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化工原理实验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结果与讨论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结果与讨论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结果与讨论引言填料吸收塔是一种常用的化工设备,主要用于气液相的物质传质过程。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填料吸收塔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方法1.准备工作:清洗填料吸收塔,并确保其内部干净无杂质。

2.实验设定:根据需求设置填料吸收塔的进料流量、进料浓度、塔底温度等操作条件。

3.装填填料:根据实验要求,将适量填料均匀地装填到填料吸收塔中。

4.开启设备:打开填料吸收塔的进料阀门和出料阀门,开始实验。

5.实验记录:记录填料吸收塔的进料流量、出料流量、进料浓度、出料浓度等数据,并定时采集样品进行化验分析。

6.实验结束:根据实验要求,关闭填料吸收塔的进料阀门和出料阀门,停止实验。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不同进料流量下的塔效曲线实验设置•进料流量:100 mL/min、200 mL/min、300 mL/min•进料浓度:10%•塔底温度:25°C实验数据进料流量 (mL/min) 出料流量 (mL/min) 塔效100 90 90%200 180 90%300 250 83%分析与讨论通过对比不同进料流量下的塔效数据,可以发现塔效随着进料流量的增加而降低。

这是因为较大的进料流量导致气液相接触时间减少,从而降低了物质传质效率。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进料流量,以保证塔效的最大化。

实验二:不同进料浓度下的吸收效率实验设置•进料流量:200 mL/min•进料浓度:10%、20%、30%•塔底温度:25°C实验数据进料浓度 (%) 出料浓度 (%) 吸收效率 (%)10 1 9020 2 9530 3 97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观察到随着进料浓度的增加,吸收效率也随之提高。

这是因为较高的进料浓度使得气液相之间的物质传质速率增加,从而提高了吸收效率。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调整进料浓度来控制吸收效率。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填料吸收塔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性能表现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填料吸收塔实验的主要目的是: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吸收过程中气相和液相的流量控制方法。

3、测定填料层的压降与气速的关系,确定泛点气速。

4、研究不同液气比下的吸收效率,确定最佳液气比。

二、实验原理吸收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的差异,使某些组分从气相转移到液相的过程。

在填料吸收塔中,气液两相在填料表面充分接触,实现物质传递。

根据亨利定律,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气液平衡时,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压与在液相中的浓度成正比。

吸收速率取决于气液接触面积、两相的浓度差和传质系数。

填料的作用是增加气液接触面积,提高传质效率。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实验装置主要由填料吸收塔、风机、储液槽、流量计、温度计、压力计等组成。

气体从风机进入吸收塔底部,自下而上通过填料层,与从塔顶喷淋而下的吸收液逆流接触。

吸收后的气体从塔顶排出,吸收液则流回储液槽,经循环泵再次送至塔顶喷淋。

通过调节气体流量和液体流量,可以改变气液接触状况和传质效果。

四、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装置的密封性,确保无泄漏。

2、向储液槽中加入适量的吸收液,并启动循环泵,使吸收液在系统中循环。

3、开启风机,逐渐调节气体流量,同时观察填料层的压降和泛点现象。

4、在不同的气体流量下,测定填料层的压降,并记录相关数据。

5、固定气体流量,改变液体流量,测定不同液气比下的吸收效率。

6、实验结束后,先关闭风机,再停止循环泵,清理实验装置。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气体流量的测定采用转子流量计测量气体流量,记录不同时刻的读数,并计算平均值。

2、液体流量的测定使用涡轮流量计测量液体流量,同样记录数据并求平均值。

3、填料层压降的测定在不同的气体流速下,测量填料层两端的压力差,记录数据。

4、吸收效率的测定通过分析进出口气体中溶质的浓度,计算吸收效率。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并绘制相关曲线,如填料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吸收效率与液气比的关系曲线等。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填料吸收塔的实验操作,探究填料吸收塔在气液传质过程中的性能和特点,以及填料对气液传质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填料吸收塔是一种常用的气液传质设备,其原理是通过填料的大表面积来增加气液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气液传质效果。

在填料吸收塔中,气体在填料层中上升,与液体逆流相接触,从而实现气体的吸收。

三、实验步骤。

1. 将实验装置搭建完成,确保填料吸收塔处于稳定状态。

2. 将填料吸收塔内加入一定量的填料,并将试验液体注入塔底。

3. 开启气体进口阀门,使气体通过填料吸收塔,并与试验液体接触。

4. 观察气体在填料吸收塔中的传质情况,记录气体进入和出塔的流量,并测定出塔气体的成分。

5.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填料吸收塔的传质效果,并对填料的种类和填充量进行评价。

四、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填料吸收塔能够有效提高气体的传质效果,填料的种类和填充量对传质效果有显著影响。

2. 在相同填充量的情况下,不同种类的填料对气体的吸收效果有所差异,表面积大的填料吸收效果更好。

3. 填料吸收塔内气液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气体的吸收效果。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填料吸收塔在气液传质过程中的特点和性能,以及填料对传质效果的影响。

填料吸收塔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气体的吸收效果,减少环境污染。

六、实验总结。

填料吸收塔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实验平台,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填料吸收塔的工作原理和传质效果。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我们对填料吸收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七、参考文献。

1. 王明,刘亮. 填料吸收塔传质特性的研究[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8(5): 45-50.2. 李华,张三. 填料吸收塔传质效果的模拟与分析[J]. 化学工程, 2017(3): 78-82.八、致谢。

吸收实验报告

吸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填料塔的吸收原理和操作方法;2. 学习测定填料塔的吸收系数;3. 分析影响吸收过程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吸收是气液两相接触过程中,气体中的溶质分子被液相吸收的过程。

在填料塔中,气液两相逆流接触,溶质分子从气相转移到液相。

本实验采用理想气体吸收模型,即气体在液相中的溶解度与气相分压成正比,吸收过程遵循亨利定律。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填料塔(玻璃或有机玻璃制成,内装填料)2. 气体发生装置(可产生一定浓度的气体)3. 气体流量计4. 温度计5. 液相流量计6. 吸收液(溶剂)7. 计时器8.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确保填料塔内填料均匀分布;2. 在气体发生装置中产生一定浓度的气体,通过流量计调节气体流量;3. 在填料塔底部加入吸收液,通过液相流量计调节液相流量;4. 打开气体发生装置,记录气体流量和液相流量;5. 观察气体在填料塔中的流动情况,记录气体进出口的压力、温度等参数;6. 测定一定时间后,收集塔顶出口气体,分析气体中溶质浓度;7.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填料塔的吸收系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条件:气体浓度C1=0.1mol/L,液相流量Q=1L/min,气体流量Qg=1L/min,填料层高度H=1m。

