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盆地东北部下白垩统烃源岩有机相与生烃特征

合集下载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沉积相及含油性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沉积相及含油性

第33卷 第2期1998年4月SC IEN T I A GEOLO G I CA S I N I CAV o l .33N o.2A p r .,1998 张文朝,男,1951年10月生,高级工程师,从事石油地质及沉积相研究。

1996211211收稿,1997208225改回,沈丽璞编辑。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沉积相及含油性张 文 朝(华北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任丘 062552)摘 要 根据大量钻井剖面、地震剖面、岩芯观察、野外出露剖面和岩石分析资料,研究了二连盆地近30个凹陷的下白垩统沉积相,并以勘探程度较高的阿南、吉尔嘎朗图等7个凹陷为重点,恢复了早白垩世的岩相古地理环境,总结了下白垩统的沉积特征、主要沉积体系和油气分布规律,并指出今后的油气勘探方向。

关键词 二连盆地 沉积特征 砂体成因 沉积相 油气分布1 引言二连盆地是我国十大含油气盆地之一,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亚洲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缝合带上,东西分别与大兴安岭隆起和索伦山隆起为界,南北挟持在温都尔庙隆起和巴彦宝力格隆起之间。

东西长约1000km ,南北宽20—40km ,面积约10万km 2,是一个发育在海西褶皱基底上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内发育五坳一隆,凸凹相间共有49个凹陷,约515万km 2(图1)。

下白垩统自下而上发育有阿尔善组、腾格尔组、都红木组和赛汉塔拉组(叶得泉等,1990),主要产油层是腾格尔组、阿尔善组和古生界。

目前,已在阿南等10个凹陷发现了近20个油藏,展现了二连盆地广阔的找油前景。

研究结果表明,二连盆地不是一个统一的大盆地,而是由许多具有相似发育史的、分散的小湖盆构成的盆地群。

它的沉积特征、演化历史、储集性能、构造活动特点,以及含油性等方面独具特色,即不同于中国东部第三纪断陷盆地,更不同于中生代大型坳陷式含油气盆地,而与蒙古2兴安早白垩世盆地具有近的沉积构造性质和石油地质条件。

因此,深入研究二连盆地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对二连盆地乃至东北裂谷盆地的油气田勘探和沉积学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连盆地额仁淖尔凹陷下白垩统云质岩致密油储层特征与成因

二连盆地额仁淖尔凹陷下白垩统云质岩致密油储层特征与成因
i n Er e n a or s a g, Er l i a n Bas i n
W e i We i 1 ' 2 , Z h u X i a o m i n , Z h u S h i f a , H e Mi n g w e i , W u J i a n p i n g 3 , Wa n g M i n g w e i , L i i S i h a n 4

石形成 。后期 盆内烃源岩的生排烃作用 ,使云质岩 晶间孔及微裂缝 中储集油气 ,为致密油储集提供有利场所 。 关键词 :云质岩 ;白云石成 因;致密油 ;下 白垩统 ;额仁淖尔 凹陷;二连盆地
中图分类号 :T E l 1 2 . 2 3
文献标识码 :A
Ch ar a c t er i s t i c s a n d or i g i n o f t h e L o we r Cr e t a c e o u s do l o mi t i c t i g h t o i J r es er v oi r
Ab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u nd e r s t a n d t h e or i g i n o f d o l o mi ic t t i g h t o i l r e s e r v o i r of he t Lo we r Cr e t a c e o u s Ar s h n a F o r ma t i o n i n t h e Er e no a r s a g, t he Er l i a n Ba s i n, o n he t b a s i s o f s e di me n t a r y s t r u c t ur e a nd vo l c a n i c a c t i v i t y na a l y s i s , he t c o r e o b s e va r t i o n ,t h i n s e c t i o n i d e n t i ic f a t i o n a n d p h ys i c a l me r c u r y a n a l y s i s a s we l l a s g e o c h e mi c a l a n a l y s i s s u c h a s c a r bo n a n d o x yg e n i s o t o pe we r e e mp l o ye d t o s y s t e ma t i c ll a y i n v e s t i g a t e

二连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二连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二连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一.二连盆地简介二连盆地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北部,东起大兴安岭,西到乌拉特中后联合旗一带,南界为阴山山脉北麓,北至中蒙边界,东西长约1000km,南北宽20一220km,总面积10、10‘kmZ,是我国陆上大型沉积盆地之一。

二连盆地地理位置二连盆地是在内蒙古一大兴安岭海西褶皱带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生代陆相陷沉积盆地〔42,,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国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缝合线上。

北为前苏联和蒙古境内的贝加尔、加里东和海西褶皱系,南面为东西向的中朝古陆东面为中生代北东向构造系,西面为南北向构造系。

盆地具体的边界是:北界音宝力格隆起原为海西期二连一东乌珠穆沁旗复背斜,走向北东东向,广泛发北东向断裂和巨大的海西、印支期花岗岩带,新生代又受到北西向断裂的改造,沿断裂有玄武岩喷发,是盆地北部的主要母岩区;盆地南界温都尔庙隆起是加东褶皱带基底上发展起来的正向构造,属阴山纬向构造体系,由温都尔庙一多复背斜演化而来,形成于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新生代仍在活动。

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分布有大量的中一酸性火山岩类,为盆地南部的主要母源区;界大兴安岭隆起形成于侏罗纪,属燕山中期北东向大型褶皱体系。

晚侏罗世的山喷发作用造成巨厚的大兴安岭火山岩系,沿断裂堆积了一系列火山碎屑岩体,是白奎纪盆地东部的主要母源区;盆地西界索伦山隆起与银根盆地、河套盆地隔。

从区域上看,二连盆地与其北部的蒙古戈壁盆地、中国的海拉尔盆地、东部的开鲁盆地、赤峰盆地、西部的银根盆地、河套盆地等遥相呼应,在平面上成了向北东方向收敛的、蔚为壮观的中生代沉积盆地群。

一.基本地质特征1.地层特征二连盆地早白垄世地层〔4s]为典型陆相断陷盆地沉积层序。

大量钻井剖面的岩性组合、测井曲线、古生物资料和大量地震反射剖面研究结果表明,二连盆地是在燕山期多期断陷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的早白奎世断陷湖盆群,接受了厚达5000余米的山间盆地河湖相含煤、含油粗碎屑岩沉积。

二连盆地石炭系_二叠系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_李海华

二连盆地石炭系_二叠系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_李海华

李海华图1二连地区露头剖面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残余有机碳(TOC残)频数分布图从总体上看,碳酸盐岩烃源岩的残余有机碳含泥岩烃源岩的残余有机碳含量较高。

