚区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各种制约因素互相交织,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建设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

(一)主导产业同质性较强,区域内产业竞争加剧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导致竞争加剧。

当前,南阳和周边地区均处在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竞相发展、相互赶超的竞争格局日益加剧,在资源、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争夺日趋激烈。

同时,南阳工业又处于产业链前端,面临着产业延伸不足、产品附加值偏低等问题。

产业类同导致产业集聚区竞争加剧。

南阳产业集聚区发展仍存在较强的产业同构性,各个集聚区差异化、互补性仍偏低。

南阳产业集聚区确定的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机械制造、机电制造、农副产业品加工、建材、纺织服装等行业,产业结构类同问题比较突出。

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

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

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来源:南阳市规划局作者:规划局共计: 5513 字sj一、规划范围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南阳市中心城区白河南部,东至经十三路、南至沪陕高速公路与许平南高速公路、西至规划的城南大道(暂命名,即独山大道在白河大桥以南的延伸路)与新能源产业集聚区毗邻、北至规划的黄河路,规划面积15.63平方公里。

本规划界线是从有利于对接南阳城市总体规划,有利于满足省发改委批定的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两个产业集聚区各自的面积,有利于两个产业集聚区今后的规划建设管理角度考虑所确定的。

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其中近期2009-2012年,中期2013-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三、规划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2005.12;3.《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 B J 137—90;4.《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2009.4.7;5.《关于抓紧开展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豫发改工业〔2009〕608号;6.《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09;7.《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南阳市人民政府,2008.8;8.《南阳市白河南区域分区规划(2007-2020)》,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10;9.《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10.其它与产业规划、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四、发展定位根据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及其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的趋势,并基于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和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现状,规划的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应充分发挥已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以河南中光学集团、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河南中南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阳金冠集团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为突破,以市场为导向,实施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推动南阳跨越发展——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五篇》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推动南阳跨越发展——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五篇》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推动南阳跨越发展——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五篇》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推动南阳跨越发展——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日前,市政协组织市政协委员和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进行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围绕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建言献策,形成了《市政协关于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推动南阳跨越发展的调研报告》,并报送市委、市政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为了切实贯彻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建设科技强市、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市政协确定了“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年度重点调研课题,成立专题调研组,由市政协主席刘朝瑞牵头,柳克珍副主席具体组织实施。

调研组通过深入市内企业实地调查,赴外地考察学习,召开市直部门、金融机构、重点企业、大专院校负责同志座谈会,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真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至去年底,我市培育形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35家。

已建有国家高新区和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建了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先后与国内外2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全市各类企业已建成技术研发中心333家。

我市共获得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66项,申请专利1.5万件,年均增速达到59.5%,全市近50家企业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230多项,超高效电机、大颗粒金刚石、数字化超深井石油钻机装备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了产业化,科技创新主要指标进入全省前列。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十一五”末的66.7亿元增长到“十二五”末的166.2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6.6%,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激增至56%。

南阳市北部最新规划方案

南阳市北部最新规划方案

南阳市北部最新规划方案引言南阳市是河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中原腹地,是一个经济发达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南阳市北部地区的规划也日益重要。

为了更好地应对城市发展带来的挑战,南阳市政府近期公布了北部地区的最新规划方案,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发展目标南阳市北部地区规划方案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促进经济繁荣、社会公平、生态友好和文化繁荣的综合发展。

区域布局南阳市北部地区规划方案主要包括三大板块:产业发展区、生活区和生态保护区。

产业发展区产业发展区是南阳市北部地区规划的核心。

这个区域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通过引进一流的企业和高端科技人才,提升北部地区的产业实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该区域将建设现代化的产业园区,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包括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

这将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加速经济的发展。

生活区生活区是为北部居民提供便利生活服务的核心区域。

规划方案将注重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建设高品质住宅区、文化娱乐设施、商业中心和教育医疗机构。

同时,加强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

在生活区的规划中,注重绿化和环境保护,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增加公园绿地和景观区域,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提高生活质量。

生态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是南阳市北部地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资源,规划方案将合理划分生态保护区和开发区,确保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在生态保护区内,建设生态科普基地和环境教育中心,加强生态保护意识的普及,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措施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南阳市北部地区规划方案提出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节能减排、推广清洁能源、提高废弃物处理效率等。

同时,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水资源保护体系。

《南阳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

《南阳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

《南阳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第一部分规划背景一. 区位南阳新城位于南阳城区东侧,北至南阳北绕城高速、南至秀海湖生态廊道、 东至兰南高速和郑万高铁、西至白河。