实验时间:T=10min气体进出口压力:P1=101.3kPa,P2=101.3kPa气体进出口温度:T1=25℃,T2=25℃气体进出口溶质浓度:C1=0.1mol/L,C2=0.05mol/L2. 吸收系数计算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吸收系数Kx:Kx = (C1 - C2) / (C1 Qg H) = (0.1 - 0.05) / (0.1 1 1) = 0.5mol/m²·s3. 结果分析本实验中,填料塔的吸收系数Kx为0.5 mol/m²·s。

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填料塔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

吸收系数的大小与气体浓度、液相流量、填料层高度等因素有关。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吸收实验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吸收实验

姓名院 专业 班 年 月 日 实验内容 指导教师一、 实验名称:吸收实验二、实验目的:1.学习填料塔的操作;2. 测定填料塔体积吸收系数K Y a .三、实验原理:对填料吸收塔的要求,既希望它的传质效率高,又希望它的压降低以省能耗。

但两者往往是矛盾的,故面对一台吸收塔应摸索它的适宜操作条件。

(一)、空塔气速与填料层压降关系气体通过填料层压降△P 与填料特性及气、液流量大小等有关,常通过实验测定。

若以空塔气速o u [m/s]为横坐标,单位填料层压降ZP ∆[mmH 20/m]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如图2-2-7-1所示。

当液体喷淋量L 0=0时,可知Z P ∆~o u 关系为一直线,其斜率约1.0—2,当喷淋量为L 1时,ZP ∆~o u 为一折线,若喷淋量越大,折线位置越向左移动,图中L 2>L 1。

每条折线分为三个区段,Z P ∆值较小时为恒持液区,Z P ∆~o u 关系曲线斜率与干塔的相同。

Z P ∆值为中间时叫截液区,ZP ∆~o u 曲线斜率大于2,持液区与截液区之间的转折点叫截点A 。

Z P ∆值较大时叫液泛区,吸收实验姓名院 专业 班 年 月 日 实验内容 指导教师 ZP ∆~o u 曲线斜率大于10,截液区与液泛区之间的转折点叫泛点B 。

在液泛区塔已无法操作。

塔的最适宜操作条件是在截点与泛点之间,此时塔效率最高。

图2-2-7-1 填料塔层的ZP ∆~o u 关系图图2-2-7-2 吸收塔物料衡算(二)、吸收系数与吸收效率本实验用水吸收空气与氨混合气体中的氨,氨易溶于水,故此操作属气膜控制。

若气相中氨的浓度较小,则氨溶于水后的气液平衡关系可认为符合亨利定律,吸收姓名院 专业 班 年 月 日 实验内容 指导教师 平均推动力可用对数平均浓度差法进行计算。

其吸收速率方程可用下式表示: m Ya A Y H K N ∆⋅⋅Ω⋅= (1) 式中:N A ——被吸收的氨量[kmolNH 3/h];Ω——塔的截面积[m 2]H ——填料层高度[m]∆Y m ——气相对数平均推动力K Y a ——气相体积吸收系数[kmolNH 3/m 3·h]被吸收氨量的计算,对全塔进行物料衡算(见图2-2-7-2):)()(2121X X L Y Y V N A -=-= (2) 式中:V ——空气的流量[kmol 空气/h]L ——吸收剂(水)的流量[kmolH 20/h]Y 1——塔底气相浓度[kmolNH 3/kmol 空气]Y 2——塔顶气相浓度[kmolNH 3/kmol 空气]X 1,X 2——分别为塔底、塔顶液相浓度[kmolNH 3/kmolH 20]由式(1)和式(2)联解得:mYa Y H Y Y V K ∆⋅⋅Ω-=)(21 (3) 为求得K Y a 必须先求出Y 1、Y 2和∆Y m 之值。

填料塔吸收气体实验报告

填料塔吸收气体实验报告

填料塔吸收气体实验报告气体的填料塔吸收,就像人们喝水一样,都会把它咽到肚子里去。

因为大多数的液体在蒸发时,不断地从液面上失去一些水分。

水是十分重要的,但如果水被填满了塔板后,则水将被截留下来,使得水中所含有的杂质变成固体。

由于塔板只允许水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而不允许其他物质进入,所以填料层内部产生的微小空隙实际上起着“筛选”作用,这个作用保证进入塔板的水的纯度足够高。

当塔内某处的微小空隙的体积达到最大值或者达到一定浓度后,塔内将充满均匀、稳定的混合气体。

这种填料塔能连续生产气体,不需要借助任何能量,也没有热损失,并且操作简单、节省动力。

填料塔的性能好坏与塔板结构、填料、流体性质和气液相平衡等条件有关。

本次实验利用自制的全玻璃塔填料,测试了四种不同气体(氢气、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与空气的对比吸收情况:气体的填料塔吸收,在最近几年引起越来越广泛的注意。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各类型填料。

例如,由美国休斯公司制造出的柔性塔板是一种可以使微小液滴完全蒸发的填料;由美国英格索尔公司研究开发的“蜂窝状陶瓷”,是一种超级微孔填料,其比表面积是纸浆的100万倍,具有很强的耐酸碱性能;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阶梯环,适用于易燃、易爆的氢、氧、氨、氯、 CO2等气体的吸收,具有阻力小、负荷高、价廉和效率高的特点。

但由于我国填料的加工精细程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仍然存在有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气液接触面较小,液膜形成困难,容易发生喷溅事故,影响塔的正常运转;耐温能力差,填料寿命短,塔阻力增大;填料支承结构的强度较弱,不适宜做成受压容器等等。

本次实验采用自制全玻璃塔填料,对 CO2、 O2、 N2、H2O 四种气体的吸收情况进行了测试。

填料塔结构如图1—2所示。

测试原理:本次实验将甲烷气体吸收到0.01m/ min 流量的水蒸汽饱和塔中。

CO2的溶解度随着压力升高而减少,由于水蒸汽在塔中的停留时间约为10s,故其饱和度约占总流量的60%左右。

填料吸收塔实验实验报告

填料吸收塔实验实验报告

填料吸收塔实验实验报告填料吸收塔实验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填料吸收塔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通过改变填料高度和液体流量,观察吸收塔对气体组分的吸收效果,并分析吸收效率与操作条件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填料高度和液体流量对吸收效率有显著影响,适当调整操作条件可以提高吸收效果。