从碳酸盐岩烃源岩残余有机碳含量相对较高的层位是下二叠统和中二叠统,其次是下石炭统和泥岩烃源岩残余有机碳含量相对较高的在0.02%~0.30%之间,平均值为0.08%叠统泥岩烃源岩样品中的残余有机碳含量在1.30%之间,平均值为1.01%;中二叠统泥岩烃源岩的残余有机碳含量在0.55%~1.26%之间0.91%,而下二叠统泥岩烃源岩的残余有机碳含量在从平面上看,位于二连盆地北缘露头的碳酸盐岩烃源岩的残余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而南部露头区的残余有机碳含量相对较高;位于二连盆地南缘露头的泥岩烃源岩的残余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而2.2原始有机碳含量恢复二连盆地海相烃源岩由于热演化程度高以及地表长期风化作用的影响,残余有机碳含量难以反映图2二连地区露头剖面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不同时代残余有机碳(TOC残)含量对比图图3二连地区露头剖面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Pr/n C17与Ph/n C18关系图图4二连地区露头剖面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三种5α甾烷三角组成图综合以上分析并充分考虑高演化对烃源岩类型降级的影响因素,认为二连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甚至有可能存在少Ⅰ型干酪根,说明有机质先体为混源型有机质。

表1二连地区石炭系—二叠系野外样品正构烷烃及类异戊二烯烷烃参数OEP剖面层位ααα-20RC 28/C 29ααα-20RC 27样品值平均值样品值平均值索仑北P 3l 0.870.971.41 1.79林西官地P 3l 0.97 1.88林西官地P 3l 1.07 2.07石灰窖P 2xj 0.980.99 1.73 1.79大石寨P 2w 0.92 1.56大石寨P 2w 1.07 2.07哲斯敖包P 1z 0.820.97 1.40 1.83科尔沁右翼前旗P 1q 1.12 2.26敖汉旗牛古吐乡C 2jd 1.05 1.07 2.04 2.06敖汉旗牛古吐乡C 2jd 1.12 2.15敖汉旗家道沟C 2jd 1.18 2.38敖汉旗家道沟C 2jd 1.07 2.06表2二连地区石炭系图5烃源岩可溶有机质的正构烷烃分布图。

二连盆地章古特地区浅层油藏地质特征

二连盆地章古特地区浅层油藏地质特征

二连盆地章古特地区浅层油藏地质特征二连盆地章古特地区是一个富含油气资源的地区。

该地区的浅层油藏地质特征与其他地区有很大差别,具有独特性。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二连盆地章古特地区浅层油藏的地质特征。

一、地质背景二连盆地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陆相盆地之一,其面积约为22万km²。

章古特地区位于盆地的南部,北纬42°~43°,东经115°~116°,总面积约为2000km²。

该地区处于盆地的裂谷区,发育了一系列断裂,赋存有丰富的浅层沙岩和泥岩。

该地区受沉积作用较强,沉积物厚度较大,是一处非常适合油气富集的地区。

二、岩性和储层特征章古特地区地质构造成熟度较高,地质时代跨度较大。

岩系主要是二叠系致密砂岩和泥岩,以及三叠系下统的砂岩、泥岩、灰岩等。

其中三叠系下统的陆相砂岩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油气层。

1. 致密砂岩:该地区致密砂岩多数为红色或深红色,呈多层交互分布,砂颗粒以中细粒度为主,粒度排序较好,分散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孔隙度和渗透性。

致密砂岩的孔隙度一般在0.1%~5%之间,渗透率极低,储层性能较差。

2. 陆相砂岩:陆相砂岩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油气层,分布较广。

通常呈灰绿色或黄灰色,石英颗粒为主,沥青质含量较高,孔隙度一般在10%左右,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储层性能。

3. 泥岩:该地区的泥岩颜色多样,有绿色、灰黑色、褐色等,其中绿色泥岩中的有机质含量较高,是烃源岩。

泥岩属于相对较差的储层,一般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但对陆相砂岩形成漏斗形的收支域具有重大作用。

三、油藏特征1. 富集类型:章古特地区油气富集类型较为复杂,既有岩心、孔隙、微裂缝储层,又有漏斗形储层、岩溶储层等多种类型。

2. 富集时间:浅层油藏的富集时间较短,大约在第三纪晚期 ~ 第四纪早期,属于近地表高温条件下的富集。

3. 富集层位:陆相砂岩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油气层。

富集层位主要包括三叠系下统南四道口组、两岔子组等地层。

二连盆地宝勒根陶海凹陷北洼槽下白垩统构造-沉积响应特征

二连盆地宝勒根陶海凹陷北洼槽下白垩统构造-沉积响应特征

二 连盆 地 宝勒 根 陶海 凹 陷北 洼槽 下 白垩统 构 造 一 积 响 应 特 征 沉
高 海仁 ,李云 弓虎 军 ,
(.陕 西 延 长 石 油 集 团油 气 勘 探 公 司 , 陕 西 延 安 1 7 60 ; 1 0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西北大 学地质 系大陆动 力学 国家重点 实验 室,陕 西 西安 7 0 6 ) 1 0 9
20) 0 1 ,可 划分为马尼特坳 陷 、乌兰察 布坳 陷 、川井
坳陷 、乌尼 特坳 陷 、腾 格尔坳 陷及 苏尼 特 隆起 ( 五
坳一隆 )6 个一级 构 造 单元 ,平 面上 组 成 正负 相 问
的沉积格局 。宝勒 根陶 海 凹陷位于 二连盆 地 腾格 尔 坳 陷南 部 ,是伸 向温都 尔庙 隆起方 向的一个 狭 长的
1 地 层 简 况
根据 钻井 资料揭 示 ,宝勒根 陶海 凹 陷北洼 槽地
层 自上而 下依 次为第 四系+古 近一新 近 系 、下 白垩
统 赛 汉 塔 拉 组 ( b) K s 、腾 格 尔 组 ( 括 腾 二 段 、 包
二 段和 腾一段 ( 1 。 表 ) 1 1 2 1 腾 格尔 组二段 ( b2 . .. K1t)
第 4 5卷 第 1期 2 1年 ( 8 期 ) 02 总I 1
西 北 地 质
NORTHW ES TERN GEoLo GY
VoI 45 No.1 .
201 ( 2 SUm1 81)
文 章 编 号 : 1 0 - 2 8 2 1 ) 1 3 42 0 96 4 ( 0 2 0 - 2 - 6 0
35 2
图 1 宝勒 根 陶海 凹 陷 区域 构 造 位 置 图

