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业上城高塔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

合集下载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若干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若干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 B]dv
e
(2)
式中:[B]为几何矩阵,通过几何矩阵,由位移可求得应变。[D]为本构矩阵,通过本构矩阵,由应变可 求得应力。由于非线性效应,[B]、[D]矩阵是不断变化的。对弹塑性问题而言,一旦知道任何时刻的几 何矩阵、本构矩阵,通过积分点的数值积分,即可得到单元刚度矩阵。也就是说,各积分点无论是处于 弹性或塑性状态,我们可以都得到对应时刻的单元刚度矩阵。再通过边界条件,即可逐步求解得到节点 位移向量,进一步可求得任意一处的位移、应变及应力,实现分析的目标。在上述离散化的过程,最一 般的单元是三维实体单元,其位移模式可以是线性的或者是二次的,视精度与效率的要求而定。在具体 问题中,由于受力与变形机制的特殊性,导致位移场与应力场具有一些特殊性,合理利用这些特殊性, 并作出相应的假定,可大大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如采用直法线等假定形成板单元,采用平截面等假定 形成梁单元等。 对弹塑性动力方程的求解,一般可分为两种求解算法:即隐式与显式。隐式算法常采用 Newmark 法,但它需要求解全区域的联立方程,因此,它不但求解过程复杂,而且容易导致结果不收敛的情况。 显式算法采用中心差分法, 对动力学方程进行时间积分, 由一个时间增量步的动力学条件下求解下一时 间增量步的动力学条件,当时间增量充分小时,不会产生结果不收敛的情况,可获得问题的解答,因此 显式算法特别适合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它的基本过程如下: 先将弹塑性动力方程改写如下:
4.ABAQUS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
ABAQUS 是国际上最先进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之一,它的非线性功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从 而使其具有力学系统仿真的功能,它广泛应用于工程和科研各个领域。近年来,我国工程界将它成功应 用于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其分析结果得到业内专家们广泛认可。 4.1 材料本构关系 ABAQUS 自带丰富的本构关系模型,可描述混凝土、钢材、岩土、高分子材料等物质的应力与应变 关系。另外,ABAQUS 还提供用户材料接口程序 UMAT 及 UVMAT,因此可使用户自定义材料本构关系。 对建筑结构来说, 主要涉及混凝土与钢材两种材料, 钢材本构关系可采用二折线或三折线弹塑性本 构关系,由于钢材质地均匀、性能稳定,其动力滞回模型也较为简单,下面重点描述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ABAQUS 软件中,混凝土本构关系模型有混凝土弥散开裂模型、混凝土开裂模型及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 其中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Concrete Damaged Plasticity)可描述混凝土受动力往返作用下的力学行 为, 故而广泛用于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 下面通过考察单轴特征荷载作用下的应力与应变 关系曲线来把握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的主要概念。

超高层建筑结构与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法

超高层建筑结构与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法

超高层建筑结构与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法一、前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内部的建筑物高度不断被刷新,各种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被不断的建设,对于这类建筑结构不能进行简单的叠加计算,需要依靠具有科学性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现如今常用的分析法是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法,这种分析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可以对建筑结构进行定性分析,同时可以更好地反应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二、工程概况某大型建筑地下2 层,地上33层,总建筑面积约为30 万m。

本工程±0.00 以下由裙房连为整体,±0.00 以上依据层数、高度、结构体系的不同共分为3 个单体,A 座,D 座与商业裙房构成大底盘单塔结构, B 座,C 座与商业裙房构成大底盘双塔结构。

本文论述仅针对B 座,C 座。

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 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对应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抗震设防类别:根据规范GB50223—2008,本工程商业部分属人流密集的大型多层商场,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乙)类建筑,写字楼部分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建筑场地类别:Ⅲ类;场地特征周期:0.45。

三、弹塑性动力、静力分析力学模型1.层模型它是把结构按层静力等效成质量弹簧串,然后再进行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

层模型只能通过时程分析找到薄弱层,不能找到具体的薄弱杆件。

层模型动力时程分析计算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层静力特性计算,这部分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的计算程序,采用增量法和能量法相结合,逐层计算结构的层间全曲线,并拟合成恢复力骨架曲线,并用三个点来简化描述该骨架曲线,即三线型骨架曲线,以此作为层刚度变化的控制点;后一部分是动力时程响应计算,基于集中质量、串联弹簧模型描述的层模型,采用Wilson—θ法计算结構的动力响应。

2.平面模型平面模型针对的是结构的一个局部——“榀”,对一榀框架进行时程分析,直接找出薄弱的杆件。

某双塔连体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

某双塔连体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

MI DAS / Bu i l d i n g s o f t wa r e u n d e r t h e r a r e e a r t h q u a k e l o a d .F a i l u r e mo d e s a n d p l a s t i c z o n e d e v e l o p me n t we r e
现 剪 切 型 损 伤 。整 个 结构 构件 塑性 铰 出现 顺 序 和 分 布 较 为 合 理 , 满足 “ 大震 不 倒 ” 的设 防要 求 。 关键词 : 双 塔 连 体 结 构 ;弹 塑 性 动 力 分 析 ;高层 建 筑 ;超 限 ; 抗 震性 能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9 9 6 3 . 2 0 1 3 . 0 7 . 0 0 8
王 伟 : 某 双 塔 连 体 高层 建 筑 结 构 弹 塑 性 动 力 分 析
某双塔连体高层 建筑结构弹塑性动 力分析
王 伟 ( 1 .中 国建 筑科 学 研 究 院 上 海 分 院 , 上 海 2 0 0 0 2 3 ; 2 .上 海 建 科 结 构 新 2 3 )
ELAS TI C— PLAS TI C DY NAM I C ANALYS I S OF TH E DOUBLE— ToW ER Co NNECTED STRUCTU RE FoR TALL BUI LD I NG
W ang W ei ’
( 1 . S ha n g h a i Br a nc h o f Ch i n a Ac a d e my o f Bu i l d i n g Re s e a r c h, Sh a ng h a i 2 0 0 0 2 3,Chi n a; 2 .S h a n g h a i Ad v a n c e d Te c h n o l o gy o f Bu i l d i n g Co ns t r u c t i o n Co . Lt d, Sh a n g h a i 2 0 0 0 2 3,Chi n a )