1. 引言填料吸收塔是一种常用的气液分离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等领域。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将气体与液体接触,使气体中的组分被液体吸收。

填料作为吸收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可提供更多的接触面积,提高吸收效率。

本实验旨在探究填料高度和液体流量对吸收效率的影响,为填料吸收塔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2. 实验装置与方法实验装置包括填料吸收塔、气体供给系统、液体供给系统、液体收集器和分析仪器等。

实验过程中,首先调节气体流量和液体流量,并记录初始值。

然后,通过改变填料高度和液体流量,分别进行不同条件下的实验,并记录吸收效果。

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填料高度对吸收效果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填料高度,观察吸收效果。

结果显示,随着填料高度的增加,吸收效果逐渐提高。

这是因为较高的填料高度能够提供更多的接触面积,增加气体与液体的接触机会。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尽量选择较高的填料高度,以提高吸收效率。

3.2 液体流量对吸收效果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也研究了液体流量对吸收效果的影响。

实验中,我们改变了液体流量,并观察吸收效果。

结果显示,随着液体流量的增加,吸收效果有所提高。

这是因为较大的液体流量能够提供更多的溶剂,增加气体组分与液体的接触机会。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液体流量,以提高吸收效果。

4.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填料高度对吸收效果有显著影响,较高的填料高度能够提供更多的接触面积,增加吸收效率。

- 液体流量对吸收效果有一定影响,较大的液体流量能够增加气体与液体的接触机会,提高吸收效率。

填料塔吸收综合实验报告

填料塔吸收综合实验报告

填料塔吸收综合实验报告填料塔吸收综合实验报告一、引言填料塔吸收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吸收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石油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填料塔吸收的研究,探究其吸收效果与操作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工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原理填料塔吸收是利用气体在填料层与液体接触的过程中,通过物理吸收和化学反应的方式将气体中的污染物质吸收到液体中。

填料塔内部填充有多种填料,通过增大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提高吸收效率。

三、实验装置与方法本实验采用了一台小型填料塔吸收装置。

实验过程如下:1. 将装置中的填料塔与冷凝器连接,确保密封性。

2. 在塔底部加入待吸收的气体,调节进气流量。

3. 在塔顶部加入吸收液,调节液体流量。

4. 开启冷凝器,保持恒定温度。

5. 收集下部流出的液体,测量吸收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分别调节了进气流量、液体流量和冷凝器温度,观察了吸收效果的变化。

1. 进气流量对吸收效果的影响实验中我们分别设置了不同的进气流量,测量了吸收液中污染物的浓度。

结果显示,进气流量越大,吸收效果越好。

这是因为进气流量的增加会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吸收速度。

2. 液体流量对吸收效果的影响同样地,我们改变了液体流量,并观察了吸收效果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液体流量的增加会提高吸收效果。

这是因为液体流量的增加会增大液体与气体的接触面积,加快了污染物的吸收速度。

3. 冷凝器温度对吸收效果的影响我们调节了冷凝器的温度,观察了吸收效果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冷凝器温度的降低会提高吸收效果。

这是因为冷凝器温度的降低会使气体中的污染物更容易被液体吸收。

五、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进气流量、液体流量和冷凝器温度对填料塔吸收效果都有影响,进气流量和液体流量越大,吸收效果越好;冷凝器温度越低,吸收效果越好。

2. 填料塔吸收是一种高效的物理吸收方法,适用于各种气体污染物的处理。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对填料塔吸收的研究,深入了解了填料塔吸收的原理与工作方式,并验证了进气流量、液体流量和冷凝器温度对吸收效果的影响。

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

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

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填料塔吸收过程中的吸收效果,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填料塔的吸收性能。

二、实验原理填料塔是一种常用的分离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等领域。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气体与液体接触,利用两相之间的质量传递来实现气体分离或纯化的目的。

填料塔内填充有各种不同形状的填料,增加接触面积,促进气体与液体的充分混合。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填料塔、进气管、出气管、液体供应系统、温度计等。

2. 将填料塔放置在实验台上,连接好进气管和出气管。

3. 打开液体供应系统,调节液体流量,使之能够均匀覆盖填料塔内的填料。

4. 打开进气管,将待吸收气体引入填料塔内。

5. 通过温度计等仪器监测填料塔内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6.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评估填料塔的吸收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了填料塔吸收实验的结果。

在填料塔内,气体与液体进行充分接触后,发生了物质的传递和吸收。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填料塔的吸收效率和质量传递速率等参数,从而评估填料塔的性能。

填料塔的吸收效率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吸收效率可以通过吸收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计算。

实验数据显示,在填料塔内,随着时间的增加,吸收物质的浓度逐渐降低,表明填料塔具有较好的吸收效果。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填料塔的吸收效率来评估其性能优劣。

质量传递速率是另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了填料塔中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传质速度。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填料塔的质量传递速率,并与其他填料塔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填料塔的质量传递速率与填料形状、液体流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调节这些因素,可以优化填料塔的性能,提高吸收效果。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填料塔吸收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填料塔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估方法。

填料塔作为一种常用的分离设备,在化工、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化工原理吸收塔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吸收塔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吸收塔实验报告篇一:化工原理实验报告_吸收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与吸收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观察填料塔内气液两相流动情况和液泛现象2.测定干、湿填料层压降,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出空塔气速与湿填料层压降的关系曲线。

3.了解填料吸收塔的流程及构造。

4.测定在一定条件下,用水吸收空气中氨的吸收系数。

二、实验原理:填料塔压降和泛点与气、液相流量的关系是其主要的流体力学特性。

吸收塔的压降与动力消耗密切相关,而根据泛点则可确定吸收塔的适宜气、液相流量。

气体通过填料塔时,由于存在形体及表皮阻力而产生压力降。

无液体喷淋时,气体的压力降仅与气体的流速有关,在双对数坐标纸上压力降与空塔速度的关系为一直线,称为干填料压降曲线。

当塔内有液体喷淋时,气体通过填料塔的压力降,不仅与气体流速有关,而且与液体的喷淋密度有关。

在一定的喷淋密度下,随着气速增大,依次出现载点和泛点,相应地?P/Z?U曲线的斜率也依次增大,成为湿填料压降曲线。

因为液体减小了空隙率,所以后者的绝对值和斜率都要比前者大。

吸收系数是吸收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影响吸收系数的因素包括气体流速、液体喷淋密度、温度、填料的自由体积、比表面积以及气液两相的物化性质等。

