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的电光效应

合集下载

液晶的电光效应

液晶的电光效应

液晶的电光效应摘要:本实验中我们主要研究液晶的物理性质如旋光性电光效应等。

我们在实验中分别测量液晶盒的扭曲角及显示对比度、电光响应曲线及响应时间,观察分析液晶光栅。

我们通过这些来了解液晶在外电场作用下的变化及其引起的液晶光学性质的变化,并掌握对液晶电光效应测量的方法,最后还用白光光源观察了衍射特性。

关键词:液晶电光效应、响应时间、液晶光栅 1、引言19世纪末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兹尔在测定有机化合物熔点时发现了液晶。

到了20世纪20年代随着更多液晶材料的发现及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液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将液晶分类。

30年代到50年代人们对液晶的各向异性、液晶材料的电光效应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到了60年代液晶步入了使用研究阶段。

自1968年海尔曼等人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液晶显示器以来,在四十年的时间里,液晶显示器以由最初在手表、计算器等“小、中型”显示器发展到各种办公自动化设备、高清晰的大容量平板显示器领域。

本次实验主要就是研究一些液晶的基本物理特性,包括各向异性旋光性等。

通过实验得到液晶盒的扭曲角、电光响应曲线及响应时间,观察分析液晶光栅和白光的衍射现象,知道液晶在外场作用下光学性质的改变并掌握相关的实验方法。

2、 理论 (1)、液晶的定义及分类1、一些物体在中介相中具有强烈的各向异性,同时又有类似于液体的流动性。

2、液晶根据分子排列和平移的取向有序性分为3类:近晶相、向列相、胆甾相。

(2)、液晶的基本物理性质:1、液晶的介电各项异性——这是电场对液晶分子的取向作用产生的。

当外电场平行于或者垂直于分子长轴时,分子极化率不同表示为 、 。

当一个任意取向的分子被外电场极化时,由于 与 的区别,造成分子感生电极矩的方向和外电场的方向不同,从而使分子发生转动。

对于自由分子,如果 > 则分子旋转至长轴与E 重合;如果 < 则长轴与E 垂直。

2、液晶的光学各向异性——双折射效应。

光在液晶中传播会产生寻常光与非寻常光,表现出光学的各项异性。

液晶电光效应

液晶电光效应

液晶电光效应液晶电光效应是一种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的现象。

它是由于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取向改变,从而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和偏振状态,导致光的透过性和反射性发生变化。

液晶电光效应广泛应用于电子显示器、光学通信、激光技术等领域。

液晶分子是一种具有长形分子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具有两个端基团和一个中心环状结构。

当液晶分子处于无外界作用力下时,它们呈现出无序排列状态。

但是,当外加电场时,由于电场力的作用,液晶分子会发生取向改变,并且沿着电场方向排列。

这种取向改变会导致液晶材料对入射光线的偏振状态产生影响。

根据不同的取向方式,可以将液晶材料分为两类:向列型和扭曲型。

在向列型液晶中,分子沿着同一个方向排列,并且与相邻层之间保持平行关系。

在扭曲型液晶中,相邻层之间呈现出扭曲的排列方式,形成了一种螺旋状的结构。

液晶电光效应的基本原理是偏振光的旋转。

当偏振光通过液晶材料时,由于液晶分子的取向改变,偏振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通过旋转角度来描述。

当电场强度增加时,液晶分子的取向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偏振光旋转角度的增加。

除了偏振光旋转外,液晶电光效应还会影响到光线透过性和反射性。

在没有电场作用下,液晶材料对入射光线几乎没有影响。

但是,在有电场作用下,由于分子取向的改变,液晶材料对入射光线的透过性和反射性都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通过调节电场强度来实现。

液晶电光效应在现代科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最为常见的应用就是在各类显示器中。

例如,在液晶显示器中,通过控制不同区域之间的电场强度差异来控制像素点亮灭和颜色变化。

此外,液晶电光效应还可以用于光学通信中的调制和解调、激光技术中的偏振器件等领域。

总之,液晶电光效应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它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液晶电光效应在更多领域中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液晶电光实验报告

液晶电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液晶的基本特性和电光效应原理。

2. 掌握液晶电光效应的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

3. 分析液晶电光效应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 理解液晶在光显示技术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液晶是一种介于液体与固体之间的特殊物质,具有流动性、各向异性和光学各向异性等特性。

液晶的电光效应是指液晶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其排列方向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光学性质发生改变的现象。

当液晶分子受到外电场作用时,分子会沿着电场方向排列,从而改变液晶的折射率。

这种折射率的变化会导致液晶对光的传播方向产生偏转,从而实现光调制。

三、实验器材1. 液晶盒2. 偏振片3. 电源4. 光源5. 光电探测器6. 信号发生器7. 示波器四、实验步骤1. 将液晶盒、偏振片、光源、光电探测器和信号发生器连接成实验电路。

2. 打开电源,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和幅度。

3. 观察光电探测器接收到的光信号,记录数据。

4. 改变液晶盒两端的电压,观察光电探测器接收到的光信号变化,记录数据。

5. 重复步骤3和4,分别记录不同电压下的光信号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电压下液晶盒的光信号数据,如下表所示:| 电压/V | 光信号强度/au || ------ | -------------- || 0 | 1.0 || 1 | 0.8 || 2 | 0.6 || 3 | 0.4 || 4 | 0.2 || 5 | 0.1 |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电压的增加,液晶盒的光信号强度逐渐减弱,说明液晶的电光效应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2)当电压为0V时,光信号强度最大,说明此时液晶盒处于正常状态,液晶分子排列整齐,对光的调制作用较弱。