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是一种基于结构动力学理论和力学原理的计算方法,用于评估和预测结构在复杂荷载条件下的弹性和塑性响应。

在结构设计和分析中,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例如建筑物、桥梁、船舶和飞机等。

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是建立在结构动力学理论基础上的,因此首先需要建立结构的动力学模型。

这个模型可以是离散模型,也可以是连续模型。

离散模型将结构划分为多个节点,每个节点代表结构中的一个质点或刚体。

连续模型则使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将结构看作一个连续的弹性体。

在弹塑性分析中,结构的弹性和塑性响应是重点。

弹性响应发生在结构荷载作用下,结构在荷载移除后可以恢复到初始形状。

而塑性响应发生在结构荷载作用下,结构发生永久形变,无法完全恢复到初始形状。

弹塑性分析方法通常将结构的材料行为建模为弹性-塑性材料行为,即在荷载作用下,材料先发生弹性变形,然后发生塑性变形。

在弹塑性分析中,结构中材料的塑性变形是通过应力-应变关系来计算的。

1.建立初始状态:首先,需要建立结构的初始状态,即结构在没有受到荷载作用时的形状和应力状态。

这通常需要进行结构静力分析或弹性分析。

2.荷载分析:然后,需要进行荷载分析,确定结构所受到的各种荷载,包括静态荷载、动态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4.动力分析:进行结构的动力分析,计算结构在不同时间步骤下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响应。

5.弹塑性分析:根据动力分析的结果,使用弹塑性分析方法计算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分布。

这一步通常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

6.评估结果和优化:分析结果可用于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进行结构设计的优化。

需要注意的是,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是一种比较复杂和计算密集的方法,通常需要使用计算机辅助工具进行计算和分析。

此外,在进行弹塑性分析时,还需要进行一些合理的假设和简化,以提高计算效率。

总之,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提供了一种全面和准确评估结构在复杂荷载条件下的响应的手段,能够帮助工程师进行结构设计和优化,并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高层建筑结构的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及工程实践-李志山

高层建筑结构的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及工程实践-李志山

加强后底部剪力墙受压损伤情况
2. 沈阳茂业超高层住宅
结构主体高度150m(43层),超过B类建筑高度限值;在2层设有局部转换层, 1~2层框支柱为跨层柱;5层层高6m,6层(标准层)层高3.25m,层高变化较大; 标准层平面上部与下部连接的中间区域楼板宽度较窄,属平面不规则。
将首层剪力墙翼缘加厚为600,按中震不屈服配筋后有仅2片Y向墙肢出现局部0.2 轻微损伤。修改后首层的屈服强度系数,X向为0.91(上部最小为0.68),Y向是 1.46(上部最小为1.22),两个方向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最小值均出现在上部标 准层。标准层连梁首先损伤耗能,地震反力减小,保护了剪力墙,因此结构仍未 破坏。
4轴
5轴
1轴
施工图方案钢板剪力墙塑性情况
施工图方案钢板剪力墙塑性情况
竖向加劲肋与上下楼面 梁不相接,两者之间存 在缝隙,缝隙之间的钢 板剪力墙由于应力集中 有较大塑性应变。
2轴
3轴
4轴
5轴
总结
●大多工程都出现了转换层上一层的剪力墙损伤,设计时多把注意力放 在了转换层,而忽视了转换层上一层的抗震承载力是否足够; ●楼层平面中间部分有较大收进而使结构布置分成几个独立区域时,由 于各独立区域的楼面变形不协调,将使中间连接部位的构件受力较 大,大震作用下容易破坏。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加强平面收进 部位的连接,二是在平面收进部位的剪力墙上设置耗能机制,避免 构件大震下受力太大而导致破坏; ●洞口之间及洞口与墙边缘之间的小墙肢容易破坏 ,应避免小墙肢的 出现,否则小墙肢应该按柱进行加强设计; ●一字型剪力墙在大震作用下容易破坏,特别是转换层上一层应尽量避 免使用一字型剪力墙; ●当剪力墙局部转换时,不落地的剪力墙承担的地震剪力通过转换层楼 板传给落地的剪力墙,因此两者之间连接的转换层楼板承受较大的 平面内水平力,应验算该部位楼板的平面内抗剪能力,并加大楼板 的厚度和加强配筋;

超高层结构设计中弹塑性法的分析与应用

超高层结构设计中弹塑性法的分析与应用

超高层结构设计中弹塑性法的分析与应用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建筑楼层数越来越大,如何保障超高层建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探讨、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弹塑性法进行说明分析,并将该方法应用到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

关键词:弹塑性法;超高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建筑楼层数越来越大,对于这些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安全性的保障,成为了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下面针对该问题,对弹塑性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研究,并将其应用到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

一、弹塑性分析方法概述弹塑性分析方法包括:静力弹塑性分析法、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法。

下面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静力弹塑性分析法一般指静力推覆分析方法。

该分析方法根据结构实际情况,施加给建筑结构侧向力,且逐渐将该力的大小加大,使得结构经历一系列的过程,比如屈服、结构控制位移、裂开、弹性等,以便结构实现预期目标位移,或者成为机构,达到掌握建筑结构在地震的影响下的各种状况,如将发生的破坏机制、薄弱部位、变形与内力特性、塑性绞发生的次序、部位,以更好地判断建筑结构能否承受地震的作用。

其次,20世纪60年代逐渐形成了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法。

该方法主要研究的是超高层建筑的工程抗震以及抗震分析。

到20世纪80年代,该方法仍然是大部分的国家在抗震设计规范分析方面所使用的方法。

时程分析法属于动力分析方法,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该分析法主要求解结构物的运动微分方程,利用时程分析可以掌握到各个时间点各个质点的加速度动力反应、移动速度和位移等,以计算出结构内力、变形的时程变化情况。