本吸收实验以水为吸收剂,吸收空气-氨气体系中的氨。

因为氨气为易溶气体,所以此吸收操作属气膜控制。

吸收系数随着气速的增大而增大,但气速增大至某一数值时,会出现液泛现象,此时塔的正常操作将被破坏。

本实验所用的混合气中,氨气浓度很低,吸收所得的溶液浓度也不高。

气液两相的平衡关系可认为符合亨利定律Y*?mX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方程为:NA?KYa?V填?Ym 吸收过程的物料衡算式为:NA?V?Y1?Y2? 式中:N——氨的吸收量,kmol/sV——空气流量,kmol/sY1——塔底气相浓度,kmolNH3/kmolairY2——塔顶气相浓度,kmolNH3/kmolairKYa——以气相摩尔比差为推动力的体积吸收系数,kmol/m3?s本实验所用装置与流程如图1所示,清水的流量由转子流量计显示。

吸收实验实验报告

吸收实验实验报告

精选一、 实验名称:吸收实验二、实验目的:1.学习填料塔的操作;2. 测定填料塔体积吸收系数K Y a.三、实验原理:对填料吸收塔的要求,既希望它的传质效率高,又希望它的压降低以省能耗。

但两者往往是矛盾的,故面对一台吸收塔应摸索它的适宜操作条件。

(一)、空塔气速与填料层压降关系气体通过填料层压降△P 与填料特性及气、液流量大小等有关,常通过实验测定。

若以空塔气速o u [m/s]为横坐标,单位填料层压降ZP ∆[mmH 20/m]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如图2-2-7-1所示。

当液体喷淋量L 0=0时,可知Z P ∆~o u 关系为一直线,其斜率约1.0—2,当喷淋量为L 1时,ZP ∆~o u 为一折线,若喷淋量越大,折线位置越向左移动,图中L 2>L 1。

每条折线分为三个区段,Z P ∆值较小时为恒持液区,Z P ∆~o u 关系曲线斜率与干塔的相同。

Z P ∆值为中间时叫截液区,ZP ∆~o u 曲线斜率大于2,持液区与截液区之间的转折点叫截点A 。

ZP ∆值较大时叫液泛区,ZP ∆~o u 曲线斜率大于10,截液区与液泛区之间的转折点叫泛点B 。

在液泛区塔已无法操作。

塔的最适宜操作条件是在截点与泛点之间,此时塔效率最高。

吸收实验图2-2-7-1 填料塔层的ZP ∆~o u 关系图图2-2-7-2 吸收塔物料衡算(二)、吸收系数与吸收效率本实验用水吸收空气与氨混合气体中的氨,氨易溶于水,故此操作属气膜控制。

若气相中氨的浓度较小,则氨溶于水后的气液平衡关系可认为符合亨利定律,吸收平均推动力可用对数平均浓度差法进行计算。

其吸收速率方程可用下式表示:m Ya A Y H K N ∆⋅⋅Ω⋅= (1) 式中:N A ——被吸收的氨量[kmolNH 3/h];Ω——塔的截面积[m 2]H ——填料层高度[m]∆Y m ——气相对数平均推动力K Y a ——气相体积吸收系数[kmolNH 3/m 3·h]被吸收氨量的计算,对全塔进行物料衡算(见图2-2-7-2):)()(2121X X L Y Y V N A -=-= (2) 式中:V ——空气的流量[kmol 空气/h]L ——吸收剂(水)的流量[kmolH 20/h]Y 1——塔底气相浓度[kmolNH 3/kmol 空气]Y 2——塔顶气相浓度[kmolNH 3/kmol 空气]X 1,X 2——分别为塔底、塔顶液相浓度[kmolNH 3/kmolH 20]由式(1)和式(2)联解得:mYa Y H Y Y V K ∆⋅⋅Ω-=)(21(3) 为求得K Y a 必须先求出Y 1、Y 2和∆Y m 之值。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结果与讨论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结果与讨论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结果与讨论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填料吸收塔对水溶液中二氧化碳的吸收进行实验研究,探究不同操作条件下填料吸收塔的吸收效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原理填料吸收塔是一种用于气体-液体传质的设备,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将气体与液体接触,使气体中的成分被溶解到液体中。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水溶液作为液相,二氧化碳作为气相,通过调整操作条件和填料种类等因素来探究其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填料、称量试剂、准备水溶液等。

2. 将水溶液倒入填料吸收塔内,并加热至所需温度。

3. 将二氧化碳通入填料吸收塔内,并调节流量和压力。

4. 记录进出口流量计读数、温度计读数和压力计读数。

5. 持续测量并记录数据直至达到平衡状态。

6. 更换不同种类或大小的填料,重复以上步骤。

四、实验结果1. 不同温度下填料吸收塔的吸收效果温度(℃) | 进口二氧化碳流量(L/h) | 出口二氧化碳流量(L/h) | 吸收效率(%)---|---|---|---25 | 5 | 2.5 | 5035 | 5 | 3.2 | 6445 | 5 | 4.0 | 80由表可知,随着温度升高,填料吸收塔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率逐渐提高。

2. 不同填料种类下填料吸收塔的吸收效果填料种类 | 进口二氧化碳流量(L/h) | 出口二氧化碳流量(L/h) | 吸收效率(%)---|---|---|---A型填料 | 5 | 3.8 | 76B型填料 | 5 | 4.0 | 80C型填料 | 5 | 3.6 |72由表可知,不同种类的填料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有一定影响,其中B型填料的吸收效率最高。

五、讨论与分析1. 温度对填料吸收塔的影响在常温下,水溶液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率较低,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逐渐提高,因此填料吸收塔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率也随之提高。

但是当温度过高时,水溶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发生反应,产生其他物质,影响吸收效果。

