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艾灸疗法》
中医学的瑰宝-艾灸疗法
中医学的瑰宝-艾灸疗法佛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徐劲松主任中医师艾灸疗法艾灸就是使用燃烧的艾绒,炙烤相应的穴位。
百草之中选择艾草的原因在于艾绒燃烧时温和持久,更重要的原因是艾绒燃烧辐射出的热能,其频率,波幅与冬日的阳光最接近,易于引起人体的共振,因而渗透性,穿透力特别强。
艾灸疗法艾草本身就是很好的中药,端午节屋外悬挂鲜艾草利用其芳香温热的性味来辟邪解毒。
生艾叶煎煮内服,可以温暖下焦,治疗妇人经痛带下,宫寒不孕。
焦艾叶或者艾叶炭可以止血。
《本草纲目》:“艾叶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
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合。
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其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
寒湿脚气人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古人把艾草命名为艾,也很有意思,艾就是爱。
艾灸时候温暖舒适通畅的感觉,的确和母爱的感觉一样。
艾灸的方法有很多种,目前常用的就是用点燃的艾条炙烤穴位,可以火头冲下,也可以火头冲上,有的在下面与皮肤接触的地方放上姜片。
或者把它挂在插入人体内的针的柄上。
古人一般把艾绒捏成很小的小窝头,直接放在穴位上点燃,称为一壮。
一般的治疗都需要几十壮或数百壮。
《类经图翼》:“神阙行隔盐灸,艾灸至三五百壮,不惟疾愈,亦且延年。
”还有用艾绒搓成绳,点燃以后快速烧灼相关穴位,类似于灯火灸,有的留瘢痕,有的不留。
这种传统的艾灸方法对人体的创伤很大,致使很多人望而生畏,艾灸逐渐衰落的原因之一。
艾灸时人的感觉犹如阳光普照,驱除阴霾。
人体体表或体内生长出的肿瘤,赘疣都是阴寒凝结而成,艾灸一到,立即枯朽瓦解。
晋朝的抱朴子葛洪先生的夫人--鲍姑,她和葛洪一起在广东的罗浮山炼丹行医,《鲍姑祠记》记述:“鲍姑用越岗天然之艾,以灸人身赘疣,一灼即消除无有,历年久而所惠多。
”在广州越秀山麓三元宫里,还设有鲍姑殿和她的塑像。
而传统艾灸的方法因为用时较长,疗程也比较长,加之施灸的时候需要有人看护,不象扎针以后大夫可以离开,还有有人不喜欢点燃时艾草艾草燃烧时的味道,甚至国外有的诊室有自动灭火系统,艾灸的烟雾会触发警报器,这些原因都限制了艾灸的发展。
艾灸疗法操作规范
六、艾灸疗法灸法时以艾绒或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点燃后悬臵或放臵在穴位或病变部位,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激发经气,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灸法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
(一)艾柱灸艾柱灸是将纯净的艾绒用手搓捏成圆锥形的艾柱,臵于施灸部位额点燃而治病的方法。
艾柱灸又分为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将大小适宜的艾柱,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
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
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柱臵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柱施灸。
每壮艾柱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炷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施灸时由于艾柱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行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留下瘢痕。
因此,施灸前必须征求患者同意方可使用本法。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痨、瘰疬等慢性顽疾。
(2)、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柱便于黏附。
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柱,臵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艾柱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待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
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采用此法。
2、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柱与施灸穴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故又称隔物灸。
间接灸所用的间隔药物和材料很多,目前常用的隔物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空,然后臵于应灸的穴位上或患处,再将艾柱放臵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
