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8课教案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8课教案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_;农业技术也有了很大改进;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__,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_双季稻__;此外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_冶铸_、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
商业:南朝时因:
①江南经济的开发,是在南方相对安定时发生的。说明战乱破坏社会生产力,安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劳动力,带去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可见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可使先进生产技术得以推广,促使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
③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相互学习,结果是加深了交往,促进了融合。
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东晋的兴亡
316年,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_317_年重建晋王朝,建都_建康_,史称东晋。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_王导___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_420___年,东晋灭亡。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东晋的偏安;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过程与方法:
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南朝的经济为什么能够发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历史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认识到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教学重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及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三国历史是大家熟悉的,三国中哪一国地处今天的江南地区(即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今天的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那么,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情况又是如何的呢?汉朝以后,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新授东晋的兴亡西晋灭亡之后,国家重新陷于分裂。

北方陷入割据混战,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西晋皇室贵族也大量逃到南方去,317年,皇室贵族司马睿又在南方建立了一个政权,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现在的南京)。

学生阅读课本P.89~90内容。

东晋为何不能恢复中原?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乏后援。

东晋时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荆州、扬州人民生活安乐,户籍和人口充实)的景象。

420年,东晋灭亡。

南朝的政治420——589年南方相继出现四个王朝(阅读p.90)。

东晋灭亡后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是频繁更替的。

宋、齐、梁、陈(统称南朝)由于①皇帝势力萎缩,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强大;②皇帝对官员的放纵,导致政治日益败坏;③大规模叛乱,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中国南方与北方实力对比中,南方明显处于劣势?江南地区的开发学生阅读课本P.91~92内容。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有哪些?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1)表现: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成良田;②江南种植水稻,稻田使用绿肥;③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④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⑤手工业快速进步;⑥商业交流和城市繁荣。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4.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4.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设计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无锡市东绛实验学校唐蕊一、内容标准1、内容要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2、认知提示:初步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表现。

解读: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权分立最长的时期。

从总体看,连绵的战乱给社会生产造成了巨大破坏。

相比北方的动乱,南方相对安定,随着北方人口、先进工具与生产技术的移入,江南地区得到了大力开发。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利用史料记载了解东晋政权的特点、江南开发的表现,提高史料阅读与分析,问题归纳与推理的能力。

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的历史,提高读图、识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祖逖等杰出人物身上具有的优秀品质。

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认识维护社会和平的重要性。

三、本课重、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设计思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不像三国时代那样有着比较普遍的认知基础,这个阶段的历史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相对比较陌生的。

因此我将本课分为三个环节来展开:第一环节为“旧时王谢”,通过司马睿、王导、王敦、祖逖、谢安等历史人物的活动将东晋的兴亡、祖逖北伐、淝水之战等知识串联起来,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第二环节为“南朝更迭”,以图表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南朝朝代更替的历史线索。

第三环节为“江南新颜”,针对本课的重难点的突破,我选择从结合无锡地方史入手。

从永嘉之乱对无锡历史发展的影响,到无锡博物院馆藏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劳动工具,模拟的劳动场景;宜兴制陶、烧砖技术的成就;魏晋时期无锡文化名人、寺院建筑等方面进行扩充,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加深同学们对江南地区开发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史料分析法、图表法、合作学习法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过程与方法2.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

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表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得到大规模的开发。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有长足的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发展?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配乐诗朗诵《忆江南》]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把江南地区的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今天,江南比北方发达,而在古代却是江南落后于北方,江南地区是怎样开发的?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江南,感受古代江南的变化。

我们先来了解东晋的历史。

二、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3.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

三、自主学习一、东晋的兴亡师:西晋的统治阶级腐朽不堪,在晋惠帝时出现“八王之乱”,西晋统治者对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采取压迫政策,最终激起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西晋的统治就此结束。

第二年,东晋建立。

师:阅读课本第89页“东晋的兴亡”的相关内容,思考:第一,东晋是如何建立的?第二,如何理解“王与马,共天下”?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1)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2)司马睿和南下的北方山东大地主王导交往密切,他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地主的拥戴。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东晋的建立;王与马共天下;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更替;梁武帝对南朝经济的破坏;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涉及的朝代比较多,朝代更替频繁,朝代学生比较陌生,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材料,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增加学生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三、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图示讲解法、材料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得到大规模开发。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有长足的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二)、讲授新课一、东晋的兴亡:1.东晋的建立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八王之乱后,刘渊遣子刘聪掠夺洛阳,大将石勒及王弥则掠夺关东各州。