浙江大学化工基础原理实验-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

浙江大学化工基础原理实验-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过程工程原理实验(乙)指导老师:叶向群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吸收实验实验类型:工程实验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填料塔吸收操作及体积吸收系数测定1 实验目的:1.1 了解填料吸收塔的构造并熟悉吸收塔的操作;1.2 观察填料塔的液泛现象,测定泛点空气塔气速;1.3 测定填料层压降ΔP与空塔气速u的关系曲线;1.4 测定含氨空气—水系统的体积吸收系数K y a。

2 实验装置:2.1 本实验的装置流程图如图1:专业:姓名:学号:日期:2015.12.26地点:教十21092.2物系:水—空气—氨气。

惰性气体由漩涡气泵提供,氨气由液氮钢瓶提供,吸收剂水采用自来水,他们的流量分别通过转子流量计。

水从塔顶喷淋至调料层与自下而上的含氮空气进行吸收过程,溶液由塔底经过液封管流出塔外,塔底有液相取样口,经吸收后的尾气由塔顶排至室外,自塔顶引出适量尾气,用化学分析法对其进行组成分析。

3 基本原理:实验中气体流量由转子流量计测量。

但由于实验测量条件与转子流量计标定条件不一定相同,故转子流量计的读数值必须进行校正。

校正方法如下:3.2 体积吸收系数的测定3.2.1相平衡常数m对相平衡关系遵循亨利定律的物系(一般指低浓度气体),气液平衡关系为:相平衡常数m与系统总压P和亨利系数E的关系如下:式中:E—亨利系数,PaP—系统总压(实验中取塔内平均压力),Pa亨利系数E与温度T的关系为:lg E= 11.468-1922 / T式中:T—液相温度(实验中取塔底液相温度),K。

根据实验中所测的塔顶表压及塔顶塔底压差△p,即可求得塔内平均压力P。

根据实验中所测的塔底液相温度T,利用式(4)、(5)便可求得相平衡常数m。

3.2.2 体积吸收常数体积吸收常数是反映填料塔性能的主要参数之一,其值也是设计填料塔的重要依据。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的结果与分析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的结果与分析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的结果与分析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的结果与分析序号:1填料吸收塔是化学工程中常用的设备,用于气体与液体相互传质传热的过程。

在填料吸收塔的操作中,填料的选择对吸收效果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填料吸收塔来探究不同填料对吸收效果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结果与分析。

序号:2实验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填料进行填充,分别是A型填料、B型填料和C型填料。

通过对这三种填料在相同操作条件下的实际操作,收集了吸收塔的相关数据。

序号:3我们对三种不同填料的物理性质进行了测量。

结果显示,A型填料的比表面积最大,粒径最小,而C型填料的比表面积最小,粒径最大。

根据这些测量结果,我们可以初步推测A型填料在吸收过程中,由于其较大的表面积和较小的粒径,能够提供更多的接触面积,有可能有更好的吸收效果。

序号:4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通过监测吸收塔进出口气体的浓度变化,可以评估不同填料的吸收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的进气流量和塔内液体注入速率条件下,A型填料在吸收某种特定气体时,浓度下降的速度最快,B型填料次之,C型填料最慢。

这说明A型填料对该气体的吸收效果最佳。

序号:5我们还对填料吸收塔的传质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通过测量吸收塔内液体的溶解度,可以对传质过程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A型填料的液体溶解度最高,B型填料次之,C型填料最低。

这一结果与浓度变化的实验结果一致,再次证明了A型填料的高吸收效果。

序号:6从实验结果与分析中可以得出结论,不同填料对填料吸收塔的吸收效果确实有影响。

A型填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小的粒径,能够提供更多的接触面积,因此在吸收过程中有更好的效果。

而C型填料则由于粒径较大,接触面积相对较小,吸收效果较差。

序号:7填料吸收塔实验结果与分析表明了填料选择对吸收效果的重要性。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不同气体和操作条件,选择合适的填料来优化吸收效果。

在填料吸收塔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塔的尺寸、填料层高度等参数的合理配置,以达到更优的吸收效果。

浙江大学化工原理实验---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

浙江大学化工原理实验---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过程工程原理实验(乙) 指导老师: 叶向群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吸收实验 实验类型:工程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填料塔吸收操作及体积吸收系数测定1 实验目的:1.1 了解填料吸收塔的构造并熟悉吸收塔的操作; 1.2 观察填料塔的液泛现象,测定泛点空气塔气速; 1.3 测定填料层压降ΔP 与空塔气速u 的关系曲线; 1.4 测定含氨空气—水系统的体积吸收系数K y a 。

2 实验装置:2.1 本实验的装置流程图如图1:专业:姓名: 学号:日期:2015.12.26 地点:教十21092.2物系:水—空气—氨气。

惰性气体由漩涡气泵提供,氨气由液氮钢瓶提供,吸收剂水采用自来水,他们的流量分别通过转子流量计。

水从塔顶喷淋至调料层与自下而上的含氮空气进行吸收过程,溶液由塔底经过液封管流出塔外,塔底有液相取样口,经吸收后的尾气由塔顶排至室外,自塔顶引出适量尾气,用化学分析法对其进行组成分析。

3 基本原理:实验中气体流量由转子流量计测量。

但由于实验测量条件与转子流量计标定条件不一定相同,故转子流量计的读数值必须进行校正。

校正方法如下:3.2 体积吸收系数的测定3.2.1相平衡常数m对相平衡关系遵循亨利定律的物系(一般指低浓度气体),气液平衡关系为:相平衡常数m与系统总压P和亨利系数E的关系如下:式中:E—亨利系数,PaP—系统总压(实验中取塔内平均压力),Pa亨利系数E与温度T的关系为:lg E= 11.468-1922 / T式中:T—液相温度(实验中取塔底液相温度),K。

根据实验中所测的塔顶表压及塔顶塔底压差△p,即可求得塔内平均压力P。

根据实验中所测的塔底液相温度T,利用式(4)、(5)便可求得相平衡常数m。

化工原理吸收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吸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了解填料塔的一般结构及吸收操作的流程。

2.观察填料塔流体力学状况,测定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掌握总传质系数K x a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4.学习气液连续接触式填料塔,利用传质速率方程处理传质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先用吸收柱将水吸收纯氧形成富氧水后(并流操作),送入解吸塔再用空气进行解吸,实验需测定不同液量和气量下的解吸总传质系数K x a,并进行关联,得K x a=AL a V b的关联式。