艾灸疗法PPT课件
发展趋势及前景
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中医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艾灸疗法在临床应用、教学科研 、产品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未来,艾灸疗法将继续朝着规范化、标准 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前景展望
艾灸疗法作为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在治未病、慢性病康复及亚健康调理等领域具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随着人们对自然疗法和绿色医疗的日益关注,艾灸疗 法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冲任的作用。
神阙
位于肚脐中央,具有温 阳救逆、利水固脱、调
理肠胃的作用。
命门
位于腰部后正中线上, 具有温肾壮阳、培元固 本、强健腰膝的作用。
季节性养生保健方法
春季养肝
春季是肝气升发的季节,艾灸 肝俞、太冲等穴位可养肝护肝
。
夏季养心
夏季是心火旺盛的季节,艾灸 心俞、内关等穴位可养心安神 。
秋季养肺
秋季是肺气清肃的季节,艾灸 肺俞、太渊等穴位可养肺润燥 。
小儿厌食
艾灸足三里、脾俞等穴位,健脾开胃 ,增进小儿食欲。
小儿遗尿
通过艾灸关元、中极等穴位,固肾缩 尿,治疗小儿遗尿问题。
其他领域应用
亚健康调理
针对疲劳、免疫力低下等亚健康 状态,艾灸相应穴位进行调理。
美容美体
通过艾灸面部、腹部等特定部位, 达到美容养颜、减肥瘦身的效果。
保健养生
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选择相应穴 位进行艾灸保健养生。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确定穴位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适当的穴 位进行施灸。
02
点燃艾绒或艾条
将艾绒或艾条点燃,注意火头要旺, 火力要均匀。
01
灸后处理
施灸完毕后,将艾灰清理干净,检查 灸痕情况,询问患者感受,并做好记 录。
《艾灸疗法》详解篇~传承千年艾灸文化
《艾灸疗法》详解篇~传承千年艾灸文化艾灸疗法亦分补泻【艾灸】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温经散寒的功效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黄帝内经》中就已有明确指出灸疗分补泻的记载了。
《灵枢·背俞》言:“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泄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黄帝内经·太素》谓“传”字作“傅”,杨上善注解说:“吹令热入以攻其病,故曰泻也。
傅音付,以手拥傅其艾吹之,使火气不散也。
”朱丹溪在《丹溪心法·拾遗杂论》中说:“灸火有补火泻火。
若补火,艾火黄至肉;若泻火,不要至肉,便扫除之。
”“火以畅达,拔引热毒。
”李梃的《医学入门》说:“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
”在这里李氏不仅对灸治的适应范围和灸治机理作了较详细的阐述,而且明确指出灸疗可用于寒热虚实之证外还涉及到热症用灸可以引郁热外泄(泻法)。
《备急千金要方》曰:“凡卒患腰肿、附骨肿、痈疽、节肿、皮游毒热肿,此等诸疾,但初觉有异,即急灸之立愈。
”刘河间阐发火热病机,创火热论,他对外科阳证认为“疮疡者,火之属”治之“当外灸之,引邪气出而方止”。
吴亦鼎在《神灸经纶·外科证略》中说:“凡疮疡初起七日以前,即用灸疗,大能破结化坚;引毒外出,移深就浅,功效胜于药力”。
这些都说明外科阳证可用灸疗,灸后可引毒外出,移深就浅,破结化坚,疏通经络,调和营卫,故疮病可愈。
在热证方面用灸疗,朱丹溪认为此灸可使“火以畅达,拔引热毒,此从治之意”也。
他用灸治阴虚证,认为“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补阳,阳生阴长故也”。
已把灸治热证上升到理性认识。
明·王石山认为“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
《艾灸疗法》课件
艾灸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使用燃烧的艾草对穴位进行热刺激,具有 独特的疗效。本课件将为您介绍艾灸疗法的概述和其在中医保健中的应用。
艾灸的历史及发展
艾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源远流长。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经历了多个时 期的发展和演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艾灸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操 作方法。
3 避免在空腹或饱食后进行灸治疗
4 注意个人卫生
艾灸时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对消化系统产生不 良影响。
进行艾灸前应注意个人卫生,以免交叉感染。
艾灸的禁忌症
孕妇
孕妇应避免艾灸,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皮肤病患者