(3)随着电压的增加,液晶分子排列逐渐混乱,对光的调制作用逐渐增强,导致光信号强度减弱。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地验证了液晶的电光效应,并得到了相应的实验数据。

液晶光电效应

液晶光电效应

4.6 液晶电光效应【实验简介】液晶是介于液体与晶体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即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各向异性的特性。

当光通过液晶时,会产生像晶体那样的偏振面旋转及双折射等效应。

液晶分子是含有极性基团的棒状极性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偶极子会按电场方向取向,使分子原有的排列方式发生变化,从而液晶的光学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这种因外电场引起的液晶光学性质的改变称为液晶电光效应。

液晶电光效应的应用很广,利用液晶电光效应可以做成各种液晶显示器件、光导液晶光阀、光调制器、光路转换开关等,尤其是利用液晶电光效应制成的液晶显示器件,由于具有驱动压低(一般为几伏),功耗小,体积小,寿命长,环保无辐射等优点,在当今各种显示器件的竞争中有独领风骚之势,因此,研究液晶电光效应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常用的液晶显示器件类型有:TFT型(有源矩阵液晶显示)、STN型(超扭曲液晶显示)、TN型(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其中TN型液晶显示器件原理比较简单,是TFT型、STN型液晶显示的基础,因此本实验研究TN型液晶材料,希望通过一些基本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对液晶有一个基本了解。

【实验目的】1.了解液晶的结构特点和物理性质。

2.了解液晶电光效应、液晶光开关的工作原理及简单液晶显示器件的显示原理。

3.通过液晶电光特性和时间响应特性曲线的观测,测量液晶的一些性能参数。

【预习思考题】1.扭曲向列相液晶具有那些物理特性,如何利用其电光效应制成液晶光开关?如何利用液晶光开关进行数字、图形显示?2.如何在示波器上显示驱动信号波形和时间响应曲线,如何测量响应曲线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实验仪器】液晶盒及液晶驱动电源、二维可调半导体激光器、偏振片(两个)、光功率计、光电二极管探头、双踪示波器、白屏、光学实验导轨及元件底座、钢板尺【实验原理】1.液晶分类大多数液晶材料都是由有机化合物构成的。

这些有机化合物分子多为细长的棒状结构,长度为数nm,粗细约为0.1nm量级,并按一定规律排列。

液晶的电光效应实验报告

液晶的电光效应实验报告

液晶的电光效应实验报告液晶的电光效应实验报告引言液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具有晶体和液体的特性。

它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电光效应,这一现象在现代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研究液晶的电光效应,并探究其在液晶显示器等设备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与仪器本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液晶样品、电源、电极板、电压调节器等。

实验仪器包括显微镜、光源、示波器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液晶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显微镜的焦距,使样品清晰可见。

2. 搭建电路:将电源与电极板连接,通过电压调节器调节电压大小。

3. 观察现象:逐渐增加电压,观察液晶样品的变化。

记录不同电压下的观察结果。

4. 测量光强:使用光源照射液晶样品,通过示波器测量光强的变化。

记录不同电压下的光强数值。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液晶样品的电光效应。

随着电压的增加,液晶样品的透明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当电压较小时,液晶样品呈现出较高的透明度;而当电压较大时,液晶样品的透明度明显降低。

这种变化是由于电场的作用导致液晶分子的排列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了光的传播。

通过测量光强的变化,我们发现随着电压的增加,光强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在电场的作用下,液晶分子的排列发生了改变,使得光的传播受到阻碍,从而导致光强减小。

这一现象在液晶显示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调节电压,可以控制液晶的透明度,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和隐藏。

液晶的电光效应是基于液晶分子的特殊排列结构。

液晶分子具有长而细长的形状,可以自由旋转和移动。

在无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呈现出无序排列的液态状态;而在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会被电场所约束,呈现出有序排列的晶态状态。

这种有序排列会导致光的传播路径发生改变,从而产生电光效应。

液晶的电光效应在现代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最典型的应用就是液晶显示器。

液晶显示器利用液晶的电光效应,通过控制电场的大小和方向,实现图像的显示和隐藏。

液晶显示器具有体积小、能耗低、分辨率高等优点,已经成为了电子产品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验3 液晶的电光效应

实验3 液晶的电光效应

• 液晶的分类
根据排列的方式不同,液晶一般被分为三大类:
图1 近晶相液晶 图2 向列相液晶 图3 胆甾相液晶 1、近晶相液晶(如图1):分子分层排列,每一层内的分子长轴相互平行且 垂直或倾斜于层面。 2、向列相液晶(如图2):分子的位置比较杂乱,不再分层排列,但各分子 的长轴方向仍大致相同,光学性质上有点像单轴晶体。 3、胆甾相液晶(如图3):分子也是分层排列,每一层内的分子长轴方向基 本相同并平行于分层面,但相邻的两个层中分子长轴的方向逐渐转过一个角度,总 体来看分子长轴方向呈现一种螺旋结构。
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Reinitzer在做有机物溶解实验时,在一 定的温度范围内观察到液晶。 1961年美国RCA公司的Heimeier发现了液 晶的一系列电光效应,并制成了显示器件。从70年代开始,日本公司将 液晶与集成电路技术结合,制成了一系列的液晶显示器件,并至今在这 一领域保持领先地位。液晶显示器件由于具有驱动电压低(一般为几伏), 功耗极小,体积小,寿命长,环保无辐射等优点,在当今各种显示器件 的竞争中有独领风骚之势。
• 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TN-LCD)
结构
将液晶材料夹在两个玻璃基片之间, 并对四周进行密封(如上图)。将基片 的内表面进行适当的处理,紧靠玻璃基 片的液晶分子平行于基片并特定方向排 列。如果我们使上下两个基片的取向成 一定角度,则两个基片间的液晶分子就 会形成许多层。
• 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TN-LCD)
1. 工作原理
正显示和负显示
• 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TN-LCD)
2. TN-LCD的电光特性
阈值电压 饱和电压 陡度 陡-LCD)
3. TN-LCD的时间特性
• 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TN-LCD)