同时对不同填料的传质效果及流体力学性能进行比较。

1.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气体通过干填料层时,流体流动引起的压降和湍流流动引起的压降规律相一致。

在双对数坐标系中△P/Z对G'作图得到一条斜率为1.8~2的直线(图1中的aa线)。

而有喷淋量时,在低气速时(c点以前)压降也比例于气速的1.8~2次幂,但大于同一气速下干填料的压降(图中bc段)。

随气速增加,出现载点(图中c点),持液量开始增大。

图中不难看出载点的位置不是十分明确,说明汽液两相流动的相互影响开始出现。

压降~气速线向上弯曲,斜率变徒(图中cd段)。

当气体增至液泛点(图中d点,实验中可以目测出)后在几乎不变的气速下,压降急剧上升。

图1 填料层压降-空塔气速关系2.传质实验填料塔与板式塔气液两相接触情况不同。

在填料塔中,两相传质主要是在填料有效湿表面上进行。

需要完成一定吸收任务所需填料高度,其计算方法有:传质系数法、传质单元法和等板高度法。

本实验对富氧水进行解吸。

由于富氧水浓度很小,可认为气液两相平衡服从亨利定律,可用对数平均浓度差计算填料层传质平均推动力。

得速率方程式:相关的填料层高度的基本计算式为:OL OLN ZH = 其中,m x x e OL x x x x x dx N ∆-=-=⎰2112 Ω=a K L H x OL由于氧气为难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因此传质阻力几乎全部集中于液膜中,即Kx=kx 。

由于属液膜控制过程,所以要提高总传质系数Kxa ,应增大液相的湍动程度。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引言:填料吸收塔是一种常用的气液传质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等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填料吸收塔的性能进行测试,探究其传质效果及工艺参数对吸收效率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填料吸收塔的实验研究,了解其传质性能及工艺参数对吸收效率的影响,为工业生产中填料吸收塔的设计与操作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填料吸收塔是一种气液传质设备,通过气体与液体在填料层之间的接触,使气体中的溶质被液体吸收。

填料层的选择与设计是影响吸收效率的关键因素。

填料的种类、形状和密度等参数都会对传质性能产生影响。

三、实验装置本次实验采用的填料吸收塔实验装置包括塔体、进料装置、填料层、液体收集器、气体排放装置等。

其中,填料层为实验的重点研究对象。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塔体、填料层和其他实验装置,确保实验环境的洁净度。

2. 装填填料:按照设计要求,将填料均匀地填充到填料层中,注意保持填料层的均匀性。

3. 实验操作:将待吸收的气体通过进料装置引入填料层,同时通过液体收集器收集下来的液体,用于测定吸收效率。

4. 数据记录:实时记录吸收塔内气体的流量、浓度等参数,并记录液体收集器中液体的流量和浓度。

5. 实验结束:根据实验要求,停止气体进料,记录最后的实验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填料吸收塔的吸收效率。

通过对不同填料种类、填料层高度、气体流量等参数的变化进行实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填料种类对吸收效率的影响:不同种类的填料具有不同的表面特性和孔隙结构,因此对吸收效率有较大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某种填料的吸收效率较高,适用于特定的气体吸收过程。

2. 填料层高度对吸收效率的影响:填料层高度的增加会增加填料与气体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吸收效率。

但当填料层过厚时,也会增加气体阻力,影响气体的流动性能。

3. 气体流量对吸收效率的影响:气体流量的增加会增加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吸收效率。

吸收实验的实验报告

吸收实验的实验报告

1. 了解填料塔吸收装置的基本结构及流程;2. 掌握总体积传质系数的测定方法;3. 探讨填料对气体吸收效果的影响;4. 分析吸收过程中气液两相流动状况及传质速率。

二、实验原理吸收实验是研究气液两相接触过程中,溶质从气相转移到液相的传质过程。

实验采用填料塔作为吸收装置,通过改变气液流量、温度等条件,研究填料对气体吸收效果的影响。

实验原理如下:1. 传质速率方程:在低浓度、难溶等条件下,吸收速率方程可表示为:Ga = Kxa V (Xm - X2)其中,Ga为填料塔的吸收量(kmol CO2),Kxa为体积传质系数(kmolCO2/m3·hr),V为填料层的体积(m3),Xm为填料塔的平均推动力,X2为气相出口处的溶质摩尔分率。

2. 总体积传质系数的测定:通过改变气液流量、温度等条件,测定填料塔的吸收量,从而计算出总体积传质系数。

三、实验器材1. 填料塔2. 气体发生器3. 气体流量计4. 液体流量计5. 温度计6. 计时器7. 计算器1. 装置准备:将填料塔、气体发生器、气体流量计、液体流量计等实验器材连接好,确保气液两相在填料塔内逆流接触。

2. 实验开始:开启气体发生器,调整气体流量,使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料塔。

同时,调整液体流量,使液体以一定流速进入填料塔。

3. 测量数据: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气体流量、液体流量、气体进出口温度等数据。

4. 计算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填料塔的吸收量,进而计算出总体积传质系数。

5. 改变实验条件:改变气体流量、液体流量、温度等条件,重复实验步骤,观察填料对气体吸收效果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气体流量对吸收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填料塔的吸收量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气体流量增加,气液两相接触时间减少,传质效果变差。

2. 不同液体流量对吸收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液体流量的增加,填料塔的吸收量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液体流量增加,液相在填料塔内的停留时间增加,有利于溶质在液相中的扩散。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篇一: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填料吸收塔一、实验目的1.熟悉填料吸收塔的构造和操作。

2.测定气体通过干湿填料塔的压力降,进一步了解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征。

3.测定填料吸收塔的吸收传质系数。

二、实验原理填料吸收塔一般要求控制回收率越高越好。

填料塔为连续接触式的气液传质设备,填料塔操作时液体从塔顶经分布器均匀喷洒至塔截面上,沿填料表面下流经塔底出口管排出,气体从支承板下方入口管进入塔内,在压力的作用下自下而上的通过填料层的空隙而由塔顶气体出口管排出。

填料层内气液两相成逆流流动,在填料表面的气液界面上进行传质,因此两相组成沿塔高边缘变化,由于液体在填料中有倾向塔壁的流动,故当填料层较高时,常将其分为若干段,在两段之间设置液体再分布装置,以利于流体的重新均匀分布。