银根_额济纳旗盆地与二连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比较分析_卫平生

银根_额济纳旗盆地与二连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比较分析_卫平生
PETROLEUM GEOLOGY
石油地质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 与二连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比较分析*
卫平生 1 张虎权 1,2 陈启林 1 张景廉 1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肃省兰州市 730020;2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成都市 610500)
摘 要:通过对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与二连盆地的中生代地层、区域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烃源岩、储层、油气 成藏特征、油气分布规律及深部地壳构造等的研究,表明两盆地的区域地质及石油地质特征具有相似性。但二连盆地下 白垩统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比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要好得多。提出了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的下一步勘探方向:在东部, 以岩性、地层、古潜山(火山岩或花岗岩)油藏为主;在西部,以侏罗系、下白垩统及古潜山(前中生界花岗岩)油藏 为主。
720km2(巴北凹陷),最大为 8840km2(达古凹陷),一 般为 1000~2000km2。
二连盆地成油也以凹陷为单元,凹陷面积最小为 200km2,最大为 15000km2,一般也在 1000~2000km2 之内。
两个盆地的规模及其中结构十分相似。两盆地均 是在内蒙—大兴安岭海西褶皱带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 生代分散的凹陷盆地群。凹陷结构主要为单断式的箕 状断陷和双断式凹陷。
构造带,发育断块、断鼻等构造圈闭。但银—额盆地二
两盆地沉积特征相似,即具有多物源、近物源、连
级构造带的发育规模较二连盆地小,构造圈闭也欠发 通差、相带窄、相变快、多沉积沉降中心等特点[18]。
育,缺乏像二连盆地阿南凹陷阿尔善构造带那样的二
上述特点决定了两盆地油源丰富,银—额盆地资
级构造带。
源量为 12.42 × 108t , 二连盆地为 14.63 × 108t ,但
动,分别形成了γ51、γ52、γ53 中酸性侵入岩,不过银 根盆地的γ53 强度较小,分布也较少。

二连盆地烃源岩层内云质岩油气成藏研究

二连盆地烃源岩层内云质岩油气成藏研究

二连盆地烃源岩层内云质岩油气成藏研究王会来;高先志;杨德相;李浩;张志遥;王旭【摘要】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发育一套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矿物组成的混合沉积物,近年来在其中发现大量油气显示。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岩石热解等方法,综合研究了云质岩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等。

研究认为,云质岩储集层孔隙度高、渗透率低,属于低渗透-致密储集层,溶蚀作用或构造作用产生铸模孔和构造溶蚀缝,形成云质岩的“甜点”区;高碳酸盐含量烃源岩和低渗透-致密储集层呈互层式展布,烃源岩成熟度低,生烃超压不发育,与优质烃源岩(TOC>2%)相邻储集层溶蚀孔隙发育,从而降低油气充注阻力,最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A set of mixed clastic-carbonate deposits are developed in the Lower Cretaceous Erlian Basin, and abundant hydrocarbon shows exist in the dolomitic rocks. According to core observation,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physical analysis and rock thermolysis, the dolomitic rocks is a kind of low permeable-tight reservoir with high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which has developed “sweet points” with mold holes and structural corroded fissures generated by dissolution or tectonism. It is concluded that source rocks with high carbonate content are located near the low permeable-tight dolomitic rock reservoirs and lack hydrocarbon-generating abnormal high pressure due to the lower maturity;nevertheless, the high-quality dolomite mudstone (TOC>2%) is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dissolution pores in the adjacent reservoir and the reduction of oil filling resistance, providing good conditions for oil accumulation of the proximal source type.【期刊名称】《地球学报》【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8页(P723-730)【关键词】云质岩;源内成藏;低渗透-致密储集层;溶蚀作用;下白垩统;二连盆地【作者】王会来;高先志;杨德相;李浩;张志遥;王旭【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0;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245;TE122.2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巴彦花群阿尔善组和腾一段是该盆地两套主力烃源层, 厚度大, 厚度多在250~800 m之间, 有机质丰度高, 有机质类型以II型为主, 为油藏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连盆地与地沥青密切相关的砂岩型铀矿床微观矿物特征及成因分析

二连盆地与地沥青密切相关的砂岩型铀矿床微观矿物特征及成因分析

二连盆地与地沥青密切相关的砂岩型铀矿床微观矿物特征及成因分析王文广【摘要】内蒙古二连盆地产在下白垩统碎屑岩系中的砂岩型铀矿床,其矿化与地沥青密切相关,有铀矿物存在之处必有地沥青;岩石中也普遍含地沥青.笔者通过蚀刻α径迹示踪,对铀含量在(200~1770)×10-6的碎屑岩进行扫描电镜分析,采用分子量计算方法确定了该地区含铀碎屑岩中的铀是以多种超显微铀矿物形式存在.其中,以赛汉高毕铀矿床为代表,铀主要形成复成分磷钙铀矿.其它铀矿床也普遍有复成分磷钙铀矿产出:巴彦乌拉矿床样品因钙含量低、硅含量高,则铀石多于复成分磷钙铀矿;道尔苏矿床以铀石和磷铀矿为主,有少量沥青铀矿及复成分磷钙铀矿;哈达图矿床主要是沥青铀矿,未见复成分磷钙铀矿.除了地沥青之外,各矿床中与铀矿物共生的主要矿物还有草莓状、鲕粒状黄铁矿.由此推断,铀矿床的可能成因是:来自盆地深部的UH3、PH3、CaH2、SiH4、FeH2、H2S等在伴随油气向上运移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降低和氧化作用而发生分解及凝聚,形成草莓状、鲕粒状黄铁矿;同时派生出含U、P、Si、Ca等的氧化物的低温热水溶液,并最终结晶析出铀矿物,形成有大量黄铁矿共生的铀矿体;而油气经过长期挥发,最终演变成地沥青,成为铀矿物的载体.【期刊名称】《铀矿地质》【年(卷),期】2016(032)005【总页数】9页(P270-278)【关键词】下白垩统碎屑岩系;砂岩型铀矿床;草莓状黄铁矿;铀矿物;U、P、Ca的氢化物【作者】王文广【作者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1二连盆地从1983年立项进行区域地质调查,随后开始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取得了大量区域地质资料和对盆地成矿条件、成矿规律的认识,至今已发现6个大、中型铀矿床。

但是,由于该盆地规模大、分布广(由许多次级小型裂谷盆地组成),其物质来源和成矿环境各处不尽相同。

尽管范光等(2013)确定了盆地内赛汉高毕矿床铀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水磷钙铀矿,但显然不会只有这一种铀矿物,盆地中各矿床可能存在不同的铀矿物组合。