患有皮肤疾病的人应避免艾灸,以免加重病情。
感染性疾病患者
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人应避免艾灸,以免传染给他人。
使用艾草的寒凉性质,疗法针对寒凉症状的穴位进 行治疗。
艾灸的常见穴位
足三里
位于下肢,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效果。
大椎
位于颈椎部位,对颈椎病和头晕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元
位于下腹部,有温补肾阳、益气固脱的作用。
太阳穴
位于头部,有舒筋活络、清热明目的功效。
艾灸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
准备好艾草、艾绒、灸盒等工具。
过度的艾灸可能导致身体感到过热或不适,应及 时就医或暂停治疗。
3 过敏反应
4 疗效不明显
某些人对艾草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应谨慎选择和 使用艾草。
部分人对艾灸可能没有明显的疗效,应寻求其他 适合的治疗方法。
2
选择穴位
根据需要治疗的症状选择合适的穴位。
3
燃烧艾草
将艾草点燃,产生烟雾和温热。
4
灸热穴位
将艾绒或艾炷放在穴位上,热疗穴位。
中国风传统中医养生艾灸疗法PPT模板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人体健康之本在于阳气充盈,阳气充沛则体魄强健,反之则 易生病。艾灸能够补益阳气,即便无明显病症,经常施灸于 足三里、关元、大椎等穴位,亦能激活人体内在的正能量, 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不仅能够防病保健,还有助于延缓衰 老过程,增进寿命,实现养生延年之效。
灸法治病机理
➢ 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 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 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
艾灸后出现不同灸感的原因
(五)咽喉肿痛,牙痛
有的人会有咽喉肿痛,牙痛等,此时多喝水,或 煮一点绿豆粥来喝,严重的可以停灸,等这些症 状过去后,继续艾灸,可能还会有上述症状发生, 一般反复几次后,就没有了上火的症状。
(六)发烧
(七)给疾病一个出路
治疗疾病,一定要给疾病一个出路,当艾灸后,元 气聚集到脏腑的时候,病邪往往会自己找出路,一 般疾病在下肢排出的路径是我们理想的路径。 可 是疾病的排出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他会自己 寻找出路。
施灸注意事项
➢ 10.一般空腹、过饱、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施 灸。对于体弱患者,灸治时艾炷不宜过大,刺激量不可过 强,以防“晕灸”。
➢ 11.艾灸者要注意循序渐进,初次使用可先少量、短间, 然后逐渐加剂量。
➢ 12.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 容 易燃着,因此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 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 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灸后病情加重是怎么回事
➢ 中医认为,人体患有疾病的一些症状都是邪气入侵或正邪相搏的 表现,这里我们就从感冒说说正邪消长的过程。
中医艾灸疗法培训ppt课件
实热证、阴虚发热者及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颜面部、大血管处和心 脏部位不可瘢痕灸;乳头、外生殖器官不宜直接灸;中暑、高血压危象、肺结 核晚期大量咯血等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02
CATALOGUE
常用艾灸操作方法及技巧
温和灸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操作方法:将艾条的 一端点燃,对准应灸 的腧穴部位或患处, 约距皮肤2-3cm左右 ,进行熏烤,使患者 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 痛为宜。
过敏处理
立即停灸,一般轻者无需处理,数日后可自行缓解;重者 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如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严重情况 ,应立即就医。
病情加重处理
立即停灸,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学员模拟演练及问题解答环节
模拟演练
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学员分组进行艾 灸操作模拟演练,包括异常情况的处 理和应急措施的实施。
注意事项
雀啄灸时艾条与皮肤的距离应随患者的 感觉而调整。
回旋灸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操作方法:点燃艾条后, 在穴位上方约3cm处施灸 ,艾条一般顺时针方向旋 转,如蚊香一样。
注意事项
回旋灸时艾条与皮肤的距 离应适中,避免烫伤。
糖尿病患者、皮肤感觉障 碍者等应慎用回旋灸。
回旋灸时间一般为20-30 分钟。
注意事项