处于宁西发展走廊与焦柳发展走廊的交汇 处。

区位图二. 编制背景本轮规划修编立足于新时代、新需求,围绕“新动能、新空间、新标准”三 大亮点展开,对标雄安新区的先进理念,实现空间精明增长和以人为本的高质量 城镇化。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南阳“重要区域中心城市” 的定位,更好地诠释“满城绿色半城水”主旋律,达到“独树一帜、刮目相看”区位图南阳新城区发展总霜划(2018年B03S年)崗|!L 立子大(X5t-t- r 妙;阳力兀由右厂苗1户苹册珊代于麻渺iNPR , 1活沖向止岱啣已谀 h 至烦返曲丰巧删 于节“冋临連曲U 万鬲数 酉至鬥 河.毗而哲的95.7平方曹堂.新城盘包匡擁建0机唏、那万旦5V 邨谢触、三网!i 速,啊山甌城怎谡歩』 1S ■大交ii 基咄血.蛀壬宁酣摆芒廊与匡也如底走榆的迟口1,的要求,经市政府批准,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委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南阳市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编制工作(以下简称《南阳新城区总规》)。

期间,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分别征求了南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厅级离退休老领导及市直有关部门的意见。

2018年3月29日,《南阳新城区总规》成果通过了市政府组织的专家论证,经修改完善后,目前已完成《南阳新城区总规》(草案)的编制。

三.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北至绕城高速、南至商务中心区南边界、东至兰南高速和郑万高铁、西至白河,规划面积95.76平方公里。

研究范围:南阳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 面积约为7225平方公里。

四.规划期限近期为2018-2020年,远期为2021-2035年五.技术路线伞域总体规划第二部分发展条件一.现状分析1.1自然条件与资源地形地貌: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原则与理念宁间着訓吋rrsc燎左W遍台迫亠火规划伺堆紀迎靭划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气候气象:南阳地处北纬32° 17' -33° 48',东经110° 58' -113° 49',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2023年度南阳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2023年度南阳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南阳市作为河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科技发展一直都是政府高度重视的领域。

为了推动南阳市的科技发展,提高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南阳市政府特别制定了2023年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举措和政策来支持这些项目的实施。

本文将对2023年度南阳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了解南阳市在科技发展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项目概况南阳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旨在促进南阳市科技产业的发展,提高南阳市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南阳市经济的转型升级。

该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支持科研机构。

鼓励科研机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支持他们在人才引进、科研经费等方面的需求。

2. 扶持科技企业。

支持科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帮助他们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核心技术水平。

3.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各种方式,促进科研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提高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

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为南阳市的科技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5. 加强科技创新合作。

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科技创新合作,吸引外国优秀科技资源,促进南阳市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

二、项目重点2023年度南阳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新一代信息技术。

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快南阳市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2. 生物医药。

加大对生物医药领域的支持,培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高南阳市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竞争力。

3. 新能源。

加大对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和支持力度,推动南阳市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4. 高端装备制造。

支持南阳市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5. 环保科技。

加快环保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南阳市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

6. 农业科技。

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提高南阳市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项目实施南阳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实施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来支持,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简介

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简介

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简介一、总体情况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由两个区域组成,一个是高新区正在开发建设区域(简称北区),于1995年经省政府批准,规划面积9.2平方公里,管辖面积24.86平方公里;另一个是南阳市白河南区域((简称南区),于2009年经省政府确认,规划面积15.63平方公里,管辖面积23.2平方公里。

规划建设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明晰产业发展方向,努力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产业布局合理、空间统筹利用,把其培育成为规模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明晰、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有力的先进产业集聚区、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和现代化城市功能区。

发展目标:到2015年, 引进工业项目100个,其中五百强企业7-10家,总投资额200亿元以上,其中,高新技术项目60个,总投资额80亿元以上,合同利用外资8000万美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6000万美元以上,培育上市公司3-6家。

地区生产总值200-300亿元、工业总产值500-800亿元、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于60%;高新区中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高新区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的60%以上;现代服务业总收入占全区营业总收入的比例高于30%。

产业布局:以光电、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为主导,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实施一批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引领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增强集聚区的产业支撑和带动能力。

二、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成立以来,按照“工业立区、项目兴区、高新技术产业强区”的发展思路,完善产业规划,紧紧依托区内龙头企业,引进与培养并重,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光电、新材料等支柱产业。