二连盆地布日敦凹陷下白垩统隐蔽圈闭预测的开题报告

二连盆地布日敦凹陷下白垩统隐蔽圈闭预测的开题报告

二连盆地布日敦凹陷下白垩统隐蔽圈闭预测的开题报告
一、背景
二连盆地布日敦凹陷位于中国内蒙古东北部,是一个以沉积盆地为主的地区。

该区域
富含不同沉积岩层,其中白垩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包含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然而,由于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加上油气勘探技术的限制,使得许多油气资源无法被
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因此,研究白垩系油气资源的分布和隐蔽圈闭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二连盆地布日敦凹陷下白垩统岩性特征、构造演化和沉积相特征,预测该区域可能形成的隐蔽圈闭,提供有关该区域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
1. 布日敦凹陷下白垩统地层属于何种类型、岩性特征及储层特征;
2. 构造演化特征的分析,包括古构造、构造剖面特征;
3. 沉积相特征的分析,包括古地貌、地层划分、沉积相特征等;
4. 圈闭分类及圈闭特征分析;
5. 圈闭预测方法的研究,包括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测井解释和地震剖面解释等。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1. 对已知的岩石样本进行岩相、孔隙度和孔隙结构等分析;
2. 对已有的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分析地质构造演化;
3. 根据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勘探,分析沉积相特征;
4.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聚类分析、遥感分析等方法对地震、测井资料进行处理;
5. 采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技术对储层压力、温度及成藏时限进行分析。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为布日敦凹陷下白垩系隐蔽圈闭资源的勘探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
在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东北地区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东北地区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东北地区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岩相古地理特征林玉祥;李佳;朱传真;赵承锦;吴玉琛;李秀芹【摘要】以大量野外露头剖面和钻井资料为依据,对东北地区上三叠统中侏罗统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并结合盆地的构造演化史,对岩相古地理环境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晚三叠世的沉积区主要位于东部边缘地带的虎林盆地,从内陆到边缘依次发育河流相、海陆过渡相和浅海陆棚相。

早侏罗世主要沉积区位于二连盆地和虎林盆地,二连盆地大部分地区发育河流相,局部地区发育滨浅湖相;虎林盆地发育一套近海碎屑岩系的浅海陆棚相沉积。

中侏罗世,沉积中心向中西部迁移,虎林盆地遭受抬升剥蚀,松辽盆地区域性沉降接受沉积(主要的沉积体系为河流相和滨浅湖相),二连盆地沉积环境由河流相过渡到滨浅湖相,再由滨浅湖相向深湖半深湖相演化。

东北地区上三叠统中侏罗统油气勘探目的层分布于二连盆地阿拉坦合力群、根河盆地与拉布达林盆地中侏罗统万宝组、海拉尔盆地中侏罗统兴安岭群下段以及松辽盆地白城组。

【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年(卷),期】2016(013)002【总页数】9页(P1-9)【关键词】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沉积相;岩相古地理特征;东北地区【作者】林玉祥;李佳;朱传真;赵承锦;吴玉琛;李秀芹【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引著格式]林玉祥,李佳,朱传真,等.东北地区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岩相古地理特征[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13 (2):1~9.东北地区是指华北北缘断裂带以北的中国陆地范围区。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腾格尔组物源分析及沉积特征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腾格尔组物源分析及沉积特征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腾格尔组物源分析及沉积特征
马水祥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11(037)023
【摘要】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发育是一套典型的湖底扇沉积,其由补给水道、内扇、中扇和外扇4个部分组成,主要发育有补给水道,内扇主沟道和沟堤,中扇辫状沟道、沟道间和外扇席状浊积砂等微相类型.湖底扇单个扇体规模不大,但往往多期次发育、成群分布,垂向上相互叠置、横向上叠加连片,规模可观.足够的可容纳空间和持续的物源补给是形成厚层湖底扇的2个重要条件,同沉积断裂的下降盘和坡折带是湖底
扇发育的有利部位.湖底扇砂砾岩体具有毗临生油洼槽、易于形成岩性圈闭、易于
油气聚集等优越条件,对岩性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2页(P133-134)
【作者】马水祥
【作者单位】中原石油勘探局测井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
【相关文献】
1.热水沉积岩岩石学特征:以内蒙古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腾格尔组为例[J], 钟大康;杨喆;孙海涛;张硕
2.内蒙古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地区下白垩统腾格尔组物源分析及沉积特征
[J], 张志萍;林春明;李艳丽;岳信东;张霞;徐深谋;漆滨汶
3.内蒙古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腾格尔组热水沉积过程中矿物沉淀顺序及其控制因素 [J], 钟大康;苏琛;杨喆;贾晓兰
4.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腾格尔组滑塌-浊流沉积特征——以达49井为例 [J], 高红灿;郑荣才;肖斌;刘云;郑玲;栾艳春;刘虹利
5.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早白垩世腾格尔组沉积特征及物源探讨 [J], 林春明;张志萍;李艳丽;岳信东;徐深谋;张霞;漆滨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连盆地阿尔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二连盆地阿尔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二连盆地阿尔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卢学军;高平;丁修建;陈哲龙;柳广弟【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年(卷),期】2014(026)003【摘要】阿尔凹陷是二连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勘探程度较低.下白垩统为二连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和产油层,在阿尔凹陷广泛发育.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阿尔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以Ⅰ—Ⅱ型为主,低成熟—成熟,已进入大量生烃阶段,其中腾一段烃源岩生烃能力最强,阿四段烃源岩生烃能力稍差;下白垩统烃源岩主要为淡水—微咸水环境,腾一段为偏强还原—弱氧化环境,阿四段为偏弱氧化环境;烃源岩常规甾烷分布特征为C29> C27> C28,表明其具有以藻类输入为主、陆源有机质输入为辅的生源特征,而腾一段生源输入的差异可能与湖侵及湖退引起的水体深度变化有关.下白垩统油砂和烃源岩样品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比表明,腾一段原油来源于腾一段烃源岩,阿尔善组原油可能主要来源于腾一段烃源岩,混有阿四段的油源.【总页数】8页(P101-108)【作者】卢学军;高平;丁修建;陈哲龙;柳广弟【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3【相关文献】1.渤中凹陷西次洼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J], 郝鹏; 臧春艳; 王波; 罗程飞; 李阔; 曹洁2.二连盆地呼仁布其凹陷南洼下白垩统烃源岩分布特征与油源分析 [J], 山鑫杰; 王飞宇; 刘念; 冯伟平; 江涛; 杜喜; 程志强; 李思嘉; 李月3.二连盆地宝勒根陶海凹陷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与油源对比 [J], 陈治军; 王志伟; 张少清; 高怡文; 韩长春; 李科社4.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腾二段低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对比 [J], 李杰豪;侯读杰;曹兰柱;吴飘;赵喆;马潇潇5.渤东凹陷北部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 [J], 郭喜浩;徐国盛;黄晓波;江涛;梁浩然;李长志;李智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连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二连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二连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二连盆地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重要油气盆地,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之一、它位于巴彦浩特盆地和呼伦贝尔高原之间,北起黑龙江,南至中国蒙古国边境。