保持艾条与皮肤的距 离,避免烫伤。
温和灸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每次10-15分 钟。
孕妇、高热、昏迷等 患者禁用。
雀啄灸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操作方法: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 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 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面部、乳头、大血管等处不宜使用雀啄 灸。
雀啄灸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5-10分 钟。
详细讲解了艾条灸、艾炷灸、温针灸 等多种艾灸方法,以及操作过程中的 注意事项和技巧。
艾灸疗法ppt课件
艾灸与江洋大盗王超
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叫王超的军人,退役后遁入江湖做了 江洋大盗,无恶不作。他年轻时曾经遇到一个得道的异人, 传授给他一套“黄白住世之法”。王超按照这套方法修炼, 年过九十还精神饱满,肌肤腴润,健步如飞……后来犯案被 抓,判了死刑。临刑前,监官问他:你这么高的年龄,还有 这么好的身体,有什么养生秘术吗?王超回答说:秘术我没 有,只是年轻时师傅教我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 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 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有一团火那样温暖。
咽炎
病机:风寒外袭、肾阳虚衰造成的热毒上壅咽喉
治疗原则:清热利咽,引火下行 取穴:涌泉、天突、照海 释义:涌泉穴肾经井穴,能引火下行,治疗上部热证。天突穴能清热利 咽,照海穴通阴跷脉,也能引火下行,为治疗咽喉疾病要穴。
鼻炎、腺样体肥大
病机:风寒外袭,肺气失宣,鼻窍不利
治疗原则:散风寒,通鼻窍 取穴:印堂、身柱 释义:身柱穴能散风寒,印堂穴能疏通鼻部气血,通利鼻窍。
艾灸疗法
概述--养生之艾
艾灸是利用某种易燃材料(如艾绒等)和某种药物 放在体表穴位上或患处进行烧灼、温熨,借助火的 温和热性以及药物的功效,通过经络穴位的作用温 通气血,扶正祛邪,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从 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艾灸的起源
艾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文化瑰宝,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广泛流行。在中 国古代,艾灸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艾灸疗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无毒无副作用,即使是不懂医术的普通老百姓,也可以通过简单学习, 快速掌握操作方法,从而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因此,艾灸自古以来 就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流传 至今。
艾灸PPT课件
美容养颜:艾灸可以调节内 分泌,改善肤色和肤质,达
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减肥瘦身:艾灸可以促进身 体新陈代谢,加速脂肪燃烧,
达到减肥瘦身的目的。
06
艾灸的未来发展
艾灸在传统医学中的地位
艾灸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艾灸具有温阳散寒、活血通络、止痛消肿等功效 艾灸在传统医学中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艾灸具有简便易学、安全可靠的特点,适宜推广应用
患者
艾灸的注意事项
适应人群:适用于大部分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和女性 禁忌:孕妇、体质虚弱者、过敏体质者慎用 注意事项:在艾灸前应先喝一杯温开水,避免空腹艾灸 操作方法:点燃艾条后,将其悬空在穴位上方约3-5厘米处熏烤,并保持一定的距离
05
艾灸的实际应用
艾灸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
缓解疼痛 调理脾胃 温经哮喘 等
消化系统:腹痛、腹泻、腹胀 等
运动系统:关节炎、腰腿疼、 颈椎病等
皮肤系统:湿疹、皮炎、银屑 病等
03
艾灸的操作方法
艾灸的准备
选取艾叶:选择陈年艾叶,具有更好的药效 制作艾绒:将艾叶揉碎,去除杂质,制作成艾绒 选择器具:使用木质灸盒或灸筒,能够更好地控制温度 选择穴位:针对不同的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施灸
艾灸PPT课件
CONTENTS
目 录
01 艾灸基础知识 02 艾灸的治疗原理 03 艾灸的操作方法 04 艾灸的适应人群和禁忌 05 艾灸的实际应用 06 艾灸的未来发展
01
艾灸基础知识
艾灸的定义和作用
艾灸是一种使用艾 叶制成的艾条刺激 人体穴位的中医疗 法。
艾灸有温经散寒、 活血通络、祛风止 痛的作用。
艾灸疗法 ppt课件
ppt课件 2
一.艾叶和艾绒 1.艾叶 艾为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有生