因为存在较大的输入输出的数据量,且较复杂,导致了在一段时间内时程分析法无法开展。

随着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时程分析方法取得了发展空间。

二、静力弹塑性分析法的分析应用实施静力弹塑性分析法需要进行的步骤如下所示:步骤一:准备工作。

具体包括:建立构件、结构的模型,如确定恢复力模型、物理常数、几何尺寸等;计算承载力;计算荷载等;步骤二:计算各种参数值。

高层建筑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高层建筑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高层建筑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基本内容
摘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与安全性显 得尤为重要。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作为一种评估结构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弹塑性 响应的重要工具,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阐述了静力弹 塑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探讨了静力弹塑性分析在高 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及其优越性。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MIDASGEN进行高层建筑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 析,建议参考MIDASGEN用户手册和其他相关文献资料。这些资料将提供更详细的 信息和指导,帮助读者掌握MIDASGEN的分析功能和操作方法。
在实际工程实践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专业知识进行具体决策。静力弹 塑性分析只是评估高层建筑结构安全性的一种手段,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如结构设计、施工工艺、维护保养等)来确保建筑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时,需要考虑多种荷载工况,例如自重、风载、地震 作用等。通过在MIDASGEN中设置相应的荷载工况,可以模拟高层建筑结构在不同 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同时,还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 计算参数,例如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屈服准则等。
在MIDASGEN中,可以通过输出位移、应力、应变等结果,对高层建筑结构的 静力弹塑性进行分析。通过与其他方法(如有限元方法、实验方法等)的比较, 可以发现MIDASGEN在分析高层建筑结构的静力弹塑性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 性。
研究目的
本次演示的研究目的是对比研究高层建筑结构的静力与动力弹塑性抗震分析 方法,分析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 希望能够为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分析手段。

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由于结构在进入中震或大震后,势必要部分进入弹塑性,因此建造高层建筑时,需要对其进行弹塑性分析,以此保证高层建筑达到塑性标准要求。

但是高层建筑结构的弹塑性分析并不简单,需要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

目前针对于此项工作,国内外已经研发了相应的软件程序,但是一大部分软件的实用性都不是很强,特别是前后处理功能不够完善,无法达到现实需求。

现阶段,我国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静力分析法;另一种是动力时程分析法。

1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影响因素分析地震发生时,若高层建筑结构依然保持在弹性状态下,此时建筑材料满足于虎克定律,在这一情况下,建筑结构就会引起弹性地震反应。

若地震作用较大时,建筑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即结构变形无法满足于虎克定律,此时建筑结构所引起的反应即为弹塑性反应。

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现表述如下:1.1结构刚度和阻尼弹性地震反应需要运用刚度矩阵,也就是常量矩阵,计算时需要依照相应的积分来逐步完成。

但弹塑性地震反应中,力与位移并不满足于线性规律,若使用双线性恢复力模型,只有位移同处一个直线段时,刚度矩阵才能够是常量,但是如果两个位移并不在同一直线,刚度矩阵就会出现产生影响。

阻尼矩阵是由刚度矩阵构成,因此阻尼矩阵与刚度矩阵的变形趋势基本上相同。

1.2弹塑性反应的特殊性在特殊的情况下,弹性地震反应可以等同于弹塑性反应。

如果地震所产生的作用力并不非常强烈,同时结构屈服强度已经超过了一定限度,地震作用并没有对高层建筑结构弹性造成非常明显的影响。

图中的AD线段整个区域都属于内震动,此时弹性地震反应与弹塑性地震反应所求得的解完全一致,因此可以将弹性地震反应当作是弹塑性反应。

1.3地震力与位移反应正常情况下,地震作用与弹性变形成正比,即地震越强烈,变形也会越大,而且这种变形没有任何的限制。

但弹塑性体系与之有很大的不同,若地震力已经能够让结构屈服,弹塑性变形能力增长就会越来越慢,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不会再增长,但结构变形却不会因此而停止,会一直持续。

超高电视塔结构的动力弹塑性地震反应控制分析

超高电视塔结构的动力弹塑性地震反应控制分析
中图 分 类 号 : U 1 T 31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0 7 (0 0 0 — 0 6 0 17 — 6 9 2 1 )2 04 — 6
宁夏 电视 塔是 一上大 下小且 带 有 3个 楼层 区的倒 三角 塔状 结构 , 主体 高度 为 2 6m, 楼层 从 上至 其 1 3段
的拉 索 , 动力平 衡方 程建立 在结 构变形 后 的几 何状 态 上 , 析 时考虑 P D l 分 — et a效 应 和大 变形效 应 。 材料 非线性采 用各种 不 同的塑 性铰来模 拟杆件 的弹塑 性行 为 。
采 用稳 定 性较 好 Wio 一 算 法 , 0 1 , 计 算 时间 步长 取 0 0 , ln0 s 取 =. 且 4 . 28 以保 证 非 图 1 电 视塔 有 限 元 模 型 0
下依 次为 l 6层 、 层 、 。 8 4层 。该结 构 的特殊 重要 性和 复杂性 在于其 结构 高 度超 限 、 立面不 规则 、 质量 和 刚度 分布很 不均 匀 , 且上 部楼层 的钢结 构构件 跨度很 大 , 为了解结构 由弹性 到屈 服 以及 屈 服后 结构 的弹塑性 动力
行为 , 据规 范I 根 1 进行 了反应 谱 分析 和 弹性 动力 时程 分析 , 比较真 实地 显示 出结 构 中的薄 弱环 节 , 到大震 得 作 用下 的结构 变形和受 力情况 。
Jn 0 0 u .2 1
超高 电视塔结构 的动力 弹塑性 地震反应控制分析
陈 曙凌 , 刘艳 霞 , 黄 鑫塘
( 海 四邦 建 设 项 目管 理 有 限公 司 , 海 2 0 9 ) 上 上 0 0 2
摘 要 : 别 采 用 反应 谱 分 析 法 、弹 性 时 程 分 析法 和基 于 塑 性 铰模 型 的弹 塑性 动 力 分 析 法 对 30m 高 的 宁夏 电视 分 2