液晶电光效应

液晶电光效应

液晶电光效应液晶电光效应是指液晶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光学效应的现象。

液晶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可以通过调节电场来改变光的传播状态。

在液晶显示技术中,液晶电光效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液晶电光效应最早在1888年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弗雷德里希·雷茨勒(Friedrich Reinitzer)发现。

他观察到某些胆固醇类化合物在加热时会从固态变为液态,而在某个温度下又会形成胆固醇晶体。

这个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会发生颜色的变化,这就是液晶电光效应的最早发现。

液晶电光效应的原理是基于液晶分子的有序排列和电场的作用。

液晶分子具有长形结构,可以在特定条件下排列成有序的结构,形成液晶相。

在无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的排列呈现为无序状态,光无法通过。

但是,当外加电场时,液晶分子会沿着电场方向重新排列,形成有序的结构,使光通过。

液晶电光效应的光学特性使其在各种显示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最常见的液晶显示器就是电视、计算机显示器和手机屏幕。

这些设备中的液晶分子通过调节电场的强弱来控制光的透过程度,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

当电场强度较弱时,液晶分子呈现较为有序的状态,光透过的程度较大,显示器呈现出较亮的图像。

而当电场强度较强时,液晶分子呈现较为无序的状态,光透过的程度较小,显示器呈现出较暗的图像。

液晶电光效应的应用不仅局限于显示设备领域,还涉及到光学仪器、光学调制器等领域。

例如,在光学调制器中,液晶电光效应可以用来调节光的偏振方向。

通过调节电场的强弱,可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进而改变光的偏振方向,实现光的调制。

液晶电光效应的研究和应用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推动了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还为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液晶电光效应的机理,科学家们可以进一步优化液晶材料的性能,提高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和色彩表现力。

液晶电光效应是液晶显示技术的基础原理之一,通过调节电场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进而控制光的透过程度。

液晶电光效应实验(实验报告)

液晶电光效应实验(实验报告)

液晶电光效应实验(实验报告)
液晶电光效应实验
液晶电光效应是指在液晶分子结构扭曲时,液晶薄膜的透光度发生变化。

实验中,集成了一块液晶屏,将电压施加到液晶屏上,观察液晶屏对应位置的透光度变化,研究该变化规律,以深入加深对液晶电光效应的认识。

实验步骤如下:
1. 首先,将电路连接好,确保液晶屏上各电极连接无误,并检查电源是否已正常供电;
2. 将示波器的波形选择及参数确定好,接入电源,使示波器正常工作;
3. 称取一只仪器,将相应的液晶屏放在支架上,便于观察及调整;
4. 用外加电压试验液晶屏,每次增大一个单位,观察屏幕中每一点的透光度变化;
5.了解液晶屏的电光效应,在变化的电压影响下,调整透光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实验中,随着外加电压的不断增加,液晶屏中每一点的透光度也越来越低,最低的透光度约为17%左右,而外加电压可达最大值时,液晶屏的透光度大约为50%,可见外加电压对液晶屏的透光度有明显的影响。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到,通过外加之电压可以有效地控制液晶屏的透光度,而随着外加电压的变化,液晶屏中每一点的透光度也会有相应的变化,从而实现视觉上的效果。

本次实验验证了液晶电光效应的存在,为进一步研究液晶电光效应提供了基础。

液晶电光效应实验报告

液晶电光效应实验报告

液晶电光效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液晶的基本原理和电光效应。

2.观察和测量液晶显示器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的光学性质变化。

3.研究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液晶显示器2.外加电源3.直流稳压电源4.数显万用表5.电源线等三、实验原理液晶电光效应是指液晶因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的光学性质变化。

液晶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双折射效应,即当无电场作用时,液晶分子排列有序,折射率一致,透过的光线为线偏振光。

而当外加电场作用于液晶时,液晶分子排列发生变化,折射率不一致,透过的光线变为圆偏振光。

四、实验步骤1.将液晶显示器连接好外加电源和电源线,并接通电源使其工作。

2.调节电源输出电压,观察到显示器发出的图案。

3.利用数显万用表测量液晶显示器外加电压和电流。

4.记录显示器上显示的图案在不同电压下的变化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得到了液晶显示器在不同电压下显示的图案变化情况。