艾灸材料
长,但古时以蕲州产者为佳,古特称“蕲艾”。具有芳香性 气味,在农历的4~5月间,当叶盛花未开时采收。艾叶气味芳 香,味辛、微苦,性温热,具有纯阳之性。 《本草纲目》记 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 通十二经,走 三阴 , 理气血 , 逐寒湿 , 暖子宫 ,…… 以之灸火 , 能透诸经而除百 病”。 艾叶经加工制成细软的艾绒,具有性温,容易燃烧、火力温和、 能窜透皮肤,直达体表深部的特点。因艾产地广泛,易于采 集,价格低廉。故从古至今,灸不离宗,是最常用的施灸材 料。艾叶在制成艾绒之前必须达到“嫩、净、细、干、陈” 3 ppt课件
艾灸疗法
ppt课件
1
概述
艾灸法,又称“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点
燃后置于体表的一定穴位进行烧灼,温熨,借灸火的
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
通经络,益气活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
的一种外治方法。
● 《黄帝内经》: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 《医学入门》:“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 《扁鹊心书》:“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 命之法,灼艾第一。” ● 《孟子.离娄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ppt课件
5
常用灸法
中医艾灸疗法ppt课件
❖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 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 5、无自制才干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临床运用
一、隆闭 1〕部位:关元、气海 2〕中医证型:风寒湿阻、气虚血瘀
二、恶心呕吐 1〕部位:中脘穴。 2〕中医证型:虚证、寒湿证。
特点:温度突凉突温,对唤起穴位和经络的功 能有较强的作用,因此适用于灸治远端的病 痛和内脏疾病。
操作重点步骤
3、盘旋灸:
又称熨热灸。将点燃的艾条一端接近施灸部 位,距皮肤3cm左右,平行往复盘旋施灸, 普通灸20分钟。
特点:温度呈渐凉渐温相互转化,除对部分病 痛的气血阻滞有散失作用外,还能对经络气 血的运转起到促进作用,故对灸点远端的病 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中医艾 灸疗法
梅州市中医医院
概述
❖ 艾灸是用纯真的艾绒制成艾条,点燃后在人 体或患处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具有回阳救 逆、调理肠胃、化湿止痒、祛腐拔毒等效果。
艾灸的历史开展
❖ 灸法的来源—灸法的运用当来源于人类掌握 用火之后,时间在石器时代。
❖ 据研讨阐明,灸的发明应是原始人用火时, 某一部位的病痛遭到火的烘烤而感到温馨, 便自动 用火烧灼治疗更多的病痛。
❖ 2、如部分呈现小水泡,无需处置,可 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消毒部分皮肤 后,用无菌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无菌 敷料,坚持枯燥,防止感染。
本卷须知
1、温灸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2、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
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3、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脉搏每分钟超越90次以上禁灸;
艾灸的临床运用
艾灸疗法
临床表现: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 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 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 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 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病因:督脉劳损,气血不足,感受外邪等 导致筋脉痹阻
中医 督脉劳损 气血不足 风寒湿盛 气滞血瘀
操作方法:温针灸的主要刺激区为体穴、阿是穴。 先取长度在 1.5寸以上的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 在留针过程中,于针柄上或裹以纯艾绒的艾团,或 取约2 cm长之艾条一段,套在针柄之上,无论艾团、 艾条段,均应距皮肤2~3cm,再从其下端点燃施 灸。在燃烧过程中,如患者觉灼烫难忍,可在该穴 区置一硬纸片,以稍减火力。每次如用艾团可灸 3~4壮,艾条段则只须1~2壮。
1.悬灸 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穴位上方约3-5cm的方法,一般 施灸时间为10-15min,以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 感为宜。 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