弹塑性分析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弹塑性分析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弹塑性分析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一直是相当稳固,这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

许多城市正在加大投入力度,建设更多的高层建筑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求。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渗透弹塑性理念,可以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围绕基于弹塑性分析理念在超高层结构设计中的渗透展开讨论,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用弹塑性理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弹塑性分析;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一、弹塑性方法1.1 静力弹塑性方法分析从建筑物结构变化分析角度来看,所谓的静力弹塑性方法,其源于建筑物自身结构变化的情况,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静力推覆分析方式。

在进行实际建筑物自身结构变化时,为了分析过程的精准,也会给其加入一定的侧向力,当这一额外加入的力量开始增加,整个建筑架构就会进入一个逐渐变化的阶段,弹性变动进而出现开裂,随后达到整个架构的屈服力,最后出现结构性的位移,而确定造成这一过程的弹塑力,是确定建筑物整体结构达到抗震标准的一个目标,同时这一方法也给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了全新的评估方式,使整个行业都随之变革。

1.2 材料自身存在本构关系与塑性铰分析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对于静力弹塑性的分析,均是创建弯矩转角关系或弯矩曲率来确定不同材料之间的静力关系。

在由构件截面所组成的本构关系中,如果建筑物遭遇地震,其对于整个构件的力影响从实际结构变化状况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构件可立即恢复、出现结构性的损坏、威胁生命安全和彻底的结构破坏四个方面。

1.3 水平力的分布模式在进行侧向负荷的具体分布形式分析时,根据其力结构的变化,可以体现出在震动条件下,不同结构层在惯力方面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可以反映出实际所造成的破坏大小。

在当前研究中,对于侧向荷载通常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别。

第一种,固定模式,在固定模式下其实际可出现的形式有三个小类别:第一种为SRSS 分布形式,这种形式也可以为研究者显示出惯性力,方便进行分析;第二种为均布分布,相对于上一种,它所反映的是对楼层的重力与实际侧向力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到惯性力的分布;第三种为倒三角,它是以建筑结构构型作为研究的基础,进行找到对应的惯性力分布;以上三种形式,无论哪一种都无法在单一情况下如实反映真正的形变与受力数据,所以通常会采取两种以上进行综合分析。

超高层塔楼罕遇地震作用下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报告

超高层塔楼罕遇地震作用下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报告

目录1 工程概况 (64)1.1工程介绍 (64)1.2进行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的目的 (65)2分析方法及采用的计算软件 (65)2.1分析方法 (65)2.2分析软件 (65)2.3材料模型 (65)2.3.1 混凝土材料模型 (65)2.3.2 钢材本构模型 (66)2.4构件模型 (66)2.4.1 梁单元 (66)2.4.2 楼板模型 (67)2.5分析步骤 (67)2.6结构阻尼选取 (67)3 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指标 (68)3.1结构的总体变形 (68)3.2构件性能评估指标 (68)4 动力特性计算 (70)5 施工加载过程计算 (70)5.1施工阶段设置 (70)5.2施工阶段计算结果 (70)6 罕遇地震分析总体信息结果汇总 (71)6.1地震波选取 (71)6.2基底剪力 (73)6.3层间位移角 (75)6.3.1 左塔楼 (75)6.3.2 右塔楼 (80)6.4结构顶点水平位移 (85)6.5柱底反力 (88)6.8结构弹塑性整体计算指标评价 (89)7构件性能分析 (90)7.1钢管混凝土柱 (90)7.2斜撑 (90)7.3连梁 (92)7.3主要剪力墙 (92)7.4钢梁的塑性应变 (100)7.5楼板应力及损伤 (100)8 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性能评价 (103)1 工程概况1.1 工程介绍上海临港中心——结构总高度为180m;主体结构采用框架-核心筒体系,外框架为圆钢管混凝土柱、钢框架梁。

钢管混凝土柱截面为Φ1200x1140~Φ900x860。

核心筒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体系,外墙厚750mm~400mm,内墙厚500mm~300mm,部分墙体内配置10mm厚钢板。

在32层以下,结构由左右两个塔楼构成,中间通过钢梁及6-7层、17-20层两道“人”字形斜撑连接,斜撑截面为BOX 560x1060x80x80。

上部主体结构分析时,以地下室顶板为嵌固端。

主要构件信息:(1)框架柱均采用圆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

某超高层办公楼结构的动力弹塑性分析

某超高层办公楼结构的动力弹塑性分析

某超高层办公楼结构的动力弹塑性分析摘要:复杂的超高超限高层建筑结构需要进行弹塑性分析及计算来验证其是否满足抗震设防要求。

本文以长乐某超高层办公楼结构为背景,对其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

采用ABAQUS建立三维弹塑性分析模型和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

对结构的整体反应和构件损伤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用详细的量化指标验证了该结构能够在罕遇地震水平下实现“大震不倒”。

关键词:超限高层;动力弹塑性分析;罕遇地震;抗震性能0 前言本工程总建筑面积8.6万平米,主楼为37层,地下室2层。

结构体系为框架-核心筒结构,结构总高149米,为B级高度,主楼平面尺寸为27.4米X48.2米,整体的高宽比5.49,长宽比为1.76。

建筑方案要求底部3层局部通高,造成2及3层有大面积的楼板缺失,同时存在位移比超限等问题,别外结构底部3层80%柱为双向无梁拉结的13.8m高跨层柱。

由于本工程比较复杂,为了检验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是否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要求,有必要对其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验算弹塑性层间变形,判断主要抗侧力结构的屈服顺序和损伤程度,根据构件破坏顺序研究结构的屈服机制,对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做出综合评估。

本工程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时程分析软件采用大型有限元ABAQUS 6.10。