填料的作用:1.增加气液接触面积。

满足(1)80%以上的填料润湿;(2)液体为分散相,气体为连续相。

2.增加气液接触面的流动。

满足(1)合适的气液负荷;(2)气液逆流。

三、实验步骤(1)将液体丙酮用漏斗加入到丙酮汽化器,液位高度约为液体计高度的2/3以上。

(2)关闭阀V3,向恒压槽送水,以槽内水装满而不溢出为度,关闭阀V5。

(3)启动空气压缩机,调节压缩机使包内的气体达到0.05~0.1Mpa时,打开V2,然后调节气动压力定值器,使进入系统的压力恒定在0.03Mpa。

(4)打开V4,调节空气流量(400L/H~500L/H); 打开V6,调节空气流量(5)室温大于15℃时,空气不需要加热,配制混合气体气相组成y1在12%~14%mol左右;若室内温度较低,可预热空气,使y1达到要求。

(6)要改变吸收剂温度来研究其对吸收过程的影响,则打开液体加热电子调节器,温度t3 (7)各仪表读数恒定5min以后,既可记录或取样分析有关数据,再按预先设计的试验方案调节有关参数。

(8)A1为取样测y1; A2为取样测y2;(9)阀V10为控制塔底液面高度,以保证有液封。

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

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

实验6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第四组成员:王锋,郑义,刘平,吴润杰一、 实验名称填料吸收塔实验 二、 实验目的1、 了解填料吸收塔的构造并实际操作。

2、 了解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3、 学习填料吸收塔传质能力和传质效率的测定方法。

三、实验内容测定填料层压强降与操作气速的关系曲线,并用ΔP/Z —u 曲线转折点与观察现象相结合的办法,确定填料塔在某液体喷淋量下的液泛气速。

四、实验原理1.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强降压强降是塔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气体通过填料层压强降的大小决定了塔的动力消耗。

压强降与气液流量有关,不同喷淋量下填料层的压强降ΔP 与空塔气速u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u , m/s123L 3L 2L 1L 0 =>>0图6-1 填料层的ΔP ~u 关系当无液体喷淋即喷淋量L0=0时,干填料的ΔP ~u 的关系是直线,如图中的直线0。

当有一定的喷淋量时,ΔP ~u 的关系变成折线,并存在两个转折点,下转折点称为“载点”,上转折点称为“泛点”。

这两个转折点将ΔP ~u 关系分为三个区段:恒持液量区、载液区与液泛区。

五、实验装置和流程图6-2 填料吸收塔实验装置流程图1-风机、2-空气流量调节阀、3-空气转子流量计、4-空气温度、5-液封管、6-吸收液取样口、7-填料吸收塔、8-氨瓶阀门、9-氨转子流量计、10-氨流量调节阀、11-水转子流量计、12-水流量调节阀、13-U型管压差计、14-吸收瓶、15-量气管、16-水准瓶、17-氨气瓶、18-氨气温度、20-吸收液温度、21-空气进入流量计处压力实验流程示意图见图一,空气由鼓风机1送入空气转子流量计3计量,空气通过流量计处的温度由温度计4测量,空气流量由放空阀2调节,氨气由氨瓶送出,•经过氨瓶总阀8进入氨气转子流量计9计量,•氨气通过转子流量计处温度由实验时大气温度代替。

其流量由阀10调节5,然后进入空气管道与空气混合后进入吸收塔7的底部,水由自来水管经水转子流量计11,水的流量由阀12调节,然后进入塔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过程工程原理实验(乙) 指导老师: 叶向群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吸收实验 实验类型:工程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填料塔吸收操作及体积吸收系数测定
1 实验目的:
了解填料吸收塔的构造并熟悉吸收塔的操作;
观察填料塔的液泛现象,测定泛点空气塔气速;
测定填料层压降ΔP 与空塔气速u 的关系曲线;
测定含氨空气—水系统的体积吸收系数Kya 。

2 实验装置:
专业:
姓名:
本实验的装置流程图如图1:
物系:水—空气—氨气。

惰性气体由漩涡气泵提供,氨气由液氮钢瓶提供,吸收剂水采用自来水,他们的流量分别通过转子流量计。

水从塔顶喷淋至调料层与自下而上的含氮空气进行吸收过程,溶液由塔底经过液封管流出塔外,塔底有液相取样口,经吸收后的尾气由塔顶排至室外,自塔顶引出适量尾气,用化学分析法对其进行组成分析。

3 基本原理:
实验中气体流量由转子流量计测量。

但由于实验测量条件与转子流量计标定条件不一定相同,故转子流量计的读数值必须进行校正。

校正方法如下:
体积吸收系数的测定
对相平衡关系遵循亨利定律的物系(一般指低浓度气体),气液平衡关系为:
相平衡常数m与系统总压P和亨利系数E的关系如下:
式中:E—亨利系数,Pa
P—系统总压(实验中取塔内平均压力),Pa
亨利系数E与温度T的关系为:
lg E= / T 式中:T—液相温度(实验中取塔底液相温度),K。

根据实验中所测的塔顶表压及塔顶塔底压差△p,即可求得塔内平均压力P。

根据实验中所测的塔底液相温度T,利用式(4)、(5)便可求得相平衡常数m。

体积吸收常数
体积吸收常数是反映填料塔性能的主要参数之一,其值也是设计填料塔的重要依据。

本实验属于低浓气体吸收,近似取Y≈y、X≈x。

(X
1-X
2
)
式中:V—惰性气体空气的流量,kmol/h;
—进塔气相的组成,比摩尔分率,kmol(A)/ kmol(B);
—出塔气相(尾气)的组成,比摩尔分率,kmol(A)/ kmol(B);
X
1
—出塔液相组成,比摩尔分率,kmol(A)/ kmol(B);
X
2
=0;
L—吸收剂水的流量,kmol/h。

式中:—氨气的流量,kmol/h。

根据转子流量计测取得空气和氨气的体积流量和实际测量状态(压力、温度)。

应对其刻度流量进行校正而得到实际体积流量,再由气体状态方程得到空气和氨气的摩尔流量,并由式(8)即可求取进塔气相浓度。

用移液管移取体积为Va ml、浓度为Ma mol/l的标准硫酸溶液置于吸收瓶中,加入适量的水及2-3滴百里酚兰(指示剂),将吸收瓶连接在抽样尾气管线上(如装置图)。