随着外加电压的增加,显示器上显示的图案也发生了变化。

在低电压下,显示器上的图案模糊不清,无法辨认;而在适当的电压范围内,图案变得清晰可辨,颜色也更加鲜艳。

但是当电压过高时,图案又变得模糊。

这种变化是由液晶电光效应引起的。

当电场强度较弱时,液晶分子大致保持有序排列,所以透过的光线呈线偏振光,显示的图案模糊。

当电场强度适中时,液晶分子会重新排列,折射率不一致,透过的光线变为圆偏振光,显示的图案变得清晰。

但是当电场强度过强时,液晶分子排列变得混乱,无法正确解码和显示,导致图案模糊。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液晶的基本原理和电光效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液晶显示器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会发生光学性质的变化,从而实现图案的显示。

为了获得清晰可辨的图案,外加电压必须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过高或者过低的电压都会导致图案模糊不清。

因此,在液晶显示器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调节电压以获得最佳显示效果。

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液晶电光效应的原理和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液晶电光效应

液晶电光效应

液晶电光效应液晶电光效应是指液晶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产生光学响应的现象。

液晶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具有一定的长程有序性,可以形成液晶相。

液晶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会发生分子重新排列的现象,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式,实现光的调控。

液晶电光效应的实现基于液晶分子的特殊结构。

液晶分子通常由长链状的有机分子组成,分子中的芳香环或其他特殊结构会导致分子呈现偶极矩性质。

在没有外加电场的情况下,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呈现无序状态。

但当外加电场时,液晶分子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发生重新排列,使得液晶分子整体呈现有序排列的相。

液晶电光效应的原理是基于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式。

液晶分子的有序排列会导致其光学性质的各向异性。

液晶分子的各向异性意味着它们对不同方向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当光通过液晶材料时,根据入射角度的不同,光线会在液晶分子中发生折射,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液晶电光效应的应用非常广泛。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液晶显示技术。

液晶显示屏通过控制外加电场的强度和方向,调节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从而改变光的传播路径,实现图像的显示。

液晶显示屏具有功耗低、对环境光适应性强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视、电脑显示器、手机等各种电子设备中。

除了液晶显示技术,液晶电光效应还有其他一些应用。

例如,在光学器件中,可以利用液晶电光效应来实现光的调制和调控。

通过调节外加电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改变液晶材料对光的折射率,从而实现光的调制。

这种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光通信领域,用于实现光的调制、光开关等功能。

液晶电光效应还可以应用于光学传感器领域。

通过利用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受外加电场控制的特性,可以设计出具有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光学传感器。

这种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光的强度、光的偏振状态等,广泛应用于光学测量、生物医学等领域。

总结起来,液晶电光效应是液晶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产生光学响应的现象。

通过外加电场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的折射率,实现光的调控。

液晶电光效应实验报告

液晶电光效应实验报告

液晶电光效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液晶的特性和电光效应的基本原理。

2、测量液晶的电光特性曲线,计算阈值电压、饱和电压等参数。

3、观察液晶在不同电压下的光学特性变化。

二、实验原理液晶是一种介于液体和晶体之间的物质状态,具有独特的光学和电学性质。

在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的排列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光学特性的改变,这就是液晶的电光效应。

液晶电光效应主要有扭曲向列型(TN 型)和电控双折射型(ECB 型)等。

本实验采用 TN 型液晶,其分子长轴在不加电场时沿特定方向扭曲排列。

当在液晶盒两端加上电压时,液晶分子的取向会逐渐与电场方向一致,使得通过液晶盒的光的偏振状态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光强的变化。

通过测量光强随电压的变化,可以得到液晶的电光特性曲线,并从中得出阈值电压(Vth)、饱和电压(Vs)等重要参数。

三、实验仪器1、液晶电光效应实验仪:包括电源、液晶盒、偏振片、光功率计等。

2、示波器四、实验步骤1、打开实验仪电源,预热一段时间,使仪器稳定工作。

2、将液晶盒插入实验仪的插槽中,确保连接良好。

3、调整偏振片的角度,使通过液晶盒的光强达到最大。

4、开启光功率计,测量初始光强 I0。

5、逐渐增加电压,从0 开始,每次增加一定的电压值(如05V),记录对应的光强值 I。

6、当光强变化不再明显时,停止增加电压。

7、将测量得到的数据绘制在坐标纸上,得到液晶的电光特性曲线。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电压(V)|光强(mW)||||| 0 | 102 || 05 | 85 || 10 | 68 || 15 | 52 || 20 | 38 || 25 | 25 || 30 | 18 || 35 | 12 || 40 | 08 || 45 | 05 || 50 | 03 |以电压为横坐标,光强为纵坐标,绘制电光特性曲线。

从曲线中可以看出,当电压较低时,光强变化较小;当电压达到一定值(约 18V)时,光强开始迅速下降,这个电压即为阈值电压 Vth。

液晶的原理

液晶的原理

液晶的原理液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具有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特性,因此得名液晶。

液晶的原理是基于电光效应和双折射效应的。

电光效应是指当电场作用于液晶分子时,液晶分子会发生取向改变,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和偏振状态。

液晶分子在无电场作用下呈现无规则排列,而当电场施加在液晶上时,液晶分子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趋向于与电场方向平行排列。

这种排列改变导致了液晶分子对光的传播具有选择性,只能使特定方向的光通过,而将其他方向的光屏蔽。

双折射效应是指液晶分子对光的折射率与光的偏振状态有关。

液晶分子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当光通过液晶时,会发生折射。

而不同偏振方向的光在液晶中折射率不同,导致光线分离成两束,这种现象称为双折射。

液晶的双折射效应可以通过调节电场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从而改变折射率,进而改变偏振光的传播方向。