310年刘渊死,子刘和继立,不久刘聪杀和自立。

311年石勒出兵襄阳,晋廷派遣大军讨伐,但因朝廷与主将司马越互相猜忌,晋军内乱,最后被石勒袭击,精锐尽亡。

当时洛阳空虚,刘聪乘机攻陷并掳去晋怀帝,史称“永嘉之祸”。

313年怀帝被杀,晋愍帝于长安继立,汉赵派刘曜持续攻打。

316年晋愍帝投降,最后受辱被杀,至此西晋亡。

2、317年,司马睿建东晋,定都建康。

材料:“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

”---《晋书·王导传》司马睿和山东大贵族王导交往密切,他即位后,因在皇族中声望不高,势力单薄,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稳。

他重用王导,王导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也使北方南迁的士族拥护司马睿,进而稳定东晋政权,维持偏安江东的局面,司马睿十分感激王导,任命他为丞相,执掌朝政,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共包括“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三个子目的内容,是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东晋南朝历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状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较长时间段内历史发展的过程(朝代更替),提高把握发展线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重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诗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上述诗文在怀念江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你知道“江南”指哪里吗?白居易词中描述的“江南”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东晋的兴亡1、东晋的建立: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学的西晋的灭亡和十六国的建立,引出这段时期即是民族分裂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2、东晋政权的特点:问题探究:司马睿在位期间,东晋的政权有什么特点?教师: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

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教师给学生讲解“王与马,共天下”的由来。

——东晋的门阀政治——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个是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王敦等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江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B.北方人南迁江南
C.江南土地肥D.南方政局稳定
课堂小结:以板书的形式加以概括总结,并由学生简述。
作业: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取了那些历史信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表格展示政权更替
朝代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提问:我国历史上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秦朝、西汉、东汉、西晋的都城都在哪里呢?
六朝古都的六朝指的是那六个朝代?吴、东晋、南朝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阅读课文归纳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表现在哪?
(农业、手工业、商业)
随堂练习
1.以下有关淝水之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古代唯一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B.发生在公元3世纪
C.苻坚南征受到上下支持D.发生在前秦与东晋之间
2.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
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工具
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④南方各地陆续兴建了许多水利设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江南的开发
教学难点
南朝的政治
教法学法
阅读法、归纳法、讲述法和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再总结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请大家回顾三国鼎立格局是怎样结束的。“三国”时期结束后,中国进入“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怎样的历史时期呢?
用“图示”的办法表述一下“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历史阶段。
三国东魏北齐
西晋十六国北魏
西魏北周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8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开发过程以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展示了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和丰富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历程,认识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江南地区的开发历程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需要结合地理、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历史的认识多来源于教材和影视作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史实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开发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掌握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手工业发展和商业往来等方面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时空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和丰富资源,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认识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开发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难点: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手工业发展和商业往来等方面的史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讲授法:教师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2.课件:江南地区地理环境、开发过程及相关史实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本课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淝水之战、南朝的政治及江南经济的开发问题。

二、课程标准知道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淝水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动乱对社会经济所起的破坏作用,培养学生从社会大环境中去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培养学生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内迁各族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形成是各民族相互融合的结果,每一个民族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淝水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今日江南美景教师:看到美丽的江南风景,你想到了什么?生试说。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人、亲人为什么要到南方去打工?(生试说)教师:今日的江南繁华美丽,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那么什么时候南方地区得到开发?江南地区为什么能得到开发?下面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问题:西晋建立的时间?统一全国的时间?教师: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从而导致了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由于内迁的各民族受到西晋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最终导致了各民族的反抗,最终西晋被什么人所灭?(生说)教师:西晋灭亡后,北方陷入了混乱的局面,一度出现了十六国并存的局面;南方西晋皇族司马睿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权?问题:东晋建立的三要素:时间、建立者、都城教师:晋元帝时在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完全依靠王敦,重要官职多被王氏占有。