今年围绕主导产业纳入省重点工程项目6个,市重点项目22个,近期还将有15个超亿元工业项目集中开工建设,逐步壮大支柱产业,形成特色产业基地。

初步形成了以光学、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三大产业集群。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阳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的通知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阳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的通知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阳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8.02•【字号】宛政办〔2022〕52号•【施行日期】2022.08.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正文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阳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的通知宛政办〔2022〕5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南阳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2年8月2日南阳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南阳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依据国家、省科技创新“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编制,明确“十四五”时期南阳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科技支撑南阳市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的行动指南。

一、开启区域创新高地建设新征程(一)基础与形势“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发展大局,长远谋划推动科技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新成就。

共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0家,基本实现大中型企业全覆盖,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6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50家,总量居全省第五位。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从31.4%提高到50%以上,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一批民营企业通过创新驱动迅速崛起,牧原集团、龙成集团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2家企业进入河南省民营企业100强,上市企业达11家。

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7.9亿元,是2015年的50倍;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1.09%提升到2020年的1.15%,增长5.5%;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5年年底的55%提升到2020年的60.2%,圆满完成“十三五”既定目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1.27•【文号】国办函〔2017〕14号•【施行日期】2017.01.2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17〕14号河南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国务院批准,现通知如下:一、国务院原则同意《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豫鄂陕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南阳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南阳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376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优化村镇布局,加强对村镇建设的指导,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8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65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要根据南阳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以及《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来源:南阳市规划局作者:规划局共计: 5513 字sj一、规划范围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南阳市中心城区白河南部,东至经十三路、南至沪陕高速公路与许平南高速公路、西至规划的城南大道(暂命名,即独山大道在白河大桥以南的延伸路)与新能源产业集聚区毗邻、北至规划的黄河路,规划面积15.63平方公里。

本规划界线是从有利于对接南阳城市总体规划,有利于满足省发改委批定的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两个产业集聚区各自的面积,有利于两个产业集聚区今后的规划建设管理角度考虑所确定的。

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其中近期2009-2012年,中期2013-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三、规划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2005.12;3.《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 B J 137—90;4.《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2009.4.7;5.《关于抓紧开展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豫发改工业〔2009〕608号;6.《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09;7.《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南阳市人民政府,2008.8;8.《南阳市白河南区域分区规划(2007-2020)》,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10;9.《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10.其它与产业规划、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四、发展定位根据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及其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的趋势,并基于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和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现状,规划的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应充分发挥已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以河南中光学集团、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河南中南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阳金冠集团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为突破,以市场为导向,实施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在强化产业优势的前提下,积极拉长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发挥规模效应,推动产城整体发展。

要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承接国内外投资项目、东部外迁项目,加强自主创新,形成从产品研发、中试到产业化、规模化产销的新格局。

据此,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定位是:以新材料、现代机电装备和光电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打造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冷光学和超硬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建成具有特色的现代化产城一体的城市新区。

五、发展目标1、总体发展目标按照“产业分区,以产带城,产城结合”的发展模式,统一规划,建设围绕项目进行,以本地优势企业为基础,以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性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加强研发、自主创新为突破,以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拉大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为主要任务,以特色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目标是建设成为经济实力强大、生产生活功能配套齐全、人居环境宜人的产城一体化城市新区。

2、规划分期发展重要目标预测分析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南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现状投资强度是150万元/亩,规划参照江苏省2002年确定的投资强度标准(苏南、苏中和苏北每亩地分别为360万元、240万元和120万元),确定近期投资强度达到高于苏北的标准,取150万元/亩;中期达到苏中水平的240万元/亩;远期300万元/亩。

工业用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根据表3-1分析,2002年江苏沿江开发区大部分单位面积工业总产值都达到了20亿元/平方公里以上,南京江宁经济开发区约40亿元/平方公里,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达到67亿元/平方公里。

规划确定近、中、远期规划区工业用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分别为40、80和120亿元/平方公里。

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比:南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现状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比约为1:2.6,投入产出比按照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要求为1:4,而昆山国家级经济开发区2005年就实现了1:6.4的投入产出比。

根据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定位,规划确定规划区近、中和远期投入产出比为1:3、1:4和1:6。

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重:根据统计数据,2007和2008年5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73.14%和71.65%;从多个国家级开发区的近年统计数据看,大部分开发区工业产值所占比重大部分在60-80%之间;规划确定规划区近、中和远期工业产值所占比重分别为80%、75%和70%。

3、分阶段发展目标(1)近期(2009-2012年)近期完成发展区一期(4.80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 2.35平方公里)的规划建设任务。