2.实按灸 在施灸部位垫上布或纸,点燃药条一端后,趁热按到 施灸部位,使热力透达到深部的一种灸法。 分为:太乙针,雷火针
距离相对固定, 3cm左右,灸1015min,以局部皮 肤红晕为度 适应症:慢性病、 虚证
温通经脉,消瘀散结
升阳举陷,回阳固脱
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施灸前的准备 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施行瘢痕灸前必须 征得患者同意。体位宜舒适平正,便于准确定穴, 利于安放艾柱和施灸 施灸顺序 先上后下,先阳后阴,先小后大,先少后多。 灸法宜忌 阴虚阳亢,邪实内闭,热毒炽盛等症慎用灸法;颜面 五官,大血管处,心脏,阴部,重要筋腱等部位不 宜直接灸,孕妇小腹部,腰骶部不宜施灸
注意事项:1.温针灸要严防艾火脱落灼伤皮肤。可 预先用硬纸剪成圆形纸片,并剪一至中心的小缺口, 置于针下穴区上。2.温针灸时,要嘱咐患者不要任 意移动肢体,以防灼伤。
艾灸疗法PPT课件
4、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我国灸法从成熟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
➢ 明代医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产生了艾条灸、 雷火神针、太乙神针、桃枝针、桑枝针、药锭灸等 新的灸疗方法。
➢ 清代初期,灸法也有所创新,如针柄烧艾灸(温针灸)、 隔面碗灸等。清代中后期,统治者认为:“针刺火灸究非 奉君之所宜,清政府太医院等官方机构废止针灸导致了 整个针灸学的衰落。
5、近现代时期
➢ 自20世纪50年代起,灸法再次引起医学界的关注, 且被用于治疗脾肿大、骨结核以及药物毒性反应 等多种病证。
➢ 20世纪60~70年代,有关灸疗的临床报道急剧增加。 ➢ 近二十余年,并结合现代科技创制新的灸疗,如光
灸、冷冻灸、电热灸、铝灸等等。发明了电热仪、 电灸仪等各种现代灸疗仪器,使灸法可定时、定量、 定性、无烟等,并开始用于不少难治性疾病。
3、合谷
【定位】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缘的 中点处。
【功能】清热散风、安神定惊、调肠降逆、催产下胎 【主治】 1、头面一切疾患,如头痛,下齿痛,口眼歪斜,鼻衄,鼻渊,耳聋,疟腮,失喑, 目赤肿痛。
2、 胃肠病主要配穴之一,如胃脘痛,腹痛,便秘,痢疾。 3、 外感病:发热恶寒,无汗多汗,咳嗽,疟疾。 4、 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狂躁证。 5、疗疮,疥疮,瘾疹等皮肤外科病证。 6、 痛经,经闭,滞产,胎盘不下等产科病证。
v v
v v
艾条灸
v v
v v v
v v v
天灸
别名:药物灸、发疱灸 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施灸部位,使局部充血、 起水疱,犹如灸疮。 主要有白芥子灸、蒜泥灸、斑蝥灸。
v v
v
v v
v
v 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艾灸疗法》《中国传统艾灸疗法》编辑:幽静的艾草艾灸疗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
“一针二灸三用药”,在传统医学中艾灸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今针灸疗法已在世界各地普及运用,而艾灸疗法已成为世界医学中一门辉煌的组成部分。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有许许多多独特的治疗方法都是应用各种物理方法或天然药物,通过刺激人体表面肌肤的穴位以调整脏腑功能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这类疗法被称为“绿色治疗法”。
它们使用安全、疗效确切,对有些西医疗效欠佳的慢性疾病、疑难病理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哮喘、腰腿痛、中风后遗症、性功能障碍、功能性子宫出血、湿疹、带状疱疹、头痛、失眠、健忘、黄褐斑等等都是相当有疗效的。
由于这类治疗方法取材方便、方法简单、费用低、非常适合大众和亚健康人士及女性人士的美容美型,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时令秋冬,艾灸的灸疗方法是值得大家选用的,也是治疗与养生、健体最好的自我治疗、调理、保养强身的好方法。
祝大家身体健康!气质越来越好!一、艾灸的灸法: 1.直接灸 2.间接灸 3.灸具灸 4.仿灸器械二、艾灸作用传统应用止血止痛止痒解毒----降低组织胺泄热拔毒,软坚散结----促进毒素排泄镇静安神,芳香通窍----开窍与镇静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提高机体免疫力三、艾灸的作用1。
《灵枢·官能》就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2。
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3。
《灵枢经》和《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艾灸或艾熏的记载,故有“医家用灸治疗百病”之说。
4.《医学入门》亦有“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5。
《本草纲目》记载:“艾叶……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阳……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诶。