晋元帝即位受百官朝贺时,再三请王导同坐御床受贺,王导再三辞让不敢当。

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但由于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鼓励生讲述相关的成语故事)教师:383年,淝水之战后,北方再度陷入混乱,南方在东晋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它们的都城都在建康,历史上称为南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

教材从江南的自然环境、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变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掌握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同时,学生应学会从多元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掌握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情况。

2.难点: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及其对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变迁。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江南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发展,分析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图片、地图、文字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材:准备《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相关章节的内容。

3.参考资料:搜集关于江南地区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江南地区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

然后提问:“你们听说过江南地区吗?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地位?”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知道东晋初年政权的特点是“王与马,共天下”,即政权依靠大贵族的支持;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朝代更替的史实。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识读东晋和南朝形势图,了解人口的南迁对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家国情怀】从开发江南的史实,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知道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完成本课教学【新课导入】导入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唐朝)刘禹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得到大规模的开发。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有长足的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晋时期的江南,去了解这一时期江南的政治和经济。

导入2:我国民间流传了这么一句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谁能解释一下它的意思?这句话意在赞叹江南美景可与天堂相媲美。

到现在杭州是最先进、最繁华、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比如世界五百强之一马云的阿里巴巴的总部就在杭州。

其实杭州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那么史书中是如何记载描述古代的以杭州为代表的的江南地区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晋时期的江南,去了解这一时期江南的政治和经济。

导入3:播放记录片《中国通史》第34集《门阀政治》视频片段(开头2分40秒内容),请同学们边看视频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人口的迁徙?这次迁徙有什么特点?在此次迁徙中出现了哪两位与众不同的人?这两个有何特殊之处?西晋末年北方战乱,少数民族大举入侵,西晋政权摇摇欲坠,为了谋求生存,皇室宗亲,世家大族和平民百姓大举南迁,迁徙者往往是拖家带口,举族南迁,主要迁往江南地区,其中司马睿和王导与众不同,这两个人合作建立了东晋政权,开启了门阀政治的政治模式。

据史书记载,中原大约有一百个世家大族举族迁往江南地区,这些大族的南迁会给靖难带来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晋时期的江南,去了解这一时期江南的政治和经济。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

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条件。

学习这三部分,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

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状况,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

这样,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知道这一时期政权分立的时代特征;(时空观念)2.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并从中认识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通过祖逖北伐的相关故事,感悟祖逖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对比导入:出示白居易《忆江南》及《史记》中江南的描写教师引导:白居易的《忆江南》很好的描绘出了江南春意盎然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之美。

那江南一直都是美丽富饶的景象吗?老师再给大家出示一则《史记》中对江南的描写。

很显然,在西汉司马迁的笔下,当时的江南是人烟稀少且较为落后的地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江南地区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呢?(二)新课讲授1.东晋的兴亡(1)西晋灭亡:【知识回顾】你还记得西晋是怎样走向灭亡的吗?①八王之乱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②316年,内迁的匈奴贵族攻陷西晋都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8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江南地区的地理优势、东晋南朝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江南地区的开发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入了解。

同时,学生对于地理、民族政策等方面的知识也需进一步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优势、东晋南朝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政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地理优势、东晋南朝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

2.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优势、东晋南朝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案例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南地区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优势、东晋南朝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

教师辅助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分析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科目:历史年级:七年级姓名: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82—85页,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材分析】本课上承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下启《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民族融合和北方人南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这一时期,在经历了长达300多年的巨大历史灾难的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历史进步因素。

本课主要讲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北方人为躲避战乱纷纷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了解东晋、南朝的建立及更替。

2、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较快发展的史实。

3、通过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了解自东汉末年以来战乱不断,北方人为躲避战乱纷纷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

也改变了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从而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为国家的重新统一和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问、阅读、比较、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方法。

2、通过对江南地区发展的研读,感知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江南地区的开发史,学生能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教学重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难点】难点: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教学准备】U盘、PPT课件、笔记本电脑、扩音器、无线鼠标、多媒体教室、打印教案8份等。