该软件是一套功能强大的基于有限元方法的工程模拟软件。

它可以解决从相对简单的线型分析到极富挑战的非线性模拟等各种问题。

具备十分丰富的单元库,可以模拟任意实际形状,可以模拟多数典型工程材料的性能,包括金属、聚合物、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等。

同时,可嵌入用户开发的单元模型、材料模型等已满足用户需求。

1 模型建立与参数确定1.1 整体模型根据初步设计方案建立三维整体结构模型,对主要抗侧力构件(剪力墙和连梁、框架梁柱)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模拟。

假定结构在地下室顶板嵌固,采用瑞利阻尼,阻尼比取5%。

1.2 构件模型本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梁、柱,以及型钢混凝土柱均采用纤维模型;剪力墙、连梁采用ABAQUS提供的空间壳元来模拟,在壳元中可以通过Rebar Layer模拟钢筋的作用。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的开题报告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的开题报告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多。

高层建筑在抗震能力要求方面要比低层建筑更高,因此在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抗震设计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结构抗震设计的目标是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避免破坏或避免严重破坏,从而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目前,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常采用的结构形式之一是剪力墙结构,该结构形式是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其横向荷载主要由墙体、楼板或框架等快速传递,从而具有较高的刚度和稳定性。

由于剪力墙结构在抗震方面表现相当良好,因此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利用弹塑性动力分析方法,研究高层剪力墙结构在地震加载作用下的反应,以提高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 研究内容及任务本文主要研究高层剪力墙结构在地震加载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反应,并根据研究结果对结构设计进行优化。

具体任务如下:①对目标高层剪力墙结构进行建模和分析,得出其静力和弹性动力响应。

②利用美国地震工程协会(ATC)提供的弹塑性推荐模型,在建立目标结构的弹塑性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弹塑性动力分析。

③根据分析结果,评估目标结构的弹塑性能力,即塑性位移容量、塑性变形分布等指标,并对结构进行评价和优化设计。

④根据评估和优化结果,改进目标结构的强度、抗震性能和稳定性,提高结构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本文采用以下主要研究方法:①静力分析法:建立目标结构的静力模型,并进行静力分析,判断结构的稳定性。

②弹性动力分析法:建立目标结构的弹性动力模型,通过计算该结构的自振频率、周期和振型,分析结构的振动状态以及抗震能力。

③弹塑性动力分析法:在弹塑性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有限元方法和响应谱法,模拟地震荷载下的结构反应,计算结构的塑性变形和塑性位移容量等指标。

本文的技术路线如下:建筑物结构的建模和分析→静力分析和弹性动力分析→弹塑性动力分析→结构的性能评估和优化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迅猛发展,为满足城市发展及人口增长的需要,高层建筑应运而生。

高层建筑解决了城市发展中的一部分土地及人口问题。

但是由于高层建筑结构较为复杂,对其进行弹塑性分析十分必要,能够了解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确保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模型;应用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高层建筑工程也越来越多,居世界之前列。

在高层建筑不断发展的同时,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也引起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当高层建筑物在经历中级地震或大型地震的时候,其结构必然要进入弹塑性,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高层建筑的弹塑性分析在建造高层建筑时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来保证高层建筑结构能够达到塑性的标准要求。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弹塑性分析并非易事,其需要借助大量的复杂的计算才能得到较为正确的分析结果。

针对于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的分析工作,国内外已取得一些成就并开发出了一些相关的软件,但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大部分的软件都没有到达预想的效果。

弹塑性分析方法分为静力弹塑性分析法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法是对高层结构进行非线性阶段抗震的两种主要方法,我国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也采取此两种方法。

1影响建筑结构弹塑性因素当发生地震时,如果高层建筑结构一直停留在弹性状态下,那么此时的建筑材料在符合虎克定律(固体材料受力之后,材料中的应力与应变之间成线性关系)条件下的反应叫做弹性地震反应;反之,当地震的威力较大的情况下,建筑结构就会进入弹塑性,此时的建筑材料在不符合虎克定律,建筑结构就会引起弹塑性反应[1]。

弹性地震反应与弹塑性反应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现将两者之间的不同表述如下。

1.1两者的结构刚度和阻尼不同弹性地震反应借助于刚度矩阵,也叫做常量矩阵,要依靠相对应的积分来逐步完成相应的计算。

标示出弹性体系下的位移与力之间的关系。

而在弹塑性地震反应过程中,位移与力的不仅仅是线性的规律,在使用双线性恢复力模型的时候只有当位移同时处在相同的直线段的时候,刚度矩阵才能够满足于常量,反之当两个位移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刚度矩阵就会产生影响,刚度矩阵构成了阻尼矩阵,因为,阻尼矩阵的变形趋势与刚度矩阵的变形趋势大致上一致。

超高层建筑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探讨

超高层建筑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探讨

Building & Science︱64︱2017年3期超高层建筑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探讨邬 洋重庆市设计院,重庆 400015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由于现如今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为了扩大城市空间,尽量减少用地面积,城市建筑在高度上和造型上实现了许多突破,这也为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带来了更多挑战。

超高层建筑在罕见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响应是结构抗震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本文将对超高层建筑结构动力分析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抗震;弹塑性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03-0064-021 前言 近些年来,世界上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地震灾害,2008年的汶川8.0级地震,约6.9万人遇难。

2010年海地7.3级地震造成约27万人遇难,370万人受灾,同年智利8.8级地震并引发海啸200万人受灾,青海玉树7.1级地震造成2698人遇难。

2011年日本发生9.0级强震并引发强烈海啸,伤亡重大。

2013年伊朗7.8级地震,2014年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

2008年以来的8年时间里,我国发生了三起大型地震,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为受灾群众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

所以,在现代的建筑行业,高层建筑的抗震效果受到了国家和百姓的高度重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在建筑施工中抗震理念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以性能抗震为基本的抗震设计方法广泛地应用于超高层建筑之中。

该方法的应用将建筑抗震设计目标具体化和多重化,给出了超高层建筑结构在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下的具体设计要求,通过非线性分析软件并选择合适的参数对结构实行动力时程分析计算和设计。