”6。
《本草纲目》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四、艾灸作用的传统应用1。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促进血循。
2。
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温热刺激。
3。
舒筋活络,解痉止痛----松松肌肉4。
升阳举陷,扶阳固脱----促进刺激神经功能的恢复。
5。
止血止痛,止痒解毒----降低组织胺6。
泄热拔毒,软坚散结----促进毒素排泄。
7。
镇静安神,芳香通窍----开窍与镇静8。
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提高机体免疫力。
五、艾灸作用现代药理1。
止血----外用内服止血 2。
急救强心----开窍醒神。
3。
调理肠胃----增加味口。
4。
解热----退实热,散虚热。
5. 镇静----改善睡眠。
6。
安胎---纠正胎位不正。
六、艾灸作用于人体基础依据经络与穴位的立体构筑学说:“经络与穴位是正常人体组织结构的综合功能表现,是由血管、神经、肌肉、结缔组织等组成的立体空间结构。
将现代解剖学与针灸腧穴学有机结合的结果。
七、艾灸穴位效应解剖的层次结构1。
皮肤→各种感觉器官→ 局部扩散, 2。
皮下组织→ 深经膜,3。
深经膜深层← 神经、血管←肌肉。
4。
毗邻的结构(同组织)→ 传导穴位的功效。
八、穴位解剖结构1。
皮肤 2。
皮下组织 3。
深经膜 4。
肌肉 5。
神经6。
血管 7。
深经膜 8。
骨膜、或韧带、淆膜等九、艾灸的几种传导应用1。
透热2。
扩热3。
传热4。
局部不热远部热5。
表面不热深部热 6。
其它酸胀。
十、艾灸的几种操作方法1。
回旋灸法 2。
雀啄灸法 3。
循经往返灸法 4。
温和灸法5。
单手双点灸法 6。
双手双点灸法 7。
T型灸法 8。
三角灸法十一、艾灸的种类1。
艾炷着肤灸法:压灸无瘢痕灸瘢痕灸法2。
艾炷隔物灸法:隔姜灸隔碗灸隔纸灸隔矾灸3。
隔醋灸隔粉灸隔蒜灸隔葱灸隔盐 4。
艾条悬灸法:齐灸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5。
艾条隔物悬灸法:隔布灸隔药纱灸隔膏药灸隔药液灸隔药糊灸6。
艾条压灸法:指灸衬垫灸灸笔灸雷火针灸太乙针灸7。
铺灸法:大灸敷灸长蛇灸艾熨灸日光灸8。
艾灸器灸法:温盒灸温筒灸温管灸温架灸温罐灸熏器灸温篮灸核桃壳灸多功能艾灸器灸9。
温针灸及其他灸法:温针灸隔姜温针灸麝艾温针灸电热艾针灸隔橘皮温针灸十二、艾灸的分类1。
艾绒艾粒灸 2。
艾锥灸 3。
艾柱灸 4。
艾条灸5。
无烟灸 6。
无烟艾灸 7。
自发热灸十三、艾灸器具的分类1。
夹板灸盒 2。
木板灸盒 3。
塑料灸架 4。
防火红木反射灸盒5。
木制灸架 6。
铜温灸器 7。
美容温灸器 8。
神灯(TDP)9。
激光灸具10。
红外灸器 11。
发热灸器 12。
超声灸具 13微波灸具 14。
薰蒸灸具+艾十四、防火保温艾灸优点1。
艾灸盒五面安装防火隔热锡箔纤维隔热层,全面反射艾灸红外光谱,集中于功能底面,达到小艾灸大反应。
2。
防火隔热层能防止艾火灼坏外层木板层,延长艾灸盒的使用寿命。
3。
防尘铜网能有效使艾火均匀透热,同时防止艾灸灰尘或残物下落,不易灼伤皮肤,也延长了艾灸盒的使用寿命。
4。
盒四面均开有透气助燃孔,使艾绒有氧气充分自燃。
各种烟雾和灰尘易清洁。
5。
进艾条口采用铜曲簧片,三维弹力灵活固定艾条,能方便上下移动,不易烧坏,也易维护。
6。
开放式上盒口,更可直接使用艾绒,也易倾倒灰尘。
十五、艾灸穴位的应用(一)感冒穴位灸疗选择如下:1。
灸风池穴2。
灸太阳穴3。
灸上印堂4。
灸大椎穴5。
灸肺俞穴(二)便秘穴位选择如下:1。
灸大肠俞 2。
灸上巨虚穴 3。
灸迎香穴 5。
灸天枢穴十六、艾灸的适应证1。
寒证----怕冷2。
湿证----肿胀3。
瘀证----瘀斑4。
痛证----疼痛5。
阳虚----畏寒 6。
气血虚证----气短乏力 7。
五脏虚----脏失所主8。
运动系统--肩周炎、过敏性鼻炎、类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风湿寒性关节痛、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颈椎腰椎退行性病变等疾病。
9。
呼吸系统--小儿及成人感冒、哮喘、咳喘、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等。
10。
体弱多病----平素阳虚体质、免疫功能低下、亚健康状态疾病患者。
11。
消化系统----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结肠炎。
慢性腹泻及虚寒性胃痛,如肠炎、结肠炎、肠功能紊乱等,受寒后腹痛腹泻,冬天尤其严重。
12。
泌尿生殖系统-慢性肾炎、结石、前列腺炎、盆腔炎、月经不调、痛经、经期综合症、少精不排卵、性功能障碍。
13。
神经五官----中风、脑瘫、神经衰弱、失眠、癫痫、视力不清、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耳鸣耳聋证。
14。
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15。
对艾灸过敏者;16。
皮肤有疱、疖、破损者;17。
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的患者。
18。
2岁以下孩子。
18。
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头痛等症。
19。
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0。