【教学设计:】课前准备:1、播放江南风光视频创设教学情境。

2、做“雨点变奏曲”或者“言行不一”的小游戏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课程目标】 1.了解东晋兴亡的概况及淝水之战 2.知道南朝政权的更迭情況 3. 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教学重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重点)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难点)【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过程与方法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基本掌握东晋的兴亡、淝水之战、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大概内容。

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图示法帮助学生理清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线索。

3、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用“问题解决” 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4、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学生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情景导入】师:同学们齐读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美景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那同学们一定非常好奇:江南地区是怎样得到开发的?”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明确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

即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一、东晋的兴亡【温故知新】西晋为什么短暂而亡?西晋灭亡之后,国家重新陷于分裂。

北方陷入割据混战,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西晋皇室贵族也大量逃到南方去,又在南方建立了一个政权,史称东晋。

出示:司马睿。

生答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北方陷入分裂混战,内迁五个少数民族以及汉族先后建立了16个政权,史称十六国。

出示图片:东晋十六国。

东晋与前秦。

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了前秦政权。

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前秦强盛起来,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北方出现汉魏以来少有的安定。

此后,苻坚急于统一全国,大举进攻东晋淝水之战发生于哪一年?作战双方?结果?二、南朝的政治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程标准】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东晋兴亡的史实,讲述南朝的统治,分析出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图文资料、编演历史小话剧、问题探究等过程,学会观察历史地图和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认识到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学习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配乐诗朗诵《忆江南》:教师:白居易的诗描绘了唐朝时的江南风景如画,让我们对江南产生了无限神往,那么江南包括哪些地方?今天,江南比北方发达,而在古代却是江南落后于北方,江南地区是怎样开发的?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江南,感受古代江南的变化。

我们先来了解东晋的历史。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展示:一、东晋的兴亡1.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展示:材料一〔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材料二晋自中原沸腾,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国,年移三百,盖有凭焉。

其初谚云:“王与马,共天下。

”盖王氏人伦之盛,实始是矣。

——《南史》卷二一史小组合作:分析歌谣“王与马,共天下”的史实。

教师:晋元帝司马睿,司马懿曾孙,公元307年(晋永嘉元年)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结交王导后,认为“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便对他“雅相器重,契同友执”。

司马睿出镇下邳,王导就担任安东司马,而王导“军谋密策,知无不为”。

在王导主谋下,司马睿镇守建康(今江苏南京),依靠中原南迁大族并联合江南大族顾先、贺循等,统治了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

2.北伐展示:问题:谁能讲述一下闻鸡起舞或是祖逖北伐的故事?学生讲解。

人教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设计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主题寄语】是古朴的小桥,还是潺潺的流水,让你驻足不前;是东晋的青瓷,还是南朝的古寺,让你流连忘返;也许你爱那飘浮的白云,还有那隐隐绰绰的青山,也许你爱那倒映的塔影,还有那亭亭玉立的青荷;淡雅隐逸,是你的追求;空灵静美,是你的最爱;只要心有追求,眼前便有不尽的青山绿水。

【教学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2.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通过史料教学、表格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史能力。

3.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几幅优美的江南画面教师: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向我们展现的是今天繁华的江南,那么,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又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导语:我先考一考大家,你知道书圣是谁吗?(王羲之)那书圣故里在哪里呢?(临沂)但是,还有两个地方也在争夺书圣故里,分别是浙江绍兴和浙江嵊州,一个位于中国北方,两个位于中国南方,即长江以南,三地对书圣故里的争夺也各有道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书圣王羲之的背后到底有一段怎样的历史呢?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王羲之的足迹一起来探寻这段历史。

二.合作探究:引子:王羲之,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生于琅琊临沂,并在此度过他的幼年时期。

据《临沂县志·古迹》载“王右军故宅,治城西南隅普照寺。

西晋末年,临沂诸王南迁,舍宅为寺。

”王氏家族为什么举族南迁呢?我们学习第一篇。

(一)社会稳定看江南——政治篇[读图说史]出示《西晋内迁民族分布图》。

讲解: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图说历史]出示《东晋十六国形势图》问题:西晋灭亡后,中国南北方出现了什么局面呢?(生回答)[表里山河]表格出示东晋建立的三要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教材剖析本课着重讲叙东晋的兴亡、南朝政权的更替、江南地域的开发。