弹塑性分析方法主要分为静力弹塑性分析和动力弹塑性分析两种,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规定,高层建筑的高度不超过150m 可以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法,当高层建筑的高度大于200m 时就要采用动力弹塑性分析法。

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及其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及其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及其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是一种结合动力性能和塑性变形的数学模型,用于分析和设计结构的动态响应和塑性变形。

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工程结构领域,包括桥梁、建筑、机械设备等各种工程结构的设计和分析。

本文将从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基本步骤入手,介绍其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

一、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基本步骤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是一种将结构的动态性能和材料的塑性变形结合起来考虑的分析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数值模拟结构在受到动载荷作用时的动态响应以及材料在超过弹性极限时的塑性变形,来评估和优化结构的设计方案。

其基本步骤包括:1.定义结构模型:根据结构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特性,建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结构模型包括节点、单元以及节点之间的连结。

2.确定边界条件和加载:定义结构的边界条件和受力方式。

这些边界条件包括支座约束、节点受力和动载荷。

3.弹性分析:首先进行结构的弹性分析,根据结构受力状态计算结构的弹性应力和变形。

4.材料塑性模型:根据结构中所使用的材料的塑性特性,选择合适的材料模型进行塑性分析。

5.塑性分析:在动力载荷作用下,根据所选取的塑性模型,通过数值分析计算结构的塑性应力和塑性变形。

6.动力分析:将弹性应力和塑性应力加在一起,进行动力分析,计算结构在受到动载荷作用时的动态响应。

7.结果评估:根据分析结果,评估结构的动态性能和塑性变形情况,为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1.预测结构的动态响应: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可以模拟结构在受到动力荷载作用时的响应,包括振动频率、模态形态和响应结果等。

通过分析结构的动态响应,可以得到结构的动态性能和破坏机理,为结构的抗震、抗风等设计提供依据。

2.评估结构的塑性变形: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可以计算结构在超过材料弹性极限时的塑性变形。

对于一些需要考虑塑性变形的结构,如刚性桥梁和土木工程结构,通过分析结构的塑性变形情况,可以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文案精品】高层讲义(弹塑性静、动力 分析)

【文案精品】高层讲义(弹塑性静、动力 分析)

EPDA/PUSH软件正确性验证
与ANSYS、ABAQUS等权威非线性分析软件进行了静力、动力弹塑性分析的充分验证
实例一、简单钢框架分析
简单的钢框架,高度非线性 检验的整体程序框架,包括非线性迭代、静动力解法、纤维束梁单元,非线性本构关系等核心计算程序
0.15 0.1 0.05 0 0 -0.05 -0.1 -0.15 -0.2 epda abaqus 2 4 6 8 10
实例三、 钢筋混凝土小框架
验证了混凝土非线性本构关系,纤维束混凝土梁、柱单元
动力弹塑性分析EPDA与ABAQUS结果对比
0.03
umat abaqus-original
0.02
epda-6 epda-8-1
0.01
epda-10-1
0 0 -0.01 1 2 3 4 5
-0.02
-0.03
实例四、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
abaqus PUSH
实例三、 钢筋混凝土小框架
验证了混凝土非线性本构关系,纤维束混凝土梁、柱单元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与ABAQUS结果对比
4.5 4 3.5 3 2.5 2 1.5 1 0 50 100 150 200 250 abaqus-rebar×1 abaqus-rebar×2 push-rebar×1 push-rebar×2 push-rebar×5 abaqus-rebar×5


3。周期-最大层间位移曲线——基于等效单质点体系综合统计出的结构周期顶点位移曲线。 随着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结构的自振周期、顶点位移反应也发生变化,竖向连接需求谱与 能力谱曲线的交点,则该点的层间位移值可以理解为抵抗设计烈度大震时的结构弹塑性层间 位移,也可以把该点的层间位移与规范限值比较,比规范小则满足设计要求,反之则认为不 满足设计要求。

浅谈超限高层建筑大震弹塑性分析方法及步骤

浅谈超限高层建筑大震弹塑性分析方法及步骤

浅谈超限高层建筑大震弹塑性分析方法及步骤摘要:随着城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超限审查也越来越严格,因此结构超限计算和分析也显得尤为重要,超限计算包括弹性计算、弹性时程分析、等效弹性分析、静力弹塑性和动力弹塑性分析,本文仅针对过程和方法较为复杂的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和步骤作简单介绍。

关键词:超限性能目标罕遇地震地震波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构损伤1概述本文以武汉某超高层住宅楼为例,简要介绍超限高层结构的动力弹塑性方法和步骤。

2工程概况武汉某超高层住宅楼,结构高度为166.6m,为B级高度,地上55层,地下3层。

结构标准层长约48m,等效宽度约18.7m,高宽比约9.1;采用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型式。

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高规》)及武城建[2016]5号、[2016]154号文规定,本楼栋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

剪力墙、框架梁及连梁抗震等级均为二级。

本楼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规》),本地区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类别为Ⅱ类,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相关规定,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值分别为17cm/s2、50cm/s2、115cm/s2,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分别为0.0417、0.125、0.2875,特征周期分别为0.35、0.35、0.4.3结构超限情况及解决方案3.1结构超限情况根据国家《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中的相关规定,本项目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超限高度限值为140m,因此高度超限,无其他超限项;需要进行抗震超限审查。