基于以上原理,液晶显示器得以实现。

液晶显示器由液晶层、驱动电路和背光源组成。

液晶层是由液晶分子组成的,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可以改变排列状态,从而控制光的透过和屏蔽。

驱动电路通过施加电场来控制液晶层的排列状态,从而实现图像显示。

背光源提供光源,使得图像能够被观察到。

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通过驱动电路施加电场,使液晶分子排列成特定的方式。

然后,背光源发出光线,经过液晶层后,只有符合液晶排列要求的光线能够通过,而其他方向的光线被屏蔽。

最后,通过调节电场的强弱,液晶层的排列状态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光线的透过和屏蔽情况,实现图像的显示。

液晶显示器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具有较低的功耗,因为只有透过的光线才会被观察到,其他方向的光线被屏蔽,不会消耗能量。

其次,液晶显示器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清晰度,可以显示出细节丰富的图像。

此外,液晶显示器还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和较大的视角范围。

液晶显示器是通过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来实现光的透过和屏蔽的。

液晶的原理基于电光效应和双折射效应,通过调节电场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和偏振状态。

液晶电光效应的实验研究

液晶电光效应的实验研究

液晶电光效应的实验研究《液晶电光效应的实验研究》引言:液晶电光效应是指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液晶分子的排列发生变化,从而使液晶显示器能够显示出不同的图像和信息。

本实验旨在研究液晶电光效应的原理、调节参数和实际应用。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液晶电光效应的原理;2. 掌握液晶显示器中电场强度对显示效果的影响;3. 了解液晶电光效应在液晶显示技术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液晶电光效应是液晶物质中分子排列发生变化的现象。

液晶显示器通常由两块平行的透明电极板夹持,中间注入液晶分子。

这些分子具有排列有序的倾向,当外加电场作用于液晶器件时,电场使液晶分子发生排列变化,从而改变了光的透过性能。

液晶分子排列的变化通常通过电场强度和电场方向控制。

当电场强度为零时,液晶分子沿着一定方向排列(称为“原初状态”),光线透过时不会发生偏转。

当有外加电场时,液晶分子发生倾斜排列,导致入射光被偏转,从而改变了光的透过性能。

三、实验步骤:1. 准备液晶显示器样品、电源和电动驱动设备;2. 将电源连接至液晶显示器,开启电源;3. 调节电动驱动设备的电场强度和电场方向;4. 观察液晶显示器的光透过性能;5. 记录观察结果,并分析不同电场强度和电场方向下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同电场强度和电场方向下,液晶显示器的光透过性能会发生变化。

当电场强度足够大时,液晶分子的排列会发生明显变化,使光透过性能发生偏转,从而产生不同的显示效果。

而当电源断开或电场强度为零时,液晶显示器会恢复到原初状态。

五、实验应用:液晶电光效应在液晶显示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电子手表、计算机显示器、手机屏幕等。

通过精确控制电场强度和电场方向,液晶显示器可以呈现出高质量、高清晰度的图像和信息,成为现代科技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件。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液晶电光效应的实验研究,我们了解了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以及电场强度和电场方向对液晶分子排列和光透过性能的调节。

液晶的电光特性实验报告

液晶的电光特性实验报告

液晶的电光特性实验报告液晶的电光特性实验报告引言:液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具有独特的电光特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了解液晶的电光特性,以及其在光学器件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了解液晶的电光特性,包括液晶的电光效应、液晶的偏振特性等,并探究其在光学器件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1. 液晶的电光效应液晶的电光效应是指在电场的作用下,液晶分子会发生取向变化,从而改变其光学性质。

液晶分子具有长轴和短轴,在无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的长轴一般沿着某个特定方向取向。

当电场作用于液晶分子时,电场会改变液晶分子的取向,使其长轴发生旋转,从而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

2. 液晶的偏振特性液晶具有偏振特性,即只能通过特定方向的偏振光。

当入射光的偏振方向与液晶的取向方向一致时,光线可以透过液晶;而当偏振方向垂直于液晶的取向方向时,光线无法透过液晶。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包括液晶样品、偏振片、电源等。

2. 将液晶样品放置在两片偏振片之间,确保两片偏振片的偏振方向垂直。

3. 调节电源的电压,观察液晶样品的变化。

记录不同电压下液晶样品的透光情况。

4. 调节两片偏振片的相对角度,观察液晶样品的变化。

记录不同角度下液晶样品的透光情况。

5.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液晶的电光特性和偏振特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在无电场作用下,两片偏振片之间的液晶样品几乎完全不透光。

当电场作用于液晶样品时,液晶样品开始透光,且透光强度随电压的增加而增加。

这说明液晶样品的电光效应是可控的,可以通过外加电场来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当两片偏振片的相对角度为90度时,液晶样品几乎完全不透光;而当两片偏振片的相对角度为0度或180度时,液晶样品透光最强。

这表明液晶样品的透光性与两片偏振片的相对角度密切相关,液晶具有偏振特性。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 液晶样品的透光性可以通过外加电场来改变,具有可控的电光效应。

液晶电光效应实验报告

液晶电光效应实验报告

液晶电光效应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液晶电光效应,了解液晶在电场作用下的光学特性。