当吸收塔操作稳定时,尾气通过吸收瓶后尾气中的氨气被硫酸吸收,其余空气通过湿式流量计计量。

为使所取尾气能反映塔内实际情况,在取样分析前应使取样管尾气保持畅通,然
后改变三通旋塞流动方向,使尾气通过吸收瓶。

式中:—氨气的摩尔数,mol;
—空气的摩尔数,mol。

尾气样品中氨的摩尔数可用下列方式之一测得:
(i)若尾气通入吸收瓶吸收至终点(瓶内溶液颜色由黄棕色变至黄绿色),则
10-3 mol
(ii)若通入吸收瓶中的尾气已过量(瓶中溶液颜色呈蓝色),可用同样标准硫酸溶液滴定至终点(瓶中溶液呈黄绿色)。

若耗去酸量为ml,则
10-3 mol
尾气样品中空气摩尔数的求取
尾气样品中的空气量由湿式流量计读取,并测定温度
mol
式中:—尾气通过湿式流量计时的压力(由室内大气压代替),Pa;
—通过湿式流量计的空气量,l;
—通过湿式流量计的空气温度, K;
R—气体常数,R=8314N·m/(mol·K)。

由式(10)(11)可求得和,代人(9)即可得到,根据得到的和,由(7)即可得到。

4 实验步骤:
先开启吸收剂(水)调节阀,当填料充分润湿后,调节阀门使水流量控制在适当的数值,维持恒定;
启动风机,调节风量由小到大,观察填料塔内的流体力学状况,并测取数据,根据液泛时空气转子流量计的读数,来选择合适的空气流量,本实验要求在两至三个不同气体流量下测定;
为使进塔气相浓度约为5%,须根据空气的流量来估算氨气的流量,然后打开氨气钢瓶,调节阀门,使氨气流量满足要求;
水吸收氨,在很短时间内操作过程便达到稳定,故应在通氨气之前将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在操作稳定之后,开启三通阀,使尾气通入吸收瓶进行尾气组成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尤其是测量时,要确保空气、氨气和水流量的稳定;
改变气体流量或吸收剂(水)流量重复实验:本次实验,控制空气流量分别为 m3/h,水流量则相对应为30-36-30 l/h;
实验完毕,关闭氨气钢瓶阀门、水调节阀,切断风机电源,洗净分析仪器等。

5 实验数据处理:
大气压102400Pa 室温填料层高度塔径70mm 硫酸10ml浓度l
液泛气速11-12m3/h
原始数据记录:
数据处理:
塔截面积Ω=24
D π= P=P 0+P 表
ΔP-u数据表格以及关系曲线图
由图表可知,大概的液泛点气速为s.
计算示例(以组1-1为例):
V 体 =0
0PT T P V N =8*)22.14.102(*15.273)1.1215.273(*4.102++= m 3/h ; G =RT PV 体=314
.8*1.1215.2731272.8*22.14.102)()(++= kmol/h ; L=ρL 0/M=*30/18/1000= kmol/h ;
V 体·氨气=00PT T P V N =*)
()(25.14.102*15.2734.1215.273*4.102++= m 3/h ; V 氨气=RT PV 体=314
.8*4.1215.2733049.0*25.14.102)()(++= kmol/h ; n air =RT
PV =*+12)=; Y 1=G
氨气V ==; Y 2=
n n 氨气=**2/=; X 1=Y2)-(Y1L
G =*; E=T /1992468.1110-=)4.1115.273/(1992468.1110+-=29341;
P=(2*+)/2+=,P 为塔内平均压力;
m=E/P=29341/1000=;
m Y ∆=
2121ln Y Y Y Y ∆∆∆∆-=2121ln Y Y Y mX Y --=0029.02838.0*00737.003748.0l 0029.02838.0*00737.003748.0---n =; η=1-Y2/Y1==;
m A Y Y h G a K ∆Ω=
**=01229.0*405.0*0385.00029.003748.0*3551.0)(-= 6 结果分析、讨论:
1 本次实验分别通过改变吸收剂流量或者空气流量+氨气流量来讨论对吸收的影响。

从实验数据处理的结果可以看出,第1组和第2组之间,空气氨气流量不变,增大水的流量20%,出口气体浓度变小,体积吸收系数变大;而第1组和第3组之间,水流量保持不变,增大空气和氨气流量20%,出口气体浓度变大,体积吸收系数也跟着变大,且大得多。

根据氨气易容于水的性质,理论上氨气应该属于气模控制,而根据化工原理理论知识,气模控制的时候,增大吸收剂流量时,出口气体浓度减小,吸收率增大,Kya 增大;当增大气体流速时,出口气体浓度增大, 吸收率减小,Kya 也增大,且比前者要大得多。

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本次实验得到的结果相对来说是比较准确的。

实验比较理想。

2 从实验基本数据可以看出,不论是改变吸收剂流量或是空气流量,实验中测得的塔底液体温度和脱氨后空气温度发生变化,且者波动很小,随着气体或者吸收剂流量的改变,脱氨后空气温度也会发生变。

3 从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可以看出,当保持空气流量不变而增大水流量时,吸收效率提升,不是很大;而相反地,保持水流量不变,增大空气流量时,吸收效率大幅度下降。

7思考题:
1 测定体积吸收系数kya和Δp-u有什么实际意义
曲线是描述流体力学的特性也是吸收设备主要参数,为了计算填料塔的动力消耗也需流体力学特性,确定填料塔适宜操作范围及选择适宜的气液负荷。

2 实验时,如何确定水、空气和氨气的流量
水的体积流量可直接从转子流量计上读取,再转化为摩尔流量;空气和氨气的体积流量则先从转子流量计上读取,利用校正公式进行校正,然后再转化为摩尔流量。

3 为什么吸收时氨气从气相转移到液相
吸收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气体在吸收剂中溶解度不同来分离气体,在本实验中,氨气易溶于水,在气相和液相之间存在浓度差,这是发生传质过程的根本动力和原因。

a有何影响
4理论上气体流量改变和液体流量改变改变对K
Y
增大吸收剂流量时,出口气体浓度减小,吸收率增大,Kya 增大;当增大气体流量时,出口气体浓度增大,吸收率减小,Kya 也增大,且比前者要大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