3.2抗震性能目标根据《高规》第3.11节及条文说明,本项目可选用结构抗震性能目标为D级,具体如下:规范抗震概念: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性能水准为1、4、5;性能目标:关键构件(底部加强区、楼梯间及端山墙通高剪力墙):在小震作用下无损坏、弹性;中震作用下轻度损坏、抗震承载力满足不屈服;大震作用下中度损坏、抗震承载力宜满足不屈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业上城高塔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吴国勤;傅学怡;曾志和;何立才;李建伟【摘要】深业上城高塔为一大型酒店和办公的超高层建筑,地上80层,结构高度388m.塔楼采用了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其中巨型外框架由巨柱、带状桁架组成、双层环梁及型钢混凝土连接梁组成.采用型钢混凝土连接梁联系外框架和核心筒而不设伸臂是本塔楼结构的一个创新点.通过7组罕遇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表明结构抗侧刚度沿竖向均匀,楼层剪力传递简单合理;最大弹塑性位移角大于1/100规范限值要求;连梁和型钢混凝土连接的梁大部分出现了混凝土的受压塑性损伤,很好地起到了耗能作用;剪力墙混凝土的受压损伤因子较小,巨柱及带状桁架保持弹性,结构可满足“大震不倒”的性能目标.【期刊名称】《广东土木与建筑》【年(卷),期】2014(021)001【总页数】6页(P3-8)【关键词】巨型框架;型钢混凝土连接梁;动力弹塑性分析;地震波;受压损伤因子【作者】吴国勤;傅学怡;曾志和;何立才;李建伟【作者单位】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深圳518048;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深圳518048;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深圳518048;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深圳518048;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深圳518048【正文语种】中文1 工程概况深业上城项目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总建筑面积达93.7万m2,属于办公(产业研发用房)、酒店、商业综合体,包括2栋高层塔楼,高度分别为388.05m和299.25m,3栋高层产业研发用房、1栋高层酒店宴会厅以及商业裙房和位于L3层裙房屋顶的多层产业研发用房。

高塔位于用地的东南侧,是一座388m高的混合用途的建筑,62层甲级写字楼,63~80层设有五星级酒店,建筑面积22.7万m2。

高塔采用核心筒+型钢混凝土梁+外框架结构体系。

核心筒为正方形,外墙底部外墙厚1.8m,内墙厚0.6m,混凝土等级为C60。

核心筒墙体厚度随高度增加逐渐减小,在顶部外墙减为0.5m,内墙减为0.45m。

由于结构框剪比设计要求,筒体洞口宽度由底层至顶层逐渐放大,其中核心筒的角部在酒店层以上被切去,改为4根L形柱。

在核心筒角部以及相交处将内埋型钢柱以增加核心筒的延性及刚度。

外框架由4道周边桁架和8个巨柱组成。

巨柱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截面由底部的5400×2300变化至顶部的3500×1600,混凝土等级从C70变化至C60。

其内置钢柱由钢板拼接而成的单肢巨型组合钢柱,巨柱型钢含钢率约3.5%~6.3%,钢材采用Q345高建钢[1]。

每层设8根型钢混凝土梁,协同核心筒和外框架共同工作,除底部几层和顶层和带状桁架层以外,一般标准层梁高均为800mm,50层及以下楼层梁宽度一般同墙厚,50层以上均为800mm[1]。

抗侧力体系中,剪力主要由核心筒承受,外框架能够起到二道防线的作用。

倾覆弯矩主要由外框架承受,型钢混凝土梁有效地协调了内筒与巨型框架的变形,使巨型框架承担了更多的倾覆力矩,巨柱以轴力为主。

该抗侧力结构体系合理,适合本结构高度,结构规则性较好,是高于350m的结构而不设伸臂的一种创新结构形式。

塔楼的效果图、剖面图、带状桁架分面图及高低区结构典型平面图如图1所示。

图1 深业上城高塔效果图、剖面图、带状桁架图及结构平面图2 结构模型在本工程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中,所有对结构刚度有贡献的结构构件均按实际情况模拟。

该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可划分3个层次:①材料模型;②构件模型;③整体模型。

材料的本构特性加构件的截面几何参数得到构件模型,构件模型通过节点的几何连接形成了整体模型[2]。

2.1 材料模型①钢材的动力硬化模型用双线性随动硬化模型,在环过程中无刚度退化,但考了包辛格效应。

钢材的强屈设定为1.2,极限应力所对应极限应变为0.025。

②混凝土料模型采用弹塑性损伤模型可考虑材料拉压强度的差异刚度强度的退化和拉压循环刚度恢复,其轴心抗压和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按《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采用。

混凝土材料进入塑性状态伴随着刚度的降低。

其刚度损伤分别由受拉损伤因子dt 和受压损伤因子dc来表达,dt和dc由混凝土材料进入塑性状态的程度决定。

受压损伤因子dc可化简为“当前弹性模量初始弹性模量”,在宏观意义上代表了混凝土受压弹性模量的退化比例。

如dc为0.3,则表示当前混凝土受压弹性模量退化30%,残余0.7E0,受拉损伤因子dt也有类似物理意义。

同时当混凝土达到时峰值时,受压损伤因子介于0.2~0.3之间,当压损伤因子小于0.3时,可以认为混凝土尚未初压碎。

因此,dc和dt可以很直观地反映混凝土的损伤情况即弹性模量退化率和大致的应力水平,是后文描述混凝土损伤情况的主要指标。

2.2 一维杆件弹塑性模型一维杆件弹塑性模型采用纤维束模型和桁架单元模拟。

其中纤维束模型主要用来模拟楼面钢筋混凝土梁、次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构件。

连梁底部钢筋和顶部钢筋按相应的配筋率则用桁架单元模拟,同样型钢混凝土连接梁中的型钢翼缘按相应面积的桁架单元模拟。

桁架单元与壳单元的节点耦合。

2.3 二维剪力墙、楼板弹塑性模型、型钢混凝土连接梁和巨型柱弹塑性模型二维剪力墙、楼板、型钢混凝土连接梁和外框巨型柱采用ABAQUS内置的弹塑性壳单元,该单元具有如下特点:可采用二维弹塑性损伤模型本构关系;可叠加钢筋层考虑多层分布钢筋的作用;可模拟大变形、大应变,适合模拟剪力墙和楼板在大震作用下进入塑性的状态。