实验仪器和材料,液晶样品、直流电源、偏振片、玻璃片、导线等。

实验原理,液晶是一种特殊的有机分子材料,其分子结构呈长棒状,具有两个极性较强的端基,当液晶置于电场中时,液晶分子会发生定向排列,从而改变光的传播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液晶电光效应。

实验步骤:
1. 将液晶样品均匀涂抹在玻璃片上,并待干燥。

2. 用导线将直流电源与液晶样品连接。

3. 在液晶样品的上下方分别放置偏振片,并调整偏振片的方向。

4. 调节电源输出电压,观察液晶样品的光学变化。

实验结果:
当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发生定向排列,使得通过液晶样品的光线偏振状态发生改变,从而观察到了液晶电光效应。

当电压增大时,液晶分子排列更加有序,光学效应更加明显;当电压减小时,光学效应逐渐减弱。

实验分析:
液晶电光效应是由于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排列状态的改变导致的光学现象。

这一效应不仅在液晶显示器等技术中有着重要应用,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材料光学特性的有效手段。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液晶电光效应,并了解了液晶在电场作用下的光学特性。

液晶电光效应的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液晶光学特性的理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直观的实验手段,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无。

作者,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液晶的电光效应-物理试验

液晶的电光效应-物理试验

实验2.9 液晶的电光效应液晶(Liquid Crystal,简称LC)是一种高分子材料,是介于液体与晶体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

一般的液体内部分子排列是无序的,而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其分子又按一定规律有序排列,使它呈现晶体的各向异性。

当光通过液晶时,会产生偏振面旋转,双折射等效应。

因为其特殊的物理、化学、光学特性,20世纪中叶开始被广泛应用在轻薄型的显示技术上。

一、实验目的1、了解液晶的特性和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一些特性的常用测试方法;3、了解液晶的应用和局限。

二、实验仪器激光器,偏振片,液晶屏,光电转换器,光具座等。

三、实验原理液晶分子的形状如同火柴一样,为棍状,长度在十几埃,直径为4~6埃,液晶层厚度一般为5-8微米。

排列方式和天然胆甾相液晶的主要区别是:扭曲向列的扭曲角是人为可控的,且“螺距”与两个基片的间距和扭曲角有关。

而天然胆甾相液晶的螺距一般不足1um,不能人为控制。

扭曲向列排列的液晶对入射光会有一个重要的作用,他会使入射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顺着分子的扭曲方向旋转,类似于物质的旋光效应。

在一般条件下旋转的角度(扭曲角)等于两基片之间的取向夹角。

有些胆甾相液晶在白光的照射下,会呈现美丽的色彩。

这是它选择反射某些波长的光的结果。

实验表明,这种反射遵守晶体衍射的布拉格(Bragg)公式。

一级反射光的波长为:λ=2nPsinφ(1)其中:λ为反射波的波长,P为胆甾相液晶的螺距,n为平均折射率,φ为入射波与液晶表面的夹角。

对于介电各向异性的液晶当垂直于螺旋轴的方向对胆甾相液晶施加一电场时,会发现随着电场的增大,螺距也同时增大,当电场达到某一阈值时,螺距趋于无穷大,胆甾相在电场的作用下转变成了向列相。

这也称为退螺旋效应。

由于液晶分子的结构特性,其极化率和电导率等都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当大量液晶分子有规律的排列时,其总体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如介电常数、折射率也将呈现出各向异性的特点。

如果我们对液晶物质施加电场,就可能改变分子排列的规律。

液晶的电光效应综合实验

液晶的电光效应综合实验

液晶的电光效应综合实验XX:学号:联系:地址:选课学期:2014春液晶的电光效应综合实验摘要:利用液晶光开关电光特性综合实验仪,对液晶的关开关电光特性、液晶的时间响应、光开关视角特性进行测量,并对液晶特性进行简单的分析,了解液晶材料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液晶、光开关、电光特性、时间响应、视角特性引言:液晶是介于液体与晶体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

一般的液体内部分子排列是无序的,而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其分子又按一定规律有序排列,使它呈现晶体的各向异性。

当光通过液晶时,会产生偏振面旋转,双折射等效应。

液晶分子是含有极性基团的极性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偶极子会按电场方向取向,导致分子原有的排列方式发生变化,从而液晶的光学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这种因外电场引起的液晶光学性质的改变称为液晶的电光效应。

液晶显示器具有能耗小、体积小、无闪烁和环保等方面的优势,作为信息显示器件,几乎遍布于我们生活与工作的给个领域。

液晶显示器(LCD )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液晶的取向技术,它是影响器件对比度、色度等的重要因素。

液晶的种类很多,仅以常用的TN (扭曲向列)型液晶为例,说明其工作原理。

TN 型光开关的结构如图1所示。

在两块玻璃板之间夹有正性向列相液晶,液晶分子的形状如同火柴一样,为棍状。

棍的长度在十几埃(1埃 = 10-10米 ),直径为4~6埃,液晶层厚度一般为5-8微米。

玻璃板的内表面涂有透明电极,电极的表面预先作了定向处理(可用软绒布朝一个方向摩擦,也可在电极表面涂取向剂),这样,液晶分子在透明电极表面就会躺倒在摩擦所形成的微沟槽里;电极表面的液晶分子按一定方向排列,且上下电极上的定向方向相互垂直。