以下是该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

1.地质构造特征:二连盆地属于由新元古代至新生代发育的碰撞造山带内,有着复杂的地质构造。

整个盆地呈弓状,自北向南逐渐闭合,中部为高、东、西两翼为低的构造格局。

盆地内大致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部分。

2.沉积特征:二连盆地的沉积历史悠久,沉积时代自太古宙至二叠纪,历经了堆积、剥蚀、抬升和沉降等多个阶段。

主要的沉积物包括岩屑碎屑岩、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等。

其中,中部主要为陆相碎屑岩和冲积扇沉积,东部和西部为湖相沉积。

3.石油资源特征:二连盆地是中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之一,盆地内已探明的油气资源储量巨大。

主要的油气藏类型包括构造油气藏、断层油气藏和凹陷盆地油气藏等。

石油油藏主要分布在二叠系和白垩系地层中,邻近地层也有局部油气的存在。

井探结果显示,油气蕴藏形式多样,有浸染型、富集型、岩性型等。

4.勘探开发特征:盆地内的石油勘探开发工作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勘探开发经验。

然而,由于盆地构造复杂,油气藏性差异大,勘探难度较大。

在勘探技术方面,盆地应用了地震勘探、测井、岩心分析、化验分析等多种手段。

近年来,盆地还引进了先进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和油藏开发技术,如三维地震勘探、水平井、多项证明技术等。

其中,水平井技术在二连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5.油气运输特征:二连盆地的油气运输主要依靠管道运输和铁路运输。

盆地内早期的油气运输主要通过铁路和公路进行。

随着盆地油气产量的不断增加,建设规模较大的输油管道已成为主要方式。

以上是二连盆地的主要石油地质特征。

这个盆地具备丰富的石油资源,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勘探开发难度大,需要不断完善勘探技术和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以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宝贵的石油资源。

内蒙古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内蒙古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内蒙古矿床地质特征简介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内蒙古二连矿床地质特征简介联系人:吴铁军电话:E-mail内蒙古二连矿床地质特征简介二连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矿床属内蒙古高原二连—苏崩风蚀平台地貌,地势平坦,海拔为910m~1055m,属高原低丘陵草原地貌景观,为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多风少雨,气候干燥。

二连矿床分为努和南和苏北两个矿床,两矿床相距11km。

矿床工作区中新生代沉积盖层有:上侏罗统查干诺尔组(J3c)、下白垩统巴彦花群(K1B)、上白垩统二连组(K2e)、古新统脑木根组(E1n)、下始新统巴彦乌兰组(E2b)、中始新统阿山头组(E2a)和伊尔丁曼哈组(E2y)、渐新统呼尔井组(E3h)、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N2b)和第四系(Q)等,其中二连组(K2e)是努和南和苏北矿床的赋矿层位。

两矿床均为非煤矿床,矿体为层状产出,沉积型矿床,埋藏浅,主矿体形态简单,矿石类型为砂岩、泥岩或泥质砂岩等,两矿床矿石成因相同,矿体的赋存状态相同,矿石的性质相近,只是埋藏深度与矿体厚度略有不同。

所以,请专家在进行矿床地质资料分析时,可比照参考借鉴两矿床的地质资料,相互补充,相互完善。

以下是两矿床的地质特征资料,请专家审阅。

一、努和南矿床1、地层及构造二连组地层在本矿床大面积出露,上与古新统脑木根组不整合接触,下与下白垩统巴彦花群不整合接触,该组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主要发育湖泊沉积体系,岩性为绿黄色、灰黄色泥岩,具纹状层理;下段发育冲积扇—湖泊沉积体系,其中下部岩性为砖红色砂质砾岩、砂岩、泥质砂岩、粉砂岩、泥岩,上部岩性为蓝灰色—深灰色细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顶部为膏岩层。

其中,二连组下段是本矿床主要的含矿层位,具有矿床周边薄、中间厚的特点。

根据地层特点划分为4个成因地层单元,现分述如下:Ⅰ亚层:厚度0~32m,平均22m。

二连盆地格日勒敖都凹陷结构构造及其演化特征

二连盆地格日勒敖都凹陷结构构造及其演化特征

2 构造演化特征
格日 勒敖都凹陷经历了前裂谷期、 同裂谷期 和
谭 旺 大 本 在 究院 所 事 质 合 业 学 科,研 外围 从 地 综 研
究。

6・






2 0卷
■ 赛
图 1 格 日勒敖都凹陷构造纲要图
图 2 准 宝 力格 区块 结 构 剖 面 示意 图
积建造为主。在晚侏罗世沉积期 , 中下侏罗统 的烃 源岩进人低成熟一成熟演化阶段 , 并开始 了油气的 生成。在晚侏罗世末期区域性挤压隆升背景下, 开 始发育包饶 断层 , 以逆 冲挤 压为 主 , 区普遍 遭受剥 全 蚀, 凹陷西南部现今残存厚度可大于4 0 m, 00 凹陷内 最大残存厚 度 20 m, 00 总体 向北 东方 向减薄 , 断层 逆 上盘剥蚀更为强烈 , 残存厚度约 601 0 1 左右。伴 随 1 着大规模 的构造运 动 也 发生 油气 运 移 , 向 区为早 指 中侏罗世沉积中心周缘构造高部位的早期形成的圈 闭 。值得 注意 的是 , 晚侏 罗世 末 期强 烈 的构 造 活动 和剥蚀势必 对原生 油气藏有 一定改 造和破坏 作用 。

侏罗系断陷为大型断陷型盆地 , 日勒敖都 凹 格 陷离断陷边界较远 , 中下侏罗统产状较为平缓 , 局部 为侏罗纪末期逆断层和后期正断层切割。白垩系凹 陷发展演化主要受北侧边界断裂控制 , 湖盆发育的 全过 程均保 持 断超 结 构 。 随着 湖 盆扩 大 , 层 由陡 地 坡向缓坡层超覆 , 上倾尖灭 , 洼槽虽继承性发育, 但 沉降中心一直位于边界主断裂根部 , 沉积 中心却相 对于缓坡前移。 2 2 1 侏 罗纪 ..
加里东一海西旋 回为古蒙古洋海相沉积演化阶 段, 在晚古生代海西运动褶皱 隆升为二连盆地的基 底; 印支构造 运动 旋 回 , 地 基底 整 体 抬 升 , 盆 以准平 原化 的剥蚀夷 平 作 用 为 主 , 缺失 三 叠 系 沉积 。相 当