重点是江南地域的开发,它为日后中国现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所以它与以后的课程有联络。

本课还是七年级历史书中为数不多的政治、经济史内容并存的一课,难度比拟大。

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干: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开展发生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域开发的缘由及表现。

2.进程与方法:应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才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看法到人民在经济开展中发扬了重要的作用。

战争、安宁是经济开展的重要前提。

看法维护战争的重要。

三教学重难点:江南地域的开发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现:一幅幅江南美景,一曲优美的«春江花月夜»,一首白居易的«忆江南»。

指出江南地域山美、水美、人更美。

不只如此,如今的江南是我国经济开展的重心,它是历史临时开展的结果。

明天,我们一同来追溯早期江南地域的开发。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域的开发(二)教员引领,协作探求:展现:一、东晋的兴亡指点先生看书82—83页,完成1—3。

1.东晋的树立:时间、地点、人物2.东晋北伐:效果、结局让先生说说祖逖的故事,与祖逖有关的成语3东晋的消亡教员:东晋消亡后,中国南方相继出现了四个朝代。

展现:二南朝的政治:看书83—84页相关内容,完成效果:〔1〕南朝相继出现的四个王朝:〔2〕宋的开展〔3〕梁的衰落小结:看地图〔东晋情势图、南朝情势图〕使先生进一步了解南方政权的更替。

教员:南方社会相对安宁,经济失掉了一定水平的开展。

展现:三江南地域的开发:1.料比拟秦汉时期的江南与东晋前期的江南,经济开展有何不同?资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资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那么数郡忘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兴亡的概况;知道南朝政权的更迭;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示法,使学生将纷繁复杂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整理成清晰的脉络,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历史信息,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主要是认识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条件、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以及江南地区开发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提供的一些古籍记载的资料,将江南开发前后的社会经济生活特点进行比较,加以阐释,尽可能让学生能有直观的印象,同时加强对学生探究问题的辅导,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化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

【学情分析】本课涉及的难点是学生对西晋与东晋、南朝朝代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在此可以采用列表的方式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够形成直观的概念。

关于江南地区的开发,要通过地图示意,帮助学生形成时空概念。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归纳法、材料研读法。

【教具】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课件展示白居易的《忆江南》,师生齐声朗读。

然后教师讲述这首诗歌颂了我国江南地区的美景。

江南地区的发展是我国人民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果,如今的江南地区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之一。

今天,我们一起来追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你知道东晋是怎样建立的吗?东晋和西晋相比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317年,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建立政权,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东晋是以王导为首的北方南下官僚贵族和南方大地主为支柱建立的政权。

司马睿在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目标
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历史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认识到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教学重难点
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及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
三国历史是大家熟悉的,三国中哪一国地处今天的江南地区(即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今天的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那么,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情况又是如何的呢?汉朝以后,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新授
东晋的兴亡
西晋灭亡之后,国家重新陷于分裂。

北方陷入割据混战,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西晋皇室贵族也大量逃到南方去,317年,皇室贵族司马睿又在南方建立了一个政权,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现在的南京)。

学生阅读课本P.8990内容。

东晋为何不能恢复中原?
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乏后援。

东晋时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荆州、扬州人民生活安乐,户籍和人口充实)的景象。

420年,东晋灭亡。

南朝的政治
420——589年南方相继出现四个王朝(阅读p.90)。

东晋灭亡后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是频繁更替的。

宋、齐、梁、陈(统称南朝)
由于①皇帝势力萎缩,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强大;②皇帝对官员的放纵,导致政治日益败坏;③大规模叛乱,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中国南方与北方实力对比中,南方明显处于劣势?
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生阅读课本P.9192内容。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有哪些?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1)表现: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成良田;②江南种植水稻,稻田使用绿肥;③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④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⑤手工业快速进步;⑥商业交流和城市繁荣。

(2)原因:①自然条件适宜,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南迁的北方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③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材料研读(p.92)
想一想: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由于北方战乱,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也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其次,当时江南地区较安定,统治者也重视发展经济。

最后,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小结: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历史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

知识拓展:阅读(p.92)东晋南朝时的海外贸易。

作业:课后活动(p.9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材料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对比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史记》中的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

《宋书》描述了江南开发后的景象,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