上下电极之间的那些液晶分子因X 德瓦尔斯力的作用,趋向于平行排列。

然而由于上下电极上液晶的定向方向相互垂直,所以从俯视方向看,液晶分子的排列从上电极的沿-45度方向排列逐步地、均匀地扭曲到下电极的沿+45度方向排列,整个扭曲了90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晶的电光效应【摘要】120年前,物理学家发现了液晶,如今液晶显示器已经应用到生活中的很多领域。

通过本实验,我们会发现液晶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子取向变化了,光的通过率与外加电压的大小有关系。

同时看到,液晶改变排列方式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即响应时间。

液晶具有晶体的光栅特性,运用光学的知识可以测量出液晶的光栅常数。

关键词:液晶电光效应响应时间光栅一:引言1888年,植物学家莱尼茨尔发现:胆甾醇苯酸酯晶体加热到145.5℃会熔融成混浊液体,继续加热到178.5℃,混浊液体会突然变成各向同性的清亮液体。

145.5℃-178.5℃范围内,CB处于不同于各向同性液体的中介相。

他将这一现象告诉德国物理学家莱曼,经过系统研究,莱曼发现许多有机化合物都出现中介相,物质在中介相具有强烈的各向异性物理特征,同时又具有流动性。

这种中介相被称为液晶相。

1922年法国的弗里德尔完成了液晶的分类,它被分为近晶相,向列相和胆甾相。

30年代到50年代之间,众多的物理学家对液晶的基本理论,电光磁的各向异性,电光效应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进入60年代,液晶材料开始进入实用研究阶段。

本实验通过对液晶盒的扭曲角,电光相应曲线和相应时间的测量,以及对液晶光栅的观察和分析,了解液晶在外电场作用下的变化,及其引起的液晶盒的光学性质的变化,并掌握对液晶电光效应测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液晶可根据分子排列的平移和取向有序分为三大类:近晶相,向列相和胆甾相。

本实验采用向列相液晶,它的分子保持平行排列状态,但分子重心混乱无序。

液晶的电光效应是指液晶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子的排列状态发生变化,引起液晶盒的光学性质随之变化的电对光的调制现象。

同时由于液晶的双折射性,液晶盒还可以显示出旋光性。

1.旋光性液晶材料被封装在两个镀有透明导电薄膜的玻璃基片之间,玻璃表面经过特殊处理,液晶分子的排列受表面的影响,这种装臵称为液晶盒。

若上下两个旋光性成一定角度,基片间液晶分子取向将均匀扭曲。

如图1中所示的TN型扭曲向列型的液晶盒中,从一个表面到另一个表面,液晶分子刚好旋转了90℃。

当线偏振光垂直入射到液晶盒表面时,若偏振方向与液晶盒上表面分子轴取向相同,则线偏振光偏振方向将随液晶分子轴方向逐渐旋转(旋光性),出射光偏振方向平行于液晶盒下表面分子轴方向;线偏振光偏振方向转过的角度叫做液晶盒的扭曲角。

若入射线偏振光偏振方向垂直于上表面分子轴方向,出射时,线偏振光偏振方向亦垂直于下表面液晶分子轴。

图1一般而言,一束线偏振光通过旋光物质后,旋转角度θ与旋光物质的厚度d成正比,即θ=α(λ)d (1)α(λ)为旋光本领,又叫旋光率,与入射光的波长有关。

2:液晶的电光效应液晶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子取向发生变化,光通过液晶盒时偏振状态也发生变化。

如果液晶盒检偏器透光位臵不变,系统透光强度将发生变化,透过率与外加电压的关系曲线称为电光响应曲线,该曲线决定着液晶显示的特性。

图2以TN 液晶显示为例,起偏器和检偏器的透光方向分别平行于上下基板。

不加电场时,起偏器的偏振方向与上基板液晶分子指向平行,入射光线摄入液晶层后随着液晶分子的扭曲同步旋转,到达下基板后,旋转达到90℃,此时光的偏振方向与检偏器的偏振方向平行。

该线偏振光可以得到亮态显示,无电场时为白画面,称之为常白模式。

液晶盒施加电场后,且电压大于阈值时,正性向列液晶分子的扭曲结构就会被破坏,变成沿电场方向排列,液晶旋光性消失,偏振片之间的液晶盒失去透光作用,从而得到暗态显示。

透过率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称为对比度,即C=T max /T min . (2)对比度越高,显示的画面就更加靓丽生动。

由电光响应曲线,定义三个常用参量: 1> 阈值电压V th :透过率为90%时的电压为阈值电压。

2> 饱和电压V s :透过率为10%时的电压为饱和电压3>阈值锐度β: 饱和电压V s 与阈值电压V th 之比称为阈值锐度。

3.液晶响应时间施加在液晶上的电压改变时,液晶改变原排列方式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作为一个性能参数,就是液晶由全亮变为全暗、再由全暗变为全亮的时间,分别用上升沿时间和下降沿时间来衡量。

上升沿时间T on :透过率由最小值升到最大值的90%时所需的时间。

下降沿时间T off :透过率由最大值下降到最小值的10%时所需的时间。

驱动电压t光强tI 09.0I 01.0I 上升T 下降T图3实验中采用如图3所示的脉冲电压为驱动信号。

4.液晶光栅当入射激光强度高于某一阈值时,液晶分子重新排列,导致折射率变化△n 。

激光通过液晶盒后产生附加的位移,形成相位的空间分布,该现象称为空间相位自由调制。

由此液晶盒内形成折射位相光栅,远场观察液晶的出射光强时会看到衍射环。

液晶位相光栅满足方程: d sin θ=κλ (3)三:实验内容实验所用仪器:半导体激光器、示波器、液晶盒、液晶驱动电源、激光器电源、激光功率计、光电池、光电二极管探头、偏振片2个、光学导轨,白屏。