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量多者。
21。
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
22。
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
十七。
艾灸并发症及处理晋代《针灸甲乙经·卷三》记载:“渊液……不可灸,灸之不幸,生肿蚀、马刀伤内,溃者死”。
缺乏消毒概念和条件,加上缺少有效的抗炎措施,容易发生感染和招致严重后果。
1。
见并发证:病似加重、过敏、上火、失眠、晕灸、烫伤、疤痕。
2。
病似加重的反应----发热不适为正邪交战,病邪久居体内,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就范。
艾灸激发正气想把邪气赶出,邪气先顽强抵抗。
这时的正气不足,而邪气旺盛的时候,当然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出来。
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很多正气的时候,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
3。
眠或嗜睡:如果出现初次艾灸后失眠,也是一种反应,多很疲乏无力,或嗜睡。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后,这时如果睡眠很少,但不会出现疲乏无力的现象,反而因为艾灸,而显得精力充沛。
不要因为睡眠时间的不足而烦恼。
4。
艾灸后身体出现类似过敏的现象:有很多人艾灸后身上出现很多红疹的现象,此时多以为是过敏了,其实,这些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真阳元气驱赶寒邪外出的表现。
也是病邪在体表的反应。
如果此时停灸病邪还会入里侵蚀脏腑。
5。
艾灸后的精神反应:有很多人会出现类似抑郁症的现象,这时可以找人倾诉,可以到狂野处大哭或大喊,一定要发泄出来,不要郁闷在心,免得徒增新疾。
6。
晕灸:在古人的临床实践中出现,清代吴亦鼎著《神灸经纶》中已提到晕灸的救治之法:“或著火有眩晕者,神气虚也,乃以冷物压灸处,其晕自苏,再停良久,以稀粥或姜汤与之,以壮其神”。
十八、晕灸的处理方法《标幽赋》曾云:“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
有下列几种。
(1)体质原因为最主要的诱因之一。
体质虚弱,精神过于紧张、饥饿、疲劳,特别是过敏体质,血管神经机能不稳定者。
不少无明显原因的晕灸者,往往可从体质中找到原因。
(2)刺激原因穴位刺激过强,可致晕灸。
所谓过强,因各人情况不一。
在刺激的种类上,以艾灸多见。
(3)体位原因一般来说,正坐位或直立施灸时易发生晕灸。
(4)环境原因:环境和气候因素也可促使晕灸,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诊室中空气混浊,声浪喧杂等。
(5)轻度晕灸应迅速停止施灸,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
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即可。
如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
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
(6 )重度晕灸即停灸后平卧,如情况紧急,可令其直接卧于地板上。
在百会穴作雀啄式温灸,不宜离头皮太近,以免烫伤,直至知觉恢复,症状消退。
如必要时,配合施行人工呼吸,注射强心剂及针刺水沟、涌泉等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出汗、颜面苍白等症状多为轻症,但也有症候较严重者。
机理:是一种血管抑制性晕厥。
由于温灸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床(尤其是周围肌肉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因而心脏的输出量减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广泛性的脑血流量减少,而发为晕厥。
十九、、艾灸的走窜现象有时候我们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会有胃脘部不适,这很有可能你的肝有隐患或你的胃有疾病,艾灸就会帮你去调整,这就是艾灸的通窜功能。
是一个自我调整的功能,艾灸关元穴,也许会反应出你妇科方面的隐患或前列腺方面的问题或生殖系统的一些疾患。
二十、艾灸的上火现象1。
口干舌燥,是艾灸的一种反应,阴阳正在调整,阳不胜阴,要多喝白开水。
2。
喉咙异常干痛,是病邪(寒邪)逐渐外发时的必然症状(病邪被驱赶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西医所谓的炎症,此许多中医专家都会任认为灸过火了,会立即停止治疗,使得功亏一篑)。
可用沙参,麦冬.菊花泡水喝治疗。
二十一、烫伤的治疗:1。
用蛋清、熟蜂蜜或香油,混合调匀涂敷在受伤处,有消炎止痛作用。
2。
切几片生梨,贴于烫伤处,有收敛止痛作用。
3。
小儿烫伤后,用黑豆25克加水煮浓汁,涂搽伤处,有疗效。
二十二、艾灸注意事项1。
施灸前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用合适的灸疗之法,并取得患者的合作。
2、施灸前根据病情,选准穴位,令患者充分暴露施灸的部位,并采取舒适的、且能长时间维持的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