二连盆地取得新层系油气地质调查重要进展

二连盆地取得新层系油气地质调查重要进展

!"#$年#"月地质装备统深部探测技术与勘查增储示范%的重点工作内容!也是青藏高原固体矿产调查领域首个."""D科学深钻"深钻部署于世界级的甲玛超大型斑岩*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瞄准甲玛矿床及冈底斯成矿带其他同类型矿床深部富铜矿资源评价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勘查需求"通过实施深钻和相关配套工作!有望形成一套深部资源勘查技术示范体系!对实现资源发现与储量增长双跨越提供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来源 探矿工程在线!"#$"-!+二连盆地取得新层系油气地质调查重要进展不久前!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先后在内蒙古西乌旗组织二连盆地野外油气调查现场研讨会#在河北燕郊组织*蒙西地#井+下二叠统含油气性现场研讨会!邀请业内专家对资源所承担的地质调查项目进行阶段性成果研讨"二连盆地及外围地区石炭*二叠系作为潜在的有利含油气层系!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油气运聚条件!资源评价结果表明该层系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但该套地层长期被认为是盆地的基底!地质研究薄弱!投入的勘探程度较低!多年未见较大的油气发现"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安排下!资源所自!""0年以来!以二连盆地及外围为主要研究区!先后部署了,个地质调查项目!持续开展石炭*二叠系油气地质调查!累计完成路线地质调查#.""=D#露头剖面实测1$=D##K,万石油地质调查!!""=D!## K#"万石油地质调查,"""=D!##K!,万石油地质调查!$0"=D!!取得如下系列重要成果"一是实施蒙西地#井钻探验证!发现下二叠统巨厚深海*半深海相碳质泥岩"在上古生界下二叠统寿山沟组二段钻遇巨厚黑色#灰黑色泥岩层段!累计视厚度$$+D!初步判断部分沉积环境为半深海*深海!证实西乌珠穆沁地区下二叠统寿山沟组二段具有较好的生烃物质基础!是潜在的优质烃源岩层和盖层"二是查明了兴蒙地区石炭系#二叠系具有正常沉积构造特征!初步建立其石炭系*二叠系构造地层格架"三是在二连盆地查明了宁城#浑善达克等七个盆地和上石炭统*二叠系#中下侏罗统#下白垩统.套含油气构造层系!初步查明兴蒙地区石炭*二叠系区域上分布1套烃源岩层系"专家一致认为资源所在二连盆地取得的系列认识和成果证实了二连盆地及外围地区二叠系具有形成油气的较好生烃条件与物质基础!展现了该地区上古生界二叠系地层具有良好的页岩气资源前景!为实现我国北方新区新层系油气重大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北方石炭*二叠系新领域页岩气勘查早日取得突破"下一步!资源所将重点开展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加强蒙西地#井岩心的深入工作!评价烃源岩的生烃能力"二是结合钻孔岩心特征!加强钻孔周边地质调查!查明寿山沟组区域特征"三是部署二维地震调查!查明该区石炭*二叠系厚度及展布特征!寻找并落实油气有利圈闭!实施钻探验证"来源 地调局资源所!"#$"0."新疆地矿局创空气潜孔锤钻进最深纪录新疆地矿局第二#三水文队哈密黄土坡铜锌矿采空区充填钻孔是大队在基岩大口径中的首次尝试!施工历时-"天!终孔孔深.,"D!钻孔直径#"""D D!创造了空气潜孔锤钻进最大深度的全国施工纪录"该钻孔钻探新技术#新工艺在全国钻探施工领域同行业中具有领先水平"项目施工区位于哈密黄土坡铜锌矿矿区内!工程内容是以原矿区已经完成的孔径.,"D D的充填孔作为导向钻孔!将原钻孔孔径扩大至#"""D D!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油气运移特征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油气运移特征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油气运移特征方杰【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5(027)002【摘要】应用二连盆地主要生油凹陷中泥、砂岩的分析化验等资料,系统分析了本区油气运移作用,总结了主力烃源层的油气运移特征.主要的认识为:1)本区下白垩统K1ba和K1bt12套成熟烃源岩排烃率可以达到32%~72%,是主力排烃层.进入生油高峰阶段的Ⅰ类生油凹陷有良好的生烃与排烃条件,具有形成工业价值油气藏的能力;2)根据泥岩压实曲线和粘土矿物变化等资料分析认为,快速压实阶段是排烃(油气初次运移)的最佳时期;3)从烃源岩生油期与排烃期的匹配关系分析,二连盆地只有Ⅰ类生油凹陷的成油带与泥岩快速压实阶段相吻合,构成油气生成与运移的良好匹配关系;4)油源断层和不整合面是油气二次运移的重要通道,特别是K1bt1/K1ba不整合面具有良好的孔渗条件,其不整合面上、下的各种类型圈闭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5)通过油气运移效应分析认为,乌里雅斯太凹陷原油运移效应最高,其次为阿南、赛汉塔拉、额仁淖尔凹陷,而巴音都兰和吉尔嘎郎图凹陷的原油未发生长距离运移.【总页数】7页(P181-187)【作者】方杰【作者单位】中国石油,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相关文献】1.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油气运移富集规律 [J], 陈广坡;徐国盛;史原鹏;李林波;李书民2.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油气运移特征 [J], 肖伟;刘震;党虎强;杜金虎;易士威3.二连盆地额仁淖尔凹陷下白垩统云质岩致密油储层特征与成因 [J], 魏巍;朱筱敏;朱世发;何明薇;吴健平;王名巍;吕思翰4.二连盆地油气运移聚集特征分析 [J], 张以明;刘震;邹伟宏;肖伟;李先平;党虎强5.库车坳陷下白垩统天然气运聚系统与油气运移研究 [J], 施立志;林铁锋;王震亮;王卓卓;姚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型断陷湖盆有机质富集和烃源岩形成机制——以二连盆地下白垩统腾格尔组一段为例