本工程剪力墙的长度和厚度都很大,其端部约束边缘构件如仍采用通常的集中杆单元模拟会有较大误差,无法体现边缘构件对剪力墙的二维约束特性。

在ABAQUS 模型中,根据规范的规定确定约束边缘构件长度,直接将其边缘构件划分为二维有限元单元,并相应修改其纵向和水平钢筋,以和普通墙身配筋相区别。

这需要较为精细的墙体网格剖分,如图2所示。

图2 剪力墙网格的剖分2.4 整体分析模型⑴ 楼板模拟建筑结构有限元分析中为减少计算工作量,通常对楼板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其实质是通过节点耦合的方法,约束同层内各节点的X、Y相对距离不变。

这一假定在小变形和弹性阶段是可以接受的。

但在考虑大变形的弹塑性阶段,尤其是对超高层建筑,其顶点位移多在1m以上,结构上部楼板已出现了明显的倾角,此时同层内各节点若仍保持分析开始阶段的相对水平距离,将使节点偏离其应在位置,导致分析误差。

此外,在弹塑性过程中,楼板将发生开裂使其平面刚度下降,对结构的各抗侧力构件刚度分配和剪力传递也将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本工程的弹塑性分析中将不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而采用弹塑性楼板模拟,考虑其开裂和压碎对结构刚度的影响。

⑵ 构件配筋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需要较为准确地考虑构件配筋对其承载力和刚度的贡献,按实际施工图的配筋进行构件配筋的规格化。

连梁上下纵筋的配筋率按1.2%考虑,钢筋强度等级为HRB400;巨柱竖向钢筋配筋率为1.2%、剪力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配筋率为2%,水平钢筋配筋率为1.2%;其余墙体竖向及水平钢筋配筋率均为0.8%,钢筋强度等级为HRB400;混凝土楼板的配筋为简化起见,按照楼板厚度确定,厚度分别为120,150,200,250mm的楼板的配筋分别取为0.44%,0.5%,0.5%,0.54%双层双向通长布置。

3 分析步骤第1步:施工模拟加载。

按照工程的建造过程,分为28个施工阶段,每个施工阶段生成2~3层结构楼层,采用“生死单元”技术进行模拟。

施工过程分析是一个非线性求解过程,从加载之初就已考虑结构的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效应,并贯穿分析的全过程。

第2步:地震加载。

弹塑性分析时所采用的2组人工波和5组天然波,地震波采用三向输入。

3.1 结构阻尼选择[2]结构动力时程分析过程中,阻尼取值对结构动力反应的幅值有比较大的影响。

在弹性分析中,通常采用振型阻尼ε来表示。

而在弹塑性分析中,由于采用直接积分法求解,并不能直接代入振型阻尼,通常的做法是采用瑞雷阻尼,瑞雷阻尼含质量阻尼和刚度阻尼两部分,其与振型阻尼的换算关系如下式:式中:C为结构阻尼矩阵,M和K分别为结构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ωi为结构自振频率。

通常依据(ε1,ω1)和(ε2,ω2)求得α 与β。

可以看出瑞雷阻尼实际上只能保证第1、2周期阻尼比等于振型阻尼,其后各周期的阻尼比均高于振型阻尼,且周期越小,阻尼越大,因此将导致结构动力响应偏小。

图3为本工程结构阻尼比与周期的关系。

图3 振型阻尼与恒定瑞雷阻尼对应结构各周期阻尼比比较图4 振型阻尼与瑞雷阻尼(仅质量阻尼)对应结构各周期阻尼比比较如瑞雷阻尼仅含质量阻尼(β=0),即为下式:依据(ε1,ω1)可以求得α,这仅能保证第1周期阻尼比等于振型阻尼,其后各周期的阻尼比均低于振型阻尼,因此将导致结构动力响应偏大。

图4为本工程结构阻尼比(仅含质量阻尼)与周期的关系。

表1列出了瑞雷阻尼几种取法的比较。

显式分析中,瑞雷阻尼的刚度阻尼β影响计算的时间步长,使计算步长偏小很多,由此带来计算成本过高,不能满足工程的实际要求。

基于此,本项目采用表1方法2的阻尼取值,结构响应会偏大。

若在此种条件下结构仍能满足规范“大震不倒”的要求,那么表明结构是安全的,且有一定安全储备。

表1 瑞雷阻尼几种取法的比较方法阻尼取值特点与振型阻尼比较1 α和β均按前两周期计算结果取值结构响应偏小2 α按第1周期计算结果取值,β=0高阶振型阻尼比增大结构响应偏大3 大幅增大α阻尼,β=0高阶振型阻尼比减小低阶振型阻尼比偏大结构响应未知3.2 地震波的选取及输入本项目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岩石,建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无液化地层,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

罕遇地震时程分析所用的地震波由中国建研院工程抗震研究所所提供,水平加速度最大时程采用220gal,反应谱采用规范谱的结果,阻尼比取0.05,周期折减系数取 1.0[3]。

采用ETABS9.7.0软件进行选波分析,剪力墙、巨柱、混凝土连接梁和楼板用壳单元模拟,考虑内置型钢的作用,其余构件用杆单元模拟,楼板按弹性楼盖考虑。

时程分析工况考虑双向地震波作用。

选波结果见表2,所选用的7组地震波满足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每组地震波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结果的65%,不大于135%。

输入地震波时,依次选取结构X向或Y向作为主方向,另一方向为次方向,分别输入7组地震波的3个分量记录进行计算。

主方向、次方向及竖向输入地震峰值加速度按1∶0.85∶0.65进行调整。

表2 罕遇地震弹性时程分析与反应谱法基底剪力比值序号 34567 12主波L0256 L0284 L0355 L2616 L0670 L0740-6 L0740-8次波X向(%)L0257 113L0283 90 L0356 115 L2614 70 L0671 86 L0740-5 78 L0740-9 91 Y向(%)116 91 115 70 87 77 914 弹塑性分析结果4.1 模型正确性验证计算模型是进行大震时程反应的基础,因此在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之前,首先进行了ETABS模型的静力和模态分析,以及ABAQUS施工模拟和模态分析,用来校核模型从ETABS转换到ABAQUS的准确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