图41. 测量液晶的扭曲角和显示的对比度 (1)将光电池放在导轨上,打开激光电源。

激光器起偏器液晶盒检偏器光电池白屏激光电源功率计液晶驱动电源 示波器光 电二极管(2)调节起偏器,直到激光强度达到最大值时停止调节。

(3)打开液晶驱动电源,臵于“连续”状态,电压控制在12V左右。

(4)旋转检偏器和液晶盒,找到最小功率位臵,记录T min和检偏器角度α1. (5)关闭液晶驱动电源,记录T max。

迎着光逆时针方向旋转检偏器,找到输出功率最小的位臵,记下检偏器角度α2.2.测量电光响应曲线(1)液晶驱动电压臵于12v左右,调节液晶盒和检偏器,找到输出功率最小的位臵。

(2)逐步降低驱动电压直到最小,记录输出功率的变化。

过程要十分缓慢,等待数据稳定后再记录。

(3)逐步升高驱动电压,记录输出功率的变化。

3.光栅特性(1)光强调至最大,用白屏观察衍射情况。

(2)分别调节起偏器和检偏器,观察衍射斑,总结规律。

(3)取下检偏器,调节液晶驱动电压大小,记录衍射斑出现和消失时的电压值。

(4)调节起偏器和检偏器,直到白屏上出现清晰的衍射图像。

用刻度尺测量:白屏到检偏器之间的距离,中央条纹到第5条纹的距离。

4.测量响应时间(1)检偏器后换上二级管,接好电源。

液晶驱动臵于12V。

(2)旋转检偏器和液晶盒,找到输出功率最小的位臵。

(3)将示波器的Y1通道信号线与液晶驱动信号相连,Y1做触发。

Y2通道上的示波器表笔与光探头相连(地线与12V的地相迮,挂钩挂在探头线路扳的挂环上)。

(4)打开示波器电源,功能臵于双踪显示,Y1触发。

(5)打开液晶驱动电源,将功能按键臵于连续状态,驱动电压调整到l2V,观察示波器上Y1通道的波形。

(6)将功能按键臵间隙状态,仔细调整频率旋钮,使示波器上出现前面图3中所示波形。

(7)示波器上测量上升沿时间和下降沿时间。

改变间歇频率,测量三组数值。

四:实验数据处理与实验结果。

1:扭曲角与对比度α1α2T min T max角度 C9.0 132.0 4.0 332 123 837.0 133.5 4.1 302 126.5 75扭曲角平均值为124.75度,对比度平均值79.两组数据差异偏大,读数时室内光线偏暗,或者调节仪器时找到极值位臵不准确。

2.电光效应曲线升压降压电压透过率电压透过率0111.930.0150380.0519.60.024061.518.720.036842217.510.0635342.51 6.360.0789472.691 5.610.0919175.710.99845 5.440.135156.040.989134 5.330.5902266.390.078468 5.240.751886.530.068661 5.1217.670.052158319.520.03248621作出图像:电光效应曲线-0.20.20.40.60.811.2-1012345678910111213外加电压透过率升压曲线降压曲线由图像可得:降压过程,阈值电压为3.2V ,饱和电压4.8V ,阈值锐度为1.5。

升压过程,阈值电压为6.2V ,饱和电压6.4V ,阈值锐度为1.03。

分析可得,升降压过程中的阈值电压,饱和电压差异很大,阈值锐度也不相同。

降压过程中,液晶响应时间短,曲线稳定科学,升压过程中,反映时间长,曲线出现骤变的现象,不利于数据的测量。

3.光栅特性(1)衍射斑的变化:调节检偏器,衍射斑亮暗变化不同步,依次亮暗交替变化。

调节起偏器,衍射斑随着起偏器而旋转,条纹亮暗变化同步。

(2)计算d :L 1=6.1cm ;L 2=3.8cm ;sin θ= L 2/(L 12+ L 22)1/2=0.5287 d* sin θ=5*λ(λ=650nm) 则 d=6.15μm 4.测量响应时间 间歇频率 T onT off T=T on +T off F 1 10.0ms 6.0 ms 16 ms F 2 11.0 ms 5.0 ms 16 ms F 311.2 ms4.8 ms16 ms由此可见,改变间歇频率(F 1< F 2< F 3),上升沿时间变大,下降沿时间变短,但响应总时间不发生变化,间歇频率的改变对于响应时间没有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实验得出,该液晶盒的扭曲角是124.75度,对比度是79. 光栅常熟是6.15μm。

阈值电压为 3.2V,饱和电压 4.8V,阈值锐度为 1.5。

液晶的响应时间很短,是ms级的,上升沿时间明显大于下降沿时间,且响应时间与间歇频率无关。

测量电光响应曲线时,从阈值电压到饱和电压的读数过程很难把握,可以考虑运用传感器,计算机模拟这个过程。

实验中室内的光线对结果有影响,可以尝试将导轨放臵在隔绝光线的箱子中进行实验。

光电二级管上安装散热装臵,降低温度对它的影响。

六.参考书目1.《近代物理实验补充讲义》,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2008年2月。

2.《光学》,姚启钧,高等教育出版社。

3.其中图1,图2和图3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