小型断陷湖盆有机质富集和烃源岩形成机制——以二连盆地下白垩统腾格尔组一段为例

小型断陷湖盆有机质富集和烃源岩形成机制——以二连盆地下白垩统腾格尔组一段为例丁修建;柳广弟;赵龙梅;高登宽;张凯;匡大庆【摘要】为明确小型断陷湖盆烃源岩形成机理,开展了烃源岩形成、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综合有机质供给、保存和稀释对烃源岩形成的影响,建立了小型断陷湖盆烃源岩形成的3种模式:边界断层活动强、沉积速率大的湖盆,有机质供给量大,保存条件差,烃源岩形成主要受有机质供给控制,主要发育于有机质供给量大的深洼带;边界断层活动弱、沉积速率小的湖盆,有机质供给量小,有机质保存条件好,烃源岩形成主要受有机质保存条件控制,主要发育于还原程度强的缓坡带;边界断层活动强度和沉积速率居中的湖盆,有机质供给量较大,保存条件较好,烃源岩形成受沉积速率、有机质供给和保存的综合控制,在深洼带和近洼缓坡带均有发育.%To recognize forming mechanism of source rocks in small-scale faulted lacustrine basins,the paper studies formation,distribution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urce rocks,and establishes 3 source rock formation patterns in small-scale faulted lacustrine basins by integrating the influences of organic matter supply,preservation and dilution on source rock forming.In a lacustrine basin with active boundary fault and high depositional rate,organic matter supply is sufficient but its preservation condition is poor,the source rock is mainly constrained by the organic matter supply and is mainly developed in deep depressions with abundant organic matter supply;in a lacustrine basin with inactive boundary fault and low depositional rate,the organic matter supply is of small quantity and its preservation condition is good,the source rock is mainly controlled byorganic matter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and is mostly distributed in gentle slopes with high reduction degree;in a lacustrine basin with moderate-active boundary fault and moderate depositional rate,the organic matter supply is of large quantity and its preservation condition is relatively good,the source rock is controlled by depositional rate,organic matter supply and preservation,and is developed in both deep depressions and near-depression gentle slopes.【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7(038)006【总页数】8页(P650-657)【关键词】二连盆地;小型断陷湖盆;烃源岩;成岩模式;沉积环境;沉积速率;陆源有机质;古生产力【作者】丁修建;柳广弟;赵龙梅;高登宽;张凯;匡大庆【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95;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000;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北京10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1;TE122.1沉积盆地是油气形成与赋存的基本地质单元,根据其规模,可以分为大型盆地、中型盆地和小型盆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连盆地东北部下白垩统烃源岩有机相与生烃特征程志强;王飞宇;江涛;任利兵;吴子强;谢红【摘要】巴音都兰凹陷与乌里雅斯太凹陷位于二连盆地东北端,相距仅30 km,但两凹陷烃源岩有机相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巴音都兰凹陷烃源岩主体为C相,初始氢指数为400~800 mg/g,平均为600 mg/g,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主要为腐泥组,形成于水体分层的微咸水-淡水还原环境;乌里雅斯太凹陷烃源岩为D/E相,初始氢指数为200~400 mg/g,平均为333 mg/g,烃源岩形成于淡水偏氧化沉积环境,有机显微组分主体为腐泥组、壳质组和镜质组混合型.烃源岩有机相决定生油特征,两凹陷烃源岩在生烃特征方面具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巴音都兰凹陷原油具有较高含硫量与总胶质量,原油API为15°~30°;而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原油API为35°~45°,原油油质较轻.烃源岩有机相差别也造成生烃门限差异: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烃源岩主体成熟度比巴音都兰凹陷烃源岩成熟度高;巴音都兰凹陷生烃门限深度为1 500~1 600 m,而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生烃门限深度为1 900~2 000 m,比二连盆地其他富油凹陷的生烃门限更深.D/E相烃源岩与典型C相烃源岩(以层状藻和结构藻为主)具有不同的生烃特征,D/E相烃源岩生排烃温度更高,同时排出原油以轻质油为主.【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8(039)004【总页数】9页(P384-392)【关键词】二连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有机相;生烃特征;湖相烃源岩【作者】程志强;王飞宇;江涛;任利兵;吴子强;谢红【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第二录井公司,河北任丘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11有机质的母质类型决定其生烃量的大小和所生烃类性质,既使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和成熟度相近,生烃母质不同的烃源岩其生烃量和烃类性质也会有显著差异。

因此,研究烃源岩有机相在评价凹陷生油潜力和预测烃类流体性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国内外不同学者根据具体研究情况对有机相进行不同定义与分类[1-9],但前人关于有机相划分方案所选用参数较多,主要是对烃源岩生烃潜力进行定性评价,而在定量计算烃源岩生烃量时存在一定不足,并且分类方案缺乏对烃源岩生烃特征的研究以及生成烃类性质的预测。

本文在对巴音都兰凹陷和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烃源岩显微组分和沉积环境研究的基础上,选用Pepper基于干酪根生烃动力学的相对简单划分方案,对烃源岩有机相进行分类[10]。

该分类方法中每种有机相都有相对应的生烃动力学模型,因此,可以对烃源岩进行分级评价和定量评估烃源岩生烃潜力,从而可很好地解决湖相烃源岩强非均质性描述问题,同时也可有效预测不同有机相烃源岩生烃特征。

二连盆地富油凹陷已处于高勘探程度阶段,以往将暗色泥岩作为烃源岩的评价方法无法满足精细勘探需求,而运用Pepper有机相分类方案对烃源岩进行分级评价,可使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可靠。

同时在烃源岩有机相分类基础上,结合生烃特征,厘定不同烃源岩有机相与生烃特征内在联系,从而可通过有机相描述与烃源灶精细表征,预测生成烃类性质和组分,在二连盆地油气勘探中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1 区域地质概况图1 巴音都兰凹陷与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阿尔善组顶面构造二连盆地是在海西运动期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生代—新生代裂谷断陷盆地,整体可划分为5个坳陷和4个隆起。

盆地内凹陷与凸起相间发育,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大部分都为北东—南西走向[11]。

巴音都兰凹陷和乌里雅斯太凹陷是二连盆地中较早进行油气勘探并发现工业油流的凹陷,同位于二连盆地东北端(图1)。

巴音都兰凹陷位于马尼特坳陷东北部,北靠巴音宝力格隆起,为北东—南西向长条状的东南断、西北超的中生代箕状凹陷,面积近1 200 km2.巴音都兰凹陷早期为统一洼槽,腾一段沉积末期,由于构造反转,形成了巴Ⅰ号构造带和包楞构造带,将凹陷分割成南、中、北3个次洼槽。

南洼面积较大,构造演化复杂,发育多期次构造反转,北洼结构较为单一[12]。

乌里雅斯太凹陷位于巴音宝力格隆起,整体呈北东—南西向长条形展布,具有西北断、东南超的半地堑结构特点[13],凹陷分为南、中、北3个次级洼槽,南洼长约70 km,宽16~20 km,面积约1 100km2,基岩最大埋深4 500 m.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构造简单,在斜坡上发育了2个低幅度鼻状构造,将南洼槽分割成“三洼夹两突”的构造格局。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自下而上发育阿尔善组(K1a)、腾格尔组(K1t)和赛汉塔拉组(K1s),其中腾格尔组可分为腾一段(K1t1)和腾二段(K1t2),地层总体由一个大的粗—细—粗的完整沉积旋回构成。