借助近期经十路、雪枫路两条道路同步建设,完成产业集聚区内部分道路、供排水、电力通信、绿化景观、环保设施等基础设施工程,完成部分居住、商业、生活服务等设施,以及市场、物流仓储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按照“产业经济集聚化,城市建设特色化,产城发展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坚持在“产业分区集聚”发展战略框架下,高起点规划建设以二机石油装备、英威东风机械、防爆重型电机等为主的机电装备及其它集聚小区、以中南工业公司为中心的新材料产业区、以中光学集团为主的光电产业区,全力建设和培育科技研发和教育培训中心。

整合资源,与南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同步发展,形成南阳一园两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争取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中期(2013-2015年)规划中期(发展区二期)新增建设用地 5.4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2.24平方公里,建成河南省示范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国家知名高新技术产业区。

(3)远期(2016-2020年)在规划控制区用地(5.38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 2.01平方公里)上继续发展,全面完成产业集聚区15.63平方公里建设。

把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研发、教育培训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引领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成为城市功能完善、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宜居、宜业新城区;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走向国际,实现跨国经营,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国领先,世界先进的光电产业、机电装备及新材料产业研发生产基地。

六、产业布局规划集群布局的目的是从整体上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一个技术进步不断加快,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的市场中,提高竞争力,取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方式就是不断的创新。

集群本身会促进区域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但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创新的动力机制还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无法正常运行。

因此,一个理性政府所制定的集群政策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鼓励和促进集群内企业的创新,为产业集群营造一种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区域创新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根据上述分析,按照规划区的目标和功能定位,规划区高产业布局主体应是:以南阳中心城区加快发展和规划区作为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载体为重点,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集群,培育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和辐射源。

从规划目标来看,世界一流的光电产业、超硬材料及机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基地并非本次规划的15.63平方公里的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所能承担或者实现的,它需要更大的备用发展空间和辐射发展空间。

因此在充分考虑产业集聚区的规模性、集聚性和增长性基础上,按照“提升核心区、留足备用区、扩大辐射区”的空间布局思路,进行世界一流的光电产业、超硬材料及机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基地的合理布局。

(1)核心发展区即本次规划范围确定的15.63平方公里的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集中布局新材料产业区、机电装备及其他产业区、光电产业区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区等,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企业及研发、中试、总装集中布局在集聚区。

(2)备用发展区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本次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可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至2020年。

未来3大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预留充裕的空间,主要分布在核心区南部的许平南高速公路以南区域,核心区东部的经十三路以东区域,保证总用地规模达到30平方公里,上述空间土地利用规划随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调整。

(3)辐射发展区产业辐射区的设置,以拉长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扩大市场为主要目标,除与高新技术相关的企业总部、科研、生产、总装、销售摆放在产业集聚区,近期将周边宛城、卧龙、镇平、方城、邓州、西峡等县市区列入辐射区,带动全市资源开发,形成独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基地。

中长期以河南、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为目标,通过产品、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的交流,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形成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发展格局。

七、建设时序本着“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滚动发展”的原则,规划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建设:近期建设阶段(2009-2012年)、中期建设阶段(2013-2015年)、远期建设阶段(2016-2020年)。

近期建设阶段(2009~2012年)1、发展思路及规模近期阶段依托中心城市干路-经十路、雪枫路和纬七路建设,着重完成一批近期用地内的土地征用、平整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新建为重点,理顺规划区内外各种关系,落实产业布局中龙头企业主导产业项目的用地,短期内形成规模,做好产业集聚准备工作,同时为中小企业发展建设部分标准厂房。

到2012年规划区人口将发展到 3.5万人,规划建设用地 4.80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用地的30.71%。

2、发展重点主要建设用地方向为雪枫路以南、经十路和纬七路两侧的部分区域,基本沿路开发,使三大主导产业园区和综合服务区、部分配套居住区齐头并进,使产业、服务、生活居住等功能基本配套。

工业用地根据规划区产业布局,对规划的机电装备及其他产业区、光电产业区、新材料产业区要尽快形成规模,加大它们的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力争部分核心研发环节有所突破,以此提升产业集聚区综合实力,为未来良性发展打下基础。

此阶段工业用地建设主要是经十路两侧和纬七路南侧规划的工业用地。

居住用地主要发展雪枫中段两侧以及1、3号安置小区的两处规划的居住区域,主要是为产业区发展配套的农民拆迁安置区以及集资房区和一般居住小区。

公共设施主要建设纬七路与雪枫路之间规划的公共服务设施区的部分区域。

要重点加快推进规划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规划区道路、电力、供排水、通信、绿化以及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善配套功能。

中期建设阶段(2013~2015年)1、发展思路及规模此阶段为高效增长阶段,在追求速度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效益和质量。

完善投资环境,建成一批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实体,继续建设一部分住宅区,带动园区三产发展,初步形成产城一体化发展雏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