阿尔善组形成于裂谷断陷早期,为滨浅湖扇三角洲相砾岩、砂砾岩,局部夹泥岩和白云质灰质泥岩。

腾一段沉积期为裂谷强烈断陷期,岩性以泥岩为主,夹砂岩、砂质泥岩;腾二段沉积期为断拗转换期,岩性以泥岩夹砂岩为主,底部为砂砾岩。

赛汉塔拉组形成于裂谷拗陷沉降期,以河流相含砾砂岩、碳质泥岩为主。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主要发育阿尔善组、腾一段和腾二段共3套烃源岩,不同凹陷优质烃源岩发育层位和烃源岩成熟度存在一定差异:巴音都兰凹陷主力烃源岩为阿尔善组顶部白云质灰质泥岩和下部泥岩,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主力烃源岩为阿尔善组顶部和腾一段下部泥岩。

巴音都兰凹陷储集层主要为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储集层为扇三角洲和湖底扇砂体,二连盆地普遍发育腾一段和腾二段厚层泥岩区域性盖层。

2 样品及实验分析本文主要根据烃源岩样品和原油样品物性与地化参数,分析二连盆地两类烃源岩有机相与生烃特征。

烃源岩样品取自巴音都兰凹陷和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阿尔善组、腾一段和腾二段;巴音都兰凹陷原油样品主要取自阿尔善组,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原油样品取自阿尔善组和腾一段。

烃源岩样品有机碳含量测定和热解分析分别利用LECOCS-230碳硫测定仪和OGE-Ⅱ油气评价工作站进行,部分原油样品进行饱和烃气相色谱(GC)和色质谱(GC-MS)分析。

气相色谱分析在GC-FID仪器上进行,色谱柱为30 m×0.25 mm×0.25μm HP-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载气为氦气;色质谱分析在Agilent 7890-5975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上完成,色谱柱为60 m×0.25 mm×0.25μm HP-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载气为氦气。

3 烃源岩有机相巴音都兰凹陷与乌里雅斯太凹陷同位于二连盆地东北端,两凹陷相距仅30 km,但烃源灶精细分析表明,巴音都兰凹陷与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烃源岩有机相存在较大区别(图2),主要表现在巴音都兰凹陷烃源岩主体为C相,初始氢指数为400~800 mg/g,而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烃源岩为D/E相,初始氢指数为200~400 mg/g.此次烃源岩有机相研究采用Pepper基于干酪根生烃动力学将湖相烃源岩分为C 相、D/E相和F相方案[10](表1)。

C相烃源岩为典型湖相烃源岩,主要生物组成为藻类或细菌,有机质以层状藻类体和结构藻类体为主,有机显微组分主要为腐泥组,无定形体含量较高,二连盆地典型C相烃源岩有机质在荧光条件下发强烈黄色荧光(图3)。

C相烃源岩氢碳原子比主体为1.2~1.8,初始氢指数为400~800 mg/g;烃源岩形成于偏还原沉积环境,以低Pr/Ph和高伽马蜡烷含量为特征,C相烃源岩对应法国石油研究院干酪根分类中Ⅰ型干酪根。

D/E相烃源岩主要生物组成为高等植物来源角质、树脂、木质素和细菌等,有机显微组分主要为腐泥组、壳质组和镜质组混合型,该类型烃源岩形成于偏氧化的沉积环境,D/E相烃源岩初始氢指数为200~400 mg/g,氢碳原子比主体为0.6~1.2,对应典型Ⅱ型—Ⅲ型干酪根。

F相主要生物组成为陆源高等植物,为腐殖型有机质,有机显微组分以壳质组和镜质组为主,与Ⅲ型干酪根相对应。

C相烃源岩为倾油型烃源岩,生油早期阶段可排出低熟油,随成熟度增加可生成轻质油;D/E相烃源岩生油能力较差,仅在成熟阶段排出轻质原油,在高成熟阶段排出高气油比油气,主要为轻质油和凝析气;F相烃源岩以生气为主。

烃源岩氢指数较低时,烃源岩母质以陆源有机质为主,烃源岩吸附能力较强,可能仅选择性排出轻质组分,因此原油油质较轻;而随着烃源岩氢指数增加,生烃母质主要为藻类和腐泥有机质,烃源岩吸附能力减弱,排出原油油质变差。

选取巴5井和太53井进行烃源岩对比研究(图4)。

太53井位于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斜坡中带,完钻层位为阿尔善组。

太53井阿尔善组下部主要为砂砾岩沉积,上部以泥岩为主。

腾一段下部岩性主要为泥岩,湖底扇发育层段岩性主要为含砾砂岩;上部以含砾砂岩和泥岩为主。

太53井烃源岩初始氢指数主体为200~400mg/g,烃源岩质量较差,主体为D/E相。

凹陷D/E相烃源岩主要分布在阿尔善组顶面构造层附近,该时期在层序上为最大湖泛面时期,凹陷湖平面较广,相对于其他体系域更有利于有机质保存和烃源岩发育,平面上D/E相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凹陷斜坡中带。

图2 巴音都兰凹陷与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烃源岩氢指数分布直方图及典型井氢指数与有机碳含量关系表1 不同有机相烃源岩特征及产物描述400~800(600)为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有机相C相D/E相F相沉积环境水生植物,湖相环境陆源有机质,长期润湿的滨岸环境陆源有机质,滨岸环境,较高的氧化环境主要生物组成藻类、细菌高等植物的角质、树脂、木质素、细菌等高等植物木质素含硫量低低低初始氢指数(mg/g)400~800(600)200~400(333)50~200(158)产物特征中轻质油轻质油、凝析气气巴5井位于巴音都兰凹陷南洼巴Ⅰ号构造带,完钻层位为侏罗系。

巴5井阿三段以砂砾岩为主,局部夹泥岩;阿四段为白云质泥岩、粉砂岩、泥岩和白云岩。

腾一段下部主要为泥岩和砂岩,上部为砂砾岩和泥岩。

巴5井阿四段发育大套以白云质泥岩和白云岩为主的特殊岩性段,白云质泥岩和白云岩厚度占比可达48.6%,该岩性段具电阻率变化快和自然伽马高的特点。

研究发现,巴音都兰凹陷特殊岩性段中缺乏蒸发环境矿物,白云岩为埋藏白云岩化作用的产物,白云岩化作用的母质为凝灰物质[14]。

巴5井烃源岩初始氢指数为400~800 mg/g,烃源岩主体为C 相,并且优质烃源岩主要为阿四段上部白云质泥岩以及阿四段下部和阿三段泥岩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